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思路和措施范例通用8篇

网友发表时间 2258519

【参阅指引】朋友以下是由阿拉题库范文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写作资料,“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思路和措施范例通用8篇”帮您减少加班熬夜,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思路和措施【第一篇】

摘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是实现农民共同富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我县村级集体经济得到一定的发展。但仍存在认识不足、基础薄弱、支出不合理等问题,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农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对策

1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基本状况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是实现农民共同富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我县村级集体经济得到一定的发展。2012年,全县203个村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万元,村均万元,同比上年增长%。村级集体资产总额万元,比上年增长%。

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从收入结构上看:经营收入万元,占总收入的%;发包上交收入万元,占总收入的%;投资收益万元,占总收入的%;上级补助万元,占总收入的%;其他收入万元,占总收入的%。从经营性收入(不包括上级补助收入)村数上来看:年收入50万元以上的只有8个村,占总村数的%,20万~50万元的11个村,占总村数的%,10万~20万元的17个村,占总村数的%,5万~10万元的24个村,占总村数的%,3万~5万元的23个村,占总村数的%,1万~3万元的55个村,占总村数的%,1万元以下的65个村,占总村数的%。

2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县属经济欠发达县,大部分村底子薄,资金短缺,资源匮乏,村干部认识不到位,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面临巨大难题。

村干部对发展集体经济思想认识不足

(1)一些贫困村村干部以资源、资金缺乏,想发展也无能为力为由,对发展集体经济不求进取、束手无策。

(2)一些村干部只看眼前利益,没有长远计划,有的村干部不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而是为谋取私利削弱集体经济。有的村干部上任后,只考虑本人任职期间的资金需求,一上任就将集体资产拍卖,所得资金本届内花完,不考虑发展集体经济,没有长远打算。

村集体基础薄弱

资金短缺,制约村集体经济发展

经调查,全县村级集体经营年收入1万元以下的65个村几乎无集体经济收入,村级组织日常开支只靠到有关单位“乞讨”点援助和上级补助款,这类村难以维持正常运行。年收入1万~3万元的有55个村,勉强维持村日常开支,要想投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就只能纸上谈兵。目前全县有186个村举债,债务总额达5873万元,村均举债30多万元。举债的主要内容是:经营性支出举债50万元,占总债务的%;公益性支出举债4168万元,占总债务的%;其他举债1655万元,占总债务的%,沉重的债务已严重影响村级正常运转。

资源缺乏,制约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90年代初期,全县有村级集体茶果园255个,经营面积1963hm2,每年上交村集体经济收入万元;有村级集体林场126个,经营林地8333hm2,年上交村集体经济收入万;全县有村级统管山41440hm2。现在不少村级集体茶园被解散,茶果园60%分包到农户。90年代后期,村村通路、通电、通电视、通网络等公益事业的兴办,村统管山林木已基本砍光,要有收入也要一个30年的周期。据年初调查,全县村级可开发山地面积5483hm2,其中适宜种植粮食、蔬菜作物的213hm2,药材536hm2,毛竹2493hm2,茶叶、干水果1298hm2,用材林149hm2等等,有可开发耕地面积367hm2,有可合作开发资源的村70个。可见,大部分村资源缺乏,发展集体经济无门路。

固定性经营收入项目少,制约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90年代初,全县村办企业有289个,年上交村万元,到目前全县村办企业只有20多家,而大部分都是近年创办的,其中小型水电站9家,约占40%。2012年全县有经营性收入的村为79个,占总村数的%,经营性收入603万元,村均万元,且村与村之间不平衡,经营收入少的村是几百元,多的几十万元,有经营性收入的村也不稳定,有的村今年一片统管山砍了,收入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以后几十年也就没有经营收入,全县有固定性收入的村只有33个,占总村数的16%。

支出不合理,非生产性开支过大

据统计,2012年度全县村级财务总支出4011万元,村均19万元,其中:经营支出128万元,占总支出的%;农业发展支出592万元,占总支出的%;管理费用支出1478万元,占总支出的%;其他支出1813万元,占总支出的%。非生产性开支过大不但不利于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而且影响了干群关系和农村社会的稳定。

3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对策和措施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物质保证。没有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和壮大,村级公共设施建设就将成为空话,如通村公路、村内道路、路灯、饮用水、电视网络、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维修、保养都要靠村集体经济支撑。针对目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要在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发展内涵和发展形式等方面有一个较大转变,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统一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增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自觉性,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盘活现有存量资产,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一是要盘活原有的固定资产,对原有的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清理,建立好台账。对村原来会堂、学校、加工企业厂房等要通过租赁、出租、拍卖等形式盘活资产,确保集体资产增值,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二是要盘活土地资产,下山脱贫和新农村建设后,有的地方建立了新村,要对老村的宅基地通过整理开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要根据环境条件,在集镇和城镇所在地的村,要充分利用人口集聚的有利条件充分利用好集体土地资源,在政策允许下,可以兴建标准厂房、民工适用房、店面房出租。山区村要利用山水资源,在“四荒”地、小水电、旅游开发上做好文章,开发时被征用占用的山、地资源提倡以折价入股形式参与开发。村集体可以与农户合作经营,联合开发,收益分成。

加强扶持力度,强化造血功能

各级政府在扶持集体开发的项目上,要足额给予扶持资金,防止留有缺口而迫使村集体举债上项目。对贫困村的扶持要改“输血”为“造血”,以项目为抓手,各级财政要集中一段时间,连续几年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建设,乡镇要抓好项目的落实、实施过程中的指导和监督。对无资源可开发的村,可跨区域联合开发,取得收益,使村级集体经济有长期的固定收入来源,改变以往年年扶持年年贫困的现象。

健全制度,强化管理

健全制度

各乡镇村要根据本乡镇村的实际,制订切合实际的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制度,如现金管理、审批制度、物资财产管理和使用制度,招投标制度,专项资金管理和收益分配等制度,把村级财务和集体资产管理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

强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民主决策程序

各村要按照有关规定,通过民主选举,建立民主理财监督小组,发挥民主理财小组的监督作用,加强对村财务的审核监督,重大村务实行民主决策。

深化财务公开,提高财务公开质量

财务公开是村务公开的重点,目的在于能让群众看的明白,接受群众的监督。因此,在公开的内容上要细化,该分类公开的要逐类公开,建设项目按项目公开,“一事一议”事前事后公开,干部误工补贴逐人公开。公开形式要深化,做到逐笔公开。公开范围要扩大,要从原公开在行政村所在地扩大到较大的自然村。公开时间要统一化,每个季度公开一次,没有发生经济往来的村也要实行“零”公开。

抓好增收节支,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

各级部门及乡镇要杜绝村级请客送礼,干部到村指导工作原则上不能在村里用餐,要在村用餐的,要在农户中与他们同吃,年终由相关单位统一结算。村级要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制订非生产性开支的细则,建立严格控制的长效机制。

切实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村级债务的化解,坚决遏制村级债务增加和蔓延

村级债务的化解,一是要发展壮大村级经济,实行自身化解;二是各级财政扶持化解,实行化解业绩挂钩的“以奖代补”;三是要建立举债责任追究制度;四是对村干部每届举债作为审计重点进行专项审计。

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思路和措施【第二篇】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升村级两委为民办事能力,根据县委有关文件精神要求,精乡党委研究特制定我乡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探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新途径、新办法,因村制宜、发挥优势、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多措并举,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自身的“造血”功能和综合实力,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目标任务

根据各村级不同现实状况,探索发展村集体经济新的壮大形式,增加村级集体经济稳定性可支配收入,不断满足农村基层建设、服务和管理的支出需要。

三、发展思路

各村要在认真学习、总结和借鉴近年来我乡及其他乡镇村队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采取资产经营、资源开发、产业互动、服务创收等多种形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一)加快土地有序流转,盘活村集体土地存量。充分利用荒山、荒坡、荒田,加快土地流转,合理开发集体土地资源,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大力引导各类组织和个人参与土地流转,促进流转主体多元化,使土地流转从以前单一的农户之间的流转向农业企

业、科技人员、专业大户、合作社等参与流转转变,切实提高土地流转实效。鼓励经营管理能手、种养大户进行规模经营,或采取反租承包、合股经营的形式进行开发,创办农业基地,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二)盘活村级闲置资产,激活村级集体经济活力。村级集体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一定量的固定资产,盘活这些闲置资产,对增加村级集体收入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闲置的固定资产以公开招标形式实行买断、租赁经营,或以投资入股形式参与企业经营,提高闲置存量资产的利用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避免集体资产流失、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和农民收入。

(三)利用资源优势,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按照“旅游兴乡”的发展思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结合各村实际,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引导农民建设优势旅游点,采取村级牵头发展恰西、塔里木、恰甫其海水库、吉尔格郎河谷等旅游服务项目,创新形式,开发特色旅游资源项目。

(四)依托各村优势,发展“一村一特”。依据各村现有优势,结合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力时机,大力发展“一村一特”项目。如:阔格尔森村、阔克加孜克村发展特色林果业种植,阿勒玛勒村、喀拉吐木苏克村发展中草药种植、奥夏干德村、沙尕村发展优质养殖项目,通过打造特色提升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四、方法步骤

(一)强化领导,提供组织保障(5月10日-6月10日)。成立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领导小组,加强领导,相互协作,强力推进新型农

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成立以乡党委书记为组长,乡长为副组长,各村支部书记为成员的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工作领导小组。各联系村领导和驻村干部对各村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加强领导,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规划壮大集体经济思路,做好指导工作和提供信息服务,加强对集体资金的监管,严格财经纪律,依章理事,实现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规范、可持续的、又好又快地健康发展。

(二)制定发展计划,打造“一村一特”(6月11日-12月30日)。要考虑村集体、全体村民、经营者等几方面的利益,既要做到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又要确保村集体资产的安全性。做到经济发展有项目,发展有规划,有预期目标,有完善制度,有具体措施,有考核奖惩方案。同时进行不定期督察,对发现的问题做到及时整改,对好的经验做法积极总结推广,建立切合发展实际的长效机制。

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思路和措施【第三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探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新途径、新办法,因村制宜、发挥优势、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多措并举,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自身的“造血”功能和综合实力,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目标任务

根据各村级不同现实状况,探索发展村集体经济新的壮大形式,增加村级集体经济稳定性可支配收入,不断满足农村基层建设、服务和管理的支出需要。

三、发展思路

各村要在认真学习、总结和借鉴近年来我乡及其他乡镇村队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采取资产经营、资源开发、产业互动、服务创收等多种形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一)加快土地有序流转,盘活村集体土地存量。充分利用荒山、荒坡、荒田,加快土地流转,合理开发集体土地资源,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大力引导各类组织和个人参与土地流转,促进流转主体多元化,使土地流转从以前单一的农户之间的流转向农业企

业、科技人员、专业大户、合作社等参与流转转变,切实提高土地流转实效。鼓励经营管理能手、种养大户进行规模经营,或采取反租承包、合股经营的形式进行开发,创办农业基地,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二)盘活村级闲置资产,激活村级集体经济活力。村级集体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一定量的固定资产,盘活这些闲置资产,对增加村级集体收入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闲置的固定资产以公开招标形式实行买断、租赁经营,或以投资入股形式参与企业经营,提高闲置存量资产的利用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避免集体资产流失、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和农民收入。

(三)利用资源优势,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按照“旅游兴乡”的发展思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结合各村实际,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引导农民建设优势旅游点,采取村级牵头发展恰西、塔里木、恰甫其海水库、吉尔格郎河谷等旅游服务项目,创新形式,开发特色旅游资源项目。

(四)依托各村优势,发展“一村一特”。依据各村现有优势,结合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力时机,大力发展“一村一特”项目。如:阔格尔森村、阔克加孜克村发展特色林果业种植,阿勒玛勒村、喀拉吐木苏克村发展中草药种植、奥夏干德村、沙尕村发展优质养殖项目,通过打造特色提升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思路和措施【第四篇】

井研县政协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关系到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是保障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重要物质基础。集体经济是根、是本,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作,是引领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消灭“空壳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今年我县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抓手。为此,井研县政协由农业人口委牵头,组织农业局等部门,抽调部分政协委员组成课题调研组,深入该县宝五乡曙光村、纯复乡田家沟村、金峰乡战斗村以及三教乡部分村组,就如何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展开调研。调研组通过听取汇报、实地查看、走访座谈等方式,掌握了第一手材料,了解了基本现状,摸清了发展路径和工作特点。

一、基本现状及特点

井研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全县集体经济基础薄弱,收入来源单一,总体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据2016年村社换届离任审计统计结果,2016年底我县农村集体固定资产万元,村平万元,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截止2018年3月,全县199个村级组织,其中“空壳村”58个,年收入1万元以下的90个,年收入1—5万元以下的49个,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1个,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1个。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存在有资源但盘活不多,有资产但管理不佳,有资金但使用不良,有经营但效益不高的“四有四不”现象。如何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的突破、发展、壮大,是对各基层组织新形势下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挑战和严峻考验。为此,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县相关部门及镇(乡)、村等各级组织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示范引领、成效显著,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一)“挂图作战”定目标。全县高度重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工作,今年初,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井研县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五个一”工程实施方案》,从组建一个集体经济组织、制定一个科学发展规划、探索一条有效发展路径、配套一批有力扶持政策、建立一套激励惩戒措施五个方面,明确了促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组织保证、实施主体、发展规划、方法路径、政策支撑。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和县长为组长的全县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领导小组,要求2018年全面消除“空壳村”,2020年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市场主体地位基本明确,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人均15元以上。实行县、乡、村三级“挂图作战”,县、乡、村都将工作纳入年终目标考核。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重点工作,明确目标任务,确定完成期限,健全考核体系,实施挂图作战。

(二)积极探索重示范。由于全县村级组织点多面广、分布分散,各村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区域条件参差不齐,集体经济发展底子厚薄不均。为此,全县结合县情通盘考虑,按照全面启动、重点安排、典型带动、示范引领的原则,将实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实行先试点、后推广的模式,确定宝五乡曙光村、纯复乡田家沟村、金峰乡战斗村为试点村。为全县稳步有序推行改革试点,积极探索多种符合实际的发展模式,盘活集体资产,壮大集体经济,全面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提供成功经验,树立示范“范本”。

(三)创新模式拓路径。试点村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实践中,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积极思考拓宽思路,动员群众勇于参与、利益联结共促发展,在寻找发展路径方面探索出了不少好的经验做法,总结出了以下几种模式:一是资产盘活型。金峰乡金峰村对原村闲置的果场30余亩进行土地整理,培肥地力,另外流转土地40亩,组建金峰村集体农场,发展规模特色种植(地瓜育种),预计2018年村集体收入可增加5万元以上。二是服务创收型。宝五曙光村成立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开展土地预流转,加大对业主的服务力度,与流入方协商每年按每亩20-40元收取公共资源使用及服务费,至今已协调流转土地1200亩。三是产业带动型。纯复乡田家沟村利用“奕嘉怡”公司落户该村流转1000余亩土地发展现代特色种养业,实施种养循环发展的契机,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将集体土地120亩流转给公司,每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可增加5万余元。四是股份合作型。三教乡瓦窑村利用企业产业转型后闲置的村集体建设用地作价入股公司生产生物燃料,每年可获得村集体经济收入近2万元。五是利益联结型。柑橘产业环线建设乡镇抓住现代农业“百里产业环线”建设的机遇,调动村民的参与积极性,积极实施土地预流转,提升土地的集中度,大力引进业主发展优质晚熟杂交柑橘。如三教乡流转的5000余亩土地所涉及的村皆与业主达成协议,柑橘投产后按纯收益的10%分红,村集体和流转土地农户各占5%。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和土地流转农户的双赢。

二、存在问题

(一)发展集体经济的经营人才紧缺。农村很多年富力强、懂经济、有头脑、有闯劲的人纷纷外出务工或创业,导致多数村两委干部年龄偏大,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不足,在发展集体经济上老经验用不上,新知识学不会,导致有资源条件不会用,有了集体经济不会管。

(二)催生集体经济的有效资源不足。在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下,绝大部分村集体资产分得彻底,统得不够,集体占有的资源十分有限。部分村集体资产仅塘堰、村果园、老村委会或村小学,资源价值十分有限。个别村为降低风险,将集体资产简单处理,一次性收取承包费或出让费,导致集体资源利用率低,村级集体经济缺乏可持续收入。

(三)规范集体经济的管理有待加强。集体经济组织的内部管理体制不健全,运作不规范、监管不到位。“资产有人监管、账目有人审批、问题有人过问、困难有人解决”的常态化机制尚未建立。

(四)支撑集体经济的路径选择单一。在变化不定的市场大潮中,部分集体经济组织在项目选择上,发展路径不宽、同质化现象严重,产业无特色。工作更多还停留在设想层面上。在寻找将合适的人与项目,缔结为合适的经营模式与利益联结机制方面缺乏深入思考。

三、对策与建议

(一)广纳贤才,提供集体经济人才支撑。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一是选好配强村党支部书记,实施“领头雁”工程。二是发展经济、富裕农民,选派好“第一书记”。按照“因村制宜,一村一策”的要求,积极引导农民调整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三是多途径优选村班子成员。从加快村集体经济发展需要出发,从致富能手、农民经纪人、合作社负责人和外出务工经商的优秀分子中选拔经济型人才。

(二)深化改革,成立集体经济组织机构。壮大集体经济要靠改革。但无论怎么改,都不能把集体经济改弱了、改小了、改垮了,不能把农民的财产权利改虚了、改少了、改没了。只有把农民组织起来、资源整合起来、产业发展起来,壮大村集体经济才有希望。坚持“党建+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坚持支部领办、村组合一、公司运营的原则,以行政村为单位成立农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合作社设立股民代表会议、理事会、监事会等机构。推行企业化治理,通过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进一步健全理事会、监事会等决策运营机构,完善理事会领导下的经营人员负责制,严格规范重大决策、管理运营、利益分配、资本管理等日常行为,不断提高组织规范化水平。确保村集体的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广泛惠及农民群众。通过改革,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让支部更有凝聚力,村庄更有精气神,村民更有归属感。

(三)统筹运管,形成集体经济发展合力。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实行“三个统一”。一是统一管理。村党组织牵头进行清产核资、确权登记、量化评估,有效整合,全部入社。以集体“三资”为主体,吸纳无劳动能力贫困户、长期外出务工农民、其他有意愿流转农户以及专业合作社的土地、果园等资产流转入社,统一组织、统一规划、统一耕种、统一收储、统一购销,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民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二是统一用工。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组建产业工人队伍,吸收本村富余劳动力加入,动员外出打工农民返乡加入产业工人队伍就地务工。既解决农民外出打工“活难找、薪难讨”的困境,又解决家里老人、孩子无人照料的问题。同时,还能解决村级组织议事无青壮年群众参与的问题,促进家庭和谐、农村稳定,增强农村活力和生机。三是统一筹资。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作为一个特殊的独立法人,可以承接省、市、县各级产业扶持资金、扶贫资金等各类政策性财政资金,可以向金融部门抵押贷款,可以吸纳民间投资入股,通过多种渠道撬动更多金融资金、民间投资、社会资本投向村级集体经济,增强村集体经济发展动力。

(四)创新路径,促进集体经济多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要走出一条人无我有、科学发展、符合自身实际的道路。要围绕百里产业大环线,多产业、多业态融合发展。按照“建一个万亩产业园,连片增收过亿元,一个户办产业园,人均增收超万元”目标,积极引导培育建设优势特色产业园区。要着眼产业转型升级和市场前瞻需求,根据各村不同的资源禀赋、区位特点、产业优势,积极探索多类型、多渠道、多元化的集体经济发展路径。一是发展产业增收型经济。围绕柑橘、畜禽等主导产业,将村集体土地和农户流转入社土地统一种植优质柑橘,同时发展果药经济和家禽养殖等林下经济。二是发展资产盘活型经济。盘活宅基地和四荒地,探索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通过实施土地整理和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大力开发荒山、荒坡、荒地、荒滩和闲置的农村宅基地,将新增土地流转租赁给新型经营主体或入股龙头企业。所得租金按村、组、农民1:2:7的比例分配,促进农业增效、农民长效增收。三是发展混合经营型经济。将股份经济合作社的资产资源量化折股,以入股的形式参股经营稳健的工商资本或龙头企业,定期按股分红,实现稳定增收。四是发展劳务创收型经济。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下设劳务服务部,由合作社劳务服务部有组织的为柑橘、水果规模经营户提供果园修剪、打药、套袋、采摘以及代种代收等专业化服务,实现集体盈利、个人增收。五是发展产业延伸型经济。围绕柑橘、水果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延伸产业链条,发展果品包装、运输、贮藏等相关配套服务增加集体收入。六是发展乡村旅游型经济。结合井研深厚的国学文化、耕读文化,培育分享农业、定制农业、创意农业、养生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推动美景美村美宿美食“四美融合”,发展集体经济。

(五)利益联结,共享集体经济发展红利。探索新型主体与农户建立保土地租金、保农户就近务工、保贫困户零投入创业、保产品订单收购等四保和销售利润二次返利分红,农户土地、资金入股企业经营保底分红,果品保鲜存储增值分红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为了让集体经济的发展成果惠及全体村民,可学习借鉴建立集体收益“4321”分配机制:提取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年纯收入的40%用于全体股民按股分红,使群众真正分享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带来的真金白银的实惠;30%用于农村公益事业,积极改善水、电、路等村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20%作为集体经济发展基金,投向有发展潜力的产业,实现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10%用于扶危助残济困,资助贫困学生,救助大病患者,照顾孤寡老人,有效解决上不起学、看不起病等现实问题。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才是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才能让贫困群众短期能脱贫,长期能致富。

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思路和措施【第五篇】

党的执政基础在基层,中央历来十分关注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和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习总书记强调,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基层党组织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来抓,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提高村级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因此,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关系到党在农村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重大政治问题。

近年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制度、文件,就如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和提升村级集体经济自我发展能力谋划路径、指明方向、提供保障。中央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提升基层组织力、助力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要求各地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多元化发展模式,着力提升村级组织“造血”功能与质量。

探索多元化发展模式

提升村级组织“造血”功能

从当前农村发展的状况看,受区位条件、发展基础、经济能力等主客观因素影响,村级集体经济尽管有了较大发展但自身“造血”功能并未被完全激活,村级集体经济的运作与发展还没有摆上各地方和基层乡镇的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问题有三个方面:一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意识不强、统筹不够、办法不多,存在等、靠、要思想,内生动能不足;二是缺乏发展资金支撑;三是村级往往没有条件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从地县级和乡镇层面看,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缺思路和发展定位,县乡很少整体谋划村一级经济发展工作,整县整镇联村连片上谋划思考少;不能因地制宜,支撑不够,导致村级集体经济“散松小”;困难多资源少;管理弱化,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难度大。

近年来,中央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提升基层组织力、助力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

做好这项工作,我们必须从三个方面着力:一是配强配好村级领导班子,做好老中青结合,不拘一格将年轻、有文化、懂科技、有经营管理经验的人才选到村领导岗位上来,用制度、成长通道用人,用高报酬留人,建设农村专业化队伍,不断提升党建与自身经营管理能力;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县乡要采取整合项目、财政预算、贷款融资、招商引资等方式分级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金和专项资金,协调工商、税务、自然资源等部门和金融机构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的支持,所有下达到村使用的各类资金统归村党组织调配管理使用,发挥最大效益,养鸡生蛋;三是强化特色产业发展,县级领导要包村包项目,找准切入点,通过开发特色产业、培育支柱产业、成立专业合作社、建立种养基地、推进农业产业化等措施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发展格局。积极探索“党建企业基地农户”的合作经营模式,引进优势企业发展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实现村集体和企业共同发展,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实力的增强。

促进村级集体经济

发生“五个转变

要通过我们的工作,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生“五个转变”。

一是资源变资本。盘活乡村土地资源、生态资源、文化资源、旅游资源、产业资源以及农村集体性资产等,在党组织领导下,以村集体、合作社为组织载体引入农业企业、旅游企业、文创企业,通过吸引投资、合作开发、租售开发等模式,将闲置资源转化为产生经济效益的资本。

二是产品变商品。整合大型农业企业、旅游资源、电商平台资源等,将乡村特色农副产品、传统手工艺品等进行品牌设计、包装,转化为市场商品、旅游商品、文创礼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从“生产”转向“营销”,从“做产品”转向“做渠道”,从“优质”转向“优价”。同时,提炼优质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通过“农产品可视农业”“农产品网络直播”“农产品电商”“农产品微商”“农产品餐饮”“农产品社群”等方式,让农产品形成“名人效应”,树立口碑、产生爆款、圈粉变现。

三是村民变股民。将村集体资产及财政投入到农村的发展类、扶持类资金等量化为村民持有的股金,集中投入到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形成股权,鼓励村民将个人的资源、资产、资金、技术等入股到经营主体成为股东,按股分享收益,形成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可采取在党组织的统领下“组织工商资本村集体”发展模式,围绕本地特色农业、土特产品等优势建立新型经营主体名录制度,加快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健全完善“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通过组建专业公司、加工企业以及生产、加工和流通环节的中介组织,盘活乡村土地资源及农村集体性资产,村集体通过为农民提供有偿服务增加收入,形成农民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

四是人力变人才。实施大学生回归、在外能人回归、机关干部回归、大企业家回归的“四回”工程,吸引新农村人、树立新乡贤、培训新农民,形成“头雁领路、群雁齐飞”的格局,壮大“一懂两爱”人才队伍,提高农业人才素质,将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

五是组织变“组工”。发挥组织优势,建立、完善乡镇与村干部队伍“双向流通互动”的工作机制,选派优秀人才到乡村任职。打通村干部、村人才、村级工作者成长通道。通过组建“城乡党建大联盟”“联村大党委”等不断提高乡村干部及工作者适应市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能力。充分发挥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大学生村官等作用,完善推进村党组织书记选任乡镇领导、招录公务员以及刚性退出、退后保障等机制,不断改善村干部政治、工资报酬等待遇。让更多的“土专家”“田秀才”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推动村集体经发展实效化、实体化、实绩化。

用好十条措施

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在具体工作中,各地摸索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多种办法和发展模式可资学习借鉴。如,资源开发型,凭借土地山水田园等特色自然资源开发增收项目,实现村集体经济稳定增长;物业经营型,引导扶持村集体利用集体所有的非农建设用地或村留用地,兴建标准厂房、专业市场、仓储设施、职工生活服务设施等,通过物业租赁经营等方式增加村集体收入;资产盘活型,对村集体闲置的会堂、厂房、祠堂和废弃学校等设施,通过公开拍卖、租赁、承包经营、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进行盘活,增加村集体收入;资本运营型,将村集体历年积累的资金、土地补偿费等货币资产,通过参股经营等方式转为经营资本,获取股金、利息和资产增值等资本运营收入;基金运作型,利用各级财政扶持资金和村级自筹资金组建发展集体经济基金池,由国资公司负责运作,收入返还给纳入扶持范围的经济薄弱村;村庄经营型,利用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发展美丽经济,打造村域景区、农家乐、民宿经济等,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产业发展型,把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与推进农业两区建设、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相结合,与块状经济发展相结合,在促进产业发展中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生产服务型,围绕村域产业化经营创办多种形式的村级经营性服务实体,为农户提供生产资料、农业机械、病虫害防治、技术咨询等服务,开展联结龙头企业和农户的中介服务,兴办农产品等专业批发市场,通过开展购销服务增加村集体收入;村落建设型,以历史文化村落、中心村等建设为载体,通过保护开发、宅基地整理复垦等途径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土地股份合作型,通过村集体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着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实现土地经营收益最大化。

福州市日前出台了《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十条措施》,全市要用好这十条措施,对标对效狠抓工作落实:一是抓好顶层设计“铺路子”,县乡要鼓励引导农村基层党组织采取资源开发、资产盘活、创办企业等方式拓宽集体经济发展路子,盘活闲置或低效使用的各类集体财产,保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不断增强村级组织“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二是选优头雁“强班子”,深入实施“头雁领航”工程,加大培养选拔力度,实行行业党组织对接帮扶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制度,实施村后备人才县管计划,强化政策激励,将村干部的经济待遇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绩效挂钩,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目标导向清晰;三是推行入村帮扶“四个一”(即1名县领导联系村、1个工作分队驻村、1名第一书记挂村、1名乡镇领导包村),重点协助村“两委”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并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考核奖励制度;四是精准把脉“开方子”,以县为单位对村级集体经济进行摸底排查,重点梳理盘活资产资源、发展产业、领办合作社、投资入股促增收等路子,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规模;五是考核激励“压担子”,发挥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书记齐抓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作用,县委书记带头联系贫困程度最深的乡镇和村,乡镇党委书记联系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难度最大的村,压实村党组织书记直接责任人责任,实行县委书记、乡镇党委书记、包村干部和村党组织书记三级责任制,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情况纳入乡镇党委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做到逢会必讲、下村必看、考核必查、有责必问。

在抓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上,我们要不断探索新做法,按照党中央部署要求,坚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找准基层党建与集体经济的结合点,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通过不断努力,解决好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成果共享问题,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结出累累硕果。

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思路和措施【第六篇】

[摘要]分析禄丰县和平镇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找出当前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及建议。

[关键词]村集体经济发展思路

[中图分类号]F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6)03―0048―01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新形势下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是解决基层党组织长期以来无钱办事及活动开展难的有效方法。通过对全镇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就如何构建和平镇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思路,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1和平镇基本情况

和平镇属典型的山区半山区农业镇,地形复杂,干湿分明,年降雨量为900―1000毫米,年平均气温℃,全年无霜期不少于280天,海拔在1640米―2420米,平均海拔在2030米,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垂直气候差异大。13个村委会,158个村民小组,共有农业总人口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主要为彝族、苗族、傈僳族。耕地总面积31756亩(水田16889亩,旱地14867亩,人均占有耕地亩。林业用地314546亩。水资源相对溃乏,并且东西片区分布不均衡。基础建设设施落后,以烤烟为主要经济支柱。

2当前和平镇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过程中,各村委会都做了大量的工作,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村集体经济底子十分薄弱

村属集体资源资产少。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四荒”出让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土地承包到户,林权均山到户,资产拍卖到户,属于村集体的资产、资源很少,出现了“分田到户,集体空肚”的现象,难以“筑巢引凤”。基层党组织无钱办事现象突出,只能依靠上级拨款或群众“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等方法解决。

“空壳村”基数大。全镇无集体资源、无集体企业、无集体收入的“三无”村和“空壳”村现象仍然突出。

收入渠道少、来源比较单一。目前村集体收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收取渔塘、山林承包、石厂沙厂矿山协调管理费等。通过集体企业生产或集体经营的收入几乎为零,有些村委会靠镇财政转移支付和各方面赞助资金成了村集体收入的主要来源。

保值增值缺乏有效的途径,自我积累能力十分脆弱。经营性、资产性固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太少,靠赞助及镇财政补贴资金占了较大份额,由于这些收入为动态性的变数收入,具有不稳定性和不确切性,因而不能作为正常的村集体经济收入。

村级集体经济难以跨越信贷筹资门槛,难获得信贷资金支持。

因招商引资工作不力,农业龙头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不强,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土地不能规模化流转,无法从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发展不平衡性大。由于爱自然环境、基础条件、区位优势、班子成员思想认识及领导水平高低不同等主观、客观因素的影响,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发展潜力也有很大的差异。如平掌村委会7050棵小枣基地已经初见成效,但有些村委会连基本的发展思路都不清楚。

村集体经济建设面临市场风险,村级经营水平和能力与抗风险需要不相适应。由于市场的风险性,导致村集体经济发展容易亏本,亏损之后很难再次继续筹资发展。

认识不足,思想不解放。主要表现在:

紧迫感和责任感不强。少部分村干部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重大意义认识不够,缺乏创新进取意识,发展缺思路,生产缺门路,收入缺财路,安于现状。有的村干部过度依赖上级扶持,积极性不高,对发展集体经济不热心,不主动去想办法、找路子,“等、靠、要”思想严重。

部分村级领导干部畏难情绪突出。特别是经过前些年发展乡镇集体企业的实践,成功的较少,失败的较多,村组干部思想有包袱,一方面怕搞不好,怕背负骂名;另一方面,又怕这届搞好了下届选不进村“两委”,白忙活一场,不愿意放手去干,有“一年看、两年干、三年等着换”的思想。

学习领会上级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文件不深刻,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途径、方法和优惠政策等不明确,特别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创收奖励政策的不确定,村组干部的工作不够积极主动,对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思路不清、措施不力,缺乏“一任接着一任干,一茬接着一茬抓”的工作连续性。

部分村民集体意识淡薄。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村民之间的沟通交流减少和集体意识淡化,一些群众认为发展村集体经济无关自身发展,农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动力不足。

村委会没有专职管理人员,人员不配备或兼职,还有部分村干部存在新官不理旧事、新干部不接老账、换一拨人变一种想法和做法的现象,致使集体经济发展无规划、盲目性大,没有延续性。

上级下达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很少,扶持资金额度低,上级只下达项目经费,无配套工作经费,给项目申报、实施、监督、检查带来困难。

3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对策和措施

加大教育培训,提高村干部队伍素质建设,为增强集体经济提供组织保障。以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库为契机,选优配强村级班子,注重把政治上靠得住、作风上过硬、致富本领和劳动能力强、文化高、观念新的各类人才选进村领导班子。通过各种方式对村干部进行培训,使他们既懂党务又懂经济,能充分认识新时期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意义,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挖掘自身优势,积极探索建立新型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无论是走盘活集体资产、资源开发、企业带动、依靠服务创收等哪种发展路子,都要坚持“因地制宜,市场导向”的原则,充分发挥各地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子。比如①培植农业主导产业。引导东河水库周边及公路沿线的村委会大力发展优势明显和特色鲜明的果蔬及稻米产业,继续做大、做强“东河米”、“九头山大白菜”、“和平油桃”、“和平冬雪梨”等小有名气并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质特色农产品。在平掌、邓家湾、杨梅山、大白石岩高寒冷凉山区积极引导农户种植高山反季蔬菜,如青早蚕豆米、豌豆等,其品质及市场前景相当不错。②有序推进土地流转。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等,在依法、自愿、有偿、规范、政策允许的情况下正确组织群众做好土地流转,鼓励经营管理能手、种养大户进行规模经营。引进好的项目,还可通过实施土地开发整理、村庄整治等工程,合理开发集体土地资源,实现村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③发展乡村旅游。充分利用东河水库、五台山森林公园等旅游优势,大力引导农民发展乡村旅游和农业生态观光旅游,通过发展农家乐、休闲观光、民俗文化等服务项目,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④发展村级合作组织,开展服务创收。大力发展由村级组织牵头的各种专业技术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开展信息传递、物资供应、市场营销等经营服务,鼓励村集体创办综合服务社、便民服务店等,开展家政、环卫、养老、道路养护等服务和金融、保险、广电、通信等代理服务,增加集体收入。⑤盘活“三资”(资金、资产、资源),进一步提升村级“造血”功能,如将集体闲置的厂房,已死亡的无儿无女“孤寡老人”的土地、房屋,废弃的学校等收归集体所有进一步盘活,实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

加强领导,认识谋划部署。继续巩固和拓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已有的成果,核准各村发展基数,因地制宜研究确定各村委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思路、项目以及具体措施,按照“一村一策”的要求,各村委会制定发展村集体经济总体规划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

建立保障机制、落实责任、兑现奖罚。①建立结对帮扶机制。各帮扶单位及工作人员在推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过程中都要做好指导督促和协调服务等工作。②建立资源整合机制。按“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协同推进、合力发展”的原则,在不违反政策法规的前提下,将一些优惠政策优先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倾斜。③建立考核奖惩机制。镇党委与各村委会层层签订责任状,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载体,并作为评先评优、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④建立“三资”(资产、资金、资源)监管机制。继续完善农村集体“三资”信息化监管体系和资产经营机制,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加强农村经营管理队伍建设,完善村集体“三资”管理台账。加强村级民主管理,搞好村级账务公开。完善“村账乡代管”制度,强化会计监督。完善村级账务审计制度,强化审计监督。

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思路和措施【第七篇】

一、村级集体经济现状

据统计,2010年年底,个行政村中个行政村有村集体经济收入。其中,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下的行政村个;村集体经济收入5-10万元的行政村个;村集体经济收入10-50万元的行政村个;村集体经济收入50-100万元的行政村个;村集体经济收入100-500万元的行政村个。从统计情况来看,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村集体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收入偏低,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仍然存在,加之部分村缺乏发展集体经济的基础,发展思路不明确,村集体“无钱办事”的问题依然突出,如何尽快实现村集体增收,在当前显得尤为迫切。

二、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重要意义: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今年全省、全州组织部门承诺的“十件实事”之一,也是全县工作要点中单独列出来的一项重要工作。从总体上看,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农牧业的发展后劲,促进农村牧区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增强农牧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最明显的是,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对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农牧民社会福利水平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当前农牧区公共服务体系缺位的情况下,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将替代这一“空白”,更好地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

2、指导思想: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减轻农民负担为目的,从转变观念、广辟财源、增加投入、加强管理、完善体制入手,立足本地优势,充分调动村级组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逐步建立起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民主监督、科学管理的集体资产经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挖掘和发挥集体资产效益,逐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推进农牧区小康社会建设。

3、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创新思路、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导向,进一步理清思路,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与扶贫开发、建设新农村战略有机结合起来,采取多种途径,推动村集体经济更好更快发展。二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从本地经济基础、区位优势、资源条件等实际情况出发,因村制宜,面向市场,选准产业、项目和载体,一村一策,分类指导。三是坚持村级主体、市场主导。发挥村级组织主体作用,增强村级组织发展集体经济的内生动力和造血功能;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不搞行政命令,防止因发展集体经济而增加村级债务、农牧民负担和侵害农牧民群众利益的现象发生。四是坚持整合资源、整体推进。落实各地主体责任,整合各方资源,加大资金、项目和政策支持力度,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形成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整体合力。

三、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目标任务

创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形式,多途径增加村级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努力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总量增长、质量提高、实力增强,不断满足农牧区基层建设、服务和管理的支出需要。力争到2015年底,全县100%的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其中,2013年基本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2014年使50%的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2015年通过继续努力,使100%的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实现全覆盖。逐步形成村级各项工作正常运转、经费有保障的良性循环机制,促进农牧区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具体措施

1、建立完善制度,加强村集体资金管理。充分利用村级组织制度,从规范管理、健全制度、强化监督入手,建立长效机制。继续加强村级财务民主监督和审计监督,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村级财务公开的制度和做法,特别是一些集体经济收支行为较多的和经济相对薄弱的村,在增加村级财务公开次数的同时,建立村级财务审计制度,增加村干部分配使用集体资金的约束力。发挥好村民代表会议、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作用,进一步健全村民理财制度。由村务监督委员会定期对村财务实行检查监督,并公开监督结果。实行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制度,实行重大事项由村民大会或代表大会一事一议制度,避免决策失误。村级财务以及省、州、县、乡镇配套资金使用情况要建立明细账目,保证“每一分钱”都用到具体实施工作、项目中。各单位要定期进行监督检查,掌握各村财务情况,堵塞财务管理漏洞。

2、盘活固定资产,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以盘活集体闲置资产为目的,在经村民代表大会同意后,对村集体所有资产资源(如闲置房屋、场地、矿产等)进行开发利用增加集体收入。依法采取租赁、承包、参股、联合开发以及有偿转让等多种形式,实行企业化管理和商业化运作,变存量为增量,使村集体资产资源发挥最大经济效益。对投资商或农民在村内兴办企业或小加工厂的,村集体可以把房屋(土地)等固定资产以及政府扶持资金、企业帮扶资金作为股份入股,通过按股分红,增加村集体收入。

3、实行土地草场营运,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以统筹城乡发展为目标,积极推进重点小城镇和中心村建设,增加有效土地和草场面积,支持发展村集体经济。对外出农牧户或农牧户无力开发的承包地、林地等,在稳定土地和草场承包关系和群众自愿的基础上,由村集体采取“反租倒包”的形式进行农业开发经营,所得收益由村集体和农牧户按一定比例分成。积极鼓励村集体将符合规划、依法取得的非农建设用地以使用权入股、租赁等形式参与企业经营,获得稳定的土地收益。有条件的村,可以依托乡镇兴办标准厂房、仓储、市场等二、三产业载体,开展物业租赁经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4、拓宽增收渠道,多途径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根据各村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增收渠道。一是通过创办专业合作社开展惠民利民服务增加集体收入。鼓励村级组织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等,为农牧民提供产供销服务,以有偿服务的方式增加集体收入。二是加快村级企业改革重组,明晰产权,集体资产参股经营,按股分红,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结合国土整治、农牧业综合开发,积极兴办一批农牧业项目。旅游、矿产、土特产资源比较丰富的村,可以开办村级企业,创办农牧产品生产、加工、运输、储藏等集体经济实体,开发观光农业、农家乐等项目。村集体兴办的农牧业项目,一般采取租赁、承包的方式获取稳定的经营收入。三是依托区位、交通、资源等优势,采取多种形式开发特色产业项目。通过深入挖掘山水、人文、历史、农牧业特色产品等资源,发展生态旅游、农家乐、餐饮、文化娱乐、农牧特产等服务项目,使村集体在提供特色优质高效服务过程中增加收入。

五、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保障措施

1、加大政策保障、资金扶持力度。一是各乡镇党委要积极部署,成立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将各村领导干部纳入领导小组,认真调研,总结经验,制定方案。要充分认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实施方案,明确目标,扬长避短,稳步发展。切实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项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任务,投入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事业中来。二是根据各村实际,按照相关政策,加大资金支持,同时各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信用社要把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信贷支农的重担,不断加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金融支持。

2、完善领导班子建设。认真做好村干部的培养使用工作,把实施“三培双带”活动作为加强新时期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抓手,提高农牧区党员干部带头致富的本领,实现农牧区经济快速发展。各村要形成在村党支部领导下,村委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合理分工,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的组织管理体系。发展集体经济,做好发展项目管理,村党支部书记是第一责任人,抓好村“两委”班子成员对市场经济、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增强市场观念和创新意识,提高调整市场经济结构、指导生产经营的能力,努力建设一支懂经济、善经营、会管理、能力强、能带领农牧民群众致富的村级干部队伍。

3、强化各部门协调服务。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通力协作、密切配合、齐抓共管。一是各地组织部门要发挥牵头抓总的作用,切实加强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的综合协调、检查督办和安排部署;乡镇党委要根据各村实际进行监督指导,帮助各村理清工作思路,解决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中的难点问题,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搞好指导和协调;各村党支部要明确支部书记作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直接责任人的工作职责;各村委会要充分认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科学制定本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迅速建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工作班子,细化各项目标任务,组织发动广大党员干部和致富能手积极投入到壮大集体经济中来;各村务监督委员会要发挥好监督检查作用,定期对村财务实行检查监督,并公开监督结果。二是将村集体经济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作为各地党政领导班子对乡镇、村社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各部门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农牧部门要加强对乡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的调查研究,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加强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的检查指导,总结经验、推广典型,并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各种技能和经营管理服务;扶贫部门要结合实际实施扶贫开发规划,帮助重点贫困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要将建设发展资金集中向有造血功能的项目倾斜;民政部门要加强对村级组织开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监督管理;财政部门要整合有关涉农资金,建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专项资金,做好各项惠农补贴,重点贫困村补助等有关财政资金的拨付和落实工作,加强对各乡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的调查研究,向领导小组提出政策建议,指导各乡镇做好农村集体“三资”规范管理工作,加强村级集体财务审计监督,防止集体资金流失。要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服务、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服务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做好村级集体经营经济发展的有关统计工作。各单位各部门要强化参与意识,保证相关工作切实有效的开展。

4、落实督查考核机制。今年,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将被列入各单位领导干部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把村集体经济发展状况作为考核领导干部实绩的一个重要内容,与评优评先挂钩,年终按考核实绩进行奖惩。同时各乡镇也要向下抓好落实,采取相应的考核奖惩机制。对村集体经济发展实绩突出的要给予表扬和奖励,对责任心不强,不能开拓进取,致使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的,要给予批评教育,村党支部不能评选先进。进一步激发领导干部抓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村级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思路和措施【第八篇】

农村村级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重要载体,是坚持和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制度基础。发展壮大农村村级集体经济,需要在农村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解放思想,打破旧有思维桎梏,通过开放共享、产业融合、模式再造等,积极探索集体经济的多种实现形式,特别要积极探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多种途径。

引入外力,探索村级集体资产增值新路径。新形势下发展农村村级集体经济要坚持开放共享的理念,凭借自身资源与地缘优势,引入工业资本、外来资本,实现共同发展、合作共赢。在广大农村,集体资产包括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资源性资产,用于经营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工具器具、农业基础设施、集体投资兴办的企业及其所持有的其他经济组织的资产份额、无形资产等经营性资产,用于公共服务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方面的非经营性资产。上述三类资产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由于多种限制,农村集体资产不能向资本转化,无法与现代资本市场体系有效对接,成为无法利用或利用成本很高的低质资产。从资产价值来看,目前村集体最具利用价值和增值空间的资产当属土地资产。应抓住目前窗口期,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使村集体在农业土地流转中发挥主导作用,实现资产盘活和资本增值,不仅可行而且很有必要。大城市周边农村通过现代化农场经营发展果树、蔬菜、花卉、畜禽养殖等高附加值农业经营,在经济上比较可行。村集体代表村民与现代农业企业签订土地流转协议,代表村民监督企业运营,索取并分配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年度收益。村集体的主要收益来源有:一是零散土地在规模化平整经营后,原有田边地头、边界小路、沟坎渠道等非耕作土地均可实现耕作利用,一般可较原耕地增加10%~20%的面积,这部分土地可作为村集体资产获得收益;二是原有水井、池塘、沟渠、道路等公共基础设施可作价出售、出租或入股新进企业,实现资本收益;三是作为全体村民代表,可与农业经营企业谈判,雇佣村民作为农业工人以及获得部分产品、下脚料的处置权,村集体可获得部分中介收入。

产业融合,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业态。农村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必须突破单一农业发展限制,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经营性收入来源。村级组织应整合自身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探索生产服务、电商、旅游、健康、物业等产业与集体经济融合发展的新型业态。在土地、林地、滩涂、水面等资源优势村,以集体经济组织为主导把农民有序、合理地组织起来,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特色农业,形成规模优势,并通过“集体+生产服务”模式,大力发展生产服务型经济,村集体以提供统一管理、有偿服务等形式,领办创办各类服务实体,为农民提供技术、信息、物资、流通、仓储等服务,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或企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等有偿服务,增加集体经营收入。在特色农业发展基础比较好的地区,针对农产品销售难题,探索“集体+电商”模式,利用电商平台,发展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将周边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民个人的水果、蔬菜、草药、花卉等特色农产品汇集到电商平台,由集体组织专人经营管理,收取一定比例费用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在自然风光优美、旅游资源丰富的村落,探索“集体+旅游”模式,村集体为主导,大力开发特色旅游资源,发展休闲农业、观光旅游、体验旅游等。在旧村改造、空心村,针对空巢老人、留守老人的养老需求,探索“集体+养老”模式,利用集体用地或闲置的村办公用房、校舍等场所,发展养老事业。在城郊接合部、中心镇村,探索“集体+物业”模式,大力发展物业经济,鼓励村集体在符合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对闲置的村办公用房、校舍、旧厂房等场所,进行更新改造出租,提高存量资产利用率,增加村集体资本经营收益。另外,随着电子商务发展,如果能够以县(市、区)、镇为单位,联合电商或物流企业,以村(社区)公共中心为节点,打造遍布县(镇)的销售、物流网络,可以有效降低企业进入农村市场的成本。村集体可以通过利润分成、场地租赁费、广告墙(栏)租赁费等形式获得收益。

模式再造,探索村级集体企业经营新模式。要真正把集体经济搞好,实施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很有必要。股份制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模式。该模式通过整合农村土地资源、森林资源、劳动力资源、旅游文化资源,以及财政投入到村的发展类资金(补贴类、救济类、应急类除外)等,采取存量折股、增量配股、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推动农村资产股份化、土地股权化,盘活各种资源要素,形成资源叠加效应,提高资源利用率。由此获得的经营性收入以股份的多少向全体村民提供各种福利待遇,按约定留存部分可作为村级组织公共支出经费。土地股份合作社在工商注册登记,遵循“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原则,农户以土地经营权折资入股成为合作社社员,可直接参与决策过程,成为经营管理的实际决策者和控制者。土地股份合作社构建“理事会+农业职业经理人+监事会”运行机制。理事会代表社员决策“种什么”,公开招聘农业职业经理人,与其签订经营合同,对产量指标、生产费用、奖赔规定等进行约定。农业职业经理人负责“怎样种”“如何种”,实行科学种田。生产成本由社员出资,理事会统一经营管理,收支和分配及时公示,接受社员和监事会监督。该模式既能通过适度规模化破解“谁来经营”难题,又能通过培养农业CEO破解“谁来种地”难题,同时还能通过构建综合服务体系破解“谁来服务”问题,成为农业产业规模化经营走向现代化发展的示范样本。

阿拉题库 · 学习办公更轻松!

48 2258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