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初中化学离子教案通用8篇

网友发表时间 2306201

初中化学离子教案【第一篇】

1、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初步学习书写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的方法。

2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探究的情趣。

实验准备

教师准备:烧杯、澄清的石灰水、火柴、蜡烛、水等。

学生准备:蜡烛、火柴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计

引入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实验探究:

点燃蜡烛“前”

入水里看是否沉入水底

点燃蜡烛“中”

教师巡回指导

11s后取出,观察火柴梗燃烧的情况。

外焰最先碳化,内焰燃烧不充分,说明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温度较

学生观察

结论:石蜡可以气化〔可观察到的现象〕

熄灭蜡烛“后”

教师指导

学生观察发生的现象。

学生合作去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看能否燃烧。

初中化学离子教案【第二篇】

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铁的物理性质;掌握铁的化学性质;常识性介绍铁生锈的原因和防锈的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对学生进行受国主义教育和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教育。

铁的化学性质。

讲授与实验、讨论相结合。

仪器:试管、镊子。

药品:新铁钉、铁粉、细铁丝、薄铁片、锌粒、镁条、铜片、稀硫酸、稀盐酸、硫酸铜溶液。

其它:投影仪、投影片、一周前做的铁生锈的三个实验。

1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联系生产、生活实践、进行识记。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展示]我国钢铁发展简史引入课题。

阅读课本117~118页。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展示]新的细铁丝、薄铁片的样品。

[介绍]铁的密度、熔点、沸点。

[板书]一、铁的物理性质。

观察:纯铁的颜色、光泽、状态、硬度、思考、铁的延性、展性及导电、导热性、学习铁的物理性质。

通过对铁的实验观察,了解铁的物理性质。

[投影]课堂练习一(见附1)。

指导学生做练习。

做练习一。

巩固铁的物理性质的知识。

[提问]在已学过的知识中,哪些涉及了铁的化学性质?

[提问]上述瓜的条件、实验现象、注意事项、化学方程式。

[板书]二、铁的化学性质铁跟氧气的反应。

(1)铁能在氧气中燃烧。

回忆: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思考并回答问题。

复习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

[展示]一周前做的铁生锈的三个试管实验。

[提问]铁在什么条件下生锈?

[板书]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跟氧气反应,生成铁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

[比较]铁燃烧和铁生锈的条件。

观察:铁在干燥的空气中;铁在纯水中;铁同时与水和空气接触的三种实验现象。

根据实验事实,分析讨论铁生锈的原因。

领悟:铁与氧气的反应条件不同,生成的产物不同。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

培养学生思考、分析能力。

进行“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思想教育。

[引导讨论]根据铁生锈的原因,如何防止铁制品生锈呢?

列举生产、生活中常见的防锈措施。

培养理论联系实验学风。

[投影]课堂练习二(见附2)指导学生做练习。

做练习二。

巩固铁与氧气的反应及铁的氧化物的知识。

[演示实验]投影实验6-2。

两个表面皿中分别放入铁钉,再分别倒入稀盐酸、稀硫酸。

[演示实验]投影实验。

另取三个表面皿,分别放入锌粒、镁条、铜片,再分别倒入稀盐酸。

[引导讨论]实验室制氢气选用哪种金属与酸反应最适宜?为什么?

观察铁钉表面有什么变化?反应后溶液的颜色有何变化?

观察:锌粒、镁条、铜片的变化。

通过不同金属与酸反应速率不同,做出判断。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

提高学习兴趣并为今后学习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打下基础。

[板书]2.铁跟酸的反应。

[提示]铁元素在置换反应中化合价的变化。

书写两个化学议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标出铁元素在反应前、后的化合价。

提高原有知识的水平。

[投影]课堂练习三(见附3)。

指导学生做练习。

做练习三。

巩固铁与酸的反应和置换反应的知识。

[演示实验]实验6-3。

将盛有硫酸铜溶液的两个试管里分别放入洁净的铁钉和铁粉。

[板书]3.铁跟硫酸铜的反应。

观察:铁钉和铁粉表面有何变化?

观察:反应前、后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认识铁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

提高分析问题和书写方程式的能力。

[指导阅读]介绍湿法治金。

阅读课本120页。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投影]课堂练习四(见附4)指导学生做练习。

做练习四。

巩固知识。

[课后小结]引导学生小结。

小结:铁的物理性质和三点化学性质,理解铁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

提高学习归纳总结的能力。

[投影]随堂检测。

完成检测题。

及时反馈。

附2:课堂练习二。

4.铁在的条件下易生锈,为防止铁器生锈,应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最常用的方法是在铁制品的表面.

5.铁在氧化物有、、,其中含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多。

6.某+3价的金属r在其氧化物中的质量分数是70%,则r的原子量为。

附3:课堂练习三。

7.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并指出不产生可燃性气体的反应是。

(a)铁与稀硫酸。

(b)铁与稀盐酸。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d)大理石与稀盐酸。

(e)二氧化碳通过炽热的木炭层。

(f)加热高锰酸钾。

8.将m克稀硫酸中加入适量的铁粉,瓜后得到溶液质量(大于、小于、等于)m克。

9.等质量的锌、铁、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附4:课堂练习四。

10.除去硫酸严铁溶液中混有的硫酸铜杂质,可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充分反应后,再用方法除去。

11.11.2克的铁粉与足量的硫酸铜溶液反应,可得到铜克。

12.将4根质量相同的铁钉分别放入下列溶液中,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加的是。

(a)稀硫酸(b)稀盐酸(c)硫酸铜溶液(d)纯水并隔绝空气。

(a)镁(b)铝(c)锌(d)铜。

14.含相同质量的铁元素的氧化铁和四氧化三铁的质量比为。

(a)1:1(b)2:3(c)160:232(d)30:29。

附5:课堂练习答案。

1.(c)2(b)3(c)。

fe2o3fe3o4feo。

6.56。

7.化学方程式略(c)(d)(f)8.大于9.镁、铁、锌。

10.铁粉边滤(a)(b)13、(d)14(d)。

附6:随堂检测。

1.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的金属,铁元素在地壳在地壳中都以形式存在。

初中化学离子教案【第三篇】

1、知识目标:

(1)了解几种碳的性质和用途。

(2)了解金刚石、石墨、c60的微观结构。

(3)掌握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学生辨别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到同一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初步认识物质组成的多样性。

3、情感目标:通过物质的.结构影响其性质,性质又决定用途,增强学生对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演示实验法、讨论法。

(二)讲授新课:

一、[碳的单质]。

(1)金刚石:

(2)石墨:

(3)c60。

观看科利华软件。

(1)上述三种单质有哪些物理性质?

(2)它们的性质和用途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碳的化学性质:

用墨(用碳黑制成)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木桩埋在地下之前,常要把埋入地下的一部分的表面稍稍烤焦?)。

(1)冬天生煤炉能引起煤气中毒,为什么?

(2)氧气的有哪些化学性质?

2、碳跟氧气的反应可燃性。

(1)反应现象:

(2)反应方程式:碳完全燃烧:碳不完全燃烧:

木炭与氧化铜的反应。

(1)观察实验现象,

(2)共同分析反应原理,

(3)板演方程式。

3、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还原性。

(1)反应现象:

(2)反应方程式:

这个反应的特点:在这个反应中,氧化铜(含氧化合物)失去氧而变成单质铜;木炭得到氧化铜中的氧而使氧化铜还原为铜,导出:

a、还原反应,

b、氧化反应。

c、木炭具有还原性。

木炭的还原性在冶金工业上的应用。

(三)课堂练习:

(四)小结:(师生共同完成)。

(五)布置作业:书p109习题1-6。

本节内容简单,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初中化学离子教案【第四篇】

1、了解什么是化学,认识到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进一步认识自然、适应自然、保护自然,认识到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

2、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激发学生亲近、热爱。

教师准备:

1、相关素材及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究的internet超级链接)。

2、试管、烧杯、玻棒、白纸(用naoh溶液、酚酞试液、澄清的石灰水、稀盐酸等。

本课题是九年级学生系统地学习化学的第一课。

谭老师在教学中充分展示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魅力,“视频导入”抓住了学生眼球,物质世界绚丽多彩的第一印象,浓缩了历史的变迁、拓展了求知的视野。

教学中注意发挥教科书“图文并茂、以图代文”的特色,培养学生“解读图文”的自学能力,通过互动实践的探究突出化学学科的特点。

教学中展示学生课前调查的信息,能较好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如此坚持下去,其深层次的教学意义还在于让学生通过互动实践活动、资源共享展示等环节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让学生“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理念。

更可贵的是运用唯物辩证法、实践第一性的观点向学生推介出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变化中学、探究中学。

课题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b案)。

1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会问题,认识化学学习的价值。

如何让学生知道“化学是什么”。

实验准备。

agno3溶液、hcl溶液、naoh溶液酚酞、cuso4溶液、试管架。

1课时。

一、魔术激趣。

甲:(展示a、b象呢?

(在同学们期待的目光中)。

乙:我的节目叫“花开花落知多少”。

丙:我是一个制造商,产品是什么呢?(展示蓝色的e液体和无色的f液体)。

丙:同学们,我的产品是什么呢——“果冻”,但这种假果冻是不能吃的。

师:谢谢三位同学的精彩表演,同时感谢所有同学的积极参与。

这些有趣的现象都与化学。

密切相关。

(将喷雾壶内液体向一张白纸喷去,白纸显示出红色的“化学大世界”。)下面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这神秘的“化学大世界”。

二、动画展示。

教师课前制作由不同图片组成的动画: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学生欣赏动画同时思考问题:什么是化学,化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有何关系?

三、讨论交流。

学生欣赏动画、阅读教材、小组讨论,然后全班同学交流对化学的认识。

四、探究活动。

1、阅读教科书、研究插图。

2、小组竞赛。

(1)说出你所知道的化学家。

(2)列举生活、生产与化学有关的现象或事例。

(3)展示带来的相关资料和实物。

五、图片展示。

1、西班牙西北部海岸被污染的海滩。

2、堆积如山的工业有害废物。

3、工业废料“红尘”滚滚。

4、资料“绿色化学”。

揭开了化学学习的序幕,既突出了化学学科的特点,又寓意着“化学探----猜测----设计----实践----结论----反思”,同时暗喻了学生是化学学习的主体。

课堂内容选取触目惊心的“反面教材”显示了化学另一面,很自然地向学生呼唤出“绿色化学”。

这种教学处理对培养学生作为现代公民的社会责任感是十分必要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王老师在化学第一课学习中,就涉及到了学生“化学学习成长袋”,这是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新的学习评价实践和新的教育评价观的具体体现,这种作法是值得提倡的。

初中化学离子教案【第五篇】

1、知识与技能:知道空气的组成及各成分的用途,空气污染及环境保护的有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空气的组成,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联系生活经验,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初步了解对物质进行分类是化学学习方法之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空气的组成的实验研究,激发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培养合作和勤于思考的科学作风,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

1、带双孔胶塞的集气瓶、导管、胶管、弹簧夹、烧杯、燃烧匙、酒精灯、火柴。

2、红磷。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1、思考并回答。

(1)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列举实例说明空气确实存在吗?

(2)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如何证明这些气体的存在?

2、实验探究2-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学生猜想:

教师演示:

现象:

文字表达式:。

学生阅读教材第22页-23页,交流对空气组成及成分的了解。

讨论(第23页及25页):

识记:空气的成分(计算)。

纯净物:定义举例。

混合物:定义举例。

(三)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阅读教材第24页-26页,列表说明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

氧气。

氮气。

稀有气体。

用途。

(四)还记得化学学习的特点吗?物质的性质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试一试:描述氮气的物理性质。

(五)保护空气。

b阅读《资料》,了解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成分。

b、观察图2-8,小组讨论:

(1)在你身边发生过哪些污染空气的事?

(2)大气污染造成哪些危害?

(3)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你能做些什么?

初中化学离子教案【第六篇】

1、使学生了解金刚石、石墨和木炭等碳的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通过金刚石与石墨组成元素相同而性质不同的分析,使学生加深理解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3、培养学生阅读自学能力。

金刚石、石墨在物理性质方面的特性与用途的对应关系

自学与讲解相结合

[引言]种类有限的元素构成数不清的物质,你们知道哪种元素形成的物质种类最多吗?这种元素是第六号元素——碳,碳和碳的化合物不仅同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且它们在国民经济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为此本章将学习碳和碳的化合物。

[板书]碳和碳的化合物

[实验]

1、用铅笔在玻璃上划一下,然后用布擦一下。

2、用玻璃刀裁玻璃。

[引言]从实验可见,铅笔芯的主要成份——石墨与玻璃刀上的金刚石不光“长相”不同,它们的“脾气”也不一样,表面上看石墨和金刚石是两种不相干的物质,然而它们的组成元素却是相同的,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板书]第一节碳的几种单质

[说明]本节课阅读自学,提出阅读要求、范围,并用小黑板写明自学思考题。

1、金刚石的外形、硬度如何?有何用途?

2、石墨的外形、硬度如何?导电性能如何?有哪些用途?

[阅读]学生阅读课本。

[讲述]学生围绕思考题做阅读汇报,教师讲评补充并板书

[板书] 1、金刚石与石墨比较

[提问]

1、什么事实说明金刚石很硬?石墨很软?

3、高温下工作的机器,常用石墨粉末作润滑剂,这都利用了石墨的哪些性质?

[实验]

1、用玻璃刀裁玻璃。

2、学生自己刮一点铅笔芯,用手捻一下。

[提问]上面的实验说明什么?根据这个性质可在哪些方面应用?

[讨论]根据已学过的知识,试设计一个实验方案,用来证实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分析得出结果。

[板书]接上表

[讲解]我们知道结构决定性质,性质不同结构显然不同,它们在结构上的不同,是由于碳原子排列的方式不同,就好比用同样的.砖块可以建造不同风格的建筑物。至于碳原子怎样排列形成的就是金刚石,怎样排列就形成石墨将在今后的学习中再研究。

[引言]碳元素形成的单质除了金刚石、石墨外,还有一类无定形碳,在小结这部分知识前,先来观察两个实验。

[实验]

1、木炭吸附二氧化氮

2、木炭吸附红色颜料

[引言]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木炭有吸附性能,木炭是无定形碳中的一种,别的物质是否也具有吸附性?除吸附性外,还有什么性质?各自的主要用途是什么?请一名同学来小结。

[说明]学生小结时,教师板书

[板书]

[小结]学生谈对本节课的收获

[练习]

1、把性质与所决定的用途用直线连起来

2、选择

(1)金刚石是[]

a、单质b、化合物c、纯净物d、混合物

(2)金刚石粉末与石墨粉末混合在一起,对所得物质描述正确的是[]

a、所得物质因为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是纯净物。

b、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物质,各自保持自己的性质,所以是混合物。

c、它们是混合物,所以元素种类不止一种。

d、把它们共同灼烧,所得产物只有二氧化碳。

[作业]略。

初中化学离子教案【第七篇】

教学过程:

引言。

原来是二氧化碳在作怪。今天我们来学习二氧化碳。

在空气中,二氧化碳占%,如果超过1%,就对人类有害处,4%~5%人会感到气喘头痛眩晕,10%的含量人就会窒息死亡。

板书第三节二氧化碳的性质。

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展示一瓶二氧化碳的气体。

演示。

如图:两只纸口袋保持平衡,向其中一直口袋中倒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现象。

讲解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比空气重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是克/升。比空气重。刚才我们介绍的致人死亡的井的底部有较大量的二氧化碳,引起密度大,因此,难于扩散。

提问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如何?举例说明。

小结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中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压强越大,溶解得就越多,如:汽水、啤酒就是高压溶入较多的二氧化碳所形成的。如果将温度降低至-℃(101千帕),气体二氧化碳就变成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其含义是“外形似冰,熔化无水”直接变成二氧化碳气体。

板书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演示。

两支燃着的蜡烛都熄灭,且下面的火焰先灭。

提问由此实验可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回答后,老师归纳)。

板书1.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

(进一步解释上述事故的发生及蜡烛熄灭的原因)。

讲解在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等处一定要防止二氧化碳含量过高而危及生命。

提问怎样测试菜窖里二氧化碳的含量过高?

(学生讨论后归纳)。

讲解在菜窖里做一个灯火实验,如果灯火熄灭或燃烧不旺,说明二氧化碳含量高,人不要进去。

演示。

现象紫色石蕊试液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后颜色变红,加热后红色褪去,又恢复紫色。

讲解二氧化碳溶解在水里生成碳酸(h2co3),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液变红。碳酸不稳定,加热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板书2.和水反应:

h2o+co2==h2co3。

演示。

澄清石灰水中吹二氧化碳气体,观察现象。

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板书3.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a(oh)2+co2====caco3↓+h2o。

caco3+h2o+co2====ca(hco3)2。

碳酸氢钙溶液加热后,又变成碳酸钙。

广西桂林的芦笛岩内的石柱、石笋或溶洞都是长年累月发生上述反应所致。

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二氧化碳的重要性质,可用之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

讲解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二氧化碳也有许多重要的用途。

板书。

三二氧化碳的用途。

1.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不能燃烧,且比空气重,可用它来灭火。(简介灭火器原理)。

2.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热,可用它做致冷剂或用于人工降雨。

3.工业制纯碱和尿素等。

4.植物光合作用。

小结二氧化碳是碳的一种重要化合物,掌握它的性质后合理利用它。

初中化学离子教案【第八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使用氢气、天然气(或沼气)、石油液化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

2、认识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通过对燃料的选用来培养学生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信息加工能力。

3、通过讨论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燃料对环境影响的学习来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体会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通过实验和讨论来培养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实践的科学精神。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了解使用氢气、天然气(或沼气)、石油液化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认识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性。新课程标准中的活动与探究建议讨论:在氢气、甲烷(天然气、沼气)、、煤气、石油液化气、酒精、汽油、柴油和煤等燃料中,你认为最理想的燃料;调查当地燃料的来源和使用情况,提出合理使用燃料的建议。新课程标准提出可选情景素材有城市“环保汽车”的兴起,“西气东输”工程等。确定选用人教版的九年级《化学》上册中的第七单元课题3《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作情景素材,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学生在前两个课题已学习了燃烧和灭火、燃料和热量,本课题内容主要分两大点,一是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二是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学生在前两个课题的基础上主要通过探究煤燃料时产生的二氧化硫等形成的酸雨的危害,汽车用燃料的燃烧时产生的.尾气的探究,归纳出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造成对空气的污染的主要原因。然后再探究乙醇和氢气的燃烧反应、制取等内容,讨论燃料的选用。最后了解新能源的利用和开发。结束时总结归纳本课题应该知道的知识是:1、一些燃料燃烧对环境有不良影响,应选择使用不污染环境或对环境污染小的燃料;2、在化石燃料中,天然气是比较清洁的燃料。3、应使用和开发化石燃料以外的清洁燃料,综合利用资源和开发新能源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认识新能源开发重要性。

燃料燃烧对空气污染的原因,选用燃料的依据,新燃料及能源的优点。

电脑、小烧杯,稀硫酸、植物叶子或果皮,金属粒或条(如铁、铝等),小石头粒。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探究煤的燃烧形成的酸雨。

从煤的成份推出燃烧产物,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酸推测二氧化硫形成酸雨。

引导复习煤的知识引入酸雨的形成。

分组进行有关酸雨的探究实验,并开展讨论p140的“讨论”。

指导实验,组织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发言。

探究酸雨的危害。

从汽车用燃料的成份推出燃烧产物,分析尾气中污染物。

引导复习石油的知识引入燃烧产物的探究。

探究汽车用燃料的燃烧。

归纳总结化石燃料燃烧造成对空气污染的原因。

引导从燃烧的反应总结归纳。

了解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引导探究。

从酒的酿制推出乙醇的可再生,从燃烧的反应推出其优点。

引导从酒精的制备、性质来探究酒精。

探究乙醇。

引导探究。

说出应用的例子及优点。

引导从乙醇燃烧的优点探究其使用。

探究乙醇作燃料的情况。

引导探究。

回忆氢气的性质推出氢气是最清洁的燃料。从制备考虑其应用前景。

引导从氢气的性质制备来探究。

探究氢气。

讨论。

从掌握的知识分组讨论p143的“讨论”

组织开展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发言。

确定选择使用的燃料。

引导探究。

从掌握的知识描述知道的新能源。

引导描述新能源。

认识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性。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306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