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范例【热选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优化营商环境范例【热选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优化营商环境范文【第一篇】
按照《关于开展2020年上半年全县综合目标管理绩效考核通知》(太绩考办〔2020〕5号)文件要求,县营商中心对今年以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认真开展了自查。
整合了原“四送一服”服务平台专栏,在太和县人民政府网站上改版推出创优“四最”营商环境暨“四送一服”工作专栏,持续提升优化营商环境的社会知晓率和认知度。
二是在综合协调上下硬功夫。强化机构职能。由县政办二级机构县优化营商环境管理服务中心承担县营商环境办日常工作,严格实行“周例会、月调度、季督查、半年小结、年度考评”制度,加强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统筹协调能力。充实队伍力量。将优化营商环境重点工作的责任单位分管负责同志纳入县营商办组成人员,在督查考核、“四送一服”、百名股长考核、政务服务提升、营商环境“面对面”等工作上切实提升统筹协调能力。创新制度牵引。建立“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是2020年县政府工作报告内重点事项,通过践行一线工作法,倒逼各部门、各园区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转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转企业呼声为企业哨声,将服务触角延伸到“厂门口”,让企业多动嘴少跑腿,让部门多办事少设槛。
三是在监督考核上下硬功夫。“面对面”电视问政强势开局。《太和营商环境·面对面》第一期栏目于7月首播,邀请县直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20名县人大代表、20名县政协委员、县百名股长考评第一批被考评对象80名同志、50名规模企业代表到场观看。本期栏目以“服务不走心窗口成摆设”为主题,围绕企业开办“六个一”、深化工程项目建设审批制度改革、政务服务提升等方面开展,对县税务局、县公安局、县住建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数据资源管理局五家部门负责同志进行了现场提问。动真碰硬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督导。已完成全县优化营商环境上半年督导工作,组织督导组通过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现场查看、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全县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在上半年营商环境建设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导,对落实不力、重视不够的乡镇或部门进行通报批评,以督促改、以改促优,持续推进实现企业开办“六个一”、深化工程项目建设审批制度改革、简化获得电力流程、提升用水便利度、优化用气报装服务、改进不动产登记方式等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事项按时完成。
(一)“综合窗口”流于形式。县政务服务大厅窗口全部改为“综合窗口”,但“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的模式未能实现。
(二)数据共享壁垒难破。部分单位数据不在本级,造成信息共享困难,不能在平台上“一网通办”,导致企业办事仍然存在时间长、重复要件多、提供材料多等问题。
企业规模小、产品单一、抗风险能力较弱。多种因素导致我县现有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少、成本高,大大制约着企业的落地成长和发展壮大。
(一)以“放管服”改革为引领,着力打造精简高效的办事环境。
要在服务上优化,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标准,推广容缺后补、一次告知、首问负责等便利化措施。
(二)以企业所想所盼为导向,努力营造企业满意的服务环境。
二是加紧出台“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
三是以《太和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任务清单》65个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事项为着力点,协调推进各责任部门对标对表完成任务。
(三)以机关作风建设为保障,全力构建“亲”“清”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面对面”和督导考核是推动优良作风形成和作风转变的一个重要抓手,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优良作风建设年”的重要举措,下一步要持续开展好这两项工作,切实推进“优环境、转作风、强产业”。
(四)以护航实体经济为目标,加快构建公平正义的法制环境。
在强化行政执法监督、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提供优质法治服务、高效处理维权案件、提升办案质量和效率、发挥破产审判功能、实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等工作上下硬功夫,护航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优化营商环境范文【第二篇】
根据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监督工作的通知要求,市医疗保障局结合部门职责和工作实际,迅速部署行动,聚焦短板弱项,破解瓶颈制约,提升服务效能,现将有关自查自纠情况报告如下:
(一)明确责任,统一思想,迅速抓好各项任务部署落实。
一是成立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制定《xxx医疗保障局关于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明确责任科室,压实职责任务。二是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坚持把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及优化营商环境相关工作纳入年度目标任务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责任使命感坚持把此项工作抓实、抓细。
(二)服务大厅经办服务情况。
上半年,累计受理异地就医备案业务6585人次(省外780人次),其中通过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等网上渠道办理5605人次,受理重大疾病备案1318人次,门诊慢性病5734人次。受理企事业单位及个人参保登记、信息变更、停保、退休以及关系转移等参保业务15445人次。受理非联网报销手续2819人次。各窗口接受现场及电话咨询万余人次。完成2021年度门诊慢性一般鉴定程序集中鉴定5300人,通过鉴定4890人。
(三)多措并举、全面提升,取得丰硕成果。
1、全面落实各项待遇政策。一是全面执行2020版国家《药品目录》,新增救急救命的119个国家谈判药品于2021年1月纳入医保药品目录,二是将门诊重大疾病特定用药由27种增加到93种;三是简化参保人员门诊慢性病办理申请流程,由每年只可申报一次调整为每月都可申报,缩短鉴定时限;将25种无法治愈需长期治疗的慢性病待遇享受期有三年调整为长期。四是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在确保我市基金收支平衡的`前提下,2020年落实了国家对职工医保参保企业单位缴费部分减半征收工作,切实减轻疫情期间企业负担。
2、推进实施医保经办服务流程再造,全面提升医保经办服务信息化、标准化、专业化水平。一是全面落实《xxx医疗保障经办服务办事指南》,推进医保经办事项名称、申办材料、经办方式、办理流程、办结时限、服务标准“六统一”。二是全面推行“一窗通办”综合窗口制。对职工医疗保险、职工生育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医疗救助等10类61项民生服务事项,实施流程重塑,积极推行《医保窗口优化调整方案》,取消“职工大病”和“生育保险”两个窗口,将相关业务纳入医保综合窗口中,切实抓好业务整体融合,实行相关手续受理“一站式”服务,解决了参保职工需二次提交手续的问题,大幅缩短了业务办理等待时间,严格落实“首问责任制”和“一次性告知制”,做到“一趟办结”。三是今年5月8日起,推行安阳市区域内医疗保障公共服务事项“同城通办”,进一步提高我市医疗保障经办服务水平,提高办事效率,打破地域限制,为参保群众提供更加便利、快捷的服务,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四是实行医保服务大厅周六周日延时服务制度,每周六、日安排专人为参保群众提供异地就医备案服务。五是为更好的服务企业参保单位,我们与人社局在市民中心设立一站式服务窗口,方便企业一次性办理社会保障事务。
3、持续优化管理,提升服务能力。一是着力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强化业务经办知识和服务能力建设,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采取以身边人教身边人、业务能手带业务新人的办法,促进窗口经办服务队伍能力和水平的整体提升。二是着力改善服务环境,建设一站式服务大厅。对服务窗口进行了优化整合提供一站式服务,完善服务大厅配置,设立排队叫号机、志愿服务站、休息排椅、报刊(图书)阅览架、复印机等便民服务设施,统一工作人员服装,规范服务用语和服务礼仪。三是着力增强群众服务体验。优化经办流程,简化办理手续,提供服务手册,承诺办结限时。设立服务大厅政策宣传和服务引导岗,提供叫号、排号、政策宣传及服务引导服务。全面落实业务办理一次性告知,在材料齐全的前提下一次性办结服务,努力提高群众办事体验。四是着力推进“不见面”服务,全面提升互联网服务能力和水平。认真贯彻落实“放管服”的要求,开通了微信公众号上的异地就医备案业务,开通了“豫保通”公众号上的异地就医备案、姓名修改、参保情况查询、报销情况查询、医保三大目录查询、全国联网医院查询、经办流程查询以及网上政策咨询等线上服务,开通参保企业单位医保政策咨询微信工作群,全面服务企事业单位相关医保政策咨询。
4、强化宣传,提升政策知晓率。一是通过医保中心微信公众号设立了相关政策解读栏目,公布权威政策信息,二是定时发布或转载最新政策文章50篇,三是服务大厅发放服务指南、政策明白卡等宣传手册5千余张。
5、规范基金监管行为。
组建基金监管执法人员队伍,启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组织学习《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医疗机构医疗保障定点管理暂行办法》《零售药店医疗保障定点管理暂行办法》,全力打造公平公正公开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一)医保局属于20xx年新成立单位,一是在乡镇没有医保经办人员,上级部门目前还没有在乡镇设立经办服务的具体政策,造成医保经办服务向乡镇延伸的欠缺。二是医保局存在人少事多,急需临床医学及信息化专业人员,存在的空编缺人现象严重影响单位服务能力提升。
(二)我市尚未实现开办企业办理工商登记与医保参保登记一网通办。由于我省医保信息化不完善,没有实现与市场监督管理局联网,无法实现企业工商登记与医保参保登记一网通办。
(三)“互联网+医保”服务推进缓慢。医保系统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升级,目前只能实现网上异地就医备案、网上报销数据查询,还不能实现网上参保登记、信息更正等其它医保相关业务网上办理。
(一)继续加强领导,确保营商环境责任落到实处。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之下,继续加强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重视,把开办企业各项营商环境有关医疗保障指标落到实处,保障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关于医保的各项工作顺利完成。
(二)继续跟踪开办企业医疗保险参保登记业务,切实提高开办企业便利度,积极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争取明年实现开办企业办理工商登记的同时,即可完成医保参保登记业务。
(三)推进“放管服”改革,严格落实经办服务事项清单制,修订经办服务事项办事指南,进一步精简材料、优化流程、压缩时限、提升标准,全面开展经办服务事项“好差评”制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推进行风建设,全面提升人民群众对医保工作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四)强化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过程公开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建设,规范经办事项服务行为,提高办事效率、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夯实服务责任,为高效优质的服务提供制度保障。
(五)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业务经办知识和服务能力培训,规范窗口工作人员服务用语和服务礼仪,对窗口业务进一步优化整合,全面提升“一站式”服务水平。
(六)根据上级统一安排,持续推进经办模式升级,依托全省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建设和完善,推进部门间数据共享和“互联网+医保”建设进度,推进统一受理平台对接和应用推广,实现一网通办、一站式联办、一体化服务,逐步将医疗保障各项经办服务事项推送到互联网终端和移动终端,通过“数据多跑路”打通医疗保障经办服务的堵点和难点,不断提升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
优化营商环境范文【第三篇】
20xx上半年,在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强力推动下,我局以“一件事一次办”改革为总抓手,通过制度创新、改革创新、服务创新,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一门办、一网办、一次办、就近办”,着力营造公平、透明、方便、快捷、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一件事一次办”改革稳步推进。一是积极配合做好复工复产政策兑现“一件事一次办”和“智慧xx”app推广应用工作。组织各部门全面梳理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政策兑现事项,在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大厅设立3个政策兑现窗口,将20项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政策兑现事项全面纳入专窗实行“一件事一次办”。截止6月底,共办理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业务193件,惠及企业110家,减免税费392万余元。配合市局,在全县各级政务大厅、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大力推广“智慧xx”app,将公布的“一件事一次办”事项逐步纳入“智慧xx”app推行“掌上办事”。二是“一件事一次办”专窗管理逐步规范。在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大厅二楼开设“一件事一次办”综合窗口两个,安排专人在窗口负责多部门联办事项的办件受理、派件流转、办结汇总、资料归档、改革难点堵点问题情况收集等工作,搭建线下综合受理服务平台。在云阳市场监督管理所设立“一件事一次办”专窗一个,推行跨部门联办事项多点可办改革试点。截止目前,综合窗口受理数已达216件,居全市第六位,其中6月份受理数达147件,较以前大幅增加。三是已公布事项全面落实。出台《“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实施方案》,督促各相关单位围绕“一次告知、一次表单、一次联办、一次办好”的要求,对2019年度公布的287项“一件事一次办”事项,按照“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和“一次办”的要求,逐项再造办事流程。对93项多部门联办事项,流程再造后,固化到“智慧xx”系统,通过综合窗口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模式进行办理;对单部门承办的194项事项,逐月收集办件情况,通过调查问卷、实行“一月一统计、一月一通报”等方式,督促各单位抓好改革落实。四是积极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出台《全面推行“一件事一次办”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工作方案》,按照便民、精简、规范、高效的原则,调整优化实行“1+7+2”的大厅窗口布局(即一个综合服务区、7个专业服务区、2个辅助服务区),在政务服务大厅全面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实现政务服务从“传统设点摆摊式”向“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全程电子监察”的模式转变,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加方便快捷,同时降低行政成本。
(二)工程建设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推进。在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大厅完成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综合窗口设置,按阶段设置了立项规划用地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四个窗口,配置设置了水电气通讯报装一体化窗口,明确了窗口工作人员、工作职责和管理方式。建立受理通知单制度,对各部门审批环节进行全程跟踪督办。联合优化营商环境事务中心、政府督查室、工改办对各部门推进工改情况进行了全面督查。督促各单位按要求完成了办事指南、申请表单、申报材料清单以及审批流程图的编制工作,同步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全程跟踪督办,后台联合踏勘、联合审图、联合验收、多测合一,实现一张蓝图统筹项目实施、一个窗口提供综合服务、一张表单整合申报材料、一套机制规范审批运行,压缩审批时限一半以上。
(三)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一是开办时间最短。坚持对标先进地区,按照便利化、可预期的目标要求,聚焦企业开办,推进流程再造。5月,首次试点“线上即来即办和线下即来即办”双通道办理模式,企业从递交材料到通过审批,拿证和公章刻制用时不到3小时,成为企业开办速度最快、环节最少、费用最低的县。截止6月底,全县共有商事主体约2、6万户,其中1―6月新增企业主体565户,比去年同期增长19%。二是服务企业最优。疫情期间,为确保群众、企业仍能顺畅办事、办得成事,创新工作方式,通过网上办、预约办、立即办的“三办”服务,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工伤保险征缴窗口开通线上办理人员异动的渠道,每次只要通过网络发送电子模板到窗口工作人员,便可网通办”,线下办事“只进一扇门”,现场办理“最多跑一次”,当好企业的“店小二”,做好群众的“服务员”,不断增强企业、群众的改革获得感和满意度。三是营商成本最低。新开办企业实行政府买单、费用全免,统一对新办企业免费发放一套3枚印章;实行园区企业建设减租降费政策,实现“一票制”收费,即所有园区企业报建费用由80元/平方,降为25元/平方,厂房建设由50元/平方降为10元/平方。每年预计为企业减免费用100万元。
(四)基层便民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推进。一是制定工作方案。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基层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工作方案》,按照“统一机构人员、统一场所标识、统一流程内容、统一信息系统、统一经费保障”等“五个统一”的要求,加强乡镇(街道)、村(社区)便民服务平台建设。二是实行分片指导。分成三个工作组,对7个乡镇(街道)的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工作进行现场调研指导。同时确定3个乡镇(街道)作为基层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工作试点乡镇,各明确一组人员负责一对一指导对接。三是接通服务网络。将乡镇(街道)、村(社区)的电子政务外网接入和维护工作打包给专业公司承接,督促第三方维护公司为乡镇(街道)、村(社区)接入电子政务外网,并配备专用设备,实现了县、乡(镇)、村三级电子政务外网的全覆盖。四是精心梳理确定事项。组织相关人员,以省、市公共服务事项清单为基础,精心梳理确定乡镇(街道)高频服务事项共122项,村(社区)“一门式”便民服务事项52项,按照“减环节、减时限、减材料”的要求,逐项编制办事指南,印成合订本免费配发到各乡镇(街道)、村(社区)。事项清单已在各村便民服务站上墙公示。五是组织了业务培训。召开推进基层便民服务中心“一门式”服务全覆盖工作培训会,组织人社、医保、卫健、自然资源等部门专业人员对乡镇(街道)、村(社区)业务经办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确保事项下放后能有序运行,确保改革取得实效。
(五)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大厅的管理不断加强。一是全面实行窗口情况一月一考核、一月一通报制度。制定《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大厅入驻单位和工作人员考核办法》,对各单位派驻人员实行一月一考核,考核情况向各入驻单位通报,有效加强了政务大厅的管理。二是调整了窗口考核奖的发放方式。将过去由政务服务中心出考核结果并发放窗口考核奖的方式,改为政务服务中心出考核结果,各入驻单位根据考核结果兑现窗口考核奖,此举既分散了财政供养的压力,又提高了各单位对窗口人员日常表现情况的知晓度,有效约束了窗口工作人员的日常行为。三是探索推行了窗口情况简报制。将各单位每月办件情况、服务评价情况、工作动态等形成《窗口情况简报》,发至所有相关领导、各入驻单位主要领导、各单位首席代表,有效提高了窗口工作情况的关注度,进而推动了窗口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总体而言,政务服务改革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上级要求和群众期盼相比,仍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三集中三到位”改革有待进一步推进;二是“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推行进度较慢;三是基层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快;四是工程建设审批改革个别部门工作相对延迟等等。
(一)继续做好乡镇(街道)、村(社区)公共服务(一门式)全覆盖工作。督促指导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做好乡镇(街道)和村(社区)两级便民服务中心(站)场地、标牌等硬件建设工作,完善窗口设置和人员、设备配备,完善窗口工作制度的制定;督促各乡镇(街道)结合实际做好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的办事指南编制、流程优化等工作;督促各乡镇(街道)组织辖区内相关业务经办人员进行业务学习,确保业务能尽快正常办理。大力督促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完成事项网上填报工作,推进线上办理。
(二)持续抓好“一件事一次办”“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工作。启动人员选聘及后续培训工作;适时组织开展窗口优化调整工作;组织人员参考周边先进地区做法,建立健全“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相关配套机制,并启动“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模式试运行工作。
(三)继续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等重点领域改革有关工作。积极配合工改办做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有关工作,实时掌握相关工作进度,不断调整和完善窗口运行机制;继续推行行政审批服务结果邮政快递政府购买服务工作;继续推行不动产登记制度改革工作。
优化营商环境范文【第四篇】
2022年,常州新北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深化“放管服”改革、突出“问题导向、品牌引领、科技支撑、系统集成”,在江苏省首推“秒批秒办”“拿地即开工”审批等优化营商环境举措,被国务院《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简报》、国务院办公厅《昨日要情》和省政府办公厅《每日要情》刊载推广。在江苏省工商联最新发布的江苏省区域民营经济营商环境评价报告中,新北区民营经济营商环境评价总体得分位居全市第一,在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社会环境等全部一级指标以及13个二级指标上均拔得全市头筹。
“拿地即开工”助力发展。进一步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在全省率先实现“四证五书”齐发,实现“拿地即开工”,区域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全力打造最省心、最便捷、最高效的重点项目服务模式,项目审批优化升级。区经发局、区行政审批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高新区分局、区住建局、不动产交易中心新北分中心等多部门组团合作,共同推进,创新性地通过“前置”“并联”“容缺”等模式确保项目落地不断加速,机构机制协同有保障。
推动民营企业“专精特新”上水平。围绕先进制造业强区战略,聚焦全区重点发展的“两特三新一智能”制造业集群,积极引导民营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成为“小巨人”企业,做到政策扶持全覆盖,为全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2022年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16家,省级48家,市级52家;新增省、市级工程研究中心6家,省“千企升级”在库企业总数突破800家、占全市比重超1/4。
迎接民营企业“智改数转”新时代。围绕5g、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领域重点布局,建场景、拓模式、强应用,以“智转数改”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再添新亮色。利用工业互联网+腾云驾数,企业上云跨越发展。依托华为云常州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企业触网上云方兴未艾。2022年新增省五星级上云企业3家,四星级上云企业88家,三星级上云企业78家,新增星级上云企业总数位居全市第一。
解决民营企业发展痛点难点。精准了解产业和企业动态,建立产业链企业监测机制,结合全区发展方向,调整建立了“两特三新一智能”重点企业监测库,形成指标异动预警和诉求即时反馈的“双向互动”机制,全区1000余家规上民营企业实现全面监测。全年走访企业超800次,深入摸排企业需求超500项,第一时间发现企业的运行问题,第一时间解决企业的痛点和难点,化解企业人才、土地、资金等要素瓶颈,牵头解决企业在生产运营中的各类问题300余个,帮助企业发展“上台阶”。
优化营商环境范文【第五篇】
今年以来,县商务局更新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方式,深入实施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高服务效能,扎实推进优化发展环境工作。
严格落实市场准入的各项规定。在负面清单以外未设置新的准入限制,不存在门槛高、审批多、手续繁、审批互为前置等问题。认真执行《企业境外投资管理办法》,简化备案程序,严格落实国家进口许可管理货物目录,对已调整出的货物目录商品不再进行监管。持续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强与兰州海关的协调沟通,推广实施进口货物“两步申报”通关模式,精简需在进出口缓解验核的监管证件和单证数量,大力推行无纸化通关作业,积极协调服务进出口企业,提升我县进出口企业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积极鼓励开展“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行动。紧抓“互联网+”等政策机遇,以促进农产品销售为主导,通过政策扶持、示范带动,引领电子商务等服务业快速发展。并积极引导各类经营主体运用“互联网”开展经营服务。
积极深入企业纾困解难。按照年初制定的《服务企业包企包抓责任制度》,深入23户限上企业,逐企分析营业收入回落原因,及时纾困解难,并对今年以来的账务进行规范,督促企业应报尽报、应统尽统,不断提高指标核算水平。促进企业规范运营达标入库。由我局牵头,联合税务、统计等部门对全县达限近限的62户批发企业、22户零售企业和18户餐饮企业开展摸排培育,帮助理清发展思路、宣传支持政策、完善财务账目、健全纳税申报,促进企业规范运营,及时达标入库。通过调研摸底,确定华盛工贸、富民源八一沙葱产销专业合作社、禾悦电商等12家企业作为入库培育对象。并对20xx年新注册的15家有潜力的商贸流通企业逐一摸排,不断增强限上企业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积极稳定外贸出口市场。疫情期间,督促指导外贸企业做好疫情防控,并利用客户面广的优势,购买防控物资,为复工复产做好防控物资储备。组织宣传国家疫情期间的金融、税收、社保、用电、用工、项目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信息,以获得最大程度的政策支持。目前,全县10家有出口业绩的外贸企业已全部复工复产,正常生产经营。同时积极动员金仓公司、鑫源棉业、小林、富源春等企业继续抓好生产及外贸出口工作,协调出口运输方式,办理出口货物绿色通行证,全力保障外贸出口。组织金武、宇海、正元、永生等10家外贸企业参加中国国际贸易数字展览会,并及时参加展会培训。加大企业金融支持力度。今年以来,为鼎力公司和民生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争取家政服务业信用体系建设资金万元。疫情期间,为全县符合补贴条件的电商企业及网店19家,审核补贴金额万元。积极协调为小林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在农行北街支行申请流动资金贷款500万元。申报省商务厅内陆运输补贴项目和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项目600万元。申报促消费项目12家企业60万元。目前,正在协调省厅及早下达资金。
认真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由商务局牵头,组织管辖的中小微企业人员认真学习和解读《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真正掌握《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实质内涵。通过组织专题培训、印发政策宣传资料、开展咨询服务等,广泛开展普法宣传。加大市场体系建设力度。县电子商务仓储物流配送中心建成运营,开工建设县福欣源瓜果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恒温气调库建设项目,县蔬菜集散市场、县蜜瓜交易市场等5个项目已完成项目可研、咨询评估和项目报批。推动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及时公开各类物流项目收费目录清单,大力整治物流市场的乱收费、不合理收费等行为,切实为企业降低物流成本。
优化营商环境范文【第六篇】
7月6日,市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王登龙带队一行13人,赴鄂尔多斯考察学习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周永强、鄂尔多斯市投资促进中心主任徐晓辉陪同考察。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商务局、市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市中级人民法院、赛罕海关及专班相关人员参加考察。
我市学习借鉴。考察组详细了解了鄂尔多斯市投资促进中心的机构建设情况,该中心隶属市政府(正处级事业单位)是鄂尔多斯市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专职部门,承担鄂尔多斯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政策研究、平台搭建、协调服务等工作,内设7个科室,核定编制40人;深入交流了自治区“方案”的落实情况,《鄂尔多斯市对标先进建设最优营商环境行动方案(500条)》工作开展情况及鄂尔多斯市营商环境工作任务调度平台建设运营情况。
优化营商环境范文【第七篇】
近年来,榆林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深入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放管服”改革和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推出一系列举措,不断提升公积金服务水平,为全市持续推进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该中心成立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和“通缴通取通还”业务领导小组,制定了《榆林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关于开展“通缴通取通还”业务工作方案》《榆林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处理实施细则(试行)》,明确了工作目标和组织领导,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和时间表路线图,为高质量完成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任务提供了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20xx年12月16日,“通缴通取通还”业务在全市开展,在全省13家管理中心中属于首例。
为确保优化营商环境各项政策措施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该中心积极简化办理要件、办理流程,指定专人按时完成市营商环境评价与监测平台工作任务进展和信息填报工作,完成工作月报和亮点工作报送工作,确保具体任务按时办结。建立健全信用评价和“红”“黑”“灰”分级分类监管机制,积极推进“信易批”“信易贷”业务,将信用等级与可贷额度挂钩。对信用良好的高端人才、具有高级职称或处级女性领导干部将公积金贷款年限放款至60岁,进一步强化诚信鼓励激励。
该中心网上业务大厅已实现单位信息变更、缴存业务全程网上办理功能,缴存单位可以通过密码、扫脸和ca证书三种验证方式登录住房公积金网上业务大厅,办理个人账户设立、个人封存、个人启封、个人账户同城转移、汇缴、补缴、缴存比例调整、缴存基数调整等业务,进一步提高了业务办理效率与服务质量,使“群众跑腿”变更为“信息跑路”服务理念落地生根。20xx年,全市累计开通住房公积金网上业务大厅单位3498家,占所有自主缴存单位的72%。
为有效提高优化营商环境相关政策和住房公积金各项业务的市场主体覆盖面和知晓率,该中心积极运用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等媒体渠道,及时发布公积金政策调整文件、政策解读、办事指南等信息。同时,中心各科室、服务厅、县市区管理部在全市范围内,深入企业和社区,开展了住房公积金和优化营商环境相关政策的宣传活动。
20xx年度归集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40亿元的%;提取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26亿元的%;发放贷款亿元,完成全年贷款任务目标15亿元的`%;实现增值收益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亿元的%;公积金贷款逾期率为‰,较20xx年下降了3个千分点。全市新增住房公积金贷款占全市消费贷款总额的%。中心各项业务指标均创历史新高。
优化营商环境范文【第八篇】
20xx年全省自然资源系统优化营商环境现场会召开后,雅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魏静东迅速组织研究部署,积极开展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专项活动。
一是传达学习会议精神。魏静东主持召开局党组(扩大)会议,传达学习现场会议精神,特别是厅长孙建军的讲话精神,要求对标更高标准,努力补齐短板、破解难题,全力打造良好的.自然资源营商环境。
二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雅安市自然资源系统优化提升营商环境领导小组。
三是研究贯彻落实措施。认真对照会议要求、对标先进市(州)实践经验,并结合雅安实际,逐一梳理存在的问题、短板和不足,形成问题清单,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措施,制定印发《雅安市自然资源系统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实施方案》。
四是开展业务培训。组织召开全市自然资源系统专题培训会,传达学习现场会议精神,并就工业用地“标准地”改革、“拿地即开工”、不动产登记提质增效等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进行系统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