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大全优推8篇

网友发表时间 2580366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大全优推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大全【第一篇】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充分反映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伟大实践的最新教材,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的最新教材,是我们党。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团结带领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最新教材,是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新教材。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高度,从根本上深刻阐明了坚持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重大意义、方向原则、体制机制、方式方法等重大问题,有力引领党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我们的全部事业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都根植于这个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

总书记特别强调:

在坚持党的领导这个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原则问题上,全党全国必须保持高度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

脑子要特别清醒、眼睛要特别明亮、立场要特别坚定,绝不能有任何含糊和动摇。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着力从制度安排上发挥党的领导这个最大体制优势》(2018年2月26日),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届三中全会上所作的《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决定稿和方案稿的说明》的一部分。

《增强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2018年6月29日),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带头做到“两个维护”,着力推进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政治建设》(2019年7月9日),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

二、在《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一文中,习近平总书记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对党员干部反复强调了这样的要求,即:

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最根本的也是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含糊,不能动摇。

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当政治上的明白人,自觉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不讲条件、不打折扣、不搞变通。

总书记特别指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从知行合一的角度审视自己、要求自己、检查自己。

如何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在《着力从制度安排上发挥党的领导这个最大体制优势》一文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并着重阐明了两个重大问题。

一是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党是居于领导地位的,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和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履行职能、开展工作、发挥作用,这两个方面是统一的。

二是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高度统一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目的是更好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人民共同富裕。

在《增强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一文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任重道远,必须常抓不懈”。

总书记着重从把准政治方向、坚持党的政治领导等七个方面,深入系统阐释了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关于把准政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坚守的政治方向,就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

关于坚持党的政治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最重要的是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要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

关于夯实政治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要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把赢得民心民意、汇集民智民力作为重要着力点。”

关于涵养政治生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基础性、经常性工作,浚其源、涵其林,养正气、固根本,锲而不舍、久久为功。”

关于防范政治风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形势下,我国面临复杂多变的发展和安全环境,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控制也有可能演变为政治风险。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增强风险意识,提高防范政治风险能力。”

关于永葆政治本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以永远在路上的坚定和执着,坚决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使我们党永不变质、永不变色。”

关于提高政治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政治建设落实到干部队伍建设上,就要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辨别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提高政治能力,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善于从政治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在《带头做到“两个维护”,着力推进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政治建设》一文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中央和国家机关是践行‘两个维护’的第一方阵”,“带头做到‘两个维护’,是加强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同时,总书记还深刻阐述了“两个维护”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

关于“两个维护”的科学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两个维护’的内涵是特定的、统一的,全党看齐只能向党中央看齐,不能在部门打着维护党中央权威的旗号损害民主集中制。”

关于“两个维护”的基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讲政治是具体的,‘两个维护’要体现在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行动上,体现在履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实效上,体现在党员、干部的日常言行上”;“带头做到‘两个维护’,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做到对党忠诚”;“带头做到‘两个维护’,既要体现高度的理性认同、情感认同,又要有坚决的维护定力和能力”。

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一专题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重要思想,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理论性、现实性、指导性。

从嘉兴南湖的一叶扁舟,到中国号巍巍巨轮,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创造中国奇迹的核心密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前进征程上,形势越是复杂、任务越是艰巨,就越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在《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不断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

现在,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将胜利实现,我们即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当前,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我们面临着许多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

面对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我们要全面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有力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化解重大矛盾,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根本的保证还是党的领导。

深入学习领会这一专题,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凝聚起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乘势而上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磅礴力量,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大全【第二篇】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文化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经济发展,增强综合国力,建设政治文明,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重要战略意义.

作者:王永南作者单位:江南大学,法政学院,江苏,无锡,214063刊名:理论月刊pku英文刊名:theorymonthly年,卷(期):“”(10)分类号:g02关键词:文化小康社会政治文明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大全【第三篇】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我国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劳动和社会保障方面的具体目标是: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现实表明,劳动和社会保障已经成为全社会最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这说明,社会保障制度是否健全,是整个社会大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必须要有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作者:周永波作者单位: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工伤保险处刊名:现代职业安全英文刊名:modernoccupationalsafety年,卷(期):“”(3)分类号:f8关键词: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大全【第四篇】

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隆重举行。

放在我面前的第一幅照片,拍的是大会主席台。台上直垂的幕布正中,悬挂着毛主席和朱总司令两人错落相叠的画像,六面鲜艳的党旗分别挂在两侧。主席台上就座的,由右向左分别是周恩来、刘少奇、毛泽东、任弼时、朱德。任弼时作为大会秘书长,正站在麦克风前主持大会。主席台下只拍了第一排,那是会议工作人员的座位。左数第三个着深色服装者就是我,只能看到项背,正俯首以速记符号记录主持人的讲话。至今我还珍藏着中共七大职员证(号码一六五)。

放在我面前的第二幅照片,是延安时期中央办公厅速记室部分同志合影。虽天长日久,但我一看照片,就能回忆起所有人的名字。由右向左,第一排是王晋、杜晓彬、冯玉兰、周昆玉;第二排是郭腾云、薛振声、刘飞霞、施铸英、夏鸣;第三排是张树德、王宾、周恪、卫文秀、刘继光。当年,我们风华正茂,后来有的在革命战争年代牺牲了,有的因长期积劳成疾而病故了。如今幸存者,也都已是耄耋之年了。这幅照片拍于1944年,距今已经64年了。作为一个86岁的老人,我看着这两幅照片,仿佛又回到了那魂牵梦绕的延安,激动不已,心潮难平。这里,我仅就那个时期有关速记工作的所历所见所闻,回忆并记述下来,以飨后人。

速记工作的开创。

抗战时期,延安是中共首脑机关驻地,各种会议很多,这一时期速记工作开始创建。

1938年以前,延安没有速记工作机构,也没有速记人员。王明从苏联回到延安之后,给大家讲他在苏联的所见所闻,其中也讲到了速记工作。他说,斯大林在各种会议上讲话的时候,有几十名俄文速记员在现场记录,会议一结束,就把斯大林的讲话整理出来,排版印刷,很快发给参加会议的人阅读。

1938年秋,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召开七大。当时议定要在短时间内召开,需要一批文稿记录人员。于是,1938年就办起了第一期速记培训班。后七大推迟召开,但速记的应用,却从此时开始了。

张霁中是一位从北平来到延安的爱国青年。他在北平学过“汪怡式”速记,中央调他和中央宣传部的青年党员王仲方一起来办速记培训班。张霁中任教员,王仲方任支部书记,从抗大、陕北公学选调了10名男青年、10名女青年。这期培训班四个月就结业了。1939年,由武承宗负责办第二期培训班,学员约30人。武承宗既是教员又是支部书记。后来又发现陕北公学高级研究班施铸英在南京学过速记,是“炳勋式”的,又把他调到中央办公厅速记室。施铸英水平高,记得也很好,是速记室的骨干。我们做速记工作的同志,一般都把这个时期称作速记工作的开创时期。

1939年春,张树德从中组部党员学习班调到中办速记培训班学习,班主任就是武承宗。他们两人相处中,武承宗感到树德很聪明,性格活泼,兴趣广泛,处事老成持重,有主见,学习勤奋。培训班学习结束后,就把树德留在中办秘书处做速记工作。那时作速记记录,为了力求准确,一般为2至3人同时记,树德则因为手头快,中文底子好,能独立作战,从符号译成汉字也很清楚,所以常常被安排一个人独立执行任务。著名作家茅盾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曾暂居延安,有一次他给延安文艺工作者讲话,就是派树德去给他作速记的。茅盾对记录稿很满意,不料他把速记整理稿弄丢了,就让树德再给他整理一份稿子出来。树德很快又整理了(*),茅盾喜出望外,还通过中办秘书处向树德表示感谢。树德勤奋好学,有较强的文字能力,还写得一笔好字,工作又认真细致,因此常被派去为任弼时抄写文稿,整理材料,起草函件,任弼时很喜欢他。任弼时是中共中央主要负责人之一,还兼任中共中央秘书长。不久,树德被选为任弼时的秘书。

速记在工作中得到广泛运用。

速记在党的工作中被大量运用,是在1939年以后。当年速记室的主要任务,是记录毛主席和党中央其他领导人在各种大小会上的重要报告和讲话。如:1939年毛主席在延安宪政运动促进会上的讲话、延安民众讨汪会上的讲话等;刘少奇关于共产党员修养的报告;朱德在延安东方各民族反法西斯代表会上的讲话;任弼时从苏联回国后给延安干部作的报告;周恩来几次从重庆回延安所作的形势和任务的报告等。1942年,延安开展了整风运动。速记室的工作围绕着整风运动展开,记录了毛主席《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学习和时局》等报告。此外,1945年以前西北局高干会议、陕甘宁边区党代会、群英会以及中央各部委召开的大会我们也去记录。

1945年七大召开时,为了记录准确无误,专门成立了记录科,科长是廖鲁言。下设一个汉字股,由刘秀峰负责;一个速记股,由张树德负责。参加速记股的,是当时速记室的全体同志。我们记录了毛主席及中央其他同志的所有报告和讲话,以及大会上所有人的发言。

我手头有一本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在七大的报告和讲话集》,除了《论联合政府》是在大会上的书面报告外,几乎全部是用速记记下来印刷的。有的还注明:“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讲话记录稿刊印。”这是党的速记工作兴旺时期。

1943年,为了准备七大的召开,需要再补充一批速记员。我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抽调去学习速记的。我学速记,没有参加正式的培训班,是在资深速记员周昆玉指导下,完成速记训练课程的。有一次,毛主席作报告,要作速记记录。领导就让我去。实际上,这次记录是让我去实习,领导怕我记不下来,还同时安排了一名老速记员和我一起记录。这次毛主席报告的题目是《组织起来》,时间是在1943年11月29日。

整风期间,毛主席还抽看过我们这帮青年人的学习笔记,其中张树德的笔记就被抽看过。看后有的还有批语。离开延安时,不许带,这些东西都交组织保存了。

1945年4月,党的七大召开了,我很荣幸地参加了这次大会的记录工作。我记得,彭真作为七大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的负责人,在大会开幕的时候说:“我们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平均年龄30周岁,我们党已经是壮年了,党更成熟了。”毛主席七大的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是书面报告,会上发给各位代表,毛主席没有照本宣读。他只拿着一个提纲在会上作了口头政治报告,讲得非常生动形象。

七大召开前,彭德怀从前方回到延安。彭德怀要总结华北工作和“百团大战”经验教训,组织上就调我去给他作速记。他口述,我记录整理。他说,七七事变后,半年华北即沦为敌后了,我军深入敌后。在华北近8年血战中解放了多少人口,建立了多少根据地,八路军发展了多少倍,民兵有多少万,毙敌伪军多少等,他如数家珍。当谈到“百团大战”时,他的叙述变得十分缓慢,反复思考,不断修改。看得出他思想有些沉重和矛盾。有一天我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工作,有一个人进来打断了我们的工作。当时的热门话题,是“抢救失足者”。说起“抢救运动”,彭德怀就很生气,说:“有同志来找我证明,从太行山回来的同志有什么问题?”他右手一挥,说:“他们都是好同志!”

我为彭德怀记录不止一次。1944年秋,以王震为司令员、王首道为政委的南下大军,到豫鄂湘粤敌后开辟新的根据地,请彭德怀作报告。这次报告也是我给他记录的。彭德怀很兴奋,话讲得很长、很多,至今我记得还很清楚。印象最深的是他讲自己的“童年泪”。他说自己小时候要过饭,没有鞋袜穿,唯一的“肉袜子”是从娘肚子里带来的。

抗战胜利后,速记技术被带到了各个解放区。

经过延安的发展,速记工作已经成为党的工作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速记队伍也有了很大发展。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全国形势发展很快。大批干部开赴前线,人员分散了,速记技术也被带到了各个解放区。

我在冀察热辽中央分局主办过一期速记培训班,使速记应用的范围更大了。这应该是党的速记工作发展的第三阶段。

国共两党停战协定签订之后,有些做速记工作的同志调到北平军调处,刘继光就是其中一个。刘继光很精干。他参加了我党与国民党谈判时的速记工作。当时国共两党加上美国人,共同成立了军调处。军调处的组织形式是,上边有个三人小组,我们这边是周恩来,国民党方面是张治中,美国方面是马歇尔。北平军调处执行部是三个委员,我们这边是叶剑英,国民党方面是郑介民,美国方面是罗伯逊。下边是三个参谋长,我们这边是罗瑞卿,国民党方面是蔡文治,美国方面换了好几个人。三人委员会商定,原则问题由大家定。三个参谋长在一起议事,争吵得很厉害。

刘继光他们每天的记录连夜整理,紧张得很,因为毛主席第二天就要看。他们整理出来,油印,用班机送给毛主席。一次,罗瑞卿与蔡文治吵架。那时国民党总是造谣,罗瑞卿讲了一句“狡辩掩盖不了事实”,国民党翻译挑拨说“狡者,狗也”。这个话中国人的习惯是不能接受的。美国人闹不清楚。我们的翻译马上提出抗议:说你怎么能这样翻译和解释?一次三人委员会开会时,争论张家口附近的峰镇的归属问题,以停战协定1月13日24时为界,峰镇原来是我们的,后来被国民党占了,我们又夺了回来,国民党说是他们的。叶剑英举例说,比如这个苹果是我们的,你夺过去了,我再夺回来,你说这个苹果是谁的?叶剑英还说,每次谈判我们都要小心,不要上他们的圈套,他们两个人设圈套,让我们钻,搞钓鱼政策。真巧,国民党、美国人都各自用了一个中文速记员,使用的都是“汪怡式”速记法。

1947年胡宗南率部进犯延安时,有一小部分做速记工作的同志,随中央进入河北省西柏坡。在西柏坡,首先为全国土地工作会议作了记录。在这个会上,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紧接着,又记录了晋察冀土地工作会议。这个会是彭真主持的。在土改高潮中,有些地区发生了“左”的错误。任弼时调查了30个村子,还亲自参加了一些斗争地主的大会,发现严重地扩大了打击面,必须坚决地公开予以纠正,并制定了相关政策。后来,任弼时还以《土地改革中的几个问题》为题目,在有关会议上作了报告,讲得很精辟。毛主席看到后,指示新华社全文播出,所有报刊转载,并印成小册子三天内发下去,执行效果很好。

在西柏坡也办了一期速记培训班,我们速记工作者还为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作了记录。

速记工作在党的秘密工作领域也发挥了巨大作用。

速记工作不仅在我们党的中央机关和各个解放区以及八路军、新四军的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在党的秘密工作领域也发挥了巨大作用。速记工作者沈安娜和华明之夫妇,就是中共地下情报战线无名英雄的杰出代表。1985年1月,老速记工作者在北京聚会,沈、华二人也出席了,还回忆了当年的有关情况,一并记述在这里。

沈安娜是上中学时学的速记,她学的是“炳勋式”的速记。1935年,她在国民党浙江省政府机关就职。在我党的教育影响下,她参加了我党地下情报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她到了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1938年,由周恩来、董必武等派遣,她打入了国民党的核心机关。经组织批准,她履行了特别手续,加入了国民党,被安排在国民党中央党部工作。

沈安娜在国民党中央党部做速记员长达10年之久。她经常坐在蒋介石身后,担任高层重要会议记录。蒋介石做梦也没有想到,他身后的速记员就是共产党员。国民党中央许多核心机密内容,都经她的手记录后辗转送到我们党这边。

1939年,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在重庆召开,沈安娜作为大会速记员,就坐在蒋介石身后的速记席上。会议确定的“溶共、防共、限共、反共”方针,以及秘密通过的《防止异党活动办法》等,沈安娜都及时地把这些情报汇报给了党组织。

沈安娜还参加了国共两党的重庆谈判和1946年政协会议的记录工作。在1946年政协会议召开时,邓颖超参加会议见到了她。邓颖超一入场就两手背在背后转身向她轻轻地摆了一下手势,意思是不要打招呼。参加这次会议的都是各党派及社会名流,参加会议的工作人员都准备了一个纪念册,“敬求墨宝”。周恩来称她为“女士”,题词为“致力于中国妇女解放运动”,董必武的题词是“加强学习”。国民党要员称她为“同志”,题词都是称赞她“温柔、敦厚、端庄、贤淑”之类的套话。共产党代表称她为“女士”,国民党代表称她为“同志”。这真是有趣的错位。

沈安娜把国民党中央在南京开会时的一些情况、气氛及核心人物的表情、动态,也记录下来,及时传给了中共中央。中央领导看后,笑得前仰后合。如蒋介石讲话,骂他下边人:“腐化!无能!”他下边的人小声反驳说:“说我们腐化无能,腐化无能也是你总裁领导的!”主和派的邵力子说:“完了!完了!都是你们好战的结果!”刘斐说:“大炮就要打到南京了!”有的人还喊:“快把你们的家属接走吧!”会场乱成一团。

沈安娜谎称孩子闹病,把这个记录带回家去翻译。她翻译以后,华明之就摘录整理,及时传给党组织。她说,做情报工作,党的领导是根本,思想修养是关键。国民党曾经要让她当国大代表、立法委员,她都谢绝了,因为当了代表、委员,就做不成速记工作了。

她工作很出色,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后,她把会议情况及时报送中共中央,周恩来称赞她“迅速准确”。她很谦虚,说情报工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要与交通、电报等工作配合才能完成。华明之就是党的交通员,负责与她联系。沈安娜说:“蒋介石做梦也没有想到,一直坐在他身后的、默默地以一支铅笔埋头速记的速记员竟然是中共的情报员!”

上海解放后,沈安娜穿上解放军的军装在上海公开露面时,过去的同行见了,莫不惊讶地说:“想不到沈安娜小姐竟是共产党!”华明之过去的同事得知华是共产党员,并参加了上海军管会接管工作时,也都十分惊讶。有人感叹说:“从你们夫妇二人身上,也可以看出共产党必胜,国民党必败。”

中央领导对速记工作的重视。

速记工作在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这些时期,中央领导同志的讲话差不多都是利用速记记录下来的。我们速记工作能够起到这样的作用,是与中央领导的关心和重视分不开的。

在延安时,任弼时讲,速记工作对我们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张闻天讲,速记是党的理论建设的重要工具。张闻天还说,在延安找50个团长不成问题,而要找50个速记员就办不到。毛主席讲话很重要,没时间写下来,他讲出来,你们记下来,整理出来,交给他再去修改,节省了他很多时间。朱德总司令也是这样。他讲了,再让他去写,他也挤不出那么多时间来。毛主席看我们的速记符号都是条条线线,诙谐地说:“这像是豆芽菜!”

有一次,在一个周末的舞会上,一个速记员坐在毛主席身边,毛主席问她:“你是做什么工作的?”她说做速记工作。毛主席又问:“你使用的速记是谁发明的?”她说是汪怡。毛主席说:“汪怡这个人很不错,发明的速记对我们很有用。”

战争年代,延安没有录音机,也没有打字机,有一段时间会议很多,速记员的任务很重。白天记录,晚上翻译,一般白天记一个小时,晚上就要翻译三个小时,还要复写出来。大家在小油灯下工作,张闻天看到这种情况,很关心我们,说:“你们可以向请你们记录的单位要报酬,每一个小时每人要两元钱。”请我们记录的单位说“边区财政不发这个钱”之后,任弼时说:“不必要钱了,晚上加班给你们夜餐吧。”有的同志回忆说,速记员曾经每人每月发六斤小米津贴,后来形势好转了,又改为猪肉津贴。有一个冬天,天气很冷。速记员在大会上作记录时,没有穿棉鞋,也没穿袜子,都用一块布包在脚上,穿着草鞋。贺龙看见后,亲自批条子,给速记员每人发一双毡窝窝。全国土地工作会议时天气很热,速记员们热得汗流浃背,刘少奇到速记员跟前说“老朋友又见面了”,边说边给速记员每人一块西瓜。前者暖在心上,后者甜在心间。由于领导的关心,我们工作再累,生活再艰苦,大家也都是高高兴兴的。

中央领导对速记员的要求很严格,注意提高我们的政治文化素质。李富春曾说,党内有三种机要:一种是文件机要,一种是电报机要,一种是会议机要。要求大家严格会议记录。还说,记录既要忠实,也不要有闻必录。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陈毅对速记工作也非常重视,还指示军委开办了速记学校。

1983年3月18日,中央办公厅由曾三出面召集延安速记工作者座谈会,回顾速记工作在党的历史上所起的作用。地点是在曾三的办公室。

1985年1月15日,在中直机关招待所,又召开了一次延安老速记工作者座谈会。中央办公厅领导冯文彬、曾三、王兆国出席了会议,还和大家合影。各地去的有张树德、白介夫、张重、王仲方、张霁中、武承宗、刘继光、王宾、沈安娜、华明之、章岩、王晋等。

关于速记工作的这些片断回忆,有的是我亲自经历的事情,有的是我亲眼看到的情景,有的是我亲耳听有关同志说的事情。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大全【第五篇】

绩效考核办法。

1.县市区(10个)。

炎陵县、茶陵县、攸县、醴陵市、株洲县、天元区、芦淞区、荷塘区、石峰区、云龙示范区。

2.市直部门(87个)。

1.对各县市区,考核基础保障、实现程度和提升幅度。(见附件1、2)。

2.对指标责任部门,考核全面小康监测指标的实现程度、提升幅度和全面小康日常运行工作情况。其中,实现程度占该项分值的40%,提升幅度占60%,实现程度和提升幅度达到预期目标值得该项的满分,未达到的按所占预期目标值的比计分。全面小康日常运行工作情况主要考核指标数据按月(季度)报送情况和工作计划总结报送情况。(见附件3)。

3.对工作推进部门,考核结合单位职能指导、联络、服务小康工作情况、全面小康日程运行工作情况。(见附件4)。

(县市区)。

(指标责任单位)。

(工作推进单位)。

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工作实施方案2。

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基本权益失去保障或受到侵害的困境未成年人,包括:

(二)家庭暴力:因家庭暴力、虐待遗弃等侵害原因得不到适当监护的未成年人;。

(六)留守流动:父母长期外出且缺乏关爱的未成年人。

三、具体任务。

附件。

湖州市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长:李上葵。

副组长:汪蚕清(市政府)。

姚广民(市民政局)。

成员:沈利益(市综治办)。

吴国平(市编委办)。

钱汇丰(市财政局)。

徐娟(市民政局)。

沈福群(市人力社保局)。

黄丹华(市行政执法局)。

候黎明(市中级法院)。

钟伟锋(市检察院)。

孟正良(市公安局)。

何成华(市司法局)。

朱建平(市教育局)。

魏明(市卫生计生局)。

郭旭华(市建设局)。

王剑峰(团市委)。

梅会珠(市妇联)。

陈钢(市残联)。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大全【第六篇】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赴宁夏考察。在金星镇金花园社区,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嘱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这不仅是对少数民族群众的关心关怀,也是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生动体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之年,党员干部更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全力以赴打好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战。

在民族团结上出“实招”,奠定全面小康坚实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民族人民的生命线,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亲人之间不团结,家庭就会分崩离析;56个民族不团结,国家就是一盘散沙。我国各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沉淀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血脉交融。一个民族的力量是微小的,但56个民族的力量是庞大的。各族人民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高举民族团结的伟大旗帜,有福同享,有难同当,齐头并进,休戚与共,才能迸发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党员干部要深刻意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理念,把加强民族团结工作抓实、抓好、抓严,促进各民族的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要切实承担起责任,坚持走访慰问群众尤其是少数民族群众。时刻保持警惕,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不搞民族对峙,不搞区别对待,坚决同破坏民族团结的不法分子作斗争,为实现全面小康奠定坚实基础。

在补齐短板上出“狠招”,瞄准突出问题持续发力。由于地理环境等原因,一些民族地区的发展现状与其他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和短板。我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就有11个位于民族地区或包含民族自治地方。为确保民族地区如期脱贫,让各民族携手迈入小康社会,中央在《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提出,“重点支持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攻坚,对西藏、四省藏区和新疆南疆四地州实施特殊扶持政策”。党员干部要坚决贯彻中央部署,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吃透精神实质,把握核心要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在脱贫攻坚战的“最后一公里”,更要鼓足干劲,迎难而上,持续发力,久久为功。通过找差距、补短板、抓落实,把最后的“硬骨头”啃下来,让贫困群众稳定脱贫,让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在精准施策上出“硬招”,培育民族地区特色产业。不管是“小木耳大产业”,还是“小黄花”变“致富花”,无不启示着我们要精准施策,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产业扶贫把“输血式”扶贫变成“造血式”扶贫,把“开发式”扶贫变成“参与式”扶贫,是实现贫困人口较快增收的有效途径,也是巩固长期脱贫成效成果的根本举措。党员干部要努力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出资、出力、出智、出技,成为产业发展的“带头人”、贫困户致富的“引路人”。结合民族地区的自然条件、文化底蕴等因素,立足长远发展,激活脱贫致富内生动力,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在方法上动脑筋,在思路上搞创新,提高产业效率,增加集体收入,努力克服疫情不利影响,让特色产业成为顺利脱贫、防止返贫的“硬核”支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大全【第七篇】

20是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和抓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有关会议文件精神,强化党建引领推动脱贫攻坚的政治功能,尽锐出战,乘势而上,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坚决打赢打好深度极度贫困歼灭战。

一、对标对表,聚焦目标任务。巩固“3+1”保障,围绕贫困人口脱贫指标和贫困村摘帽指标,全面解决农村人口住房和饮水安全问题,切实解决义务教育学生因贫失学辍学问题,基本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实现农村人口参保全覆盖,集中兵力打好歼灭战。强化转移就业,加强东西部协作,加大转移劳动力就业力度,努力为贫困群众增收创造条件。完善兜底机制,对确实无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做好调查核实,符合条件的实行兜底保障,实现应保尽保。抓好易地搬迁后扶,完善安置点公共服务设施,提升服务管理水平和能力,强化后续就业指导帮扶,确保搬得出、能发展、稳得住。加强监测户和边缘户监测预警,抓好边缘户、监测户的动态监测预警,对其他户定期开展排查,发现风险问题及时实施干预,脱贫成果巩固。抓好问题整改,建立完善问题整改台账,强化整改措施,倒排整改期限,确保所有问题整改到位。

二、尽锐出战,健全作战体系。指挥系统全覆盖。建立健全“战区调度、乡镇落实、村屯突击”三级作战体系。划分战区指挥部,组建乡镇作战队,成立行政村突击队。由县脱贫攻坚指挥部负责全县脱贫摘帽工作的统筹,引领推动上级关于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帮扶力量全覆盖。强化领导驻乡(镇)、驻村抓脱贫摘帽工作责任制、县处级领导、挂点县直单位主要领导、乡(镇)干部、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全部下沉。责任落实全覆盖。建立联系未脱贫村的县领导实行“包管人、包管事、包管钱、包摘帽”“四包”制度、后盾帮扶单位主要领导对未脱贫户和脱贫监测户实行“遍访、遍审、遍联”“三遍”制度、乡镇“三班子”成员对边缘户和其他有致贫风险户实行“帮扶、帮带”“两帮”制度、科级领导干部对未脱贫户实行“一联”制度,确保帮扶措施落实到位、政策落实到位,如期实现脱贫摘帽。

三、营造氛围,宣传教育全覆盖。政策宣传全覆盖。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宣传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的有关政策,使搬迁群众吃上“定心丸”;宣传好基本医疗保障、大病保险等健康扶贫政策,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就医难”问题;宣传好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教育资助、雨露计划等教育扶贫政策,帮助贫困家庭子女解决“入学难”问题等;依托各级媒体和各种媒介,加大现有扶贫惠民政策宣传力度;把扶贫政策汇编成册,发到每户贫困户手中,并要求帮扶联系人进村入户做好政策宣传和解读;在各级政府网站以及各级各部门党务政务公开栏等场所,长期公布扶贫政策,让群众随时浏览、及时掌握政策,提高群众对扶贫政策的知晓率。感恩教育全覆盖。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以道德讲堂、感恩活动专场等多种形式,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对贫困群众的关心关怀,宣传扶贫带来的道路、饮水、教育、医疗卫生条件等方方面面的变化,宣传贫困户享受的政策,让群众认识到扶贫带来的实惠,激发贫困群众脱贫的积极性,强化贫困群众感恩意识。围绕感恩主题,创作一批小品、歌曲、舞蹈、微电影、山歌、彩调等形式的文艺作品,并大力宣传,同时积极组织开展扶贫文艺下乡巡演活动,提高宣传效果,让感恩观念深入人心。

四、强化督战,考评督导全覆盖。作风督导全覆盖。组建脱贫攻坚作风督导队,以督导、暗访的形式,对各战区、突击队、各专责小组、各行业扶贫责任部门脱贫攻坚责任、政策、工作“三落实”情况进行督导和暗访。脱贫攻坚战风督导队每月综合督导情况,按好、中、差三个档次对各乡镇、各单位工作开展一次评价。对评价为差的由县分管领导对相关单位分管领导进行约谈,连续2次评价为差的由县党政主要领导对相关单位主要领导进行约谈,约谈后整改效果仍不明显的要严肃追责问责。对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或弄虚作假的,要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挂牌督战全覆盖。对危改、家庭水柜建设等重点任务推进红黄牌管理,每周一排名,实行每周挂牌制,对排在前三位的挂流动红旗表扬,对排在后三位的挂黄牌警告提醒,连续被黄牌警告两次的乡(镇),由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对分管领导进行约谈,连续三次的对乡(镇)主要领导和包村单位主要领导进行约谈,约谈后仍推进不力的,报县纪委、监委按工作不力进行问责处理。问责问效全覆盖。发挥绩效考评的指挥棒作用,推行脱贫攻坚“一票认可”机制,脱贫攻坚工作成效好的单位,绩效考核直接评为一等;脱贫攻坚工作突出的个人,年度考核直接评为优秀,优先提拔任用,全面推动工作部署执行落实。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大全【第八篇】

内容提要采用文献、逻辑、理论等方法分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民健身体系的基本目标、任务,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思想内涵,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民健身体系的背景和理论基础进行了论述。

一、体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党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对我国国民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全民族素质的普遍提高既有利于构建未来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也有利于建立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更加合理地享受小康社会的建设成果。为适应未来发展需要和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未来要“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以“明显改善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1]。

体育作为社会事业的构成和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以往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更多地被作为“大事”[2]来抓,特别是20世纪后期,体育开始被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主要作为实现小康的内容,服务于建设小康,“对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2]”,为20世纪末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党的十六大把全民健身体系纳入未来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1],这是自党的十二大使用“小康”概念以来,党的重要文献首次将“全民健身体系”纳入小康社会建设目标,是继中共中央8号文件提出“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计划,构建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2]”后,党中央又一次从实现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高度肯定了体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如果说中共中央208号文件提出要把中国特色全民健身体系建设成为一个面向全体国民、重点突出、能够适应不同区域、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的多元化的体育服务体系,党的十六大则把全民健身体系进一步具体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使之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成为能够量化评价的中国特色的社会发展指标。从“大事”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这其中蕴含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新思维,它赋予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内涵,丰富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是对当代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新贡献。

二、关于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这是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原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强调了社会的发展不能局限于经济增长这一内容,它包括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和体育等相互关联和相互补充的若干方面。只有将这些方面汇合起来形成一种互动的态势,才能保证社会的正常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描绘的未来社会是“一个更高级的、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3]。革命导师为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制度规定了价值目标,即新制度要使“每个人”获得“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充裕的物质生活”同“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3]的精神生活的统一。这里的“每个人”强调了普遍化,而“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则是通过物质和精神的统一来实现的,强调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人们能够充分全面、自由地占有物质和精神文化的丰富成果,能够在体力、智力等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从这些精辟的论断中,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思想蕴含着丰富的“全面发展”理念,其所强调的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发展的人与社会并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新世纪群众体育事业服务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就应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理论作为指导思想,不断提高对国民体质是国家综合国力的基本内容和国民素质的组成部分的认识程度,进一步明确国民体质是社会发展水平和小康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准,并因此切实将人置于发展体育事业的中心,以普遍增强人民体质为目标,将“以人为本”的理念溶入构建“全民健身体系”的工作之中。

三、更高水平、更全面、发展比较均衡的新的发展阶段。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是,目前达到的总体上的小康是一个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所谓低水平,是说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底,我国人均gdp只有800多美元,属于中下收入国家的水平。所谓不全面,就是总体上的小康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展性消费还没得到有效的满足,主要是解决民生矛盾。所谓发展不平衡,是指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水平差距仍然存在。由此可见,上个世纪根据我国国情,我们建设的小康社会侧重点在解决温饱,提高物质文明的水平。总体上的小康只能说是刚刚跨过小康的门槛,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使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宽裕;总体上的小康是一个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追求的是物质、政治、精神和生态文明的共同发展;总体上的小康是一个发展不均衡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体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原则,惠及十几亿人口。

从生活水平总体上的小康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逐步提高小康水平和富裕程度的阶段,是由片面发展逐步转向全面发展的阶段。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小康社会决不是单纯指物质文明,还应该包括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建设。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是对小康社会更全面的描述,是对小康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新世纪的奋斗目标提出,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全民健身体系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更高水平、更全面、发展比较均衡的阶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能够“保障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基本的体育服务”的全民健身体系,是一项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事业,需要对这些年来群众体育事业发展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对未来有一个科学的预期。《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目标为“通过努力,到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4]”,20第一期工程目标和任务基本完成,初步建立中国特色全民健身体系基本框架。群众体育蓬勃开展,人民体质普遍增强,群众体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就。但是,客观评价我国群众体育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对此,可以结合有关文献精神作一解释。所谓低水平,一是发展水平低,“目前我国人均体育场地、人均体育消费和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与世界发达或较发达国家相比,仍处在较低水平[2]”;二是认识水平低,“有些地方领导对体育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只重视发展经济,而不注意发展体育事业[5];所谓不全面,应当从两个方面来看,首先,从宏观方面看,经济、社会齐头并进,是全面发展的基本标志,近20年来我们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社会事业发展上、社会事业管理体制上、社会结构调整上还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经济发展快于社会事业发展,特别是作为社会事业的群众体育整个基础还是比较薄弱的;其次,从体育事业本身来看,“体育运动的普及程度不高,只看重竞技体育成绩,而轻视发展群众体育特别是青少年学生体育锻炼[5]”的现象还存在,全民健身的基本保障还不健全,加强管理、法规建设等方面做的还不够。所谓发展不平衡,“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体育发展程度差距较大[2]”,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活动的人群呈两头大、中间小的现象。上述表象说明,要真正建成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能够“保障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基本的体育服务”的全民健身体系仍需做出很大努力。

如果说,过去20年的主题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而今后20年的主题是“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也就是说,要开始解决“共同富裕”的问题。从“先富”战略到“共富”战略,要求重点关怀困难人群的利益需求。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里所指的“全面小康”是一种发展比较平衡的小康,是在经济发展基础上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要让更多的人分享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成果,强调公平,逐步缩小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成为顺利实施未来20年经济战略与政治改革的重要保证。“保障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基本的体育服务[2]”与党的十六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1]”的目标本质上是一致的,它强调了更加广泛领域内的公平和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群众体育发展差距的取向,这种广泛性包括服务对象的广泛性、保障供给的广泛性、分享发展成果的广泛性。由此可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民健身体系应当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基本的体育服务”为基本目标任务。如果说,过去20年的主题是奠定群众体育的发展基础,普遍增强全民的健身意识,提高体育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今后20年主题将是努力构建与小康社会相适应、面向全体国民、能够适应不同区域、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亲民、便民、利民的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这是实现惠及十几亿人口享有基本体育服务的保证。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把实现“保障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基本体育服务”的基本目标任务,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民健身体系的第一要务,建设一个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惠及全体国民的全民健身体系。

所谓“更高水平”,就是人均体育场地、人均体育消费和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呈较大幅度的提高,人们对体育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程度普遍提高;所谓“更全面”,就是体育运动更加普及,全民健身的基本保障更加全面,场地、组织、活动遍及城乡;所谓“发展比较均衡”,就是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体育发展差距显著缩小。把“全民健身体系”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意味着对构建全民健身体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实行监测或量化时,一是,原有指标已不适应,即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统计指标的目前的小康标准临界值需要提高,所以,应当制定新的标准;二是,增加新的评价指标以体现全面性,即标准要全面科学地反映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发展进程。“全民健身体系”作为小康目标,未来国家必将对其实施情况实行监测或量化,所以,体系的构建不仅要体现科学性,而且还要体现全面性,特别是在小康水平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民健身体系”,一定要体现与时俱进、开创创新的内涵。

新世纪开始要进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二期工程。实施第二期工程必须牢牢把握发展这个主题,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第十个五年计划提出的“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大力发展服务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要求,努力构建能够有效“保障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基本的体育服务”的全民健身体系。

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经济社会环境和体制条件将发生新的变化,会出现一些新特点和新问题,处在这样一个发展和变革的时代,建构本身亦呈动态特征。我们应当“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6]”,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科学态度对待全民健身体系建构的问题,使全民健身体系构成真正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使全民健身体系的内涵真正体现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使全民健身体系真正面向大众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此为指导思想进行思考。

未来中国特色全民健身体系应当是一个由影响和制约全民参与体育健身活动、普遍增强国民体质诸要素构成的服务性、保障性和自适应性的整体。其服务性、保障性、自适应性应当以完成“保障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基本的体育服务”的基本任务为定位,这个体系大致应该由以下部分构成:组织领导(行政管理、群体社团、骨干队伍)、物质保障(资金投入、场地设施、体质监测)、体育活动(健身活动和竞赛活动)、法规制度、健身方法、评估检查、表彰奖励、舆论宣传、科学研究和信息网络等10个子系统构成。组织管理、物质保障和体育活动是全民健身的关键环节,也是全民健身体系构成的主体框架和核心要素。因此,亦可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民健身体系是一个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国民,定位基层,以组织管理、物质保障、体育活动三大关键环节为基本构架,以若干保证、支撑系统构成的一个可满足多元需求,服务与管理并重、结构完善、层次分明、功能有效的开放的系统。这一体系实质上是一个能够“保障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基本的体育服务”的亲民、利民、便民的服务体系,是一个组织管理科学规范,资源配置优化合理,有效保障国民体质和健康水平得到普遍提高的保障体系,是一个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内在要求的具有主动调节能力的系统。

五、全民健身体系的基本着眼点。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障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基本的体育服务”的全民健身体系,应当坚持以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基本着眼点,这是多年来我们发展群众体育事业的一条基本经验,新时期新阶段仍需继续发扬光大。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制定和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基本着眼点是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

要真正实践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首先,有一个基本定位问题,定位实际上就是为什么人的问题,是如何摆正利益的问题。多年来群众体育工作的实践证明,只要把广大人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譬如,为解决群众体育健身的场地设施而实施的“全民健身工程”之所以被誉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就是因为它以广大人民群众为取向,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通过“全民健身工程”的实施不但使广大群众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条件有了改善,同时,也美化了居民生活环境,净化了社会风气,增强了社会凝聚力,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再譬如,中共中央年8号文件提出,要把建设好群众身边健身场地,健全群众身边体育活动组织,举办经常性群众身边体育活动作为构建元多化体育服务体系的关键环节,而场地缺乏、组织不健全、活动少正是当前群众体育开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建设三个关键环节而实施“三边工程”(建身边场地、抓身边组织、办身边活动)实际上就体现了以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基本着眼点。

其次,我们的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就能够充分体现时代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利益。群众体育作为社会事业,其发展有着自己的规律,需要一只看得见的手(市场)和看不见的手(政策法规)的调节。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民健身体系的要求,群众体育发展政策调整需要下功夫去做。

“保障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基本的体育服务”的基本目标任务强调了在更加广泛领域内的公平,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体育发展差距,为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民健身体系必须要考虑如何惠及全国十几亿人口,特别是如果占全国人口70%以上的广大农村居民享受不到体育发展的成果,我们就不能说“保障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基本的体育服务”的基本目标实现了。从根本上解决群众体育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最大的难度在农村。而现阶段“我国农村体育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广大农民的身体素质不尽如人意。公布的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结果表明,农民的身体形态、素质、机能等大部分指标低于科技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工人等人群,部分地区的农民仍然是癌症、心血管疾病和各种传染病的高发人群。在我国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尚不发达和完善的今天,农民的身体素质不高而发病率高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7]。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民健身体系”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惠及全国十几亿人口的问题,“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8],这是我们党依据我国国情在多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基础上做出的结论。“‘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问题”[8]。强调“三农”问题的重要性,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也是一个政治问题。同样,“没有九亿农民的体育健身,就没有中华民族整体身体素质的提高,体育强国就将成为一句空话”[7],如果占全国人口70%的广大农民仍不能享受体育发展的成果,就不能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能够“保障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基本的体育服务”的全民健身体系的基本目标任务实现了。

为此,“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一切政策都要有利于不断提高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8],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1]的发展目标,和中共中央2002年8号文件提出的“农村体育以乡镇为重点”的要求,以勇于探索、知难而进的精神,深入研究农村体育发展问题,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农村体育政策,以加快农村体育发展,保证“保障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基本的体育服务”的基本目标任务的实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保障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基本的体育服务”的全民健身体系,应当坚持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基本动力。这亦是多年来我们发展群众体育事业的一条基本经验,同样,在新时期新阶段仍需继续发扬光大。与时俱进是一个动态的、永恒的过程,是一个与时代同步发展的过程,从实现小康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延续和发展的过程,是两个20年和两个翻两番的过程。前20年艰苦奋斗,我们实现了一个翻两番和总体小康;后20年继续奋斗,再实现一个翻两番、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整个经济、社会环境都将发生变化,全民健身的实践也必将与时代同步发展,实践不断发展,理论就要不断创新,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因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民健身体系”的实践中,我们应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使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谱写新的理论篇章,既发扬已有传统,又创造新鲜经验。为此,我们应当紧跟全民健身实践的发展,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开辟新境界,做到这一点需要有勇于创新的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民健身体系的创新,就是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我们应当深刻认识创新的重要意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保障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基本的体育服务”的全民健身体系的事业中,实现理论、体制、科技的全面创新。

从理论创新来看,在全面创新体系中,理论创新居于基础地位,是一切创新的先导,用理论创新推动全民健身实践创新,正如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所指出的“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我们要通过全民健身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以及其它各方面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把群众体育事业不断推向前进。通过创造性的活动而赋予理论以新的形态或新的内涵是理论创新的本质所在。

从我国群众体育事业发展来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始终是几十来群众体育发展的主题,建国以来,从工间操、劳卫制、锻炼标准,到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到构建亲民、便民、利民的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从“办”体育向“管”体育转变,向坚持政府支持与社会兴办相结合转变,从体育先进县到农村体育以乡镇为重点,从城市体育到社区体育等这一切都蕴含着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今天,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民健身体系的实践中,仍然面临着理论创新的问题。

从体制创新来看,任何创新都与体制创新相联系,体制创新在整个创新中居于关键地位。理论在全民健身事业中的实现,科技在全民健身事业中作用的发挥,都离不开体制改革,体制创新能为优化群众体育资源配置、为促进群众体育理论发展、为提高科技在群众体育事业中的贡献率提供制度保证。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民健身体系必然要求进行体制创新,要求加快体育工作方式的变革。在体育设施、组织网络、活动内容和服务方式上,在积极探索新的群众体育发展模式上,在发挥基层政权机关和群众团体的作用上,在体育管理和服务列入基层单位的工作范围上,在积极支持、鼓励体育组织开展体育活动上,要有新思路、新视觉、新手段。

从科技创新来看,江泽民同志在中国科协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我们把经济建设进一步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必将保证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实现,同时,将为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民健身体系亦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群众体育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通过科技创新不仅在场(馆)设施的设计更多地溶入“以人为本”的理念,推出更符合人体结构的高科技新产品,以达到有效、安全,舒适,操作简单的目的,而且要重视普及科学健身知识,提高国民科学健身意识。“三个创新”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三个创新”统一于群众体育工作创新体系建立、完善和群众体育工作创新能力的增强、提高之中,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保障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基本的体育服务”的全民健身体系这个根本目标。只有全面推进“三个创新”,才能使之相得益彰,充分发挥其在推进全民健身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2]国家体育总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m].北京:国家体育总局,

[4]国家体委群众体育司.全民健身计划文集(一)[c].北京:国家体委群众体育司编,

[5]李岚清.全国体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m].北京:国家体育总局,

[6]九届人大四次会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3.

[7]张发强.全民健身计划文集(六)[c].北京:国家体委群众体育司编,.

[9]张发强.贯彻“三个代表”,抓好“三个环节”,乘势发展“亲民、便民、利民”的全面健身事业[j].中国体育科技,2002,38(12):3-4.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580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