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时代楷模朱有勇先进个人事迹介绍

网友发表时间 2350492

【参考材料】以下精品资料“时代楷模朱有勇先进个人事迹介绍”由阿拉网友分享发布,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学习时代楷模朱有勇先进事迹心得体会1

“我就是一个会种庄稼的农民”

10月,一场竞买会在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大塘子村进行,朱有勇院士扶贫工作站科技扶贫项目培育出的首批林下三七成功出土。现场,各企业代表此起彼伏喊出高价,他赶紧叫停,“我们要种的是好三七,是老百姓吃得起的三七。价格太高,不是我们种植的目的。”

发明专利20余项、荣获各种重大科技奖励18项,朱有勇科研成果丰硕;植物病理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农业先进科技工作者,朱有勇头衔众多,但他最喜欢村民们叫他“农民院士”。“更准确地说,我就是一个会种庄稼的农民。”

“既然是扶贫,当然要到最穷的地方去”

20__年,中国工程院决定对澜沧县开展对口帮扶。这里贫困面广、贫困人数多,是脱贫攻坚主战场。讨论会上,院士云集,环顾一周,当时已经60岁的朱有勇发现自己最年轻,毅然挑起了大梁,“我最年轻,我来干。”

进村考察,朱有勇连连叹气,漏风漏雨的`篱笆房,放上几张床,堆着点玉米杂粮,就是很多人的全部家当。“是真的穷,但是不该这么穷。”朱有勇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既然是扶贫,当然要到最穷的地方去。”

澜沧当地主要是拉祜族,大部分人世世代代生活在大山里,以种植野谷、玉米和打猎为生。在中国工程院进驻之前,这里的很多村民还生活在绝对贫困线之下。

全面调研之后,云山村蒿枝坝村民小组被确定为科技扶贫示范点,以此为突破口,朱有勇率领百余人的教授、博士专业团队,正式进驻蒿枝坝。

20__年,蒿枝坝就实施了道路硬化、安居房建设等一系列项目,却并没有让当地村民的生活真正得到改善。“这里不是资源贫困,是典型的素质贫困。”信息闭塞、语言不通、人均受教育年限短,正是当地贫困的根源。这里的贫困让朱有勇一股热血涌上心头,“越是艰难,科技扶贫就越有大作为。”

“手把手领着老乡干,实实在在做给老乡看”

调研分析当地的气候、土壤、降雨后,冬季马铃薯成为朱有勇及其团队试点扶贫的第一个重点项目。

但在项目推广初期,却吃了闭门羹。院士的名声,在这个小坝子上并没有太大的作用,迎接朱有勇的,更多是村民们怀疑和打量的目光。早年间,村里尝试种植新品种却惨遭市场“滑铁卢”,是不少村民心中的阴影。

“难道院士比我们农民更会种地吗?”“种地就是挣口饭吃,还能指望着挣大钱?”“冬天种了,卖给谁?院士还能管你卖土豆?”

村民的疑虑,是摆在朱有勇面前最实际的问题。为证明自己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选择了用事实说话。

在当地政府和云山村村委会的支持下,100亩冬季马铃薯示范种植项目正式上马。带着新研发的马铃薯品种,朱有勇扛起了锄头。每天一大早,就在田里扎了根,有时候甚至直接跪在田里,双手刨土,查看土壤土质和农作物生长情况。

20__年11月,冬季马铃薯的种子正式在蒿枝坝种下。从播种、看护、浇水,每个环节,朱有勇和他的扶贫团队都精益求精。20__年3月,密密麻麻的马铃薯破土而出,平均亩产3。3吨,最高亩产4。7吨,产值达90万元。

刘扎袜是第一批贷款入股种植的村民,这个项目让他增收上万元,“没想到院士还真的管我们卖土豆啊。”过去的冬季闲田,生出了金子,院士小站的门槛快被村民们踏破了。“要让村民们真正看到效益,我们可以手把手领着老乡干,实实在在做给老乡看!”朱有勇的科技种子在这里结出了果实。

“能帮农民兄弟解决问题是幸福的事”

冬季马铃薯只是当地致富的一块敲门砖。“冬闲田”变成“效益田”,不曾开发利用的人工松林,成功用于科学种植有机三七,冬季蔬菜和水果种植提升效益……科技成果的转化,让朱有勇的理想一点点实现,“这比拿多大的奖项、给多少钱都更让我高兴。”

从20__年驻村蒿枝坝以来,朱有勇一大半时间都在村里度过。很多当地村民不会汉语,为能顺利沟通,他还从头学起了拉祜话。

朱有勇有晨跑的习惯,绕着蒿枝坝,每天5圈,雷打不动。开始,只要听见村里一大早此起彼伏的狗吠,就知道大城市来的扶贫院士又在跑步。慢慢地,村里的狗不叫了,来蒿枝坝参与扶贫的教授、专家也加入晨跑。

好几次,每当朱有勇要离开村子,村民就跟在后面,一起唱当地的民族歌曲《实在舍不得》:“最怕就是要分开,要多难过有多难过,最想么就是你再来,要多快乐有多快乐……”

时代楷模朱有勇的主要成就2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朱有勇主持建成了农业生物多样性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他带领团队进行生境多样性的研究,在干冷河谷区、干热河谷区、冬作区开展了葡萄和葡萄酒研究、柑橘类柠檬种植研究、冬季马铃薯高效生态种植研究以及三七克服连作障碍研究等,在三七产业、冬季马铃薯产业、香格里拉高原葡萄酒产业、柠檬产业的农业关键技术上有突破和创新,为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学术论著

根据2020年1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朱有勇先后在《Nature》等中国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60余篇,出版专著5部 [4] 。

Zhu, Y., Chen, H., Fan, J., Wang, Y., Li, Y., Chen, J., ... & Mew, T. W. (2000). Genetic diversity and disease control in rice [J]. Nature, 406(6797), 718.

承担项目

根据2020年1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朱有勇先后主持973项目1项;完成863、国家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国粮农组织、亚洲发展银行及省部级项目20余项,研发技术累计推广面积1亿余亩 。

科研成果奖励

根据2020年1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朱有勇先后获得发明专利二十余项;国际、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18项;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稻米年科学研究一等奖,国际农业磋商组织优秀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云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云南省自然科学研究一等奖,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项。

时代楷模朱有勇的人物经历3

1955年11月16日,朱有勇出生于云南省红河自治州个旧市的一个普通农户家庭。

1974年2月,参加工作。

1977年,考入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

1982年,从云南农业大学毕业,并获得农学学士学位,之后留校任教;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7年,获得云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专业硕士学位。

1994年7月,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分子生物学系研修分子植物病理学。

1996年,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留学回国,担任云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

2000年,获得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学位。

2002年,担任农业生物多样性与病虫害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

2003年,担任农业生物多样性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

2004年,担任云南农业大学校长。

2006年,担任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2011年12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云南省农业系统第一位院士。

2013年,担任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兼任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 。

2020年11月,沈阳农业大学国家生物炭研究院成立,受聘为学术委员会委员。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350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