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理想的风筝说课稿热选(优推5篇)

网友发表时间 2876373

【阅览】优质的范文能让您的写作方便快捷,远离加班,以下这篇“理想的风筝说课稿热选(优推5篇)”是由阿拉题库网友整理分享的,供您参考之用,希望对您有些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理想的风筝》说课稿【第一篇】

1、本单元的主题是“师恩难忘”。

2、单元目标是:在阅读本组这些生动感人的故事时,思想受到感染熏陶,情感得到陶冶升华,感受到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懂得在阅读的时候既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注意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同时继续培养速读能力。

3、单元学习目标:学会潜心读书,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和表达方法。

4、教材分析:我说课的内容是六年级语文下册《理想的风筝》。这是1篇回忆性的文章。以一个学生的语气,描写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文中的刘老师乐观开朗,爱学生,爱工作,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与执着的追求。表现了作者对老师尊敬、爱戴之情。全文以第一人称叙述,采用倒叙的写法,触景生情,回忆了自己的亲眼所见。文章语言生动,饱含深情。

整篇文章结构严谨,善于用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并充分注意了人物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之间的联系,使这两方面的典型事例能相映生辉,互为例证,共同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学情分析。

因课文较长,教学时不宜过细。教学前应先让学生把课文读熟,通过预习,解决文中生字词。课上根据“阅读提示”自学,小组交流。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整体结构,从感性上对刘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个初步的印象。

设计理念。

一、教法:自学引导。

二、学法:小组合作交流。

编者选编这篇课文,意在让学生体会、学习刘老师对人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和顽强执着的精神。

为能很好地落实上述编者意图,针对课文的特点,确定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春天的景物和刘老师之间的关系。把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和同学讨论解决。

3、体会文中流露出来的师生情,受到刘老师人格魅力的影响和熏陶,热爱生活、勇敢地面对生活。

4、学习作者见物思人、列举事例、边叙边议的写作方法。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通过哪些方面的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从作者含蓄的叙述中,体会文章表达的中心:热爱生活,顽强地面对生活。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见物思人、列举事例、边叙边议的写作方法。

一教法: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自学引导。

一、教法:自学引导。

二、学法:小组合作交流。

二学法:小组合作交流,读写结合。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让学生熟读课文。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揭题之后,设置悬念、

2、简介作者。

二、自渎课文整体感知。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指名读,齐读。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抽读课文。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

2、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1)品读第一段(因为刘老师爱放风筝,春天里的风筝勾起作者对刘老师的回忆)。指导读出作者对春天美好景色的喜爱,引导找出这段所用的修辞手法,说出用拟人手法的好处。指导“连翘花”的“翘”的读音,简介连翘花。说出“倘若”的近义词。

(2)、读文,了解课文哪几自然段主要讲了刘老师?讲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读文后小组讨论,指名交流。(一是刘老师上课,讲他上课生动而富有激情,体现他对祖国深深的爱。二是;讲他课下放风筝,讲他讲他放风筝时表现出像孩子一样的欢快和稚气,体现他对生活质朴,强烈的爱与追求。)。

(3)试找出文中描写细腻生动的地方,读一读,谈谈你的感受。

四、拓展练习。

1、出示文中第四自然段描写刘老师外貌的句子,讨论练习找出人物的特点。

2、仿照这段细节描写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个人的外貌,交流。

五总结。

作业:仿照第9自然段写一个人语言,动作,神态。

(1——3)引起回忆。

(4——9)上课谈腿疾写板书。

下课放风筝。

(10——11)深深的思念。

设计意图:。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我找到了一个教学目标、教材和学生之间的最佳结合点。充分利用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使学生一下子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课文讲了刘老师哪几件典型事例,由于抓住了教与学的结合点,学生就能深入浅出地阅读文本内容,自然而然地走进了刘老师的内心世界,在情感上得到了共鸣。

在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时我用了四个问题。不难发现这是一组分解难点又逐步靠近并解决难点的问题。给了学生台阶,又顺应着整堂课的理解,显得水到渠成,通俗易懂地让学生理解了“理想的风筝”是什么!

理想的风筝【第二篇】

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

3.学习刘老师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4.学习本文从不同方面选取典型事例写人的方法。

过程:

一、导入  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身边常常会看见一些身体有残疾的人。有些残疾人身残志不残,走出了一条灿烂的人生之路。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述的就是一个残疾人的故事。

:14 。

二、整体感知。

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

2.默读课文,体会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

3.交流所得。

三、深入思考。

1.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思考预习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和自己的疑问。

2.组内交流,如意见不一致,展开讨论。

3.班上汇报。

(1)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刘老师?

(2)刘老师在课上讲课和在课下放风筝的情景之间有什么关系?

(3)结尾句“他一定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展示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

(4)题目有什么含义。

文中刘老师放飞的风筝是他对生活无限热爱的标志,刘老师腿有残疾、行动不便,但他借自由翱翔的风筝来寄托自己要在广阔天地间大有作为的理想。题目中是指刘老师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与不懈追求。

四、总结。

1.听范读录音。

2.谈谈对课文或对刘老师的印象。

五、布置作业 。

1.熟读课文。

2.阅读《积累·运用四》中的《风筝》一文。

附:设计。

点评:

理想的风筝【第三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三个特写镜头的描写,感悟体会刘老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意.

3,揣摩文章的表达效果,学习课文夹叙夹议,借景烘托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确定目标.

1,读下面每组词,联系课文想一想每组词使你想起文中刘老师的哪件事.

女娲造人捏泥人甩泥巴丢了腿。

旋转跳跃撑离急速一转。

手持线拐翩翩起舞扶摇直上翱翔盘旋。

撒脱蹦跳气喘吁吁得意满足。

(说丢腿写板书放风筝追风筝)。

2,初读课文后,你觉得刘老师是个怎样的人。

3,这节课我们就随着作者的追忆走进这位特殊的刘老师.

二,品味细节,感受人物.

(一),在"说丢腿"中初感刘老师.

1,还记得刘老师谈腿疾时讲的那个故事吗哪位同学读一读.

你能学者刘老师的样子,笑着谈谈自己的残疾吗(指读)。

3,看看同学们听完故事的反应。

(出示)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出示)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是因为.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是因为.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又是因为.

(学生是笑刘老师的风趣,酸涩充满着理解与同情,尊敬反衬出刘老师的坚强乐观,与孩子亲密无间,令孩子们敬佩.)。

(2)体会"泛"的准确性,通过与"冒出涌出"等对比感悟,感受"慢慢产生"的复杂情感.

(3)多么微妙的情感变化呀,这就是细节描写,能读好吗(指名读,并及时评价)。

生齐读: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

(二),在"写板书"中了解刘老师。

2,学生交流令自己感动的动作.

("撑地离地急速转"等词语感受老师的板书的不容易,尤其是"急速"中不是轻松,而是竭尽全力的感觉.)。

3,指导读好这段话.

多么令人难忘的旋转呀!这一次次的旋转就是动人心弦的细节描写!谁来读一读。

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谁再来读。

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年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还有谁读。

(三)在放风筝中感受刘老师。

1,师:(出示)其实生动的细节描写也许就是一个令人难忘的表情,也许就是一串扣人心弦的动作,也许就是一处感人肺腑的话语……用心读第八,九自然段,找出刘老师放风筝时的感人细节,并在旁边写出令你感动的理由.

2,刘老师哪些放风筝的细节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交流画的句子,说说自己的批注并及时通过朗读表现.)。

他不但亲手放飞,享受劳动的欢乐,而且还在不断克服困难,享受战胜困难后成功的喜悦,他感到他生命的力量.

3,整合:让我们把记忆的镜头拉得更近些!再次来读读这几个感人的细节.(引读)。

每年春天,刘老师都会亲手制作起各式各样的风筝,那时候,他一定会觉得幸福而充实;(做风筝)。

他决不肯亲手失去把风筝放上蓝天的快乐,他仰望白云,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子在风中翱翔盘旋,脸上漾出甜蜜的笑,那时候他一定觉得幸福而充实;(放风筝)。

他故意撒脱手,任风筝自由飞走,当他拄着拐杖,气喘吁吁地追到风筝的时候,脸上现出得意和满足的神气,那时候,他一定觉得幸福而充实.(追风筝)。

4,如果你是看刘老师放风筝的孩子,你觉得刘老师的哪些方面感染了你。

(乐观,坚强,自信,对生活的热爱……)。

5,出示"他仰望白云,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

刘老师望着风筝会想些什么呢。

三,品味心声,深化风筝。

1,可是这一切都成了美好的回忆,因为作者已近30年没有见到刘老师了。

(配乐读"不见刘老师已经近30年了……永远在蓝天上翱翔.")。

四,提升感悟,放飞风筝。

(出示)刘老师您在哪里我深深的,深深的思念您……"。

刘老师呀,思念您。

3,学生读并及时评价.

4,我读了课文跟大家一样,也激动不已,写了一首诗歌——《理想的风筝》,与大家共享.(配乐朗诵)。

凭一根圆木棍,。

你行走于孩子的世界里,。

笑谈中,。

你把腿疾的痛苦忘却。

留给世界的永远是一个。

潇洒的笑容!

课堂上。

一次次竭力的旋转,。

你演绎了人生最美的舞蹈!

是否放飞着你的理想。

你追逐的身影,。

是我们心中最美的风景!

板书设计:。

说丢腿乐观。

写板书敬业。

放风筝热爱生活。

追风筝生命的强壮。

理想的风筝的说课稿【第四篇】

说教材:

1.本单元的主题是“师恩难忘”。

2.单元目标是:在阅读本组这些生动感人的故事时,思想受到感染熏陶,情感得到陶冶升华,感受到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懂得在阅读的时候既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注意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同时继续培养速读能力。

3.单元学习目标:学会潜心读书,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和表达方法。

整篇文章结构严谨,善于用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并充分注意了人物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之间的联系,使这两方面的典型事例能相映生辉,互为例证,共同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学情分析。

因课文较长,教学时不宜过细。教学前应先让学生把课文读熟,通过预习,解决文中生字词。课上根据“阅读提示”自学,小组交流。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整体结构,从感性上对刘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个初步的印象。

设计理念。

一.教法:自学引导。

二.学法:小组合作交流。

编者选编这篇课文,意在让学生体会、学习刘老师对人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和顽强执着的精神。

为能很好地落实上述编者意图,针对课文的特点,确定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如下:

说教学目标:

805;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春天的景物和刘老师之间的关系。把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和同学讨论解决。

3.体会文中流露出来的师生情,受到刘老师人格魅力的影响和熏陶,热爱生活、勇敢地面对生活。

4.学习作者见物思人、列举事例、边叙边议的写作方法。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说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通过哪些方面的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从作者含蓄的叙述中,体会文章表达的中心:热爱生活,顽强地面对生活。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见物思人、列举事例、边叙边议的写作方法。

说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自学引导。

一.教法:自学引导。

二.学法:小组合作交流。

二学法:小组合作交流,读写结合。

说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让学生熟读课文。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揭题之后,设置悬念.

2、简介作者。

二、自渎课文整体感知。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指名读,齐读。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抽读课文。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

2.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1)品读第一段(因为刘老师爱放风筝,春天里的风筝勾起作者对刘老师的回忆)。指导读出作者对春天美好景色的喜爱,引导找出这段所用的修辞手法,说出用拟人手法的好处。指导“连翘花”的“翘”的读音,简介连翘花。说出“倘若”的近义词。

(2).读文,了解课文哪几自然段主要讲了刘老师?讲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读文后小组讨论,指名交流。(一是刘老师上课,讲他上课生动而富有激情,体现他对祖国深深的爱。二是;讲他课下放风筝,讲他讲他放风筝时表现出像孩子一样的欢快和稚气,体现他对生活质朴,强烈的爱与追求。)。

(3)试找出文中描写细腻生动的地方,读一读,谈谈你的感受。

四.拓展练习。

1.出示文中第四自然段描写刘老师外貌的句子,讨论练习找出人物的特点。

2.仿照这段细节描写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个人的外貌,交流。

五总结。

五.作业:仿照第9自然段写一个人语言,动作,神态。

(1——3)引起回忆。

(4——9)上课谈腿疾写板书。

下课放风筝。

(10——11)深深的思念。

设计意图:。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我找到了一个教学目标、教材和学生之间的最佳结合点。充分利用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使学生一下子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课文讲了刘老师哪几件典型事例,由于抓住了教与学的结合点,学生就能深入浅出地阅读文本内容,自然而然地走进了刘老师的内心世界,在情感上得到了共鸣。

理想的风筝【第五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

3.刘老师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4.本文从不同方面选取典型事例写人的方法。

一、导入  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身边常常会看见一些身体有残疾的人。有些残疾人身残志不残,走出了一条灿烂的人生之路。今天,我们的课文讲述的就是一个残疾人的故事。

板书:14 。

二、整体感知。

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

2.默读课文,体会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

3.交流所得。

三、深入思考。

1.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思考预习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和自己的疑问。

2.组内交流,如意见不一致,展开讨论。

3.班上汇报。

(1)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刘老师?

(2)刘老师在课上讲课和在课下放风筝的情景之间有什么关系?

(3)结尾句“他一定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展示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

(4)题目有什么含义。

文中刘老师放飞的风筝是他对生活无限热爱的标志,刘老师腿有残疾、行动不便,但他借自由翱翔的风筝来寄托自己要在广阔天地间大有作为的理想。题目中是指刘老师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与不懈追求。

四、总结。

1.听范读录音。

2.谈谈对课文或对刘老师的印象。

五、布置作业 。

1.熟读课文。

2.阅读《积累·运用四》中的《风筝》一文。

附:

教案点评: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876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