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规划汇聚【优推8篇】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企业战略规划汇聚【优推8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企业战略规划【第一篇】
企业战略规划通常是通过特别会议或品牌审核来制定的,战略规划是有关决策的一个结果,为了使战略规划编制在战略的制定和执行中发挥更有价值的作用,有些企业的领导者总结了以下方法,下面网友就来带大家一起去看看吧!
战略规划编制流程应该包括什么?答案是预测重大挑战和识别重要趋势。然而在很多企业,这种宏观目的已经被置于次要位置,取而代之的是以制定预算和财务预测为主导的、刻板和受数据驱动的过程。如果这个基于日历的流程要想在企业的整体战略工作中起到更有价值的作用,它就必须重点关注战略问题,由此对预算的制定作出补充。根据我们的经验,要改进规划编制流程的质量,管理者可以首先做出的有意义的变革就是,在开始编制规划时慎重负责、深思熟虑地确定和讨论对未来经营业绩将有最大影响的战略问题。
但是,一种基于问题的方法未必一定能产生更好的战略结果。但是,作为第一步,确定关键问题将确保管理层不会在次要的问题上浪费时间和精力。我们发现了数种实用的方法,企业可以利用这些方法提出一种清新的战略思路。如分析一系列特定的经济、社会和商业趋势将如何影响企业的业务,以及抓住这些趋势所带来的机遇(或抵御威胁)的方法。只有在经过这种分析和讨论后,领导者才能习惯于更典型的财务预测和确定战略举措的规划编制工作。企业战略职能部门为下一年度编制了一份有三至六项优先任务的列表,将其分发给负责各职能部门、各地区和各品牌的经理们,然后,这份列表就成为场外战略协调会议的基础。在会议上,经理们针对这些优先任务对他们各自组织的含义进行了讨论。企业战略职能部门对讨论结果进行了概括,加入了适当的企业目标,并以战略备忘录的形式与这些组织共享,将该战略备忘录作为部门和业务单元层编制更详细战略规划的基础。
也有些企业喜欢采用自下而上(而不是自上而下)的设计战略规划流程,该流程以深入访谈开始(包括与所有高级经理和经挑选的企业和业务单元高管),然后生成一份该企业面临的最重要战略问题的列表。企业的高管团队对列表上的问题进行优先排序,然后指派经理们对每个问题进行研究,并在四至六周后报告结果。这种方法对于那些迫切需要在内部达成一致意见的企业特别具有价值。
让最有见识和最具影响力的人员参与讨论,激励和挑战参与者的思维,以及针对困难问题展开真诚和公开的讨论而制订战略规划是又一个好方法。而结果显示,太多企业只关注数据收集和战略规划要素的包装,而忽略了关键的人的互动要素。
如果只让业务单元和企业层面的战略规划人员参与战略对话,那么这种战略对话将没有太大影响力。我们的核心理念之一是,那些负责执行战略的人员也应参与战略的制定。关键战略对话应该在企业决策者、业务单元负责人和对所讨论问题具有必不可少经验的人员之间展开。除了领导企业的战略审核以外,作为一项规则,还应该在高管团队成员的帮助下领导业务单元的战略审核。业务单元的负责人应该从本业务单元的角度指导讨论。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整个企业,特别是跨业务单元的问题。但这样做的风险是,这种互动可能会限制对话的真诚和活力,并使高管处于进行辩护的讨论焦点上。
企业高管团队对一个业务单元的审核只能花很短的时间。因此,团队成员应将这些时间用于与业务单元负责人进行既有挑战性又有协作性的讨论上,而不是在审核期间努力去获取众多事实。为了给讨论提供某些背景材料,企业的最佳做法是在会议之前及早向企业审核团队分发重要的运营和财务信息。这种阅读材料中还应安排经营面临的最重要问题并概述建议采取的战略,确保审核团队事先对问题深思熟虑。同时阅读材料还能为启动充满活力的讨论提供足够的“燃料”,而提高会议室内的活力和参与度。
管理者对执行一种基于问题的战略规划方法所需的资源和时间表示担心是有道理的。一种简单但很少被采用的解决方案是把业务单元从每年都要执行这一严格流程的需要中解放出来。除了极不稳定、高速变化的行业以外,在其它所有行业中,很难想象有必要在每个计划周期都对重大战略进行重新定向。事实上,强迫企业每年都从事这项工作是十分分散精力的,甚至可能是有害的。管理者需要关注上一个规划所提出的重大举措,很多此类举措要耗费很长时日才能得以全部实施。
有些企业要求业务单元轮流进行完整的战略规划流程(而只对现行规划的进行简洁的年度更新)。这样的节奏使企业高管团队及其战略小组能够对轮到编制规划的业务单元投入更多精力。更重要的是,它解放了企业战略小组,使其能够直接与高管团队配合,解决那些影响整个企业的不可预见的变化和关键性问题。
也有一些企业使用触发机制来决定在某一特定年度对哪些业务单元进行完整的战略规划工作。根据业务单元在执行现行战略规划中的成功程度,为每个业务单元分配一个颜色代码等级(绿色、黄色或红色),红色代码表示对一个业务单元进行战略审核。尽管有很多确定等级的指标是财务数据,但为了提供对业务单元绩效更完整的评价,也可以采用一些运营方面的指标。
然而,将业务单元从每年参与战略规划编制流程中解放出来也提出了一个警告。当外部环境发生重要变化时,高层管理者必须能与那些没有被审核的业务单元进行沟通,并作出临时性的战略决策。事实上,定制规划周期的一个好处就是它使“清闲期”也成为战略审核系统的一部分,使管理层在出现了无法预见但又很紧迫的战略问题时能够解决它们。
有很多企业未能执行所选择的'战略,这些企业有战略规划,但没有执行途径。规划流程未能跟踪战略举措的执行情况。所有这些都表明,设立一个用于衡量和监测规划执行进度的系统可以大大增强规划流程的影响力。
大多数企业现有的控制系统和绩效管理流程(包括预算和运营审核)是监测战略规划实施进度的唯一方式。
其结果是,管理者们试图把在规划流程中作出的决策转换为预算目标或其他财务目标。尽管这种做法既明智又有必要,但还不够。因为很大一部分战略决策是无法仅仅通过财务目标来跟踪的。如一家正在执行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以加强其创新和产品开发能力的企业,除了要衡量诸如新产品销售收入之类的纯输出指标以外,还应该衡量各种输入指标,如可用人才的质量和开发的每一阶段中创意和项目的数量。
战略绩效管理体系应为战略举措分配责任并使其进展情况更加透明,它可以采用多种形式。通过定期审核和使用财务与非财务指标来实现其透明度。每一个业务单元也要对自身采用相同的绩效管理方法,并对下一层级的举措负责。如果设计合理,战略绩效管理体系可以对与战略举措相关的问题作出早期预警,然而,财务目标最多只能提供滞后的指标。一个有效的体系使管理层能够介入和修正、重新定向,甚至放弃一个未能按预期完成任务的举措。因此,应根据其实际业绩对关键战略指标进行定期审核,以提醒管理者对出现的问题加以注意。
简单地监测战略举措的执行情况是不够的:战略举措的成功执行还取决于如何对管理者进行评价和付酬。然而,很少有企业的战略规划流程是与人力资源流程相结合的。为了建立一个更有价值的战略规划流程,一种方法是将对管理者的评价和付酬与新举措的进展情况捆绑在一起。
尽管战略的开发表面上是一项长期奋斗目标,但传统上企业强调把短期和纯财务的目标作为衡量管理者和员工业绩的唯一指标。这种方法正在逐步改变。另外,有些企业已经增加了较长期的绩效目标,作为对短期目标的补充,将一揽子短期财务和经营目标以及较长期的基于创新的增长目标都包括了进来。虽然这些变革有助于说服管理者同时采用短期和长期方法来制定战略,但他们并没有解决将评价和付酬与具体的战略举措联系起来的需要。把二者结合起来的一种方法是精心制定一些能更恰当反映企业战略的业绩目标。调整对管理者的评价和薪酬目标。不像以前那样仅仅根据收入和利润率目标来衡量高级经理,而是将他们20%的薪酬与达到客户保持力和交叉销售目标捆绑在一起。通过引入评价具体战略举措的指标激励管理者,使战略获得成功。这种方法的一个优点是,它可以激励管理者在执行战略举措的早期对出现的任何问题发出提示,以使企业能解决这些问题。否则,管理者们将在运营的幌子下不断地为失败的战略收拾残局,直到下一年的年度规划流程开始时,再来“梅开二度”
企业战略规划【第二篇】
战略规划魅力无穷,是一番精妙的逻辑推理,又像是一场纯粹的艺术创作,令无数企业家魂牵梦绕,也让诸多战略规划者一次次热血沸腾。
然而,作为从事管理咨询工作的人,常年与企业家和管理界精英为伍,却也总能听到一些关于战略有效性的不同声音,譬如:国际战略规划机构对中国原生态市场环境难以深刻理解,战略报告写得过于厚实,不能用一页ppt一言以蔽之,多有隔空打牛之感;国内战略规划机构大多又偏好套用常规的战略设计模型和公式,报告虽十分漂亮,却总在云端游荡,经常出现“看起来很美,执行起来很难”的尴尬境地。综观中国企业的很多战略规划,给人的感觉更多是五味杂陈。
1、企业家团队、企业实力达不到战略要求的高度,最终只能束之高阁;
2、被日常事务性工作所累,导致战略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以至于错过最佳调整时机,致使整体战略失败。
不知有多少人对以上说法存有同感,按照“存在即合理”的说法,我们姑且认为值得探讨一番。
首先来看,常规意义上的战略规划是怎样开展的——通常情况下,企业战略多指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企业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通过对自身资源和能力精确研判,遴选出适合自身发展的扩张领域、商业模式、产品体系及文化要求等,在战略实施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通过构建差异化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和胜出。如此说来,企业战略应具有全局性、方向性、对抗性、谋略性等几个鲜明特征。
根据这些年的工作经验,认同以上常规的操作思路和方法,但同时也认为,在现实情境中,做到以上所述还略显不够。以下结合近期为南方某教育集团做战略规划的一些体会和感受,与大家分享:
在战略规划项目的前期调研访谈阶段,通过与企业家及高管的亲密接触和多次沟通,尤其是走进企业家“心灵后花园”的时候,发现企业家基于自身创业过程中的各种感知,会对教育培训行业的部分业务模式、产品选择有着明显的好恶之分。如,会对自己曾经尝试过的某业务领域置若罔闻、会对集团当前业务形式表现为过度自信;对于竞争对手没有太大兴趣去了解等等。
3、仅用数据和逻辑进行理性推理,只能证明我们的战略规划是正确无误的,却无法让企业家从内心深处形成冲动,未来势必会影响战略实施效果。
可做+能做+想做=要做。
“可做”是基础。
体现的是战略规划的基本功,假设我们对行业大的发展趋势不能精准把脉,后续的一切都有可能是错误的或没有意义的。基于产业研究的经营环境分析,包括行业动态分析、经济指标分析、客户分析、竞争分析等。既要秉承“产业为本”的思想,对国家现行政策进行深度解读,探寻行业机会和未来走势,同时也要对照发达国家教育培训发展历程,研究我国教育培训行业的大环境、发展态势及全产业链分析,得出未来行业内“可做”的业务范畴。这个过程需要充分和企业高层管理者及时沟通和分享,可以是聊天形式也可以是培训课形式,总之,要让管理层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对行业的深度、广度有更清晰地认识,同时,也更清楚地了解自身所处的环境现状。为下一步大家统一认识、平等对话奠定基础。
“能做”是内功。
考量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究竟可以撑起多大一片天,能够承接哪些机遇,同时,也考量项目组能否将企业剖析透彻,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我们从企业“拥有程度”和“行业竞争重要性”两个维度对资金、政府关系、品牌、营销、市场推广、人力资源、教研能力等因素进行评定。这个过程要求企业家和管理层要客观审视自身的资源和能力,既要有发展信心,又要理性地看待集团现状。“能做”划出的范畴在与“可做”进行交集后就已经比较适中了,许多大集团都是以此为蓝本进行战略选择,能够拥有一个比较宽松的选择操作空间。但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还应该继续聚焦,集中企业所有人力、物力和财力,做好两、三件事即可。这当中就涉及到第三个维度——“想做”。
“想做”是本质。
能够调动企业家的极大创业激情。根据笔者过往经验来看,但凡那些能够让企业家发自内心带领骨干团队心无旁骛地高喊“严格按照**战略执行”的项目,基本上都很成功,否则,就容易打折扣。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通常会遇到瓶颈,需要企业家完成自我突破。前面讲到,企业家及高管团队会对某类业务有着比较固执的看法,也会对某类业务有着明显地偏好,若是我们一味地按照严密逻辑得到的结果去要求企业开展“能做”业务,会对整个企业战略规划的'落地实施埋下致命的隐患。其实,每一个企业家头脑中都有很多想法,我们的首要工作就是通过“可做+能做”削去那些凌乱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坚定其思想中那些闪光的、在我们“交集”范畴之内的成果,这样的工作,必然会让双方倍感愉悦。所以项目组不断探寻企业家态度的根源、价值观和真正的渴望,多次碰撞,几经交锋,最终获得企业家真正“想做”的事业范畴。
完成以上三步曲,结果自然清晰可见——行业的“可做”+企业的“能做”+企业家的“想做”=我们共同的“要做”。
总之,对于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讲,战略选择就是机会和能力的平衡与取舍。机会导向的企业会承担一定的机会成本,能力导向的企业又会偏向保守主义,可做的事情很多,要做的事情很少,怎样找到非你莫属的那份事业,深入探寻企业家内心世界,就是一种不错的战略选择。
企业战略规划【第三篇】
彼得.杜拉克是当代西方社会管理学界大师中的大师,尽管好多人认为其阐述的不过是一些最朴素、最基本的哲理,但企业主管仍心甘情愿地为他付高达一小时6万美金的咨询费用。从杜拉克企业战略规划论中,足以看出其见解的确与众不同。
战略规划之所以需要,正因为人们不能预测,因为未来是不可预测的,那些试图预测未来就只能使人们怀疑或做不好目前正从事的业务。预测不能为战略规划制定者的目的服务,只是试图把组织引向未来,而这同战略规划的目的格格不入。
战略规划并不涉及未来的决策,而涉及的是目前决策的未来性。任何决策只存在于目前,战略决策者所面临的问题不是组织明天应该做什么,而是“我们今天必须为不确定的未来做些什么准备工作?”问题不是未来将会发生什么,而是“在我们目前的思想和行动中,必须包含一些什么样的未来性;我们必须考虑什么样的时间幅度;以及我们如何运用这些情报在目前作出一个合理的决策?,我们只有在目前才能作决策,但决策是决不能只是未了目前。
战略规划不是一种消除风险的企图,也并非试图将风险降至最小化。就经济活动而言,就是将目前的资源投入于未来,即投入不确定的期望,其本质就是承担风险。贝姆-巴威克定律证明:现有的经济手段只有通过更大的不确定性,即更大的风险,才能提供更大的经济成果。消除和降低风险的企图都是无济于事的,但领导者必须明白:所承担的风险是应该承担的风险。成功的战略规划的最终成果应能承担更大的风险,因为这是提高企业绩效的唯一途径。
企业战略规划【第四篇】
进行宏观环境分析,明确公司的机遇和风险。战略规划的核心理念是取势、明道、优术,宏观环境的分析就是取势。对宏观环境的分析通常涵盖政策、经济、社会、技术,以上四个方面的分析也被成为pest分析。
对现有业务初步分析,主要是对客户公司现在所在的行业进行。在分析过程中要着重分析以下四点,1、行业规模,行业规模代表行业的吸引力;2、行业规模增长率,行业规模增长率代表行业的活性;3、行业的产品结构,正可谓没有夕阳的行业,只有夕阳的企业,企业选择好对的产品很重要,正如数码相机的出现让柯达倒下了,苹果触屏式智能手机的出现让诺基亚倒下了。4、行业的竞争结构,企业在行业能要明白竞争态势,强弱格局,懂得在复杂的商战中如何合纵连横。
企业内部资源能力分析,内部资源能力包括企业的资源、能力、管理。通过资源分析以明确企业在人、财、物、技术、市场、政府等方面资源的优势和劣势。对能力的分析通常基于企业的价值链进行分析,如一般的制造型企业的价值链为“研发、采购、生产、营销、销售、售后服务”这六个环节,我们需要对价值链的各个环节逐一地进行能力分析。管理分析就是对企业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这管理的五要素进行分析。
对新业务单元进行分析,通过对市场机会搜索、市场调查和市场定位等分析,构建新业务单元。在新业务单元分析的过程中要和第二步一样,把新业务单元的行业规模、行业规模增长率、行业产品结构、行业竞争结构分析清楚。
通过上面四步的分析之后,我们要通过swot分析总结提炼企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以把公司内部竞争力与外部环境分析结合起来。在swot分析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优势、劣势的分析是基于企业自身看外部,机会、威胁的分析是基于外部环境看企业。
对公司当前所处行业的国家产业政策下的区域政策,尤其针对于国有企业要分析企业所在地区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上级控股公司的对企业的战略定位。
充分考虑政府、股东、管理层、员工、合作伙伴、消费者等各层面利益相关者的期望。
通过以上六个步骤,对公司现有的愿景、使命和战略进行审计。
对标杆企业发展开展战略研究,提炼行业关键成功因素,提出标杆企业对公司的借鉴意义。标杆企业的选取有管理标杆、运营标杆、财务标杆,标杆企业不一定是同行业企业。
确定公司新的使命和愿景,并拟定公司中长期的战略发展规划的框架。简言之企业的使命就是企业为什么而存在,企业的愿景就是企业未来的成长景象是什么样的。
预测各项业务的市场潜力,以及预判中长期发展变化可能对行业造成的影响。在预测的过程中要注意定量预测与定性预测相结合,定量预测方法通常采用线性模型和指数模型,定性预测方法通常采用专家研讨法、德尔菲法。
评估各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以及预判中长期竞争趋势的变化。
通过ge矩阵,在确定各项业务的产业吸引力,以及企业竞争力的基础上,判断各类业务所采用的业务战略。其中产业的吸引力主要根据第二步、第四步的分析,从行业收入规模及增长率,行业利润规模及增长率两个维度进行判断,企业竞争力依据第三步的分析进行判断。
提炼并研判各类业务所在行业的行业关键成功因素,对行业关键成功因素的提炼有比较法和市场分析法两种方式。比较法就是将本行业内成功企业与失败企业进行比较,分析差距及造成差距的原因,差别之处就是关键成功因素。市场分析法就是运用细分市场的原则分析整个行业市场,找出关键性的市场和具有战略意义的产品进行分析,据此确定关键成功因素。
通过对行业竞争重要性与企业拥有程度两个维度,对发展新业务所需的资源和能力差距分析。这就是笔者前面说的从“竞争论”的角度来讲,战略规划就是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行业关键成功因素相匹配的过程。我们常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企业也必须有自知之明,清晰的认识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行业关键成功因素的差距到底在哪,并进行持之以恒的持续改进。
明确公司建立核心竞争优势的战略规划和主要业务组合,对于当前产生稳定现金流的现金牛业务、明星业务和今后的种子业务做出明确的划分和定位。做企业经营就要将业务分出三层面,必须要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想着地里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企业战略规划【第五篇】
前几天,我决定去冰箱里拿一根冰糕。忽然,我发现冰糕都不见了,只剩下了一个小镜子。我本以为是别人的恶作剧,很快就发现了这个镜子的特殊功能——开出诊断书。
只要把镜子照向一个物体,它就能从镜子的背后飘出来一张诊断书。于是乎,“酒家诊断店”开业了。不管是什么病人,无论是病入膏肓,还是一点小疾,镜子都能够轻轻松松地开出诊断书。而且都十分专业,直指要害,一下就能让病人知道自己的治疗方法。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也不知是哪位高人告诉了动植物和山川河流,结果我的诊断店名声大涨,还来了很多患了疑难杂症的病人,好在镜子魔力高强,一个一个都开出了妙方。
这不,刚送走了被污染的黄河,又来了一位更加奇怪的病人。它浑身都是绿色,有很多皱纹,声音十分苍老。我一查看,顿时眉头紧锁,大吃一惊:“竟然是森林。“没办法,我只好拿魔镜对准森林(据说魔镜当时是非常的.无奈)。过了良久,一张诊断书飘出:患者姓名:森林职业:美化大自然,提供氧气……年龄:未知(从远古时期到未来世纪)科别:净化污染科症状:有气无力,占地范围越来越小。从原来覆盖大部分地面,可以说多到随处都是,到现在可怜的只剩一点地盘。因此,许多住在森林中的动物因为它的减少也没有了家园,无法生活。而且,森林的提供氧气功能也大大“缩水”了。森林也遭受到了污染,人们拿着锯子走进了一片又一片的大森林,一段时间后,人去林无,只留下一地的树桩。还有许多人去郊游的时候,留下大量的垃圾,导致森林中毒。土地沙漠化,也让森林的面积减少。魔镜建议:人类不要过多砍伐树木,这样也会对自己不利,导致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动物失去自己的家。应该多多植树,让森林高兴起来。
实地了解:虽然政府有相关规定,但是人们还是过度砍伐。一卡车一卡车的木材往外运着。许多相关人员认为:如果这样下去,氧气将会变少,温室效应也就会出现。这样的话,地球上的环境就将变得更加恶劣。
检测结果:因为人类的过度砍伐,导致森林占地范围变得很小,而且有气无力、体弱多病,已经无法担待起它肩上的重大责任,急需人类的帮助。
治疗方法:人人植树造林,不污染环境。如果每人能够种一棵树,全球六十五亿人就是六十五亿棵树。这将是多么大的一片森林啊。森林也会因此变得强壮,恢复以前的年轻,地球也会变得更美。空气会变得清新,天天都能够听到鸟儿的鸣叫。
如果只说不做,或者继续污染环境,森林便不能好起来。每个人的责任都很重,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可以给小区里的小树苗浇水,看到有人破坏花草树木,我们要及时的阻止。自己更不能够做破坏环境的事,如果有时间,可以和父母一起去郊外植树。大家要同心协力,共同帮助森林做好这个大手术,换回我们一个美丽的家园!
请按照我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手术我会酌情进行,如果患者恢复得好,就不需要做手术了。务必配合!
企业战略规划【第六篇】
第一条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证本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和布局的连续性,彰显城市特色,把天津建设成为独具特色的国际性、现代化宜居城市,实现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的定位,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是对城市发展方向、空间布局、城市功能等重大问题做出的战略性展望和安排。
第三条本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由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和实施,具体工作由市规划主管部门负责,市各有关部门和各区、县人民政府应当予以配合。
第四条编制本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应当落实国家发展战略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区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突出发展特色和优势,优化空间布局结构,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促进资源集约合理利用。
(三)组织有关方面专家进行科学论证;。
(四)向社会公示,公开征求意见;。
(五)对专家和公众意见进行研究吸纳,并采取适当方式予以反馈说明。
第六条本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经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查同意后,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批准。
修改本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应当按照本条例规定的编制和审批程序进行;未经法定程序不得修改。
第七条经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的本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应当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第八条本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应当作为编制本市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各项事业发展规划的依据。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严格遵守本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不得擅自改变空间发展战略布局。
第九条本市实施“双城双港、相向拓展、一轴两带、南北生态”的总体战略,优化空间布局结构,提升城市功能。
第十条本市构建以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核心区为双城、天津港南港区和北港区为双港的相向发展格局,坚持双城双港合理分工,功能互补,促进港城协调发展。
第十一条本市沿京滨综合发展轴和东部滨海发展带、西部城镇发展带,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促进与周边省市及其他地区的协作与交流。
第十二条本市建设以“团泊洼水库—北大港水库”湿地为重点的南部生态体系,以蓟县山地和“七里海—大黄堡洼”湿地为重点的北部生态体系,形成南北生态屏障,完善城市生态体系。
第十三条实施本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应当统筹滨海新区、中心城区和其他区县联动协调发展,明确各自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调整完善空间结构和发展策略,优化要素资源配置。
第十四条实施本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应当发挥规划设计导则的作用,加强对建筑和景观的管理,体现大气洋气、清新亮丽、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城市特色和风格。
第十五条市和区、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应当定期听取本级人民政府实施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情况的报告,加强对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
第十六条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本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实施的管理,对本级人民政府组成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违反本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的行为,应当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十七条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企业战略规划【第七篇】
很多企业所制定的发展战略规划,不能够推动企业在经济市场中的长远发展,进而企业需要清晰的了解制定发展战略规划的注意要点。这里网友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制定企业战略规划的关键,方便大家学习了解。
一、找准自身在行业中的定位。
比尔-盖茨在回答哈佛大学学生提问时强调:“要站在行业的最高处来思考企业的发展”。只有站在行业的顶端看我们自己,才能正确的进行自我定位。只有大的行业才有大的企业,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乱定目标,只会是做的越多,错的越多。
招标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是知识密集型的中介代理服务行业。行业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只能走专业化的道路,应该是努力拓展主营业务,着力控制风险,适当延伸业务链条。
同时我们也要用动态的战略思维来引导企业的发展,行业的发展是波动的,市场经济中资本只会流向能让资本增值的地方,如果等你把一切都看明白了,商机也就失去了,也就没有钱赚了。
战略的核心是定位,只有准确的认识我们自己才能进行准确的自身定位。量体后裁衣,衣服才能做得更合身。招标是知识密集型的中介代理行业,为客户提供的本来就是咨询服务。
国际招标公司是深圳地区成立时间最长、资质最全、实力最强的招标机构,我们认为我们自己最了解自己。只有准确的认识到了我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才能制订正确的.企业战略规划方案。
三、发展战略规划要以人为本。
一流的企业需要一流的员工,一流的员工成就一流的企业。组织是个体能量的聚合体,只有发挥出每个个体的能量,组织才有增强实力的基础。
公司充分认识到人的作用,在企业战略规划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与员工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好的企业战略规划是集体智慧的体现。
员工最了解我们的企业,只有让员工参与进来,广泛征求意见,集思广益,我们的企业战略规划才能更具有实际操作性,才能获得大家的认同。
企业战略规划的制订过程不仅仅是一个明确发展方向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建立群体认同,增强凝聚力的过程,所以做好企业战略规划非常重要。
1、定位:
定位,是给你目标顾客提供的有别于竞争对手的核心价值。通俗地讲:就是让你的对手睡不着觉且难以跟进的卖点。
品牌定位有四个方向:抢占不同属性(海飞丝的“去屑”)、改变消费观念(德芙的“丝滑”)、站到对手的对立面(七喜的“非可乐”)、打破对手的'定位(泰诺的“不会让你得胃癌的药”)。
就战略而言,无论什么时候,定位是核心,一切资源和运营都将围绕定位来展开,这才是一个合格的战略。
2、模式:
商业模式,俗称企业dna,就是企业围绕一个定位所精心设计的价值提供方式、资源整合方式和实现盈利方式。一句话来概括:商业模式就是企业的生活方式。
价值提供方式,包括四大策略: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传播策略。
资源整合方式,包括四大能力:研发(创新)能力、采购(整合)能力、生产(服务)能力、物流(执行)能力。
实现盈利方式,包括四大结构:成本结构、收入结构、费用结构、利润结构。
一个完整的商业模式,必须把这三个方式、12项工作要做好,而且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弱。
3、活动:
活动,是确保商业模式成功落地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系列化的企业所有经营与管理行为的统称。
企业活动要分为两大类:基础活动和辅助活动。
基础活动,包括原料采购、生产管理、物流配送、市场推广与服务等。
辅助活动,包括技术支持、人力支持、财务支持、行政支持等。
一、根据要解决的问题制订战略规划。
战略规划编制流程应该包括什么?答案是预测重大挑战和识别重要趋势。然而在很多企业,这种宏观目的已经被置于次要位置,取而代之的是以制定预算和财务预测为主导的、刻板和受数据驱动的过程。如果这个基于日历的流程要想在企业的整体战略工作中起到更有价值的作用,它就必须重点关注战略问题,由此对预算的制定作出补充。根据我们的经验,要改进规划编制流程的质量,管理者可以首先做出的有意义的变革就是,在开始编制规划时慎重负责、深思熟虑地确定和讨论对未来经营业绩将有最大影响的战略问题。
但是,一种基于问题的方法未必一定能产生更好的战略结果。但是,作为第一步,确定关键问题将确保管理层不会在次要的问题上浪费时间和精力。我们发现了数种实用的方法,企业可以利用这些方法提出一种清新的战略思路。如分析一系列特定的经济、社会和商业趋势将如何影响企业的业务,以及抓住这些趋势所带来的机遇(或抵御威胁)的方法。只有在经过这种分析和讨论后,领导者才能习惯于更典型的财务预测和确定战略举措的规划编制工作。企业战略职能部门为下一年度编制了一份有三至六项优先任务的列表,将其分发给负责各职能部门、各地区和各品牌的经理们,然后,这份列表就成为场外战略协调会议的基础。在会议上,经理们针对这些优先任务对他们各自组织的含义进行了讨论。企业战略职能部门对讨论结果进行了概括,加入了适当的企业目标,并以战略备忘录的形式与这些组织共享,将该战略备忘录作为部门和业务单元层编制更详细战略规划的基础。
也有些企业喜欢采用自下而上(而不是自上而下)的设计战略规划流程,该流程以深入访谈开始(包括与所有高级经理和经挑选的企业和业务单元高管),然后生成一份该企业面临的最重要战略问题的列表。企业的高管团队对列表上的问题进行优先排序,然后指派经理们对每个问题进行研究,并在四至六周后报告结果。这种方法对于那些迫切需要在内部达成一致意见的企业特别具有价值。
二、发挥人的互动要素制订战略规划。
让最有见识和最具影响力的人员参与讨论,激励和挑战参与者的思维,以及针对困难问题展开真诚和公开的讨论而制订战略规划是又一个好方法。而结果显示,太多企业只关注数据收集和战略规划要素的包装,而忽略了关键的人的互动要素。
如果只让业务单元和企业层面的战略规划人员参与战略对话,那么这种战略对话将没有太大影响力。我们的核心理念之一是,那些负责执行战略的人员也应参与战略的制定。关键战略对话应该在企业决策者、业务单元负责人和对所讨论问题具有必不可少经验的人员之间展开。除了领导企业的战略审核以外,作为一项规则,还应该在高管团队成员的帮助下领导业务单元的战略审核。业务单元的负责人应该从本业务单元的角度指导讨论。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整个企业,特别是跨业务单元的问题。但这样做的风险是,这种互动可能会限制对话的真诚和活力,并使高管处于进行辩护的讨论焦点上。
企业高管团队对一个业务单元的审核只能花很短的时间。因此,团队成员应将这些时间用于与业务单元负责人进行既有挑战性又有协作性的讨论上,而不是在审核期间努力去获取众多事实。为了给讨论提供某些背景材料,企业的最佳做法是在会议之前及早向企业审核团队分发重要的运营和财务信息。这种阅读材料中还应安排经营面临的最重要问题并概述建议采取的战略,确保审核团队事先对问题深思熟虑。同时阅读材料还能为启动充满活力的讨论提供足够的“燃料”,而提高会议室内的活力和参与度。
三、根据业务需要而调整规划编制周期。
管理者对执行一种基于问题的战略规划方法所需的资源和时间表示担心是有道理的。一种简单但很少被采用的解决方案是把业务单元从每年都要执行这一严格流程的需要中解放出来。除了极不稳定、高速变化的行业以外,在其它所有行业中,很难想象有必要在每个计划周期都对重大战略进行重新定向。事实上,强迫企业每年都从事这项工作是十分分散精力的,甚至可能是有害的。管理者需要关注上一个规划所提出的重大举措,很多此类举措要耗费很长时日才能得以全部实施。
有些企业要求业务单元轮流进行完整的战略规划流程(而只对现行规划的进行简洁的年度更新)。这样的节奏使企业高管团队及其战略小组能够对轮到编制规划的业务单元投入更多精力。更重要的是,它解放了企业战略小组,使其能够直接与高管团队配合,解决那些影响整个企业的不可预见的变化和关键性问题。
也有一些企业使用触发机制来决定在某一特定年度对哪些业务单元进行完整的战略规划工作。根据业务单元在执行现行战略规划中的成功程度,为每个业务单元分配一个颜色代码等级(绿色、黄色或红色),红色代码表示对一个业务单元进行战略审核。尽管有很多确定等级的指标是财务数据,但为了提供对业务单元绩效更完整的评价,也可以采用一些运营方面的指标。
然而,将业务单元从每年参与战略规划编制流程中解放出来也提出了一个警告。当外部环境发生重要变化时,高层管理者必须能与那些没有被审核的业务单元进行沟通,并作出临时性的战略决策。事实上,定制规划周期的一个好处就是它使“清闲期”也成为战略审核系统的一部分,使管理层在出现了无法预见但又很紧迫的战略问题时能够解决它们。
四、靠管理体系提高规划执行进度。
有很多企业未能执行所选择的'战略,这些企业有战略规划,但没有执行途径。规划流程未能跟踪战略举措的执行情况。所有这些都表明,设立一个用于衡量和监测规划执行进度的系统可以大大增强规划流程的影响力。
大多数企业现有的控制系统和绩效管理流程(包括预算和运营审核)是监测战略规划实施进度的唯一方式。
其结果是,管理者们试图把在规划流程中作出的决策转换为预算目标或其他财务目标。尽管这种做法既明智又有必要,但还不够。因为很大一部分战略决策是无法仅仅通过财务目标来跟踪的。如一家正在执行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以加强其创新和产品开发能力的企业,除了要衡量诸如新产品销售收入之类的纯输出指标以外,还应该衡量各种输入指标,如可用人才的质量和开发的每一阶段中创意和项目的数量。
战略绩效管理体系应为战略举措分配责任并使其进展情况更加透明,它可以采用多种形式。通过定期审核和使用财务与非财务指标来实现其透明度。每一个业务单元也要对自身采用相同的绩效管理方法,并对下一层级的举措负责。如果设计合理,战略绩效管理体系可以对与战略举措相关的问题作出早期预警,然而,财务目标最多只能提供滞后的指标。一个有效的体系使管理层能够介入和修正、重新定向,甚至放弃一个未能按预期完成任务的举措。因此,应根据其实际业绩对关键战略指标进行定期审核,以提醒管理者对出现的问题加以注意。
五、人力资源系统应整合到战略之中。
简单地监测战略举措的执行情况是不够的:战略举措的成功执行还取决于如何对管理者进行评价和付酬。然而,很少有企业的战略规划流程是与人力资源流程相结合的。为了建立一个更有价值的战略规划流程,一种方法是将对管理者的评价和付酬与新举措的进展情况捆绑在一起。
尽管战略的开发表面上是一项长期奋斗目标,但传统上企业强调把短期和纯财务的目标作为衡量管理者和员工业绩的唯一指标。这种方法正在逐步改变。另外,有些企业已经增加了较长期的绩效目标,作为对短期目标的补充,将一揽子短期财务和经营目标以及较长期的基于创新的增长目标都包括了进来。虽然这些变革有助于说服管理者同时采用短期和长期方法来制定战略,但他们并没有解决将评价和付酬与具体的战略举措联系起来的需要。把二者结合起来的一种方法是精心制定一些能更恰当反映企业战略的业绩目标。调整对管理者的评价和薪酬目标。不像以前那样仅仅根据收入和利润率目标来衡量高级经理,而是将他们20%的薪酬与达到客户保持力和交叉销售目标捆绑在一起。通过引入评价具体战略举措的指标激励管理者,使战略获得成功。这种方法的一个优点是,它可以激励管理者在执行战略举措的早期对出现的任何问题发出提示,以使企业能解决这些问题。否则,管理者们将在运营的幌子下不断地为失败的战略收拾残局,直到下一年的年度规划流程开始时,再来“梅开二度”
企业战略规划【第八篇】
网络时代的人们在生活和消费方式上面打上网络化的烙印,人们的各种活动开始在网上进行,逐渐形成现在具有大众化特点的网民,网民的网络消费心理、动机和行为,为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活动带来机遇。作为一直从事传统方式经营的企业要根据市场环境和企业发展的需要进行逐步演进。目前,电子商务按应用水平及商务与电子的融合程度可分三个层次或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初级电子商务或商务初级电子化、网络化:初步开展电子商务,主要实现信息流的网络化,即进行网上发布产品信息,网上签约洽谈,网上营销,网上收集客户信息,实现网络营销等非支付型电子商务。实现初级经营服务信息化。第二阶段是,中级电子商务或商务中级电子化、网络化:实现信息流与资金流的网络化即实现网上交易、网上支付,实现支付型电子商务,以供应链管理与客户管理为基础,实现中级经营服务信息化。第三阶段是,高级电子商务或商务高级电子化、网络化、智能化:开展协同电子商务,全面实现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等三流的网络化:实现支付型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网上订货与企业内部erp、scm、crm、bi结合,及时精良生产,实现零库存。协同商务强调从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产品销售交货、物流配送、售后服务、甚至是最后的成效评估等,都通过网络与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使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各方能够同步作业。
国内电子商务目前大多处于初级电子商务的层次或初级阶段,部分处于中级电子商务的层次即中级阶段,少数进入高级阶段,在中小企业中相当部分没有上网,没有开展电子商务,一部分中小企业已开展初级电子商务。因此,企业在进行电子商务的战略活动时,要先从影响电子商务战略活动的各个层面的问题入手,在对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电子商务发展战略。并对各种不同的战略分别实施规划。
一、评估影响电商战略的各个层面的问题。
是市场、行业不够成熟,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以及物流不能同步协调作业,还是信息技术不够安全,还是自己的资金和网络监管、内部信息化建设赶不上,这些都要具体分清主次先后。再就各个问题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等多个方面入手,分析问题的发展趋势,全面、综合地描述较大的问题。比如信息技术安全和监管体制逐渐完善、市场规模、行业成熟和规范逐渐形成、企业目前传统市场领域已经饱和等。现在的电子商务仅仅是为了市场宣传和网络消费文化价值观念的培育,将来会注重依靠电子商务进行整个供应链的优化组合。针对性更强地收集有助于做出判断的数据,研究各个层面的问题以及它们对企业战略的影响,系统、深入地掌握战略问题;从相关利益群体的角度,对战略问题从正反提出假设,评定假设的重要性和可靠程度,将注意力来集中在最为重要、可靠的假设上,供制订战略时参考。提出与问题相关的电子商务发展战略:是企业的总体战略还是各个经营战略,并形成发展战略计划和行动方案,以便增进企业的效益。下面从总体战略和经营战略的规划方面去具体指导开展电子商务企业的战略规划过程。
二、规划总体战略。
1、认识和界定企业使命,确定电子商务经营的目的和范围,是否服从企业使命的要求。企业使命反映企业的目的、特征和性质。明确企业使命,就是对本企业是干什么的、应该是怎么样的,进行思考和解答;界定企业使命的参考因素:历史和文化、所有者和管理者的意图、市场和环境的变化、资源条件、核心能力和优势。要进行电子商务的企业,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可以有不同的使命。企业的所有者和管理者历来是为了活动最大的市场占有率或最大的股东利益或经理价值的最大化为目的,则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活动必然是为了这些目的。如果企业一直是从提高顾客的满意入手,则电子商务活动当然也是为了提升顾客服务增加顾客满意。同时,确定企业的市场和资源变化情况,使之与电商活动的目的一致。
2、区分战略经营单位。进行电子商务的企业,要认识到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那部分产品组合,确定各个产品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更好的开展电子商务。因为,战略经营单位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是企业值得为其专门制定经营战略的最小经营管理单位。可采用一个专门开展电子商务的部门,或一个部门的某类产品,甚至某种产品;有的时候,可包括几个部门、几类产品。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经营单位有自己的业务特征:他们有自己的网上业务;有共同的适宜网上销售产品的性质和要求;掌握一定的网上技术资源和顾客资源,能够相对独立或有区别地开展业务活动;有竞争对手;有相应的管理班子从事经营战略的管理工作。企业电子商务的这个经营单位,可以采用独立的事业部式的组织结构,也可以增加一个电子商务运营部门,这个根据市场的发展和该事业单位的发展情况确定。单位经营的可以是开发设计的新产品;可以是传统市场的成熟产品或成长产品;还可以是全部的产品线和产品类型。该战略经营单位的主线可以是提升产品的生命周期,可以是在类别和分销上具有相似的顾客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