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小数的性质说课稿苏教版实用(汇总10篇)

网友发表时间 2535298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小数的性质说课稿苏教版实用(汇总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小数的性质说课稿苏教版【第一篇】

今天有幸来到xx城关二小这所环境优美的学校,为全县教师执教了《小数的性质》一课,现总结如下。

在教学小数的性质这一内容时,先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小数具有什么性质,在学生掌握这一知识时,并且能够熟练运用。此时,王老师并没有浅尝辄止,而是引导孩子们发现小数性质的内涵“为什么整数的末尾添上0大小就会改变,而小数的末尾添上0大小不变呢?”在这样的问题驱动下,学生不仅能够进一步深入了解小数的性质,而且使学生学会了思考,凡事多问“问什么”。

整个课堂教学中,王老师并没有端着教师高高在上的架子,而是一直在孩子们身边,适时的点拨,耐心的指导。从开课时学生小组合作观察米尺,到探究新知学生寻找验证小数性质的方法,王老师都在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我想这就是师者的最好诠释:老师是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和参与者。

王老师最富特色的评价语言就是很好,不错,体现了男教师的.干练。但评价的同时也很准确,例如“你的声音真洪亮”、“说的完整”、“你真是善于积极思考”,这一系列的语言评价都是给学生学习具有良好的导向性。尤其是当一名学生流畅的说出整数末尾为什么不能添上或去掉0的原因时,王老师很富有人情味的一句评价“你说到点子上去了”,给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老师的一个眼神、一句鼓励、一个爱抚都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是王老师让学生勇夺“学习章”的激励措施,让整个课堂掀起了一个又一个的高潮。从学生渴望的眼神,高高举起的发言的小手,一次一次展示自我,我们都可以看出他们对“学习章”的向往。这样的课堂就是热情洋溢,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现场,这样的激励措施,也使学生后续学习产生不竭动力。

小数的性质说课稿苏教版【第二篇】

今天张老师执教了一节《小数的性质》数学公开课。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老师对教材解读科学合理、学生情况了解、教法选择适当,做到了“胸中有书”、“目中有人”、“手中有法”,教学效果比较理想。总的来说,我认为这节课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下面我简单谈谈个人对这节课的看法。

《小数的性质》这节课是在教学小数的产生和意义以及小数的读与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数的性质教学在后继知识的教学中所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这节课教什么、学什么、达到什么目的,教师确实了如指掌。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在师生的双边活动中也有明确、具体的显示和反应。教师首先通过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问题引入引出今天所要学习的知识:“小数的性质”。接下来,教师通过对1分米、10厘米、100毫米的长度进行比较,初步得出了规律。在此基础上师生利用图形再进行验证,在验证的基础上观察,归纳,最终总结出规律并做了针对性练习。可以说整节课环环相扣,各环节时间也安排的恰到好处。

在整个教学中,教师较为娴熟的教学基本功得以充分的展示:首先是熟练程度较高。教师对教材熟悉,并能变成自己的东西,讲述熟练,表达自如。其次是语言能力强。教师语言精炼、准确、清晰、生动、无语病、逻辑性强。第三是板书设计科学合理,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字体工整、规范。另外,教师在教态和教具使用等方面均有较佳的表现。教师教态自然大方、沉着稳健,教具运用自如,演示准确。

一个规律的得出,先要猜测,在猜测的基础上进行验证,在验证的基础上观察,归纳。规律的得出,不求一下子十分准确,在不断发现中逐步加以完善,逐步加以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说如何发现规律远比知道这条规律重要,因为这里有做研究的态度、做研究的方法。纵观这节课,我们可以发现在小数性质的发现、验证、归纳及运用的过程中,教师都充分地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教师没有被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所迷惑而轻易放过让学生作进一步探究的机会;同时又充分地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每一次都是学生自己讨论,自己发现、自己总结、自己归纳,一层一层不断地深入,不断地完善。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在设计时,都紧紧围绕这样一条思路: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大胆的猜测,在猜测后强调猜测的结果是否一定成立,必须用所学的知识加以验证,验证时方式要多样化。在验证的基础上观察,归纳,提升,在归纳过程中允许学生理解层次上的有所差异。这些都是我的课堂中还欠缺的。

小数性质的理解和运用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教学本节内容时,合理渐进地安排了适当的练习,在题目的选择上也做到了精讲精练。如让学生运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小数的化简和改写;通过三道判断题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同时老师利用条理清晰的板书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梳理,进一步突破对于小数的性质这一难点知识的理解。在提高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想,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小数的性质说课稿苏教版【第三篇】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

以上是我对这一课时的教学设想,在这堂课的设计中,注重引导学生沿着“实例――猜想――验证――总结――应用”的轨迹去探索、去发现,使学生体验探索、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策略和方法。我相信学生能在老师的带领下,完成此节课的教学内容,基本达到教学目标。说课完毕,欢迎指正,谢谢!

小数的性质说课稿苏教版【第四篇】

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会有伟大的发现。”猜想是一个多向思维的心理过程,是培养创新萌芽的好办法。由此,在课伊始,利用喜闻乐见的《西游记》中的人物,创设故事情境,引导学生猜测揣摩“孙悟空会对沙和尚说些什么”,学生的思维被激发,在教师的诱导下,学生自觉主动地联系旧知,运用多种方法来进行验证猜测。这样,学生从中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学会获取新知的方式和途径,以及如何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验到创新、成功所带来的快乐。

波利指出:“学习任何新知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和联系。”探索是学习数学的生命线。纵观本课,猜想的提出,验证方法的得出,都是在学生个体的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结果;教师所起的作用只是相机诱导。如:在验证猜测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验证方法,并通过量一量、折一折、叠一叠等多种方法证明自己所猜测的“一样长”是可靠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亲历观察、思考、操作、讨论、分析、推理等活动,从而推出“小数的性质”。这样,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但经历了找规律、验证规律、应用规律的知识过程,而且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小数的性质说课稿苏教版【第五篇】

2.教材所处地位:本节是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为后面学习小数四则计算做了必要的准备,起铺垫作用。

3.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通过猜想、验证以及比较、归纳等活动,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会应用小数的性质化简或改写小数。

(2)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

通过直观、推理让学生充分感知,然后经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小数的性质,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地观察问题、对比分析问题、概括知识及联想的方法。

1、出示例5:

(1)读题。

(2)分组准备,讨论。

(3)说出结果。元=元。

(4)为什么?

学生阐明自己的观点。

a、元和元都是3角,所以元=元。

b、画图理解。

c、从小数的意义解释。是3个,也就是30个,也是30个,所以=。

(5)这两个相等的小数,小数部分有什么不同?

提问:小数部分末尾的0添上或去掉,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小数变了,小数的大小没有变)。

2、课本试一试:先看图填一填,再比较米、米和米的大小。

(1)学生自主填空。

(2)交流自己的看法,并阐明观点。

(3)汇报自己的结果。

由1分米=10厘米=100毫米,得到==。

(4)观察板书:

你得到什么结论?学生自由发言。

总结:小数的末尾填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是小数的性质。

三、理解内涵,学会应用。

1、课件出示例6:

学生自主填空。

提问:这些小数中,哪些0可以去掉?指名回答。

(着力于对小数“末尾”的理解。)。

结论:根据小数的性质,通常可以去掉小数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学生尝试做“练一练”第1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试一试。

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三位小数。

=()=()10=()。

学生自主改写。

交流:(1)改写这三个数时应用了什么知识?

(2)为什么给三个数添上的“0”的个数不同?

(3)“10”是整数,怎样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

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进一步体验小数性质的应用。

3、练一练第2题。

学生自主比较,得到结果,并运用学过的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进行阐明。

四、巩固练习。

练习六的1—5题。

第1、2两题巩固并深化对小数性质的理解,突出去掉或添上“0”必须是小数末尾的0。

第3、4、5题都是应用小数的性质改写小数,其中有去掉末尾“0”化简小数,也有在末尾添“0”增加小数部分的位数;有改写小数,还有改写商品的单价。

这些练习题使学生在应用中掌握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性质说课稿苏教版【第六篇】

本节课的教学,重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我力争做到“学生会的不教,学生能探讨的不引,学生能发现的不导”。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学生能根据教师的引导,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真正还课堂于学生。基本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时,我借助长度单位提出数学问题:米、米、米相等,为什么?然后让学生根据前面学习过的小数意义的知识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交流探索出其中的道理。由于学生在汇报时说的都非常明白,所以我认为老师没必要再去做重复的工作,所以就只做了相应板书。为了让学生把小数的性质用文字概括出来,我引导学生从左到右观察三个小数的变化,概括出小数末尾添上0小数大小不变规律,接着再从右向左观察,概括出小数性质的后半部分:小数末尾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老师并做相应板书。

为了让学生能把自己根据出来的规律记住,我让学生读一遍,然后不看黑板试着说一遍,加强孩子的记忆。为了让他们更好的理解小数的性质,我又设计了一个问题:你觉得小数的这条性质中哪个词最关键?为什么?通过这个问题,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小数末尾的含义,为一会学习例2小数的应用打下了基础。同时我又让学生根据小数的性质举一个例子,目的也是让学生彻底理解小数性质的含义。我在小数性质的含义理解上费了很多时间,学生理解的比较透彻,在例2与例3的教学中,我用课件出示习题,只让学生做以简单解释“化简”的含义,便让学生独立解答,从解答过程来看学生学的效果非常好。

课后巩固练习和拓展练习是我精心设计的,从简到难巩固知识,发展学生思维。尤其是最后一道题“只动两笔,在5、50、500之间添上等于号”有个同学经认真思考后是这样做的:在5的后面添一个0,在500后面去掉一个0,这是我课前没有想到的,但我觉得学生这样做也符合题目要求,也是经过了一番动脑,所以表扬了这位同学,这是考查老师课堂随机应变能力,我自认为处理的还算可以。

总体上说,本堂课教学思路比较清晰,但在教学过程中,我的语言还欠精练,课堂上也问了一些无效的数学问题,比如:“你学会了吗?你学的快乐吗?”等等,有些语言还是过于罗嗦,在以后的教学中在这方面要努力改正,争取在备课时把自己的语言组织精练,让每一句话都有用,让每一个字都最精彩。

小数的性质说课稿苏教版【第七篇】

小数的性质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是学生在学习了“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深入学习小数有关知识的开始。掌握小数的性质,不但可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而且它也是小数的化简、改写和四则运算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内容的分析,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

(2)数学思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意识以及简单的推理能力。使学生学会主动思考问题。

(3)问题解决:通过直观推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推理的能力。

(4)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经历小数的性质探究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数学与实际问题的联系,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

针对上述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认知基础,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定位如下:

四、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

本节课我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多媒体辅助法等教法。让学生在教师营造的“可探索”的环境里,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发现小数的性质。

2、学法。

预设的学习方法是:观察发现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练习法等。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主动探究,主动发现,主动提高,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地辅助课堂教学,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教具、学具上我准备了米尺,正方形方格纸,多媒体课件等。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了切实落实教学目标,有效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分别是:创设情境、激趣引思;体验操作、探究新知;巩固深化、学以致用;课堂总结、回顾反思和作业布置。

(一)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引思。

1、多媒体出示超市情境图,将学生带入到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去:老师昨天想去买一只中性笔,可是两家超市的标价不一样,我要去哪家买更便宜一些呢?(出示中性笔价格图片:一家是元,一家是元)。

2、学生会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回答:去哪家买都一样。

教师在这时追问为什么,并引导学生说出:因为元表示2元5角,元表示2元50分,5角=50分,所以元=元(教师板书)。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小数的区别,学生会发现:小数的末尾多了一个0,大小还没变。

4、教师提出质疑:

那是不是所有的小数都有这样的特点呢?这节课让我们共同来探究一下吧,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开始新知识的探究。

设计理念:

通过超市价格标签的具体生活情境引出小数性质的教学,利用学生熟悉的人民币直观感知相等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对知识的好奇心走进知识的殿堂。

(二)体验操作,探究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以下3个教学层次:

1、小组合作,初步感知。

课件出示:,,这三个长度,让学生进行大小比较。

(1)我为每个学习小组都准备了米尺,让学生在尺上先找一找,,这三个长度,并与小组成员说说你是怎么找的,然后在纸上画出来,比较他们的大小。(教师进行随堂指导)。

(2)小组探究完成后进行展示交流。

每个小组派代表分别展示他们找到的,,的长度,并说说是怎么找的,也就是小数的意义。

学生们得出探究结果:因为这三个长度都相等,所以这3个小数的大小是一样的。

(3)教师让学生观察,,这3个小数,引导学生发现三个小数的区别:三个小数末尾的0不一样多,但是大小一样。

看来像这样大小相等但末尾0不一样多的小数的确存在。

设计理念:

借助长度单位初步体会小数的性质,让学生动手在米尺上找出//的长度,使学生直观感受到,,的长度相等,所以大小相等,初步感知小数的性质。

2、大胆猜想,独立验证。

教师板书和这两个小数,让学生猜一猜这两个小数有什么关系?学生根据刚才的探究会说“相等”。

(1)这时我为学生准备了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了10份,另一张正方形平均分成了100份,让学生独立验证自己的猜想。(教师进行随堂指导)。

(2)学生独立验证后进行汇报展示。

找学生投影展示涂方格的方法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说出小数的意义,因为涂的面积相同,所以两个小数相等)。

设计意图:

利用直观图比较和的大小,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借助小数的意义发现和的异同点,进而脱离具体的量,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性质。

3、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2)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板书)。

(教师强调并解释:末尾指的是小数点后面最后一个非0的数。帮助学生区分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

(3)教师强调课题:我们把这个小数所共有的特点叫做小数的性质(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探究验证之后,尝试自己总结规律,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概括能力。

(三)巩固深化、学以致用。

1、对口令游戏:教师说一个小数,学生对出相等的小数。

2、哪些数可以去掉末尾的0(重点区分小数中哪些0可以去掉,整数与小数的区别,强化小数的性质)。

3、连线。

设计理念:

注重练习设计的层次性,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体现新课标中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的要求。

(四)课堂总结,回顾反思。

俗话说“千金难买回头看”。课的结尾,通过提问: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是怎样获得新知的?你还有什么疑惑?来回顾所学知识,梳理知识。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和获取知识的方法进行总结和反思。

(五)作业布置。

小游戏:你能只动三笔,使5,50,500,5000四个数相等吗?既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带有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在课下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

小数的性质说课稿苏教版【第八篇】

各位老师下午好!

我今天上的是苏教版数学第八册内容: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性质这节课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例1例2小数性质的揭示,二是例3例4小数性质的应用。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小数的开始。由整数学习进入小数学习,对于学生来讲,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小数的性质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十分重要,一方面可以使学生通过在小数末尾添0去0而不改变其大小,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同时他还是小数四则运算的基础。本课的教学目的:1.通过推理比较使学生发现小数的性质。2.能运用小数的性质化简小数,能根据实际需要不改变原数的大小,写成指定位数的小数。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作了以下教学设计:

一、以疑引思。

在整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整数的大小会发生很大的变化,那么在小数中是不是也一样呢?课堂的一开始向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展开对米米米这三个数量的探讨。

二、初步感知。

例1是三个以米作单位的小数的长度,进行大小比较,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学生并不清楚。那到底怎样比较这三个数量的大小呢?一方面通过转化,将小数转化成用整数表示的量1分米10厘米100毫米,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数量表示的实际长度。从而发现米=米=米然后进一步观察这道等式,使学生初步知道小数末尾添上去掉0后小数大小不变。

三、深入研究。

在小数末尾添上0去掉0大小不变,对于米米米这三个数量是这样,那么对于其他更多的小数是不是也适用呢?这个性质是不是具有普遍性?这个问题的提出,引发了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与研究。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教给了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态度。学生通过给两个正方形图阴影知道了=以及和同座位合作发现==等一系列等式。当发现这一系列小数相等的时候,小数性质的可靠性得到了证实。

回顾整个研究的过程,第一次对米米米三个数量的初步感知以及第2次全面深入的研究,学生很容易地就发现:在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一性质。不同的学生对小数性质的理解程度是不相同的,通过“关于小数的性质,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这样的交流,使学生对小数的性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五、实际应用。

小数的性质是小数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结论,那么它到底有什么用呢?首先带领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超市里商品的价格通常都是用元做单位,改写成两位小数表示的,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学习和生活有了共鸣,学生再自学例3例4,从而掌握化简小数和改写小数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1.通过直观、推理让学生充分感知,然后经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小数的性质,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2.采用问题教学法,创设一个个有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敢于质疑,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眼以及采用多种形式的巩固练习,使学生学有所疑学有所思,力求把数学课上得有趣、有益、有效。

以上就是我对小数性质这节课的一些设想,在教学中有不到之处,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第八册第117页例1~例4。

二、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小数的性质,能运用小数的性质化简小数,能根据实际需要不改变原数的大小,写成指定位数的小数。

三、学具准备:练习纸;直尺、彩笔。

四、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观察在1后面添0和去0的过程,发现什么?那么在小数中呢?

(二)初步感知。

1.猜测米米米的大小。

2.按要求进行转化。

米=1/10米=1分米。

米=10/100米=10厘米。

米=100/1000米=100毫米。

3.通过转化你发现什么?

米=米=米。

4.比较米米米发现什么?

(三)深入研究。

1.比较两个正方形有什么发现?

2.分别表示出和进行比较。

3.合作发现各组等式。

1.研究各组等式有什么发现?

2.板书性质。

3.怎样理解小数的性质或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五)实际应用。

1.性质的作用。

2.生活中的运用。

3.自学例3例4。

怎样化简小数,怎样改写一个数,

4.巩固运用。

小数的性质说课稿苏教版【第九篇】

2、教材所处地位:本节是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为后面学习小数四则计算做了必要的准备,起铺垫作用。

3、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通过猜想、验证以及比较、归纳等活动,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会应用小数的性质化简或改写小数。

(2)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

二、说教法。

通过直观、推理让学生充分感知,然后经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小数的性质,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三、说学法。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地观察问题、对比分析问题、概括知识及联想的方法。

四、教学程序。

1、出示例5:

(1)读题。

(2)分组准备,讨论。

(3)说出结果。元=元。

(4)为什么?

学生阐明自己的观点。

a、元和元都是3角,所以元=元。

b、画图理解。

c、从小数的意义解释。是3个,也就是30个,也是30个,所以=。

(5)这两个相等的小数,小数部分有什么不同?

提问:小数部分末尾的0添上或去掉,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小数变了,小数的大小没有变)。

2、课本试一试:先看图填一填,再比较米、米和米的大小。

(1)学生自主填空。

(2)交流自己的看法,并阐明观点。

(3)汇报自己的结果。

由1分米=10厘米=100毫米,得到==。

(4)观察板书:

你得到什么结论?学生自由发言。

总结:小数的末尾填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是小数的性质。

五、理解内涵,学会应用。

1、课件出示例6:

学生自主填空。

提问:这些小数中,哪些0可以去掉?指名回答。

(着力于对小数“末尾”的理解。)。

结论:根据小数的性质,通常可以去掉小数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学生尝试做“练一练”第1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试一试。

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三位小数。

=()=()10=()。

学生自主改写。

交流:(1)改写这三个数时应用了什么知识?

(2)为什么给三个数添上的“0”的个数不同?

(3)“10”是整数,怎样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

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进一步体验小数性质的应用。

3、练一练第2题。

学生自主比较,得到结果,并运用学过的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进行阐明。

六、巩固练习。

练习六的1—5题。

第1、2两题巩固并深化对小数性质的理解,突出去掉或添上“0”必须是小数末尾的0。

第3、4、5题都是应用小数的性质改写小数,其中有去掉末尾“0”化简小数,也有在末尾添“0”增加小数部分的位数;有改写小数,还有改写商品的单价。

这些练习题使学生在应用中掌握小数的性质。

文档为doc格式。

小数的性质说课稿苏教版【第十篇】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小数乘小数》。它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是教学小数的计算,教材一共安排了两道例题和一个练习。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

小数乘以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小数及整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小数除法学习的基础,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习的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的确立。

教学要求:

1、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和教师引导,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小数的算理,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进行估算、口算、笔算。

2、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与概括的能力和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交流的能力,渗透转化思想。

3、使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遇到问题、不断探究、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感受探索成功的愉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学生自己探索获得“小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即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转化探索活动,使学生发现因数中小数位数与积中小数位数的对应关系,悟出“两个因数中的小数位数就是积中的小数的位数”。

二、说教法、学法。

紧紧依托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顺应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取向,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和讨论交流,在不断地“产生疑问、进行探索、释疑、运用”这一循环过程中,自然地发现“积中小数位数与因数小数位数”的关系。

1、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

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条件,积极营造学生自由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交流学习中来感悟、探究、发现小数乘以小数的算理和算法,让学生经历对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如课堂中首先呈现房间平面图,启发学生获取信息,提出问题,列出算式说明及依据。教学计算要善于捕捉差距,关注生成。如:通过以上学生知识形成的过程与经验,紧接着出示阳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学生自主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探索两位小数与两位小数相乘中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并在小组里讨论过程中学生自主生成,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从而真正体现是学生迈过学习,自主获得知识的生成过程和计算方法。

2、正确把握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本课力求在每一个环节的推进过程中都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究,再让小组合作讨论探究,教师只起穿针引线的作用,给予学生应有的尊重与信任,提供其广阔的思考空间与交流机会,使其通过个体思考,小组或组际交流逐步得出自身认可的计算法则或规律,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比如:教材重点组织学生探索笔算的方法,先告诉学生可以把竖式中的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来计算,再结合直观图示讨论,按整数相乘后怎样才能得到原有的数?启发学生理解,把两个因数看成整数,等于把原来两个因数分别乘以10得到整数,因数扩大100倍,积也就积也就相应扩大100倍。因此要得到原来算式的积,应用整数相乘的积反过来除以100。除此以外,学生可以通过单位换算把米化成分米得到的积后再换算成平方米。学生可以通过对笔算结果与估计结果的比较,判断笔算结果是否合理,从而确认相应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在引入“”时要求学生先用两种方法估算,并说明正确答案的范围,根据以上推断,让学生独立计算,为接下来笔算方法提供一种支持。

四、说教学程序。

为充分体现以上的一些设想,本课的具体过程如下:

1、创设情境,引出可探索的“数学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对学生熟悉的住房面积计算,既复习了旧知,又自然的引出了本课要探索的新知,同时,赋予了计算一定的生活意义与实际意义,使学生感悟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计算确实是一种需要,产生急于要弄明白的求知心理,激起了探索的欲望与兴趣,为下一步的自主探究创造了良好的心理条件。如在创设情景引入的过程中,教师问:“你获取了哪些信息?”可以体现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列式,自己解答,使枯燥知识变成善于学习的知识。

2、对算理和算法的自主探索。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放手让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知识自己去探索,凭学生自己的理解来寻找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再通过相互的交流,不断产生认知冲突,思维产生碰撞的火花,营造出继续探索规律,解释新问题的氛围。

(1)独立尝试。学生在独立计算×时,势必会根据对前面小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小数的算法和算理的理解来进行计算,这一尝试可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计算小数乘以小数时在认知上的难点,为教师接下来有针对性、有重点的教学找准了最佳的切入口。

(2)交流各自的算法与想法。在交流中,教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畅谈自己的算法与想法,及时掌握学生不同的思维生长点和认知区别。比如在计算小数乘小数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让学生估算的结果最大是多少,然后让学生再进行计算。教师充分尊重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到计算的探索过程中来,对学生算法、算理和结果上的对与错不作判断,而是把各种不同的算法与想法展示给全班学生,让其产生思维的碰撞与冲突,为其留下思维的空间。

3、运用规律来解决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感悟算理,获得方法。

运用学生自己发现的规律来指导计算,一方面可加深对算理的理解,提高对算法的感性认识,为归纳出小数乘以小数的法则打好基础,另一方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规律。如在课堂练习环节中,设计了练一练的习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再指名在全体学生面前谈自己的想法与算法,通过计算与交流,学生对小数乘以小数的算法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同时对因数中有几位小数,积中就有几位小数这一规律有了初步的感悟。

4、运用法则,进行专项训练与开放训练,以拓宽思维,促进发展。

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是对小数乘法算理在操作层面上最简单的概括,对学生在计算时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是思维的简约化,是解题策略的优化。为此,设计了一些专项性习题,根据算式特点在积或因数中点上小数点的正确位置,以更一步强化积中的小数位数由因数中小数的位数来决定这一规律。为了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空间,安排了一组开放性练习,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落实,也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开发,探索能力得到训练。最后还安排了一个实践题:一种西装面料,每米售价元。买这样的面料米,应付多少元?(先估算的数,在计算)并应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计算出物品的总价。让学生在颇有兴趣的计算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将探索获得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工作中去,应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一些生活问题。

总之,本课力求改变以往计算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少,以计算技能的培养为主,以正确计算为最终目标的教学方法,而是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创设各种条件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运用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同桌讨论、合作交流,去发现和创造小数乘以小数的算理和算法,从而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得到培养和发展,使数学思想方法得到渗透。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535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