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我国城市规划现状及发展趋势大全【汇编10篇】

网友发表时间 2699449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我国城市规划现状及发展趋势大全【汇编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我国城市规划现状及发展趋势大全【第一篇】

摘要:1970年,美国康宁公司成功研制出损耗为20db的石英光纤,证明光纤作为通信传输介质是可行的。同年,gaaias异质结半导体激光器在常温下实现连续工作,为光纤通信提供了光源。从此,光纤通信时代进入高速发展期。我国从1974年开始研究光纤通信技术,因光纤体积小、重量轻、传输频带极宽、传输距离远、电磁干扰抗性强以及不易串音等优点,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光纤通信在邮电通信系统等诸多领域发展迅猛,光纤通信优越的性能及强大的竞争力,很快代替了电缆通信,成为电信网中重要的传输手段。从总体趋势看,光纤通信必将成为未来通信发展的主要方式。

关键词:光纤通信技术;特点;发展趋势。

1光纤通信技术概念。

光纤通信技术是以光信号作为信息载体、以光纤作为传输介质的通信技术。在光纤通信系统中,因光波频率极高以及光纤介质损耗极低,故而光纤通信的容量极大,要比微波等通信方式带宽大上几十倍。光纤主要由纤芯、包层和涂敷层构成。纤芯由高度透明的材料制成,一般为几十微米或几微米,比一根头发丝还细;外面层称为包层,它的折射率略小于纤芯,包层的作用就是确保光纤它是电气绝缘体,因而不需要担心接地回路问题;涂敷层的作用是保护光线不受水气侵蚀及机械擦伤,同时增加光线的柔韧性;在涂敷层外,往往加有塑料外套。光纤的内芯非常细小,由多根纤芯组成光缆的直径也非常小,用光缆作为传输通道,可以使传输系统占极小空间,解决目前地下管道空间不够的问题。

2光纤通信技术现状。

2.1单模光纤。

单模光纤是目前主要应用的一种光纤。80年代后,光纤通信已逐步从短波长的多模光纤转向长波长的单模光纤应用。随着光通信系统的发展,最早实用化的常规单模光纤g.652光纤在降低损耗提升带宽性能方面还有进一步提升空间,而在1.55μm窗口实现最低损耗的色散位移单模光纤g.653实现了这样的改进。90年代后,密集波分复用(dwdm)技术迅速发展,使光纤传输容量极大提高,而四波混频会引起复用信道间串扰,严重影响wdm系统性能,为适应需要,非零色散位移光纤g.655应运而生。

2.2波分复用(wdm)技术。

波分复用(wdm)技术是一项90年代在通信网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技术。波分复用技术是将一系列载有信息的不同波长的光信号合成一束,让其沿着单根光纤传输;在接收端再将各个不同波长的光信号分开的通信技术。利用该技术大大增加光纤传输容量,降低成本;节省光纤及光中继器,达到对已建成系统扩容目的。2.3光纤接入技术随着社会发展,通信信息量在不断增加,业务的种类也不断丰富,传统的语音业务、短信业务已不能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高速、高保真音视频等多媒体业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光纤接入技术大幅提升了信息传输速度,满足了人们对信息高速传输的需求。光纤接入技术通过主干传输网络和用户接入两部分实现光纤入户,利用光调制解调器,让用户享受到高速带宽资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我国城市规划现状及发展趋势大全【第二篇】

摘要:在我们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之中,机电工程是其中关键的组成部分,机电工程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相当不错地成绩,为社会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我们依然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机电工程技术和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地差距,即使是对本国而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机电工程在发展过程中也呈现了多样化的问题,只有更好地将解决这些问题,并准确分析出机电工程今后的发展趋势,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本文主要就是针对我国机电工程的趋势及发展现状来进行分析。

引言。

我国机电工程的研究已取得了较好成果,但与其他机电工程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工业、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加强机电工程研发对我国工业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同时,在机电工程的发展过程之中,应加强技术创新,不断引入和研究新型技术,改善现存的技术格局,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1、机电工程发展历程及现状。

机电工程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是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电信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等的综合应用。机电工程在整个工程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施工质量的好坏对整个工程的质量有重要影响。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我国机电工程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机械设备与电子技术的紧密结合,尤其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微型计算机的面世,为我国机电工程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成立了专门的机电工程研究小组。同时,在国家发展规划中,将机电工程作为我国战略性实施策略提出来。在国内,许多大型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都对机电工程进行了大量研究,为我国机电工程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机电工程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其特征主要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机械、电子、通信、光学、计算机和信息等多学科的交叉综合,已经融入到机电工程研发过程中,其发展和进步依赖并促使相关技术的发展进步,促进了微机电一体化和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

、机电工程设计、分析、集成已经逐渐进入智能化时期,并将其作为一个特殊的边缘学科,开始进行深入研究。

、人工智能在机电一体化建设的研究得到重视,吸收了人工智能技术、光纤技术、神经网络技术的新思想、新技术,为机电工程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技术,也促进了机电工程科学体系的进一步发展。

2、机电工程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就在机电工程被不断推广,在各个行业都逐渐开始使用的过程中,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成为机电工程快速发展过程中的制约瓶颈。这些影响机电工程快速发展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机电工程技术性人才培养不够。

机电工程是一门科学性和系统性要求很强的学科,理所当然地就对这方面的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全面掌握计算机技术、通信应用技术、电子学科技术、精密仪器使用技术、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学科的人才,才能更好地胜任机电工程专业的研究和具体工作。但是因为国内教育方式的制约使得全面性人才十分缺失,即使80年代开始我国就已经着力培养,但是依然不够而且也难以符合复合型需求。同时,因为机电工程专业发展迅速,经历时间比较短,所以在短期内造成培养人才的力度跟不上机电工程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速度。这两方面正是造成我国机电工程人才短缺的一个主要原因,也为我国机电工程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问题。

我国城市规划现状及发展趋势大全【第三篇】

自从在全球掀起“电子商务”热潮以来社会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格外急切。尽管到目前为止对电子商务没有统一的定义但是培养电子商务人才己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并促使高等学校对专业设置、教学课程和教学内容进行适应性调整。电子是以信息网络技术为基、利用先进的电子技术所进行的整体商务运作活动,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电子信息技术仅仅是电子商务的手段,其核心价值是商务,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全新的商务模式。

电子商务教育是应全球电子商务实践的迅猛发展而产生的。早在九十年代中期欧美各国的著名高校开始密切关注电子商务的研宄与教学并联合计算机方面和管理类的师资力量共同主办课程。例如美国著名的卡耐基梅隆大学在1998年由工业管理研宄院和计算机学院联合创建了电子商务学院1999年宣布设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电子商务硕士学位此后,洛约拉大学、布鲁克林工业大学、哈佛商学院、密歇根大学商学院、罗切斯特大学、斯坦福大学等相继开设电子商务课程或专业。

除美国外英国的佩斯里大学、加拿大的新布伦瑞克大学、法国的里尔理工大学均在电子商务的教育领域进行不断的探索。值得一提的是加拿大的“数字化收藏”项目,该项目把内容丰富的博物馆资料、图书馆资料、学校资料及企业资料汇集起来并数字化其350个网站上存放有包括历史、人文、多媒体课件、公共应用计划等大量的信息资源目的在于加强人们对于新媒体的学习,改善加拿大人的学习渠道以适应网络经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我国政府和教育部高度重视电子商务教育的发展,九十年代中后期一些高校率先在电子商务教育方面开始了各种方式的探索。教育部于2000年首先批准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13所高校试办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并批准西安交通大学与华中师范大学设立电子商务第二学位2001年和2002年,教育部高教司先后在南京审计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召开了“全国首次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建设专题研讨会”和首届‘全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联席会议”,对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办学模式以及相关软硬件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讨与交流。推动了我国高校的电子商务教育迅速发展,开设电子商务课程或专业的高校己由2001年13所增加到2002年的96所。

从总体看我国目前实现了从单一的电子商务课程教育向系统、独立的专业教育的飞跃并形成了以高等院校为主体政府、企业、高等院校多位一体多渠道多层次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体系。从长期发展来看高校是中国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主力军担负着培养大规模高素质电子商务人才的重任。目前全国增设电子商务课程教育或电子商务专业的院校不断增加一些高校开设了硕士生和博士生的电子商务研宄方向有的学校还专门成立了电子商务学院和研宄所、实验室第二个渠道是政府职能部门组织的培训。这类培训多为职业资格认证目的在于满足短期内企业的需求通常由劳动保障部制订了相关的电子商务培训计划、专门为企业的在职人员提供培训服务。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办公室推出了以电子商务为核心的系列培训课程并分别在北京、上海、武汉等地建立了电子商务培训基地。第三个渠道是企业组织的短期培训。这类培训通常具有员工的继续教育和培训的性质,并且成为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一个有益的补充。

从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教育发展的过程来看传统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电子商务学科建设方面缺乏统一的规划。目前,高校中培养电子商务学科的构建有三种不同的方式一是从计算机专业或信息管理专业延伸而来这种类型的电子商务专业主要偏重于技术型电子商务人才培训;二是从贸易经济专业衍生出来的通常是在国际贸易专业的知识基础上增加了一些电子商务管理方面的知识,这种类型的电子商务专业主要偏重交易型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三是从管理学专业发展而来的企业电子商务,这种类型的专业主要为管理型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使学生利用互联网实现企业的网上经营管理。可见由于各类高校原有的专业背景不同导致其侧重点各异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也不尽相同。由此各院校电子商务学科建设有待统一规划。

(二)缺乏系统性的电子商务专业培养方案。由于电子商务是一种以高科技为基础的商务活动涉及到的知识门类相当广泛,具有跨专业和交叉学科的性质,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经济、金融、商贸、企业管理和法学知识等众多领域它的最终目的是培养既懂网络技术、又懂商务理论、并能够利用互联网完成网上经营活动的高级复合型人才。所以电子商务专业是一个全新的学科体系而不是简单地把几门学科、几十门课程捏合在一起这就需要对专业性的培养方案进行系统性研宄将企业管理活动与电子商务有机整合,从而形成全新的电子商务专业培养方案。

(三)缺少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并具有创新精神的专业师资。现有的师资都是从计算机、信息管理、工商管理、财贸经济等专业的教师经过电子商务知识的培训而形成的非常缺乏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知识的专业师资。同时,电子商务推陈出新、不断发展然而目前许多教师在新事物面前的适应能力较差,对迅速变化转型的电子商务知识的接受能力常常滞后于学生。为缓解这一矛盾,可以考虑多吸收有丰富电子商务经验的年轻教师,同时尽可能大批量的培养相关人才。

(四)教学手段滯后,缺少教学实践环境。电子商务人才应突出能力培养加强教学试验设施的建设,创造适合于学生实务训练的硬件环境这样有助于学生掌握电子商务基本的理论和操作技巧。但是由于国内企业电子商务管理的实际与国外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真正实现网上交易和网上业务处理的单位较少,因此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能够参加企业电子商务实践锻炼的机会较少,无法满足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性的要求,势必影响人才素质和能力。此外,国内许多高校缺乏电子商务专业教育相关的配备环境,如电子教案、模拟练习课件学生实习基地等还要花大力气尽快建立起来。

(五)专业课程设置欠规范教材建设脱离企业实际。一段时间以来由于电子商务作为热门专业,使得一些院校受到市场需求经济利益的驱动,尽管不具备师资和软硬件资源仍然在缺乏调研和可行性论证的情况下匆匆组建电子商务专业。一些院校是在计算机技术基础上加一些商贸理论,而另一些财经类院校则是在经济管理专业基础上加入计算机专业课程结果目前各高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均存在较大的偏差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不统一,造成人才知识结构和素质参差不齐。

另外目前的多种专业教材停留在低水平的内容重复,未能形成系统的、成熟的电子商务理论知识体系框架。由于编写教材的多为理论研宄人员,缺少企业从事电子商务实践工作者的积极参与,导致教材内容脱离企业管理的实际。

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经历了从联网、网上营销、网上交易到构建网络型企业四个阶段。在企业接入互联网阶段企业需要的是大量懂信息技术的技术类人才。而目前,我国企业多数正处于网上营销和网上交易阶段,原有的纯技术和纯商务人才显然己经难以满足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需求,企业急需懂信息网络技术又懂现代商务管理的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与国外电子商务教育相比我国的电子商务教育模式滞后,其人才培养仍停留在网络技术型这一初级水平上复合型商务管理人才的匮乏己经成为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电子商务的专业特征及要求。

电子商务专业的基本特点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4|:(1)电子商务专业的综合性。电子商务是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商务管理技术的有机整合它不是计算机技术和商务方面的简单叠加而是多个学科的交叉融合。(2)电子商务专业技能的多重性。即要求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掌握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多层面知识能力。(3)电子商务的实践个性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不仅应当具备扎实的电子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能力,还应当具备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生要通过电子商务的实验来验证有关理论提高认识。

电子商务的以上特征要求培养实务型、复合型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使电子商务人员既懂电子商务技术手段,又要熟悉现代物流管理、网上银行、网上交易等商务运作模式同时能够迅速适应电子商务实务环境并熟练操作和运作电子商务活动。

(二)对电子商务专业进行准确定位。

近年来,我国高校形成了管理型和技术型两种电子商务办学模式的对峙格局并逐步形成了各自的电子商务专业体系。论是管理型还是技术型电子商务办学模式都仅仅适应我国社会信息化初期的市场需要。当前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己进入了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阶段电子商务技术正逐步向传统企业渗透。电子商务人才不仅应能全面掌握电子商务技术还要能够灵活运用电子商务技术推动企业业务流程的再造所以我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突破现有的“管理型技术型”的局限尝试培养跨专业、具有多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三)制订和完善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方案。

(1)明确培养目标:虽然各个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必拘泥于某个刻板,但必须明确的是,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的既不是单纯的经济管理人才,也不是单纯的网络技术人才。电子商务专业的总体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信息社会发展要求的、掌握现代商务理论与实务知识、熟练使用计算机以及网络技术手段从事商务运营和网络管理活动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

(2)构建专业知识体系构架:电子商务是一种以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为支持的商务活动,其理论根基是管理学、经济学和信息科学,其支撑技术为网络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其活动空间为环境保护、知识产权、经济法学、信息网络安全等。从总体上,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由核心课程、专业必修课以及特色化分支系列课相互交叉构成因此,电子商务的教育应该是一个立体多维的知识体系。

(3)积极探索专业教学改革方式。

首先,转变专业教学的指导思想,强调厚基础,宽专业和专业间的交叉融合。电子商务专业具有显著的多学科交叉特征为了培养跨专业、掌握多学科理论和技能的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电子商务管理专业应该以信息管理与商务管理交叉融合为基础,以信息管理、经贸理论、工商管理等专业知识为主干,使学生深入掌握电子商务专业的基础理论。除此之外,还应培养学生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进一步拓宽知识面增加临近相关专业的教学内容,例如商务英语、商务模拟、网站建设与网络维护、经济法学相关知i识从而宽口径地培养综合素质强、精通网络技术与电子商务的应用型、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

其次充分利用校内实验室和校园网络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由于电子商务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所以必须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内部实验室和试验环境的建设辅助安排配套试验和相关实习实训教学环节。由于我国高校与企事业单位之间相对封闭、联系较少,所以学生直接参与企业电子商务实践活动的机会较少。而通过建立校内电子商务专业实验室,并开发大型模拟教学软件,可以弥补校外实践环节的不足。另外校园网络是实现高校教学科研信息化的重要平台,为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实践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节。学生可以借助于校园内部网络参与模拟网上贸易、建立网上商店、开展日常管理、维护、经营等诸多环节,从而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再次,积极建立校外实训基地,采用校企联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学生从事企业实际电子商务管理的能力,必须尽可能地使学生接触企业实际采用“高校十企业”的产学结合办学模式。一方面可以缓解高校建设电子商务配备设施不足的巨大压力另一方面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可根据、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4)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水平。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必须时刻关注电子商务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并及时调整相关课程的设置及教学内容。这就要求高校拥有一批既掌握扎实理论基础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专业师资队伍同时教师应根据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实际及时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为适应电子商务专业知识不断更新的要求一方面高等院校需要不断吸收年轻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另一方面对原有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同时鼓励教师经常深入企业实际了解电子商务管理的最新发展动态。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师的素质从而改进教学水平。

总之电子商务是利用信息技术为手段的商务运作活动,它是一门融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经济管理知识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高等院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商务管理人才的重任需要根据电子商务专业的特点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明确培养目标、合理构建专业知识体系、采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培养掌握多学科理论和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

我国城市规划现状及发展趋势大全【第四篇】

园林管理作为城市绿化建设中的重要支撑力量,是完善城市生态系统的关键所在,其绿化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人民居住环境的优化发展,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的提升,是与时俱进,紧跟生态建设和绿色环保发展的内在需求。完善的园林管理不仅能够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还能够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水平,但就目前我国园林管理现状来看,还远远没有达到此目标,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即以此为研究重点,详细分析了我国园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对我国园林管理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相应探索,以此推动我国园林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发展。

加强园林绿化管理、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在此理念的指导下,近年来,我国加快了园林管理的步伐,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在园林建设整体规划、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建设以及园林管理方法等方面都取得良好的成效。

园林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

在我国,由于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以及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园林绿化建设起步要比发达国家晚很多,直至20世纪80年代才出现了有关园林建设技术标准等,并相应的制定和发布了有关的园林建设管理标准,例如1991年建设部出台的《城市园林绿化行业技术标准体系表》、《园林设计规范》、《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等等,这都为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提供了有效依据,也促进了园林管理的初步发展;而后相关部门又相继公布了《城市园林绿化条例》、《城市绿线管理办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并就其实施规范进行细化分类,以此推动了我国园林管理的规范化、统一化和多元化发展,同时,也为完善管理方法,提升管理质量提供了重要的支撑。由此看来,我国园林管理也是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不规范到规范的渐进发展过程,是在不断摸索中前进,虽然起步较晚,但也在不断完善中继续向前发展。

城市生态建设进程进一步加快。

城市园林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的不断完善,不仅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人民群众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意识,更是加快了我国城市生态建设进程。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山清水秀、碧海蓝天、气候宜居,生态环境和谐而美好发展的既定目标,更是凸显了科学发展的城市生态建设规划的新理念,也让城市生态建设不仅关注于花草树木下的视觉美感的绿化建设,还将视野拓展到园林生态的整体协调搭配、统一发展的统筹规划中。在此科学规划管理基础上,城市环境污染得以改善,城市生态格局得以合理构建,由此所形成的和谐城市生态环境系统,有效的'推动了“生态城市”目标的更快实现。

2我国园林管理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分析。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餐式发展,城市环境污染也成为了首要问题,尤其是在园林绿化和生态保护社会意识形态的深化发展下,园林管理不能紧跟新形势发展,许多管理问题更是愈加明显,存在着园林管理体系不健全、管理理念陈旧、重园林建设、轻视园林养护管理等“短板”,这都严重影响了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目标的实现,具体问题如下分析:

科学、完善的园林管理体系尚未形成。

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园林管理尚处于初级阶段,整体管理水平还有待加强。近年来,随着城市生态建设的不断加强,国家也加大了园林绿化发展的与投资和管理力度,但是取得的成绩有限,仍然存在管理标准化程度低、管理体系结构不合理,管理制度和法律法规不健全、管理发展水平不平衡等现实问题,这都严重阻碍了我国园林管理的科学化发展。据相关部门统计,我国现存的管理制度标准中,关于园林管理的规定很少,即使有相关规定,但也严重失衡,大多集中部分领域,例如关于花卉种植领域标准化管理规定较多,但是却对于园林绿化验收标准和管户方法的规定却少之又少,这势必造成园林管理的制度缺失,从而最终影响管理成效。

欠缺园林管理的系统评价标准。

园林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生态环境的建设,更是影响着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这就需要有必要的评价、衡量标准来对园林管理效果进行分析、评判,以便明确其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督促园林管理的科学化发展,但是就目前我国园林管理现状来看,其评价标准严重缺失,没有纳入相关规制当中去,这就致使园林管理毫无“规矩”可言,不受任何标准拘束,肆意妄为,最终阻碍园林管理的进步和发展。

在当前“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生态建设的大背景下,如何在“先天不足”的情况下,加快我国园林管理的科学化、系统进程,成为了当前最为迫切之举。

生态环境建设是现代园林管理发展的内在要求。

生态环境的改善,是社会科学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的必要前提,由此,必需将城市园林绿化发展和生态环境平衡发展作为我国园林未来发展的主题。生态环境建设是以改善环境污染,绿化园林建设、美化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为根本目的,城市园林管理未来的发展方向就是以此为基础,在尊重自然生态的前提下,推进园林建设与养护的有机结合,逐步完善城市绿化,推进城市生态环境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现代化、高科技化的发展是园林管理发展的必然选择。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各层面的变革,而园林管理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也要受其影响。目前,城市化进程不断升级、人们的审美需求和个性化发展也不断增强,城市园林管理必须紧跟现代化发展方向,拓宽管理思路,更新管理观念,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推进和完善园林管理的现代化和高科技化的进程,以此实现园林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管理。

4结语。

园林管理是推动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尤其是随着生态建设和绿色环保概念的深化发展,更是凸显了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由此,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有效提升园林绿化品质和景观效果,本文从我国园林管理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出发,探析了我国园林绿化管理未来发展方向,从而推进园林管理工作的精细化发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我国城市规划现状及发展趋势大全【第五篇】

林业科技在发展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需要各级政府及行业各部门在研究植物生长规律、加大林业知识宣传力度、做好“三防”工作、调动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中加大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统一规划加强管理促进林业的良性发展。

一、现代林业科技发展的特点。

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

为了保障经济进步、社会稳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我国制定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在林业建设当中尤其要要贯彻执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不能以损害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这就需要我们大力发展林业科学技术不断改进和创新来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经济发展模式现代化。

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来保证经济的发展,这种发展模式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是背道而驰的,它已经不能满足当代社会发展的要求。所以我们要从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入手,把创建以科技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的科技创新体系建立作为重中之重。依靠科技发展林业,通过提升科学化的经营、管理水平确保资源和环境的发展力使林业建设朝着精确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加快林业建设发展的进程。

林业经济结构持续优化。

目前林业产业结构模式基本是由传统产业和新型产业并存的方式构成的,落后的产业会拖累整个产业的发展,所以要迅速的培养、发展新型企业,淘汰落后的产业。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将企业布局与资产结构进行整合,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品质,这对林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林业科技发展的措施。

建立健全完善的林业科技管理体系。

一套健全、完善的林业科技管理体系对整个林业科技的建设及发展是相当重要的,这套体系的建立要将高层管理人员与基层工作者的工作相结合。完善管理体系才能真正对林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加强基层建设才能使科技成果落到实处得到应用。只是制定管理体系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将其落实,通过绩效的方式将这套监督、考核体系表现出来,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通过不断地改革创新为林业发展贡献出力量。

加强科技人员的管理与培训。

为保证林业建设快速发展要重视、加强人才的培养,因为只有专业的人才才能研发出先进的林业技术从而提高林业的生产效率。培养人才首先要制定一套完整并严格的培训学习计划,定期进行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人员进行淘汰,使林业建设从业人员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以及对林业科技工作的重要性。其次还要提高林业建设人才的储备力量,做好梯队建设,使其朝着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加大资金的投入。

要想推动、促进我国林业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国家相关部门和政府管理机构要提供相应的支持,时刻关注林业科技的发展的情况,以资金奖励的方式来激发科研人员的工作热情,竭尽全力促进新成果和新技术的诞生,这样才能保证林业建设这项利国利民的.工程健康持续发展。

森林病虫害综合防治。

森林病虫害防治是一个相当复杂多变的工程。由于受到环境污染的影响森林虫害频繁发生,究其原因是森林系统中以植物为食的生物与以虫为食生物的群落结构,昆虫与寄主之间的关系改变了,所以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研究已经成为全世界各国科学家手头最紧要的工作。森林病虫害的防治要以整个生态系统为起点,结合生物原理、化学原理、物理原理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考虑才能将这项复杂的工程简单化,达到预想的目标。尽量避免单一化是园林建设当中需要注意的,因为这样当病虫害来临时可以避免植物之间相互感染,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例如海棠树感染海棠锈病之后,会出现转主寄生的情况所以松柏类植物要避免和海棠树种植在一起。目前全世界已经开始关注生物的多样性问题,并且重视程度不断在提高。

荒漠化问题的防治。

荒漠化问题一直是困扰全世界的一个难题,而中国更是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国家,所以如何实现从荒漠化简单的防治转移到综合治理开发利用上就显得尤为重要。荒漠化的发生及发展关系、荒漠化和气候变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将成为未来荒漠化防治的研究重点。现代园林建设与传统园林发展本质上是不同的。近年来园林建设已经不再局限于城市内的发展而是逐渐延伸至农村,所以需要我们将城市生态学、土壤学等方面理论成果应用到农村园林建设当中来,这样会加快农村园林建设发展的步伐,紧跟时代潮流,解决面临到的问题实现美化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结语中国的林业发展以及园林建设一定要坚持科技创新,以百姓、企业、政府的利益为出发点,建立一种人、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将企业作为林业建设的主体促进科技研究的进行,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荣,陈绍志,宁攸凉,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林业发展的机遇及制约因素[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7—23.

[2]田赟,王海燕,孙向阳,等。农林废弃物环保型基质再利用研究进展与展望[j].土壤通报,(2):497—502.

[3]陆明华,芦建国,徐新洲,等。城市道路路侧绿地植物配置模式探索——以杭州环城西路绿化景观为例[j].林业科技开发,(2):126—129.

[4]张云路,董丽。日本传统园林中的“纯”在日本现代园林中的运用[j].中国园林,2010(10):71—74.

[5]张承英,樊国盛。高等院校园林艺术实验园树种规划及景观构建[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11):179—186.

我国城市规划现状及发展趋势大全【第六篇】

电子商务是网络时代贸易活动的基本形态,发展电子商务是我国企业适应时代要求的重要举措。数据表明我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进程亟待提速。本文通过对我国目前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现状的分析,提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一步探讨相应的发展策略。

电子商务是指采用数字化电子方式进行商务数据交换和开展商务业务的活动,主要指使用web提供的通讯手段在网上进行交易,包括通过internet买卖产品和提供服务等。电子商务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从广义上讲,电子商务是指一切借助电子手段的商务活动,包括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医务、电子教务等。从狭义上讲,电子商务可以理解为在互联网上做生意。根据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制订的《中小企业标准》规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2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为4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3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当前,我国中小企业数量超过了4000万家,占企业总数的99%以上,因此,其能否顺利发展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可以说,中小企业能否快速提升核心竞争力并持续发展壮大,对中国经济发展以及发展方式转变大目标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探索中小企业如何尽快地引进电子商务,既是中小企业自身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也是理论界需要认真探索的问题之一。

随着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以其自身的高效性、全球性、互动性等优势成为了时代的潮流和新兴的经营模式,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为了迎合和适应时代的需要,也应积极引进电子商务,为自身的快速发展拓宽途径。然而目前中小企业在it应用方面水平相对较低。绝大部分的信息化停留在部门级的手工模拟应用上,国家中小企业网站资料显示:?目前,全国中小企业中能上网的不到70%,只有40%左右的企业能用计算机管理部分业务,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企业管理以及电子商务的甚至不到10%。

很多中小企业领导对电子商务的相关知识不甚了解,认为开展电子商务是赶时髦,实际意义并不大。有的领导甚至对开展电子商务持消极态度,仍然把竞争焦点定位于实体市场,没有充分认识到知识经济时代抢占网络信息虚拟市场的必要。部分了解一些电子商务的企业领导对电子商务的认识也存在片面性问题,认为电子商务就是上上网,建立一个企业网站,借以宣传企业形象,并未认识到电子商务给企业发展带来的机遇。由于此种现象大量存在,导致中小企业中上网企业数量少,而且主要分布在大城市。中小企业上网少,浏览客户就少,网络给企业创造的效益趋于减缓,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2、缺乏相关人才。

除认识不足外,缺乏专业人才也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一个现实问题。开展电子商务首先需要既掌握电脑和网络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即我们通常说的信息主管。同时又需要全体员工能够运用计算机和网络。而我国很多中小企业为家族式企业,家族成员广泛参与企业的管理与运作,但其信息化程度往往不能适应现代化企业的要求。因此,人才的匮乏是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直接原因。

3、缺乏必要的资金。

电子商务是指利用网络提供的通信手段在网上进行的商业活动,如市场分析、客户联系、物资调配等等,亦称作电子商业(e-business)。因此,电子商务是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所以电子商务的前提是企业需要拥有足够的计算机和完善的网络系统,而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是需要大量的资金的。我国中小企业大多面临资金短缺、融资困难的处境,因此,短时间内完善电子商务所需的物质设施,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存在资金上的压力。

4、网络基础设施不完善。

如前所述,发展电子商务必须依赖网络技术和网络系统,而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主要分布在县、乡镇甚至村级行政区域,这些地方网络基础设施往往不够完善,有的地方甚至根本就没有网络,这也在客观上阻碍了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

5、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电子商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实现完整的电子商务会涉及到很多方面,除了买家、卖家外,还要有银行或金融机构、政府机构、认证机构、配送中心等机构的加入才行。由于参与电子商务中的各方是互不谋面的,因此整个电子商务过程并不是物质世界商务活动的翻版,网上银行、在线电子支付等条件和数据加密、电子签名等技术在电子商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如此众多的部门参与和复杂的环节,必然需要一定的法律法规来保障这一活动的顺利进行。虽然我国出台了一些保障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但是还很不健全,尤其是在跨国家,跨地区、跨部门协调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另外有关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缺乏保障。以上这些因素,严重影响电子商务的发展。

1、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当今,在网络技术高度发达、网络遍及全球的背景下,中小企业管理者首先要确立信息化、知识化管理观念和营销观念,充分认识到信息管理的有效性和便捷性,认识到网络在企业管理和营销中的作用。其次要确立知识是重要生产要素的观念,充分认识到知识是生产和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知识是重要的生产力。此外,中小企业管理者还要改变传统的资产观念,确认企业的无形资产及其在企业中的资产主体地位。

2、创造软硬件条件,为实施电子商务提供物质基础。

实施最简单的电子商务所需的基础硬件和软件条件其实并不复杂,从广泛意义的角度讲,只要企业拥有一台电子计算机并上了网,就可以说已经具备了电子商务的基本条件了。许多企业管理者对电子商务有一种误解,认为电子商务门槛很高,认为电子商务一定要做网上商场,有完备的配送体系和网上支付系统,需要大量的投入。其实,最简单的电子商务起步价至多也不过万元左右,包括一台能上网的电脑及另外要注册一个域名。所以,中小企业能否发展电子商务关键是观念,而不是物质限制。

3、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电子商务是一项复杂的商务活动,在开展电子商务的过程中,企业需要一些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人才来统筹运作企业的电子商务活动,其中包括策划、网络、程序、美工、贸易、营销、翻译等,因此,企业要有计划地培养和引进所需的电子商务人才。培训的方式可以多种:可以对企业员工通过开设各种形式的短期学习班进行电子商务知识及应用技术的培训学习;也可以鼓励企业员工到有关院校学习进修电子商务专业知识;通过各种政策鼓励留住人才或引进人才等等。人员培训不仅是指员工的培训,更重要的是加强对企业经营者的培训。大力推进电子商务的首要问题是解决企业一把手的观念问题。政府部门和有关行业协会应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企业经营者信息化知识和电子商务知识方面的培训,并重视舆论宣传,推广典型经验,为推动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建设营造舆论氛围。广大中小企业领导也应该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4、利用第三方平台开展电子商务。

第三方平台电子商务是指以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为基础,通过计算机和通信网络实现的中小企业之间或中小企业与顾客之间的普通商务活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实质是依赖第三方提供的公共平台开展电子商务,因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具有专业性、公用性、公平性和服务性等特点,中小企业利用第三方平台的电子商务服务实现网上交易,会给企业带来很多好处:首先是节省了自己建设电子商务所需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其次是市场范围得以拓宽,商业机会得以增加。中小企业在选择第三方平台服务时要慎重,一是要选择提供的服务与自己行业比较相近的第三方平台服务;二是要选择有一定品牌形象和知名度的第三方平台型网站,企业可以选择几个第三方平台网站提供服务,但不宜过多,如果选择过多可能影响到企业收集到商业机会信息的质量,有的网站提供的服务信息缺乏有效控制,导致虚假商业信息过多,反而给企业带来负面的影响。在国内,比较成熟悉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有阿里巴巴、慧聪和环球资源网等。

5、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

企业管理要向信息化靠拢,搭建信息化的基础平台,并逐步实现办公自动化,无纸化办公,转变观念,增加对企业信息化的投入。搞好企业资讯化的基本建设,整合与业务相关的企业所有系统。在满足客户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成本,实现了从传统的推销自己产品为中心的模式,转变到现代营销理论所强调的客户、成本、便利、沟通,即以客户为中心的模式上来。同时还要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电子商务的运用方式,切实发挥电子商务的作用,以信息技术改造我国传统产业,提高我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国的中小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商务机会和挑战。一些发达国家已率先实现了无纸化电子贸易,发展中国家也正向这一目标迈进,这就意味着,如果我国中小企业不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届时就有可能被剔除出“贸易链条”。因此,如何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已成为中小企业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内容。总之,我国的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才刚刚起步,路还很漫长,作为中小企业的经营者,应该根据自身状况有机地发展电子商务,这不仅对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也具有深远影响。

[1]王红艳陈伟达等。我国中小企业的界定及其发展过程中的规模问题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5,(10)。

[2]刘跃。电子商务下的企业信息资源管理创新[j].管理学报,2005(9)。

[3]曲文涛李晓雪。中小企业实施电子商务的必要性[j].北方经济,2005(7)。

[4]田世海翟丽丽等。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模式研究[j].学术交流,2005(2)。

[5]曹淑艳,乔红。发展电子商务的问题和障碍分析[j].经济经纬,2005(5)。

我国城市规划现状及发展趋势大全【第七篇】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全世界都在面临严重的能源危机,如何保持世界经济不断发展又能减少能源消耗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对此,加快产业升级转型,促进服务业发展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而信息服务业是服务业中具有高附加值的一个产业。而且,当前世界经济正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产业发展形态也随之由劳动密集型(人力为主体)、资本密集型(财力为主体)向知识密集型(智力为主体)转化,现代信息服务业相对比其他服务业更具有智力密集型的特征,信息技术的应用使经济中的知识性日益明显,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将会带动产业深刻变革。因此,现代信息服务业将会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但是目前我国对现代信息服务业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对现代信息服务业概念认识不清晰,本文从现代信息服务业的基础理论研究、区域发展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等方面做一些深入的探讨。

一、现代信息服务业概念及范围界定。

众所周知,信息服务活动是以信息用户为导向、以信息服务者为纽带、以信息服务内容为基础、以信息服务策略为保障的活动[1].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一部分,是一个相当具有潜力的新兴产业。但是,面对各个行业的信息化交叉,不同时代、不同学科与不同行业对问题的关注点不同,造成信息服务业存在宽泛性的特点,因此,很难明确定义信息服务业的概念及其范围。

通常,信息服务业是指从事信息的收集、存储、加工、传递、交流,并以信息产品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各种行业[2].这种定义可以看做是信息服务业广义定义,抓住信息服务业最本质的核心---信息,强调以信息资源为基础,信息产品为服务导向提供的服务行业[3].但是随着经济与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以知识经济为时代背景,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必然发生重大转变,需要重新定位信息服务业。由于计算机、通信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以及不断发展,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出现了两个时代的划分---传统信息服务业和现代信息服务业。

传统信息服务业一般指计算机广泛发展起来以前的信息服务业,主要是以文献信息为主体的信息服务和咨询服务,在信息服务提供方式更偏向于手工服务方式。传统信息服务业的内容主要包括文献情报业,邮政业,新闻出版业,广播、电视、电影和音像业,图书馆和档案馆,图书、报刊及音像制品的销售、租赁等[4].与传统信息服务业的概念相对比,信息服务业包含信息生成、收集、加工、存储、传递等,“信息”与“服务”两个核心概念始终贯穿于信息服务业的任何一个发展阶段。但是由于计算机、通信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产生,改变了信息服务业的整体布局,信息服务业包含的内容与实现方式必然发生变化。作为现代信息服务业,采用计算机、通信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是完全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的新兴电子信息服务业。因此,现代信息服务业也称为电子信息服务业[5].目前比较被认可的现代信息服务业是指充分利用计算机、通信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对信息进行生成、收集、处理加工、存储、检索和利用,为社会提供信息产品和服务的专门行业的集合体,主要包括信息传输服务业、信息技术服务业和信息内容业[6].持相同观点的学者有周应萍[7]、王正[8]等。当然,其他很多学者对现代信息服务业涵盖的内容看法、研究呈现多样化,一部分对现代信息服务业涵盖内容的划分倾向于越来越细分化,也有一部分从宏观的角度提出过看法。孙大岩认为应从信息服务产业链的角度界定信息服务业,注重前后各个行业间的联系及其相互影响。他将信息服务业分为专门提供信息产品与技术的产业环节以及提供信息中介服务的产业集合[9].孙大岩的范围界定方法不再孤立地理解信息服务业,更加注重的是以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技术为核心,强调各信息服务业子群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影响的过程。

虽然很多学者对现代信息服务业的概念及范围界定看法不一,但是笔者认为,无论是从哪个角度,都不能脱离信息服务业对信息进行生成、收集、处理加工、存储、检索和利用的本质,始终是以信息产品为终端,提供信息产品与服务的集合体。而且,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通过计算机、通信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信息产品将具有高度的信息技术浓缩性。信息服务业所涵盖的内容将会不断被扩宽,呈现出多领域、跨领域的发展状况。

二、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现状。

首先,我国经济正逐渐完成产业转型,信息服务业正逐渐成为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信息服务业的总体产业规模得到了迅速扩增。以现代信息服务业的软件业为例,2005年,我国软件业实现业务收入2424亿元,同比增长%,2006年,软件业实现业务收入3900亿元,同比增长%,至2008年,我国软件业实现业务收入7573亿元,同比增长%,增长速度呈现较快态势。2009年全国软件服务业收入为9513亿元,是2000年的16倍,软件出口185亿美元,是2000年的46倍。2010年我国软件业实现业务收入13364亿元,同比增长31%,占电子信息产业比重上升至18%.2010年我国软件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上升至超过1%,占全球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份额超过15%,从业人数提高到超过200万人[10].占据信息服务业较大比重的通讯行业,据资料显示,增长速度逐年递增,还有基于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的数字内容产品,是信息服务业中增长率最高的行业。因此,信息服务业整体上呈现了较快发展趋势,正逐步成为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其次,从产业布局看,信息服务业呈现产业聚集效应。其中,信息服务业产业聚集带主要有三个经济区域,分别为京津冀、长三角以及珠三角。这三大区域是我国信息产业增长最快的区域,拥有优越的资源条件,表现出较大的经济活力,逐步呈现产业互动与融合发展的良好态势。三大区域存在各自的特点,其中,京津冀经济区域信息服务业的专业化程度最高,规模优势比较明显。主要因为北京和天津具有极佳的区位因素,两地重点高校众多,区域人才规模较大,优秀的信息服务人才提升了京津冀经济区的专业化程度;珠三角经济区信息服务业相对集中,信息服务整体水平比较具有优势。其中主要由于广东省经济圈对于信息服务业的重视,政府积极推进信息服务业的发展,相对比其他经济区域具有较完善的市场机制,积极推进将珠三角建设成为全国领先、国际知名的现代信息服务业聚集中心。因此,珠三角经济区能够充分整合资源,促进各地区信息服务业发展较平稳,产业支撑地位较稳固;而长三角地区呈现信息服务业发展不均衡的特点,其中上海作为金融中心,各方面经济增长都领先于其他城市,特别信息服务水平相对比其他地区具有非常大的优势,而浙江、江苏等地由于信息服务业中私营企业众多,造成整体信息服务业水平低下。但是长三角地区属于沿海地区,本身经济综合实力就较强,并且在上海信息服务业的辐射下,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能够有效推进长三角其他地区的信息服务水平。因此,长三角地区信息服务业发展的互动融合性最好,提升信息服务水平的潜力最大。三大区域的信息服务业发展具有自身不同的特点,有自身的劣势和优势,虽然整体的发展趋势具有良好的势头,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的信息服务业发展水平相对比,我国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如何借用自身资源,充分挖掘区域优势,形成优势互补,将是我国信息服务业重要把握的问题。

三、现代信息服务业存在不足以及对策研究。

1.我国现代信息服务业存在不足。

我国现代信息服务业近十年虽然取得了较快发展,但是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对比仍然落后20-30年,其中,我国现代信息服务业存在的不足也比较明显,总体上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缺乏高素质人才队伍,人才结构不合理。任何一个行业人才资源始终都是核心竞争要素之一,现代信息服务业也不例外。但是与美国、日本和印度等信息服务业发达国家相对比,我国信息服务人才数量与质量都存在较大差距。面对资源丰富的市场环境,人才的缺失将直接抑制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国的优秀人才资源主要都集中于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地区,其中有因为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在以上城市相对集中,而且城市收入水平也吸引大量人才资源集中,以致其他区域信息服务人才资源不足,特别是具有高端信息技术的高素质人才。而且信息服务人才结构极度不合理,底层基础开发人员多,具有丰富经验的中端人才以及具有领导能力的高技术人才极度缺失,这造成企业与国外大企业相比较,自主创新性不足,其主要原因是信息服务业在我国起步较晚,经验不足,并且目前尚无统一的人员资格认定和考核制度,造成了人员素质的整体偏低[10].

二是行业整体发展不均衡,区域协同性差。目前,从行业的布局角度看,各项经济数据显示,我国信息服务业目前在软件业和通讯行业等领域取得了很大突破,但是信息分析与咨询业、数据库业、软件服务业、文化传播和动漫游戏等新型业态发展却相对滞后,造成行业整体发展不均衡的现状[11].而从经济区域的.角度看,目前信息服务业的高增长主要集中于京津冀、长三角以及珠三角三大经济区域,总体偏向沿海城市,中西部城市的信息服务业发展相对落后,基础资源较少,行业活力低下。这种不均衡的发展现状造成沿海各经济区域行业同构现象和同质竞争明显,沿海不同地区产品过剩,资源浪费,同类企业的过度竞争引起企业规模效益低下,但是内陆地区市场却无法有效激活,市场需求不大。各经济区域之间资源共享不完善,区域协同性较差。

三是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市场机制不完善。政府政策扶持对于一个行业的发展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而在国家“十二五”规划的背景下,各经济地区积极响应产业转型的号召,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对推动信息服务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国各经济区域存在共同的问题在于对于信息服务业的发展虽有宏观环境的刺激,但是缺乏微观政策的扶持。各经济区域政府对于信息服务业的引导性不强,很少有针对信息服务业而提出的具体的政策调节,例如税收优惠、引导促进产学研结合的发展模式等。由于这种在产业发展和政策制定上缺乏总体规划和统一部署,发展造成定位不清晰,整个市场体系不健全,不成熟的信息服务业市场机制完全制约了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

面对现代信息服务业存在的各种问题,要想激发我国整体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潜力,彻底提升行业发展水平,笔者认为应该充分融合人为的强行干预和市场经济的自动调节两种方式,具体的发展建议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构建信息服务人才体系,提高专业服务水平。坚持走“政、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充分调动高校、研究机构的人才资源,为企业培育优秀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政府与企业积极制定例如提供落户和提高薪酬等激励措施,吸引高素质人才的加盟。为人才在各经济区域的流动提供制度环境。而且企业可从自身角度出发,鼓励企业与高校联合培养高素质人才,尝试建立信息服务人才体系,通过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实践岗位,制定相关的职业技能认证体系,统一标准,大力发展信息技术培训,构建完善的人才培训机制。

二是信息服务外包与自主创新融合。由于各经济区域自身具有不同的优势与劣势,信息服务业整体发展不均衡,但是在行业资源暂时又无法合理流动的情形下,要解决同地区过度同构、同质竞争的不良影响,各经济区域最好的办法就是采取外包与自主创新融合。通过外包,可缓解同地域同构、同质企业的竞争压力。一方面,将企业资源逐步向中西部等流动,可促进信息服务业相对落后的城市的发展,逐步缩小国内各经济区域的信息服务水平;另一方面,通过与国外信息服务发达的高素质企业合作,消化吸收各种企业资源,慢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利用各经济区域的优势互补,加强企业间错位竞争与合作,提升企业自身优势的同时避免优势资源的过度竞争,在最短的时间内积极促进我国信息服务业的整体水平提升。

三是加快制度法规建设,优化政策环境。目前,各经济区域对现代信息服务业虽然都十分重视,不同区域政府也从政策层面对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从不同程度起推动作用,但是我国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仍显得动力不足,外部环境也没有达到促进行业发展的最佳状态。首先,政府要继续提高对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的认识,根据地区特点积极落实各项有助于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并且,必须快速推进制度法规建设,构建有助于信息服务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其次,通过完善制度法规,既能合理约束行业的不良竞争行为,又有助于形成行业标准,对于一些涉及政府的信息资源,能在标准范围内将信息资源得以释放。毕竟在任何一个国家,政府都是信息资源的最大拥有者[12].政府信息资源的开放有助于企业更有效地获得市场,抓住市场机遇。

四、结论。

在产业改革的背景下,现代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将对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将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随着我国信息服务业的快速增长,取得的成就是不容忽视的,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存在的差距还是较大的。本文提出的我国信息服务业所面临的行业发展不均衡、缺乏高素质人才和市场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也提出了相关建议对策,希望能为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研究提供一些帮助,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现代信息服务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6]国家信息中心,中国信息协会。中国信息年鉴[m].北京:中国信息年鉴期刊社,2008.

[8]王正。现代信息服务业区域发展模式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我国城市规划现状及发展趋势大全【第八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总体目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价值追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是:要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三)具体目标。

1.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重建新的课程结构。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编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倡导建构的学习。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我国城市规划现状及发展趋势大全【第九篇】

电子政务的发展是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而产生的,因此可以说政务电子化、信息化是政府管理、服务职能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政府对电子信息技术的运用逐渐增多,这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比如:政府领导、it行业以及社会公众。近些年,电子政务的发展如火如荼,但是,其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引发了各种问题的产生,严重阻碍了电子政务发展的脚步。因此,如何解决这些现存的问题,促进电子政务的发展,正逐步成为学术界各学者关注的焦点。

一、电子政务的概念、特点及发展现状

(1)电子政务的概念

电子政务简而言之就是将政务电子化、信息化。是通过运用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优化重组政府的工作流程以及组织结构,使政府管理和服务职能在网络上得到实现。政务电子化、信息化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全面、更优质、更规范的管理与服务。是一项全新的政府运作模式。

(2)电子政务的特点

的限制。进一步减少了政府部门与部门之间、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交流障碍。最后,电子政务实现了行政法律关系电热虚拟化。电子政务对政府本身而言不仅强化了其信息服务的职能,实现了政务信息公开化,政府自身也能通过网络获取资源、信息。对促进政府管理及服务职能的进一步实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发展现状

我国电子政务的开端是在20世纪80年代,从时间上来讲,比西方国家电子政务的发展起步要晚得多。究其根本,主要是由于我国的信息化技术发展与西方国家相比相对滞后,信息化水平偏低。

我国区域电子政务发展不平衡。导致各地区发展出现不平衡现象,主要是受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目前我国的电子政务的发展,都是建立在中央政府的"推动"与需求的"拉动"关系之上,因此最开始电子政务是一些行业管理部门建立起来的。近些年,电子政务在我国的发展如火如荼,已经取得初步成效,整体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以"三金工程"为代表的多项工程取得了重要性突破。三金工程是指金桥、金关、金卡工程,是我国政府我建立信息高速公路实施的计划。以金桥工程为例,金桥工程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建设,是天网、地网一体化结构,天网即卫星网络,地网即光纤网络。天网与地网互联互通,具有互操作性,互为补充,互为备用。金桥工程的建立不仅为建设电子信息市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使得经济、社会信息资源共享成为现实,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各个地区网络工程的建设初具规模,在以"三金工程"为代表的多项工程取得重大突破的同时,全国各区域政府部门都展开了上网工程的建设,在网上建设属于政府的专门的网站和主页,通过网站、主页向社会公众公开政务信息,提供相关资讯及信息服务,逐步将政务电子化、公开化。有的地区政府部门已经能够提供在线服务,这是电子政务发展历程上的一项重大突破。

体系,涵盖了各个领域,对政府部门本身而言,更有利于其的履行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经济调节、公共服务等服务职能。此外,在信息安全方面,近几年相关政府部门也加大了电子政务安全体系的建设力度,不仅出台了相关的信息系统等级保护的技术标准及规范,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还逐步健全、完善了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工作。

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与趋势》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我国城市规划现状及发展趋势大全【第十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科技的进步,我国引入了电子商务系统,并为其配备了相应的物流服务系统,但是电子商务由于其服务零散化、地区分布广的特点,决定了客户对物流配用服务的高质量要求,本文就电子商务物流系统的发展现状进行探讨,并就电商在经济效益的推动下,实行促销模式和建立完备的物流体系进行研究,旨在说明我国电商物流所带来的经济利益。

所谓的电商物流其实指的就是简单的一整套的电子物流配送体系,即erp系统,电商物流的操作者主要的还是机器以及人,就当前中国的物流配送方案已经突破了传统的固有的送货上门的服务理念,逐渐走向集约化的配送方式,实现了信息专门化服务、社会集体互动化服务和电商物流服务系统现代化相结合的新型模式。

1、电商物流发展历程。

具体来说,我国的电商物流是从欧美发达国家引进的市场营销和物流配送服务项目,但是它在我国的市场发展中较其他行业来说更加的快速。1999年王俊涛和邵亦波两人创建了我国第一家电商物流商务平台,标志着我国电商物流的起步。到2003年“非典”的影响,我国的电商物流发展的速度进一步加快了,由于“非典”导致了人们的出行减少,把自身的需求消费转向了虚拟化的网络,阿里巴巴借着这个契机,投资了1亿元成立淘宝网,淘宝网的建立,标志着我国真正意义上进入了网上购物时代,电商服务系统完善,服务质量提高,出现了盈利。一组数据显示,我国2003年的网络购物速度以30%的比率快速增加,到2013年底,经过十年的发展,我国网络市场注册企业为29303家,网络购物用户达到了亿人,占全国总人口数的%,同期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营销总额达到了万亿元,占我国gdp总量的7%左右。现在,我国最主要的电子商务市场主要的还是聚集在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淘宝网和天猫网、当当网和京东商城等企业中,这些企业占去了市场的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但是电商市场信息万变,而且在我国相对不完善的经济体制下,很容易就会出现一系列的发展问题,这就需要各自在竞争中不断地发展和改善自己的经营模式,以适应市场的需要。

2、电商物流所存在的问题。

第一,从我国电商物流的规模来说,企业规模相对较小。这与目前国际电商物流的发展水平来说,我国的电商物流的规模还是太小,没有形成片区经济发展模式,基本是适应各自的单线发展模式,效率既低,又浪费资源;而且配套服务设施并不是很完善,不仅没有形成品牌效应,也没有形成完整的配送基地和完整的道路交通运输网,在服务质量与服务理念等方面还是有待加强。

第二,从我国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来说,我国现阶段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偏低。虽然我国的物流服务系统相对来说较多,包括顺丰快递公司、圆通快递公司、国通快递公司、快捷快递公司、申通快递公司以及邮政ems等等的服务网点,但是他们的软件设施并不是很完善,没有一体化的网络服务系统,而且各家为获取更多的配送数量,导致恶性竞争,相互排挤对方的发展,而不是竞争促进共同的发展。

第三,就电商物流的人才储备来说,人才短缺现状伴随着物流行业的发展。从各大快递公司的配送人员的文化水平来看,绝大部分是初中或者中专毕业,这就说明电商物流的人员技术水平低,占物流公司人数的56%,整体来看,这些绝大多数人员是无法彻底贯彻物流公司的服务观念以及服务理念的,对于客户的回馈以及相关环节的思考都是缺乏深度的。而在以后的发展中,如果物流配送实现了集约化等级,我国就需要一大批的高科技人才和高水平的管理人员,这就需要建立健全物流公司的人才储备系统。

作为学生的网络购物平台,当当、亚马逊和京东商城首当其冲。本文就一京东商城的物流体系为例,见证我国电商物流的发展状况。通过调查研究发现2014年京东的年度商品交易额为2602亿元,年利润收入为1150亿元,较2013年度增加了66%.就具体的电商物流业的发展,京东商城于2009年开始自建物流配送服务体系,截止到2014年年末,京东的服务配送点已经达到了100个左右的仓储中心,1890个配送服务站和3万余人的配送服务队伍。在完备的物流服务体系下,京东实现了全国43个城市的当日送达、256个城市的次日送达,这也就实现了物流配送服务的快速化发展,是我国电商企业的领头羊。

络化商品经济的建设,相应的实现了新颖的营销手段。比如借助于“双十一”而开展的营销策略,就展现出我国电商的经济效益。仅“双十一”促销活动开始的1分钟,天猫的交易额达到了1亿元,2分53秒,就达到了10亿元,截止到“双十一”活动的结束,天猫的交易额达到了572亿元,仅“双十一”一天天猫的净收入为238亿元,占交易总额的%.但就物流的配送服务费来说,物流配送花费111亿元,主要用来购买物流运输袋和物流运输所必需的集装箱等,就道路运输消耗费用来说,油气消耗133亿元,高速过路费及其航空运输费用为90亿元。这就可以看出,我国的电商物流产业链条已经完全形成,对于我国的发展状况来看,这种发展模式崭新而又富有发展的潜力,对整个市场发展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地刺激了我国市场的消费需求,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效运转。

我国电商物流产业链的飞速发展,造就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因此,在科技发达的时代更应该注重网络化带来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2]谢雨蓉.国内外电商物流发展模式及趋势分析[j].经济物流,2014(11).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699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