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塔精编管理员主要工作成绩3篇
【参阅指引】朋友以下是由阿拉题库范文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写作资料,“灯塔精编管理员主要工作成绩3篇”帮您减少加班熬夜,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灯塔优秀管理员主要工作成绩篇1
一、优化基础服务。
在这一年中,我室继续把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宗旨贯穿到各项基础服务工作之中。
1、满足读者需求,增加开放时间。为满足读者需要,我们努力增加开放时间,图书借阅室实现每天下午开放、童书走廊全天开放式开放,保证了学生、老师借、阅图书的需求。据统计一学期借阅图书量达八千余册,其中至今累计借阅图书册次最多的是五乙班龙鑫梅同学、六乙班王靓同学,她一期共借阅册20人次以上的。借阅图书册次最多的班级有六乙、五乙、四乙班。
2、完善排架,更新导引标识。为了使各项服务工作更加贴近读者,我室遵循图书分类排架规则,设置各类图书导引,使图书标引更加规范,让读者利用图书资源更加得心应手。本学期图书室还积极协助学校做好教科书循环使用的工作。
二、优化管理软环境。
在图书室硬环境建设取得了极大改观的基础上,我室及时调整建设思路,把工作重点从硬环境建设转移到软环境建设,明确发展目标,健全各项制度,优化管理软环境。遵循室章制度,明确工作目标。我室人员认真遵循《图书室岗位职责和业务工作细则》、《图书室三年发展规划》、《图书室工作计划》等一系列制度计划,并以此来规范服务行为,减少工作盲点,做到“人人有责任,事事有程序,科学化、现代化管理”的工作标准。
三、拓展图书室功能
1、开展利用图书室教育。对全校学生进行入室教育。组织学生图书管理员,开展图书情报知识、怎样利用图书室资源及读者借阅制度等方面的培训。通过一系列培训教育,吸引了更多学生走进图书室、利用图书室。
2、开展了读书活动。为使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让学生有更多的好书可读,学校首先召开了教师动员大会,并利用国旗下讲话和班会时间向学生进行了宣传发动。由于大家的重视,这一活动得到全校师生的积极响应,校园内掀起了师生共读书的热潮,整个校园充满了浓浓的书香之气。为了使活动顺利开展,学校图书管理员做了充分的准备,每天图书室和阅览室、童书走廊向全体师生全面开放。每天中午和下午课外活动时间,有序地安排班级到阅览室阅读,让师生们畅游在书籍的海洋里。积极配合学校做好青年教师读书月活动的服务工作。为确保青年教师读书活动的顺利开展,学校图书室也做了大量的工作:
一是根据学校期初制定的计划,事先特意从市新华书店选购了近百本教育教学专著,充实室藏资源,并在短时间内做好登记造册工作,为教师们选读做好服务。
二是协助领导小组做好宣传、统计汇总等工作,让领导小组成员及时了解教师们阅读、撰写理论笔记和教育随笔的情况。
为了让孩子们多读书、读好书,在读书中健康成长。近几年来,学校广泛开展了读书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学校把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融入到学校的办学特色之中。
学校制定读书活动的基本要求是六个结合:
一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二是与班队活动、晨会、升旗仪式相结合。
三是与撰写心得笔记相结合。
四是与日常行为规范相结合。
五是与各项竞赛活动相结合。
六是与自身实际相结合。
近几年我校有多名学生在省、市举行的各项竞赛(征文)活动中获奖。
四、开展图书室宣传和教育情报服务。
对全校各年级学生课外阅读进行调查,了解学生阅读需求,定期向学生推荐新书和优秀书籍。图书管理员坚持每天点击《湖南省中小学文献信息网》及时了解与图书室相关的信息,并根据装备中心的要求,及时将我校开展的一系列活动(校园动态)写成文章上传,以提高我校的知名度。
五、提升管理人员素质。
管理员能充分利用业余时间,积极进行图书情报知识、计算机应用知识、图书室自动化管理系统应用的学习。定期对学生图书管理员进行培训,让小小图书管理员协助老师做好图书的'借阅、整理方面的工作,他们在服务同伴的同时培养了自己的工作能力。全校名学生图书管理员,他们能自觉遵守图书室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按时到岗,热心为大家服务。其中王靓、颜紫薇龙鑫梅、赵玉婷、黄菁、黄倩倩、廖一维七名同学表现比较突出,被评为优秀学生图书管理员。
一年来,虽然图书室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足之处,我们决心借鉴兄弟学校图书室的经验,取长补短,努力提高图书室的管理水平,提高创新意识,争取更大的成绩。
灯塔优秀管理员主要工作成绩篇2
本学期以来,把图书工作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有效途径,作为素质教育的有力门路,更好地展示我校的“普九”成就,以“学教”活动为契机,特对本期的图书管理工作如下总结:
一、重视学习,加强业务修养。
图书室的工作一部分是图书目录的编辑整理工作,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图书管理日趋规范化、合理化、科学化,越来越走向现代化。因此,图书管理不再是传统的简单的书籍分类,现代的图书管理形成了一套科学的、完整的体系。针对这种情况,自己在图书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自己经常加强图书科学管理的知识,科学分类的知识,潜心研究图书管理的方法,使自己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并用于实际的图书管理工作中,使我校的图书管理工作逐渐得到完善。
图书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需要有耐心,非常细致的工作,自己在工作中注意加强业务修养,对待图书管理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时时以图书管理员职责要求自己,耐心地对待每一位借阅者,并不厌其烦地为他们选取所需的书,使他们高高兴兴而来,满意而归。
二、加强图书管理,充分发挥作用。
由于全校师生人数多,借阅一次数量多,因而图书有出现借放、破损等情况,自己每天借阅工作结束后,都将当天所涉及的书进行仔细检查,将借放的图书重新归类,将破损、无标签的图书重新粘补,始终保持借出的图书整洁、美观、规范,杜绝了丢失现象,无损坏情况发生。在我们的细心管理,做到了图书室的图书无虫蛀,无受潮,无鼠耗,无溃烂的情况发生。
当然,图书的管理只是途径,图书借阅从中获取知识才是目的,为了充分发挥图书的作用,开学初,根据图书室的具体情况,对上期末新购图书进行分类、整理,贴上书签,上好架,并对学生进行了爱护图书等方面的知识教育,完善了借阅图书制度,自己总是尽量延长图书借阅时间,尽量使全校师生能在各个时间借阅到图书,从周一到周五下午都安排时间坚持向师生开放,并尽量将好书、新书推荐给广大师生,这样不仅使他们获得了知识,提高了能力,还陶冶了情操,造就了品格修养和意志,充分发挥了图书的传知育人作用。与图书室的管理相配套的是向师生开放了阅览室,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优良的读书环境,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工作。
三、做好整理工作,提高宣传功效。
学期结束后,自己都把相关的借阅情况进行认真细致的清理,并作好登记工作,及时收回借出去的图书,全部收回,无一缺损。
在本学期的图书管理工作中,作出较大努力,使本校图书室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轨道,充分发挥了图书室应有的作用,当然,在今后的工作中自己将会更加努力,使图书管理工作来断向前迈进。
灯塔优秀管理员主要工作成绩篇3
税源是指税收收入的来源。经济决定税源,但税源不等于税收。在税源一定、税法不变的前提下,税源转化为税收的多少,主要取决于税务人员的征管能力和征管水平,所以,税收征管过程就是把现实税源转化为现实税收的过程,而征管能力和征管水平首先表现出来的,其实就是税源管理水平。
一、加强重点税源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税源管理是税收管理的首要环节,也是税收管理的难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税源分布的领域越来越广,税源的流动性和隐蔽性也越来越强,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税收的流失。因此,加强税源管理既是税收管理的基础和税收职能实现的前提,也是推进税收工作整体发展的重要措施和保证。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谢旭人日前强调,要以强化税源管理为重点,实施税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税源管理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税源管理既然这么重要,重点税源管理的重要性自是不言而喻。
重点税源管理是税务机关通过各种方式,调查、分析重点税源变化,及时、准确掌握应征税款的规模与分布的一项贯穿税收征管全过程的综合性业务工作。
重点税源是税务部门监控的重点。实施重点税源管理是促进收入增长的最重要的途径,是适应税收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是规范征管、建立新型征纳关系的前提,是打造服务型税务机关的需要。此外,由于重点税源企业在安臵就业、拉动经济等方面的巨大作用,实施重点税源管理还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重点税源提供的税收收入一般超过当地国税收入的60%,有的甚至达到90%。
鉴于此,对重点税源的管理应采取有别于一般企业的管理和服务模式。
(一)治税思想认识的误区导致了税源管理的弱化。长期以来,在税收工作中,无论是各级政府,还是各级税务机关,都已形成了“收入第一”、“一俊遮百丑”的主观思想,简单片面地将收入任务等同于政治任务,将主要精力集中于税收任务指标的实现上,缺乏对税收工作内容规律及税源管理发展规律的分析和研究,缺乏对国家经济政策和现行税收政策的学习研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健全和完善,税源的结构、规模、方式、存在的特点都在随时发生着变化,税收征管的方式和手段亦应随之变化,以与之相适应。而我们上述治税思想认识的误区直接导致了对重点税源企业缺少必要的分析与监控,对已制定的各项管理制度落实力度不够,税源管理的全面性、规范性、实用性不强,对重点税源在日常检查、税源调查、数据采集、预测分析、纳税服务等诸环节上,还处在粗放型、轻责任、低标准的层面上,个别地方在个别方面甚至还处于空白状态。这样就使组织收入工作陷于被动和疲于应付的局面,不仅弱化了税源管理,也影响了正常的税收工作秩序。
(二)税源管理环节的脱链造成了税收收入的流失。经济体制改革的纵深推进,使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更具有其主动性和灵活性,这就给我们的税源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和目标要求。新的征管模式中,纳税人申报的方式、优化服务的水平、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集中征收的程度、重点检查的力度、强化管理的深度,将形成一个齐头并进、环环相扣、相互联系的新的税收管理链。而我们在税源管理某些环节力度的弱化,对税源管理的系统性、科学性带来了负面影响,造成了税收收入的流失,结果是“重点税源管不了,普通税源管不住”,直接影响了税源管理和监控的质量和效率。
(三)信息利用水平的不足制约了税收分析的质量。尽管近年来各级税务系统不断加大了对计算机硬件的投入,实现了从纳税登记、税款征收到税款划解过程的信息化管理。但由于软件开发的相对滞后,使我们目前重点税源仍无法实现信息化管理,对税源发展状况无法运用大量的信息数据库进行调研、分析和预测,对重点税源的管理缺乏与之相配套的制度支撑,使得管理缺章少序、各施其法,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无法统一,到不了一定的高度。再者,重点税源管理存在报表繁多、数据重复、口径不统一等问题,影响了企业申报数据的不准确,失去了数据的应用价值。例如企业在依法按期进行纳税申报的同时,还要填报重点税源报表,由于是重复填报,不仅增加了企业财务人员的工作负担,同时也极易造成申报数据的不准确。加之部分企业对重点税源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税务机关又缺乏相应的制约和评价机制,且过分注重数据分析,忽视了对数据质量的考证。同时,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出台,又在客观上使得税收管理员和企业的联系大大减少,无法及时、准确地掌握税源信息及经营动向,而只是进行案头分析和事后分析,使重点税源监控工作出现较长的时滞,最终导致了重点税源管理中信息数据的失控和监控效率的低下。
(四)税源管理力量的薄弱影响了税源管理水平的提升。目前国税税源管理的点多、面广、任务重,而相应配备的管理人员较少。虽然目前税源在源泉控管上已基本做到了税务登记、催报催缴、发票管理等方面的管理,但在深入企业了解情况,掌握纳税人生产经营、财务核算等涉税信息的动态管理上缺乏深入,对重点税源也只是心存关注、实缺监控,无法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重点税源监控。随着征管模式的转变和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实施,管事制度代替了管户制度,征纳双方直接接触的机会相对减少;伴随着机构的调整,人员的变动过于频繁,岗责体系尚未完善,考评力度不够,管理责任相对淡化,影响了税源管理水平的提升,也造成了税源的流失。
(五)干部队伍素质的偏低难以适应重点税源管理的需要。重点税源企业一般有如下特点:一是经济影响力大,多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财力的主要来源;二是政治影响力强,企业领导往往具有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身份;三是业务繁多,涉及的税收政策也比较多,需要税务部门给予更多的关注;四是企业信息化程度较高,电子商务应用广泛,要求征管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五是办税人员的财务和税政素质较高,企业的维权意识强,要求税务人员在工作中必须依法办事,规范执法行为。在管理与服务并重的今天,重点税源管理对我们的干部队伍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它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而当前我们国税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普遍偏低,极少数综合素质较高的,不是进了机关,就是担任了领导,总之是远离了一线税源管理。我们平常总是强调“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其实,对重点税源的管理就是“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最好诠释。
(六)税收协调机制的欠缺削弱了税源监控的能力。社会各部门多方位的税收协调机制尚未建立完善,无法实现经济、税收信息共享,从而无法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税源的信息,加之部门工作的不协调,客观上削弱了税源监控的能力,造成了采集信息难、收集证据难、税收执法难、税款征收难的局面。
三、结合重点税源的特质,确定重点税源管理思路
(一)统一思想,加强重点税源管理的组织领导。各级国税机关应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以纳税申报和优化纳税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强化管理”的征管模式,切实强化税源的管理及税收征管的基础性地位。树立“抓住税源管理即抓住了税收工作的主要矛盾,分析解决税源监控存在的问题即解决了税收工作的主要问题”的思想觉悟。本着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切实把税源管理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对重点税源管理坚决实行“一把手”工程,实行局领导挂点走访制,明确局领导要做到“三个必”,即重点税源户必跑,重点税源台帐必看,重点税源分析必晓。
(二)结合实际,建立明晰的重点税源管理制度。近年来,上级国税机关对重点税源管理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也提出过一些具体要求,但总体来讲,操作性、实用性都不是太强。为加强重点税源的管理与监控,保证税收收入任务的完成,县(市)局相关部门和管理分局应分别结合各自的实际,制定一系列重点税源管理与监控的制度,明确各自的职责范围和目标任务,并且要尽可能地予以细化、量化。另外,考核机制也要进一步健全和规范。制定明晰、严密的重点税源管理制度的目的,是解决各部门“做什么,怎么做,什么时候做,做到什么程度,做不好怎么办”的问题,保证管理工作各环节之间的高效运转。
(三)开拓创新,形成“塔式”重点税源管理模式。“塔式”重点税源监控体系的核心作用是对重点行业和重点税源户实施长效管理、动态监控。合理使用征管力量和资源,对重点税源实行梯级式的监控,形成县(市)局、分局、税收管理员三级“塔式”管理,将重点税源层层管住,全面监控,并相应建立配套的税收管理员监控点、股(分局)监控组、市(县)重点税源监控办公室等组织措施,构成“塔式”管理的体系核心。以岗位目标责任考核制度、税收执法过错追究制度对税源监控的结合实施考评与监督,提高税源管理与监控的质量与效率。
(四)依托信息,构建完备的重点税源管理体系。目前,信息化管理已成为税收征管不可或缺的有效手段。鉴于重点税源管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各级国税机关应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通力协作,尽快探索、总结、开发出“重点税源税收分析软件”,以其科学性指导全市重点税源管理工作。在此基础上,应完善与各部门尤其是地税、工商、银行、海关、外汇、等部门数据的共享与交换。企业征期申报后,重点税源管理系统可通过权限设臵、数据采集等功能,从相关数据库中任意采集,生成重点税源报表,实行企业一次申报,数据多次利用。进而健全重点税源管理系统,实行重点税源的确认、分析以及查询等功能的灵活运用。既可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可比性和及时性,同时也减轻了企业的负担,从而有效地避免了信息失控现象的出现。
(五)明确机构,打造专职的重点税源管理队伍。在目前税务机构不做调整的情况下,重点税源企业最终的直接管理者是管理分局,说到底,就是税收管理员。在现有条件下,实行重点税源的精细化管理,必须执行“四个明确”,即实施“精兵管重点,重兵管难点”战略。
1、明确专门人员,建设专职队伍。确定专门人员的原则有三条:一是政治上坚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心;二是必须是复合型人才,工作中能独挡一面,能灵活应对企业各种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征管措施;三是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能与重点税源企业的领导和财务人员保持良好的沟通。此外,为改变过去管理不完整、重点不突出、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应保持重点税源管理队伍的相对稳定,即成立专门的机构,实行专业管理。对重点税源管理人员实施轮岗交流要有计划、有步骤,要坚持以老带新,以利于新充实进来的人员逐步积累工作经验,保证业务工作的连续性。同时,优先对他们进行培训,不定期地组织他们走出去学习兄弟单位先进的管理经验。
2、明确工作职责,主动开展工作。重点税源管理人员必须履行以下四项工作:一是加强税企联系,每月深入重点税源企业不少于两次,及时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税源变化情况,建立重点税源企业重大事项报告和跟踪服务制度,明确税收管理员下户必须做到“五管”,即管到户、管到帐、管到票、管到货、管到税;二是建立重点税源企业管理台帐。重点税源企业管理台帐有别于一般的台帐,其内容要全面,尽可能地涵盖企业主要财务指标、税收指标和各类优惠政策;三是落实上级重点税源工作任务,负责重点税源企业数据指标的采集、审核、汇总和上报工作;四是按月对本单位监控的重点税源企业进行分析和预测,撰写调查分析报告,并根据上级下发的行业税负标准和预警区间值,对税负异常和财务指标异常的,及时发出预警,并组织开展纳税评估;五是建立网上周记制度。税收管理员每周在办公网上要做好重点税源管理的工作计划、开展工作小结,全面记录重点税源管理的轨迹。
3、明确管理程序,夯实管理基础。采取以旬为单位,开展各有侧重的管理工作。上旬主要监控企业申报情况,保证按期申报率。中旬侧重监控税款入库,同时对企业申报情况进行分析。对照行业税负、标差和预警区间值,发现异常的,及时展开纳税评估。下旬一般深入企业了解情况,对下期税收开展预测。
4、明确工作考核,完善激励机制。着重从纳税服务质量和对税源掌握的准确程度两个方面加强工作考核。一是每季召开一次重点税源企业的负责人和财务人员座谈会,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纳税人满意率和纳税辅导到位率;二是结合绩效考核,考核企业财务指标掌握率、税收预测准确率、行业分析准确率;三是创造性地开展“服务星”、“管理星”活动,开展工作竞赛,提高工作热情,将税收管理员的工作业绩与干部晋升、能级管理、年度评先评优等工作进行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