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大学生辩论会 大学生辩论会通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2539598

【导言】此例“大学生辩论会 大学生辩论会通用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大学生辩论会【第一篇】

关键词 辩论;收集资料;团结协作;综合性;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现在我们有的老师仍然坚持着传统的教学观念,他们往往以教师的教为主线来进行教学,他们上课考虑更多的是教什么和怎么教,至于学生在教学现场的反应和需求则考虑甚少。这种教学观念必将导致课堂死气沉沉,收效甚微。为了转变这一现象,《语文课程标准》 提出了以学生的学为主线,设计课堂教学活动这一理念,而且把开展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作为语文课程标准的一项新内容。

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形式丰富多彩——如写小论文、写调查报告、写实验报告和举行辩论会等,其中对学生最具吸引力的当推辩论会,因为它让学生在快乐中竞争,在互助中发展。而且辩论会可以训练学生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快速的回应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中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有表达自己思想的愿望和冲动,辩论赛正好给学生提供了这样的机会,举行班级辩论会,可以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分析说理能力,让学生大胆发言,据理力争,以理服人。

举行班级辩论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辩题选择

辩论会要预先设定辩论主题,即辩题。好的辩题既贴近生活又关注社会,具有较强的时代特点和现实针对性,让辩手们在辩论过程中有话好说,有话可说,这样为辩论赛的成功举行奠定良好基础。为辩论赛所拟定的辩题往往是“中性”的,这样让参赛双方都有构架立论的理论、事实依据;也都有可能出现破绽,给对手以可乘之机,这样才显示比赛的公平性。如:善意的谎言对子女的成长利大于弊/弊大于利;钱是/不是万恶之源等等。

二、辩前准备

辩题确定后,要想取得好的课堂辩论效果,就必须策划活动的全部过程,课前精心做好每一个活动环节的准备工作。第一阶段:明确分工任务。通过学生协商推举一名主持人、两名记时员。学生以个人倾向分组,教师协调好人数,再以抽签方式选出正方与反方,各方选出四名辩手,然后邀请3-4位语文老师担任评委。学生去图书馆或上网查找辩论赛的程序和规则,设计评分标准和评分表。双方辩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任务分工,确定辩手顺序和具体任务。教师对各位辩手进行一些必要的辩论技巧训练。第二阶段:完成个人辩词。每位辩手根据自己的任务独立地收集并整理信息,为本方观点寻找大量的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完成辩词,还可将资料集中在自制的卡片上,以备发言时参考。准备辩论词,在遣词造句上要言简意赅,可以适当地运用成语、格言、警句,表达上要注意逻辑层次,层层深入,条理清晰。另外加上点幽默让辩论增色。第三阶段:合作并交流观点。己方辩手交流、讨论已获知的信息,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辩词。第四阶段:模拟辩论。为了让己方的观点更有说服力,可以自己寻找辩论对象展开模拟辩论,广泛征询他人的意见,对己方的辩词进行最后的完善。

三、程序规则

辩论活动可分六个环节展开。环节一:开场时主持人致开场词,宣布辩题、辩论规则,介绍评委老师、双方辩手以及各自的立场,然后宣布比赛开始。环节二:开篇立论首先由正方一辩发言,时间均为3分钟。环节三:依次辩论。正方二辩选择反方二辩或三辩进行提问,反方回答。反方二辩向正方二辩或三辩提问,正方回答;正方三辩选择反方二辩或三辩提问,反方回答;反方三辩选择正方二辩或三辩提问,正方回答。提问时间不超过1分钟。四轮攻辩完毕后由正方一辩、反方一辩分别为本队做攻辩小结,攻辩小结针对此前所有阶段的态势及涉及内容,严禁脱离比赛实际情况的背稿,时间不超过1-2分钟。环节四:自由辩论。自由辩论时间为10分钟,每队各5分钟。自由辩论开始时,先由正方的任何一位辩手起立发言,完毕后,反方的任何一位辩手应即刻发言,正反方依次交替发言,双方每一位辩手的发言顺序、次数和个人发言时间都不受限制,直至该方时间用完为止。自由辩论要求简洁明了地加强本方观点,机智有力地反驳对方论点,不能流于空洞无物的攻击,有意回避对方的质询及发表观点语言的混乱。环节五:总结陈词。先由反方四辩做总结陈词,再由正方四辩做总结陈词。总结陈词应针对整场辩论的临场状况进行总结,反对背诵赛前准备的辩词,时间均为3分钟。环节六:评委老师进行点评。主持人宣布结果。教师小结本次结果。

四、教师的职责

大学生辩论会【第二篇】

关键词: 英国议会制辩论 思辨能力 英语专业学生

近几年,众多外语教育学家十分关注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已成为学界的基本共识。针对这个问题,许多专家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解决方法,但这些方法大都从老师的角度出发,主要注重通过具体的教学方法或者课程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然而,笔者认为思辨能力的提高应该以学生自主性为基准,需要从学生角度出发培养思辨意识,而不是一味地以老师的意识为先导、以具体课程为依托进行思辨技能的发展。笔者认为英国议会制辩论作为一种新型手段,对思辨能力的培养有极大的积极作用。英国议会制辩论模式是近几年才被引入国内的,对此相关的研究还比较少。笔者将以此为研究视角,探析思辨能力的培养在议会制英语辩论中是否具有可行性。

一、英国议会制辩论

1.准备时间。提前至少一天给出辩题是传统意义上英语辩论赛的特点之一,这就意味着辩手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在赛前去准备,如此双方的辩论往往失去了竞争性,只是简单地进行了语言复述,思辨等不到训练。英国议会制辩论赛一般只提前15~30分钟公布辩题,需要辩手注意力高度集中,对思辨能力的要求极高。

2.角色分配。英国议会制辩论,每场比赛分正反双方,并且分设正、反方的上、下议院共四队,每队两2人,共8人。八位辩手分别扮演首相、副首相、反对党领袖、反对党副领袖、政府阁员、政府党鞭、反对党阁员和反对党党鞭的角色,并依次发表演说陈词。首相和反对党领袖必须给出正、反方上院辩论的主要论点框架,副首相和反对党副领袖在进行辩论陈述时,需要在此论点下展开己方论据。政府阁员及反对党阁员则要求在己方主要论点框架下提出不同的观点,以此进行辩驳、维护己方论点。最后政府党鞭和反对党党鞭给出总结陈词,并强调己方观点。很明显,在辩论过程中,辩手之间的责任分配十分清楚,在政府方和反对方竞争的同时,需要上下院之间的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呈现一场完美的议会制辩论。

3.辩论流程。辩论开始后,在规定的辩题下,辩手们会依次按照既定顺序进行时长7分钟的陈词。首先是正方首相开始发言,提出己方主论点,然后为反对党领袖,就这样正反双方按顺序交叉互换进行陈述。在英国议会制辩论中,不得不提到一个区别于传统辩论的独创环节――质询。它是指在辩论进行的过程中,除去首尾各一分钟的保护时间,对方辩手可以随时对发言人提出质疑,发言人则有权选择拒绝或者接受提问。与此同时,与传统辩论不同的还有裁判的职责,在英国议会制辩论中,裁判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二、英国议会制辩论与思辨能力的关系

关于二者之间关系的分析,笔者在这里主要借鉴文秋芳(2008)提出的思辨能力层级理论模型,以便于论述英国议会制辩论对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可行性。在此,主要研究议会制对思维能力的影响

1.对认知技能的培养。认知技能包括分析、推理与评价技能。首先由于辩题涉及的范围广,查阅的资料相当多,这要求学生带着批判的眼光对信息进行分析、加工、重组,最后组建起有用的素材库,推理技能则体现在辩论的各个方面。另外,政府阁员或者反对党阁员在陈述时必须提出区别于上议院的新观点,这就要求辩手运用假设或者推论技能来判断上议院成员观点,从而发展自己的新观点,而政府党鞭和反对党党鞭则需要做最后的总结陈词,论证己方的论点,因而评价技能得到了提高。

2.对认知标准的培养。认知标准包括精晰性、相关性、逻辑性、深刻性与灵活性。辩手在陈述自己的观点时,是否做到准确、清晰,有无将观点全部传达出来,说明了它对清晰性的要求;在辩论赛给出的辩题下,辩手能否找到切题的相关论点和论据是关键所在,并且在辩论过程中是否做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都会体现相关性;在辩论陈述中,辩手是否做到条理清晰、逻辑清楚,则是逻辑性的体现;辩手在开发新观点的时候能否多向思考,发散思维,提出新颖有创意的论据,反映了深刻性的内涵;在对方辩手提出质询的情况下,辩手是否可以,随机应变,及时调整发言内容进行反驳,则是灵活性最好的说明。

3.对情感维度的培养情感维度,概括起来包括五个情感特质:好奇、开放、自信、正直、坚毅。议会制辩论涉及的辩题范围广,这就要求学生积累足够的知识储备,并对国内外社会热点保持敏感度,充满好奇心,只有这样才能加深且扩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在自由开放的辩论赛中,辩手可以各抒己见,这必然会迸发出各种各样的观点,因此我们必须学会尊重容忍不同意见。在遇到各种质询,评委给出相应建议的情况下,需要及时修正观点。在准备辩论素材时,自信心可以让自己相信自己的判断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同时,在辩论中能够完整地发挥实力并且反驳对方观点、解决质询,大大增强自信心。在辩论中,会让辩手通过辩论认清事实真理,培养正义 山草香 感。此外,每次辩论过程都相当漫长,历时很久,整场辩论下来,是对辩手们体力和脑力的双重考验,毫无疑问,辩手坚毅的品格会因此得到锻炼。

如今,在“思辨缺席”普遍存在于英语专业大学生这一现状下,如何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已经成为外语界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阐述思辨能力、英国议会制辩论的相关知识与相互联系,并结合文秋芳的思辨能力层级理论模型,较为全面地分析了英国议会制辩论对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可行性。笔者希望越来越多的英语专业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英国议会制辩论,以期更好地锻炼及培养自身思维和思辨能力,也期待更多英语教育工作者对于如何将英国议会制辩论运用到英语教学中从而进一步提高思辨能力的课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Rybold, and Understanding:Debate for Non-Native English Speakers[M].New York:IDEBATE Press,2006.

[2]黄源深。思辨缺席[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7):1.与研究,2010,(4):603-608.

[3]文秋芳。论述外语专业研究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10):29-34.

[4]文秋芳。中国外语类大学横思辨能力现状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大学生辩论会范文【第三篇】

关键词高校英语;辩论教材;出版策略

在我国极力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英语人才作为实现倡议的重要资源,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使命,知识结构单一的英语人才是无法胜任这一使命的。“一带一路”沿途国家语言生态各异、政治生态各异、文化生态各异,要顺利推行这一新的开放和走出去倡议,引领区域共同体各国走向共同繁荣,必须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1],语言成为实现“五通”的桥梁和工具。虽然“一带一路”沿途大部分国家的母语是小语种,但是没有一种语言像英语这样在国际交往中被广泛使用,成为这一区域的通用语言。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倡导国,我国需要大量能够跨国工作的政府官员、贸易代表、工程技术人员、法律人员、财会人员和物流运输人员等外向复合型人才。复杂的工作环境和国家赋予的重大责任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人才除精通英语和拥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外,还应该具备敏捷的应变能力、严谨的逻辑判断思维和创新务实的品格[2]。英语辩论大赛的辩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环境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思辨逻辑思维、英语表达能力等都具有积极的作用,英语辩论正是培养外向复合型人才的有效教学模式之一。因此,不少从事英语辩论教学和训练的高校教师纷纷寻找这方面的教材,有的甚至对研究出版此类教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一、高校英语辩论教材的现状

目前比较新的高校英语辩论教材是“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辩论赛官方指定的教材《思辨精英:英语辩论——构筑全球视角》,这是由国际知名辩论教学专家、国际辩论教育协会前主席RobertTrapp与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一线辩论指导老师共同编写完成的。在此之前,使用较多的是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GaryRybold所著的《英语辩论教程》,该书介绍了英语辩论的基础知识和相关技能,包括辩论形式、评判规则、思辨、立论陈词、提供论据、反驳、记笔记等主要内容。《英语辩论教程》附有两种基本辩论形式的录像光盘,为读者提供形象生动的学习资料。另外,还有所著的“立场——辩证思维训练TakingSides系列”丛书,这是一套合集,不宜用做课堂教学,只能用于课后辅助阅读。国内独立版权的英语辩论教材可谓凤毛麟角,比较知名的有陶曦、樊启青等出版的关于议会制辩论的书,主要介绍议会制英语辩论的起源、发展、技巧等内容,而关于英语辩论教学与时事、大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相结合的出版物相对较少。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我国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大学生的思辨能力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3]。

二、高校英语辩论教材出版存在的问题

首先,现有英语辩论教材数量较少,可供学生选择的不多。高校英语教材出版商对传统英语口语训练教材的投入远大于对英语演讲、辩论教材的投入,不重视英语辩论教材的研究和出版,使得这方面的教材数量非常有限。过去,我国对英语辩论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如今更需要集中各方力量出版英语辩论教材,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教育需求,从而进一步满足培养创新型、外向型复合人才的需求[4]。其次,现有英语辩论教材大多为外国学者所著,缺乏对我国学生的针对性指导;编写思维有明显的外国印记,与中国式思维模式有一定冲突;而且其中的案例多为国际问题,较少针对国内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增加了学生学习和理解的难度。实践证明,通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学生对外国教材的不适应很快就显露出来。外国教材缺乏对学生辩证看待事件的引导,让还未能对身边发生事件熟练思考的学生过早地运用国际思维看待国际问题,导致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打击,不利于培养学生对英语辩论的兴趣。再次,现有英语辩论教材大多是近两年出版的,存在严重的同质化现象。英语辩论教材的出版是随英语辩论赛的展开而兴起的,近两年英语辩论赛得到国家、高校的高度认可,推广面扩大。目前出版的教材主要以辩论赛要求为标准,以参赛的辩题方向为导向编写,材料、案例的选取也多来自辩论赛,缺乏总领全局的纲,也缺乏对辩论理论的基础研究,从而导致严重的同质化。最后,现有英语辩论教材形式单一,需要创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英语辩论教材的传统模式——“书本+光盘”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亟须形式上的创新。英语学习形式需要多样化,英语辩论学习亦如此。因此,英语辩论教材应向网络拓展,开发适合学生使用的、可操作性强的APP移动终端教材。

三、改进高校英语辩论教材出版的必要性

首先,“一带一路”建设需要高层次英语人才。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讲好中国故事是首要任务。作为发起国,我们要牢牢把握话语权,将现代化、全球化中的中国模式、中国价值、中国道路传播出去,通过传播中国好声音,促进我国与“一带一路”沿途国家之间互通,最终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通、文化包容的命运共同体。讲好中国故事需要语言铺路,我们必须积极探索将英语作为一种媒介传播中国的文化和经验。高校英语辩论教学应将服务于“一带一路”作为重点内容,改变现有的教材出版模式,重新定位出版的任务和目标,融入更多“一带一路”沿途国家、地区的元素。其次,高校英语教学模式发生了改变。传统的教师中心、课堂中心、课本中心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制约了学生的发展思维[5]。为了改变这种落后的教学模式,新课程改革应运而生。新课程改革扭转了以教师为主导的认识,转向强调以学生为本,重视因材施教,重视教学内容的层次性、系统性和逻辑性。教学模式的转变对英语辩论教材的出版提出了新的要求,英语辩论无论是作为课外兴趣,还是融入课堂作为正式教学内容,其目标都是把学生培养成高层次、复合型英语人才。因此,只有英语辩论教材出版的改进与教学模式的转变保持基本同步,才能保证教学效果的真正实现。再次,网络技术普及助推大学生个性化学习。在数字化新技术信息革命背景下,网络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也在发生不可逆的转变,他们追求不被空间和时间所限制的相对自由的个性化学习方式。纸质教材一家独大的局面已成为过去,多媒体、多终端、交互式、全天候的学习媒介受到追捧。因此,为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英语辩论教材出版必须推陈出新,迎合网络技术的普及发展。

四、高校英语辩论教材出版策略

1.高校英语辩论教材出版应契合“一带一路”倡议现有的英语辩论教材在选材的时候基本向英美国家看齐,明显之处就是人物的取名都是Jack、Tom、Rose和Eliza,教材内容涉及的国家地理、民俗文化、政治历史、科技信息,无不打上浓厚的英美标准烙印,极少有涉及“一带一路”沿途国家的题材[1]。在此背景下,英语辩论教材出版应改变现状,编写内容不应局限于英语母语国家的风土人情、文化政治,还应涉及沿途国家的文化和时政,多引用沿途国家发生的典型社会事件作为辩题。而且,英语辩论教材出版还需要解决中国本土文化的英语表达问题,研究如何用英语准确地表述中国的立场、诉求、观点和文化,把“中国故事”传播到沿途每个国家中去。2.高校英语辩论教材出版应增加研发投入英语教学的“新国标”对英语教学提出新的要求,英语教学中融入辩证思维训练尤为重要。很多教育界人士认为,思辨能力的培养将是21世纪教育研究的新热点[6]。为此,很多高校为适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新要求,纷纷开设了英语辩论课程。在此背景下,出版社可以全面评估高校英语辩论教材及其辅导读物的市场需求,增加资金投入,开发编写适合不同层次学生使用的英语辩论教材,谋求更好的经济效益。与之相适应的,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出版基金给予财政补贴或贷款贴息,鼓励出版社研发精品英语辩论教材,培养更多优秀的英语人才,更好地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3.高校英语辩论教材出版应立足中国国情高校英语辩论比赛的辩题往往涉及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敏感问题,很多赛事引入西方议会制辩论方式,还有一些赛事是由国外非政府组织参与承办或由国外基金予以赞助,具有一定的政治倾向。高校英语辩论教材出版必须立足中国国情,保持政治敏锐性并维护国家意识形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育人方针,把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与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4.高校英语辩论教材出版应建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针对高校英语辩论教材内容更新速度跟不上发展形势,也不能及时反馈教材使用者意见或建议的现状,出版社需创建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或者开设微信公众号等,以满足出版社与师生间随时互动的需要。只有这样,一线教师才能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学生才能及时反馈学习的思索结果,便于教师做出正确、及时的指导。共享平台还能展示各类优秀教学成果和教学案例,方便师生对同一热点问题进行思考,有利于拓宽大家的思路,实现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到教学内容的无障碍交流,帮助出版社完善售后服务。5.高校英语辩论教材出版发行形式应向多元化发展传统的教材发行一般在出版社与高校教材管理部门之间进行,这种销售模式容易滋生腐败。高校英语辩论教材的发行可以顺应社会的发展,在保留原有发行渠道的同时积极利用网络来进行销售,也可以推出电子图书、APP等终端。发行渠道的多元化发展,可以使发行者与使用者之间实现无障碍、快速沟通,确保教材的适应性更强、效果更佳。出版社也可以依托各类不同级别的辩论比赛,或通过组织、赞助高校英语辩论赛事,举办辩论知识和技巧提高培训班等提高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从而促进高校英语辩论教材的营销,也可以利用QQ群、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推送辩论相关资料,与师生们交流互动,进一步拓展英语辩论教材的营销市场。

五、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英语辩论教材的出版不仅要满足高校师生英语辩论教学的需求,还应该帮助学生学会辩证思考社会生活中的各类问题,促进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提高。因此,英语辩论教材要主动融入英语辩论思维的教学大环境,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教材出版形式要突破过去单一的纸质书本+光盘的模式,顺应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开发创新数字化教学产品;教材出版要注重出版导向和编写质量,讲好中国故事,提高出版物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广勇。“一带一路”背景下英语教育面临的新问题和解决途径[J].语言教育,2017(1):2-6.

[2]文秋芳,王建卿,等。构建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量具的理论框架[J].外语界,2009(1):37-43.

[3]先鹏,王关富。论商务英语专业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优势与挑战[J].外国语文,2014(4):167-170.

[4]刘道义。浅议英语教材的评价标准[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3):34-38

[5]汪春成。大学英语教材出版的问题与发展路径[J].现代出版,2016(6):40-42.

大学生辩论会【第四篇】

关键词大学生;论辩式教学;论辩式思想政治教育

一、大学生论辩式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释义

论辩(argumentation)作为一种观点碰撞的思维交锋,是不同主体间通过对某些命题的讨论、争论或辨析以达到深化认识、消除争议、谋求共识的思维的、理性的、互动的实践活动。作为人类话语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论辩可谓历史悠久,论辩式教学也源远流长。

在我国,论辩式教学是私学的产物。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活跃,百家争鸣,论辩之风就开始盛行,诸子常“率其群徒,辩其谈说”,邓析、惠施、公孙龙等创建的名家学派更是名噪一时,先秦时期不仅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论辩文化,也逐渐形成了论辩式教学的雏形,随后唐宋书院制度的兴起,各大书院更是将论辩教学作为一种常规的教学方式加以推广。在西方,从古希腊的智者学派和古罗马的雄辩学家中都能发现论辩的踪迹,论辩成为西方文化的一部分,对西方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但“论辩第一次被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固定下来则是伴随着中世纪大学的形成”。以后随着大学制度的发展和完善,论辩式思维和方法经过世代的传承,发扬至今,成为西方文化一颗耀眼的明珠。今天我们研究论辩式教学,一方面可以从中国论辩文化中寻找理论源泉和理论支撑,挖掘有益的成份,另一方面也可以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论辩理论和方法,为我所用。古今中外论辩教学的先进理论和方法都为我们今天研究论辩式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借鉴。

通过对中外论辩式教学历史的回顾和目前论辩理论跨学科运用的整理,笔者认为,所谓论辩式教学是指师生通过对一定命题的讨论、争论、辨析以达到教学目的互动的实践活动。进一步而言,论辩式思想政治教育是论辩式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是师生通过对某些命题采用讨论、争论、辨析等方式以达到驳斥谬误、探求真理,最终使大学生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互动的教学活动。论辩式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论辩教学中起主体作用,教师起引导作用;论辩式思想政治教育以论辩命题为中心,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吸引学生的主动参与,引导学生的积极思考。在论辩式思想政治教育中,论辩命题是贯穿始终的纽带。论辩式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通过论辩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养成论辩式思维习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讨论、辨析中明辨是非,养成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最终促进社会和谐。

二、大学生论辩式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

论辩式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和方法的重大革新,对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内容,完善方法论体系,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首先,有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内容,完善方法论体系。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研究部分,而论辩式思想政治正是以讨论、争论等互动的教学方法为依托,对调动大学的积极性、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都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论辩式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依据、原理机制、实施方法等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思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都能产生重要的积极影响。如何把论辩式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科学的结合,将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对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内容提供了新视角;同时,论辩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对传统的方法论体系无疑是一个补充和完善,将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多样性和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品德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是一个知情意行辩证统一的过程,只依靠传统讲授的方法,很难完成学生思想品德的内化,必须要进行方法理论的创新,论辩式教学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可以开拓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研究视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论思维,论辩式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对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体系,整合各种方法论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理论研究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层面,不能陷入形而上学的境地,必须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关注大学生的实际受教育需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网络技术的发达,各种文化在世界范围的碰撞、融合、冲突、给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想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也迫切想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而论辩式思想政治教育正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的教学活动。论辩式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对论辩教学命题的设计,论辩活动过程的引导和论辩教学的总结等过程能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将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当前社会的各种价值观念融入论辩教学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潜移默化地在论辩中完成意识形态教育,而不是单纯的灌输。同时,通过开展论辩式思想政治教育,能充分整合各种教学方法、教育资源,能充分的让学生参与教学,通过对论辩命题产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从实践中寻找答案,总之,论辩式教学能综合训练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判断能力等,促使学生形成论辩式思维,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三、大学生论辩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是整个教育系统的特殊领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论辩式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坚持方向性、主体性、激励性等原则。

(一)坚持方向性原则,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论辩式教学的价值导向

方向性原则是论辩式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原则。论辩式教学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方向,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方针不动摇。只有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保证论辩式教学法不迷失方向,才能保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色,才能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找到引导学生思想和行动的价值依托。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阵地,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论辩式教学中坚持方向性原则,不是简单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灌输于论辩式教学,而是要将方向性原则潜移默化的渗透到论辩式教学的全过程,就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论辩教学的价值导向,只有提高论辩式教学中方向原则的自觉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大学生论辩式思想政治教育的统筹,在论辩过程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为目标导向,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精神动力,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实践指南,才能使论辩式思想政治教育做到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做到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二)坚持主体性原则,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论辩式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应该居于主体地位,论辩式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要把社会要求的思想道德价值内化为学生的自我肯定,激发学生对思想教育的主动需求。论辩式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始终是各项任务围绕的中心,教师应该“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激励思考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论辩式教学必须改变原来“教师满堂灌,学生埋头记”的现象。

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要全面的熟悉学生情况,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困惑,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明白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等各方面需要。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效的设计论辩式教学,吸引学生的参与,才能引导学生科学的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设计自我、调节自我,最终提高自我,养成大学生自我教育习惯。

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还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论辩式思想政治教育面对追求个性、崇尚自由、思维更加活跃大学生,只有综合性的运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在论辩中去感悟、探索、思考和辨析,才能增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体味和认同,增强学生对待问题的思辨能力,提高学生辨别是非善恶、美丑荣辱的能力。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成了主动参与。真正达到“教而不教”的效果,使学生养成自我教育的能力。

(三)坚持激励性原则,调动学生积极性,训练大学生创造性思维

激励,“指运用各种有效手段激发人们的动机、热情,调动人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和潜能”。激励原则就是在论辩式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学生采用激励和鼓励的原则,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具有重要意义。坚持激励性原则,要使各种激励手段与论辩式教学目标相一致。认识到激励原则的运用决不能违背论辩式教学的目标,而应该有利于论辩式教学的目标;坚持激励性原则,要在论辩教学中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要系统健全论辩教学中各种考核、评比、奖惩制度。将激励贯穿于论辩式教学的全过程,在论辩式开始之前,要运用多种激励手段鼓励大学生参与论辩教学,在收集资料,挑选甄别、创意设计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论辩式教学中对学生的观点创意、论证逻辑、口头表达等予以正面回应,给教学活动提供自由发挥的氛围,为学生创新活动提供环境;在论辩结束时,尽量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发现学生论辩过程的闪光点、对学生存在的不足提出希望性的指导,保持学生继续创造的热情,鼓励学生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在论辩中时刻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大学生论辩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维度

(一)思想维度:教育者更新观念、养成论辩思维是开展论辩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

思想政治教育者是论辩式教学的实施者,在论辩式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组织、调节、引导等重要作用,教育者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对论辩式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者的思想观念形成于客观现实的反映,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长期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都以传统的讲授法为教学的基本模式,师生缺沟通交流,某些教师总有一种定势思维,觉得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只要通过正面的灌输就能达到教育目的,从而忽略了学生其他方面素质的培养,没有形成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思想观念,导致教学总是呈现出单向的、传递式的状态,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今天,这种教学观念亟待更新,只有教学观念更新了,教师的思维方式才能改变,教师的思维方式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他认识世界的能力。论辩式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不但要有整体性思维,开放性思维,立体性思维等,更应该养成论辩式思维。在论辩思维的指导下才能真正拓宽视野、深入了解社会、才能创造性的进行理论研究,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只有教师养成了论辩式思维,并将这种思维方式创造性的贯穿于论辩式教学的始终,才能更好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与大学生遇到的思想冲突、价值困惑进行探讨、争论、辨析,形成真正意义上论辩式教学,而不是流于形式。总之,教师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养成论辩式思维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辩式教学的关键,也是论辩式教学法得到建立、推广、发展的重要思想前提。

(二)机制维度:完善教学机制、形成论辩教学环境是开展论辩式思想政治教育的支撑

教学机制是各种教学要素和教学条件的综合,是学校围绕一定教学目标形成的具稳定性、制度性的管理体系。论辩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必须要得到思想政治教育领导部门、主管机构及管理人员的支持,逐步建立起论辩式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使论辩式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稳定性、持续性和实效性。比如,在教师安排上,学校应该选聘一批在论辩教学方面有所造诣的教师参与教学,或者定期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组织这方面的培训,组织教师开展理论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等,总结经验,深化理论,提高论辩教学素质,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教学考核上,对论辩式教学的教师采用具体的合理的考核方式。对论辩式教学开展需要的经费、场地、技术等条件予以支持;在学校环境方面,学校要定期动员学生开展论坛、辩论赛、讲座等校园活动,塑造良好的论辩氛围,形成特色的校园论辩文化,为论辩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创造条件。只有完善了学校教学机制,形成了良好的教学环境,才能为论辩式思想政治教育长期的有效的开展提供制度保障和环境支撑。

(三)操作维度:科学的设计,灵活的形式是开展论辩式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

论辩式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方法有更多的不可控性,所以充分的科学的教学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论辩式思想政治教育的设计主要包括论题的设计;论辩过程的设计;评价和总结的设计等方面。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论题的设计,论题的设计主要是论题的选择。论题的选择是否科学直接影响着其他各个环节的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型学科,论题的选择包含了社会的方方面面,但是不是所有的素材都适合论辩式思想政治教育,论题的选择要具有一定的要求:

首先,要有一定思辨性和教育意义,论题要有观点的分歧,容易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有让大学生参与论辩的空间。有观点冲突的论题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还要选择具有教育意义的,通过论辩过程,能够引发学生的反思,开展更为深刻的理论探索,明辨是非,弄清真伪,使学生在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的同时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其次,要具有一定现实性和实践意义,思想政治教育探讨的是人的思想道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现实生活中与大学生品德养成相关的各种社会现象、心理因素乃至自然环境等都可以变成有启发性的论题;论题既能教学,又能源于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特别是一些具有时效性的社会热点,焦点、能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和情感触动,引起学生积极的思考,具有更强的现实意义,能让学生明白,自己在论辩式思想政治教育中学习的理论和技能是与社会实践密切相关的,积极参与论辩教学就是对社会的现实问题回应,在论辩中养成的综合能力能够应用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真正让学生明白勇于实践不再是一句空话。

当然,论辩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除了科学的设计以外,也要有多样的灵活的形式。在辩论过程中,“教师不再是说教者,而是教学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教师要充分结合现实条件尽可能地创造灵活的教学形式,比如,在课堂上,可以对学生开展分小组对抗论辩、男女生对抗论辩、自由论辩等课堂形式;也可以采用两个教师同堂教学,相互论辩的形式;在校园里,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论辩讲座,校园辩论赛,鼓励学生与学生论辩、学生与教师论辩、教师之间论辩等校园文化形式;在网络上,也可以充分利用微博、论坛等开展网络论辩教学。丰富的形式更能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引发他们的思考。只有更加科学地设计论辩命题,更加灵活地开展教学形式,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论辩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 吴培培。西欧中世纪大学论辩教学研究[D].深圳:深圳大学,2012.

[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3]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13.

[4] 刘春荣。“辩论式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5).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539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