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杨靖宇事迹【汇集5篇】
杨靖宇为抗日英雄,坚守信念,领导游击队与敌作斗争,最终壮烈牺牲,激励后人不忘民族大义,铭刻在历史长河中。下面是可爱的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2024年杨靖宇事迹【汇集5篇】优秀范文,欢迎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杨靖宇事迹【第一篇】
杨靖宇(1905年2月-1940年2月23日),男,汉族,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人,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下面网友给分享的“2024年杨靖宇事迹【汇集5篇】”,希望大家喜欢!
一个姓丁的叛徒忍受不了敌人的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可耻地叛变了,出卖了抗日联军。这个可恶的叛徒领着日本鬼子和伪军,将抗日联军包围了起来。
形势严峻,杨靖宇决定将主力转移,突围出去,他自己带一支小部队留下来牵制敌人。大家都不同意,杨靖宇坚决的说:“我是司令,我说了算!”他耐心的解释说:“我是敌人的眼中钉,吸引力最大。”
杨靖宇留下来,带领战士们打退敌人3次进攻,到天黑时,主力部队安全转移出去了。这时,留下的战士只剩下五、六十人了,还有一部分伤员。吃的一点没有了,当地群众也联系不上,杨靖宇命令将伤员转移,准备最后的战斗。
带领伤员转移的干部说:“总司令,让我留下吧,好保护你!”
杨靖宇严肃的说:“不行!现在,前有伏兵,后有追兵,在这严峻的时候,领导的责任是带好队伍,保护战士,不把伤员转移出去,我于心不安!”
伤员转移走了,经过与敌人的多次交火,杨靖宇身边是剩下两个小战士。连续战斗了三天三夜,又没有吃的,肚子饿得前心贴后背。
杨靖宇把两个小战士安顿好,让他们休息一会儿,他要到屯子里找点吃的。他勒了勒皮带,一步一步艰难的向屯子走去。肚子饿得头晕眼花,几次要栽倒在地。杨靖宇把棉衣里的棉花撕下来就着雪吃,一口一口艰难的咽着。
敌人发现了杨靖宇,而且就他一个人。几个敌兵追了过来,举着枪大喊:“快投降吧!有你的`大官当!”
杨靖宇拔出两只枪,左右开弓向敌人射击,敌人倒下一大片。蜂拥的敌人将杨靖宇围了上来,一个敌兵又喊道:“快投降吧!你跑不了了!”
杨靖宇的左手受伤了,他从棉衣上撕下布条包扎伤口,敌兵一窝蜂拥上来。杨靖宇狠狠地向敌人射击,几个敌兵又倒下来。可是,杨靖宇发现枪里面只剩下一颗子弹。
在危急时刻,身负重伤的杨靖宇,身靠一棵大树,吃力的举起了枪,怒视着凶恶的敌人,朝自己的太阳穴开了枪,敌人吓得目瞪口呆。
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了。
万恶的日本侵略者惨无人道,将杨靖宇的头割下,又解剖了他的尸体,要看看他肚子里有什么东西,使他坚持了那么多天的战斗。结果,他们发现杨靖宇的肠胃里竟然没有一粒粮食,只有树皮、草根和棉絮。
在我们享受幸福和快乐的时候要牢牢地记住,这幸福和快乐是像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要像他那样为国为民无私奉献,为振兴中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奋斗!
杨靖宇21岁参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军围困,身负重伤,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
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残忍的日军剖开他的遗体,当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时,这些被杨靖宇带领的抗日联军弄得焦头烂额的侵略者全呆住了。
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密林中,支撑着杨靖宇与敌人战斗的力量是对祖国的一腔热爱之情。
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原名马尚德。他十四岁时,在河南省确山第二高等小学读书,那时,正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第二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影响下,杨靖宇很快成长为反帝、反封建斗争的积极分子。他以满腔热情同进步同学一起参加了罢课斗争,走上街头贴标语,散发传单,到火车站查烧日货。
学生们的罢课斗争使军阀官僚们胆战心惊,他们慌忙采取卑鄙手段阻止学生的爱国活动。一天,教育局派了几个“学监”,到确山第二高等小学进行“视察”、“监督”,并以“钦差大臣”的姿态命令学生复课。这些“学监”不仅仇视学生,对教员、工人也是指手划脚,神气十足。
有一天,一个学监的衣服丢了。他无根无据地猜疑是在学校的李老头作的案,不问青红皂白,就叫来几个兵差,把李老头捆绑起来,吊在树上,硬要他“招认”。李老头是位老实人,无端地受此冤屈,气得呜呜直哭。
正在这时,杨靖宇来到了现场。他压根儿不相信李老头会偷衣服,拳头一攥,就冲到兵差面前:“你们诬赖好人,再不把人放下来,就揍你们!”话音未落,几十名学生也都围了上来,包围圈越来越小。几个兵差见学生来势汹汹,龟缩在一起,没有一个敢说话的。
校长闻讯赶来,怕惹出乱子,就对同学们说:“快散开!快散开!你们要少管闲事!这非同小可!”这时,杨靖宇又挺身而出,冲着校长说:“我们反对陷害好人,这怎么叫管闲事?”校长指着他说:“马尚德,你还想不想读书!”杨靖宇毫不示弱,理直气壮地说:“不读就不读,你们开除吧,这里不是教育人的学校,是衙门!”校长感到自己无能为力,连摇头带跺脚地走了。几个兵差见学生人多势众,就无可奈何地把李老头从树上放了下来。
这件事发生不久,杨靖宇就离开了确山第二高等小学。
“九•一八”事变后,曾任中共哈尔滨市市委书记、兼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中国工农红军第32军南满游击队政治委员,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第1独立师师长兼政治委员,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军长兼政治委员和抗联第1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东北抗联第1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
他认真执行党的抗日武装统一战线政策,团结联合东北抗日义勇军共同对敌作战。注重部队全面建设,加强党的领导,深入开展政治思想工作,培育英勇善战精神,适时整顿部队,严格组织纪律,使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成为一支人民抗日武装,勇猛杀敌的劲旅。最早创建磐石红石砬子抗日游击根据地,尔后扩大到南满、东南满20余县,被日伪称为“第一癌肿地带”。
1940年1月,为解决部队给养问题,命部队主力北上,自己带领一支小部队东进。到了最后,他身边仅有7名战士,4名负伤。于是杨靖宇下令4人转移。后来,他派了剩下的两名战士去村落找些吃的,下山后,两名战士被日伪军杀死。杨靖宇明白了一切。2月22日,杨靖宇在一间雪地中的小破屋里度过了人生的最后一夜。2月23日,他孤身一人在吉林蒙江县(今靖宇县)保安村前三道崴子遇到四个中国人,杨靖宇恪守党的铁的纪律,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于是给了钱,让其中一人帮他买些食物和棉鞋。那个人回大屯泄密给日伪_;关东军讨伐队包围了杨靖宇,并紧急召集由抗联叛徒组成的伪满特工队参战;经过数小时激战,杨靖宇被叛徒机枪点射命中要害,壮烈殉国。终年三十五岁。
杨靖宇将军牺牲后,凶残的日军割下他的头颅,解剖了他的遗体,发现胃里竟一粒粮食也没有,满是树皮、草根和棉絮。残暴的日军割下他的头颅,送伪都长春请赏。杨靖宇率领第1路军在东南满的抗日战场上纵横驰骋英勇杀敌的光辉业绩,他“满腹棉絮枯草,战斗到最后一人,以身报国”的革命精神,将彪炳史册,永励后人。
中华民族是一个从来不屈服于外来压力的伟大民族,有着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每当遇到外敌入侵之时,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便会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指引下,挺身而出,共赴国难,不惜用鲜血和生命,维护祖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日联军的英雄事迹,就是这一历史时期东北军民爱国主义精神的最完美的体现。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和解放的伟大战争。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联军,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同强大的日本侵略者展开了长达14年之久的艰苦卓绝、气壮山河的殊死搏斗,14年的艰苦抗战,东北军民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人民群众死伤数百万,抗日联军也损失惨重,无数民将地英勇牺牲在战场上。不过,残酷的战争生活,恶劣的斗争环境,锻炼和和造就出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在这无数的战斗英雄中,有一个人的故事最让我感动,这个人的名字就叫杨靖宇。
民族英雄杨靖宇在山林中与敌人激战数日,受伤多处,后被敌人包围,在只剩下他一个人的情况下,仍毫不畏惧,顽强抗击,击敌死伤20余人,壮烈殉国。杨靖宇牺牲后,敌人残忍地铡下了他的头颅,又剖开了他的腹部,惊骇地发现胃肠里尽是未能消化的枯草、树皮和棉絮,没有一粒粮食,日寇无不震动。他用鲜血浇灌着和平之花,用生命捍卫了人类的正义。
杨靖宇事迹【第二篇】
你一定听说过一些战斗英雄吧,也一听说过他们可歌可泣,英勇无畏的战斗与事迹吧。接下来我要讲的也是一位战斗英雄,他就是雪原英雄杨靖宇。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占了我国的东北三省,此时,出现了许多抗日英雄,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杨靖宇了。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里,杨靖宇决定让部队化整为零,分散,以躲避日军的追捕。他身边只带了很少的人。几十天过去了,杨靖宇身边的警卫员也渐渐牺牲了,一天下午,杨靖宇身边的最后两名警卫员。在向乡亲们购买食物时,被叛徒认出,光荣牺牲了。当天傍晚,杨靖宇叫遇见上山打柴的乡亲们,叫他们给他带点食物来。,其中有一位,因为遭到叛徒的盘问,害怕所以讲讲出了杨靖宇就在山上。叛徒听罢当即召集人马,将杨婧瑜围困在山上。杨靖宇一边放枪,一边朝树林中央靠拢。日寇嚣张的叫喊着,让杨靖宇投降,杨靖宇明白此次不是被日寇抓住,就是牺牲,于是将随身携带的机密文件烧毁。收回了机密文件后他又拿起手枪,抱着必死的决心,向日寇开火。突然,一颗子弹打在了杨靖宇的手臂上,枪掉了下来,他又忍着剧痛,用另一支手继续朝日寇开火。终于数颗子弹打在了他的胸膛,杨靖宇怀着这一腔热血,与他那魁梧的身躯,永远的倒在了东北冰冷的大地上。就此牺牲。日后丧心病狂的日寇为了想要知道他这几天是怎么活下来的,剖开了他的肚子,惊讶地发现,里面居然一颗粮食都没有,净是些草籽。原来在雪原度过的这几天。杨靖宇都是靠吞吃草籽和白雪来度过的。敌人都不由得产生了敬意。
正是由于这些革命英雄的付出,才能有我们如今的美好,稳定的生活,正因为这些令人敬佩的英雄,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不要辜负别人的期望。
缅怀先烈,为这些英雄们点个赞!
杨靖宇事迹【第三篇】
这个故事关键叙事了杨靖宇在1931年“九一八”事情后,领着着自身的军队与对手周璇3夜,之后他只身一人与对手又周璇了5白天黑夜。最终他在竞技场上英勇献身了,时岁三十五岁。看完这个故事后,我已潸然泪下。最要我没法坚信的是:残酷的日军割开他的腹,发觉他的肚子里纵是枯草,树根和棉花,竟无一粒谷物,也莫不而为吃惊。我非常钦佩杨靖宇,因为他为祖国的解放事业流了最后一滴血。读过这个故事也使我想起了很多革命烈士一腔热血、抛头颅,才换得了这得来不易的幸福的生活。邱少云、罗盛教、黄继光、黄继光……这种将士在危机时刻,一直把生的希望交给他人,而把身亡的风险交给自身。她们多么的英勇啊!常言道:一个人的死有的重如泰山,有的轻于鸿毛。
这种革命英雄的死便是重如泰山。大家应当爱惜今天的幸福日常生活,假如虚度时光不努力学习,将多么的抱歉这些勇敢迎战的革命英雄啊!
杨靖宇事迹【第四篇】
在华灯初上的上海,我却依稀看到昔日淞沪会战的星星战火;在车水马龙的南京,我却依稀嗅到昔日南京大屠杀的腥风血雨;在繁花似锦的武汉,我却依稀辨出昔日武汉会战中顽强拼搏的身影。
我不禁喟叹: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洒满了多少先烈的鲜血,这片清澈的天空下闪烁着多少忠勇的英灵。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我用一颗自豪的心唱起那嘹亮的国歌,用一颗哀痛的心缅怀他们逝去的、不屈抗争的身躯,更用一颗崇敬的心赞颂他们永存的、鼓舞人心的xxx精神!
鲁迅先生说过:“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和淋漓的鲜血。”是的,当民族危难的时候,中国的勇士们,个个都直面过惨淡的人生和淋漓的鲜血。正因如此,他们的事迹才能被后人所铭记,他们的精神才会深深地根植于后人心中。
我仍然记得小学课本中那篇令人热血沸腾的课文——《狼牙山五壮士》。那五位骁勇善战的英雄,在面对来势汹汹、步步逼近的敌人时,仍临危不惧、英勇狙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但最终敌众我寡,敌人上山来了!他们却没有屈服,毁掉枪支后,义无反顾地纵身跳下数十丈的悬崖,英勇牺牲!只为了不落入敌人之手,只为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他们是在以怎样的气概,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1篇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啊!幼时的我只敬佩他们那奋不顾身跳下悬崖的勇气,而现在的我更崇拜他们那满腔的爱国之情和宁死不屈的xxx精神!他们的生命和鲜血被祖国所铭记,被后人深深颂扬!无法忘怀那英雄捐躯的壮举,给予我对抗日精神的启迪!
我知道《小兵张嘎》。嘎子是白洋淀的一名小小侦察员,他聪明勇敢的形象总是被我们津津乐道。他端过敌人的老窝,打过敌人的岗楼,还进城执行过侦察任务。他机敏伶俐,让人常常忘了他的悲痛:奶奶的死让他无依无靠;老钟叔被敌人抓去时他也曾无路可走。可他拼搏自强的精神让他义无反顾地加入了八路军,不畏艰险地配合其他侦察员执行任务,最后为奶奶报了仇,也救出了老钟叔。嘎子在我的心目中是一个xxx英雄,他不畏xxx、奋起抵抗,他身上的xxx精神给予了我心灵上的鼓舞。
我还记得一位少年xxx英雄——雨来。他同嘎子一样机灵勇敢,在敌人的威逼利诱下也没有说出交通员李大叔的位置,说要拿雨来去枪毙,但水性好的雨来跳入河中躲过一劫,让我觉得既惊险又刺激。岁月过往,抗日精神已经深埋于我的脑海中!
还记得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这么一条铮铮汉子,牺牲后被残忍的日军割头剖腹,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震惊的是日本人,扼腕叹息的是中国人!我想,那时的杨靖宇心里想的一定是:活下去活下去,为了我伟大的祖国;生存啊生存,为了我伟大的祖国!舍身救国的奉献精神在他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爱国战士捐身救国的英雄气概被他完美地演绎。他是中国人的骄傲,是中国人心中不屈的脊梁!
狼牙山五壮士、小嘎子、雨来、杨靖宇等这些在抗日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为祖国而奋斗的英雄们是我心中的旗帜,是我心中xxx精神的化身。战士们对抗日精神的诠释,是如此的深入人心,如此的令人感动!在他们的故事中仿佛我也成了一位抗日战士,不顾生死地前进和消灭敌人,为xxx胜利作出一份贡献,只为祖国母亲繁荣富强的明天!
身为中学生的我,自然不可能参与到当年那艰苦卓绝的八年xxx中。但我的一腔爱国情仿佛已回到那厮杀的战场上。我愿成为一颗手榴弹,只要能炸毁敌人的一方堡垒;我愿成为一座垒土,只要能掩护一名勇士的生命;我愿成为战场上飞扬的一粒沙,见证爱国将士们用无数牺牲换来的每一场胜利!
伟大的xxx精神铸就了中国xxx史上的奇迹,成就了今天中国的独立和繁荣。不只是纪念和缅怀,他早已成为中国人的烙印,赋予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源远流长的力量。
我心目中的xxx精神如同一股永不干涸的清泉,滋润着我的心田,每时每刻提醒我,随时为国家、社会去拼搏、去奉献、去自强。它永远是我的精神动力,鼓舞我不断前进!
杨靖宇事迹【第五篇】
初春的吉林省靖宇县寒风瑟瑟,走进杨靖宇将军殉国地(纪念馆),一株高大的树木最是显眼,讲解员王孟瑶说,81年前的2月23日,杨靖宇将军就在这棵树下与敌人战斗至最后一人、最后一刻。
时针拨回到抗日战争的岁月,白山黑水间有一种标语树震撼人心。抗联战士们剥下树皮,刻上一句句振聋发聩的信念与口号:“抗战到底!”“抗联从此过,子孙不断头!”
1932年11月2日,受中共满洲省委委派,共产党员马尚德作为巡视员,来到南满地区的磐石、海龙检查指导工作。正是在这里,马尚德改名为杨靖宇,开始了作为民族英雄杨靖宇的抗联历程。
1936年2月10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根据《八一宣言》制定了《为建立全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决议草案》,该草案强调组织东北联军总司令部在政治上、军事上的重大意义,同时为适应反日统一战线的需要,决定统一全东北抗日军队的名称,将东北人民革命军改为“东北抗日联军”。
东北抗联最多时曾发展到11个军、3万余人的规模,其中7个军是直接在中国共产党满洲支部组织下,于群众中创建起来的,其领导干部大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员。东北抗日联军的行程,推动抗日游击战争迎来新高潮。
杨靖宇在山林中与敌人激战数日,受伤多处,后被敌人包围,在只剩下他一个人的情况下,仍毫不畏惧,顽强抗击,击敌死伤20余人,壮烈殉国。杨靖宇牺牲后,敌人残忍地铡下了他的头颅,又剖开了他的腹部,惊骇地发现他胃肠里尽是未能消化的枯草、树皮和棉絮,没有一粒粮食,日寇无不震惊。他用鲜血浇灌着和平之花,用生命捍卫了人类的正义。
一个姓丁的叛徒忍受不了敌人的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可耻地叛变了,出卖了抗日联军。这个可恶的叛徒领着日本鬼子和伪军,将抗日联军包围了起来。
形势严峻,杨靖宇决定将主力转移,突围出去,他自己带一支小部队留下来牵制敌人。大家都不同意,杨靖宇坚决的说:“我是司令,我说了算!”他耐心的解释说:“我是敌人的眼中钉,吸引力最大。”
杨靖宇留下来,带领战士们打退敌人3次进攻,到天黑时,主力部队安全转移出去了。这时,留下的战士只剩下五、六十人了,还有一部分伤员。吃的一点没有了,当地群众也联系不上,杨靖宇命令将伤员转移,准备最后的战斗。
带领伤员转移的干部说:“总司令,让我留下吧,好保护你!”
杨靖宇严肃的说:“不行!现在,前有伏兵,后有追兵,在这严峻的时候,领导的责任是带好队伍,保护战士,不把伤员转移出去,我于心不安!”
伤员转移走了,经过与敌人的多次交火,杨靖宇身边是剩下两个小战士。连续战斗了三天三夜,又没有吃的,肚子饿得前心贴后背。
杨靖宇把两个小战士安顿好,让他们休息一会儿,他要到屯子里找点吃的。他勒了勒皮带,一步一步艰难的向屯子走去。肚子饿得头晕眼花,几次要栽倒在地。杨靖宇把棉衣里的棉花撕下来就着雪吃,一口一口艰难的咽着。
敌人发现了杨靖宇,而且就他一个人。几个敌兵追了过来,举着枪大喊:“快投降吧!有你的大官当!”
杨靖宇拔出两只手枪,左右开弓向敌人射击,敌人倒下一大片。蜂拥的敌人将杨靖宇围了上来,一个敌兵又喊道:“快投降吧!你跑不了了!”
杨靖宇的左手受伤了,他从棉衣上撕下布条包扎伤口,敌兵一窝蜂拥上来。杨靖宇狠狠地向敌人射击,几个敌兵又倒下来。可是,杨靖宇发现枪里面只剩下一颗子弹。
在危急时刻,身负重伤的杨靖宇,身靠一棵大树,吃力的举起了手枪,怒视着凶恶的敌人,朝自己的太阳穴开了枪,敌人吓得目瞪口呆。
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了。
万恶的日本侵略者惨无人道,将杨靖宇的头割下,又解剖了他的尸体,要看看他肚子里有什么东西,使他坚持了那么多天的战斗。结果,他们发现杨靖宇的肠胃里竟然没有一粒粮食,只有树皮、草根和棉絮。
在我们享受幸福和快乐的时候要牢牢地记住,这幸福和快乐是像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要像他那样为国为民无私奉献,为振兴中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奋斗!
1905年2月13日,杨靖宇出生于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
“两垧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这种东北农村小康之家的写照,用到中原及全国各地,同样适用。杨靖宇家有20亩地,又租种地主10亩,自有数间草房及耕牛、农具,父母勤劳苦作,省吃俭用,加上一对小儿女的四口之家,光景应该说是可以的。五岁时父亲去世,母亲与他和比他小四岁的妹妹,依靠叔叔,和祖母、叔叔家一起生活。丧父失夫的打击,无疑是沉重的,但在经济上仍是可以的。杨靖宇一直没有中断学业,应能证明这一点。同时也说明这个家族的和谐,重视教育。
“杨靖宇”这个如今人人皆知的姓名,是1932年11月作为满洲省委巡视员到磐石、海龙地区巡视工作时用的,之前还曾用过周敏、张贯一、乃超的化名。杨靖宇本姓马,八岁在本村读书时,先生给他起名“尚德”,即马尚德。以至于建国后好长时间,他的女儿马锦云和马氏家族的人,都不知道民族英雄杨靖宇是他们的亲人。
杨靖宇聪明、勤奋,从私塾读到县立高小、省立第一工业学校,学习一直很好。他尊重老师,和同学不笑不说话,又有反抗精神。
中秋节,叔叔买来四盒月饼,去地主家送礼,说这是老辈子传下来的规矩。杨靖宇说咱租他的地,不欠他租子,凭什么给他送礼?不合理的规矩就得改了它。
“有钱的王八大三辈。”县立高小当官、有钱人的孩子,也欺负穷人家的孩子。杨靖宇后来米出头的个头,这时也身高力壮,没人敢欺负他,可谁欺负别人也不行。班里有个“孙少爷”,把人打了,还让人家给他当马骑。杨靖宇听说了,把这小子胖揍一顿,问他还欺不欺负人了,并警告他不准向他老子告状,不然还揍你。
杨靖宇参加抵制日货斗争,把与县长勾结的商家的日货都没收了。县里指示校长管教杨靖宇等人,杨靖宇说你在修身课上讲“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民族大义,尊严为先”,却屈从于反动官府,阻挠学生的爱国行动。校长恼羞成怒,威胁要开除他们的学籍。杨靖宇说你若敢开除学生,我就号召全校罢课,要求罢免校长。
“五卅运动”中,杨靖宇作为省立第一工业学校的学生代表,在街头讲演,组织募捐,搜查日货、英货,支援上海同胞的反帝斗争。
1926年秋,正当北伐军即将进军河南之际,杨靖宇在第一工业学校初级班毕业。遵照党的指示,辍学回家乡确山从事农民运动,被选为确山县农民协会执行委员会委员长。翌年4月,确山暴动,杨靖宇率数万农民,激战两昼夜,打下县城,活捉县长,成立了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这是河南省有史以来的第一个革命政权,包括杨靖宇在内的7名委员,全部由民主选举产生。
1927年11月1日,杨靖宇又指挥了刘店秋收起义。胜利后,农民革命军在总指挥杨靖宇、党代表李鸣岐率领下,在豫东南的确山、汝南、正阳、信阳等地开展游击战争,创造农村根据地,揭开了河南土地革命战争的序幕。
1929年5月,河南省委派杨靖宇到上海中共中央训练班学习。因为他在河南已为敌人所熟悉,两个月学习结束后被分配到东北。从此,这个来自中原大地的大个子青年的足迹和名字,就和这片苦难深重的黑土地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来到千金寨,就把铺盖卖,新的换旧的,旧的变麻袋。”
现在,在民间被称做“千金寨”的抚顺,来了个“山东张”、“张大个子”。
如今一提起煤,人们就会想到山西。而在20世纪中叶之前,没说的,那就是新中国成立后曾被誉为“煤都”的抚顺了。1929年夏,当杨靖宇化名“张贯一”,被满洲省委派到抚顺任特别支部书记时,这座因煤而兴的城市,基本是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控制之下,煤矿多由日本人经营,滚滚乌金流进日本人的钱包。
从学生运动到农民运动,这工人运动是个新课题,杨靖宇把铺盖搬到工人的床铺上,和矿工一起劳动。你是哪旮旯人呀?俺是山东人。山东哪旮旯的呀?曹县。那时东南西北满,走到哪儿,见到个人,一开口,十有六七山东腔,煤矿工人当然也不例外。确山县靠近湖北,离山东远着呢,可山东话挺好学,一听是老乡,那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见他不笑不说话,又发现这人挺有文化,见多识广,有点儿空儿,身边就会聚拢些人,那目光亲切中透着信赖、尊敬。像“精忠报国”这样的故事,有人已经听过多少遍了,可从“山东张”、“张大个子”的嘴里讲出来,就有种与众不同的味道。至于“剥削”、“压迫”、“阶级”、“阶级斗争”这些词句,听着无论多么新奇、陌生,这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被称为“臭苦力”、“煤黑子”的人,也会从切身经历的苦难中,或多或少的有所领悟。
日本资本家要裁减工人,工人火了,这不是明摆着还让大家加班加点吗?一时间又不知道该怎么办,让杨靖宇拿主意。杨靖宇说:罢工,不给他干了,只要咱们团结起来,就能掐住小日本子的脖子!矿工很快行动起来,杨靖宇则带上几个工人去见日本资本家,让其收回裁人决定,提高矿工工资,不准加班加点,不答应这些条件就不复工。开头日本人挺硬气,撑到第四天头上撑不住了,不得不答应了全部条件。
8月1日是共产国际规定的“国际赤色日”,中共中央要求各省大城市举行示威游行,组织暴动。这天晚上,团抚顺特支书记王振祥贴标语时被捕,酷刑下叛变了,致使以杨靖宇为首的十多人相继被捕。
日本警察觉得这回抓住条大鱼,甚至认为杨靖宇是满洲共产党领导人。杨靖宇根本不承认自己是共产党员,俺不知道什么叫“共产党”。警察署高等系刑事横烟吉星找来叛徒对质,杨靖宇一口咬定俺不认识这个人,俺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高等系主任蜂须贺重雄没招了,下令用重刑撬开杨靖宇的嘴巴。皮鞭抽,灌凉水,压杠子,坐老虎凳,关水牢,杨靖宇死去活来,就是那些话。二十五年后被关押在抚顺战犯管理所的蜂须贺重雄,在所写的供词中说:“横烟对其三十岁左右的被捕者进行审讯间,这人意志非常坚强,不谈抚顺组织。”
1905年2月13日,杨靖宇出生于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
“两垧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这种东北农村小康之家的写照,用到中原及全国各地,同样适用。杨靖宇家有20亩地,又租种地主10亩,自有数间草房及耕牛、农具,父母勤劳苦作,省吃俭用,加上一对小儿女的四口之家,光景应该说是可以的。五岁时父亲去世,母亲与他和比他小四岁的妹妹,依靠叔叔,和祖母、叔叔家一起生活。丧父失夫的打击,无疑是沉重的,但在经济上仍是可以的。杨靖宇一直没有中断学业,应能证明这一点。同时也说明这个家族的和谐,重视教育。
“杨靖宇”这个如今人人皆知的姓名,是1932年11月作为满洲省委巡视员到磐石、海龙地区巡视工作时用的,之前还曾用过周敏、张贯一、乃超的化名。杨靖宇本姓马,八岁在本村读书时,先生给他起名“尚德”,即马尚德。以至于建国后好长时间,他的女儿马锦云和马氏家族的人,都不知道民族英雄杨靖宇是他们的亲人。
杨靖宇聪明、勤奋,从私塾读到县立高小、省立第一工业学校,学习一直很好。他尊重老师,和同学不笑不说话,又有反抗精神。
中秋节,叔叔买来四盒月饼,去地主家送礼,说这是老辈子传下来的规矩。杨靖宇说咱租他的地,不欠他租子,凭什么给他送礼?不合理的规矩就得改了它。
“有钱的王八大三辈。”县立高小当官、有钱人的孩子,也欺负穷人家的孩子。杨靖宇后来米出头的个头,这时也身高力壮,没人敢欺负他,可谁欺负别人也不行。班里有个“孙少爷”,把人打了,还让人家给他当马骑。杨靖宇听说了,把这小子胖揍一顿,问他还欺不欺负人了,并警告他不准向他老子告状,不然还揍你。
杨靖宇参加抵制日货斗争,把与县长勾结的商家的日货都没收了。县里指示校长管教杨靖宇等人,杨靖宇说你在修身课上讲“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民族大义,尊严为先”,却屈从于反动官府,阻挠学生的爱国行动。校长恼羞成怒,威胁要开除他们的学籍。杨靖宇说你若敢开除学生,我就号召全校罢课,要求罢免校长。
“五卅运动”中,杨靖宇作为省立第一工业学校的学生代表,在街头讲演,组织募捐,搜查日货、英货,支援上海同胞的反帝斗争。
1926年秋,正当北伐军即将进军河南之际,杨靖宇在第一工业学校初级班毕业。遵照党的指示,辍学回家乡确山从事农民运动,被选为确山县农民协会执行委员会委员长。翌年4月,确山暴动,杨靖宇率数万农民,激战两昼夜,打下县城,活捉县长,成立了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这是河南省有史以来的第一个革命政权,包括杨靖宇在内的7名委员,全部由民主选举产生。
1927年11月1日,杨靖宇又指挥了刘店秋收起义。胜利后,农民革命军在总指挥杨靖宇、党代表李鸣岐率领下,在豫东南的确山、汝南、正阳、信阳等地开展游击战争,创造农村根据地,揭开了河南土地革命战争的序幕。
1929年5月,河南省委派杨靖宇到上海中共中央训练班学习。因为他在河南已为敌人所熟悉,两个月学习结束后被分配到东北。从此,这个来自中原大地的大个子青年的足迹和名字,就和这片苦难深重的黑土地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来到千金寨,就把铺盖卖,新的换旧的,旧的变麻袋。”
现在,在民间被称做“千金寨”的抚顺,来了个“山东张”、“张大个子”。
如今一提起煤,人们就会想到山西。而在20世纪中叶之前,没说的,那就是新中国成立后曾被誉为“煤都”的抚顺了。1929年夏,当杨靖宇化名“张贯一”,被满洲省委派到抚顺任特别支部书记时,这座因煤而兴的城市,基本是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控制之下,煤矿多由日本人经营,滚滚乌金流进日本人的钱包。
从学生运动到农民运动,这工人运动是个新课题,杨靖宇把铺盖搬到工人的床铺上,和矿工一起劳动。你是哪旮旯人呀?俺是山东人。山东哪旮旯的呀?曹县。那时东南西北满,走到哪儿,见到个人,一开口,十有六七山东腔,煤矿工人当然也不例外。确山县靠近湖北,离山东远着呢,可山东话挺好学,一听是老乡,那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见他不笑不说话,又发现这人挺有文化,见多识广,有点儿空儿,身边就会聚拢些人,那目光亲切中透着信赖、尊敬。像“精忠报国”这样的故事,有人已经听过多少遍了,可从“山东张”、“张大个子”的嘴里讲出来,就有种与众不同的味道。至于“剥削”、“压迫”、“阶级”、“阶级斗争”这些词句,听着无论多么新奇、陌生,这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被称为“臭苦力”、“煤黑子”的人,也会从切身经历的苦难中,或多或少的有所领悟。
日本资本家要裁减工人,工人火了,这不是明摆着还让大家加班加点吗?一时间又不知道该怎么办,让杨靖宇拿主意。杨靖宇说:罢工,不给他干了,只要咱们团结起来,就能掐住小日本子的脖子!矿工很快行动起来,杨靖宇则带上几个工人去见日本资本家,让其收回裁人决定,提高矿工工资,不准加班加点,不答应这些条件就不复工。开头日本人挺硬气,撑到第四天头上撑不住了,不得不答应了全部条件。
8月1日是共产国际规定的“国际赤色日”,中共中央要求各省大城市举行示威游行,组织暴动。这天晚上,团抚顺特支书记王振祥贴标语时被捕,酷刑下叛变了,致使以杨靖宇为首的十多人相继被捕。
日本警察觉得这回抓住条大鱼,甚至认为杨靖宇是满洲共产党领导人。杨靖宇根本不承认自己是共产党员,俺不知道什么叫“共产党”。警察署高等系刑事横烟吉星找来叛徒对质,杨靖宇一口咬定俺不认识这个人,俺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高等系主任蜂须贺重雄没招了,下令用重刑撬开杨靖宇的嘴巴。皮鞭抽,灌凉水,压杠子,坐老虎凳,关水牢,杨靖宇死去活来,就是那些话。二十五年后被关押在抚顺战犯管理所的蜂须贺重雄,在所写的供词中说:“横烟对其三十岁左右的被捕者进行审讯间,这人意志非常坚强,不谈抚顺组织。”
一个姓丁的叛徒忍受不了敌人的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可耻地叛变了,出卖了抗日联军。这个可恶的叛徒领着日本鬼子和伪军,将抗日联军包围了起来。
形势严峻,杨靖宇决定将主力转移,突围出去,他自己带一支小部队留下来牵制敌人。大家都不同意,杨靖宇坚决的说:“我是司令,我说了算!”他耐心的解释说:“我是敌人的眼中钉,吸引力最大。”
杨靖宇留下来,带领战士们打退敌人3次进攻,到天黑时,主力部队安全转移出去了。这时,留下的战士只剩下五、六十人了,还有一部分伤员。吃的一点没有了,当地群众也联系不上,杨靖宇命令将伤员转移,准备最后的战斗。
带领伤员转移的干部说:“总司令,让我留下吧,好保护你!”
杨靖宇严肃的说:“不行!现在,前有伏兵,后有追兵,在这严峻的时候,领导的责任是带好队伍,保护战士,不把伤员转移出去,我于心不安!”
伤员转移走了,经过与敌人的多次交火,杨靖宇身边是剩下两个小战士。连续战斗了三天三夜,又没有吃的,肚子饿得前心贴后背。
杨靖宇把两个小战士安顿好,让他们休息一会儿,他要到屯子里找点吃的。他勒了勒皮带,一步一步艰难的向屯子走去。肚子饿得头晕眼花,几次要栽倒在地。杨靖宇把棉衣里的棉花撕下来就着雪吃,一口一口艰难的咽着。
敌人发现了杨靖宇,而且就他一个人。几个敌兵追了过来,举着枪大喊:“快投降吧!有你的大官当!”
杨靖宇拔出两只手枪,左右开弓向敌人射击,敌人倒下一大片。蜂拥的敌人将杨靖宇围了上来,一个敌兵又喊道:“快投降吧!你跑不了了!”
杨靖宇的左手受伤了,他从棉衣上撕下布条包扎伤口,敌兵一窝蜂拥上来。杨靖宇狠狠地向敌人射击,几个敌兵又倒下来。可是,杨靖宇发现枪里面只剩下一颗子弹。
在危急时刻,身负重伤的杨靖宇,身靠一棵大树,吃力的举起了手枪,怒视着凶恶的敌人,朝自己的太阳穴开了枪,敌人吓得目瞪口呆。
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了。
万恶的日本侵略者惨无人道,将杨靖宇的头割下,又解剖了他的尸体,要看看他肚子里有什么东西,使他坚持了那么多天的战斗。结果,他们发现杨靖宇的肠胃里竟然没有一粒粮食,只有树皮、草根和棉絮。
在我们享受幸福和快乐的时候要牢牢地记住,这幸福和快乐是像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要像他那样为国为民无私奉献,为振兴中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