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提高数学能力的练习题大全【范例10篇】

网友发表时间 2676849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提高数学能力的练习题大全【范例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提高数学能力的练习题大全【第一篇】

数学日记就是每天用写日记的形式进行数学的自主学习、反思(就小学生而言主要是复习)和巩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是最基本的内容,提高计算能力是教学重要的目标,如果计算(口算)能力不过关,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就会受到严重阻碍而无法顺利进行。

一年级数学,对学生计算方面的要求是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学生每天在学校里只有一节数学课,动笔的机会不多,很多孩子书写也不规范,训练不到位。而此时正是数学能力打基础、培养习惯的重要时机。那么,这时如何运用数学日记帮助学生打基础和培养习惯呢?具体来说,可每天让孩子在家长的参与下写5――10道计算题,在这个范围里题目数量由学生自己定,但要鼓励书写工整规范,题目可以是加法、减法或者是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可引导孩子将纯数字赋予实际意义,如“3+5=”,家长可这样口述这个题目:今天你买了3本书,我买了5本书,加起来一共买了多少本书?这样不仅更像“日记”,而且为二年级突破“解决问题”这个难点奠定了基础。这里要提醒家长注意的是在引导过程中要给学生较大的主动权。

到了二年级,主要就是100以内的笔算与口算以及乘除法的计算,此时的数学日记的计算由20以内的加减法扩大到100以内,同时还增加了乘除法。二年级可以每天增加l――2个“解决问题”的题目,还是要求学生自己设计题目。尽管有前面一年级“日记写作”的铺垫,“解决问题”这一类的题目让学生自己设计可能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不过只要老师和家长多引导,学生自出题目也是可行的。引导的方式除了前文所讲的“给纯数字赋予实际意义”外,还可增加“用纯数字描绘实际生活,提炼出问题”。

数学日记要紧密结合课堂教学,比如在学习了用乘法解决问题后,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本上获得启示,思考提出生活中用乘法解决的问题,那么当天的数学日记就可以让学生提出1――2个用乘法解决的问题,这样能够提高复习巩固的实效。每天的数学日记写完后先由孩子自己检查,再由家长检查,老师一周进行一次评比,及时对表现好的学生予以肯定表扬,并以适当的方式进行鼓励,以增加学生写数字日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因为每天的题目是学生自己给自己出的.,相比老师硬性规定的作业来说,学生对这种学习方式要感兴趣得多。很多家长都反映写数学日记是学生回家后最喜欢做的事,这对学生到了高年级后形成自觉做作业的习惯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引导作用。

2.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和习惯。通过每天对计算的练习和对书写规范的要求,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速度有了明显的提高,书写也不断进步。将学习与生活结合起来的习惯还能帮助学生学以致用,提高了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3.创设了家校沟通的条件和氛围。学生自己出的题目,很多家长也很好奇、很感兴趣,这无疑就加强了家长对孩子学习的关注,因此而自觉参与到孩子的学习活动中。家长通过对孩子学习的及时了解,及时发现问题,与老师进行及时的沟通,这样就搭建起教师、学生与家长联系沟通的桥梁,三方凝心聚力,能更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成长。

4.创新了师生互动的途径和形式。形式单一的训练作业,压抑了师生的创造性,而数学日记作为数学作业的一种创新形式,很受学生接受及认可。这不仅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加以指导帮助,还有利于教师对数学课堂教学进行及时的调整、改进、完善,最终实现课堂高效。

(作者单位:武汉市洪山区街道口小学)。

提高数学能力的练习题大全【第二篇】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孩子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因此,我们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感悟、有趣的教学情景,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操作、交流,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课前安排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包含角的实物,课堂中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实物,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实物有什么共同点,并组织讨论、交流,抽象出角的特征,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为切入点,创设开放式的活动情境,通过找一找、指一指、摸一摸、说一说的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对角的认识有形象感知过渡到建立表象的层面。学完这节课后,又组织学生探索生活中角的运用及好处。比如:能收缩的躺椅的椅面和椅背成大小不同的角(教师用图示展现在黑板上),你更愿意坐哪种形状的椅子呢?为什么?等等。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巩固学习内容,让学生从生活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然后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和现象,同时也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学习了圆的知识,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三角形的行不行?为什么?还可以让学生想办法找出面盆底、锅盖等的圆心在哪里。通过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掌握了某项数学知识后,可以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的环境。例如,学了“按比例分配”的知识后,让学生帮助算一算本住宅楼每户应付的电费;学了“利息”的知识后,算一算自己在“新星小银行”存储的钱到期后可以拿到多少本息等。在学了百分比的知识后,我和学生做了一个游戏,方法是:在一个布袋里放6个同样的小球,分别标上1~6六个数字,老师和学生轮流每次从袋中摸出2个小球,如果球上两数相加和为偶数,学生赢,加起来和为奇数,教师赢。比赛结果教师赢的次数多,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并把各种情况一一列出,得知,和为偶数的有6种情况,和为奇数的有9种情况,老师赢的可能性占60%,学生赢的可能性占40%,所以老师赢的次数多。最后还指出,街头巷尾的有些赌博活动,“坐庄”者使的就是这种骗术,不要轻易上当受骗。

2数学教学方法。

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还可以通过组间对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主乐于学习数学.进而激发小学生对小学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究能力,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例如,在讲授“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一课时,教师出题:已知甲班有女生20人,男生25人,乙班的男生人数是甲班男生人数的2倍,而女生人数比甲班少13人,问乙班一共的学生有多少人.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先不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的关系式和数量关系,而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问题来解决这一题目,找出隐藏在题目中的关系式,然后写出算式.

注重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这种教学模式虽然能够使部分学生活跃课堂气氛,但是大部分学生还是不能够有效提高,甚至有可能拉远师生之间的距离.新课改就是要让教师改变这种模式,营造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平等的教学气氛,让每一位小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实践中去,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感受到自己是被老师重视的,从而能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实践中.例如,在讲授“质数和合数”一节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们介绍自己的学号和爱好,同学们跃跃欲试,课堂氛围很快轻松下来,然后老师可以继续问:同学们的学号是奇数还是偶数?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创设了愉快的课堂氛围,并且自然地引入了教学内容.

3数学学习兴趣培养。

充分运用形象幽默的教学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善教者先善言”,这明显道出了教学语言的重要性。如果数学教师能在日常的教学课堂中,充分运用形象幽默的语言,把抽象的知识点形象化,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就会得到提升。当然,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有一定区别,这也要求数学教学语言除了要具有趣味性与形象性,还应要具有严谨性与精炼性,启发性与诱导性。

例如三角函数一章,诱导公式有几十个,学生记忆起来显得很困难。此时教师可以经过分析公式的特征,把知识点用形象的语言概括为“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这样不但使学生很快地记住了,而且在实际应用中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因此,数学教师应深入研究数学教学语言,从教学实践中提炼和运用数学教学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之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运用巧妙地数学故事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很多数学教师将数学课上得枯燥呆板、数学课堂缺乏积极活跃的气氛,都是因为教师一节课从头到尾都是唱独角戏的原因。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应当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激发学生的热情,使学生自觉阅读、动脑、动手、动口,亲自尝试猜想、类比、归纳、概括。面对课堂呆板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充分运用有趣的数学故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改变沉闷的课堂气氛。比如在教学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之前,教师可先在黑板上写“锡拉与锡塔”。这时学生会感到意外。教师就可介绍说:“锡塔传说是六十四格国际象棋的发明者,为了奖励锡塔的发明,印度国王锡拉问锡塔希望得到什么奖赏。锡塔想了想说:想要些麦子。国王问:多少麦子?锡塔说:棋盘六十四格,第一格要一粒,第二格要二粒,第三格要四粒,第四格要八粒,以此增加下去,要求得到六十四格里应有的麦子。

国王哈哈大笑,说这个要求太低了。”讲到这,教师问:“这个要求大家说低不低?”学生叽叽喳喳议论起来。老师引导他们:欲知具体答案如何,请看教材中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接着,教师把要求回答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1)从第一格到第六十四格的麦子是否成等比数列?2)要求的锡塔想要的麦子数是否是求和问题?3)应用哪个公式?4)公式中的n、al、an、q分别是多少?5)锡塔能得到多少麦子?6)编写有关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应用题。7)试比较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的异同。学生在这样一个有趣故事的吸引下很快就会进人紧张、刺激的状态,积极思考以上问题,积极学习。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问启发,对学生的点滴可取的意见给予认可。这样的教学方式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4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设置教学悬念,激发学生质疑思维。

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质疑思维,是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必不可少的一环,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详细来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教学悬念的设置,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欲望,而且带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为思维的不断发散和拓展提供了更多契机。例如,假设a型汽车的关税税率在2004年是100%,到2009年是25%,2004年a型进口车每辆的价格为64万元(其中含32万元关税税款)。

那么,如果已知与a型车性能相近的b型国产车,2004年每辆46万元,若a型车的价格只受关税影响,为了保证在2009年b型车的价格不高于a型车的90%,b型车的价格要逐年降低,问平均每年至少下降多少元?在进行解题思路疏导之前,教师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和积极的思考,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和独特的解题思路,引导学生积极创新解题方法,从而最终的正确答案在师生的共同探讨中得以寻出。值得注意的是,教师所设置的悬念不宜过于繁琐和复杂,否则不仅不能调动学生质疑思维的发挥,反而会出现事倍功半的不良后果。总而言之,设置教学悬念的形式使得学生的质疑思维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为创新思维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

常反思善引申,发展思维能力。

数学知识有机联系纵横交错,解题思路灵活多变,解题方法途径繁多,但最终却能殊途同归。即使一次性解题合理正确,也未必能保证一次性解题就是最佳思路,最优最简捷的解法,不能解完题就此罢手,如释重负。应该进一步反思,探求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问题,开拓思路,勾通知识,掌握规律,权衡解法优劣,把问题所蕴含孤立的知识“点”,扩展到系统的知识“面”.通过不断地拓展、联系,加强对知识结构的理解,进而形成认知结构中知识的系统性。在更高层次更富有创造性地去学习、摸索、总结,使自己的解题能力更胜一筹.常此以往,逐步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究的学习习惯。

善于将问题变更、引伸,即在分析问题结构的基础上,通过联想、猜想,试图对原题做点改造工作,这是进行思维训练的又一常用方法。例如,教学生学习一个定理后,就思考一下其逆命题是否成立,或证或给出反例;对原命题采用减弱或更改条件或加强结论来造出新的命题并判断其真伪;将原题结论从特殊推广到一般(或由一般考虑特殊)等。可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批判性及深广度。

提高数学能力的练习题大全【第三篇】

近些年的考研数学试题,大多数试题是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部分内容考查单一知识点比较少,即使有也多为填空题和选择题。考生要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正确的概率模型,综合运用极限、连续函数、导数、极值、积分、广义积分以及级数等知识去解决问题。第一轮复习不要着急开始做题,考生要先熟悉教育部制定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数学考试大纲”的有关“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要求。因为新的考纲还没有出来,所以,可以以数学大纲为标准,熟悉考察范围,制定复习计划。数学考纲的内容分为:随机事件和概率、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二维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参数估计、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以及假设检验。

考生一方面多做些题目,尤其是文字叙述的题目,逐渐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花点时间准确理解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的基本概念。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可以结合一些实际问题理解概念和公式,也可以通过做一些文字叙述题巩固概念和公式。只要针对每一个基本概念准确的理解,公式理解的准确到位,并且多做些相关题目,再遇到考卷中碰到类似题目时就一定能够轻易读懂和正确解答。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的公式不仅要记住,而且要会用,要会用这些公式分析实际中的问题。在这里推荐一个记忆公式的方法,就是结合实际的例子和模型记忆。比如二向概率公式,你可以用这样一个模型记忆,把一枚硬币重复抛n次,正面朝上的概率是多少呢?这样才是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记忆的东西既不容易忘,又能够正确运用到题目的解决中。

数学学习方法介绍。

(一)精做题。

做题不是做得越多越好,而是做得越精越好。怎样才算“精”呢?学会“解剖麻雀”。充沛了解题意,留意剖析题型,深化对题中每个条件的认识,看看与哪些数学根底学问相联络,做完题,还要针对本人做错的题,剖析本人当时想法的产生及错因的由来,请求用口语化的言语真实地叙说本人的做题经过和感受,以便发掘出一些好的数学思想办法;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元归一。

(二)做难题。

获得黑龙江省高考文史类第三名好成果的李宏霞同窗,以为坚持做难题,做大题才是制胜的法宝。她说,数学中的根底题因然很重要,但高分的关键则是综合性强、难度大的最后两三道大题,即所谓“拉分题”。因而,她在温习时坚持有规律地做这类标题。由于标题难度高,所以每次做的题量不要太大,一次做四五道即可,同时,要留意选择的标题要有代表性、要全面,同一题型的题选二三道即可,要留意办法的积聚和运用。

(三)天天做题。

纯熟解题一定要有量的积聚。天天做题就是保证做题的数量的最好办法。同窗们能够制定一个方案,每天请求本人做五道标题,或十道标题,依据本人的状况肯定,如此坚持下去,做题越做越快,并且培育起相当的自自信心。

提高数学能力的练习题大全【第四篇】

1、一个圆的半径为3厘米,半个圆的周长()厘米,这个圆的面积为()平方厘米。

2、比12米多1/6米时()米。比12米多1/6是()米。

3、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它们的体积之差是24立方分米,那么圆锥的体积是()立方分米,圆柱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4、自来水管的内半径是1厘米,水管内水的流速是每秒8厘米,一位同学去洗手,走时忘记关掉水龙头,10分钟后才被另一位同学发现关上,问浪费了()升水。

5、一个正整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约是99万,问这个数最大是(),最小是()。

6、把一根24厘米的绳子对折一次再对折一次,如果这时从中间剪开,那么较长的一段占全长的/(),是()厘米。

7、2/5的分子加上8,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加上()。

8、两个自然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2,最小公倍数是144,这两个数是()或()。

10、甲数除以乙数,商是119,余数是8。若甲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乙数乘10后商是(),余数是()。

二、判断题。

1、将一个大三角形分成两个小三角形,每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90度。()。

2、两堆货物原来相差a吨,如果两堆货物各运走20%,剩下的'货物相差仍然是a吨。()。

3、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

4、一个长方体所有棱长6厘米,则它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5、一个数除以真分数所得的商一定比原来的数大。()。

三、选择题。

1、在含糖率是20%的糖水中加入5克糖和20克水,这时的糖水比原来()。

a.更甜了。

b.不那么甜了。

c.一样甜。

2、从a城到b城,甲车要用4小时,乙车要用5小时,那么,甲车速度比乙车().

a.快25%。

b.慢25%。

c.快20%。

d.慢20%。

3、一根绳子被剪成两段,第一段长2/3米,第二段占全长的2/3,这两段绳子相比,()。

a.第一段长。

b.第二段长。

c.两段一样长。

d.无法比较。

四、解决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一个底面半径为4厘米,高10厘米的圆柱形量杯内放入水,水面高8厘米,把一个小铁球放入水中,水满后还溢出克,求小铁球的体积是多少?(1立方厘米的水重1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高数学能力的练习题大全【第五篇】

阅读课文是的第一步。通过阅读,把握全文大意,了解作者情感、文章特色等点。不同类型的课文需要不同的读法:教读课文需精读,字、词、句、篇等各个点全方位掌握,精彩语段达到成诵;自读课文需泛读,有的还需跳读,一目十行,以求提高阅读速度。阅读速度,也是近几年考查项目之一。

划一划。

即在阅读课文同时,把文中的重点句、中心句、名句以至生字、生词,用不同的符号勾画出来,既能加深印象,又便于复习巩固,一目了然。遇到规范句子,不妨划分句子成分,复句还需标明关系,典型语段要划分层次、归纳层意。遇到疑难,还要作标记,便于求教于同学。

查一查。

查什么?查工具书。字典、词典、参考,只要用得上,尽可能发挥工具书的作用。亲自查找答案,是探索、摸索规律的过程,也是提高运用工具书的过程。对于似曾相识的词句,不妨查一查以往学过的课文,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温故而知新。查出的答案经过分析辨别,理解又能得到提高。

问一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复习过程免不了有疑难,要独立钻研,实在解决不了的,要善于向老师、同学请教。有时自己向老师请教一个问题,老师很可能不止讲一个问题,而且把相关知识联系起来,使你融会贯通。

写一写。

俗话说,眼看十遍,不如手过一遍。无论平时学习还是,有的同学往往把常用字词写错,何故?就是缺少写的训练。生字、生词、重点语句不妨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写一写。又如一些题,往往看似容易写来难,也要动笔写写,切忌眼高手低。

练一练。

就是通过做练习题,检验自己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做题要把考题的目的、意图弄清,要注意归纳总结,寻找规律,触类旁通,增强应试能力。做练习题,既要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也要自觉地做。我们反对搞“题海战术”,但不做一定数量的练习题,也谈不上质量。练然后知不足,及时反馈矫正,以求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想一想。

复习的内容可以通过“想”来巩固。可以从点到面,也可以从整体到部分,或纵向或横向,把知识点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知识体系,印在脑海里。当某个知识点联想不起来时,要经过查找及时巩固。想的时空不受限制,无论课上、课下,还是校内、校外,都可以尽情地利用时空。当你“山穷水尽”之时,通过联想,也许会步入“柳暗花明”之境。

提高数学能力的练习题大全【第六篇】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思维过程的暴露。

数学的发展和数学家们走过的道路是充满挫折的,每一个命题的发现和证明,常常是凭着数学家的直觉思维,做出各种猜想,然后加以证实,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挫折。但课本却不能把这些都编进去,只能按“定义、公理、例题”的模式编写,直接了当地给出结果,而隐去了数学家们曲折的探索,归纳,猜想,发现的过程。如果教师只讲正确的方法,忽视歧路的分析,在课堂上总是一猜就中。一选就准,一证就对,一用就灵,那学生看到的只能是一个魔术师的表演,但学生一遇到挫折就会束手无策。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思维过程的暴露:一要暴露数学家们的思维过程,在知识的发生阶段和认识的整理阶段,让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数学原理和法则的获取及数学方法的形成过程。二要暴露教师的思维过程,对例题和习题的解答,教师要暴露起初的思维过程,努力提示方法的思考选择过程,特别要重视歧路的剖析。有时教师不妨学大数学家富克斯的做法,在课堂上把自己置身于“险境”,开设“即席答题”课,对于学生提出的难题“现想现推”,给学生一个机会,看看老师最初的设想是怎样碰壁的,更看看受到挫折后,教师是怎样调整自己的思想,逐步寻找到正确的对策而战胜挫折的,从而教给学生正视挫折,战胜挫折的方法,培养他们正确对待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

抓住思维的起始点,发展学生思维。

数学知识的脉络是前后衔接、环环紧扣的,并总是按照发生—发展—延伸的自然规律构成每个单元的知识体系。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也是如此,或从已有的经验开始,或从旧知识引入,这就是思维的开端。从学生思维的起始点入手,把握住思维发展的各个层次逐步深入直至终结。如果这个开端不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或思维特点,学生就会感到问题的解决无从下手,其思维脉络就不会在有序的轨道上发展。

例如,在教学新教材第九册的连除应用题时,首先将连除应用题拆分成两道与生活有关的除法应用题,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再出示连除应用题,通过读题、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使学生明白这题与上面两道题不同,然后我启发提问:“能不能一步算出每头牛一天产奶多少千克吗?”学生都回答说:“不能。”接着我又提问学生:“既然这道题不能一步算出来,那么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然后让学生分小组分析解答。交流汇报时,有的小组说出了两种算法,甚至有个别小组说出了三种以上的方法。这样从问题入手逐步深化认识,不但能够解决学生思维过程中无从下手的问题,而且有利于使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其思维的流畅性。

提高数学能力的练习题大全【第七篇】

在第一阶段复习时,知识点落实到章节,用的时间较长,是以单元为单位重点讲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第二阶复习时,应重点复习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加强知识的归纳整理,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注意知识之间内在联系。针对复习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一系列问题,应该在精读课本的基础上多换角度思考,多借助几个载体来整合知识,从而掌握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以便提高运用知识的迁移速度。如气候知识,就可根据气候的具体分布、气候的主要特点、影响气候的成因、各种气候类型的判断、气候对工农业的影响、气候资源的利用与评价这一线索进行知识串联;也可利用区域图对中国各分区之间、中国某区域与世界某区域之间气候资源的利用等进行对比联系;还可对各大洲相同的气候类型进行影响因素的逐一对比等。还要注意知识归类。在回归课本防止知识遗忘的同时,应该做好知识的整理和归类工作,对高中地理重点和主干知识进行归类,可得出几种类型。

(1)影响因素类。如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影响气候的因素、影响等温线弯曲变化的因素、影响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因素、影响地震烈度大小的因素等。

(2)区位因素类。如工农业的区位因素、人口分布和迁移的区位因素、交通(铁路、港口等)建设的区位因素等。

(3)措施和意义类。如减少水土流失的措施、减少土壤次生盐碱化的措施、解决水资源不足的措施等;修建铁路的作用和意义、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的作用和意义等。

二、提高读图、析图能力。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也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工具。因此绝大部分高考题都以地图为载体考查考生从图中提取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命题的图像多种多样,而且多数是课本中图的变形或创新。近几年的文科综合试题中,地理部分出现较多的图形类型有:日照图、模式图、等值线图、地理数据统计图(表)或区域地图等等。虽然种类繁多,变化各异,但其本质都是反映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时间变化、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数量关系、逻辑关系等),因此在复习时应注意对图表进行分类整理,抓住其共性,总结读图规律,提高读图、析图能力。

(一)掌握好读图的基本步骤。

(1)先看所给地图的图名。图名是一幅地图的眼睛,它常常概要地表明地图所示的区域和主题内容。例如“中国工业布局的变化图”,不仅表明了地图所示区域是中国,还表明了地图所示内容是中国工业布局的时空变化。

(2)细辨图中图例。当地图上出现多项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时,首先可从图例中找出各项地理事物的名称,然后分门别类地分辨识别它们的分布特点。

(3)重视图中分界线。地理分界线是判断地理事物分布的重要依据,如洲界线、国界线、日界线、晨昏线等。

(4)注意空间位置或形象特征。可通过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形象特征来认识其分布。如深圳位于珠江口东岸,而珠海位于西岸;法国的轮廓近似“六边形”,智利的轮廓像“长剑”。通过阅读较熟悉的或有一定意义的地理事物,如城市、铁路、公路、河流等,然后再沿某一方向顺序去读图。

(5)分析判断。在地图上了解某一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点时,可以从整体到局部作层层分析,找出规律,最后作进一步分析成因。

(6)勿漏辅图。有些地图配有辅图,如课本中的洋流图,就配有一幅北印度洋夏季洋流辅图,我国的地图往往配有一幅南海诸岛的辅图。辅图有时有很重要的信息,读图时更需注意主图与辅图的关系及相对应的位置,不可忽视。

(二)判读不同类型的地图应有所侧重。

如判读等值线图要“五读一分析”,即读数值范围、读极值、读疏密程度、读弯曲方向、读局部小范围闭合等值线,分析成因。判读曲线图,应先看清纵坐标和横坐标的含义,再认清各种图例所代表的地理要素,然后去读图、析图。注意利用曲线图的连续性,向两边进行定性或定量地延伸分析,揭示出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而说明各地理现象之间的联系,从而去解决问题。又如分析统计图表时,要按下面步骤进行:一读图名、图例,二读坐标、数据,三读整体特征和变化趋势,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有关问题分析作答。

(三)应加强图图、图文转换训练。

要让学生知道,大部分地理知识都可在图上直观地反映出来,而且教材表明的地理事物或现象之间的联系在图上可以显示得更为紧密和清晰。复习时要坚持图文结合的原则,并加上图文转化、图图转化训练。如将局部图转化为全部图,将从某一角度绘制的图转换成从一个比较熟悉的角度去看,将试题中的图转化为课本上的图或文字等,使之转换到自己比较熟悉的知识体系中,从而方便解题。也可以根据课本中的文字等信息,将其转化为各种形式的图表,以了解图像是如何演变而来的,增强自己的判读能力和绘制图表的能力。

三、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要全面思考,对比分析。在建立完整的地理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弄清自然地理环境中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及其相互联系,人文地理要素的内涵,自然环境与人文活动之间的联系等。对于容易混淆的地理知识注意进行对比分析:可纵向对比分析,如按时间顺序比较三次技术革命对工业生产、工业布局的影响。也可以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如比较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气候特征、地区分布;再如比较几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发展条件、主要特征等,可采取列表分析,也可以通过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等等。认清相似问题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明确知识间的联系,有利于掌握概念的实质内容,排除干扰因素,形成正确概念。

要多角度进行训练,促进知识迁移。对于一些可从多角度去思考的地理问题,要整体把握,注意发散思维的训练。学习中注重加强对一因多果、一果多因问题的研究,充分利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训练解题思路,提高解题的应变能力,研究各种可能造成知识负迁移的因素,促进知识的正迁移。如给出一组等值线图,可以从多个方面变换条件进行思维训练:如假定为等高线图,判断山脊、山谷;如假定为等压线图,判断高压脊、低压槽;如假定为等温线图,判断是何种洋流影响所致,或是何种地形影响所致等。

要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高考试题的一大特点就是注重联系实际,把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巧妙地与当前热点、焦点问题联系起来,以考查学生运用地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平时要关注热点和重大问题,如全球变暖、北京奥运会、水土资源的合理利用、城市化、人口问题、能源的开发利用、新农村建设、建设节约型社会、生态文明等。但不应盲目追逐热点,要善于用地理的眼光看待问题,从中发掘所涉及的原理和规律。这样不仅使地理学习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了扩展,而且有助于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提高审题、答题的能力。

审题具有一定的程序。

(1)注意试题的数量和分数的分配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2)要确实弄清楚每道题的题意,搞清楚题目所给予的条件和问题,明确题目要求,因为考试要求可能与自己习惯的答题要求有所不同,所以一定要按题意和要求去回答。要认真解读试题中的每一幅图、每一句话、每个数字、符号,搞清楚设问与所给材料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多地从题干、设问和图表上提取有效信息,进行信息间关系的判断,互相论证或排除错误判断。更要注意那些关键性和限制性的文字,否则就可能造成误答或答不全。

(3)对于有些“似曾相识”的题目,更不可掉以轻心,不能凭“想当然”作答。要将考题与平时做过的题目进行对比,看看是否有“细枝末节”上的区别。如有,把这些“区别”看出来,就可避免失误。

在准确审题后,解题的关键是要有正确的答题思路,灵活地调动和运用平时积累的知识储备,综合分析,将所学知识与试题要求成功“对接”来解答。针对不同的题型,应采取不同的解题方法,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试题基本上是两种类型,即选择题和综合题。对选择题来说,一是注意事物的因果关系,试题往往要求以果推因,有时则是以因推果;二是采取排除法,从相反的方向去思考问题,有时这样解题会更快一点。综合题的解答时要有整体性思维,因为综合题的设计往往以区域地理为载体,围绕一个中心问题,从不同侧面或者事物的不同层面来设问,因此必须用区域研究的方法,全面思考,围绕着“在哪里?”“有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这一思路,去综合分析解答问题,即从自然地理环境的内涵(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及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人文地理要素的内涵(资源、市场、交通、劳力、技术、政治、经济、文化等),以及自然环境与人文活动之间的联系、影响等方面入手,找出优势条件或限制性因素,综合分析,提出发展方向或解决措施。如分析沙尘暴的危害、产生原因和对策时,从危害来说,就必须考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对人类生产生活各方面的影响;从原因来说,必须考虑自然原因,如大气运动、大气环流的稳定性、气温的变化、地表的植被状况等;而人文原因则要考虑人类对地表的各种破坏,以及造成这种破坏的背景因素,如人口的增长导致对自然资源掠夺性的开发而产生的各种环境问题等。

第二阶段复习做题时要多联想、多琢磨、找思路、找规律,在思考、总结、深化上多下功夫。每做一道题,不能只满足于知道答案,还应总结出解决这类题型的思路、方法、技巧和规律。还要研究高考试题答案,要知道这个答案的来龙去脉,这样你就对做高考题有一种感觉,包括获取和解读有效的地理信息以及答题规范的感觉,这样就能不断提高应考能力。

提高地理成绩的窍门是什么。

大量的刷题。

学好地理,刷题也是非常的重要的,我们把地图背下来之后,一定要及时的巩固,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去记忆地图,地理是半文办理的学科,它需要的理性思维也是非常的多的,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时候也培养的自己的理性思维,这样我们的地理成绩才能提高的更快。

多看地图册。

高三地理怎么提高成绩。

地理分为自然地理,中国地理,世界地理三部分,其中中国地理,世界地理都是建立在自然地理基础上的。所以学好自然地理是最重要的。在自然地理中重要的部分是地球运动和气候,它们是很难理解透彻的但是又关系到所有地理知识的。广州新王牌高中物理老师建议高三文综地理这样复习:

1、总结知识,每堂课上的内容比较多,这个时候就按章节把每课的大致内容总结下来。

2、整理思路,每道大题都有自己的思路。比如说问你水文特征,应该从什么地方答才能得到全部的分数呢?这个时候你就应该有一定的思路。

3、在做地理练习的时候要注意这样一个问题:每道选择题都有四个答案,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这个时候请你再选出正确答案之后不要急着看下面一道题,把其他三个选项错误的原因写在旁边,方便后面复习错题用。

4、在学习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的时候,我们可以按照分区来学习,把每个分区的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交通位置、包含范围等),自然地理(地形、气候、土壤、水文、植被、动物、资源等),社会经济(人口、农业、工业、城市等)总结起来,方便记忆。

5、地球运动部分主要是在于理解,老师讲完后,应该再把它当作一道新题自己做一遍,重复老师的思路,加深印象。

提高数学能力的练习题大全【第八篇】

数学课堂教学就是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因此,无论是在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还是在教学过程的某一环节,都应该十分重视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在情境创设中要尽量创设一些与社会实践有关联的、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情境,把将要学习的新知识恰到好处地从生活中引入,引导学生生疑,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求知欲。例如在《等比数列》的引入中,我设计了如下情境:在我们的生活中常见的事故是交通事故,而酒后驾车是导致交通事故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交通法规定:每100ml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20mg-79mg,属于酒后开车;酒精含量达到80mg以上,属于醉酒驾车。实验表明,用45分钟缓慢喝下一瓶啤酒,紧接着喝三杯茶,5分钟后测试结果,酒精含量就已达到60mg。如果这时开车,就已是酒驾。而喝完一大纸杯的红酒或白酒,便是醉酒。如果某人喝完酒后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为300mg,再不喝酒的前提下,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以每小时50%的速度减少,他至少要经过几个小时才可以驾驶机动车?这一现实问题的提出立马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出和构建了等比数列的概念。

创新意识的培养。

首先注重问题的教学,以问促思,以问促变,以问促创新意识的培养。好的问题应充分体现必要性和实用性,能激发认知需求,好的问题能诱导积极探索,促进知识的深化;好的问题往往是新知识的生长点,内在联系的交叉点,更是创新思维的启动点;好的问题能促进学生展开积极的活动,从而获得主动地发现机会。其次重例题的选择及变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对教学中的例题的设计和选择,要有针对性;要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要引导学生对原理进行广泛的变换和延伸,尽可能延伸出更多相关性、相似性、相反性的新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最后创设民主氛围,激发主体意识是关键。主体意识是指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主体的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观念表现。

学生主体意识的强弱,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其对自己身心发展的自知、自主、自控的程度。主体意识愈强,学生参与自身发展、在学习活动中实现自己的本质力量的自觉性就愈强。高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主要是用来传播和再现前人研究。发现所积累的科学成果的,不再具有首创性,加上其自身严谨的逻辑性和抽象的理性,要求高中数学的创造教育必须创设一定情景、氛围,引导、启发学生模拟、探究原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呼唤学习主体能动参与联想、判断、推理、综合分析、归纳等学习探究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发扬民主教学作风,创设和谐、平等的适学氛围,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强化学生的自主精神,就成为促成学生潜在的创新之火迸发异彩的必要先导,成为关键。

提高数学能力的练习题大全【第九篇】

1.从条形统计图中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2.两个合数,一定不是互质数.()。

3.某校六年级有98人,今天全部出勤,出勤率是98%.()。

二、单选题。

1.汽车行驶的速度一定,行驶的路程和时间[]。

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

a.长方形面积大。

b.平行四边形面积大。

c.面积一样大。

三、填空题。

千克50克=()千克。

米=()厘米。

3.上海到杭州的实际距离大约是150千米,在一幅比例尺是1:3000000的地图上,两地之间的距离应是()厘米.

4.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内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外项是3,另一个外项是().

5.一个圆锥体的底面直径是6厘米,高是3厘米,它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6.有一个长方形,如果将长延长12厘米或宽延长9厘米,那么面积都增加72平方厘米,原来长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7.把一个底面直径4分米的圆柱体,截去一个高2分米的小圆柱体,原来的圆柱体表面积减少()平方分米.

8.把一个长方体的宽增加2厘米后,就变成一个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9.一个数的最大约数是6,另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8,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

10.有a、b两数,如果b数增加5,则与a数相等,且此时两数的积比原来两数的积多74,b原来是().

提高数学能力的练习题大全【第十篇】

一、填空题。

1、实际造林比计划多百分之几,是把看作单位“1”,就是求()比()多的面积是()的百分之几。

2、五年级的人数比六年级人数多20%,是把()看作单位“1”,六年级人数是五年级的()%。

3、()比40千克多20%;40千米比()长25%。50增加到80,增加了()%;80减少到50,减少了()%。

4、某厂生产的200个零件中,有%的合格,不合格的有()个。

5、100吨增加10%后,再减少10%,结果是()。

6、一种电视机打八五折出售,也就是按原价的()%出售。

7、用种子做发芽试验,发芽490粒,没有发芽10粒,发芽率是()%。

8、在、、π、和中,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

9、15的.80%等于()的,()的25%是5。

10、男工人数是女工的,女工比男工多()%,男工比女工少()%。

二、列式计算。

1、一个数的45%是180,这个数的75%是多少?

2、一个数的40%比它的20%多90,这个数是多少?

3、一个数的25%比它的40%少15,这个数是多少?

4、一个数的60%与24的相等,求这个数。

三、解决实际问题。

1、新丰乡原计划造林20公顷,实际造林30公顷,实际造林比计划增加了百分之几?

2、一件衣服原价80元,现价60元,这件衣服的价格降低了百分之几?

3、幸福村今年副业收入达到万元,超过去年万元,超过去年百分之几?

5、去年种玉米100公顷,大豆面积比玉米多25%,种大豆多少公顷?

6、小刚家九月份用水12吨,比八月份节约了25%,八月份用水多少吨?

7、海洋馆套票原价120元,现在七五折优惠。现在去海洋馆能节省多少元?

8、小红家上月用电200度,自己提出一个数学。

本月比上月节约20%。问题并解答。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676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