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存在的问题(精彩5篇)

网友发表时间 2389701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存在的问题(精彩5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存在的问题篇1

习总书记曾指出,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才会有海一样的胸怀,山一样的崇高。从个体的角度来说,没有什么比脱离共同体更具杀伤力的事情,离群索居或遭到抛弃的恐惧孤单和坐立不安,足以让一个人在精神意识上出现障碍和紊乱。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认知、生存与价值呈现,只有在具备共同体意识的海面上才能生发并荡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涉个体的生命体验与价值,有助于形塑一个有理性、有情感、有道德、有自信、有价值的个体。

有助于培育公共精神,形成个体理性品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是社会成员在公共空间中共营美好生活的过程。依托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指引与规范,成员们在努力营造共善生活中发觉并形成一系列理性的公共精神,包括公正、平等、参与、法治、互助、宽容、合作、信任、廉洁、分享、责任等。这些公共精神的形成,既得益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也会以公共利益的增量方式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效果,最终还会落脚到公民个体成员身上,以健全理性品质和健康人格为基本的风范体现。

有助于生发同胞情感,给予个体心灵归属。任何成员都不愿意生活在一个冷漠疏远的社会中,而理性又无法完全提供情感上的需求。唯有在情感充沛的基础上,成员相互间才会有亲和力,才更愿意接近彼此,相信彼此为情同手足的同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不仅会形成理性的公共精神,还会生发友爱、关心、同情等同胞情感,这些情感在给予个体精神慰藉和心灵归属的同时,也提供了长远乐观的前景预期与归宿。

有助于提供道德规范,提升个体生活体验。共同体意识可以提供成员彼此间相处的良善秩序,也为个体提供了待人接物的基本规范。无论是理性的公共精神,还是感性的同胞情感,都容易为大家所接纳和偏爱。就如白居易所言,“以心度心,以身观身”,共同体意识可以促成共鸣性的良知和善意动机,进而渗透到日常生活之中,慢慢形成相对稳定的道德规范体系。这些道德规范对丑恶能够形成一定的约束与规制,消解歧视、偏见等不愉快的生活体验,进而提升个体生活的品质。

有助于形成自信心理,促进个体积极行动。作为一个成员,当其所处的共同体在灿烂悠久的文明基础上能够团结凝聚、能够富强独立时,其自身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也会油然而生。当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自信并不等同于盲目自负,而在于寻求积极的自强行动,努力学习并进步。正是源于各族同胞的进步努力和能动维护意愿,才形成了多元之和与一体之合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并为个体提供自信行动的根基。

有助于自我全面发展,实现个体人生价值。个体的人生价值虽由自己能动创造,但最终还是由共同体提供机会、由对他者和社会的贡献来获得评判。也就是说,自我人生的价值意义构建,是由整个共同体作为参考系并由共同体意识加以支撑。宽泛地说,参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是成员间相互接触联系、创造机会与价值意义的过程,也就是促进自我全面发展的过程。同时,个体获得的各种知识经验、秉持的各种共善性的价值信念、创造的各种价值贡献,都需要在共同体中才能完成和体现。

综上所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种状态;既与整体的规范尊严相关,又与个体的德性修养相连;既关乎整体的命运走向,也涉及个体的生命价值。有耕耘才有收获,有付出才有结果。唯有参与铸牢过程、巩固铸牢效果,才能产生真正的价值和意义,促成小我和大我的自觉自立、自爱自尊、自主自律和自强自信,最终实现个人梦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存在的问题篇2

学习宣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丰富党员政治生活关键之举,通过此次专题研讨活动,让我受益匪浅,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我更加深刻体会到“筑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的重要性,我会把学习到的有关内容结合到平日的工作当中,武装头脑,认真工作,并全力的带动身边同事家人朋友们共建美好家园。

***总书记强调,要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研究,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青少年教育、社会教育,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高度重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的发展情况,在党中央的坚强有力领导下,各族人民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强、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林业。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林区的文化教育事业迈上了快车道,职工的生活越加丰富,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到职工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从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到文艺创作成果丰硕。林区文化事业发展成就巨大,多层面满足了职工的精神需求。

***总书记曾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文化认同,就要把牢正确的方向,创新方式方法;要增强各族人民的文化自豪感,将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融入对整个中华文化热爱之中,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就是长远之策、固本之举。

“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一样紧抱在一起”做好一名党员的工作,增进文化认同,各族人民就能抱得更紧,更能凝心聚力,进而激发出更深沉而持久的爱国之情,共创繁荣而灿烂的中华文化,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此过程中的强化也必将提升中华文化的魅力,增进中华民族的大团结,让我们在复兴路上走的更自信而坚实。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存在的问题篇3

按照《关于认真开好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专题民主(组织)生活会的通知》文件要求,我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相关决策部署,对自身进行了全面的审视,深入查摆了问题存在的原因,并制定了整改措施,现将个人对照检查材料汇报如下。

一、会前准备情况

我认真学习了***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1月7日进行了集中研讨,通过一次谈心谈话,还有一次大家访活动,学习了关于民族工作的政策法规,认真学习领会了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二、查找突出问题

一是对标对表,深刻反思对***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相关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等方面的问题。

(一)对***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相关决策部署缺乏系统性全面性的学习,领悟不到位。比如,《***谈治国理政》这一系列的书籍,自己并没有读完,也就缺乏深层的理解。

(二)由于自己是汉族,并且周围的少数民族人群比较少,所以对少数民族的了解、关心比较少,觉得少数民族与自己关系不大,例如,在推进部编版教材的使用中,并没有以实际行动去践行,觉得和自己没什么关系,自己也不用关心这项工作。

二是对标对表,深刻反思对党中央关于推进双语教学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等方面的问题。

(一)我始终站在“两个维护”的高度去推动落实工作,但有时会片面认为只要不出乱子、不出问题就行,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导致工作落实得不够严,不够实,例如,在推进部编版教材使用的教研活动中,自己态度不够端正,没有沉下心去做好教研工作,也没有真正明白部编版教材使用和国家政策的重要联系和意义所在。

(二)贯彻落实上级重大决策部署时,觉得只要完成自己的工作就行,其他工作与自己无关,存在“差不多”的应付心理。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涉及到双语教学工作的地方较少,所以忽视了推进双语教学改革这一重大举措的重要意义,觉得跟自己没关系。

三是对标对表,深刻反思对党的民族政策贯彻落实、做好民族工作等方面的问题。

(一)主动维护的意识仍有欠缺。有时觉得周围少数民族不多,而且相处融洽,所以民族团结方面没有什么大的问题,存在一定程度的乐观懈怠心理。

(二)站得还不高、看得还不远,片面存在关系不大的思想、差不多就行的想法,有时领导交给的工作存在应付的消极态度,觉得只要交上去就行,不看重质量。比如,作为班主任,提交少数民族学生到校上课情况时,自己只是看看学生来没来学校上课,并没有认真细致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存在敷衍了事的现象,存在侥幸心理。

四是对标对表,深刻反思对***总书记提出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原创性重大论断贯彻落实等方面的问题。

虽然学习了***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以及相关文件,但仅限于读一读,抄一抄的浅层学习,没有做到深刻理解。例如,每月的党员自学内容自己并没有做到深刻理解,只是抄完每月的自学笔记就算完成任务,存在应付的思想。在对***总书记提出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原创性重大论断贯彻落实的过程中,只局限在了对于文件的学习当中,没有想到多样的学习方式,使得学习变得较为枯燥。

五是对标对表,深刻反思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等方面的问题。

面对推进民族工作形势的新变化、各项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存在畏难情绪,不能勇于创新,觉得改革只是上级领导的事情,自己只需要完成他们交给的任务就行,例如,在平时学校布置的任务中,自己只是按部就班的去做,没有加入自己的想法在内。

六是对标对表,深刻反思作风顽疾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方面的问题。

(一)深入学习上级下发的各种文件精神,但是在工作落实检查方面还存在问题。例如,在日常工作中,学校布置的任务,没有积极的去完成,存在拖延的现象,学校验收时,才着急处理,质量大打折扣。

(二)有时会存在消极怠工的情绪,不愿意好好干工作,同一工作需要来回好几次才能完成好,效率比较低。就像这次的个人对照检查材料,因为自己刚开始态度不够端正,出现了返工现象,给他人造成了麻烦,经过几次修改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

(三)对党中央关于推进双语教学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以及***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相关决策部署认识比较片面,在思想上只守着自己的工作,对民族工作考虑不深入。例如,在平时学校布置的相关工作中,在落实过程中,存在应付的情况,觉得学校少数民族的学生和教师人数少,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三、原因分析

(一)政治站位有差距。理论学习不系统,在学用结合上有差距。理论学习还缺乏广度、深度,在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联系实际学上下的功夫还不够,离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二)思想认识不深刻。开拓进取不积极,在责任担当上有差距。自认为一直以来对现在的岗位能够胜任,缺乏应有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放松了对自己的高标准和严要求。

(三)缺乏责任担当。工作中的担当意识、担当能力与组织的要求还不相适应,缺少直面问题的锐气、争创一流的决心,缺少排除万难的勇气、一干到底的韧劲。过推进民族工作,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和工作中的诸多问题,想不出、悟不出更多、更管用的办法,提不出更好、更有效的建议,自己同新时期复合型人才的标准相比,还有很多需要改进和提升的地方。

(四)工作作风不扎实。大局意识不深化,在统筹兼顾上有差距。

(五)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水平不高。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水平方面,认识理解不够透彻,把握不准确。

四、整改措施、努力方向

(一)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保持战略定力。始终把讲政治作为最根本的和第一位的要求,着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自觉在大局中研究思考问题、谋划推动工作,时时主动看齐、处处精准对标,确保党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二)是强化思想武装,做好民族工作的理论政策根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要在持续深入学习***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论述、切实学懂弄通、学深悟透,准确把握其中蕴含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和工作要求,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三)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狠抓工作落实。切实提高责任意识,坚决做到不上交、不躲闪、不回避,坚决克服“应该会”的侥幸心理,“差不多”的应付心理,“等一等”的拖延心理,在推进民族工作的过程中明责知责,对自己承担的责任坚决不讲条件、不打折扣、不搞变通,切实做到扛旗冲锋、抗压奋进。坚决狠抓责任落实,带头全面履职尽责,本着对组织、对人民负责的态度,集中精力、心无旁骛把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位,切实保障责任落实“最后一公里”。

(四)加强作风建设。今后工作中,我将自觉主动地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把握民族团结大局,教育孩子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五)认真学习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把党的民族理论政策融入到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

以上对照检查,恳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存在的问题篇4

一、关于中华民族的生存条件和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历史进程

现有研究表明,中国地理条件的特点及其与中国历史发展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地理条件的复杂性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二是地理条件与历史上政治格局的关系;三是地理条件的差异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的影响。早在司马迁撰写的《史记》中已明确指出中国境内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各有差别,而唐代史学家杜佑在其所著《通典》一书中,便试图从地理条件的差别来说明“中华”与“夷狄”文明进程不同的原因,这一认识在当时(9世纪初)是最高明、最进步的见解。

从今天的认识来看,关于地理条件与中国历史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两点:

一方面是黄河流域中下游和长江流域中下游,因自然条件适合于农耕,成为中国历史上文明起源最早、经济社会发展最迅速的地区之一,因而在长时期内成为经济、政治、文化最发达的地区,客观上形成一种民族的自然凝聚力;

另一方面是东、南滨海,北有沙漠,西和西南有高山阻隔,因而在民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的演进中形成一种民族的自然内向性(参见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一卷《导论》第二章第二节)。这种自然的凝聚力和自然的内向性的形成,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发展过程,是几千年来中国各民族得以凝聚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最基本的物质因素。

在中国广袤、富饶的大地上,诸多古代民族在频繁的交往交流中不断走向交融、融合,而这种民族交融、融合的趋势,正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历史基础。同时,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壮大,是和中国历史上政治大一统格局相一致的,即与秦汉、隋唐、元明清几个统一王朝的历史相结合,反映了民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的演进推动了政治格局的变化,而政治统一格局又巩固了民族交融、融合的成果。这种民族交融与政治统一格局的积极互动,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中一个基本规律。

近代以来,为了拯救民族危亡,各族人民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意识空前增强,中华民族由自在阶段走向自觉阶段,是这一规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反映。

二、关于中华民族的民族特性和精神品质

中华民族共同体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特点和民族风格。毛泽东指出,中华民族是“刻苦耐劳”“酷爱自由”的民族,是“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中华民族的各族人民都反对外来民族的压迫,都要用反抗的手段解除这种压迫。他们赞成平等的联合,而不赞成互相压迫”。

中华民族在其发展史上,其凝聚力越来越大,包容性越来越强,如“胡越一家”“蕃汉通好”“胡汉通婚”“华夷同风”“华夷一家”“满汉一体”“万邦述职,无隔华夷”“天下一家,与我同轨”等,都显示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漫长的历史年代中的存在及其作用:民族间有和好,也有冲突,但总的趋势是关系越来越密切,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的历史。

而在近代面对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中华民族发出“怒吼”,决心把侵略者赶出中国去,彰显了内讲团结、外抗强敌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自身的优秀精神品质:有尊重历史、重视史学、崇尚以史为鉴的优良传统,有自强不息的革新进取精神,有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勇气。

中华民族为此感到自豪!

三、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并对世界文明作出了伟大贡献

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毛泽东指出,中华民族是具有“优秀的历史遗产的民族”。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遗产中具有鲜明的特色和重大的历史价值。

中华文化倡导的“民惟邦本”“仁者爱人”“和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强不息”“有容乃大”等思想传统和民族精神,为历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所倡导和践行,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宝贵财富,在增强各民族的历史文化认同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各族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这是今天我们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成为各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纽带。“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是新时代对中华民族国家观和历史观的精辟概括。

中华民族创造的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明在物质文明、制度文明、精神文明等方面,对世界文明都作出了伟大贡献。这方面的事实可以举出很多。这里,我想引用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的几句话以明此意。他在《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导论》中指出,关于中国和中国文化在古代和中世纪科学、技术和医学史上的作用,

“对中国人来说,这确实应该是一个理所当然值得自豪的巨大泉源,因为中国人在研究大自然并用以造福人类方面,很早就跻身于全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了”。

外国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和评论很多,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其实,从根本上看,中华文明作为一个不曾中断的古代文明而延续至今,并正在不断创造新的历史,造福于世界人民,就是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

“彰往而察来”,这是古代先贤的教导。中华民族拥有辉煌的历史,也有美好的未来:一是中华民族正在走向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走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目标;二是中华民族秉持并努力践行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在各种国际事务中,正在为并将继续为人类文明作出新的贡献。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存在的问题篇5

一、必须深刻认识学习理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确学习的目的,提高自身理论水平,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注重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水平和思想觉悟,从大局出发,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自觉地遵守政治纪律,从讲政治的高度,深入开展反分裂教育,防范和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对学校的侵蚀和渗透,预防和纠正党内团结和民族团结方面存在的问题,扶正祛邪,讲团结,反分裂。二、深入开展反分裂教育,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克服模糊认识,筑牢反分裂防渗透的思想防线1、牢固树立 “ 稳定压倒一切 ” 的思想,不断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不断把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分裂教育引向深入。   2、提高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家庭美德,加大学生德育建设力度,每学期结合总结进行一次德育工作考核,并及时将德育考核结果公布与众。   3、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举办各种形式的联谊活动,促进民、汉族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促进民族团结。三、把思想政治工作与日常教学结合起来1、依法治教,积极防范和抵制民旅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以及宗教对教学,教材和讲台的侵蚀和渗透,强化对教材,教学辅导材料和教案的审查。对自己教案、讲稿的正确性、科学性负责,不传播宗教、传播暴力恐怖、传播不利于民族团结等的内容。   2、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学习党的宗教政策,牢固树立 “ 稳定压倒一切 ” 的思想,担负起维护 x 和地区稳定的责任。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牢记教书育人、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使命。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政治业务素质。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存在的问题篇6

根据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教育活动要求,本人认真学习***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党中央指定的学习材料,重点学习了***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中央第七次座谈会精神,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对照检视,现对照检视如下。

一、检视问题情况

(一)对照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不强、马克思主义“五观”树得牢不牢、“三个离不开”思想牢不牢、民族团结意识强不强等方面还存在哪些差距和不足;

一是对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感悟不够深入,没有学深、学透,理想信念有待加强,马克思主义“五官”树立的不够牢固,有时因为日常工作繁忙放松了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的改造,政治理论学习内在动力需要加强,存在抓思想不如抓工作具体、抓修养不如抓行动直接的主观认识,没有把强化理想信念贯穿到日常工作中,通常是忙于业务性工作多,静下心来学习思考问题少。

二是政治站位有待提高,本人能够坚定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在大是大非面前也能站稳政治立场,但用更高标准来衡量,政治站位仍需进一步提高,政治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比如,总认为自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党员干部,且身处基层一线,讲政治太空太远,简单地认为只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就行,只顾埋头拉车,不懂抬头看路的问题突出。

(二)立足自身岗位履职尽责,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怎么样,立足岗位、履职尽责做得怎么样,为身边群众做了什么实事好事,还有哪些差距。、

虽然本人一直坚持严格自律,不忘初心,但对照检查还有做的不够到位的地方:

一是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还有差距。面对新时代新使命、新任务和新需求,没有紧跟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紧跟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期待,没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个人利益与群众利益的关系,在“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上没有做到知行合一。

二是主动服务群众的自觉性还不高。主要是平时过多忙于具体的事务性工作,对下基层了解实情、调查研究缺少主动自觉。在工作中,没有真正扑下身子,深入基层,走进群众身边,与群众平等对话,近距离聆听群众呼声,更多的是被安排下基层、被安排搞调研。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在学习党章上深思细研不够,遵守党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欠缺。

***总书记指出,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是全党同志的应尽义务和庄严责任。对照***总书记的要求,自己在学习党章上认识不到位,经常是用到了才突击学,不用了就束之高阁,并且还肤浅地认为学党章是新党员的事,自己是具有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学不学都无所谓,因而对党章基本内容的掌握一知半解、一鳞半爪。在遵守党章上,简单地把党员义务简化为交一下党费即可,对履行党员八项业务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导致学习党章和遵守党章相互隔裂,产生了“学归学,做归做”的现象,导致在践行入党誓言上存在一定差距,在实践中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

二、对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认识不够,在提高自身的政治能力和政治本领上有所欠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但是自己对政治建设的认识上站位不高,单纯地认为提高政治本领是对中高级干部的要求,讲政治是务虚的,谈政治是唱高调,自己只是一名基层业务干部,因而政治能力强弱关系不大。因此缘故,导致在抓工作中习惯单打一,不能把政治与业务很好地融合起来;导致观人察事缺乏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对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不能见微知著,不能从政治上辨别是非;导致在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上仍有差距,在落实《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上不够严格,在执行上级决定中不坚决不彻底。

三、发扬自我革命精神不够,欠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总书记第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坚持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不忘初心和使命,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反观自己,在这方面不能说没有做,但至少是做得还不够好、还不够到位。自己总认为自己是一名老党员,担任领导职务也时间不短了,且经受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活动的多次洗礼,在思想政治方面应该没有太多太大的问题,因而产生了自负自满的心理,使得自我革命的精神减弱,不能经常性地做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随之导致守纪律、守规矩、守底线的意识弱化,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自觉性主动性不强,发扬斗争精神和民主作风不够,贪图享乐的思想抬头等问题。

三、下步整改措施

(一)持之以恒强化理论学习,提升政治理论素养,认真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并严格践行,做强化理论学习的表率。

认真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和党章党规党纪,深入研究上级相关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制定详细个人学习计划,做到“一手抓业务,一手抓学习”,把学习当成一种自觉、一种境界、一种追求和一种习惯,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的能力,以新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引领发展,争取将学习理论的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发展的实际本领。

(二)持之以恒强化党性锻炼,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做坚定政治立场的表率。

认真贯彻“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坚持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保持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在大是大非面前,在关系和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问题和关键时节,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敏锐性,始终保持端正的政治态度,始终保持坚定的政治立场,切实做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努力使自己在思想、作风、能力、廉政方面的水平有所提升。

(三)持之以恒强化宗旨意识,主动调研,深入基层群众,提高服务中心一线水平,做一心为民的表率。

牢固树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宗旨意识,坚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追求,着力解决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多到基层走访,多了解第一手情况,掌握最基层信息,多向群众学习,深入实际了解群众的困难和疾苦,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亲近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

(四)持之以恒强化廉政意识,时刻敲响警钟,“工作、生活”两面抓,做廉洁自律的表率。

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坚决反对“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新表现,主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管住自己、把住小节,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越轨、不越界,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培养清廉理念,做到廉洁自律,让廉洁从政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努力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觉做到“忠诚干净担当",永葆共产党员清正廉洁本色。

以上对照检查,问题查找还不到位,剖析分析还不透彻,整改办法还不具体,请同志们提出批评意见,我一定虚心接受大家的意见和建议,逐一认领,努力修身正己,并保证在以后工作中认真整改,把各方面工作抓的更实,干的更牢。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存在的问题篇7

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面临的挑战

(一)面临民族分裂势力和地区分裂势力的挑战

随着全球化发展和国内外局势的变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但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依据这些挑战的性质和根源,大体划分为政治风险(可能引发政治危机或其他危机的政治性要素)、社会风险(引发社会冲突、社会分裂等危机以及造成其他危机可能性的社会要素,如社会差距、新型安全风险、新冠疫情等重大事件)、民族分裂或地区分裂(一些反华势力借助国内民族分裂势力和政治分裂势力企图分裂中国)。

(二)民族问题的复杂性

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影响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各种利益的驱使下中国各民族的民族利益意识增强,中华民族共同利益与各民族利益和要求出现不一致的方面。某些民族的部分民众强调其“民族身份”差异性,强化民族界别意识,关注本民族利益或个人利益,强调本民族意识和具体利益,轻视中华民族共同利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淡薄,“各种对中华民族具有消解作用的观念日益盛行,人们对中华民族的认识逐渐弱化、虚拟化,给中华民族建设带来严峻挑战。”

(三)学界对民族理论与政策的质疑

近年来,有学者对我国民族政策中关于少数民族的优惠、照顾性内容产生争议,甚至出现对民族政策质疑、批评的声音,提出“民族问题去政治化”“第二代民族政策”“中华民族一体化”等不符合中国国情的观点。民族多样性是一种客观存在,以人为方式搞民族同化违背了民族发展规律,不符合中国的基本国情,不利于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长治久安。上述观点对我国学界以及民族地区干部、知识分子、群众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四)来自国际因素的影响与挑战

近年来我国西藏、新疆发生的民族分裂和暴力恐怖事件中,大多有西方反华势力因素在从中作祟。20世纪90年代以来,多元文化主义思潮传入我国,对当代中国族际政治整合和各族人民国家认同造成消极影响。多元文化主义传入中国后,国内一些学者将其作为处理民族关系的新理论加以吹捧和改造,强化各民族认同,淡化中华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解构中华民族共同体,影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面临挑战的原因分析

以上问题挑战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总的来说,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区分裂意识和狭隘民族思想滋长

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和国民教育水平普遍提高,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被激发,各民族的自我意识增强,地区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的困境,引发了地区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的张力。一般来说,个体或群体的地域认同根源于特定主体在特定区域内(如出生地、生活区域)的集体记忆,这里的“集体“记忆包括个体和群体长时段内的共同记忆,记忆内容往往比较复杂,包括共同的历史叙事、语言文字、生活习俗、政治活动、文化符号等。在这样文化基础上形成的共同体在人类学民族学语境下,被称为族群或民族,或者是带有族群特征的某某人,往往兼有地缘共同体(如出生地、生活地区)和情感共同体(如家族、种族、社会组织、宗教团体等)的综合特征。这样,在一定时空中的这群人便形成了特定的地域身份和地域认同。近年来,香港、台湾、西藏、新疆出现地区分裂和民族分裂,其原因复杂多样,而上述因素应是其中之一。台湾与香港强调地方身份认同,自认为是香港人、台湾人,这与国家认同产生内在张力;西藏和新疆地区又添加了民族因素、宗教因素和外部势力的干扰,涉及到地方认同、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复杂纠葛。

(二)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投入不足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面临的诸多问题与挑战,存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方面投入不足,使得中华民族部分成员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弱化,在境内外反华势力诱导下,制造民族冲突和民族分裂,对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全造成破坏。当前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存在着中华民族历史记忆淡化、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建设不强等问题。经济全球化潮流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部分民众关注本民族利益或个人利益,轻视中华民族整体利益,中华民族意识淡薄、缺失,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带来挑战。

(三)西方反华势力与多元文化思潮的影响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利用港台问题和民族问题干涉我国内政,对港台地区分裂、民族分裂和极端宗教势力支持,造成部分民众国家认同弱化。“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增强,西方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宗教问题对我国实施扼制、西化、分化图谋在加剧,民族地区分分裂、分渗透的形势更为复杂。”多元文化主义传入中国后,一些学者将其作为处理民族关系的新理论予以传播宣扬,强调中华各民族的差异性,强化单元民族认同,对少数民族群众的国家认同产生冲击。

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对策方略

从政治领导、理论建构、宣传教育、经济发展、社会结构等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应对化解存在的挑战。

(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加强和改进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在深入掌握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的基础上,提升有效解决民族问题、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能力。“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中国共产党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主体地位和领导力量,主要表现在对党和国家民族理论的发展和民族政策的制定实施方面,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机制和措施,需要中国共产党的自我建设和执政能力提升过程中建构和落实。

(二)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

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话语体系,防范历史虚无主义和多元文化主义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解构。由于学界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起步较晚,相关研究的理论阐述存在话语重复和论点零散的现象,缺乏系统的理论体系,亟需提炼与提升。当前,我国学者所关注和构建的民族理论主要是各民族平等和民族区域自治等民族政策方面,而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理论构建和理论阐释明显不足。“民族理论知识体系的设计要优先突出国家主权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地位,要从当今国际政治的主权国家格局中确立民族理论的立足点和宣教点。”

(三)加强宣传教育提升“五个认同” 

增强各族群众“五个认同”,即“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在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础上,发挥文化认同的政治整合功能,把国家认同放在优先地位,实现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有机结合。加强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文化、情感、认同等方面的教育,突出国家制度、政权机构、法律颁布、国家主权等客观性内容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作用,国旗、国徽、国歌、国庆节等主权国家的象征物,是整合国家认同的重要标志。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媒体、新渠道,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和创建活动,把民族团结教育内容和民族政策进教材、进学校、进课堂,把相关的历史遗址、纪念馆、博物馆作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进行广泛宣传。

(四)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促进民族团结的关键之策,是加快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和改善民族地区民生,包括民族地区的教育、就业、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实现各民族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对民族地区帮扶要考量民族群体和个人的正当权利和责任义务;物质生活的平等共享与精神生活的认同共识要同步发展。解决民族问题要把握好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两把钥匙”,精神生活的认同共识是实现人心所向的中华民族大家庭认同的心理基础,是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任务目标。

(五)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发展方向,使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形成和睦的民族关系,建设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提升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际效果,营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开展工作提升各族群众交流、培养、融洽感情,形成密不可分的共同体,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战略举措。推进各民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建立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尊重民族差异、增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创造各族群众共同生活、共同学习、共同做事的社会条件,让各族群众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存在的问题篇8

从整体的角度来看,没有什么比找到路的方向和归属,更能给分享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存在的问题(精彩5篇)”,总是建立在一定的意识自觉、精神指引和美好追求上,这离不开共同体意识的有效支撑。因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乎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气质与命运走向,有助于明确政治方向、汇聚智慧力量、提供精神归宿、巩固国家善治、捍卫民族尊严。

有助于明确政治定位,指明行动方向。“没有方向的船,什么风都是逆风”。作为党和国家在十九大提出的重要论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对新时代包括民族工作在内的各项工作的具体开展提供政治定位、点亮行动的明灯。在深化改革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行动指南,更有助于确立民族共识、巩固集体认同、铸牢整体意识,激发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建设性与能动性。

有助于汇聚集体智慧,凝聚发展力量。谚语有云,“众人拾柴火焰高”。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行动指南并努力维护共同体的行动举措,实际上是一个智慧聚集与力量凝聚的过程。如亚里士多德所言,“每一个别的人常常是无善足述;但当他们合而为一个集体时,却往往可能超过少数贤能”。历史经验也告诉我们,正是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发挥中,我们党和国家才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飞跃。因此,新时代仍需努力铸牢这种意识,以充分凝聚人心、汇集有效资源、整合进步力量。

有助于共筑精神家园,提供精神归宿。现代社会在带来丰饶物质的同时,也裹挟了浮躁、焦虑与不安,而后者的凸显即是共同体意识缺失所带来的精神空虚的表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际上是扎根中华文明的沃土,汲取民族文化的营养,创新性地构筑安宁真诚的精神家园,形成一个共同认同、栖息的精神意义世界。唯有如此,才能滋养并慰藉共通性的内在心灵,形成精神上的共有归宿。

有助于维系良好秩序,巩固国家善治。有情有义,方能行稳致远,一个国家和民族也是如此。大家有情有义,同铸共同体意识,才能开展有效的互动与合作,形成充满活力的制度体系与治理格局。共同体意识的存在与铸牢,是善治形成并巩固的重要条件,特别是其蕴含的权威理念、规范意义,是成员形成正当性、有序性观念和行为的重要依托和体现。与此同时,共同体意识还蕴含着一种对未来的积极期待,从而对秩序的未来延续与创新提供良好的保障。这些都将有助于促进成员主体的多元合作与共治,增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福祉。

有助于促进民族振兴,捍卫集体尊严。集体尊严是一种不可冒犯的独立自主状态,但更是一个赢得尊重的担当贡献过程,这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大家共建共有的价值感。这种尊严状态既建立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坚实基础之上,又依赖于每一个国人的付出、担当与贡献。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个在近代蒙受外来侵略、内部衰败苦难的民族而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因此,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铸牢与否,直接关联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兴衰和尊严。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存在的问题篇9

通过“维护民族团结抵御宗教渗透”的学习教育活动,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为了使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切实改进思想,现将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如下:一、存在的不足和差距1、同非法宗教和暴力恐怖活动的斗争的意识和决心不够坚定   作为一名人名教师,做任何事情都要起到先锋模范作用。然而,我却与非法宗教和暴力恐怖活动的斗争中表现出意志不坚定,有时会产生恐惧心理。思想认识有时较为模糊,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理想信念不牢固,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学习,我懂得了教师在关键时期的先进性和模范作用,而不能有所畏惧,要有着大无畏的牺牲精神。   2、对“三股的势力”的反动本质认识不够深刻   在此之前,我总是认为只要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认清“三股的势力”的本质,与他们划清界限,不同流合污就行。但是,学习了“三股的势力”的各种分裂活动之后,我认为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不仅要努力提高自己,辛勤劳作,勇于创新,让学生学好各门科学文化知识,更主要的是教他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我们既要帮助学生树立热爱党、热爱祖国、追去真理的感情,又要指导他们自觉地“调节”、克服脆弱的感情,真正做到思想行动上筑造**x反渗透的钢铁长城。   3、对学生的爱心没有很好的培养和树立   爱心的激发不够而出现敷衍塞责现象;对事业的感情、对学生的热情、对生活和工作的激情等方面都有待提高。平时没有更多的教育学生学习本次教育活动的内容,个人修养方面有待提高,思想行动上有从众心理,没有严格要求自己,身教注重不够,律己不够严格,语言规范性有优待加强,缺乏对为人师表是教育事业对教师人格提出的特殊要求的理解。   4、民族团结有待进一步加强   新疆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多民族自治区。新疆各族人民在维护祖国统一,增进民族团结方面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人民在维护祖国统一,增进民族团结方面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为此,要不断加强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克服各种不利于民族团结的错误思想。在新疆,民族团结是大局,是各族人民长远的根本利益。没有民族团结,就不会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就不可能进行经济建设和其他事业的建设。作为一名教师,我要配合班主任开展好民族团结活动,还要教育好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懂得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5、工作作风有待进一步加强   我要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按时上下班,上班期间不要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进一步提高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关心学生。二、原因分析一是思想认识还不够,一直以来,我认为我只是一个普通教师,只要教好书,上好课,管好学生,对得起学生和家长,完成领导分配的工作,就算是尽职尽责了。国家大事是领导们关心的事,少我一个人关心,地球照样转,除了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外,平时在这方面学习较少,认为国家大事与我无关,学校大事虽有心而力不足,心想领导也不会听我的。   二是学习知识不够全面,总喜欢看自己有关教学业务方面的书籍,其它书看得较少,特别是一些理论性的看得较少。认为那些理论书籍看起来枯躁无味,看了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因此,就存在着一种不着急的心态。三、改进方法1、树立牢固的理想信念和宗旨观念,增强个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严格按照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统一思想、规范行为,发挥教师的带头和纽带作用。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坚持做到每天工作有计划,每周工作有重点,分清轻重缓急,内外兼顾,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2、提高政治理论学习,促进业务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克服厌学思想,坚持集中学习与自我学习相结合,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各方面的理论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层面,提高综合素质。   3、从思想行动上筑造**x的钢铁长城,旗帜鲜明的和“三股的势力”斗争到底,严格要求自己,积极投身于教育事业,坚守自己的政治思想立场,做到了言传身教,在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深入细致地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育青少年把爱国主义思想和加强民族团结、反对分裂意识扎根于青少年心中,教育学生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态度不暧昧,行动不动摇,永远跟党走!   总之,我们要进一步高举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旗帜,按照新疆自治区党委的统一部署,坚决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自觉抵御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暴恐活动,烧毁公共财产,危害群众生命财产,严重破坏老百姓的生活,我们一定在思想行动上筑造**x的钢铁长城,敢于亮剑,敢于同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教育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存在的问题篇10

为贯彻落实区州民族团结进步年工作部署,坚持问题导向,切实把发现问题、查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贯穿始终,做到即知即改、立行立改,让全体师生、家长看到变化、见到成效、增强信心,本校就影响民族团结进步的突出问题开展自查、梳理。现将有关事项如下:   一:自查内容梳理   (一)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五个认同”和“三个离不开”;我校各类地方教材、校本课程教材和专题教育读本的编写、审定程序规范,专题教育讲座及各类自编读本中无违背党的教育方针、办学方向、政治观点及民族团结的问题。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有关各民族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的内容准确客观,符合实际,符合现代文化要求;符合我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   (二)我校各类规章制度汇编中,不存在不利于民族团结进步的有关规定、制度、条款!   (三)校园文化建设中各类楼道文化、名人挂像、宣传挂图、横幅标语等不存在不利于民族团结进步的内容!   (四)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存在不利于民族团结进步的言行、方式方法、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大力宣传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必要性,按上级文件精神和本校实际认真开展好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并积极落实民族团结“五个一”细胞工作!   二:问题梳理:   1、民族团结宣传不够及时,宣传氛围不够浓厚,方式方法不够灵活。整改时间:   2、开展民族团结活动单一,活动实效性不够突出。   整改时间:。   三:整改措施:   1、加强学习,统一认识,充分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调查了解,摸清情况,进一步开展好民族团结手拉手活动,进行有效家访,开展好大家访活动。   3、积极筹备精心安排,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工作   4、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教学中,我们积极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用好“大美奇台”读本,自主地选择民族知识,通过网络、书刊、影视等渠道获取信息,搜集资料,对哈族、藏族、蒙古族、回族、维吾尔、乌兹别克族等少数民族地区的风俗人情等了解。   5、寓教于乐,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认真开展落实民族团结“五个一”细胞工程活动。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了学唱一首民族歌曲,学跳一个民族舞蹈,讲一个民族英雄故事,看一部民族故事片,做一件民族工艺作品等活动,充分发挥文体活动的德育载体功能。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存在的问题篇11

如同个体成员会不断追问自我生命的存在价值与意义一般,一个国家和民族也需要时时省思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目标定位与理想追求。显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上述双重省思的产物,呈现出小我和大我的深刻关联。

一方面,一个人就像一滴水一样,可以映射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缩影。也就是说,小我之个体的观念意识与行动取向,会深刻地影响大我之整体的形象、面貌与走向。另一方面,这滴水又会跟随大江大河汇入大海,流向远方。换言之,大我之整体的生存状况与未来愿景的构思,又会直接关乎小我之个体的生命质量与期待。因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和意义,就可以从整体和个体的双重视角加以审视。

与此同时,“铸牢”本身也具有双重性:既可以当动词用,意味着成员彼此间互动交往趋于紧密的过程;又可以当名词用,表示成员彼此间形成一种和合凝聚的状态。所以,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和意义的把握,还需要关照过程与状态的内在关联。

第一,铸牢意识是成员间关系交往互动的过程性存在。正是在这个过程中,诸种联系才会生发、意义才会生成、价值才会呈现。也就是说,当你真正地走出自我圈定的藩篱和边界,去接近自然、去触摸世界、去倾听他者的心灵召唤、去为他人作一份贡献时,你的感知体验、行动意向、存在价值才会慢慢变得饱满。在努力去构织关系网络的过程中,一个人才能慢慢形成一种相对稳定可靠的归属状态。

第二,意识铸牢表现为成员间关系凝聚与巩固的可靠状态。这种状态能够克服成员彼此之间的距离感,消解不确定性、不可靠性和不安全性,增强亲切友善团结等体验,并形成明朗乐观美好的愿景与期待。就像那句流行的话语,“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你会感受到,你的身后有你的同胞和朋友,有兴盛起来的国家和民族。当然,意识铸牢并不在于消解个体的独立自主,也不是放任群体性的盲从,而是需要你心存理性判断、知识经验和价值信仰,并具备独立自主的能力。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389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