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说课稿优秀20篇
通过生动的案例与互动环节,深入探讨劳动的价值与意义,激发学生对劳动的热爱与尊重,培养实践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如何更好地理解劳动的重要性呢?以下小编整理的劳动说课稿相关内容,供大家借鉴参考,感谢支持。
劳动说课稿 篇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孩子爱劳动的意识和实践。
2.培养孩子的劳动技能和动手能力,让他们能够学会简单的劳动技能,并运用到生活中。
3.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在劳动中体验和感受自我成长和价值。
二、教学重点
1.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2.掌握简单的劳动技能。
3.体验自我成长和价值。
三、教学难点
1.如何让孩子真正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2.如何让孩子学会简单的劳动技能。
四、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2.游戏教学法。
3.讲解示范法。
五、教学内容
1.什么是劳动?
2.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3.劳动技能的学习和实践。
4.劳动体验和感受。
六、教学过程
1.课前引入
老师问孩子:“你们喜欢干什么工作?”
孩子们回答:“画画、跳舞、做手工、打扫房间……”
老师引导孩子思考:这些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活动,我们应该称之为‘劳动’。劳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带给我们自尊心、自信心、自立能力和成就感,我们应该爱劳动,从小学习劳动技能。
2.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老师通过图片、游戏、故事等情境教学法,让孩子们了解到劳动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孩子们爱劳动的意识。比如:让孩子们看图片,辨认各种漂亮的商品或食品,问孩子们谁能制作出这些东西,认真的工人们肯定是答案。让孩子们了解到,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通过劳动得到的。
3.劳动技能的学习和实践
(1)制作手工
老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和目标,引导孩子们学习制作简单的手工,如调制糖水、摆盘子、折纸等,让孩子们在劳动中动手实践,感受劳动的快乐和成就感。
(2)排队整齐
让孩子们排队整齐,熟练地走直线,保持行列整齐、停下等等,让孩子们学会规则、纪律。
(3)擦地板、洗小碗
让孩子们擦地板、洗小碗等家务劳动,学会勤劳持之以恒,掌握劳动技能,并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价值。
4.劳动体验和感受
通过让孩子们学习制作手工、家务劳动,体验和感受自己劳动的价值和快乐,让孩子们从劳动中感受到自信、成长和价值。
七、教学评价
1.评价学生是否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2.是否能够熟练掌握劳动技能。
3.是否能够体验和感受自我成长和价值。
八、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意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在教育孩子学习劳动技能的同时,也要注意孩子们的安全,设立合理的劳动目标,鼓励孩子们坚持不懈,让他们从劳动中体验快乐和成果,增强孩子们的自信、自尊心和责任感。
劳动说课稿 篇2
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插花的设计与制作”,这是初中劳动技术教科书第三册第一单元“插花”中的第三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以“常见花卉”知识为基础,先了解花卉的特点及一些花材的独特含义,再学习“插花的设计与制作”,遵循一种循序渐进的原则,将学生的目光由常见花卉引向插花艺术,实际上也就是把学生的视觉进行了提升,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缤纷多彩,进行美的熏陶,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发现美,创造美。本节教材结合初二学生的心里特点和能够达到的审美能力,结合实践操作掌握此项技能,对拓展学生的审美视野,提高动手能力,丰富其生活,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1、感受插花艺术的魅力,初步了解插花的相关知识和基本制作方法。
2、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审美能力,通过欣赏美,创造美,近而培养学生的心灵美,促进行为美。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实践意识和参与意识,形成一种和谐的合作氛围。
4、本次活动的主题设计是感恩母亲,通过活动,使学生对母亲的爱有更进一步的理解,从而上升到对祖国母亲的热爱,并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以提高学生的情商。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1、设计主题;2、掌握插花的基本技能。
难点:在主题设计的基础上,通过运用插花的基本技能突出主体创新能力,使作品有创新和突破,在情感上得到升华。
四、教学策略分析:
1、教法选择:劳动技术不同一般的文化课,它既有知识的传授,更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为了完成目标,采用了以下方法:①、欣赏法;②、讨论法;③、创意制作法;④、分组比赛法;⑤、成果展评法。
2、学法选择:观察分析法,模仿法,合作学习法。
五、教具
1、多媒体展示
2、花材、花器、花泥、剪刀
3、歌曲《感恩的心》
4、学生准备剪刀、签字笔、水彩笔
5、各项奖励小奖品
六、教学过程
1、激趣引课
我手捧花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问:日常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鲜花?然后以抢答的方式熟悉几种主要花材的含义(康乃罄,送给母亲,玫瑰象征爱情,百合寓意美好和谐,天堂鸟有吉祥、如意的意思等)。
下面请大家欣赏一组插花作品(课件),刚才我们欣赏的这些能美化我们的居住环境,提高我们的艺术修养,让我们感受美,展示美的插花作品是如何制作的呢?这就是我门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插花的设计与制作”。让我们一起领略一下花的美丽和插花的乐趣吧。
(板书)“插花的设计与制作”引出活动主题。
2、示范指导
①资料交流:课前布置任务,上网收集有关插花的知识。通过交流,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了解插花的基本知识,插花的造型,插花的原则,以及色彩的搭配等。
②我示范:整个过程结合迷人的风信子,东方神秘百合的制作过程来说明插花制作方法得到插花的一般制作步骤。
插花步骤分为6步:确定主题→设计式样→准备材料→分组制作→欣赏评价→交流改进
其中“确定制作主题”是本节课的重点,我用语言进行引导“母亲,那个世界上最疼爱你的人,那个韶华已逝但面容慈祥的人,那个为了孩子可以舍弃生命的人,那个让子女怎么回报也报答不完的人……”我想为妈妈设计一款插花作品,名字定为“感恩”。
本节课的另一个重点是制作,我采用边示范边讲解的方法。学生通过听、看、欣赏老师的制作过程学。我通过语言讲述,动手制作来教。强调观察是劳动技术课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大家要善于学会观察。培养做事认真、细心的好习惯。
3、合作实践
我演示完毕,学生早已跃跃欲试。我强调活动要求和注意事项。语言引入“让我们以感恩母亲为主题设计一款插花作品,同学们,把你对母亲的情感融入到作品中,开始动手制作吧,看谁的作品最有创新和突破。”因为创新、突破是本节课的难点。
解决方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坐在一起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在组长带领下开始动手插制。我一边巡视一边指导学生正确操作并进行学法指导。这样做的目的是分化难点,切实让学生掌握此项技能。
学生制作完毕,上台展示作品,由小组中心发言人说制作过程、经验和遇到的困难,以及作品的名字,进行评比,大家投票表决,评出造型奖,创意奖,色彩奖,寓意奖。生生互评,师生共同点评,改进。使作品更趋于完美。颁发各项单项奖及最佳作品奖,此环节是本节课的一个高潮部分。
4、知识提升
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大家感到无比幸福,体验了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学生对劳动的认识,只有辛勤的劳动才能创造美、创造幸福的生活。表扬同学们在短短时间内就能熟练的掌握了此项技能。此时,师生产生共鸣,我达到了知识传递的目标,学生创造了美,也提高了审美的能力。在情感上,通过作品展示表示对母亲的爱,使对母亲的爱得到升华,提高了学生的情商。
5、拓展与延伸
以上我们学习插花的设计与制作,其实世界各区各民族的插花风格各不相同,特别以中国和日本插花为代表的东方插以传统的欧州插花为代表的西方插花,它们在插花风格上有着迥异的不同、一个委婉而清秀一个富丽而大气,下面就向大家介绍一下东方插花的重要代表日本的三大流派:“池坊流”、“小源流”、“草月流”展示三个流派的`特色与作品。
1、 池坊流 池坊流日本最为古老的插花流派,已有500年历史,它恪守日本插药艺术传统,以“立花”为主,构图讲究的是线条美。、
2、 小源流 小源流插花是以色彩插花和写景插花为主,以色彩插花为主的作品强调色彩美,分为写实与非写实两种。这是一种自由式的插法。
3、 草月流 草月流插花崇尚自然,着意于插花艺术和当前生活实际相合,各类花材与表现手法兼收并蓄。一般以不同取向的三个主枝为构图中心,其他从枝衬托,在多变中保持平衡,在多向中保持统一。作品蕴藏丰富想象和无穷变化,达到了较高的艺术境界。
然后让大家通过欣赏,了解东方插花的特点,大家议一议,更加丰富对插花艺术的了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这样做的目的是把插花的知识进一步拓展,升华,更具有创新精神。
6、收获与评价
师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大家共同感受到,如果我们把花瓶比喻成母亲,比喻成祖国,那么我们便是插在上面的花和叶子,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一起做“感恩的心”歌曲的手语表演,来感谢母亲的养育,感谢祖国给我们提供的和平环境,把对母亲的爱再次升华上升到对伟大的祖国母亲的热爱。
7 作业设计
自然界的鲜花千姿百态用你们最巧的双手,独具慧眼,加上丰富的想象,创造完美的作品来我们的生活空间增添更多亮点
请以教师节,国庆节,圣延节等为主题设计作品来装点这些节日。
七、总结:
本节课通过学生的亲身劳动实践,掌握插花设计与制作的方法。结合合作实践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帮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与群体协作精神。利用营造民主与协作的课堂氛围,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让学生体悟解决问题中策略与途径的多样性,让学生在交流中取长补短,让学生反思自己收获与体会,完成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培养时间意识、参与意识、创新意识,形成一种和谐的合作氛围,全力的投入到自主合作的学习过程中。
附板书设计:(略)
劳动说课稿 篇3
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
吃盐引发的思考
众所周知,盐是人体健康的必须,但是即便是在物质匮乏的古代,在兵荒马乱的战争时候也没有人会直接舀一勺盐塞入口中。我们总是估计着菜肴的数量,根据经验添加适量的晶盐。在品尝着美味佳肴的同时给人体补充了盐分。
技术课堂的设计学习也是学生技术素养提升的必须,有设计才有创新。学生在设计学习中往往要经历对技术问题的发现,制定设计方案,制作模型与原型,优化设计方案等环节。当我们揭开设计神秘的面纱,不禁要问,我们要让孩子跳一跳,摘到设计的桃子,有效设计的准备是什么?这些设计程序可以省略组合吗?设计学习活动等同于画画图?背景文化在设计中如何渗透?在小学启蒙阶段,我们还没有必要和学生交流专业设计术语,让他们按部就班的按照设计程序一步一步往前走,这本身就进入了一个设计误区,不符合小学生身心的特点。我们倡导教师预设的设计学习活动应该变化灵动,学生在无形中学会设计,享受设计。我想,学生更需要的是如同春雨无声的浸润。
下面我就结合《缝香袋》一课说说自己关于开展设计学习活动的理解。
有效设计的准备——自然流畅、胸有成竹缘自万事具备
材料、工具准备。
(1)教师应提前将所需材料告诉学生,注意收集,如剪刀、针、线、布(棉布、绸、呢、无纺布)布的纹路的选择特别重要。布料本身选择很重要,材质不够坚固的布料,缝的时候边容易毛掉。、填充物(棉花、弹力絮)、香粉(防病型、提神清新型:药材、花露水、香水、干花等)、中国结等装饰。
(2)对于一些不便于学生自己购买的材料可由教师集中购买后分给学生,如防病型香粉,由教师统一买一点,便宜又方便,深受学生欢迎。
知识准备。教师必须吃透教材,特别是操作演示要求准确、规范。教师和学生都要注重跟教材有关信息收集。比如端午节风俗,挂香袋的历史,香袋种类,功效,常见香袋的缝制等。
相关技术准备。
(1)学生是否具备做香袋涉及的针法、穿线、打结的技能,否则无法在一节课内完成,出现缝边能力差、速度慢,缝做的香袋不能抽紧缝合等。
(2)教师自身准备。教师应了解手缝工具的准确使用和操作技巧。通过制作,发现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难点,如毛边不翻折,形状复杂的香袋不适合用平针和回针反面缝制,回针缝合更牢固,美观。
作品和半成品准备。
(1)教师缝制展示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形成直观形象。
(2)为了醒目、直观教师应适当放大尺寸制作半成品,颜色对比要强。在第一步示范缝合相邻边时,教师已提前缝好了一条边,在上课时只要示范另一条边,在第三步用平针法缝制袋口时,教师在课前提前缝合了大部分,在课堂只略作示范,强调操作要点,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节省了示范所需时间。
(3)准备一些不同类型、材料的作品,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培养。除课前准备鸡心袋外,可出示娃娃香袋、菱角香袋等,还可出示花粽子等非布材料香袋。
电教媒体准备。一些细小复杂环节,比如针线缝纫展示等借助电教媒体具有迅速、直观、感染性和再现性。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缝香袋》一课在浙教版教材体系安排,做相应调整:
“手缝”原有体系:
四上《缝布袋》技术要点:会穿线打结,辨别布料正反和纹理,掌握平针缝制。
四下《钉纽扣》技术要点:巩固穿线打结,根据用途和扣眼正确选择钉法。
五上《缝香袋》技术要点:根据设计选择针法缝制自己喜爱的香袋。
五下《校服上的技术要点:熟练掌握六种针法,能组合设计缝制一个图案。
小标记
症结所在:
针法滞后。我们日常见到刺绣作品以缎纹刺绣为主也就是齐针法,平针、回针、锁针斜针更多用于手缝缝合,也有用于图案装饰。所以六种针法其中五种放五下而且这时候才出现图例,之前没有任何针脚示意图显然不合适,作为新授还是作为巩固?
缺乏氛围:现在国家大力提倡恢复传统节日和风俗,但是缝香袋放在下半年而不是端午节前。
手缝,编织技术和编纸绳、陶艺、飞机模型等主题不同的是技术掌握费时,分成四个学期的制作学生难以形成序列。
教材内容技法单一,有利于学生作品迁移,不利于作品创新。利用平针和回针适合在反面缝制后反面,可爱复杂的造型难以缝制。
“手缝”调整体系:
四上《趣味手缝》技术要点:会穿线打结,辨别布料正反和纹理,学习平针,回针,通过设计缝制个性签名巩固针法。
《缝布袋》技术要点:巩固穿线打结,平针和回针缝制,重点落在袋口缝边。
四下《校服上的技术要点:熟练掌握六种针法,能组合设计缝制一个图案。
小标记
《钉纽扣》技术要点:巩固穿线打结,根据用途和扣眼正确选择钉法。
五上《袜子宝宝》技术要点:能组合运用钉纽扣技术和针法。
五下《缝香袋》技术要点:根据设计选择针法缝制自己喜爱的香袋。
基于新体系我们就可以给香袋设计定位并调整课时目标:
学生设计定位
功能要求:通过缝纫针法缝合一个小布包,能够提神驱虫。
技术要求:根据形状设计选择针法,平整,均匀。
结构要求:创意组合、牢固。
成本限制:针、线、布、棉花、香料若干。
课时目标:
欣赏香袋,感受香袋的工艺美和实用美。了解香包在民族文化中的独特意义,香袋既能正气驱虫,又是吉祥如意的象征。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通过收集资料、熟悉需要的工具、材料。运用已有缝制经验尝试创作富有个性的香包。(重)能根据香袋的设计选择合适的针法缝制,匀称,平整。(难)
香袋制作方便,体验制作带来的快乐,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养成耐心、细致和一丝不苟的习惯。
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欣赏能力及分析探究、创新能力。
操作游戏先行——融方案、模型一体,玩中设计创意多
卢梭在《爱弥尔》中指出“活泼的性情,快乐的天性,注定游戏是教育孩子最佳的方法”。课的开始我就以游戏一“方形的联想”激发出孩子活泼好动,乐于探究的天性,为创意设计做好了铺垫。“方形的联想”给孩子一块方形的布料,几枚回形针,一团棉花,四人小组讨论游戏,规则:将棉花包在中间,能缝合成一个封闭的小布包,用回形针先别住展示缝合效果,比比哪一组缝合方法多。如果两块布?更多的布?出示可能的几种样子
(设计基点:有布袋缝合经验,至少有一种;不从香袋欣赏入手框死学生的思维;以游戏操作方式活泼轻松;包一包、别一别类似于服装设计师设计服装打样,融方案,模型于一体,激发了学生的求异思维)
游戏一形状固定,缝合方式不同,已经有很多变化,接下来以游戏二“变形大考验”:改变布的轮廓来改变布包的样子。学生会说动物,植物,生活用品等等造型。这些千变万化的图案都是香袋的雏形。“如果在小布包中添加香粉小布包又有什么变化”自然切入学习主题,而且学生感觉到原来设计一个有个性的香袋一点不神秘,不困难。
背景文化渗透——为什么而做?千年文明的接力棒已经到了我手中
在所有的端午习俗中,最富于静态美和温馨气息的莫过于制作和佩戴香包。人类发明了针,丝、线、布,于是就有了刺绣等各项手缝技术。要说香包的历史,比线还要长。香袋造型甚多,有桃形、石榴形、鸡心形、腰子形、小老虎形等等,充分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审美。香袋的传说故事精彩纷呈,香袋是实用价值不言而喻。聪明的中国人更是不断革新,最近胡庆余堂推出的防手口足病香袋可见一斑。有人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国家大力推出节假日改革,恢复节日风俗,也为学生制作吹来了东风。怎样了解这些文化传统呢?借助网络查询,课堂交流互换信息,多媒体展示是有效又直观的方法,教师只需给学生一个展示交流的舞台自然也就领会了做香袋的寓意所在,领略了各种传统优秀的设计。
(设计基点:互联网的'普及,课外读物的丰富是搜集资料的物质基础,多媒体的使用让学生交流成为一种美的享受,促使学生提高资料的搜集,鉴别,整理能力)
技术实践探讨——万丈高楼平地起,一针一线让设计绽放华彩
“通过欣赏,你发现香袋缝合时选用针法有什么窍门吗?”让学生明白设计的形状复杂,用平针回针翻面缝制就有困难,需要锁针正面缝,想要装饰性强可以正面锁针缝。如果新序列实施顺利,学生到五下基本功应该过关,教师没有必要和学生讨论缝制方法,学生需要的技术素养是什么呢?是一种反思调整,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的引导策略可以搜集学生的一系列正确和错误,美观和不美观的范例请学生辨析,主要包括:针脚过长空隙大、平针缝制靠边、布正反面错误、方法选择不当,袋口毛边没有翻折,线结外露。学生讨论改变方法:将错就错装饰弥补,缺陷处补缝,修剪整理。
(设计基点:加涅在学习信息论中指出对所学东西的检索并不总是在同一学习情景下发生或在所学内容的范围内出现,人们常常要在变化的情景或现实生活中利用所学的东西,这就是学习的概括化或学习的迁移,依赖于是否有线索使知识在新情境下再现出来。)
悬挂展示交流——欣赏造型美、感悟创作美、体会实用美
可能出现的问题:
时间紧张——锻炼机会少,现在孩子的操作效率值得忧虑,一个星期一节课的设置难以保障充分的练习,几个星期的单元设计半成品难以保障。
安全问题——学生会因为工具使用不当或意外伤害,所以温馨提醒少不了。注意检查工具,生锈的针刺破了容易引起破伤风。
劳动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劳动的开端》是1篇表现旧社会人民艰难生活的文章,作者吴运铎根据自己的战斗经历写成传记《把一切献给党》,本课就节选与本书。本课文可以感受“我”自强自立、刻苦磨练自己的坚强意志。
二、说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
2、重点理解“我”第一次挑煤的经过,体会作者的“劳动的开端’是怎样开始的,并从中得到了怎样的感受。
3、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了解旧社会穷人苦难的生活。
三、说教学重点
理解“我”第一次挑煤的经过,体会作者的“劳动的开端’是怎样开始的,并从中得到了怎样的感受。
四、说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了解旧社会穷人苦难的生活。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激情谈话,和学生拉近距离。朗读课题,想一想“开端”是什么意思?作者劳动的开端是从做什么开始的?(去煤矿挑煤开始的)挑煤这样的活干起来怎样?(艰难,辛苦)当时作者只有多少岁,他为什么要去挑煤呢?这样理解课题意思并顺势导入新课。
二、精读课文
品味语言运用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读一读、悟一悟等方法引导学生谈体会,根据自己的体会有感情的朗读。重点读议比喻句,教师点拨。感悟母亲的情感,提问:这是一种怎样的泪水?在当时的社会里,仅仅是我母亲在流泪吗?当学生进入文本以后,体验即便成为教学主体的存在形态。体验既可是身体力行的实践行为,又可是以文本为载体的师生、生生对话互动,还可以是回忆生活情景的生成联系。上述的教学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经验世界,在充分感受、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融入学生的生活情感和经验积淀,使学生在语言品味与情感激发的交融体验中,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六、总结全文,拓展文本
从半夜动身到这时候日落西山,作者劳累了一整天,挑回来的是什么?在这个问题的引领下,学生已完全被吴运铎的坚强所折服,沉浸在与文本作者的心灵交融之中,想象着心中的形,诉说着心中的话,流淌着心中的情。此时,学生艰难着作者的`艰难,痛苦着作者的痛苦,坚强着作者的坚强,完全进入了一种能动忘我的学习状态。这种状态形成了一种活跃、协调的情绪与氛围,弥漫成课堂的整体状态,成为一个精神的“场”,产生状态的场效应,反过来,进一步激发个体的学习状态,从而让课堂充满浓浓生机和无限活力。
出示课件,介绍吴运铎生平。在了解作者的同时,深刻体会作者的情感,让学生写下发自内心的话语和感叹。这使得学生有了创新的思想。创新是状态的极致。创新状态中,学生将自信、自能、自主,最佳地发挥出来。这种创新,缘于期待与体验,表现在课堂上是一种独特的感受、想象,独特的思路、方法,抑或是独特的表述形式。上述教学中,安排学生的说与写:面对吴运铎你想说些什么?这是一种真情的演绎,灵性的萌动;是一种对自我的洗礼和超越;更是一种极致状态对生命的燃烧和升华。
劳动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劳动的开端》是1篇表现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的文章,作者吴运铎根据自己的战斗经历写成传记《把一切献给党》,本课就是节选于本书。从课文中可以感受我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二、说学情
文中所写的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与学生所处的幸福生活相去甚远,学生很难理解,因此,课前引导学生收集查找有关资料,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读课文,多感悟。
三、说教学目标
1.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初步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能按提纲简要复述第天挑煤的经过。
3.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
4.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感受我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四、说教学重难点
1、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
2、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
五、说教学准备:
教师:作者简介、课文背景介绍
学生:预习课文、查找相关资料
六、说教法
以读为本,读悟结合,理解课文。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教学要围绕学生读这个中心,以读促讲,以读促思,以读促悟。这就要求在课堂上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可以采用默读、齐读、诵读、分角色读、配乐读、演读等多种朗读形式。默读善于思考,诵读善于抒情,演读精于体验。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朗读有不同的作用,赏读课文,要从品入手,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咀嚼、品味文章的语言描写、心理刻画、句法优美的句子,体会作者的独具匠心。
七、说学法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于有一定自学能力的五年级学生来说,可以采用自主探究学习方式:
①自主尝试预习,主动搜集资料,自我质疑解答。
自读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第一步,让学生带着好奇,尝试着自己去读,去思考,去领悟。通过尝试这一语言实践活动,可以把课文读熟,读正确,读流畅,初步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并运用已有的认知结构试着解决一些浅显问题。同时边读边发现问题,提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
②自主研读发现,激发求知欲望,引导探究学习。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主要带着自己确定的研究主题,深入细致地读书,反复地品味,有序地思考。通过点、圈、画、注、读等不同方式去感受、体验、发现语言文字的规律,对言语形式的特点不断有所觉察,进而发现一些规律、方式,发掘出深蕴的内质:如情感、思想、表达效果及其艺术性。同时在尝试研读的过程中,也积极关注着别人提出的问题,并力求有新的发现。
八、说教学设计
课堂谈话导入:
预习检测闯关(课件出示)
课堂探究闯关
1、自由朗读8---28自然段我第一次挑煤的情景,并根据小标题从文中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2、品读重点语句,感悟作者挑煤的艰辛。
(小组合作完成并展示。)
3、品读重点语句,感悟作者的坚强。
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完成课题练习,学生再次梳理全文,加深印象。
师生总结,情感升华。
课堂检测。
劳动说课稿 篇6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很荣幸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和探讨综合实践这门课程的教学。今天,我要和大家探讨的是《编网袋》。
一、课型设计说明
《编网袋》是苏教版《劳动与技术》五年级下册内容,属于“家政——编织”的范畴。前三节课已经学会了编织中挑、压、折、结等最基本的操作。
编织网袋主要运用绳结编织法。各种质地的线绳,在编织时不易固定,小学生初次接触绳结编织法,有一定难度。因此,在编织中一定要认真仔细地对待每一个绳结,并把握好与其他绳结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编织”这一内容安排在高年级,选择编网袋来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编织技术,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学生喜欢这样的“玩中学,学中玩”。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编织能力,但编织网袋需要更高的技术要求。
《劳动与技术》课程强调每个学习者通过操作过程获得直接经验,获得操作体验。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主要以学生的操作为主,在编网袋的过程中学习一些基本的编法,并能举一反三,运用学到的技法和具体的生活实践相联系。在学会了编织技术后,能更广泛地应用于生活之中,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设计或开发出特有的编织物。
三、设计思路
在教学中,我一贯遵循的理念是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性,以学生为主体,倡导情趣教学、快乐教学。本着这一宗旨,在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内在渴望和学习的原动力,按照“激趣导入——小组探究——操作示范——技能运用——民主评价——拓展创新”的思路开展教学,并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际能力、实践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四、确立学习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是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和对自我的责任感。依据课程标准,我对本节课的目标确立如下:
1、知识与技能:了解网袋的用途,掌握最基本的绳结编织法;学习运用绳结编织法编织一个小网袋,并能自主探索,学习创编新网袋。
2、过程与方法:经历编网袋的设计过程,能进行简单的技术设计,具有良好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小组探究中,体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具有参与技术活动的兴趣,以及对新事物、新技术的敏感;具有从事劳动与技术实践活动的自信心,持之以恒的毅力,克服困难的意志。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做事认真、细致的良好习惯及合作意识和审美情趣。
五、重点难点突破
重点:运用线绳编织的技巧。
难点:相邻打结、等距操作。
六、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相关图片、网袋成品、网袋半成品、剪刀、60厘米长的线绳(丝线、塑料绳、毛线等)6——8根、90厘米长稍粗的线绳1根。
2、学生准备:编网袋所需要的绳线、剪刀、装在网袋里的小物品。
七、教法学法
通过启发引导、分解难点、操作演示的方法,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交流总结的方式进行学习,给予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和时间,大胆放手,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
八、教学过程设计
(一)展示提问,激趣导入
出示实物网袋,认识网袋。通过课件展示网袋图片,探讨网袋能装东西、环保、保护衣服、美化环境等用途,重点了解端午节鸡蛋网,是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无事”,学生一下子就被各种网袋吸引住了,都想自己做个网袋,由此揭示了课题。
(二)演示讲解,动手操作
课件出示细化的“编网袋步骤”,明确编织过程。初步接触,学生肯定有许多不明白的地方,我让他们在小组中提出问题,讨论解决。
为了更直观地学习,为了让学生能在活动中自己解决问题,请我亲自演示编制过程,并对如何能如何能更快更准确地把握好结与结之间的距离做了详细讲解。同时为了减少演示时间,我事先准备了三个半成品网袋,请三位学生上台演示关键部分就可以。演示完成后,学生交流还不明白的问题,师生共同解答。
为了更好更快地完成网袋,学生找出原因后,进一步出示“温馨小提示”,紧接着板书“美观”。
小组讨论:怎么样做,网袋才能编得又好又快?然后全班交流汇报,课件出示合作方式,板书“协作”,提出合作要求“同学合作,编织能放下自己所带物品的网袋。做好后贴标签,写上名字。”
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尝试编织,教师巡视帮助,担心个别学生还没弄清楚编织过程,同时课件展示“编网袋步骤”。
(三)学会评价,民主公正
在照规定时间内学生完成作品后,按标准进行进行自评、互评,分别选择☆、☆☆、☆☆☆ 。在老师和同学的热烈掌声中,请所有获得三星的学生上台展示作品。为了公正,由学生邀请老师当顾客,选择喜欢的网袋,说出喜欢的理由。
会动手的学生很棒,会思考的学生更棒,我请未获三星的`学生说说原因,肯定其优点,鼓励他们课后继续创作。
(四)拓展延伸,激励创新
出示网上搜集到的各种网袋图片以及我完成的创新网袋,请学生说说看了以后的体会,然后自然过渡到“你们会设计什么样的新网袋?”
“今天我们用打结的方法编网袋,生活中还有许多的编织方法。”出示课件,简介方法。
(五)回顾总结,展望未来
绳结编织法,不仅非常环保,可以为我们的生活编织经济实用的日用品,可以美化我们的生活,通过实践操作,还能使自己变得心灵手巧呢。同学们,让我们在劳动实践中,多发现美,多创造美,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吧!相信大家课后,会努力将自己的愿望变成现实的。
九、活动反思
通过组织这一综合实践活动,我深深地体会到以下几点。
1、鼓励学生“做中学”,“学中做”,自主习得劳动技能、勇于实践探究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严谨耐心、合作创新的精神,强调规范操作与技术创新意识的统一,见缝插针地进行渗透思想教育。
2、用作品引导学生学习劳动与技术,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评,引导学生在评价中加深体验,主动寻求到解决问题的更好办法,在不断实践中牢固掌握技术,形成技术意识、培养技术思维。
3、劳动技术应具有挑战性的内容。我不再局限和停留在学编网袋的内容,在学生初步掌握编织技术的基础上,逐步增加技术含量,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提出创造性、开拓性的内容——创编出新的网袋作品。
把袋口绳固定在什么地方编网袋,是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品很关键的一步。根据我个人在实践编网袋中的经验,发现教材把袋口绳固定在圆筒等物上,学生不好操作,绳结间的距离很难把握。我就地取材,用每个学生都要坐的小板凳代替圆筒,重点向学生推荐了自己发明的易操作又省时的方法,细化步骤,把具体过程拍摄做成幻灯片并加以注释解说。这样的编织方法简单明了,学生掌握得相对比较快。
教学过程很顺利,学生积极参与、认真实践,有一点的遗憾,个别学生来不及完成作品,学生也不管几星作品,全部拿上台都展示。
在我的说课中有说得不足的地方,请各位评委、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劳动说课稿 篇7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省编小学劳动与技术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七课《中国结》。我将从五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
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材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手工编制作品的大世界,通过手工编制的“万花筒”,让学生了解多种多样的编制材料,学习不同的编制方法与技能,从而感受“编来编去”的乐趣。本课介绍运用中国吉祥结编织的方法制作鞭炮的方法,编制中国民间千百年经久不衰的传统绳结工艺品,借以表达美好的愿望,增强了劳动技术课对学生的吸引力。吉祥结是由吉祥鞭炮和吉祥花串成的,因此,我将本课安排为2课时,第1课时学习编吉祥鞭炮。
新课程强调学生不仅要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而且要使他们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养成健康的情趣,结合学生和教材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目标:
知识目标:
1、教师利用学生已掌握的编制方法,教会学生如何编吉祥鞭炮。
2、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分析出编结方法,并找出编结规律。
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将编的吉祥鞭炮串联或摆放成各种造型,从而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潜能。
2、通过分组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2、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教育学生安全使用工具,节约编制材料,保护环境。
重难点:引导学生找到编结规律,并将编结的鞭炮结串联或摆放成各种造型。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们也做了充分准备:
教师准备:
1、展示用的吉祥鞭炮实物及收集中国结图片。
2、演示编结过程的录像。
3、吉祥鞭炮的半成品。
学生准备:
1、剪刀、打火机、中国结绳。
2、了解中国结资料。
3、课本。
4、小组六人围坐。
二、说教法
一堂课的好坏,与教师采取的教学手段是密不可分的。为了更好地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方法。
1、借助多媒体的音形色的强大优势,有效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兴趣。
2、事先准备好的半成品进行及时的直观演示来化解难点。
3、以小组合作探究法,诱发他们的内在潜力,培养创新能力。
三、说学法
在学习过程中,我将学生分成6人一小组,采用小组学习方式,在编结过程中进行自主探究和评价,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结合作的意识。
四、说教学程序
(一)展示介绍,激发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开课,我请同学们欣赏一组中国结的图片,同时教师解说:瞧,它们色彩斑斓,有着飘逸雅致的韵味;它们造型各异,有着复杂曼妙的曲线;它们做工精致,化身为一个个受人喜爱的饰品。随着古典的悠扬乐曲、多媒体的展示、老师的解说,拉近了学生和老师的距离,学生被精美的中国结吸引和感染,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我趁机问:你们知道它们共同的名字吗?同学们都大声喊出了中国结。我又接着问:你在哪儿看到过中国结呢?你知道它们的寓意吗?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然后我及时小结:人们给小小的中国结赋予了那么多美好的祝愿,深厚的内涵,足见对中国结的钟爱。接着,我让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课前了解中国结的资料,并请学生汇报。设计这一环节是为了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中国结的特点,激发对中国结的喜爱。此时学生群情激昂,这样自然揭题学编中国结。接着我出示鞭炮结,让学生观察、交流,近距离接触中国结,调动学生编结欲望。
(二)按图索骥,愉悦编结
鞭炮结是怎么编制出来的呢?我用视频直观演示编制过程和注意点,又让学生看课本21页图式,从而总结制作步骤。这样采用静态和动态的两种方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了制作过程。这时孩子们已经迫不及待了,我又趁机提出了制作时的注意点:安全、文明、合作。最后让孩子们大显身手编制鞭炮结。整个制作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这就使课堂气氛显得较为沉闷。此时,我播放一些优美的乐曲让学生边制作边欣赏,给学生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在优美的乐曲声中,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同学们在自己制作过程中遇到问题相互讨论帮助,此时我也走到学生中作好巡回辅导,不断点拨强化学生的合作探究。学生各自的鞭炮结编好了,我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将小鞭炮串联或摆放成造型,孩子们各自发表意见,积极参与,摆放出各种各样的造型。这样设计,让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培养创新能力,把课堂推向高潮。
(三)分享成果,升华认识
通过同学们的努力,各小组陆续完成了作品制作,这时我组织交流,要求各小组代表介绍作品,然后让同学们互评,选出制作最好看、最有创意的作品,我也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肯定。学习评价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的作品凝聚着他们辛勤的劳动,作品的展示,是对学生能力的肯定,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互评作品,选出好作品,这种评价方式把评价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使学生成为了评价和被评价的主体,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审美能力。
接着,我问同学们通过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同学们都积极发言,谈体会,我又及时小结,不知大家想过没有,仅仅靠几根简单的线,就能编出如此神奇的艺术精品——中国结,这说明什么?(说明中国人的聪明与智慧,说明我们中华民族传统艺术有着无穷的魅力)。这一环节的安排,深化了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最后,我说:“中国结的花样很多,时间关系在课堂上我们无法把它全部都了解。”留了些遗憾给学生,但我话锋又一转“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更多的去了解它,六·一儿童节快到了,让我们用自己的小手编制各种作品来打扮我们的教室。”我这样的总结再次点燃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因为学习是人一生的财富,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在课堂上学会和关注怎么做,关键是利用这种技能进行拓展迁移。
五、说教学效果及反思
劳动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为基本目标,以操作性学习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在本节课中,我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前提,通过各种手段引导学生动手动脑,一节课完,全班同学都学会了编吉祥鞭炮,并且在劳动中享受到了美。上课伊始,我出示了一幅幅中国结的图片,学生们顿时眼前一亮,情不自禁地说:“太漂亮了!”“我真想自己做一个!”从而激起了孩子们的创造欲望。在编结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互帮互学,老师辅导,孩子们很快掌握了编结规律,但有的同学由于用力不匀,使绳子长短不齐,有的同学最后穿线容易穿错,有的同学绳子拿在手中容易滑动,我就拿出半成品让他们继续编,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最后总结出“井”字互套的方法,即“1压2、2压3、3压4、4穿1、用力匀,拉拉紧”的口诀。一个个小鞭炮编好了,我又要同学们发挥聪明才干摆出一个个形态各异的图形,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最后让学生评选最好的作品时,孩子们不约而同地说:“我们这一组”。并说出了对本组作品的独特理解。一串串鞭炮结,柔软了孩子们的心,也唤起了他们许多美好的情感。现在许多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编制中国结,看到孩子们的热情,我由衷的高兴,也深深认识到我们应重视劳动技术教育,让孩子们在这样的劳动中体验到自身价值,从中获得更大的审美喜悦,塑造完美人格。
劳动说课稿 篇8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经济生活第五课第二框题"新时代的劳动者"。
(一)教材内容简析
△本节内容在全书中的地位:"新时代的劳动者"是紧接着公司的经营的内容,劳动者与企业一样也是市场经济活动的参加者,是微观主体,劳动者从事着生产,创造着财富。"新时代的劳动者"在本书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
△本节内容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中学生以后都将面临就业,本框分析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提出了如何解决当前的就业问题的方案及就业后劳动者如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问题,这些都与学生的实际分不开,因此,本框对于学生认清就业形势,形成正确就业观作好就业准备有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掌握劳动和就业的意义,了解劳动者享有的权利。
2、能力训练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及自主探究的能力。
3、情感目标:树立劳动最光荣观念,形成正确的就业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本着课程标准要求,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认为这节课对于学生今后的人生有着重要意义。要学好本框内容,首先要让学生认清我国目前的就业形势,因此这是本框一重点内容。其次,在就业以后劳动者享有哪些权利及如何维权这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是本课另一重点。
难点: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党和政府及劳动者如何解决就业问题这是本课的难点。这一问题由于学生生活阅历有限,不能直观地体会到,因此是本课的难点。下面,从本框的重难点及设定的教学目标出发,我谈谈对这节课的教法设计。
教法:
政治是一门启发人思考的学科,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因此,在教学中我尽量采用启发性教学,且根据课改要求,让学生参与课堂,自主探究。基于对本框题重难点的把握和分析,在这节课中我准备采用讲授法,讨论教学,归纳法,事例论证等教学法。
讲授法——对于劳动及就业的意义这一学生容易接受和掌握的内容我采用讲授法教学。
讨论教学,归纳法——本着让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的课改精神,也为了突破我国目前的就业形势这一重点问题,我在课前布置学生,针对我国目前的就业形势去查找资料,并形成1篇探究报告,在课堂上和同学们一起探讨。然后,针对如何解决的问题我把全班分成正反两方,准备辩论。正方:解决中国的就业问题主要靠党和政府帮忙;反方:解决中国的就业问题主要靠劳动者个人转变观念。要求学生查找资料作好辩论的准备。通过课前找资料及课上辩论来突破如何解决我国就业问题这一难点。因此对我国目前的就业形势及如何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我主要采用讨论教学,然后归纳总结。
事例论证法——对于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这一内容,我通过图片及案例,指出什么行为是侵权行为,及如何维权,这一部分内容主要采用事例论证法。
学法指导
学生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对消费与生活的关系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且消费与学生的生活关系密切,所以学生对第一单元的学习稍容易些,而生产往往具有隐性因素,对于劳动与就业以及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学生还处于不全面的感性认识阶段。相对于第一单元来讲,第二单元有更大的挑战性。因此,在学习本框题内容时应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会用书本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
具体教学过程:
通过名人名言及先进劳动者图片来导入新课,引出劳动和就业的意义。教材劳动的意义和就业的意义是分成两部分讲述的,但由于就业是参加劳动的一种形式,而且两者的意义都可以从个人,国家,人类社会三个层面来说。因此,对于这一部分学生较易掌握的内容我是这样处理的,从个人的角度来说,劳动和就业是个人取得收入,获得生存的谋生手段。从国家的角度说,劳动和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人类社会的角度说,劳动和就业生产出社会所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使社会生产顺利运转。从个人到国家再到人类社会层层推进使学生认识到劳动和就业既是必需的也是光荣的,从树立劳动光荣观。
劳动就业意义如此重大,那么在我国目前能否很容易地找到一个称心如意的工作呢且听来自同学们为大家准备的中国就业形势报告。学生发言,教师补充,图片及两则材料,说明我国的就业问题比任何一个国家都突出和紧迫,我们以后都将面临得就业,那如何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呢我们靠什么呢现在就请同学们来辩一辩,通过辩论我们觉得要解决中国的`就业问题应依靠多方面共同努力:一是依靠党和政府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二是每个劳动者都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转变观念,树立起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有了党和政府的帮助,再加上个人的努力,与时俱进,相信一定可以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但走上工作岗位之后我们劳动者拥有的哪些权利呢在现实中侵犯劳动者权益的事情也时有发生,那么应该如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请看案例四个问题得出结论。
小张的母亲病了。小张四年未休过探亲假,这次他向单位提出休假探亲,单位以他已在本地结婚为由,不批准他休探亲假。小张工作的工厂既有刺耳的噪声,又有刺眼的电焊强光。工人向厂长要求发放劳动安全卫生防护用品,改善劳动条件,遭到厂长拒绝。单位只给部分资格老的职工办理社会保险,小张等不在其中。
1、小张的哪些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
2、另外,法律规定了我国劳动者还享有哪些权利
3、小张应该怎么办
4、国家为什么要保护劳动者的权利
板书设计
新时代的劳动者
劳动和就业
个人
1、劳动和就业的意义国家
人类社会
2、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
3、如何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
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1、我国劳动者享有的权利
2、劳动者如何维权
3、国家为什么要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劳动说课稿 篇9
尊敬的各位评委:
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新时代的劳动者,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法、教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几个方面具体阐述,希望得到各位老师的指导!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
本框题是必修1经济生活第五课第二框的内容。本框题承接上一框题的内容,进一步从微观领域了解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劳动者的相关知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就业状态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有密切联系。中学生作为未来的劳动者与建设者,他们的创业精神和择业观念的培养对促进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同时,就业问题、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又是当前的热点问题,因此本框题又有很强的时代性。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高一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就业的意义、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和依法维权的途径。理解当代劳动者应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就业形势的辩证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树立正确的就业与择业观念,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增强进取心和竞争意识。
2、增强学生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
确立依据:中学生作为未来的劳动者和建设者,只有通过劳动就业,才能实现社会价值和自身价值的统一。严峻的就业形势和错误择业观已开始引起他们的困惑,树立正确就业、择业观,是对他们终身发展负责,因而成为本框的重点。
2、难点: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确立依据:这部分知识离学生较远,学生缺乏必要的维权意识和相关法律知识等,这对学生有一定难度,因而成为本框的难点。
二、说学法
1、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面临“初高中知识及学法的转折”,尤其要注重初高中知识及学法的共性与个性。同时,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因此要因材施教。
2、学法指导及选择的依据
本着“授人以渔”的目的,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因而我在指导学生学习和培养学生能力方面采取以下学法: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分析归纳法、总结反思法。
三、说教法
我以建构主义为指导,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发展,突出学科特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知识去主动学习,并学会合作学习,勤于探究,力求创新。基于此,我采用如下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归纳法。
四、教学流程
本节课我分生活再现、自主探究、拓展提高三部分完成。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2——3分)
情境设计一:多媒体出示新时代的劳模图片和古今中外的劳动格言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发散思维,以此让学生自主探究出就业的意义。
(二)讲授新课:学生交流,突破重难点(35分钟)
情境设计二:大学生就业难
多媒体显示20xx年全国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分析数据和招聘会爆满的图片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我国目前的就业现状,引导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思考分析问题,从而归纳得出当前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通过此活动既让学生了解了社会现实,又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景模拟:现场招聘会假设你是20xx的大学毕业生,现在你有几种选择:去基层当“村官”、去国有大型企业、回家自主创业、去私营小企业,你会选择哪一种,理由是什么?
你如何看待生活中“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的现象?
学生通过思考分析可以得出:劳动者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接着让学生探讨:你认为如何解决当前我国的就业严峻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从国家、企业和劳动者个人三个角度考虑
设计意图:这是本课的重点,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集思广益,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最后教师加以总结归纳。通过此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又活跃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学生将来就业奠定了基础。
情境设计三:案例——播放视频《北京一农民工讨薪跳塔》
学生小组讨论:
(1)视频中劳动者的什么权利受到了侵害?除此之外,劳动者还有哪些合法权益?
(2)请对该农民工的讨薪行为做一下评价,并请设计一套解决农民工讨薪的方案。
设计意图:这是本课的难点,采取案例教学法,通过播放农民工讨薪的视频使学生深入地理解劳动者应享有的权利。通过分析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先由学生回答,教师再归纳完善,一方面检查了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程度,同时这节课的难点问题在这里也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拓展提高:针对社会上出现“啃老族”这一现象,请学生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并说明理由。
设置此环节,主要是为了检查学生重难点的落实和巩固情况,能否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从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课堂小结,强化认识(2——3分)
(先由学生小结,教师再加以补充)
通过简明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四)课后作业:作为课堂的延伸,学习课后的《综合探究》,对自主创业进一步探究。
五、板书设计
六、结束语
本节课我注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设计的各项活动注重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劳动说课稿 篇10
一、说教材分析
《我的劳动感受》是《品德与社会》学科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的生长与他人”的第一课。这一组教材的专题是“我的家乡(社区)”,直接体现的是“观察周围不同行业的劳动者,感受他们的劳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尊重并感谢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结果。”
由于过去对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的教育只是停留在道德认知的层面上,同学对劳动意义的认识肤浅,感受匮乏。本课通过身体力行的不同劳动,重在让同学“零距离”接触,真切体验和感受劳动过程。进而同学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新课程规范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同学的学习实际水平,我把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通过同学在校参与劳动,感受、体验劳动的过程,激发同学对劳动的热爱之情;
2、让同学了解学校内的各个工作岗位,培养同学对劳动者的尊重和理解;
3、让同学在劳动中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感受、体验劳动过程的情感,让同学“零距离”、有意识地参与劳动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准备:
1、提前一周,要求每位同学参与一项劳动,可以涉和家庭、学校等多方面的劳动。
2、让同学写1篇劳动体验日记。
二、说教学理念:
新课标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的优秀教案思路应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因此,在本堂课的优秀教案中,我以同学原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结合同学的心理、生理特点以和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在活动中,充沛体现同学的自主性与主动性。力求把教学活动与同学生活经验相结合,在参与合作中体验劳动的“苦”与“乐”,使同学形成新的劳动价值观,逐渐协助同学参与社会、学习做人。
三、说教法学法
针对同学活泼好动的特点,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小组合作等活动方式,激起同学的兴趣;在学法上,让其主动参与劳动,自身去感受劳动的苦与乐,体验劳动的'乐趣。
四、说教学程序
《品德与社会课程规范》倡议教师应是同学的支持者、指导者、参与者。因此,我将本课的优秀教案为以下四个环节:
(一)播放歌曲《劳动最幸福》,同学欣赏,谈话导入。
1、你觉得歌中小蜜蜂、小喜鹊劳动时心情怎样?(随即板书:幸福、快乐)。
2、是呀,劳动有收获让小蜜蜂、小喜鹊发生了幸福、快乐的感受,那么我们每个同学劳动的感受又是怎样的呢?
3、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谈一谈:我的劳动感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环节播放的动画歌曲有趣、生动,一下子激发并唤起同学对劳动的兴趣和过去曾经的劳动过程和体验,调动了同学学习的积极性。)
(二)谈劳动,重感受。
1、出示课余时间在小朋友们劳动时拍的照片,让同学仔细观察,说一说你发现了我们班谁的身影,他在干什么?心情怎么样?
2、找几个在照片上劳动的小朋友询问:你当时劳动的心情怎么样?你觉得累吗?经过你们的劳动,学校变得干净了,你高兴吗?
3、平时你还参与过哪些劳动,你是怎么做的?有什么感受?赶快拿出你的劳动体验日记和朋友们交流交流。
4、课件出示一则劳动体验日记,同学欣赏。
5、师小结:是呀,这就是我们的劳动感受,累,并且高兴,累,但很幸福。是吗?(随机板书:累,并幸福着)。
(本环节是教学的重点,应该着重引导同学讲出劳动时的感觉和劳动后最终的感受。累,并幸福着。正是因为劳动这种独特的感受,才干鼓舞小朋友为着最终“幸福”的感觉而克服劳动过程中的种种不良情绪和感受,体现了教育的有效性。)
(三)现场采访,了解他人的劳动。
1、同学们,你们劳动的感受是“累,但幸福”,我们学校也有很多的劳动岗位,很多的劳动者,你们想了解他们的劳动感受吗?想,就请把你的问题准备好。同时课件出示:采访问题提示。(同学主要讨论采访时该怎样提问,教师指导同学在采访时要注意礼貌,并协助同学归纳采访问题。)
2、请出学校管理学校电路、多媒体的教师—孙瑞炎老师,让同学们做现场采访。采访后,说一说自身的感受!
3、老师对采访的情况作了总结:是呀,孙老师的感受也和我们一样,虽然很忙、很累,但看到你们在一天天地健康生长、慢慢幼稚,他还是感到了一种幸福!
(品德课的课堂教学过程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课程资源在老师与同学之间、同学与同学之间互动、传送和升值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同学发生经历,感受经验,形成新知。在这个环节中,小朋友们通过现场采访孙老师的劳动感受,不但深化了自身的劳动感受,也从另一个侧面使小朋友们有机会走近老师,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从而实现了师生互动。)
(四)现场劳动,体验真实。
1、刚才,我们听了班上同学的劳动感受,也现场采访了老师的劳动感受。既然劳动能让我们快乐、幸福,那么我们就在课堂上尝试一下吧!
2、分工合作,布置劳动任务:第一组:叠衣服;第二组:缝纽扣;第三组:剥花生;第四组:整理教室。(课件出示课本P42页“劳动须知”)
3、同学进行劳动。
4、刚才的劳动,你遇到困难了吗?你用什么方法解决的?
同学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我预设同学可能会说:①原先我觉得“穿针线”是很简单的工作,但做起来并不容易呢!②叠衣服时需要耐心才干叠好。③我在剥花生时,发现有些壳特别硬,我怎么也剥不开,后来我就用东西把它砸开了。④拖地板真累,现在我知道妈妈平时干家务很辛苦。)
5、展示劳动效果:整齐的衣服、缝好的衣服、一盘花生仁、干净整洁的教室。当你看到这些后,你有什么感受?说一说。
6、劳动让你有什么收获呢?(课件出示:课本P45页“劳动的收获”)让同学说一说。
7、师小结:同学们在劳动中学会了方法,开动了脑筋,培养了能力,所以劳动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快乐,给我们发明出幸福的生活,劳动最光荣。相信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会从劳动中得到更多的快乐,让我们赶快行动起来吧!(板书:忙,但有乐趣!)
(新课程强调,同学思想品德与社会实践性的发展不只是一种依靠道德知识灌输的单向传送过程,而是依靠同学在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经历、体验、建构的高效率的品德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是以同学个体的亲身经历、主题体验为前提的,离开了课堂教学活动中同学德育的自立建构,提高品德课堂效率就只是一句空话。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充沛发挥同学的主体作用,激活同学主体,通过有意义的活动情境的创设,最大限度地调动同学自主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发明性,引发和深化同学的感受和体验。本课堂我以“劳动感受”为主线贯穿课堂,通过“谈自身的劳动感受”、“访问他人的劳动感受”、“当堂劳动体验感受”这些亲身经历或互动体验活动,实现了同学的主题道德教育与构建过程。)
五、说板书设计:
累,并幸福着!
我的劳动感受: 幸福 快乐
忙,但有乐趣!
(本堂课我引导同学从自身的劳动经历动身,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劳动的“苦”与“乐”,获得了对劳动的真实感受,从中得出了劳动的最终感受:累,并幸福着!忙,但有乐趣!为此,我设计了以上板书,让同学真切地体会到劳动的感受。)
劳动说课稿 篇11
一、教材
1、教材分析
《挂历纸的妙用》是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第4课的内容,教材主要介绍了利用废旧的挂历纸编制纸杯垫的方法,让学生掌握垂直穿插编制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运用所学编制杯垫的方法试着编制纸篮,增强学生废物利用、保护环境的意识。
2、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垂直穿插的基本编制方法,学会用挂历纸编制纸杯垫和创造性地使用挂历纸。
(2)让学生通过看录像学习编制纸杯垫,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制作,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和创造能力。
(3)增强学生废物利用、保护环境的意识,感受成功的喜悦,体验创新的快乐,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
3、教学重点:学习编制纸杯垫。
4、教学难点:思考并实践,巧妙利用挂历纸方便生活。
5、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纸杯垫、纸篮、挂历纸等。
学具准备:挂历纸、剪刀、裁纸刀、直尺、固体胶、绳子等
二、教法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在课堂上我采用直观演示、讨论交流、自主探究、评比展示等方法,引导学生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议一议、编一编、评一评等一系列的活动,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机会,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三、学法
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在设计本课时,我强调学生自主参与、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合作中交流,在展示中评价,在研究中拓展,增强合作意识,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四、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儿歌激趣
(出示旧挂历)今天,老师带给大家一本20xx年的挂历。它呀,有个愿望想和大家说一说。请听:(放录音)
20xx年到,除旧迎新好热闹。家家挂上新挂历,旧的搁边不再瞧。
看我纸张多精美,看我图案多漂亮。不做废品献力量,谁再把我变为宝?
2、展示激趣
(出示纸杯垫)有了它,就免去了泼泼洒洒的烦恼和烫坏家具的担忧。(出示纸篮)还有这个小纸篮,用来收拾盛放零碎的小东西是再好不过了。
(出示图片)看,这个杯垫和纸篮,多实用啊,想不想尝试一下?
这样引入新课,学生直观感受到杯垫的美观、实用,他们的兴趣盎然,跃跃欲试。
(二)探究方法,指导制作
1、直观演示学方法
(1)自学课本上编制纸杯垫的方法。
(2)观看录像。(视频)
通过教师的直观演示,让学生初步了解编制杯垫每一步的具体步骤,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和认真学习的态度。
(3)学生尝试。
为了检查学生观看的效果,我指名到黑板上尝试垂直穿插的编制方法(视频),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垂直穿插的要领是“一提一压”,也就是前一根往上提,后一根就往下压,上提下压交替进行。垫子编好后,我再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并演示杯垫收边的方法。这样学生掌握了编制技巧,有利于更好地进行实践操作,从而突破了教学中的`重难点。
2、动手实践用方法
我提出注意安全、保持整洁等要求后,让学生分小组编制,分工合作,自主探究。(视频)
在学生操作时,我巡回指导,鼓励、表扬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对动手能力较差、作品完成得不太好的学生,在肯定的基础上,委婉地指出其不足。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积极尝试,互帮互助,提高了动手能力,培养了协作精神。
(三)、展示作品,评价交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评、互评,评出“优秀作品”,并贴上标志。最后在全班展示交流。(视频)这是作品展评的片段
学生通过自评、互评,认识到自己或其他同学作品的成功之处,明确自己的不足并加以完善和改进,不断增强自己的审美情趣。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勇于探索再次创造的欲望。
(四)、拓展延伸,课堂总结
1、讨论交流
运用所学编制杯垫方法,怎样编制纸篮?(图片)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课外编一编。
2、奇思妙想
思考:用旧挂历纸和垂直穿插的方法,你还有什么新创意吗?(出示图片)看到一张张旧的挂历纸在自己的手下又焕发出新的光彩,你有什么想法?
3、创新实践
教师总结:挂历纸得到了妙用,其实还有许多看似废旧的东西也可以找到“用武之地”。请欣赏这些作品(出示图片),希望同学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心观察,动脑动手,节约资源,减少浪费,让生活更美好!
通过展示和总结,主要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绿色环保的生活观念,使他们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散,创新意识和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五、教学反思
反思《挂历纸的妙用》这节课的教学,之所以取得了令人比较满意的效果,主要是因为:
1、亲身体验,找准了重难点。上课前,我亲手制作了纸杯垫和纸篮,通过制作,不仅熟悉了制作步骤,掌握了制作要领,也把握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2、精心设计,突破了重难点。教学中,我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用了“激趣导入—直观演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作品展示”的教学流程。在指导时,通过看视频、尝试操作,让学生领会到垂直穿插的要领是“一提一压”。
3、因势利导,激发了学习兴趣。课堂上,展示教师作品,强调实用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作品互评、授予红旗、老师采访等环节,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产生了被关注、被重视的满足感,使学生对劳动有了更加浓厚的兴趣。
教育是有缺憾的艺术,没有绝对完美的课堂。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还存在由于教师指导不够,部分学生的纸条裁得不直,致使有些作品做得不够美观等缺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把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有机结合起来,把学生培养成为未来社会需要的创造型劳动者。
劳动说课稿 篇12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床上用品;
2、学会整理床铺,掌握整理床铺的方法;
3、通过学习整理床铺,培养学生爱整洁、爱劳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动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教会学生整理床铺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掌握折叠被子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教师:小被子、小枕头和小床单各一。
学生:每人带一块手帕、一块大橡皮或沙包、一块布。
五、教学时间: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现在老师请学生看一组图片,播放录像。提问:请同学说一说你刚才都看到了什么(自己穿衣服,自己洗脸,自己吃饭,自己叠被子等)那么你们平时在家里,都有那些事情是自己做的让学生畅所欲言。
(二)看图说话,激发情趣
1、我们大家一起看图,翻开第1页上面第一幅图。图上画的是什么解放军叔叔房间里有什么东西这些东西整理得怎么样
2、小明的床铺整理得怎么样
3、你的床铺是谁整理的你是怎么整理自己的床铺的
(三)学习整理床铺
请两个在家里自己叠被子的学生演示一下,自己在家里是如何叠被子的。
教师示范叠被子的正确方法:先将被子铺开,自己站在长的一边,将长的两边都向中间对折,再将短的两边对折,这样被子就叠好了。
(四)游戏:比比谁最棒。每组选两个学生进行比赛,教师进行小结。
(五)刚才我们学会了叠被子,那么怎样让我们的床铺变得更整齐呢了新家,大家想不想到她家去看一看呢现在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到豆豆家去参观。
(放录像或出示挂图,内容是一个乱七八糟的房间)
师:看过豆豆的房间后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呢
生:房间里太乱了。
师:的确太乱了,那我们一起帮助豆豆整理房间好吗
{活动一}
师: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商量怎样帮助豆豆整理房间。(小组讨论)
师:说说你们是怎样整理房间的,为什么把它们放在一起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说要把衣服都挂起来放在衣柜里;有的说,铅笔放在文具盒里面,然后又把文具盒放在抽屉里;把玩具放在玩具柜里。)
师小结:大家把学习用品放在了一起,把玩具放在了一起,把衣服放在了一起,像这样把物品分类摆放,房间显得整齐多了!大家以后要养成自己动手整理房间的好习惯,做一个勤快的好孩子!豆豆虚心地接受了大家的批评,现在她已经把房间整理好了,不信大家
去瞧瞧!
(放录像或出示挂图,内容是整理好的房间,与前图进行对比。)
{活动二}
师:刚才我们替豆豆整理了房间。豆豆妈妈买菜回来后,看到豆豆把房间收拾得整齐干净,夸她真能干!豆豆接过妈妈手中的拎兜,要帮妈妈把买来的东西进行分类。你知道豆豆是怎样分的吗
试着自己动手分一分。
(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将桌上的蔬菜水果进行分类)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说说你们组是怎么做的、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活动三}
师:吃过午饭,豆豆一家到动物园游玩儿。豆豆在动物园看到下面这些动物请几个同
学戴上这些头饰,并模仿小动物的动作或叫声。
(体现动物的特点,找到它们的不同之处。)
师:你能把这些小动物分类吗说说你是根据什么分的。
师:有的同学把这些小动物分成两类,其中一类是会飞的,另一类是不会飞的。请你按照这种方法把会飞的小动物涂上颜色。
(二)休息:课中操
{活动四}
师:老师知道大家最喜欢做游戏了,下面我们一起做一个小游戏,请大家听清楚游戏规则,看看老师发给大家的三个牌子上分别写着什么。
生:玩具、文具、服装鞋帽。
师:老师这有很多东西(准备好书中"练一练"第3题的.实物),你认为它是哪一类的,就把哪个牌子举起来。明白了吗
师小结:我们把这些东西分成了三类,哪三类呢
{活动五}
师:你能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把教室里的人分分类吗
(如:老师、学生;戴眼镜的、没戴眼镜的;脚上穿皮鞋的、穿布鞋
的;男的、女的;......)
(三)全课小结
师:我们今天帮助豆豆整理了房间,还做了一些分类游戏。我们要养成爱劳动,讲卫生的好习惯。现在老师看到大家的桌子上有点乱,请大家把桌面上的东西收拾收拾,比一比,谁的动作最快!
(四)课后实践作业
回家后,自己主动整理一下房间,明天向同学说说你是怎样整理的。
劳动说课稿 篇13
教学设计
欣赏课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初中美术课的难点。尤其是对于经典优秀美术巨作的教学中,由于年代和理念的差异性,学生对其很难理解并且不容易产生兴趣,往往流于形式,成为简单的看图说话,根本领略不到经典美术作品的无尽内涵。另外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欣赏课,学生参与性低,教师讲的累,学生听的烦,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善于营造气氛,引导学生进入相应的文化情境,以研究性学习,合作式学习的方式完成学习过程。我在教学中采用美术课与音乐相结合,注重教学过程的情趣性;通过学生试讲,表现活动的自主性和参与性。
劳动创造世界,劳动是古今中外许多画家经常表现的重要题材之一。不同时代的画家通过劳动题材所表现的主题是不一样的,其表现的手法和艺术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优秀的作品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它不是简单的停留在对劳动的描绘上,而是选择富有表现力的情节,通过精心设计的构图和人物形象的深入刻画,环境气氛的渲染等手段,表达出画家对描绘对象的独特感受,并能引发观赏者的许多联想和深深的思考,以至对其创造的艺术形象久久不能忘怀。本课为山东教育出版社课程美术教材初一上册第一单元,课题为《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内容比较繁杂,涉及的画种相当丰富,时间跨度相当大,需要三个课时才能完成。本课是第一课时。
初一的学生,刚从小学升到初中,第一节美术课就是欣赏以劳动为主题的许多名作,这对于学生的表达力和欣赏能力都是一个考验。所以,第一节课我不想让学生泛泛的看很多作品,我只带领他们深入欣赏一幅作品,目的是教给他们一些欣赏的方法,知道要从多角度欣赏作品。希望在以后的欣赏中,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体会到作品的思想,获得美得享受。而夯歌这幅作品,不管从构图还是从人物的刻画等方面,都有很鲜明的特点,所以我选择了重点欣赏这幅画,希望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阶段,预计5分钟,采用谈话的方式,让学生谈自己参入劳动和劳动体验,让学生形成对劳动的正确认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插入表现劳动的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和美术表现主题的不同方式。
展开阶段,预计25分钟。首先看视频,感受劳动者场面,从视觉上感觉画面的氛围。然后让学生尝试自己描述作品,使学生积极参入,积极思考,然后教师讲解,引领学生从各个角度欣赏作品,形成欣赏作品的经验。
小结阶段,预计10分钟,分学生总结报告和教师总结。学生用写和画两种方式展示自己在本课的收获。体现评价的.多样性。
按照课程标准总目标的设定标准,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欣赏表现劳动的美术作品,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2、过程与方法:能从不同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能用简单的美术术语对作品进行分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对劳动的正确认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评价设计:积极参入欣赏活动,运用常用的美术术语,通过讨论、写作、创作、描述、评价,表达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通过交流,能理解劳动者,体会劳动的快乐。
教学难点:能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欣赏感受
教学重点:能用正确的方式探索作品的思想内涵。
板书设计: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
夯歌
色彩
环境的渲染 表情 人物的刻画 仰视 构图
光 姿式 放射状
劳动说课稿 篇14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二年级劳动教育《整理书包》。本课主要让学生初步掌握整理书包的小技巧,增强学生生活的自理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下面我从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教学是小学二年级劳动教育内容,属于劳动教育主要内容中的“日常生活劳动”部分“整理与收纳”任务群。本课从学生生活中的技能出发,贴近生活,关注学生发展,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活动设计以学生为主,学生探究整理书包的小技巧,培养学生初步养成及时整理与收纳的习惯,初步具有管理自己的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的能力,初步感知劳动的辛苦和乐趣。教材设计与项目重视劳动技术和劳动情感的要求,不仅满足学生个性需求,又拓展学生的思维需求。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劳动技能,具备了一定的手工操作基础。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有所欠缺,这也是本节课重点解决的问题。顺应这一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本劳动项目教学时要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掌握整理书包的小技巧,使学生有种成功的喜悦,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劳动兴趣和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
1.劳动观念:培养独立自主的意识,懂得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能崇尚劳动,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
2.劳动能力:掌握整理书包的小技巧;初步养成及时整理与收纳的习惯,初步具有管理自己的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的能力。
3.劳动习惯和品质:培养学生安全劳动、规范劳动的习惯;养成自觉自愿、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珍惜劳动成果等品质。
4.劳动精神:学生能领会“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的内涵与意义;初步感知劳动的辛苦和乐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掌握整理书包的技巧,体验分类整理书包标准的多样性,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视觉呈现。
难点:学生劳动意识、劳动观念的培养。
五、说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材料和工具;制作PPT、微课。
六、说教学策略:探究问题、谈话引导、小组讨论。本课主要使
用探究策略作为主要教学策略,在客观研究的实践活动中,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劳动实践活动,从而发展其探索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及动手能力。
七、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歌曲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学生唱《书包歌》
2.创设情景,引出主题。像歌曲所唱,小小的书包作用大,它能装上我们的文具、水杯、外套等等。每天背上它,与它形影不离,和它的感情可深了!(边说边在黑板上画一个“书包”)这不,小明同学就用文字写下了它对书包的感情...
提问:从文字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出小明对书包的喜爱,同时,还可以看出他有一个烦恼,同学们,请告诉我,这个烦恼是什么?
学生:书包太乱、太重了!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明的书包究竟是什么样子?看完小明的书包,有没有觉得:你的书包如果没有爸爸妈妈的帮忙,有时也是这个样子的?
师:作为好孩子,我们应该帮父母分担一下生活压力。那么,今天我们就从学习整理书包开始吧!(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歌曲导入,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围绕劳动为什么、是什么问题,有重点地进行讲解,让学生懂得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环节二、了解功能,实践操作
(1)请认真观察书包各个区域的.功能,想一想每个区域应该放置什么样的学习或者生活物品?我们的小物品(红领巾、水杯、纸巾等)应该放到哪里比较合适?
(2)学生第一次实践操作。
熟悉了书包的基本区域及功能后,老师想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请你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将书包整理好,因为接下来,我们将有一场“找朋友”的比赛。
(3)检测实践效果(比赛:找朋友)
要求: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指令,快速地找到要求的物品,看谁找得又快又准确!
发指令:请从自己的书包中拿出数学课文,找好后摆在桌子右上角,并起立。
老师采访前几名:为什么找得这么快?
学生1:因为我的物品总是放在固定的位置。
学生2:因为我将物品分类放置了。
3.组内交流,组间互评。
(1)小组讨论汇报;看来,我们在整理书包的时候,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刚才同学的分享,相信同学们有了一定的启发,现在,请以同桌两人为一小组,讨论一下:我们在整理书包时,有什么好的方法,能够帮助我们快速找到物品?
(2)每一个小组汇报完后,老师板书各小组总结的方法。
(3)小组间评互价,老师小结
总结:实际上,由于每个人的需求以及思考方式的不同,我们整理书包的方法还有很多。老师觉得:只要我们把书包整理得有条理、整齐、美观,能够帮助我们快速找到需要的物品,就是一种好的整理方法,你们同意吗?
4.再次实践,养成习惯
设计意图:
1.围绕劳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完成真实、综合任务,经历完整劳动过程。注重劳动价值体认,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需求,选择和确定劳动项目。强化规划设计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学生对项目实践进行整体构思,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术,不断优化行动方案。强化身体力行,锤炼意志品质,敢于在困难与挑战中完成行动任务。
2.围绕劳动价值意义的建构,引导学生总结、交流,促进学生形成反思交流习惯。指导学生思考劳动过程和结果与社会进步、个体成长的关联,避免停留在简单的苦乐体验上。组织学生交流分享劳动的体验和收获,肯定具有积极意义的认识,纠正观念上的偏差。将反思交流与改进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劳动中获得成长。
环节三、榜样引领,善学善思教师出示全班做得最好的,引领同学们学习。
设计意图:围绕劳动的精神追求,树立典型,激发劳动热情。注意遴选、树立多类型榜样,要有身边劳动表现优异的普通劳动者和同学。指导学生从榜样的具体事迹中领悟他们的高尚精神和优良品质。明确要求学生在日常劳动实践中努力向榜样看齐。
环节四、结束语:说的非常好!那么,从今天开始,正式开始你的整理书包“打卡”吧!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劳动说课稿 篇15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热爱劳动,懂得劳动光荣,劳动辛苦的情感。
2.进而懂得家人的付出及家人的辛苦。
3.让孩子体会亲自动手的乐趣。
4.让孩子真正懂得劳动的可贵。
活动准备
小毛巾若干 小凳子若干 洗衣粉一袋 水盆10个
活动过程
我先是以儿歌引出活动的主角“凳子”,我发现孩子们都很聪明,兴致也很高,没几遍就能自己哼出儿歌来,我还要求每个孩子对自己坐的凳子说一句话,我本想让孩子们说一声谢谢,或者你辛苦了之类感恩的话,可刚开始,孩子们都不明白老师的意图,所以说不出来.于是我就先示范,示范后孩子们能跟着我的思路扩散开来了。接着我和孩子们一起来了解凳子的各个部位,虽然孩子们经常看到凳子,天天坐凳子,但真正能说清楚凳子各个部位名称的孩子还很少,所以先来认识一下还是很有必要的。
认识完后我就从小朋友每天要洗澡引伸出凳子也要洗澡,并让孩子们来帮忙洗。孩子们可激动了。当我问孩子们给凳子洗澡需要些什么东西呢,孩子们纷纷联想到自己洗澡时的东西,如毛巾、肥皂、沐浴露、水盆等说了很多,我强调:给凳子洗澡是用洗衣粉,它与我们小朋友洗澡是不一样的。在第一次活动时,我把该怎么洗,洗凳子的步骤示范了一遍,然后再让孩子们洗;而我们不能单一的把自己的方法强加在孩子身上,剥夺了孩子们在活动中的自主性,所以在第二次活动时我就让孩子们自己去洗,洗完后再相互交流“你是怎么洗的?”,并比比谁洗得干净,并给予鼓励;孩子们给凳子洗澡的方法五花八门,而好多孩子都洗得非常干净。孩子们在自己动手劳动中获得了快乐,懂得了劳动的.可贵。
在第一次活动后,我发现,由于对孩子们使用毛巾在水里清洗后要拧干的要求没有特别提出,因此就导致了有的孩子把水拧到了别的小朋友身上、鞋子上,还把地面弄得非常湿,所以在进行第二次活动的时候我就特别注意这方面的提醒:洗毛巾、拧毛巾一定要蹲下;没拧干的一定要尽力拧干,人多就多等一会儿;不能乱占位置,乱抢位置。所以第二次洗的时候就好了很多。孩子们在洗的时候,我一直在观察,发现孩子们拿起毛巾,都很认真地给小凳子洗起澡来。“哗啦,哗啦”搓着毛巾,呼哧呼哧使劲拧干毛巾,一会儿给凳子擦擦“背”,一会儿给凳子洗洗“脚”,干得可带劲可欢了,把凳子擦干净了,很多孩子都很聪明的把凳子放到了太阳底下晒一晒。看着他们一个个汗涔涔的,小脸红扑扑的,我笑了,大家也都笑了。
此次活动注重趣味性,做到了寓教于乐,让幼儿在玩乐中,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树立起了劳动光荣的思想。我还在设想,可以让孩子每天入园后就先把自己的小桌子、小凳子擦干净,培养孩子们爱劳动的好习惯,一定会有不错的效果!
教学反思
孩子们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学会了给小凳子洗澡,进而就可以擦干净桌子,在家里洗干净碗,洗书包,小袜子,小手绢等等 ,这不正是这堂活动课想要的结果吗?这不正是一种态度、一种习惯的养成、一种能力的体现吗?这不正是热爱劳动的表现吗?不过因为孩子们还小,没有一定的纪律性,场面有点无序且混乱。下次一定会在这方面更加注意。让孩子们在一个既热火朝天,又井然有序的环境中获得劳动的快乐。
劳动说课稿 篇16
活动目标:
1、懂得学会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2、学会换位思考,体验不同职业的辛苦。
3、使幼儿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5、喜欢帮助别人,与同伴友好相处。
活动准备:
Ppt动画、萝卜若干、小象头饰、图书若干。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教师出示大萝卜图片,导入主题。
教师:小朋友看,这是什么蔬菜?你知道这是谁的劳动成果吗?
二、基本部分
1、倾听故事《小象的萝卜地》,感受辛苦劳动成果被破坏的心情。
教师:勤劳的`小象做了哪些事情?
教师: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被破坏,小象是什么样的心情?
教师引导幼儿感受小象劳动成果被破坏的伤心情感。
教师小结:收获劳动成果,需要付出很多辛勤的汗水,所以我们要学会尊重、爱护别人的劳动成果。
2、幼儿观看动画,懂得尊重、爱护别人的劳动成果。
师幼共同讨论应该怎样对待别人的劳动成果。
幼儿看动画,启发思考:
教师:宝宝在家有没有尊重妈妈的劳动成果?他是怎么做的?
教师:后来,宝宝为什么体会到要尊重妈妈的劳动成果呢?
幼儿结合已有生活经验,互相讨论如何尊重环卫工人、清洁员、服务员、老师等不同职业的劳动成果。
师幼共同小结:尊重是相互的,我们要学会理解他人的辛苦,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4、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理解图片内容。
1)、师幼共同观察两张图片内容。
2)、引导幼儿判断对错并思考原因。
3)、请个别幼儿表达观点,教师进行指导。
5、教师组织幼儿玩《我会整理》的游戏,学会换位思考。
1)、教师请幼儿分别整理班级的图书、玩具。
2)、幼儿整理好之后,教师将幼儿整理的书本弄乱。
3)、请幼儿分别说说看到自己整理好的东西被弄乱后的感受。
4)、对个别不理解的幼儿进行心理辅导。
三、结束部分
诵读《弟子规》,感受经典熏陶。
分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活动延伸:
教师搜集关于环卫工人、饭店服务人员、幼儿园保教阿姨的图片让幼儿感受他们的辛苦,并知道如何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在幼儿园开展劳动活动时,组织幼儿捡树叶、擦公共楼梯等。
区角活动:在区域角给幼儿提供道具,让幼儿扮演不同职业的人民,从中体验劳动的辛苦,以及懂得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领域渗透:在语言领域活动中,让幼儿描述不同职业的辛苦。
劳动说课稿 篇17
教学目标:
1、学习用彩泥制作小拖鞋。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有创意地制作小拖鞋
制作准备:
泥,泥浆,雕塑刀,牙签,擀面棍,布等。
制作过程:
1、激趣导入
日常生活中,我们穿的拖鞋的式样可多啦。让我们用泥做双漂亮的小拖鞋吧!
2、观察思考
说一说你的小拖鞋的式样。观察泥拖鞋,你能看出它是怎样做成的吗?
3、实践探索
让我们用泥板粘接的方法做一双泥拖鞋吧!
A、制作泥板
把一块泥巴擀成板状。
B、制作鞋底、鞋面
先用牙签画出鞋底、鞋面的形状,再用雕塑刀切割成型。
C、粘接鞋面
先用牙签在粘接处划几下,让表面变粗糙,然后再涂上泥浆,把泥制鞋顼和鞋底粘牢。
D、装饰成型
你能把你的小泥拖鞋装饰得更漂亮一点儿吗?
4、思考与实践
拖鞋的'样子可真多。你还能用这种方法做出其他样式的拖鞋吗?泥拖鞋在特制的窑炉里高温烧制后会就成陶瓷。如果有条件。你也可以试一试。
劳动说课稿 篇18
下面我就高一经济常识第四课第二节中的第一框题《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进行说课,分别从教材、教法、学法以及教学程序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在本课中所处的位置及教学目标
《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编在第四课第二节《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中的第一框题,居单元节之首,又充分说明了我国三大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劳动者,体现了劳动者主人翁地位,这一课主要是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因此,本课是我们实现德育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课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懂得自己是未来国民经济中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在市场经济中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不论将来从事什么职业,都应当自觉遵守“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懂得作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公民,应自觉依照职业道德准则来规范自己在经济生活中的行为。
2、教材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基本原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本单元节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方面:了解劳动者依法享有的主要权利和义务,理解劳动者提高职业技能和遵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能力方面:运用所学基本原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觉悟方面:让学生认识到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增强法律意识,认识到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水平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激发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前两点侧重能力目标,后一点侧重德育目标,这符合我们政治学科教学的目标要求。
教学重点:⑴提高职业技能是劳动者必须履行的义务;
⑵遵守职业道德是劳动者必须履行的义务;
教学难点:只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才是统一的。
二、说教法
本课主要使用讨论法、启发法与探究式教学方法和练习法相结合。
讨论法: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阅读讨论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先是学生自己思考,最后分组讨论,再回答老师设置的问题;从方式上看,引导学生按要求阅读文中材料,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中理论,到交替运用阅读、讨论、回答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结合实际,探究课文中知识点,并提高个人修养,籍此落实教学目的。
启发法: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我在寻思上多下点功夫。根据认识原理,设计并尝试了老师启发学生自己提问自己的教学法,使学生产生对知识独特的思想火花。
探究式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主要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课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当然这里我由于没有经验,不敢大胆施为,仅是适可而止。例如我讲到“提高职业技能”时,我就如何提高职业技能问题上开展了五分钟的自由发言,效果良好,总结为:作为中学生应当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控制论告诉我们,"要实现有效控制"就必须"要有反馈",而且反馈越及时越好。因此我设计四个问题来反馈,运用练习教学法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这是练习法。
三、说学法
在当今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正如埃德加·富尔所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叶圣陶老先生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这节课在教学中将阅读讨论贯彻到课堂始终,引导学生在阅读讨论的过程中学到了新的知识的同时,也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政治的重要方法之一—探究式学习法。
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互相学习。为此,安排大量的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活动。根据系统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原理,采用小组讨论活动,把全班分为九大组,确定发言代表,调动各层次学生积极性,收到较好效果。
此外,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如课前确立预习步骤,提供预习方法,已形成常规;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养成圈点勾画读书习惯。
四、说教学程序
第一步、导入新课:以复习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忆并概述本课书第一节的主要内容, 理解我国的劳动者就业于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他们所处的地位是主人翁的地位。而主人翁地位又是通过现实的劳动者的权利义务体现出来的。引出第二节的内容──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让学生阅读回答问题,营造自主学习的气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板书课题。
第二步、简介背景:了解我国的劳动法是1994年7月5日颁布的,并于199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它是一部全面规定劳动者权利和义务,保障各行各业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它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长期缺乏基本法的落后状态从此结束,并开始逐步走向完整的劳动法体系的新局面。引导学生了解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的那些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步、简单分析劳动者基本权利的含义和内容:主要以学生阅读材料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作出回答,我则以引导为主,让学生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然后进行总结归纳,积极板书
第四步、重点及解决办法:这一课的重点在于劳动者的两个重要义务--提高职业技能,遵守职业道德是劳动者必须履行的义务。这是本课实现德育目标的重要内容,所以这里我都是设计问题或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的方法来教学,让学生回答我归纳总结。
⑴关于提高职业技能,要把握以下内容:
第一,提高劳动者职业的重要性。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是劳动者整体素质中的主要构成部分。劳动者职业技能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好坏,并影响着劳动生产率,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一个国家的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代表着这个国家的技术实力甚至生产力水平。
第二,要有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的紧迫感。在我国国,由于教育和培养条件的`不充分,劳动者的素质总体较低,已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生产力水平。从劳动者个人角度来说,由于本人能力和素质差,不能从事相应职业,不仅影响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还影响了自身生存与发展。
因此,我们每一个劳动者或未来的劳动者,都应意识到在我国提高职业技能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努力提高自己的受教育水平和技术素质,为我国的经济腾飞做必要的知识储备。
⑵关于遵守职业道德,要把握以下内容:
第一,什么是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第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指出:职业道德要求做到“敬业爱岗、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这是所有行业都应遵守的公共的职业道德准则。
第三,要明确遵守职业道德的重要意义。
①提倡遵守职业道德是培养“四有”新人,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如果一个人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包括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就会对所从事的本职工作表现出高度的责任感,从而为社会做出贡献。
②遵守职业道德也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保障。发展市场经济是我国经济振兴和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但与此同时,市场调节的负面影响也反映到职业道德上来,比如商业中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的现象经常发生,机关部门“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干部队伍中一些人以权谋私、腐败堕落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等。这些问题势必严重影响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加强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难点及解决办法: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这个问题是本课的难点。导读课文,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才是统一的。
分析这个问题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⑴从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把握。一定社会权利和义务的分配都有其深刻的经济根源,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的。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在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下,劳动者是生产资料的主人,也是国家的主人,获得了主人翁地位。劳动者主人翁地位是由劳动者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劳动者应履行的基本义务构成的,是通过实现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体现出来的。这就意味着,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是其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前提。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才获得了主人翁地位,才使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得到真正的统一。
⑵从两种制度的比较加以说明。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作为劳动者只能是被雇佣的对象,将自己的劳动力出卖给资本家。劳动者所处的被雇佣、被剥削的地位决定了劳动者不可能有真正的权利,特别是与劳动者义务相一致的权利。这种权利与义务的不一致集中体现在资本家能无偿占有工人劳动的剩余价值,而工人只能得到相当于劳动力价值一部分的工资。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建立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从根本上保证了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才实现了劳动者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第五步、总结劳动者权利和义务的相互关系,归纳全文:第一,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第二,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受法律保障的。并让学生自己归纳本课学习内容。
最后一步,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思考全文并回答几个问题,这是用教学中以练促学,把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结合起来的一点作法。
劳动说课稿 篇19
活动目标:
1、在特定情境中,通过动作表演来区分音乐的ABC段。
2、学习用拖地、刷马桶、擦玻璃的合作合拍的表现音乐。
3、尝试合作表现音乐,体验音乐活动的快乐。
4、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5、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健身活动
白雪公主离开小矮人后非常想念他们,不知道他们现在生活的怎么样,今天白雪公主想请我们她去森林里看望小矮人,你们愿意吗?
播放(波浪舞)音乐,幼儿跟随老师走进场,穿过森林走过小桥绕过草地,来到树林小木屋(ppt展示森林小屋场景)。师生做敲门状。可能小矮人们都去工作了,我们去房子里面休息一会儿吧!
2、分段练习,熟悉音乐(小矮人家里很乱)
(1)A段音乐,学习拖地板动作
师:小矮人家的地板脏了,我们来他们拖一下吧。老师发现在拖地板的时候动作不规范,这样是拖不干净的,拖地要这样拖。
(2)B段音乐,学习刷马桶的动作
师:看小矮人家的马桶这么脏,还长满了细菌。那我们要用什么刷马桶?用马桶刷,围着马桶四周刷。
(3)C段音乐,学习擦窗户的`动作
师:小矮人家的窗户很脏了,我们来擦干净吧,用什么擦玻璃呢?抹布还有双面擦,用双面擦贴上去擦玻璃。
进行三段音乐和拖地、刷马桶、擦玻璃动作的相结合的游戏。
3、师:小矮人家里有个的落地窗一个人时没法擦干净的,必须要两个人合作才能擦干净的(启发孩子们相互合作的精神)。
4、在老师的指导下再次经音乐和动作相结合进行的综合游戏。
结束:结束音乐起,小矮人回家了,我们藏起来,给小矮人一个小惊喜吧。教育孩子做一个爱干净,爱劳动的人。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音乐分成三段,让幼儿在情境中熟悉三段音乐,并愿意用动作表现,注重幼儿创造力的培养,鼓励幼儿有创意地表现,教师及时给予应,强化幼儿行为。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合音乐表现动作,幼儿有不同表现方式也可以,整个活动中,幼儿都积极胆表现自己,能够合着音乐表现自己的理解。通过三段音乐让幼儿表现出简单动作,并通过让幼儿小矮人打扫房间这个情境中,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和表现欲望。
在打扫之前引导幼儿做好准备工作,系上小围裙,带上小手套,幼儿也很喜欢这样的环节,可以跟随音乐做准备工作。让幼儿在完整的音乐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包括准备工作。让幼儿打扫不同房间,进一步让幼儿熟悉音乐,教师采用退位策略,适时引导,并注意个别幼儿的需要,及时给予鼓励。通过出示客厅里的窗户图片,一个人没法擦,需要两个人合作,引导幼儿自由结合,两个幼儿面对面站好,一起合作擦玻璃,增加活动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幼儿在自由结合的过程中可以促进幼儿人际关系的发展,也可以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让幼儿和自己的同伴在愉悦的互动中完成音乐的表现。通过出示打扫干净的房间和小矮人出场,激发幼儿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引导幼儿感受劳动后的快乐,愿意做一个爱劳动的人。整个活动幼儿都在一个愉快的情境中感受、表现、创作,展现自己对音乐活动的理解,从而领略音乐活动的特魅力。
劳动说课稿 篇20
一、说教材:
《劳动最光荣》是二年级新教材第一单元第二课的欣赏曲。乐曲形象生动、节奏鲜明,富有儿童情趣。
本课的知识点主要是听赏不同版本的《劳动最光荣》,感受音乐活泼的情绪,感知木琴清脆的音色。
二、说目标:
根据《音乐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目标是: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劳动最光荣》,感受歌曲活泼的欢快情绪,从 中体会劳动的快乐,劳动的光荣,懂得劳动使生活幸福的道理。
2、知识与技能:欣赏不同版本的《劳动最光荣》,了解木琴的音色、敲击方 法及童声独唱与齐唱的区别,并且知道同一首曲子可以用不同形式来表现。
3、过程与方法:在节奏拍击、乐器伴奏、模拟劳动情景的实践活动中,体验 劳动合作带来的快乐。
三、说教法:
(一)律动导入,创设情景,渲染氛围。
课的开始,我用小朋友们学过的《采茶灯》为律动音乐,创设到山上采茶的情景,渲染劳动的氛围,让学生在表演中感受劳动的快乐、光荣。
(二)听觉先导,三种版本,相互比较。
在教学中以听觉为先导,让学生真正学会“聆听音乐”。本课教学的主教材是《劳动最光荣》,在听赏教学环节中,让学生聆听童声独唱、齐唱的《劳动最光荣》,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再听由木琴演奏的《劳动最光荣》,感受木琴独特的音色,从而知道它正因为具有清脆、明亮的音色所以能更好的表现劳动时欢快的情绪。同时也让学生在动静结合的欢快气氛中感受歌曲的特点。
(三)看看演演,听听说说,敲敲奏奏。
将动觉为切入口,在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如看看——图片,了解动物的劳动特征;听听说说——歌中表扬了哪些小动物;动动——表演歌中小动物劳动的动作;敲敲——来感受木琴清脆明亮的音色;奏奏——打击乐器伴奏演奏;演演——模仿劳动的动作,使学生从动觉中体会劳动的快乐,劳动的幸福。
(四)借助媒体,实效演示,提高效果。
我制作实用的多媒体课件,从声音、图像、视频等多角度来帮助教学,使课堂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果。
四、说学法:
这节课以欣赏《劳动最光荣》为主线,把欣赏、拓展、创造等形式,贯穿整个教学,使课堂教学结构清晰、明了。如:说说动物的本领,从而自然的引出歌词;选择描写劳动场面的乐曲,初步感知乐曲的情绪;奏奏乐器,感受木琴独特的音色;模拟校园劳动,创编劳动动作,感悟劳动是光荣的。
五、说课题:
本学期,我研究的音乐学科课题是:“让学生有一双“音乐的耳朵”——小学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效倾听的培养”,在本堂课中也进行了实践和体现。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于音乐教学的全部过程。”因此 “音乐耳朵”的训练能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感。
在本节欣赏课中,我精心设计符合学生心理状态、知识能力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聆听,辨别地听,边看边听,边听边模仿,来刺激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欣赏活动中,积极、主动、专注,养成有效倾听的习惯与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