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资管新规解读3篇

网友发表时间 2367792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资管新规解读3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资管新规解读篇1

资管新规的发布:2017年11月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发布,2018年4月资管新规(正式稿)落地,未来寿险产品的刚兑属性优势或将逐步显现。新规对银行理财产品、信托公司产品、公募基金、私募基金、证券公司管产管理计划、基金及基金子公司资产管理计划等将造成一定影响,主要包括:1.打破刚性兑付,明确要求不得给出预期收益率,实行净值管理,客户承担投资风险:2.明确禁止资金池业务,实行单独建账和单独核算:3.去通道、压缩嵌套和强化杠杆约束。

影响:新政实施后,在所有的金融机构中,只有商业银行的短期储蓄和保险公司的长期储蓄可作为保本保息的金融产品,由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承担投资风险;其他金融机构的产品应向投资者传递“卖者尽贵、买者自负”的理念,打破刚性兑付,由客户承担投资风险。2018年7月,理财新规细则落地,对存量资产过渡期内操作层面的微调和到偏,但是资管新规中“打破刚兑、禁止资金池、去通道、非标不能期限错配、向净值化转型”的五大核心要点并未松动,预计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下行趋势并不改变,年金险的相对优势进一步显现。

资管新规核心理念

1.打破刚性兑付

新规表述:金融机构应当加强投资者教育,不断提高投资者的金融知识水平和风险意识,向投资者传递“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理念,打破刚性兑付。

解读:受冲击最大的将是银行理财和信托,尤其是理财产品的直接或变相保本将成为历史。

2.净值化转型

(1)新规表述:金融机构对资产管理产品应当实行净值化管理,净值生成应当符合公允价值原则,及时反映基础资产的收益和风险。

解读:所有类型的产品都按照净值化进行管理。新规在净值生成和刚性兑付确认中提出了较高的审计要求。

(2)新规表述:金融资产坚持公允价值计量原则,鼓励使用市值计量。金融机构以摊余成本计量金融资产净值,应当采用适当的风险控制手段,对金融资产净值的公允性进行评估。

解读:封闭式产品重点在于产品的信息披露和净值要保持一致性。

3.明确禁止资金池业务

新规表述:金融机构应当做到每只资产管理产品的资金单独管理、单独建账、单独核算,不得开展或者参与具有滚动发行、集合运作、分离定价特征的资金池业务。

解读:保险资金运用不受资金池规范约束。

4.禁止期限错配

新规表述:为降低期限错配风险,金融机构应当强化资产管理产品久期管理,封闭式资产管理产品最短期限不得低于90天

解读:新规对期限错配定义更严格,即非标资产终止日不得晚于开放式产品下一次开放日。开放式银行理财将无缘非标。

5.去通道

新规表述:金融机构不得为其他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产品提供规避投资范围、杠杆约柬等监管要求的通道服务。资产管理产品可以再投资一层资产管理产品,但所投资的资产管理产品不得再投资公募证券投资基金以外的资产管理产品。

解读:原保监会的监管思路也与资管新规“一脉相承”,2018年初保监会发布的《关于保险资金设立股权投资计划有关事项的通知》,强调更好发挥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切实防范保险资金以通道、嵌套、名股实债等方式开展股权投资计划业务。

资管新规解读篇2

最近金融市场上闹得沸沸扬扬的“资管新规”,就普遍被圈内人认为是,未来几年金融市场的风向标。在资管新规里面说到了,要“消除监管套利,抑制通道业务”,为什么资管新规会震动金融圈,还会影响到我们的财富安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一、资管市场现状:“双螺旋”共同作用下的影子银行

首先我们来看,中国资管市场,这几年有一个飞速的发展,这个飞速发展就可以用我们前面说过的投行业务演化的双螺旋,也就是资金加监管的双螺旋来理解。

从2012年开始,中国的资管市场发展得非常迅速,到2017年底的时候,资管市场的总规模是111万亿,比当年GDP多了30%不止。和2012年相比,资产规模翻了5倍,年均增长率接近40%,而且资管产品在这几年中已经极大地丰富起来了。银行理财、信托、保险、公募、私募,几乎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在做资产管理。

这样迅猛的发展势头,就是资金监管面的双螺旋所决定的。

我们先来看资金面,多年的快速经济增长以后,中国的经济体已经位居全球第二,和经济增长伴随的是什么呢?就是居民的财富累积。现在这个100多万亿的资管规模,就是居民财富累积的结果。除此之外,在银行账户上还有60多万亿的居民存款,这些都是资管市场进一步发展的资金来源,这是资金面宽松的原因。

另外我们再来看监管面,监管面这几年,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件叫管制放松,一件叫利率市场化加快。

2012年的时候,我们国家出台了一个新的《基金法》,“放松管制,加强监管”,成为整个新的金管框架的逻辑基础。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全面地放开了机构的牌照。比如说允许基金开子公司;允许保险、期货参与资管;允许券商私募等机构申请公募牌照。原来的中国资本市场是管得很紧的,现在等于一下子放开了缰绳,所以资管市场就像脱缰的野马奔跑了起来。所以原来的资管行业的格局被打破了,形成了基金、券商(投行)、银行、信托、保险等机构全面竞争的局面。同时监管层对“互联网金融”的宽容度也是很高的,所以互联网平台纷纷地介入了金融行业。

除了监管放松这一方面以外,2012年以来,我们国家的利率市场化的步子也是非常快的,首先是全面地放开了贷款的管制。另外一方面,又不断地提高存款的利率上限。所以这种情况下,银行的存款就面临着流失的压力。所以它们开始纷纷地出台理财产品,吸收资金。到了2013年的时候,余额宝横空出世,货币基金大行其道。同时随着财富累积,居民的理财意识也觉醒了,所以资金大量地开始流入资管市场。

这给中国的金融市场带来了什么变化呢?

第一个,就是形成了实际上的混业经营。第二个,就是造成了资管市场的繁荣,但是也累积了风险。

听到这里的时候,你是不是感到很熟悉呢?我们在讲投行业务变形的时候,也曾经提到过美国九十年代后,从分业走向混业的过程。这个过程也被我们称为金融自由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导致了美国的市场扩容,而且繁荣,但是同时也累积了不少风险。这个情形就和中国这两年碰到的情形是非常相近的。

二、监管套利的“通道乱象”

中国资管市场的风险又可以用什么来理解呢?可以用前面学过的影子银行、货币基金等内容来理解。

像美国当年一样,我们国家是分业经营,所以实行的也是分业监管。所谓分业监管,也就是银行、信托,保险,基金、券商,分属于银监会、保监会和证监会监管。

除此之外,中国还有一个行政上的分割监管问题。你看,证监会、银监会,甚至央行,它们都是平级机构,所以相互之间的协调成本是很高的。比如说2015年A股的股灾中,当时救灾这个事件几个机构中间根本没法协调,最后是国务院出面组织协调的。那在“分业监管+分割监管”的结构下,各个资管机构,就必然地面临着一个不同的监管要求,在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大家为了扩大业务规模,就形成了很多以监管套利为目标的通道业务,这就是我们前面讲过的影子银行。

在我们课程里曾经提到过,我国的银行业一枝独大,占到金融市场份额的90%以上。但是,它们也面临着国家比较严格的监管。像2009年之后,中国的房地产大热,但是国家又调控,就不允许银行资金进入房地产行业。这个时候,监管相对比较松的信托就做了银行的通道,去逃避监管,让银行资金流入那些利润超级丰厚的房地产业。再比如说,在分业经营的情况下,银行资金是不准入市的。但是2015年,很多私募机构利用监管上的真空地带,设计了各种通道加杠杆,造就了一个非常脆弱的“杠杆牛市”。这些形形色色的逃避监管的行为,就造就了一个庞大的通道业务市场。

中国资管市场的通道业务有多大呢?保守的估计是三十多万亿,占到整个资管市场的30%以上。更重要的是,为了逃避监管,增加收益,各种通道业务它们都会采取一个结构化的产品设计,也就是层层地嵌套进去,所以形成了一个高杠杆。再加上,这几年互联网平台的渠道推广能力非常强,所以这种高杠杆、高风险的产品都通过层层包装以后,进入了普通百姓的资产配置中间。比如前面,我们一直强调的P2P理财,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

而且,在分业和分割监管的模式下,中国金融市场监管的真空地带很多,监控缺失的现象也非常严重,就造就了金融市场的风险叠加。这些就是中国这几年金融风险事件比较多的一个底层原因所在。

三、资管市场的未来走向

而金融风险是国家最需要避免的风险。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假设,一个经济体运行就像人体的话,金融就像循环系统,会往全身输送氧气和血液养分。金融和其它行业不一样,它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是系统性的。所以没有哪个国家,没有哪个政府会对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坐视不管。

顺着这么一根线索,你听下来,现在我想你对为什么中国在这个时间点上出台了资管新规,就会有更加清醒的认识了。

咱们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大乱之后必有大治”。所以这次的资管新规就是对过去几年金融市场野蛮生长的一次整治,其中的要点就是我们刚才谈到的,要去除通道业务,让资管回归到“代客理财”的本源上,同时降低整个市场的杠杆率,防范金融风险。然后要突破分业和分割监管,从产品的源头进行穿透式的底层监管。

这个逻辑虽然是在今年的资管新规里面强调的,但实际上从2017年4月降杠杆开始,这个逻辑已经非常地清楚了,只是当时很多机构还心存幻想。今年只是说进一步地明确了这个方向。

那么资管新规对未来市场的影响是什么?为什么这么多机构如临大敌呢?你看,很明显,其实在过去的几年中,很多金融机构是靠通道业务赚了大钱的,而在未来几年,那些靠通道业务吃饭的机构就会面临着生死关头。很多高杠杆的金融产品,尤其是那些小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上的一些产品,一定会出现违约。

你对前期的课程还有印象的话,你一定会记得,课程开始,我就一直跟你强调,要警惕P2P这类金融产品的风险,把这根线重新串一遍以后,你就会更明白,这其中的原因所在了。

所以说,在这个资管新规底下,中小银行,还有一些私募机构,后面这几年的日子都会比较难过。再加上现在的国际形势比较复杂,国际形势一复杂,就会意味着整个社会的不确定性增大,金融资产的价格会波动很大。所以对我们普通老百姓而言,这几年一定要捂好钱袋子,任何跟你说回报率超高的金融产品,基本上都会是陷阱。

资管新规解读篇3

周五大盘大涨56点,银行、保险、券商股领涨源于中国周末出台两大重磅利好,涉及到几十万亿规模的投资产品:

其一:资管新规。

其二:银行理财新规。

由于这两条新规专业性很强,即便是经济专业毕业,但如果是非金融专业毕业,也都不能完全理解新规的具体含义,更何况至少九成以上的普通股民了。

既然新规规则专业化很强,晦涩难懂,这里指南针就不具体列举具体的每条新规,而择其重点给予解释:

之前的资管新规,大家对降杠杆都非常担心对市场带来严重冲击,近期个股频现“闪崩”,就是因为过去降杠杆,降得过急,每天几十只个股跌停,质押盘爆仓引起市场高度恐慌。这次大家可以放心很多了,没有那么严了,留下了很多缓冲,资管新规对于市场的集中性冲击大大缓解了。 单只公募理财产品准入门槛由过去的5万元降至1万元,可以说是大幅度降低了销售入门起点。理财产品规模将大幅扩大。 允许银行理财购买证券型基金,这实际上给银行理财进入股市提供了一条通道。未来将再现“银行资金大搬家”,未来将有数以万亿的资金从银行流入股市。这是最实质性的利好! 证券时报分析指出,此前长达一年多的金融强监管政策正迎来边际放松。除了理财新规给银行理财转型些许“喘息”外,近日央行和银保监会要求银行要加大信贷投放和投资信用债,有评论称新一轮信用扩张已启动。这些迹象都说明行业监管政策从“去杠杆”转变为“稳杠杆”。 中国从强力降杠杆,正式进入了“稳杠杆”。而过去制订的降杠杆,是没有考虑突然爆发的全球性贸易保护主义兴起,如今国际形势大变,因此做出调整是我国主动应对之策。 对整改节奏不做一刀切,允许银行根据自身情况制订整改计划。这意味着银行有了较为充裕的时间进行整改,尤其是不用一刀切,可以灵活处理理财产品。 资管新规细则始终坚持去杠杆的政策方向不动摇,进一步明确了监管标准和要求,更充分考虑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实体经济合理融资需求,有利于消除市场不确定性,稳定市场预期,确保金融市场稳定运行。 银行板块的底部已经确认,估值将回升。所以,周五金融股大涨,但由于众多的股民对利好理解不透,其他板块对利好反应平淡,预计周一利好影响将进一步发酵,向其他板块蔓延。 中国股市一向是资金推动型的股市,两项新规将为股市引来数以万亿的活水,这是实质性利好,即便不能令A股立即反转,至少可以确认2700点就是中期大底。 中国股市历史上出现过多次牛市,但多次牛市戛然而止的原因就是“清理银行资金违规流入股市”,有时甚至直接就是针对银行理财资金。疯牛的时候,为了控制股市泡沫,要求银行资金回流,股市由牛转熊;熊市的时候,为了维稳救市,又允许银行资金流入股市,股市由熊转牛。 周末的两项新规都是与股市资金面直接相关的,虽然目前国际形势很复杂,新规的利好有一个逐渐发酵的过程,或许不会立竿见影,但允许庞大的银行理财资金进入股市,终究会演绎一场大牛市。

免责声明:本文章内容由证星量化投研中心公众号提供,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具备买卖点依据,据上操作风险自负,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367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