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审查调查高质量发展范例(汇总4篇)

网友发表时间 2003391

【参阅指引】朋友以下是由阿拉题库范文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写作资料,“审查调查高质量发展范例(汇总4篇)”帮您减少加班熬夜,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审查调查高质量发展【第一篇】

一、全县金融业发展现状

我县金融业初步形成了以银行、保险为主体,其他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十三五”期间,县域金融机构认真贯彻执行了国家货币信贷政策,金融总体保持了平稳运行,有力地支持了全县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对接进一步紧密。通过定期组织召开政银企对接会,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建立常态化的联系,支持了县域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大力拓展了适合“三农”的信贷产品和贷款方式,满足了“三农”群体的金融需求;加大了重点项目建设支持力度,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金融创新不断深化。为贴近市场需求,拓宽融资渠道,各金融机构针对县域企业及农户的特点,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邮储银行推出“助保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建行推广“云税贷”、“抵押快贷”等信贷产品,联社针对经营良好且仍有信贷需求的企业客户、有实体但抵押物不足的企业分别推出“诚税贷”、“无还本续贷”及“融资性担保公司贷款”等产品,农行推出“网捷贷”、“惠农e贷”,长安银行推出“优税e贷”等,全县银行业金融机构大力创新信贷产品,以“最多跑一次”为改革统领,全面简化融资手续、压缩办贷时间、降低获贷成本,帮助小微企业和“三农”群体解决融资需求。

3.培育挂牌上市企业逐步推进。“十三五”期间,省市明确了企业上市挂牌奖励标准,为推动县域企业挂牌上市,我县积极组织资质较好的企业,参加市上举办的拟上市挂牌企业培训会,鼓励引导企业通过上市挂牌达到直接融资的目的,并根据企业意向,建立了拟上市挂牌企业后备资源库,并成功上市挂牌企业1户。

4.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进一步完善。“十三五”期间,通过政府参股、控股华冠融资担保公司,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进一步完善。通过与县域银行合作,建立了银行、企业、担保公司三方共赢的良好格局,扩大了“三农”群体和小微企业的信贷获得率,提升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

5.“智慧县域+普惠金融”项目落地实施。“十三五”期间,县政府与蚂蚁金服集团合作,通过对“互联网+”的应用,在支付宝智慧县域平台为我县农户开通了普惠金融信贷申请入口。根据大数据建立的授信风控模型,农户可申请到无抵押、免担保、全天候的金融服务,整个申请流程由农户在支付宝端完成,实现了3分钟申请,一秒钟审核放款,0人工干预,按日计息,随借随还的金融服务。“智慧县域+普惠金融”项目的落地,进一步推动了县域经济转型升级,落实了乡村振兴战略部署。

6.金融生态环境持续良好。“十三五”期间,为更好地防控金融风险,县政府建立了金融风险防控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澄城县网贷机构风险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澄城县处置化解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专项行动领导小组、澄城县金融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澄城县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领导小组等机构,并制定了《澄城县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多个文件。组织开展了清理整顿各类违规违法金融活动、非法集资风险排查活动、逃废金融债务打击活动、处置化解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专项行动、金融领域涉黑涉恶专项斗争以及涉众型经济案(事)件风险排查等活动,切实防范和化解了金融风险,严厉地打击了扰乱、破坏金融秩序的行为,同时加强日常监管,对全县融资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开展风险排查,严格落实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担保机构相关监管政策,加大监管力度,督促其合规经营,努力打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二、全县金融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1.金融发展的潜力有待挖掘。“十三五”期间全县各项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金融业发展相对滞后,无论是资本实力、经营管理水平、风险控制能力,还是产品创新能力、人才队伍素质,都难以满足发展需求。特别是农信社的历史包袱未得到彻底化解,改制缓慢,法人治理结构还不完善。“十四五”期间,提高金融企业综合竞争力显得更加重要,仍需在改革中发展壮大。

2.金融结构调整任务艰巨。融资结构、信贷结构不合理,企业直接融资步伐缓慢,企业债券市场严重滞后。“十三五”期间,信贷资金倾斜县域重点项目的力度不够,部分产能过剩行业信贷投入过大,潜藏着较大的信贷风险。县域经济发展的资金供应和中小微企业的有效融资依然不容乐观。“三农”群体资金需求仍得不到有效满足,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步伐缓慢。必须把金融结构调整摆在突出位置,加快调整金融组织结构、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的步伐。

3.金融风险亟待防范。“十三五”期间,尤其是疫情影响,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经济转型、产业升级、产能过剩等客观因素的影响,金融风险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金融业链条长,市场信息不对称,又易受外部因素干扰,不确定条件多,利益诱惑大,风险点多面广,隐蔽性、突发性、传染性、危害性强。“十三五”期间我县非法集资案件较“十二五”期间有所增多,尤其随着互联网金融业的发展,上网跨域非法集资现象频增,稳控任务还很艰巨。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和融资慢的问题仍未有效解决,防控金融风险,优化生态环境仍需加强。

三、做好金融支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几点建议

因国际疫情影响,未来几年,世界经济仍将处于震荡调整期,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中高速、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我县金融必须适应新常态的发展,把握、引领新常态带来的机遇,发挥自身优势,勇于担当挑战,实现跨越发展。

1.加大资金投放力度,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1)扩大金融供给总量。完善金融机构考核办法,建立财政性资金“存贷挂钩”考核机制,实行“多贷多存”,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向上级行争取更多的信贷规模,激励金融机构扩总量,调结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有效信贷支持。引导保险资金参与地方经济建设,深入挖掘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信贷潜力,为县域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充分的资金保障。

(2)优化金融产业投向。充分发挥银行主力军作用,支持保障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等重点项目的融资需求。加大对金融机构涉农、中小微企业贷款增量奖励补贴力度,充分发挥财政金融合力,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县域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优化营商环境,改进信贷管理模式,降低企业获得信贷难度和成本,提高各类金融工具的使用效率,全面推动和提升县域内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质效。进一步完善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建立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发放信用贷款。降低三农融资成本,为农村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内的农户、企业及经济组织提供优质服务,抢抓政策机遇,不断完善农村资金互助社治理结构,提升发展质量。

(3)做好县域融资平台转型升级服务工作。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县级融资平台的支持力度,积极争取县级贷款审批权限;结合县域融资平台现状,改进授信评级机制,拓宽信息采集渠道,综合考虑贷款用途、融资背景、未来收益等要素,提高风险评级的合理性;落实服务价格相关政策法规,厘清各项收费项目,清理不规范经营行为,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基础上适当降低评估费、抵押登记费、担保费等收费项目;在现有债务化解过程中,凡平台公司不能一次性结账的,协调承贷金融机构,与融资平台公司协商,尽快达成新的还款计划,科学合理释缓偿债压力,不盲目抽贷、压贷或停贷,切实防范处置风险中的风险。同时积极发挥我县融资担保公司作用,鼓励其依法依规为国有企业提供市场化的融资担保服务,实现融资平台转型平稳过渡。

2.加强资本市场建设,提升企业融资能力。

梯次推进企业挂牌上市。出台我县支持企业加快资本市场融资若干措施,积极推动一批企业改组改制,重点培育和扶持符合产业政策、具有我县特色行业和支柱行业背景、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广阔的行业龙头企业作为上市后备资源。加强各类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中小微企业在“新四板”挂牌融资。支持“新三板”优质挂牌企业分层或转板上市。鼓励和引导初创期创新型小微企业规范改制,在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成长板”先行挂牌,条件成熟后转“新三板”挂牌。加强与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的战略合作,在挂牌企业资源培育、中小微企业综合金融服务、信息交流共享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充分发挥“新三板”和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直接融资、规范治理、价值发现等重要功能,共同推动我县中小微企业在“新三板”和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打造县域企业挂牌上市集群。

3.深化金融改革创新,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1)加快农信社的改制步伐。农信社是我县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重要力量,是服务“三农”、小微企业的主力军,改制组建农商行是主动深化地方金融改革、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关键一步,是促进我县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推动协调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广泛运用政府、市场、农信社三个资源,着力完善经营管理机制,优化监管指标,全面加快农商行组建工作步伐,持续提升金融服务经济发展水平,为我县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2)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吸引各类金融机构入驻,引进先进的服务模式和管理技术;推进银行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创新业务模式;持续推进保险业创新,支持发展农村养老健康保险、扶贫小额信贷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普惠保险业务。稳步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积极服务和保障我县农业发展,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种植(养殖)大户开展商业补充保险,积极发展果业、大棚蔬菜等地方特色农业保险产品;积极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的增信作用,加强公司能力建设,以政府资金为主导,鼓励多元化投资,提高担保规模和放大倍数,做大做强我县融资担保公司,增强服务小微企业和“三农”的能力。大力发展小额信贷公司,增加农户小额贷款的投放,逐步规范民间借贷,引导更多的资金流入农村,支持“三农”经济发展。

(3)推动“互联网+”金融创新拓展。“互联网+”是新产品、新技术、新方法、新组织、新市场的引入,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新型业态。互联网金融的产生,会出现一个既不同于商业银行的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模式。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贷款、股票、债券等发行和交易直接在网上实现,大大减少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更加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真正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管理运作。互联网金融的拓展,将开创新的金融模式,进一步推动金融业向前发展。

(4)大力推进绿色金融试点。根据现阶段提出的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要求,大力发展能效贷款、排污权抵押贷款、碳排放权抵押贷款、林权贷款、集体土地抵押贷款等贷款方式,积极支持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等重点领域的节能减排项目和服务。支持传统企业依托科技创新实现转型升级,促进传统产业形成绿色新业态。

4.加强金融风险防范处置,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1)加强金融机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金融监管机构,统筹协调推进金融监管工作。完善金融风险防控联席会议制度,建立监管信息交流共享机制,加强对辖内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以及重点行业和领域的金融风险排查与监测,防止潜在风险向金融体系传导蔓延。

(2)依法维护金融债权。建立健全企业和个人逃废债务联合惩戒机制,定期公布恶意逃废债务和“恶意脱保”的企业和个人“黑名单”,依法加大惩处力度,维护金融市场秩序。支持金融机构依法做好债务清收工作,加大金融债权案件保全、执行力度,加强金融债权案件执行争议的协调力度,充分利用司法、公证、仲裁、调解等方式预防和解决争议纠纷,提高执行效率,依法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审查调查高质量发展【第二篇】

一、基本情况

(一)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巩固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1.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方面。xxx市下达我县到20xx年耕地保有量为万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21300公顷(万亩),基本农田保护率达%。目前,我县耕地保有量为万公顷完成比例112%;已划定基本农田面积公顷。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划定面积两项指标均超过上级下达的责任目标,实现了我县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的总体目标。

2.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方面。完成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7万亩次,占全县种植面积余万亩的%,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8%;建立水稻IPM绿色防控示范园区1个,面积万亩,应用多种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实施粮油绿色防控面积万余亩,其中水稻绿色防控面积万亩,玉米绿色防控面积6万亩。

3.粮食生产科技水平方面。开展粮油绿色高产高效示范片万余亩(其中水稻6080亩),示范片选择品质好、产量高、抗性好的“宜香优2115”、“晶两优1377”、“德优4727”等品种,推广旱育秧、宽行窄窝栽培、配方施肥、病虫绿色防控等技术措施,现场测产面积达1039公斤,示范区加权平均亩产公斤,比上年增产8%。辐射带动2万亩水稻生产。所建6520亩马铃薯高产创建示范片重点选用米拉、费乌瑞它、青薯9号、川芋117等优质脱毒种薯,推广应用中小型马铃薯机械化生产、地膜覆盖、配方施肥、垄作栽培等适用增产技术,根据全面测产调查和专家现场考察,加权平均亩产,比大面积亩产1350kg,增产,增幅达%,辐射带动周边4万亩的马铃薯种植。

4.粮食总产量方面。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万亩,总产万吨,由于光热分布不平衡,中高山区产量受自然灾害的影响,总产量与目标任务万吨相比,稳中略减。其中:小春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万亩,总产万吨(其中:小麦万亩,产量万吨;胡豆万亩,产量万吨;豌豆万亩,产量万吨;小春马铃薯万亩,总产万吨(折合产量)。大春粮食作物:大春粮食播栽面积万亩,总产万吨(其中:水稻播种面积万亩,产量万吨;玉米播种面积亩,产量万吨,红薯播种面积万亩,产量万吨,马铃薯播种面积万亩,产量万吨),基本完成全年粮食总产量的目标任务

5.高标准农田建设方面。整合投入资金3096万元,以xxx镇、xxx乡、xxx镇3个乡镇为项目主实施主体,完成灌区末级渠系整治,整治加固山坪塘1座,新建蓄水池208口,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万亩。

6.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方面。全县共完成水利项目建设总投资万元。累计完成新建、整治渠道公里,铺设灌溉管道公里,整治山坪塘2座,新建蓄水池809口,维修渠道150公里,渠道清淤15320立方,维修拱圈渠墙1745立方,铺设人饮管道公里,解决2118人饮水安全问题,其中在册贫困人口26人,山洪沟、河提治理方面新建横隔墙2道共米,建设横隔墙河提30米,水土保持方面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平方公里。通过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新增灌溉面积万亩,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万亩,新增节水能力万方,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44万公斤。

(二)落实粮食扶持政策,保护种粮农民积极性。

1.粮食扶持政策方面。一是及时制定印发《xx县20xx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施方案的通知》,足额兑现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合计万元;二是根据川财农〔20xx〕98号文件下达的9万元资金,县农业局、县财政局联合下发《关于印发〈20xx年度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现金直补实施方案〉的通知》(汉农文〔20xx〕55号)文件,审核登记种粮大户共计9户1469亩。

2.培育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及社会化服务体系方面。以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放活土地经营权为重点,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着力培育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民专合组织、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了政府支持引导、社会广泛参与、专业化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截至目前,有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4个,新增粮食生产经营主体1个,农机综合合作社6个。

3.执行国家粮食收购政策方面。严格执行国家粮食收购政策,严格执行市场准入制度,执行最低价预案,对每月定期开展商品粮库存检查。

(三)完善地方储备体系,增强粮食应急调控能力。

1.落实地方储备体系。

(1)充实县级粮食储备。完成县级1900吨储备粮的入库工作。通过公开竞价采购,1900吨稻谷入库成本为万元,其中向xxx市农业发展银行贷款543万元,向xx商业银行贷款57万元。

(2)建立小包装应急成品粮储备。宜东镇、九襄镇、xxx镇粮站建立了小包装应急成品粮油储备,成品粮油储备达到10天市场供应量。

(3)储备粮轮换。完成中储粮成都直属库代储10000吨玉米的出库工作,出库粮食品质合格,受到了中储粮成都直属库领导的好评。

(4)储备粮检查监管。粮食储备库按“一符、三专、四落实”要求,坚持做到“三检查”:每天对粮情粮温检查一次;每月在成都直属库、市青衣江公司指导下集中检查一次;做好全国、全省开展的储粮普查。坚持做到“三规范”:储粮出入仓台账规范、仓外标识标牌规范、入仓检查项目齐全规范、记录卡片填写规范。坚持做到“三到位”:保管人员日常检查发现的漏雨、虫害等问题发现后提出方案上报批准后及时处理;上级领导专家每月检查中指出问题及时处理,决不留在次月;粮食出入仓和薰蒸时全体人员到位,确保储粮安全。

(5)税收优惠。我县免征了粮食储备保管费收入增值税及附加费,对九襄镇粮油食品站免征印花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2.落实储备费用、利息补贴和轮换补贴。

严格按《xx县粮食储备管理办法(试行)》落实粮食储备费用、利息补贴、轮换补助,20xx年财政支付储粮贷款利息万元,拨付承储企业保管费19万元。全年省、市分两次安排下达资金共37万元,已归入粮食风险基金,按照相关要求安排使用资金51万元,用于支付省粮食风险基金借款。

(四)实施安全保障工程,加强粮食流通能力建设。

1.粮油供应网络建设。以九襄、宜东、xxx国有粮站骨干,积极发挥国有粮食企业市场主渠道作用,强化省外、市外产销协作关系,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丰富合作内容,购进市内短缺粮源,确保全县粮油市场供应充足、品种丰富、价格稳定。

2.“放心粮油工程”建设。在xxx打造了1家“放心粮油示范店”。30个乡镇都有粮食应急供应网点及示范点。九襄粮站生产的“九襄牌”挂面深受消费者喜爱,今年聘请专业设计公司按旅游产品要求对外包装进行设计,新包装产品上市后受到外地游客的好评。

3.仓储物流升级和低温库建设。完成万吨低温库改造工程,工程总投入405万元,资金来源为省财政专项经费。项目实施,将大大提升科技储粮、绿色储粮水平。

4.仓储设施资产管理。采取分类处置方式对现存能使用的仓储设施进行出租产生效益,不能出租的安排专人看守,定期检查维修。投资50万元用于维修xxx下沙坝中转粮库维修工程,资金来源灾后重建结余资金。

(五)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促进粮食生产健康发展。

1.专项改革方案制定。全年制定出台了《县属国有企业负责人基本年薪基数认定暂行办法》《县属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管理办法》《加强和改进企业国有资产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实施意见》《县属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县属国有企业功能界定与分类监管的指导意见》《县属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实施方案》。

2.改革落实及成效。一是结合全省粮食行业“深化改革、转型发展”大讨论的要求,xx结合实际,制方案、学政策、转思想、找差距、明方向。撰写了《xx县秋粮收购情况的现状及对策》文章上报市委、省委;撰写了《解放思想、主动作为、推进粮食产业发展》文章参与市上交流;二是对基层粮站20xx年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进行审核,进一步对企业工资总量进行宏观调控;三是开展了县属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结构、履职待遇和业务支出、福利待遇的相关情况清理。

3.妥善解决国有粮食企业相关方面问题。我县无国有粮食企业欠缴社会保险费现象。1998年6月1日以后,我县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政策性粮食亏损挂账借款余额为610万元,今年县财政支付政策性亏损挂账的利息24万元。

4.用地及产业扶持。对国有控股粮食企业实行土地进行确权登记,大力支持粮食生产经营主体用于晾晒、烘干、仓储、加工等配套设施建设用地。

(六)保障区域粮食供应,维护粮食市场基本稳定。

1.粮食收购与销售。全年粮食购进6780吨,其中面粉2746吨,大米4034吨,全年销售粮食6840吨,其中面粉2800吨,大米4040吨,粮油销售38吨,实现粮油销售利润50万元。

2.粮油应急供应。制定了全县粮食应急供应预案,建立了以粮食储备库为依托,以九襄、宜东、xxx粮站为骨干,全县30个乡镇都有供应网点的粮食应急供应工作体系。

3.维护粮食市场秩序。严把市场主体准入关,对未取得粮食收购资格或未经粮食管理部门批准的,工商质监部门一律不予核发粮食收购的营业执照和增加粮食类经营范围,确保市场主体质量。完成市上下达的粮食样品抽样检测任务,食品安全抽样送检311批次,其中44批次民生工程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任务已全面完成;基层监管所开展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220批次。加强市场监管,加大对无证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以及在粮食销售活动中囤积居奇、欺行霸市、强买强卖、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查处力度,全年累计执法126人次。

4.粮食监测预警。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对全县粮食需求、库存、价格做到及时监测,及时分析,坚持每周一次上报粮油价格信息。同时加强与县外粮食主产区建立稳定的粮食购销协作关系,建立正常的粮食购销渠道,保持必要的'商品粮周转库存,保证全县粮食供求总量平衡,做到“粮食供应不断档,粮食价格不暴涨”,确保了全县粮食安全。

(七)健全质量保障体系,落实质量安全监管责任。

完善粮食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和粮油质量检验机构,设立了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检测站,逐步建立粮油质量可追溯体系。粮食与食药监部门对全县粮油市场加强日常监测监管,严禁过期、超标粮食进入市场。大力开展“到20xx年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机械深施等一批环境友好型技术,减少化肥施用量;推广精准施药技术及高效植保机械、生物农药,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农药用量,全年化肥使用量增长量控制比例为,农药使用量增长率为。全面加强工业污染防治,确保总量减排工作落到实处,重点加大对县内12家铅锌矿洗选企业,16家铅锌冶炼企业、1家化工企业(共包括6家国控企业,2家省控企业)重点涉重金属企业污染源的监管力度,完成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考核专项监测(万里工业集中区),对白岩河下游汇入库前100米处区域水环境进行采样分析。截止目前,共出动监察车辆758趟次,监察人员1826人次,发现环境污染隐患23个,督促整改隐患23个,对10家砖厂采取断电停产措施,突出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立案查处环保违法案件19件,移交涉刑事案件1件,1件正在调查处理中,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17宗,处罚金额162万元,有效遏制了环境违法行为。

(八)大力推进节粮减损,引导城乡居民健康消费。

1.积极开展节粮爱粮宣传。扎实推进“节约一粒粮”行动,认真组织“世界粮食日暨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粮食科技活动周”等宣传活动。全年全县各级学校悬挂、张贴宣传标语(横幅)157幅,印发《食品安全》宣传资料17000份,培训学校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从业人员480人次,组织食品安全巡讲进学校活动78场次,组织开展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专项督查73校次,整改问题11个。县级相关部门联合开展“节粮爱粮”、“放心粮油”为主题的宣传活动8场,向群众发放宣传单3200多份,不断提高社会公众对爱粮节粮工作的认知度、参与度。

2.农户科学储粮及新技术推广。对九襄、xxx、前域、大田、唐家五个乡镇认购“小粮仓”的农户进行跟踪服务。储粮专业人员就正确使用新型粮仓、安全使用储粮防护剂、科学进行粮情检查开展了现场技术咨询、指导,服务认购农户300多人次。

(九)强化粮食安全保障措施,建立监督考核机制。

根据省、市要求,为构建当地粮食安全体系,保障我县粮食安全,我县结合实际,制定了《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xx年度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考核各项指标细化方案的通知》(汉府办发〔20xx〕25号),将粮食安全纳入我县目标考核。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确保粮食发展资金的安全高效使用。同时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将执行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情况纳入审计内容。20xx年,全县全年粮食系统未发生违反党风廉洁建设规定的情况。

二、特色亮点工作

粮食流通工作得到省市主管部门肯定。我县承办20xx年全市粮食行业“深化改革转型发展”座谈会,市政府、市商务和粮食局相关领导在参观粮食储备库、九襄市场、放心粮油示范点后,对我县粮食流通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激励我县积极探索,多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粮食流通工作经验。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农业生产方面。一是农户改种改制,粮食作物与果、蔬作物相比较产值低,受经济利益驱使,许多农民改种果蔬经济作物而放弃种粮。二是农业机械化程度低,生产成本高。xx是山区,用于生产粮食作物土地多数为坡地,不适用大型机械,小型农业机械虽广泛推广,但针对山区小田块的专用小型作业机具的匹配设计研制相对滞后,实行机械化难度大,人力生产成本投入太高。三是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道路、水利设施与农业生产需求不平衡。

(二)粮食收购储备难。一是xx作为粮食销区,农民余粮较少。有多种主体进入粮食收购市场,粮食交易比较活跃,粮食收购价格偏高,卖方市场优势明显。二是购销经营难,粮食购销市场化,多种经营主体参与粮食购、加、销、存。国有粮食企业掌握市场经营的主动权能力受到冲击,加之自身改制不到位,机制不活,市场竞争力受到严重制约,粮食经营利润较低,企业生存发展空间受到挤压。三是争取储备难。虽然我县粮食储备基础设施不断得到改善提升,但除承担县级储备外,粮库多为空仓。受国家去库存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加之仓容小、距省城较远的制约,争取中央、省级代储指标任务难。

四、20xx年工作打算

(一)狠抓责任制考核。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是贯彻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一项基本制度。我县将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切实担起保障粮食安全的主体责任,全面加强粮食生产、储备和流通能力建设,把保障粮食安全的责任落到实处。

(二)强化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严格按照“建设占用耕地的,必须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要求,补充耕地数量等于占用耕地数量,补充耕地质量不低于占用耕地质量,落实耕地占补平衡任务,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建立基本农田数据库,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

(三)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一是完成粮食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7万亩划定工作;二是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倡导土地流转,推进适度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种植,同时做到“以销定产、合同收购”,积极打造优质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三是树立产业典型,培植产业大户,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促进生产能力提升;四是继续实施以水稻、马铃薯、玉米为主的粮油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创建,充分挖掘粮食增产潜力,依托高产创建项目建设,提高粮食单产和总产,确保全县粮食生产能力稳中有升;五是继续抓好国家农业强农、惠农、富农补贴政策的落实,以政策调动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四)健全储备购销体系。一是建立和完善省、市、县三级粮食储备调控体系和粮食供应应急工作机制,制定出台《xx县级储备粮管理办法》,推动粮食地方储备和应急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二是争取“绿色储粮与智慧仓储”项目建设,加快粮食低温储备库、粮库智能升级等新型仓储设施建设和改造,打造“智慧粮食”;三是争取“川粮放心粮油工程”的资源网点建设推广,发挥国有粮食企业市场示范带动作用,强化市外、省外产销协作关系,购进市内短缺粮源,确保全县粮油市场供应充足、品种丰富;四是拓宽经营渠道,主动融入“川粮电子商务平台”,拓宽营销渠道,争取“川粮产后服务工程”项目建设,新建粮食产业发展项目。

(五)推进企业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科学划分企业功能类别,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强化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拟将全县四个粮食企业进行整合,成立粮食购销储备有限责任公司,集中统一监管粮食国有资产,实现企业增值发展。对企业性质功能进行界定,对企业负责人的薪酬、公务支出进行规范管理,逐步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审查调查高质量发展【第三篇】

一、背景介绍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国家逐步向高质量发展方向转型。高质量发展成为了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词之一,同时也成为了各地区、各部门的重要任务。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情况,为未来的决策提供参考。

二、调研目的

1.了解各地高质量发展政策的具体实施情况;

2.了解企业对高质量发展政策的反响及支持情况;

3.探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4.为未来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具体建议。

三、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和专家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问卷调查:针对各地区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主要了解企业对高质量发展政策的认知程度、对政策的反响、政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等。

2.实地走访:实地考察各地区企业情况,并深入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主要产品、技术水平、市场情况等,掌握企业实施高质量发展的情况。

3.专家访谈:通过专家访谈,了解高质量发展政策的具体实施情况,政策制定思路及目标、政策解读、政策进展情况等。

四、调研结果

1.各地高质量发展政策实施情况

通过调查了解到,各地区在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政策具体实施情况存在差异。政策制定方面,一些地区注重鼓励创新,推出多项扶持措施,为企业提供资金、技术支持、市场拓展等条件;一些地区则注重助力传统产业升级,推进产业转型。政策实施方面,一些地区政府与企业合作,共同制定实施方案,建立专项基金,促进技术创新;一些地区则注重落实改善民生政策,满足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需要。

2.企业对高质量发展政策的反响及支持情况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企业对高质量发展政策的支持度较高,认为政策的实施有利于企业发展和经济社会的繁荣稳定。同时,企业也提出了一些问题和建议,如资金扶持力度不足、政策实施缺乏具体操作指南等。

3.高质量发展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通过深入实地调研了解到,高质量发展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主要包括:部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面临竞争压力;政策实施中存在缺乏专业人才及相关技术支持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方案:加强技术支持,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培养专业人才,为政策落实提供保障。。

审查调查高质量发展【第四篇】

一、调研概述

我国高质量发展的研究是一个重要的国家战略,并得到了研究机构和专家的高度关注。本次调研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案例研究法相结合的方式,深入了解我国高质量发展的现状和未来。

二、现状分析

1.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我国经济增长从过去的高速度、低品质的阶段转向了高品质、高质量的阶段。这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由我国产业结构、消费升级、改革开放等多方面因素共同推动的。当前我国的服务业、创新技术和高端制造业等领域成为了经济新的增长点,同时,我国对于工业经济的发展也在加大投入和政策支持,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我国经济新的主题。

2.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正在升温

我国对于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等方面的意识在升温,例如环保标准的提高、新能源的技术发展以及对于绿色投资等的推动,这将对于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经济生态的基础上,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感也逐渐得到了社会各界和政府的重视。

3.结构调整与优化

在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结构调整和优化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我国将加快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进一步推动市场化、法制化的改革,在人力资源、科技研发等方面增加投资,盘活沉淀资金等,给予市场反应的信任和自由,同时保障民生。

三、问题与挑战

1.经济结构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转型和加强创新增长等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例如:虽然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已成为经济新增长点,但仍需在资金、技术等方面加大投入,完善市场规制体系、加大资本的市场化配置。同时,制造业的转型需要更高水平的技术投入和创新,现有的投入不足以在数字化、智力化、绿色化转型中大幅增长。

2.生态环境与社会问题

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城镇化的加速发展,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及相应的社会问题也随之增加.例如土地污染扩大的问题,食品安全问题,自然生态遭受破坏,城市排放等问题不容忽视。

3.人力资源问题

人力资源是任何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资本,但我国当前人口结构和人才招募可能仍存在不足。这种现象需要有效的干预和解决,如优化教育体系、鼓励人才创新、保持政府的重大投资,使每个人都有实际能力参与工作。

四、政策建议

1.加强创新驱动

多元化的产业结构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包括整体投资、创业创新、人才招募等方面,需要各方合力推动,以支持未来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的转型。同时,政府需要加大对于科技、人力资源、环保等方面的投入,让市场自由去活。

2.区域协调发展

城市化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针对人口负荷大的城市,政府需要着力控制城市扩张,调节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合理分布。同时,政府也需要适当地协调发展城市和农村,保障农民利益并发扬农村人口的潜力,以促进全局协调发展。

3.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公共文化服务是我们社会发展的基石,需要大力加强文化建设与保护,发动社会各界创造力,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帮助全社会抵御提高文化逆转的挑战。

4.生态环境保护

在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同等重要的是保护生态环境,让生态永续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契机。在消费、投资、产业等方面,政府需要加大扶持和按需分析,从环保、用能等方面提高市场自由激励。

阿拉题库 · 学习办公更轻松!

48 2003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