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2024年教育学论文【范例5篇】

网友发表时间 2598266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2024年教育学论文【范例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教育学论文【第一篇】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的素质教育已经成了目前教学工作当中的重点。

体育教学作为目前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主要手段,在促进青少年综合素质提升当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在目前的教育工作当中,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不断地应用,教学理念以及方法都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如何将这些教育学理论与方法应用到体育教学当中,已经成了目前体育教学工作必须要研究的重点。

因此,必须要强化教育学理论与方法在体育教学当中的应用研究,从而更好地发挥出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与理念的作用,促进体育教学水平的提升,为现代化建设工作提供综合素质强的优秀人才,促进我国社会的发展。

教育学;体育教育;应用

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传统的教育学理论与方法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不断地应用,在促进整个教学水平提升当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体育教育作为目前教学工作当中的重要环节,在促进学生身体素质以及综合素质提升当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目前的体育教学工作当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许多教学工作还存在一定的不足,现代化的教育学理论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

所以说,通过强化教育学在体育教育当中的应用研究,能够更有效地促进目前体育教学工作水平的提升,从而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提供可靠的保障,进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

教学模式的形成,是建立在一定的教学理念以及理论的基础之上,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实践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最大限度提升教学工作的水平。

对体育教学来说,最基本的要素就是学生、教师、教育技术以及教学内容,这四个因素相互影响、相互结合,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更好地开展相应的体育教学工作。

在以往的体育教学模式当中,应试教育的影响十分明显,教师采用的也多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没有给予充足的重视。

而在现代教育学的应用之下,能够更好地促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实施,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更好地促进体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对现代教学体育技术来说,它不仅仅是教师教学工作当中的一种工具,还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刺激点,学生能够在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当中,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主动去学习知识、发现知识。

特别是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能够更好地进行差异化教学工作,实现学生个性的发展,为其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可靠的保障。

对体育教学工作来说,不仅需要让学生进行基本体育常识以及体育技巧的掌握,同时还应该发挥出体育教学在提升学生思想素质水平当中的作用,从而保证学生能够实现更为全面的发展。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教师采用的往往是说教式的方式,学生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思想教育,但是所取得的效果十分有限。

而在现代教育学理念的应用下,能够更好地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

比如,在教学工作当中,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给学生播放一些奥运健儿的优异表现视频,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我国运动员的实力,更好地提升其爱国精神。

通过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能够让学生在一种全新的教学环境下,更好地学习体育知识,促进自身思想素质的提升,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对体育教育工作来说,教育者必须要认识到其在整个教学工作当中的重要作用,通过现代教育学理论与方法的应用,更好地促进学生技能培养的同时,促进其思想水平的提升。

在开展体育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应该提升自身对学生学科素养培养的重视程度,应该让学生了解到体育学科的发展以及未来的用途,在掌握相关体育技能的同时,更好地强身健体。

同时现代教育理念的应用,能够让学生的学习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通过提升学生的学习效能以及进行体育技巧的培养,更好地提升其体育学科的素养。

对动作要领的教学工作来说,体育教师不能够仅仅进行简单的。描述,而需要通过各种现代教学理念与手段的应用,提前进行课件的准备,从而更为有效地将体育技能的过程展示在学生面前。

为了减少教师单调的讲述,可以利用智能语音教具系统,制作相关内容的有声课件,通过点读笔的点触,直接播放音乐和显示节拍,方便学生的学习,也能寓教于乐,让枯燥的课堂变成充满活力的课堂。

在目前的教育学工作当中,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不断地应用,教学理念以及方法都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如何将这些教育学理论与方法应用到体育教学当中,已经成了目前体育教学工作必须要研究的重点。

但是目前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许多教学工作还存在一定的不足,现代化的教育学理论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

所以说,通过强化教育学在体育教育当中的应用研究,能够更为有效地促进目前体育教学工作水平的提升,从而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提供可靠的保障,进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

[1]张细谦。新中国体育教学原则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体育学刊,2015(2).

[2]许登云。当前学校体育教学方法的弊端及改革趋势[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13(2).

教育学论文【第二篇】

公共教育学作为师范专业的公共必修课,一直承担着培养合格教师的重任。然而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却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公共教育学课堂教学的低效性。课程本身的重要性与课堂上的低效性形成了强烈反差,不得不使人思考,如何才能使公共教育学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成为师范专业学生的特色课程。

公共教育学;课堂教学;低效性

低效课堂(inefficientclass;lowefficiencyclassroom)是指以前教学满堂灌、低效能的“学生不愿听、教师讲得累”的传统性的课堂。低效课堂费时多、效果差,知识传授与学生能力培养、理论与社会生产实践脱节问题严重,甚至违背我国中长期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是教育界急需解决的教育教学的大问题。课堂教学的效率问题历来是国内外课程专家们关注的焦点问题,特别是在目前我国教育新政和新课改的教育大背景下,课堂效率问题成为教育界的最热门的话题,引起广泛的关注,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学生课堂上问题较多,学习目的不明确

作为课程学习的主体,大多数学生对“公共教育学”课没有兴趣。课堂教学观察中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的问题行为多种多样,有看专业书的,有练钢笔字的,有玩手机的,还有睡觉的……能认真听讲的学生不到30%。调查表明,很多学生认为教育学课应该是以传授教育教学基本技能技巧为主的课程,具有实用性,但实际课堂中教师总是以理论知识的学习为主,而其中一些理论知识又比较陈旧而枯燥,与自己对课程的期望大相径庭;另一方面大多数学生对公共教育学课不重视。公共教育学教学所针对的师范生均为大二学生,这个阶段大学生学习的特点是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还没有明确自己的职业理想,更没有意识到职前教育教学素养培养的重要性,等到大四面临就业已为时晚矣。

(二)师生课内外互动交流少,或者全程基本无互动,课堂气氛不活跃

许多公共教育学的授课教师对公共教育学的课堂评价都是“死气沉沉,缺乏活力”,一方面反映了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课堂气氛不活跃;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课堂教学的现状是:教师讲解多,学生思考少;照本宣科多,智力活动少;应付任务多,精神乐趣少;理论概念多,具体事例少。所以,公共教育学的课堂教学基本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学形式单一,缺乏有效互动,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不佳。

(三)学生缺乏思考与认识

按照新课程理论的观点,只有课堂教学与课后反思的有效结合,才能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然而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还没有树立明确的职业观,对于所学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上课抱着应付的态度,课后更是抛之脑后。于是,“上课记笔记,下课抄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完扔笔记”成为师范生学习公共教育学的真实写照。由此可见,公共教育学的课堂教学目标不明确,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后也得不到学生积极有效的行动配合,教学效果自然无法提高。长此以往,容易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学生学得没劲,教师也教得没有说服力,严重违背了教学相长的教学原则,也容易使公共教育学的课堂教学流于形式。

要提高公共教育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它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成为师范专业学生的特色课程,就要从分析造成课堂教学低效性的原因入手,来寻找解决改善这一现状的途径。

(一)公共教育学课程定位不明确,设置不合理

“公共教育学兼有理论学科与应运学科两重性质,它既是一门专业理论基础课,又是一门很强的专业实践课,这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热爱教育事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从事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然而事实上,公共教育学的教学长期以来却一直是“重理论而轻实践”,很多教师也一直把它作为单纯的理论课来上。在教师群体中也一直存在着“理论课”还是“实践课”的分歧。由此可见,公共教育学课程的定位不明确。公共教育学是体现师范学校专业特色的核心课程,也是师范生的必修课,在师范院校的课程体系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实际上多数师范院校分配给教育学的课时量只有51-54学时,而且因为是公共课,都是合班上课,一个教师同时要教80-120个学生,甚至更多。所以,导致教师课堂管理困难,更谈不上组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二)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模式单一

当前的教育学各种版本的教材虽然层出不穷,内容也很丰富,但是相比如火如荼的中小学课程改革,单纯的依靠几本教育学教材进行教学是永远追赶不上教育教学改革的节奏,也很难适应师范专业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而且实际教学当中笔者发现,虽然教材不断地在变,教学内容不断地在改,但是许多教师十几年如一日,仍旧使用的是同一本教案,不断重复上着同样的课。随着教师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师范生的专业性也不断加强,落后陈旧的教学内容显然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适应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作为公共教育学的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直教育学生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避免“满堂灌”、“注入式”,而实际上我们自己却在进行着“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的传统、单一的“传授-接受”式的教学模式,这实在是有悖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加之,现在多媒体教学的引入,很多教师容易形成完全依赖多媒体的“放映式教学”模式,教师只顾放映,学生只顾拍照,课堂教学单向而又被动。这种局面无形中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低效的课堂教学在所难免。

(三)教学评价方式单一

目前,对公共教育学课程的评价方式主要是终结性评价,多采用笔试形式,难以全面考察学生的教育教学素养。单一的考核方式让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仅限于考试,对学习没兴趣。单纯的考核方式也远离了教育学课程开设的本意,因为没有实践的辅助,学生难以将课堂上的教学理论应用到实践,学生认为考前背背记记便可过关,因此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这也是造成公共教育学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

(四)教师自身重视程度不够

公共教育学课堂低效性主要是从学生身上反映出来,但实际上我们更应该从授课教师角度来找原因,毕竟,从教和学的方面来看,教师起的是主导作用。

1.缺乏有效的课堂组织与管理。课堂纪律是保证有效课堂的第一要素,但是由于公共教育学是大班上课,课时安排又比较紧张,课堂纪律难以维持一直是教师们比较头疼的问题,为了保障课程按时完成,大多数教师对于学生课堂的问题行为都是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

2.自我提高的意识薄弱。生动具体的教学内容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效保障,然而公共教育学的授课教师普遍缺乏中小学实际的教育教学经验,深入中小学教学一线的机会比较少,同时自身也缺乏提高这方面教学素养的意识及迫切要求,只能单纯用空洞的推理来解释理论,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犹如“纸上谈兵”,自然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尽管当前改革公共教育学课堂教学的呼声越来越高,改革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但是笔者认为无论是“返璞归真式”,还是“推到重来式”,要使改革不再流于形式,最重要的是要从学生需求及未来职业发展的角度出发,真正提高师范生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技能,使学生学有所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教育学的有效性和积极性。

(一)引导学生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树立学习公共教育学的正确态度

首先,在开始讲授课程内容之前,让学生了解教育及教师职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职业观。其次,让学生了解学习教育学对于他们未来生存及生活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变被动教为主动学。为什么学生学习专业课与公共课的课堂表现截然不同,因为他们看到了专业课的重要性,潜意识里对学习专业课有一定的责任。再次,帮助学生构建起学习师范专业所应必备的知识体系,以及对未来职业生涯发展进行规划,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角色意识,使其热爱教师职业。

(二)深入挖掘教学资源,充实教学内容

这就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不断深入研究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外,还要进一步补充新的内容与知识,紧紧结合培养合格中小学教师这一目标。首先,要认真研究中小学的教学实践,多收集中小学精品课程的视频资料,便于师范生观摩学习。其次,课堂教学还要结合教师资格认定与教师招聘考试的内容,及时了解和把握当前中小学对教师的素质与能力要求,灵活调整教学目标与授课计划。第三,授课教师需要在上课前了解和熟悉学生,如学生的专业、专业知识结构、其学科教学的前沿动态,以及学生对于课程的期待与看法等,根据不同专业学生学习的特点与需要,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

(三)进行课堂教学方法创新,探索适合公共教育学的教学模式

要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首先要打破传统单一的教师讲授式教学,例如针对大班授课的实际情况,可以适当结合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根据不同专业或不同班级分成若干固定小组,以便于开展活动。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辅佐者”而不是“主宰者”,教师帮助学生去发现意义,而不是一言堂或控制所有的课堂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要实现更深层次的思维的互动。如,准备合适的论题,让学生课后自行分组,分工查阅资料,展开讨论,并由小组指定成员在课堂上汇报讨论结果,全体学生进行自由点评,尽可能多得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四)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全方位考核学生的教育教学素质

科学的评价方式和严格的考核标准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手段,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可以采用平时成绩(课堂到课率、作业、课堂表现)、教学实践(微型课、角色体验、模拟课堂等)、笔试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对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进行全面考核。打破传统单一的评价方式,以评价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以评价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教育学论文【第三篇】

:高校的教育一直是教育领域的重要部分,对于中国人才的培养十分重要。高校中关于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也随着中国的发展一直进行着,不断的通过实践和理论的结合,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而高校之中“教育学”也是一门重要的教师教育类课程,关于“教育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也从未中断,它关系着中国教育领域的发展和教育行业人才的培养,因此我们要重视高校“教育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不断的进行教育领域新理论的探索,基于此,本文中笔者针对高校“教育学”课程教学模式的革新进行分析和论述,希望可为相关领域从业人员提供一定理论指导。

:教学模式;改革;教育学;学生

当前高校“教育学”已经被十分的重视,随着国家对教育行业的强力支持以及着力强调对于教学的培养,高校的“教育学”课程正同飞速发展的科技水平一样,教育模式和教育方式也在飞速的变革中。高校“教育学”的重要性从很多方面的可以看出来,只有良好的教师培养模式才能够培养出适应时代适应学生的高素质、高能力教师,而高校“教育学”课程教学本身也是高校教育、社会教育的重要部分。随着当今高校“教育学”的重要性不断的增加,国家教育局对于它的投入力度也是不断增大。出台了很多关于高校“教育学”课程教学的方案:《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等。当然教学模式的改革不是仅仅依靠颁布相关的政策就能够实现的,也不是仅仅通过这些就能够改善、完善高校“教育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更新。时代在发展技术在进步,各种各样的网络平台、大数据、云计算、网络视频和网络教学等等的方式不断的更迭,教育学必须要站在科技的最前沿,不断的改变,不断地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因此,高校“教育学”课程教学模式的变革不容停歇,应当迅速打破当前“教育学”教育的瓶颈,提升教育学之中与现代科技和现代观念的结合。加强对于新时代教师的综合能力以及综合素养的培养,使师范类学生具有更好的教育新时代学生的能力。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教育学领域的变革无时无刻都不在更新改进当中,随着二十一世纪以来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教育学的变革便于时代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脱节,我们要重视这些问题,迅速找到问题所在从而去改变现状。

1、当前世界的发展只能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信息模式丰富多彩,传统的单调教学模式给当代的学生带来极大的枯燥感,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难以找到学习的乐趣所在,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这个问题带来的后果,学生对学习难以产生兴趣。传统的“教育学”教学是以“一纲一书一案”为教材,每一科的教学都是在教案的基础之上按照知识结构来进行的,在授课过程中学生难以感受到课程中生动灵活的一面,主要是教师按照模板来讲解案例,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难以得到真正的知识和理解,对于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产生了极大的摧残。这种教学模式教育出来的学生看似什么都懂什么都会,其实一旦进行真正的教学模拟,结果一塌糊涂,完全没有表现出的那种从容和生动。当教育失去了鲜活和生动的特性,学生的热情和对于未来教学的憧憬就会丧失很大一部分,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2、当前的高校“教育学”课程教学模式之中,极大的缺乏了讲课授课的真实性。“教育学”的授课本来就是一个很复杂很全面的一种授课过程。而当前的授课却十分的单一,只采用了教师按照教案讲课的形式,几乎没有基础教育教学的时间课程,无法把教学当中的最重要的实践经验体现出来,没有生动形象的教学实例进行演示,学生很难想象出真是的情景和形象。当然目前大多数高校对于“教育学”的课时安排很少,限于课时安排的时间短、场景单一,教师也只能进行单一的教学模式,尽力去给学生们示范真实的情况,去给学生传授真实的教学经验。但是着不仅仅是不能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而且也极大的浪费了学生对于教育事业的积极性,形成了教育上的各种浪费的同时也偏离了真正的教学目的。

教育学的改革是中国教育领域的重中之重,不能出差错也不能随意采取方案。要不断的实践和改良,依托真实的案例和真实的依据去解决改进方案的更新。首先要结合时代发展,将具体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作为基础,将学生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素养作为核心,从整体出发,完成教学模式的变革。

1、采用灵活生动的授课模式,把教育事业的伟大性体现出来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对于教学方式灵活独特性的理解。高校“教育学”专业的学生在是一名学生的同时,也是未来教师的储备,因此要求学生不仅仅是去作为一名学生去学习,还要把自己带入一名教师的身份去理解自己教师的课程特色和教学技巧,当自己成为一名教师时形成自己特色的教学特点。不能单一的去作为一名学生去学习老师的教学内容,这之间的平衡需要老师很好的去把握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有学生和老师身份的未来教育领域的人的提升。

2、引导学生有自己的思考,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学习的不仅仅是老师教授的内容,更要思考老师教学过程所使用的技巧,用什么方式去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总结出属于自己的教学经验,形成自己的教学体系。老师可以适当的给学生留下一些能够引导学生思考的选题,学生不仅仅从在做题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也能很好的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每个人的教学理念的行程都是十分重要的,在于同学的交流与老师的讨论之中,完善自己的教学概念。

3、督促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以很好的帮助“教育学”专业学生形成自己的教学体系。学生可以在教学实践之中同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进行对比领悟,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感悟,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执行能力,处理课堂各种情况的能力。因此学校应当在这一块增加课时,给学生更多的实习时间,去完成对于自己学到的知识的验证。对于学生的排课,尽量集中实践课程的时间。学校也应当去主动创建相关的教学情景,增加真实场景的学习和实践,为学生精心选择含有丰富知识和学术信息的案例,让学生去更好的在好的实践环境之中得以更好的提升[5]。

4、给学生更加自由和有趣的学术作业。这不仅能够吸引学生对于作业的认可程度,更主动积极的完成作业,同时也能够潜移默化的应到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全面自主的发展提升。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平台,形成多样式的交流模式,增加学生在学业完成过程中同其他学友之间的交流和讨论,提升学生使用现代媒体技术的能力,帮助学生提升对于现代教育模式的理解。

教育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亘古以来一直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对于教育从事者的培养更加是重中之重,对于高校“教育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势不可挡。但是改革的内容要慎而又慎,要不断的实践,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将实践同理论结合不断的推动教学模式的改进。

[2]曾必好,鲍秀梅。高校转型背景下的教师教育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以“英语学科教育学”课程为例[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7,(05):123-127.

教育学论文【第四篇】

对教育学学科特性的思考,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教育学,摆脱迷茫和困惑。笔者认为教育学应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本文论证了其必备的三个特性。

教育学 学科特性

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自其诞生之日起,“躁动、迷惘、困境、危机、解体、终结”以及“教育学成为别的学科领地、殖民地”之类惊呼依旧不绝于耳。教育学研究者自感“底气不足”,既无法确立自身的独立性,又无法就教育学的学科特性达成统一共识。教育学究竟是一门“纯理论”的学科,还是应以“指导实践”为主的学科,争论之声不绝于耳。一方面,教育学的研究无法规避借用其他学科如心理学、哲学的理论;另一方面,为了争取教育学的独立地位,研究者们又必须探讨出本学科的学科特性,以此来区别于其他学科。教育学至少具备以下三个特性:

早在1929年,杜威在《教育科学的资源》中就明确地阐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思想。他指出:“我们只是近来才感觉到教育过程的复杂性,意识到要使教育过程明智地按照指定的方向进行,必须援引多种科学。”,教育学的相关学科仅仅是教育学的`资源,还不是教育学的内容,必须“把教育科学的资源(the sources of educational science)和科学的内容(scientific content)区别开来”。他认为这两者常有混在一起的危险:“我们常因某种结果是科学的,便以为它已是教育科学了。我们要记住,那些结果只是给教育者利用的资源,使教育作用达到更完善的地步。”在他看来,“教育科学的最终实质,不在书本上,也不在实验室中,也不在讲授它的教室中,而是在那些从事指导教育活动的人们的心中。有些结果,虽然对于从事教育活动的人们的判断、计划、观察的态度和习惯,没有什么作用,仍可以是科学的。但没有这种作用,它们便不是教育科学,而是心理学、社会学、统计学,或者诸如此类的东西。”“在别的领域也许是科学的,但在教育上说来,则不是,等到它们对教育的目的有所贡献,才可以说是科学的,至于它们是否真正对教育有贡献,只能在实践中发现”。

教育学应在直面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加强自身发展的原创性,改变被动地接受和选择相关学科知识资源的状况,最大限度地拓展接受和选择相关学科知识资源的范围,主动地参与相关学科的学科建设和知识生产。

有不少人认为,过去的教育学之所以难以发挥指导教育实践的作用,主要是因为这些理论在追求普遍性的过程中,忽略了教育实践本身的多样性、情境性、不确定性、生成性等内在特征,漠视了教师在实施教育理论过程中的主体性,以及教师个人经验或知识的支撑价值。也就是说,它们造成了普遍性和特殊性之间的断裂。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者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一是重新定位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的关系,如有人摒弃二元论思维,强调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的双向滋养关系;有人在质疑“指导说”的基础上,把教育学之于教育实践的功能归于“理智的启迪”,等等。二是侧重分析教师实践的个人特征,如有人广泛汲取波兰尼的认识论,探寻教师个人知识的样态;也有人深入借鉴亚里士多德、伽达默尔的实践哲学,开掘教师的实践智慧或教育智慧,等等。此外,像“行动研究”、“叙事研究”、“反思性教学”等概念,无不透露出回归教师的实践经验、诉诸教师的实践理性的初衷。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

我们的教育太看重有形的教与学,认为明明白白的传递是教学和教育最重要的功能。实际上,“教育一方面是把某些东西教给人,另一方面还要使某些东西靠其自身发展出来:因此人不可能知道,在他身上自然禀赋到底有多大”。以往缺乏对人性的关注,缺乏对人的自然禀赋的关注,导致了一系列的教育问题,“以人为经验对象的人文科学在数学、语言学和生物学的夹缝中生存,人的主体性价值在精神科学与人种学中不停地被拆解与消解……人的价值信仰丧失之后,在现代社会,人的意识、灵魂、主体性和人性遭遇到知识和权力的限制,人的意义和价值也跌入到前所未有的困境。此时,现代教育不再是针对人的内在灵魂而传授人文知识,而是对人的肉体进行制度化权力运作,把人规训成为一个能自动生产和再生产权力/知识关系与话语的主体。正是因为这一点,教育学应重新立足于研究怎么培养人,人才是教育学的逻辑起点,“人”性才是教育学的最重要的特性。详言之,人性化教育具体体现在生命实践、劳动实践、交往实践和审美实践等教育实践形式之中。

对人性的研究需以人性的可教性为前提。“如果人性是不变的,那么,就根本不要教育了,一切教育的努力都注定要失败了。因为教育的意义的本身就在改变人性,以形成那些异于朴质的人性的思维、情感、欲望和信仰的新方式。如果人性是不可改变的,我们可能只有训练,但不可能有教育。”

此外,教育学研究者应向文史哲以及政治学、经济学、法律学等学科的研究者学习,把研究的基础从单纯的学科基础扩展到更为广阔的生活基础,不仅利用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来研究教育问题,而且更要从师生的生活和整个的社会生活中探寻自己的价值根据和方向,进行价值的批判和引导。教育学研究者只有对现代人生和社会问题有更为深切而直接的人文关怀,真正关注师生的精神生活、情感和生命领域,才能对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不仅真正避免教育学成为其他学科的园地,而且改变教育学在整个学科体系中的边缘位置,在有关人的学科中,从边缘走向中心。

教育用什么来稳固自己的根基,只能立足于它的本体价值和本体功能,这就是培养人这一永远不变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有了这一稳固的基点,教育才有可能比较清醒和恰当地去应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变化,才能清醒和理智地随社会的变化而变化。 教育学亦是如此。

教育学是立足于人类的教育活动上的一门学科,这个先天性的学科特点,就让教育学的研究在对于人类自身的影响上无法避开。所有的教育学都存在着传授者,接受教育者,这两个角色构成了基本的教育因素。而由于角色的特性,人类本身的主观能动性与理解性都会随着不同的个体而有着不同的教育过程的变化。并且,在教育目的与手段上,由于人类的个体不同,对于所有的教育手段都会有着差别与方法上的变化,同时对于教育的目的来说,每个传授者的侧重点与关键点铺设都会不一样,那么再加上受教育者本身的主观性因素,就让教育学研究的复杂性得以提高。所以,在实际的教育学研究中,研究的高度是要站在人类与社会的背景下的,同时还要结合每个不同学科与人的不同,再来进行教育学的研究。所以,教育学研究的复杂性不仅体现出了强烈的社会性质还体现出了强大的人为性质。

结语综上所述,由于社会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进程,对于教育学的研究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教育学是一门关于人的学科,有人的地方就有广义上的教育,不管是研究其学科特性还是比对与其他关联学科的特点,其目的都只有一个,就是为人类社会发展所服务。

教育学论文【第五篇】

:农村小学义务教育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提高,关系到亿万人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农村义务教育是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环节,在建设小康社会中起着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关系着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农村小学义务教育在全国已普遍开展很多年,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较大成效,但是,在农村的一些学校里,仍然存在着一些政策落实难的多重问题以及落实后出现的问题。这些问题源于农村的素质教育受师资、教学设施、教学经费、教育观念、农村经济的收入等因素的影响而难以全面实施,严重影响农村义务教育的教学质量。

:义务教育,差距,剖析,对策

一、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经费不足,直接影响着教学条件的改进。

(二)办学意识滞后,教育目标错位,新课程理念贯彻不力。

(三)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欠佳,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

(四)学校管理水平不高。

(五)农村社会家庭教育功能赢弱,加大了学生教育难度,也造成一定学生流失。

(六)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抑制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促进农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思考

(一)端正农村教育办学思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二)强化法律责任,建构保障机制,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

(三)加强教学研究工作,实施校本研训工程。

(四)坚持公平原则,不断缩小农村教育的差距。

(五)优化学校人事管理。

三、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及对策思考

科技兴国,教育为本。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村基础教育面广量大,在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上始终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小学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的龙头,其作用更是至关重要。改革开放20多年来,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农村教育的整体性薄弱状况一直未从根本上得到扭转,当前农村小学教育的主要问题在哪里?其根源何在?有何对策?迫切要求全社会人的关注。现就此问题略陈管见。一、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经费不足,直接影响着教学条件的改进

教育历来是国家财政投资大户,硬件环境的改善软件环境的营造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但是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多年来的政府教育投入不足却是各地不争的事实,致使有的学校基本建设问题突出。比如,有的学校校舍过于陈旧,存在安全隐患;很多乡镇小学没有微机室,而有微机室的,也设备已经陈旧却无力更新。另外,近两年由于撤点并校,新学校建设更需要大额资金。学校建设资金不足问题就显得日益突出,甚至影响到正常的教育教学。

(二)教学内容脱离实际,教学方法单一

继续教育的特定对象和目的决定了继续教育内容应具有的特殊性,为此,继续教育的内容应补偿教师职前教育的不足,使之能适应社会和教育的不断变化充分发挥其创造潜能。教育部于1999年发布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指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要提高教师实施教育的能力和素质为重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修养;专业知识及更新与扩展;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教学技能现代教育技术等。现阶段,尽管继续教育的教材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教材内容不适合农村继续教育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一是教材城市化取向较为明显,脱离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二是教材的质量粗糙,急功近利。三是大多数为之前所学的再版,新瓶装旧酒之作较多。四是自我封闭地方保护主义较为严重,不少地方只用本地教材,难以引进教育教材的活水。五是重理论而忽视实践。六是具体学习内容由各地市教育部门指定,教师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力。在教学方式上,农村教师继续教学任然是以课程为中心,采取课堂教育的组织形式。在教学方式上任然以教授为主,在教学方式任然是黑板加粉笔的传统“口耳相加”呆板的教育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农村教师最需要的技能技巧和反思教学实践的思维习惯未能的到培训和训练。

(三)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欠佳,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

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农村小学教师队伍老化,后继乏人情形日益严峻。据调查,超过40岁的老教师多达一半以上。我市从20xx年起就没有正式分配一名师范毕业生充实农村小学教师队伍。

二是学历水平较低。好多老教师是初中或高中毕业生,有的甚至只是完小毕业生,多年来只依据日常积累的教学经验在任教。从05年的达标统计情况看,我市小学教师学历专科率为55%,居我市倒数第一位。可见学历提高任务仍需加强。

三是专业教师不足。在城市,专业化教学是理所当然之事,或许不值一提,而在许多农村小学,专业教师却严重不足,像微机、音乐、美术、劳动、科学教学大多是兼职的,尤其是小学英语教师几乎都是从别的学科转过来,难得有英语专业的师范生从事小学英语教学。因此,小学英语教师知识面窄,发音不标准,教法不得当等问题显得十分突出。专业老师不足既影响素质教育教学的质量,又有可能使部分有专长的学生得不到良好的引导。

四是教师素质普遍不高。教师素质包括多个方面,如学历、职业道德、思想观念、教学质量、科研能力等。我市农村小学中老教师在教师队伍中占了一半多,他们自身的知识结构很不完善,又因长期生活、学习、工作在乡村,有的还从事着农业种植,对教学缺乏热情和竞争意识,无法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信息闭塞,几乎无科研能力可言。教师素质偏低是农村小学教育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

五是教师身体不适应。由于生活条件差、学校环境差、内外压力大、待遇不高、不良习惯等因素影响,农村小学教师身心素质明显下降。

六是教师分布不平衡。我市有小学教师3000余人,满足教育教学绰绰有余。但由于分布不均衡,造成离市区较远的东部南部边缘乡镇小学缺编,而离城较近的小学却呈现出人浮于事的状况。据调查,有的学校只有80名学生,却有11位教师。缺编的学校,教师疲于应付;而超编的学校教学质量也不高,反而是玩的玩、干的干,更让那些在高年级任课的骨干教师心理不平衡。

七是教师身份不公平。现在,我市教育行业有两类人,一是正规师范院校毕业的,一是教师子女、社会招工的后来师范院校全部进修合格的。工作中,个别师范生不服从管理,倚老卖老;其实真正在一线干工作的、出成绩的还是后面这类教师多。但在人事聘任和评优评先上老是提身份(干部和工人),严重影响这类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四)学校管理水平不高

当今农村学校管理普遍还存在见分不见人,见章不见人的现象。好象在实施这些制度时,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完成赋分,缺乏制度的实施者与教师的沟通、交流、指导。制度的实施都是学校的管理者,实施的对象就是被管理者,使两者处于一种对立状态,都是自上而下的行为,或者是一种权力行为,与当代社会民主化进程相背离,也与我们对教师实行民主化教学的要求不相符。

(五)农村社会、家庭教育功能赢弱,加大了学生教育难度,也造成一定学生流失农村父母们一是受传统跳农门思想的影响,二是鉴于目前大中专生毕业后需自谋职业的现实,对孩子受教育的目的往往定位特别近视,对升学有望的孩子,就盼望成龙成凤,跃出农门;否则就认为教育投出是浪费,不如让孩子认点字,就直接去学手艺挣钱。因而在家庭教育管理上或娇宠过分放任自流,或严厉有余,使这类学生的品德个性和文化求知的价值取向发生偏离。家庭教育的失策,给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也给学校教育增添了障碍。严重的,更早使一些孩子丧失了学习努力的目标和学习钻研的兴趣,以至于有的小小年纪就离开了学校。(六)、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抑制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学校考核教师工作,或评优选先、评职晋级都是通过“量化”来实现的。一般的学校对教师进行评价时都不同程度的涵盖了:表彰奖励、教研课、论文获奖(或发表)、课题研究、指导学生作品获奖(或发表)等。应该说,在目前还没有更为先进的评价制度出台前,用这种办法也是完全可以的。但事实上,“量化评价”却实实在在地成了不少教师投机的幌子。比如,不会写文章,没关系,只要肯出钱,1篇发表的论文便有了。一些奖项拿不到,跑跑关系便到手了在量化时,便可堂而皇之地进入前列。诸多事实表明,如果不创新考核评价机制,它必将抑制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促进农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思考

(一)端正农村教育办学思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意识就有什么样的行动。农村小学教育健康快步发展,更新意识是关键。从上到下,从地方行政领导,到具体学校校长教师,到家长学生,都要先从思想上过关,要充分认识到小学教育对孩子一生的重要性,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对孩子发展的必要性,认识到为高等教育输送新生不应成为农村基础教育的惟一目标,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他们学会生存打基础,这应该成为小学教育的重心。具体措施:一是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将先进的教育理念深入到教育工作者的心田,比如,现在我们教育上每年都要进行的在职教师继续教育,就很好地起到了这个作用。另外,多给校长教师提供一些外出学习机会以开阔视野更新理念。二是学校通过办家长协会或教育听证会等方式,加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融合沟通,以形成教育共识,合力促进素质教育发展。

(二)强化法律责任,建构保障机制,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

“一费制”的实施,规范了学校收费,减轻了学生负担,但同时也限制了学校收入渠道,使政府投入成了农村教育税费投入的主渠道。为此应通过强化教育投入法律责任,建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一是强化政府责任。重点强化中央和省级政府的投入责任,改变当前中央和省级政府在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公共投资中比例过低、作用过微的状况。国家应制定义务教育最低财政标准,对低于财政标准的市乡,由中央和省级财政自上而下地通过建立规范化的转移支付或专项补助制度给予财政支持。此外,中央政府的财政支出政策要向农村倾斜,可适当调整非义务教育阶段、城镇及富裕地区的投入比例,用于增加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的经费投入。二是调整农村偏僻地区义务教育投资体制,健全政府对贫困学生的直接资助制度。普遍建立由政府公共经费负担的政府助学金制度,以使贫困学生受到政府的特别关注,并获得较为充足的经费资助。现在国家已经在这方面加大了行动力度,有5%的学生已经受益。

(三)校本研训工作纳入常规教学管理,继续教育结硕果

制订校本研训方案,提出校本研训工作的管理措施。在实施过程中,要适时地根据实际需要探索创新性的管理方法。例如:在实施每一次教研活动时,学校教导处要制定具体的活动计划,然后召开会议,布置教研活动内容,再由各科组根据学科特点、制定科组教研活动计划。学校领导参加每个科组举行的活动,教研组长是科组活动的第一责任人,是科组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教研活动做到“四有”,即每次活动要有专题,有中心发言人,有全组教师共同探讨,集思广益,有考勤和活动记录。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难题,新的教学理念、新教材、新教法的学习、实践和推广,必须以开展教研活动为主渠道,通过举办专题研究课,课堂会诊、案例评析、成果展示、问题探讨、共同切磋、经验交流、集思广益等形式予以落实。积极倡导科学精神,营造宽松、求真、务实、严谨、交流合作的研究氛围,促进教师积极进行思考,让教师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得到锻炼;让教师在参加科组集体研究和学习过程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整合自己的知识结构,接受新的教学信息,不断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和综合素质。在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时,每位教师每学期要选定一个研究课题,上好一节专题研究课,提供一份有关研究课的说课材料,写好1篇最佳教案或教学案例,制作一个课件,撰写1篇教学论文。通过实施“六个一”活动,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四)坚持公平原则,不断缩小农村教育的差距

必须坚持教育平等、教育公平原则,依靠国家的政策大力扶持农村小学。一是在充分考虑自然村距离和生源多少的基础上,分析学生上学的安全和经济等问题,教育行政部门要合理规划设置学校网点,力争方便家长和学生。二是应尽快取消办重点幼儿园、重点小学、重点初中,实现县城以下城乡教师、生源、物力财力投放的公平性、平衡性,以利调动乡镇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积极性。

(五)完善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变单位人为系统人

把考试、考核作为教师竞聘上岗的依据,确实让教师紧张起来了,但紧张过后是风平浪静,能胜任教学者埋头苦干,上不了讲台的依然优哉游哉,工资分文不少,谁也不了岗,这极大的挫伤了一线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改革要彻底,要将教师由单位人转变为系统人,要让教师合理流动,双向选择,充分调动一线教师工作的激情。建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农村学校内部有效且可操作的人事管理制度。从外部看,学校师资可相互流通,对教师优化起到外部供给的压力作用。建立教师行业资格机制,进一步完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吸收合格的人员担任农村教师。从内部看,要加速实施“全员聘任、平等竞争、定编定岗、择优聘才、淘汰转岗、优化组织、强化培训、科学考核、合同管理”的人事改革。在学校管理上应与时俱进,优化科学管理与规范管理、刚性管理与弹性管理、激励管理与惩罚管理的综合化、系统化的学校管理运行机制。

总之,教育是1篇大文章,需要全社会人共同的努力建构。作为政府,应保障科学规范法规的出台及贯彻落实督导;作为教育管理部门,应作好推行管理督察及及时反馈;作为教师,应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作为家长,应热心公益关心教育,等等。如果这样,我国的教育何愁不发展?我国的经济何愁没有强劲后力?中国的腾飞也必世界瞩目。

(1)关锐捷《“重中之重”的农村义务教育必须警钟长鸣》中国农村研究网。20xx年

(2)周满生《中国迈向终身学习时代》中国农村研究网。20xx年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598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