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古希腊伊索寓言读后感【参考8篇】

网友发表时间 2307919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古希腊伊索寓言读后感【参考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古希腊伊索寓言读后感【第一篇】

古希腊的地理范围,除了现在的希腊半岛外,还包括整个爱琴海区域和北面的马其顿和色雷斯、意大利半岛和小亚细亚等地。

公元前5、6世纪,特别是希、波战争以后,雅典取得希腊城邦的领导地位,经济生活高度繁荣,生产力显著提高,在这个基础上产生了光辉灿烂的希腊文化,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希腊数学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从伊奥尼亚学派到柏拉图学派为止,约为公元前七世纪中叶到公元前三世纪;第二期是亚历山大前期,从欧几里得起到公元前146年,希腊陷于罗马为止;第三期是亚历山大后期,是罗马人统治下的时期,结束于641年亚历山大被阿拉伯人占领。

从古代埃及、巴比伦的衰亡,到希腊文化的昌盛,这过渡时期留下来的数学史料很少。

不过希腊数学的兴起和希腊商人通过旅行交往接触到古代东方的文化有密切关系。伊奥尼亚位于小亚细亚西岸,它比希腊其他地区更容易吸收巴比伦、埃及等古国积累下来的经验和文化。

在伊奥尼亚,氏族贵族政治为商人的统治所代替,商人具有强烈的活动性,有利于思想自由而大胆地发展。

城邦内部的斗争,帮助摆脱传统信念在希腊没有特殊的祭司阶层,也没有必须遵守的教条,因此有相当程度的思想自由。

这大大有助于科学和哲学从宗教分离开来。古希腊第一位科学家—泰勒斯。

米利都是伊奥尼亚的最大城市,也是泰勒斯的故乡,泰勒斯是公认的希腊哲学鼻祖。早年是一个商人,曾游访巴比伦、埃及等地,很快就学会古代流传下来的知识,并加以发扬。

以后创立伊奥尼亚哲学学派,摆脱宗教,从自然现象中去寻找真理,以水为万物的根源。

当时天文、数学和哲学是不可分的,泰勒斯同时也研究天文和数学。

他曾预测一次日食,促使米太(在今黑海、里海之南)、吕底亚(今土耳其西部)两国停止战争,多数学者认为该次日食发生在公元前585年5月28日。他在埃及时曾利用日影及比例关系算出金字塔的高,使法老大为惊讶。

毕达哥拉斯毕达哥拉斯公元前580年左右生于萨摩斯,为了摆脱暴政,移居意大利半岛南部的克罗顿。在那里组织一个政治、宗教、哲学、数学合一的秘密团体。后来在政治斗争中遭到破坏,毕达哥拉斯被杀害,但他的学派还继续存在两个世纪之久。

毕达哥拉斯学派企图用数来解释一切,不仅仅认为万物都包含数,而且说万物都是数。

他们以发现勾股定理(西方叫做毕达哥拉斯定理)闻名于世,又由此导致不可通约量的发现。

这个学派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将算术和几何紧密联系起来。他们找到用三个正整数表示直角三角形三边长的一种公式,又注意到从1起连续的奇数和必为平方数等等,这既是算术问题,又和几何有关,他们还发现五种正多面体。

伊奥尼亚学派和毕达哥拉斯学派有显著的不同。前者研习数学并不单纯为了哲学的兴趣,同时也为了实用。而后者却不注重实际应用,将数学和宗教联系起来,想通过数学去探索永恒的真理。

公元前五世纪,雅典成为人文荟萃的中心,人们崇尚公开的精神。在公开的讨论或辩论中,必须具有雄辩、修辞、哲学及数学等知识,于是“智人学派”应运而生。他们以教授文法、逻辑、数学、天文、修辞、雄辩等科目为业。

在数学上,他们提出“三大问题”:三等分任意角;倍立方,求作一立方体,使其体积是已知立方体的二倍;化圆为方,求作一正方形,使其面积等于一已知圆。这些问题的难处,是作图只许用直尺(没有刻度的尺)和圆规。

希腊人的兴趣并不在于图形的实际作出,而是在尺规的限制下从理论上去解决这些问题,这是几何学从实际应用向系统理论过渡所迈出的重要的一步。这个学派的安提丰提出用“穷竭法”去解决化圆为方问题,这是近代极限理论的雏形。先作圆内接正方形,以后每次边数加倍,得8、16、32、…边形。安提丰深信“最后”的多边形与圆的“差”必会“穷竭”。这提供了求圆面积的近似方法,和中国的刘徽的割圆术思想不谋而合公元前三世纪,柏拉图在雅典建立学派,创办学园。他非常重视数学,但片面强调数学在训练智力方面的作用,而忽视其实用价值。他主张通过几何的学习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因为几何能给人以强烈的直观印象,将抽象的逻辑规律体现在具体的图形之中。

这个学派培养出不少数学家,如欧多克索斯就曾就学于柏拉图,他创立了比例论,是欧几里得的前驱。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也是古代的大哲学家,是形式逻辑的奠基者。他的逻辑思想为日后将几何学整理在严密的逻辑体系之中开辟了道路。

公元前四世纪以后的希腊数学,逐渐脱离哲学和天文学,成为独立的学科。数学的历史于是进入一个新阶段——初等数学时期这个时期的特点是,数学(主要是几何学)已建立起自己的理论体系,从以实验和观察为依据的经验科学过渡到演绎的科学。由少数几个原始命题(公理)出发,通过逻辑推理得到一系列的定理。这是希腊数学的基本精神。

在这一时期里,初等几何、算术初等代数大体己成为独立的科目。和17世纪出现的解析几何学、微积分学相比,这一个时期的研究内容可以用“初等数学”来概括,因此叫做初等数学时期。

埃及的亚历山大城,是东西海陆交通的枢纽,又经过托勒密王的加意经营,逐渐成为新的希腊文化中心,希腊本土这时已经退居次要地位。几何学最初萌芽于埃及,以后移植于伊奥尼亚,其次繁盛于意大利和雅典,最后又回到发源地。经过这一番培植,已达到丰茂成林的境地。

从公元前四世纪到公元前146年古希腊灭亡,罗马成为地中海区域的统治者为止,希腊数学以亚历山大为中心,达到它的全盛时期。

这里有巨大的图书馆和浓厚的学术空气,各地学者云集在此进行教学和研究。其中成就最大的是亚历山大前期三大数学家欧几里得、阿基米德和阿波罗尼奥斯。

古希腊杰出的数学家—欧几里得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其伟大的历史意义在于它是用公理法建立起演绎体系的最早典范。

过去所积累下来的数学知识,是零碎的、片断的,可以比作砖瓦木石;只有借助于逻辑方法,把这些知识组织起来,加以分类、比较,揭露彼此间的内在联系,整理在一个严密的系统之中,才能建成宏伟的大厦。

《几何原本》体现了这种精神,它对整个数学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阿基米德是物理学家兼数学家,他善于将抽象的理论和工程技术的具体应用结合起来,又在实践中洞察事物的本质,通过严格的论证,使经验事实上升为理论。他根据力学原理去探求解决面积和体积问题,已经包含积分学的初步思想。阿波罗尼奥斯的主要贡献是对圆锥曲线的深入研究。

除了三大数学家以外,埃拉托斯特尼的大地测量和以他为名的“素数筛子”也很出名。

天文学家喜帕恰斯制作“弦表”,是三角学的先导。公元前146年以后,在罗马统治下的亚历山大学者仍能继承前人的工作,不断有所发明。

海伦(约公元62)、门纳劳斯(约公元100)、帕普斯等人都有重要贡献。天文学家托勒密将喜帕恰斯的工作加以整理发挥,奠定了三角学的基础。

晚期的希腊学者在算术和代数方面也颇有建树,代表人物有尼科马霍斯(约公元100)和丢番图(约250)前者是杰拉什(今约旦北部)地方的人。

著有《算术入门》,后者的《算术》是讲数的理论的,而大部分内容可以归入代数的范围。它完全脱离了几何的形式,在希腊数学中独树一帜,对后世影响之大,仅次于《几何原本》。公元325年,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大帝开始利用宗教作为统治的工具,把一切学术都置于基督教神学的控制之下。

公元529年,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关闭雅典的柏拉图学园以及其他学校,严禁传授数学。

许多希腊学者逃到叙利亚和波斯等地。数学研究受到沉重的打击。641年,亚历山大被阿拉伯人占领,图书馆再次被毁,希腊数学至此告一段落。

古希腊伊索寓言读后感【第二篇】

指导老师:杨真真。

学生姓名:学生班级:学生学号:

xxx120xxx20124xxxx。

古希腊神话的优美、动人是举世闻名的。

古代希腊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古希腊人的活动范围主要包括现今的巴尔干半岛南部、小亚细亚西部沿海地区和地中海东部各岛屿。此外,他们很早便与黑海沿岸地区的居民交往,向意大利半岛南郢沿海和西西里岛等地区移民,足迹远至西地中海和北非。古希腊人在其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创建了璀璨多彩的文化,传下丰富的遗产,神话传说就是其中之一。

古代神话的产生历史久远,它乃是处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时期的远古人类借助想像征服自然力的产物。由此,古代神话必然包括神的故事和人与神之间的关系和冲突的故事,即英雄传说两个方面。神的故事更明显地反映了古代人类把强大的自然现象形象化的丰富想像力,英雄传说则主要是对可能具有某种历史性的传奇人物及相关事件的崇拜和理想化,反映了远古人类的生存活动和与自然进行的顽强斗争。古希腊神话也是包括了这两个方面。

古希腊神话故事的形成时期很早,是远古一代代人集体创作的结晶。神话起初口传,后来见之于书面文字。它的最早的传世书面文献当推荷马史诗。史诗中除了主体故事外,还提及了许多其他的神话故事,那些故事显然在当时已是广为流传、普遍知晓的。在荷马之后不久有古希腊诗人赫西奥德的长诗《神谱》,扼要地记述了许多神话故事,并且力匿把那些故事谱系化。古希腊悲剧的题材基本都是取材于神话,是作家对那些神话故事的现实理解的戏剧体现。公元前三世纪之后希腊化时期的亚历山大里亚学者们在对古典作品的收集和注疏中,对古希腊神话的收集和保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一些诗人则在学识性原则的指导下,发掘出许多鲜为人知的神话典故。古罗马神话受物物有灵论的影响,对神灵缺少形象性思维,神话故事贫乏。英雄传说也主要表现为历史故事,故事中的人物具有的更多的是现实性而非超人性。古罗马人在接触了古希腊神话后,很快被娓娓动人的希腊神话所吸引,从而广泛吸收了古希腊神的形象和故事,出现了古希腊罗马神话传说特有的融合。

希腊文化源于古老的爱琴文明,和中国商周文明略有相像之处。他们是西洋文明的始祖,具有卓越的天性和不凡的想像力。在那原始时代,他们对自然现象,对人的生死,都感到神秘和难解,于是他们不断地幻想、不断地沉思。在他们想像中,宇宙万物都拥有生命。然而在多利亚人入侵爱琴文明后,因为所生活的希腊半岛人口过剩,他们不得不向外寻拓生活空间。这时候他们崇拜英雄豪杰,因而产生了许多人神交织的民族英雄故事。这些众人所创造的人、神、物的故事,经由时间的淬链,就被史家统称为「希腊神话」,西元前十一二世纪到七、八世纪间则被称为「神话时代」。神话故事最初都是口耳相传,直至西元前七世纪才由大诗人荷马统整记录于「史诗」中。

我们现在所知的所有古希腊神话的故事都来自《荷马史诗》和赫西俄德的《神谱》和《工作与时日》。《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两部。《伊利亚特》记述的是古代希腊人与特洛伊人交战攻打伊利亚特的经过。《奥塞德》描写了希腊军返航途中的种种遭遇,荷马之后的赫西俄德写了《神谱》和《工作与时日》希腊诸神的渊源,历史的发端。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前三世纪间,希腊三为悲剧大师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匹得斯的经典著作也极大的丰富了希腊神话的内容。古希腊神话主要包括神的故事、英雄传说。前者包括关于天地的开辟、神的产生、神的谱系、人的起源和神的活动等故事。古希腊神话里希腊有十二主神,他们住在希腊北部的奥斯匹斯山上。他们是管雷电的天神宙斯、天后家空之神赫拉、海神波塞东、太阳神阿波罗、月亮神阿尔忒弥斯、智慧女神雅典娜、爱与美女神阿弗洛狄特、战神阿瑞斯、火与工匠神赫尔斯托斯、众神使者赫尔墨斯、农神得墨忒耳、灶神赫斯提亚。此外还有小神仙爱神厄洛斯、学问和艺术女神缪斯、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古希腊神话除诸神外还有英雄传说,主要反映的是遥远的古代社会生活及人类心智、物质发展之后与自然的斗争,还有许多是反映人们生产斗争知识的。对与中国神话零散、片段化、孤立、情节简单不同,希腊神话自成体系、完整、情节丰富曲折,具有非常大的魅力。

古希腊神话中也有人兽同体的遗迹,他们是诸神的祖先。希腊神话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个部分。神的故事涉及宇宙和人类的起源、神的产生及其谱系等内容。相传古希腊有奥林匹斯十二大神。但古希腊神话的主要人物希腊十二主神都是与人同形、与人同性的,既有人的体态美,也有人的七情六欲,懂得喜怒哀乐,参与人的活动。神与人的区别仅仅在于前者永生,无死亡期;后者生命有限,有生老病死。希腊神话中的神个性鲜明,没有禁欲主义因素,也很少有神秘主义色彩。希腊神话的美丽就在于神依然有命运,依然会为情所困,为自己的利益做出坏事。古希腊神话中的神和英雄都有很强的世俗性。英雄传说起源于对祖先的崇拜,它是古希腊人对远古历史和对自然界斗争的一种艺术回顾。这类传说中的主人公大都是神与人的后代,半神半人的英雄。他们体力过人,英勇非凡,体现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豪迈气概和顽强意志,成为古代人民集体力量和智慧的化身。最著名的传说有赫拉克勒斯的十二件大功,伊阿宋取金羊毛等。希腊神话崇拜英雄,对英雄倍加热爱与颂扬,但并不以其是否有高尚的德行为评价标准,也不要求其以拯救人类为己任。英雄都是英勇无畏的,多半具有半神半人的特点。他们喜欢探险、征服、以勇武自豪,尽管这些英雄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却仍然受到人们的赞美。他们认为,英雄就是英勇而值得敬佩的人,不应因英雄的个人缺陷或彼此敌对而褒奖一方,贬斥另一方,坚持的是一种审美化的多元价值评价标准,希腊神话对美的追求,一方面造就了西方人热爱生活,勇于冒险,追求个性,崇尚英雄气质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另一方面,也以其恒久的艺术魅力催生了西方文化和艺术的繁荣与发展。

世的哲学家(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历史学家(如希罗多德)也常常征引希腊神话其中的材料,艺术家特别是雕塑大师们更以神话人物或情节为范本,创作出享誉天下的佳作,在美术方面,达·芬奇、伦勃朗、卢本斯都有取材于希腊神话的名画,对希腊神话相继做出精神研究推动了人文科学的发展。奥维德的《变形记》是希腊神话稍加修改后的复述,西塞洛、恩尼乌斯、维吉尔的作品中也留有希腊神话的印记。现代主义的人文思想家们又惊喜地从希腊神话中发现一个自由、明快、充满原始生命力的世界,借鉴古希腊神话和戏剧,写出文学史的新篇章。从古罗马时代起,无数文人便把古希腊文学看成了他们不可企及的却试图攀援的高峰,古老神话中的诸神以及史诗、悲剧中的英雄在抚慰他们心灵的同时也激发了他们无穷无尽的创作源泉。古希腊神话对欧洲近代的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和启蒙运动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古希腊神话中的以人为本的精神使人们从传统束缚中解脱出来。因此,希腊神话不仅是希腊文学的土壤,而且对后来的欧洲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是西方近代文化精神的重要源头。

古希腊伊索寓言读后感【第三篇】

1.欧洲人认为“欧洲”(europe)最早是指爱琴海(aegeansea)南端的克里特岛。古希腊神话传说在虚虚实实的情节中反映出这样一段历史真相:爱琴文明(前2000年—前1200)有长达800年的青铜文化。

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爱琴文明是希腊文明的开端。

2.奥运会的全称是“奥林匹克运动会”,“奥林匹克”一词源于希腊的地名“奥林匹亚”。公元前776年,第一届古希腊运动会。之后,这种赛会每四年举行一次.从公元前776年到公元349年,古代奥运会被罗马帝国的皇帝废除为止,古代奥运会一共举行了293届。1896年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始。

3.古希腊地处地中海东部,从地理位置看,古希腊是由半岛和群岛组成的国家,是一个海洋国家。所以柏拉图说:“我们环绕着大海(爱琴海)而居,如同青蛙环绕着水塘”。

4.爱琴文明,是指公元前两千年左右,形成于爱琴海地区的青铜文化。

5.希腊最古老、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要算克里特和迈锡尼文明了。这两位是爱琴文明的发现者,斯里曼和伊文思,他们分别发现了希腊的重要遗址,这就是古迈锡尼和古特洛伊及克里特岛上的米诺斯宫的遗址。

6.米诺斯文明,是爱琴海地区的古代文明,迈锡尼文明之前的青铜时代,约公元前2850年—前1450年。该文明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克里特岛上。它是欧洲最早的古代文明,也是希腊古典文明的前驱。以精美的王宫建筑、壁画及陶器、工艺品等著称于世。

7.这是米诺斯宫复原图和米诺斯宫遗址。

8.在克里特岛米诺斯文化遗址中大量出土了“持蛇女神”像。看这个女神像,她两手伸开,各抓一蛇,好像在献技或在施行魔法。头顶上蹲伏的一只狮子也属于米诺斯宗教的圣兽。层叠的长裙让人想起18世纪欧洲贵妇人的宴会装束。这类“持蛇女神”都是些姿态程式化的仪式形象,制作都很精美。米诺斯宫内的各个宫室和长廊,都画有瑰丽多姿的壁画。9.元前2000年左右,希腊人开始在巴尔干半岛南端定居。从公元前16世纪上半叶起逐渐形成一些奴隶制国家,出现了迈锡尼文明。

10.卫城是迈锡尼建筑最突出的成就之一,它不仅具有城堡的作用,而且是一个城邦的中心,它是以后希腊古典时代卫城建筑的先导。狮子门就是这座城堡的大门。狮子象征武力,即城市的守卫者。狮子门建于公元前1350~1300年。该门由独石建成门柱,门宽米、高米,可供骑兵和战车通过。

11.这是迈锡尼时期留下的金面罩和青铜器皿。

12.古城邦形成于前8—6世纪,就是指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它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的若干村落。特征是小国寡民,各城邦长期独立自治。

13.雅典是古希腊最大的城邦之一,领土约2550平方千米,人口最多时约20万—30万。雅典卫城,在今希腊雅典西南部,建在一陡峭的山冈上,原为雅典城邦的城堡;公元前5世纪改建为雅典宗教活动的中心。

14.帕特农神庙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建筑,建于古希腊城邦繁荣时期,位于雅典卫城的中心,是雅典人供奉雅典保护神雅典娜的神庙。“帕特农”在古希腊语中即是“雅典娜处女庙”的意思。

15.雅典娜,希腊神话中的智慧女神,全身披戴铠甲,曾传受给人类纺织、雕刻、制作陶器等技艺和战术。她与海神波塞冬相争,因出示第一棵橄榄树而获胜,成为雅典城邦的保护神,并将她供奉在帕特农神庙中进行祭祀。

古希腊伊索寓言读后感【第四篇】

古希腊有不少的神话故事,我们看了会觉得还不错!下面是本站网友给大家分享的“古希腊伊索寓言读后感【参考8篇】”,希望能帮到大家!

团结。

协作,生活非常幸福。

宙斯看到人间的发展很迅速,一天天地富强起来,他开始害怕有朝一日人间会变得像天堂一样。那样就不会再有自己的威严与地位,人们都会变成神仙。于是他就想方设法阻止人们前进的步伐,企图把人类控制在愚昧、野蛮的状态,以使自己能够高高在上,继续做他的天下第一神。

那时,人们纯朴、善良,没有欺骗、没有争斗。大家共同努力,齐心协力进行着人类高尚的事业。这是宙斯最恐惧的,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大家拧成一股绳,那力量可就大了。所以,宙斯就想分化瓦解人类。

可是人类很团结,使得宙斯无从下手。宙斯想了好几天,最后决定破坏人类高尚的品德,让他们自己内部产生矛盾,自己从中获得好处。

宙斯观察了许久,发现人类之中,手艺人的接触面最广,他们走街串巷,卖出自己做的东西,每天要和好多人打交道。那时,手艺人都很诚实,讲究买卖公平,从来不欺骗别人,大家也都很。

信任。

他们,从来不讨价还价。

宙斯就出了一条恶毒的主意,他命令赫耳墨斯给每个手艺人都撒上撒谎药,让他们去欺骗消费者,使人类之间不再互相信任,而是各自为政,相互攻击,以达到分化瓦解人类的目的。

赫耳墨斯把药研好,撒在每个手艺人身上。最后,只剩下皮匠,但药却还剩下很多,他就端起钵子,全都扣在了皮匠身上。从此以后,手艺人全都撒谎,其中以皮匠最为严重。

就这样,宙斯的阴谋得逞了。

赫拉克勒斯是宙斯与阿尔克墨涅所生的儿子,阿尔克墨涅是珀耳修斯的孙女,底比斯国王安菲特律翁的妻子。安菲特律翁也是珀耳修斯的孙子,是泰林斯国王,但后来离开了那个城市,移居底比斯。

宙斯之妻赫拉痛恨阿尔克墨涅当了丈夫的情妇,当然,她对赫拉克勒斯也很忌恨,因为宙斯向诸神预言,他的这位儿子前途无量,将来大有作为。当阿尔克墨涅生下赫拉克勒斯时,她担心他在宫中。

安全。

没有保障,于是将他放在篮里,篮子上盖了一点稻草,然后放到一个地方,这地方后来被称为赫拉克勒斯田野。当然,如果不是一个神奇的机会,使雅典娜跟赫拉走到那地方,这孩子肯定活不了。雅典娜看到孩子生得漂亮,非常喜欢。她很可怜他,便劝赫拉给孩子喂奶。他咬住赫拉的奶头,贪婪地吮吸她的乳汁,吸得她的奶头生疼。赫拉生气地把孩子扔到地上。雅典娜同情地把孩子抱起来,带回城里,交给王后阿尔克墨涅代为抚养。阿尔克墨涅一眼就认出这是自己的儿子,她高兴地把孩子放进摇篮。她由于畏惧赫拉,遗弃了孩子,没想到满怀妒嫉的继母竟用乳汁救活了她情敌的儿子。不仅如此,赫拉克勒斯吮吸了赫拉的乳汁,从此脱离了凡胎。但赫拉很快就明白那个吸她奶的孩子是谁,而且知道他现在又回到了宫殿。她十分后悔当时没有报复孩子,把她除掉。随即她派出两条可怕的毒蛇,爬进宫殿去杀害孩子。

深夜,孩子沉浸在甜蜜的酣睡中。熟睡的女佣和母亲都没有发现两条毒蛇从敞开的房门里游了进来。它们爬上孩子的摇篮,缠住孩子的脖子。孩子大叫一声醒了过来。他抬起头,四面张望,只是感到脖子被缠得难受。这时他显示了神的力量。两手各抓住一条蛇使劲一捏,竟把两条蛇捏死了。

阿尔克墨涅被孩子的叫声惊醒。她赤着脚,奔了过来,大喊救命,但她发现两条大蛇已死在孩子手上。底比斯王室的贵族们听到呼救,都全副武装地涌进内室。国王安菲特律翁疼爱孩子,把他看作宙斯赐予的礼物,这时他手持宝剑跑来。当他听到并看到所发生的事情时,他又惊又喜,为儿子的神力而感到自豪。他把这件事看作一个预兆,派人找来底比斯的盲人占卜者提瑞西阿斯。这位提瑞西阿斯是宙斯赋予预言能力的人,他当着大家的面预言孩子的未来:他长大以后,将杀死陆上和海里的许多怪物;他将战胜巨人,在他历尽艰险后,他将享有神衹们的永久。

生命。

并赢得青春女神赫柏的。

爱情。

2

页,当前第。

1

1

2

古希腊伊索寓言读后感【第五篇】

相传是盲诗人荷马所作,他把各地流传的明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加工创作成为口头禅的诗歌,代代流传下来。《荷马史诗》包括《伊里亚特》和《奥德赛》两部作品。

《伊里亚特》是“特洛伊”的音译,描写的是公元前13世纪希腊人远征特洛伊城第10年的故事。战争起因是特洛伊国王的儿子帕里斯诱拐了斯巴达国王的妻子、希腊最美的女人海伦,阿伽门农决定为他的兄弟和家族受到的耻辱报仇,率军去特洛伊夺回海伦。双方打了10年,都无法取胜。

这部史诗主要塑造了希腊英雄阿喀琉斯的形象。阿喀琉斯是希腊第一勇将。可阿伽门农把阿喀琉斯的女奴抢了,使阿喀琉斯十分气恼,推出了战争,导致希腊人多次被击败。后来,阿喀琉斯的好友帕特洛克罗斯穿上阿喀琉斯的盔甲前去迎战,特洛伊人吓得纷纷撤退。但特洛伊太子赫克托耳识破了帕特洛克罗斯,并杀了他。阿喀琉斯非常悲伤和懊悔,与阿伽门农捐弃前嫌,重返战场,杀死了赫克托耳。赫克托耳的父亲——特洛伊国王请求赎回儿子的尸体,阿喀琉斯满足他的要求,停战12天。12天后,战争再起,最后希腊人用“木马计”攻克特洛伊城。

《奥德赛》记述了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战后回国的故事。

奥德修斯在回国途中漂泊10年,遭受了许多不幸和危险。伊大卡国人以为他死了,许多男人向奥德修斯的妻子求婚,但他妻子相信丈夫一定会平安归来,拒绝了所有人。奥德修斯回到自己的王国,装扮成一个赤贫的流浪汉,走进自己的宫中。他的妻子为了摆脱求婚者的纠缠,拿出奥德修斯的弓,说:“如果谁能拉开这张弓,并且射中12把斧头的柄孔,就可以娶我为妻。”所有人都失败了。奥德修斯走上前,拉弓射过柄孔,并把求婚者一个个杀死。奥德修斯重登王位,建立和平之国。

二、木马计。

特洛伊王子帕里斯诱拐了斯巴达国王墨涅拉依的妻子——海伦,墨涅拉依向自己的哥哥,迈锡尼国王阿伽门农求援。阿伽门农号令希腊各盟友,组成10万大军,1200艘战舰,杀向特洛伊城,战争持续10年,谁也没取胜。

特洛伊王子阵亡后,帕里斯只得应战,被希腊军毒箭射中,不久死去。

此时,奥德修斯向希腊联军献计。希腊人照计,选了一只巨大的木马,马腹是空的,容纳很多战士。斯巴达国王墨涅拉依带领一批勇士藏在木马内,希腊军佯装退军。特洛伊人把木马当战利品拉回城中。深夜,希腊勇士从木马出来,打开城门,接应返回的希腊军进城,将特洛伊人杀得几乎灭绝,据说只有6个特洛伊男子逃到意大利的拉丁平原,成为古罗马民族的后裔。

实际上,海伦只是希腊军进攻特洛伊的一个借口。特洛伊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十分发达,希腊对其垂涎三尺。

三、马拉松战役。

波斯帝国到大流士时代,已经成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横跨亚欧非的庞大帝国。公元前490年,波斯大军横渡爱琴海,在雅典郊外的马拉松平原登陆,想征服富饶的希腊城邦。

雅典一面加强戒备,一面派斐里庇第斯到200多公里远的斯巴达城邦求援。但斯巴达拒绝出兵。

按雅典法律,雅典的10位将军在战争期间轮流掌握兵权,每人一天。在关于被动防御,还是主动出击问题上,一个叫米太亚得的将军主张主动出击,执政官卡利乌斯支持了他。其他将军自愿放弃轮流当总司令的权利,让米太亚得一人全权指挥战争。

公元前490年9月12日清晨,大战前夕,米太亚得对希腊将士做战斗动员,说:“雅典是永远保持自由,还是戴上奴隶的枷锁,关键就在你们!”最终,雅典在战胜。米太亚得派斐里庇第斯将胜利的消息送回雅典城,当他跑到雅典城中央广场时,激动地喊道:“欢乐吧,雅典人,我们胜利啦!”他便一头倒下,再也没醒来。

波希战争持续近半个世纪,马拉松战役是交锋的第一仗,极大地鼓舞了希腊人为自由和独立而战的斗志。

为了纪念这场战役的胜利和表彰尽职尽力的英雄斐里庇第斯的功绩,1896年,雅典人在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规定了一个新的竞赛项目——马拉松赛跑。

古希腊伊索寓言读后感【第六篇】

古希腊的阿基米德不仅是一个卓越的科学家,而且是一个很好的老师,他生前培养过许多学生,在这些学生中有一个特别的人物,他是希腊国王多禄米。

闲着没事的多禄米,有一天忽然心血来潮想学一点儿什么东西。当时,阿基米德已是一位十分著名的科学家了。多禄米想了一想,决定把阿基米德请来,拜他为师,学习一点几何知识。

接到国王召见,阿基米德不敢怠慢,急忙来到了皇宫。这里金碧辉煌,气势典雅。白玉大理石铺成的透明地板,水晶珍珠般的吊灯,雕龙刻虎的巨大粱柱,把整座宫殿装扮得格外豪华、漂亮。阿基米德一边欣赏着宫殿中的装饰,心中一边想,这些宏伟的建筑中不知凝结了多少科学家和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心血,尤其是那些精巧、别致的设计,无不反映出建造者们在数学、特别是几何学方面很学的造诣。

从此以后,阿基米德就当上了国王的私有数学教师。刚开始上几何课时,国王挺认真,似乎下了决心要学好这门课。可是,时间一长,多禄米的兴趣就逐渐往下落了,尽管阿基米德讲授的几何学内容都很浅显,但对于不爱学习的国王而言,一堂课的时间简直比一年还长,他日益显出不耐烦的情绪。

对国王情绪的变化,阿基米德看到眼里,记在心中。他仍然一如既往的认真讲课。他细心而又耐心的向多禄米讲解着各种几何的图形、原理以及计算方法。可是多禄米对眼前出现的一个个三角形、正方形、菱形的图案毫无兴趣,有点昏昏欲睡了。阿基米德来到多禄米的身边,用手推推他。这位国王勉强睁开惺松的睡眼,没等阿基米德说话,他反而先问:“请问,到底有没有比你的方法简捷一些的学习几何学的方法和途径?用你这种方法实在太难学了。”

听了国王的问题,阿基米德思考着,冷静地回答道:“陛下,乡下有两种道路,一条是供老百姓走的乡村小道,一条是供皇家贵族走的宽阔的坦途,请问陛下走的是哪一条道路呢?”

“当然是皇家的坦途呀!“多禄米回答得十分干脆,但又感到茫然不解。

阿基米德继续说:“不错,您当然是走皇家的坦途,但那是因为您是国王的缘故。可现在,您是一名学生。

要知道,在几何学里,无论是国王还是百姓,也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大家只能走同一条路。因为,走向学问是没有什么皇家大道的。“国王多禄米眨巴着眼睛,似懂非懂地思考了一下,总算理解了阿基米德这番话的含意,于是重新打起精神,听阿基米德继续讲课。这个故事提示了一个趔:追求科学知识没有捷径可走,科学知识对任何人都是一视同仁的。正如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所说:”在科学的道路上,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在那崎岖小路上攀登的不畏劳苦的人们,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华罗庚。

有一次,他跟邻居家的孩子一起出城去玩,他们走着走着;忽然看见路旁有座荒坟,坟旁有许多石人、石马。这立刻引起了华罗庚的好奇心,他非常想去看个究竟。于是他就对邻居家的孩子说:

“那边可能有好玩的,我们过去看看好吗?”

邻居家的孩子回答道:“好吧,但只能呆一会儿,我有点害怕。”

胆大的华罗庚笑着说:“不用怕,世间是没有鬼的。”说完,他首先向荒坟跑去。

两个孩子来到坟前,仔细端详着那些石人、石马,用手摸摸这儿,摸摸那儿,觉得非常有趣。爱动脑筋的华罗庚突然问邻居家的孩子:“这些石人、石马各有多重?”

邻居家的孩子迷惑地望着他说:”我怎么能知道呢?你怎么会问出这样的傻问题,难怪人家都叫你„罗呆子‟。”

华罗庚很不甘心地说道:“能否想出一种办法来计算一下呢?”

邻居家的孩子听到这话大笑起来,说道:“等你将来当了数学家再考虑这个问题吧!不过你要是能当上数学家,恐怕就要日出西山了。”

华罗庚不顾邻家孩子的嘲笑,坚定地说:“以后我一定能想出办法来的。”

当然,计算出这些石人、石马的重量,对于后来果真成为数学家的华罗庚来讲,根本不在话下。

金坛县城东青龙山上有座庙,每年都要在那里举行庙会。少年华罗庚是个喜爱凑热闹的人,凡是有热闹的地方都少不了他。有一年华罗庚也同大人们一起赶庙会,一个热闹场面吸引了他,只见一匹高头大马从青龙山向城里走来,马上坐着头插羽毛、身穿花袍的“菩萨”。每到之处,路上的老百姓纳头便拜,非常虔诚。拜后,他们向“菩萨”身前的小罐里投入钱,就可以问神问卦,求医求子了。华罗庚感到好笑,他自己却不跪不拜“菩萨”。站在旁边的大人见后很生气,训斥道:

“孩子,你为什么不拜,这菩萨可灵了。”“菩萨真有那么灵吗?”华罗庚问道。

一个人说道:“那当然,看你小小年纪千万不要冒犯了神灵,否则,你就会倒楣的。”“菩萨真的万能吗?”这个问题在华罗庚心中盘旋着。他不相信一尊泥菩萨真能救苦救难。

庙会散了,看热闹的老百姓都回家了。而华罗庚却远远地跟踪着“菩萨”。看到“菩萨”进了青龙山庙里,小华罗庚急忙跑过去,趴在门缝向里面看。只见“菩萨”能动了,他从马上下来,脱去身上的花衣服,又顺手抹去脸上的妆束。门外的华庚惊呆了,原来百姓们顶礼膜拜的“菩萨”竟是一村民装扮的。

华罗庚终于解开了心中的疑团,他将“菩萨”骗人的事告诉了村子里的每个人,人们终于恍然大悟了。从此,人们都对这个孩子刮目相看,再也无人喊他“罗呆子”了。

陈景润。

陈景润一个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创立了著名的“陈氏定理”,所以有许多人亲切地称他为“数学王子”。但有谁会想到,他的成就源于一个故事。

1937年,勤奋的陈景润考上了福州英华书院,此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系主任留英博士沈元教授回福建奔丧,不想因战事被滞留家乡。几所大学得知消息,都想邀请沈教授前进去讲学,他谢绝了邀请。由于他是英华的校友,为了报达母校,他来到了这所中学为同学们讲授数学课。

一天,沈元老师在数学课上给大家讲了一故事:“200年前有个法国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6=3+3,8=5+3,10=5+5,12=5+7,28=5+23,100=11+89。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数之和。因为这个结论没有得到证明,所以还是一个猜想。大数学欧拉说过:虽然我不能证明它,但是我确信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它像一个美丽的光环,在我们不远的前方闪耀着眩目的光辉。……”陈景润瞪着眼睛,听得入神。

从此,陈景润对这个奇妙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余时间他最爱到图书馆,不仅读了中学辅导书,这些大学的数理化课程教材他也如饥似渴地阅读。因此获得了“书呆子”的雅号。

兴趣是第一老师。正是这样的数学故事,引发了陈景润的兴趣,引发了他的勤奋,从而引发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

“老师,我没有胡闹”

为了中华民族的富强-------苏步青的故事。

苏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山村里。虽然家境清贫,可他父母省吃俭用,拼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学。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可量,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

那是苏步青上初三时,他就读浙江省六十中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讲故事。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杨老师的课深深地打动了他,给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兴奋剂。读书,不仅为了摆脱个人困境,而是要拯救中国广大的苦难民众;读书,不仅是为了个人找出路,而是为中华民族求新生。当天晚上,苏步青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并从此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一迷上数学,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苏步青只知道读书、思考、解题、演算,4年中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现在温州一中(即当时省立十中)还珍藏着苏步青一本几何练习薄,用毛笔书写,工工整整。中学毕业时,苏步青门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

17岁时,苏步青赴日留学,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为国争光的信念驱使苏步青较早地进入了数学的研究领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写了30多篇论文,在微分几何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并于1931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获得博士之前,苏步青已在日本帝国大学数学系当讲师,正当日本一个大学准备聘他去任待遇优厚的副教授时,苏步青却决定回国,回到抚育他成长的祖任教。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苏步青,生活十分艰苦。面对困境,苏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么,我甘心情愿,因为我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是一条爱国的光明之路啊!”

这就是老一辈数学家那颗爱国的赤子之心。从小立志科学救国------熊庆来的故事。

熊庆来的父亲熊国栋,精通儒学,但更喜欢新学,思想很开明,对熊庆来的影响很大。少年时的熊庆来从他父亲那里常听到有关孙中山民主革命的事情,这在幼年熊庆来的心田播下了爱国的种子。

1907年,熊庆来考入昆明的云南方言学堂,不久又升入云南高等学堂。当时满清王朝已日薄西山,各地的反清斗争风起云涌,抗捐、抗税、罢课、罢市、兵变遍及全国,清政府陷入于风雨飘摇之中。熊庆来由于参加了“收回矿山开采权”的抗法反清的示威游行而遭到学校的记过处分。现实的生活与斗争命命名熊庆来认识到:要使国家富强,必须掌握科学,科学能强国富民。

1913年,熊庆来赴欧留学。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从比利时经荷兰、英国,辗转到了法国巴黎。8年间先后获得高等数学、力学及天文学等多科证书,并获得理学硕士学位。1921年,28岁的熊庆来学成归国,一心想学以致用,救民于水火。1949年6月,国民党反动政府趁熊庆来去巴黎参加国际会议的机会,解散了熊庆来苦心经营12年的云南大学。年近花甲的熊庆来怀着“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心情,决定滞留在法国继续从事函数论的研究。

“……祖国欢迎你,人民欢迎你!欢迎你回来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1957年4月,周总理给熊庆来写信,动员他回国。同年6月,熊庆来在完成了函数论专著稿后,毅然启程,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他表示,愿在社会主义的光芒中鞠躬尽瘁于祖国的学术建设事业。在回国后的7年中,他在国内外学术杂志上发表了近20篇具有世界水平的数学论文。还培养了杨乐、张广厚等一批数学人才,为祖国赢得了荣誉,表现了这位七旬老人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

1969年,一代宗师、著名数学家熊庆来先生与世长辞。临终之前他还表示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中国女数学家的故事。

筹算女杰王贞仪。

女数学家王贞仪(1768-1797),字德卿,江宁人,是清代学者王锡琛之女,著有《西洋筹算增删》一卷、《重订策算证讹》一卷、《象数窥余》四卷、《术算简存》五卷、《筹算易知》一卷。

从她遗留下来的著作可以看出,她是一位从事天文和筹算研究的女数学家。算筹,又被称为筹、策、筹策等,有时亦称为算子,是一种棒状的计算工具。一般是竹制或木制的一批同样长短粗细的小棒,也有用金属、玉、骨等质料制成的,不用时放在特制的算袋或算子筒里,使用时在特制的算板、毡或直接在桌上排布。应用“算筹”进行计算的方法叫做“筹算”,算筹传入日本称为“算术”。算筹在中国起源甚早,《老子》中有一句“善数者不用筹策”的记述,现在所见的最早记载是《孙子算经》,至明朝筹算渐渐为珠算所取代。

17世纪初叶,英国数学家纳皮尔发明了一种算筹计算法,明末介绍到我国,也称为“筹算”。清代著名数学家梅文鼎、戴震等人曾加以研究。戴震称其为“策算”。王贞仪也从事研究由西洋传入我国的这种筹算,并且写了三卷书向国人介绍西洋筹算。她在著作中对西洋筹算进行增补讲解,使之简易明了。王贞仪介绍的纳皮尔算筹乘除法,当时的读者认为容易了解,但与当时我国的乘除法筹算的方法相比,显得较繁杂,因此,数学家们没有使用西洋筹算,一直使用中国筹算法。今天的读者把中外筹算乘除法视为老古董,采用的是由外国传入的笔算四则运算,这种笔算于1903年才开始被使用,故我国与世界接轨使用笔算的历史只有100年。

数学会女前辈高扬芝。

高扬芝(1906-1978),江西南昌人,从小学习勤奋,特别喜欢数学。

高中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系,由于学习成绩优秀,1930年大学毕业后应聘到上海大同大学担任数学教员,后成为教授、数学系主任。在课堂教学中,她遵循《学记》中所说的:“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所以,高扬芝的数学教学一贯是兢兢业业、讲求实效,深受学生欢迎。

高扬芝长期从事数学分析(旧时叫高等微积分)、高等代数和复变函数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她深知,高等数学比初等数学更加抽象,外行人常常把它看成是由冷酷的定义、定理、法则统治着的王国。因此,高教授常常告诉学生,数学结构严谨,证明简洁,蕴含着数学的美。它像一座迷宫,只要你潜心学习、研究,就能寻求到走出迷宫的正确道路。一旦顺利走出迷宫,成功的愉悦会使你兴奋不已,你会向新的、更复杂的迷宫挑战,这就是数学的魅力。

她在上海大同大学工作不到五年的时间里,自身潜在的科研天赋很快被唤醒催发。经过刻苦钻研教材,结合教学实践,她撰写出论文《clebsch氏级数改正》,1935年在交通大学主编的《科学通讯》上连载,得到同行好评。解放后,她又著有《极限浅说》《行列式》等科普读物多部。

高扬芝是中国数学会创始时的少数女性前辈之一。1935年7月25日中国数学会在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举行成立大会,共有33人出席,高扬芝就是其中的一位。在这次年会上,她被推选为中国数学会评议会评议,后连任第二、三届评议会评议。1951年8月,中国数学会在北京大学召开了规模空前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高扬芝出席了大会。她是这次到会代表63人中惟一的女代表。20世纪60年代,她被选为江苏省数学会副理事长。

第一位数学女博士徐瑞云。

徐瑞云,1915年6月15日生于上海,1927年2月考入上海著名的公立务本女中读书。徐瑞云从小喜欢数学,读中学时对数学的兴趣更加浓厚,因此,1932年9月高中毕业后报考了浙江大学数学系。当时,浙大数学系的教授有朱叔麟、钱宝琮、陈建功和苏步青。此外,还有几位讲师、助教。数学系的课程主要由陈建功和苏步青担任。当时数学系的学生很少,前一届两个班学生共五人,她这届也不过十几人。当时苏步青才30岁,看上去十分年轻,因此徐瑞云的同学中有人认为苏步青是助教,可是听完一堂课后就不住地赞叹说:“想不到助教竟能讲得这么好。”这件事引起知情者的哄笑。徐瑞云在陈建功和苏步青的教导下,勤奋学习,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她的考试成绩经常是满分。1936年7月,徐瑞云以优异成绩毕业了,被浙大数学系留校任助教。1937年2月,26岁的徐瑞云与28岁的生物系助教江希明喜结伉俪。新婚三个月后,徐瑞云夫妇获得亨伯特留学德国的奖学金,双双乘船漂洋赴德国留学,攻读博士学位。

徐瑞云有幸被德国著名的数学大师卡拉凯屋独利接受,由他担任她的数学博士指导老师。当时有不少学生想请他作导师,他都没有同意。而徐瑞云这位东方女士因学习勤奋,数学功底扎实,成了卡拉凯屋独利的关门弟子。徐瑞云主要研究三角级数论。这门学科起源于物理学的热传导问题的傅里叶分析的主要部分,是当时国际上研究的热门之一,在中国还是一个空白。

徐瑞云为将来能在分析、函数论方面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废寝忘食,广撷博采,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图书馆里。1940年底,徐瑞云获得博士学位,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数学博士。她的博士论文“关于勒贝格分解中奇异函数的傅里叶展开”,1941年发表在德国《数学时报》上。

完成学业的徐瑞云夫妇,随即离德回国,于1941年4月回到母校,双双被聘为副教授,正式登上在战火硝烟的大后方培养人才的讲台。在艰苦的条件下,陈建功和苏步青没有中断在杭州时共创的函数论和微分几何两个数学讨论班,这是一种教学相长、遴选英彦的科研形式,徐瑞云也参与其间。1944年11月,英国驻华科学考察团团长李约瑟参观了浙大数学系和理学院,连声称赞道:“你们这里是东方的剑桥!”这更加激励了徐瑞云的勤奋工作。她这时教的学生曹锡华、叶彦谦、金福临、赵民义、孙以丰、杨宗道等,后来都成了杰出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1946年,31岁的徐瑞云提升为正教授。

1952年,徐瑞云调入浙江师院,被任命为数学系主任,从此全身投入了艰苦的创建数学系的工作中。在她的领导下,没有几年功夫,数学系已初具规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第一届本科毕业生约有三分之一考取了研究生。他们系也成为全国同行的楷模,进入全国同行前列。徐瑞云在建设数学系的同时,没有忘记科学研究。她翻译了苏联那汤松的名著《实变函数论》。译本于1955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第一位女数学院士胡和生。

胡和生于1928年出生在南京市一个艺术世家,祖父和父亲都是画家。她从小耳濡目染,聪明好学,画感、乐感很强,祖父和父亲特别喜欢她。读小学和中学时,她不偏科,文理兼优,这些对她后来从事数学事业帮助很大。

胡和生虽然爱好广泛,但她的理想不是成为一位画家,而是考上大学继续深造。抗战胜利以后,胡和生考进大学数学系,1950年毕业,又报考了浙江大学著名数学家、中国微分几何创始人苏步青教授的硕士研究生。1952年院系调整,苏教授与她转入了上海复旦大学。复旦是以苏步青为首的我国微分几何学派的策源地,人才济济,加之老一辈数学家的鼓励指导,同行的互勉竞争,托着这颗新星冉冉升起。

胡和生长期从事微分几何研究,在微分几何领域里取得了系统、深入、富有创造性的成就。例如,对超曲面的变形理论,常曲率空间的特征问题,她发展和改进了法国微分几何大师嘉当等人的工作。1960-1965年,她研究有关齐次黎曼空间运动群方面的问题,给出了确定黎曼空间运动空隙性的一般有效方法,解决了六十年前意大利数学家福比尼所提出的问题。她把这个结果,整理在与自己的丈夫谷超豪合著的《齐性空间微分几何》一书中,受到同行称赞。她早期在我国最高学术刊物之一《数学学报》上发表了《共轭的仿射联络的扩充》(1953年)、《论射影平坦空间的一个特征》(1958年)、《关于黎曼空间的运动群与迷向群》(1964年)等重要论文。至今,她发表了七十多篇(部)论文、论著。她在射影微分几何、黎曼空间完全运动群、规范场等研究方面都有很好的建树,成为国际上有相当影响和知名度的女数学家。她的一些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例如,在调和映照的研究中,她撰写的专著《孤立子理论与应用》,发展了“孤立子理论与几何理论”的成果,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1982年,胡和生与合作者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984年起担任《数学学报》副主编,并担任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1989年被聘为我国数学界的“陈省身数学奖”的评委;1992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1994年改称院士),至今选出来的数学家院士,只有胡和生一人是女性。

华裔算杰张圣蓉。

张圣蓉1948年生于陕西省西安市,出生不久便随父母到台湾居住。她从小聪慧,喜爱读书,对数学情有独钟。张圣蓉中学毕业后考入著名的台湾大学数学系,1970年获学士学位。她不满足于此,又以优异成绩考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攻读数学博士学位。

“函数”是数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一位著名数学家说过“函数概念是近现代数学思想之花”。它的产生、发展实质上反映了近现代数学迅速发展的历程,同时也与函数论、解析数学的发展相辅相成。张圣蓉选择了现代数学的重要前沿分支之一“函数论”作为攻读对象。她的导师是一位著名的函数论世界大师,她要同函数论专家一道去摘取函数论皇冠上的明珠。

1974年,张圣蓉获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博士学位,从此在美国从事函数论的研究工作。她对函数论中复平面上的解析函数、多复变函数以及有界函数的解析函数的逼近等高深领域都有涉猎,1976年,28岁的张圣蓉通过对道格拉斯函数的研究撰写了世人没有发现的这类函数特征的论文,这为第二年著名数学家马歇尔解决著名的道格拉斯猜测铺平了道路。张圣蓉一鸣惊人,1977年又撰写出另1篇令函数论专家惊叹的论文,证明了马歇尔攻克道格拉斯猜测中的一个未发现的难题。在清一色的男数学家主导的函数论领域,她确立了自己的地位。

古希腊伊索寓言读后感【第七篇】

《伊索寓言》读后感最近我读了《伊索寓言》这本书。《伊索寓言》式古希腊人伊索写的一本名著。它里面有许许多多生动有趣的小故事,他让我爱不释手。

《伊索寓言》这本书是世界上家喻户晓的寓言集,篇幅短小,形式不拘,浅显的小故事中常常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爆发出机智的火花,有着深刻的寓意。它不仅是向少年儿童灌输善恶美丑观念的启蒙教材,而且是一本生活的教科书,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伊索寓言》共收集了三四百个小故事,寓言通过描写动物之间的关系来表现当时的社会关系,主要是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寓言作者谴责当时社会上人压迫人的现象,号召受欺凌的人团结起来与恶人进行斗争。

这本书中的每个小故事都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其中最让我忘不掉的是《金斧、银斧和铁斧》这篇小故事。它主要讲了一个农夫有一天去河边砍柴,砍着砍着,突然不小心把自己砍柴用的铁斧掉进了河里,河水很急,跟本不可能下河去捞自己的斧头,农夫一点办法也没有,可是斧头是他吃饭的家伙,没有了斧头,他以后该怎么过啊,农夫只能坐在河边大哭,这时,众神的使者赫耳墨斯来了,他问农夫为什么哭,农夫便把干才发生的一切告诉了赫尔墨斯,赫尔墨斯被感动了,于是钻下水帮农夫找斧头。头一次拿上来一把金斧头,为这是不是他的斧头,农夫诚实地说:“不是,没有这么好。”没有办法,赫尔墨斯只好再下水找了。

这次又拿上来一把银斧头,农夫依然很诚实,说不是他的。赫尔墨斯又下水拿了一把铁斧头上来,农夫高兴地说:“这才是我的斧头”赫尔墨斯被农夫的诚实感动了,非要把那两把斧头当作礼物送该农夫,农夫便把三把斧头带回了家,并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朋友们,其中有一个人非常眼红,第二天,他也假装打柴时不小心把斧头掉进了河里,坐在河边假装大哭,赫尔墨斯又来了,他先捞了一把金斧上来,那个人连忙说是他的,结果赫尔墨斯不仅没有给那个人金斧,连掉进河里的铁斧也没有给他捞上来。

古希腊伊索寓言读后感【第八篇】

伊索寓言是一部妇孺皆知,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集,里面的《乌鸦喝水》,《农夫与蛇》,《龟兔赛跑》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

这本书里的每1篇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对富人贪婪自私的揭露;对劳动创造财富的赞美。对社会不平等的抨击;对懦弱懒惰的讽刺。还有一些,启示人们如何处世,如何做人,怎样明辨是非好坏,怎样变得更加聪明智慧。

我觉得《龟兔赛跑》和《乌鸦找水喝》蕴含的道理十分丰富。这个故事相信每一个人都熟悉,可是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有乌龟的毅力呢?反而很多人一不小心就变成了兔子,在生活中和学习中比别人聪明一点点,就有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如果想永远都比别人跑快一步,那么你就得戒掉骄傲自满的,懒惰的心理,如果比别人差一点,没关系,你只要向乌龟学习一刻不停,始终坚持到最后的坚韧毅力,你,就一定会成功。

《乌鸦找水喝》又让我们明白了另一个的道理,不管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上遇到了困难,不要害怕,更不要气馁。勇于面对困难。运用你的智慧解决,困难就一定能迎刃而解。

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提醒自己,不害怕困难,要有和困难做斗争的勇气和信心。在成功的喜悦面前也够懂得时时自律,永远做一个清醒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307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