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提高七种能力专题党课讲课稿范例【优质8篇】

网友发表时间 2238102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提高七种能力专题党课讲课稿范例【优质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提高七种能力专题党课讲稿范文【第一篇】

党课,是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对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教育而开的课。党的各级组织,通过党课定期向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党性、党纪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提高七种能力专题党课讲课稿范例【优质8篇】”,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总书记对年轻干部提出殷切期望,情真意切、语重心长,令人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在这个满载收获和希望的时节,在这个大有可为、前程似锦的美好时代,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重大使命的年轻干部要以勇气为帆、以志气为桨、以正气为舵,踏浪前行、劈波斩浪,开辟天高海阔的征途,在大潮大浪中成就气象万千的出彩人生。

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为帆,乘风破浪、急流勇进。在大海中航行,没有哪一艘船不会经受风吹浪打,没有哪一位水手不会经历重重考验,而迎战滔天大浪的关键是要有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决心。遥想当年,无数共产党人也是凭着直面挑战的勇气、攻坚克难的作为奏响了“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凯歌,在“四面楚歌”中闯出新天地。当前,“两个大局”交汇之下,前进道路不可能风和日丽、一帆风顺,年轻干部面临着逆风逆水的考验,但越是困难越要勇敢逆行,如同河入峡谷、风过关口,如果畏首畏尾,是闯不过这一关的。前路漫漫,年轻干部绝不能做躲着问题走、绕开难题行的“逃避者”,要做敢闯敢干、迎难而上的“奋进者”。

以“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志气为桨,百折不挠、义无反顾。“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志气是甘愿为实现理想奋斗牺牲的决心,是战胜一切难题的必胜信念。曾经,中国科技落后的现实刺痛了科学家们的心,但正因如此,中国科学家们坚定科学报国的理想信念,秉承自强志气与爱国情怀,顶着艰苦的条件和恶劣的环境,坚决走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之路,如此才有了今天的“北斗”。进入新时代,国内国际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随着我国发展越来越壮大,遇到的阻力并不会减小。越是这个时候,身负重任的年轻干部越要志存高远,让心中的“引擎”永不熄灭,保持着昂扬进取的精神状态去创造荣耀。

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正气为舵,光明磊落、坦坦荡荡。对公职干部而言,拥有浩然正气就意味着拥有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清廉干净的办事态度、勤勉务实的为民作风。近些年来,层出不穷的一些腐败案件严重损害了公职干部的形象,归根结底,这些干部在工作、生活中放松了警惕、丢失了正气,最终走向了违法犯罪之路。修身慎行、清廉自守没有“暂停键”,任何一名干部都不能有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年轻干部亦然。“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年轻干部切不可马虎大意,从守住小节开始,保持一股浩然天地的正气,恪守清正廉洁的底线,在实践中持续加压淬火冶炼,让灵魂深处清气常驻、党性永固,在正确的“航线”上勇立潮头,谱写新华章。

风好正起航,出征的号角已经吹响,新时代新征程正缓缓拉开帷幕,年轻干部们只管去大展拳脚,去攀登高峰,去大显身手!

10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总书记对年轻干部提出殷切期望,情真意切、语重心长,令人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在这个满载收获和希望的时节,在这个大有可为、前程似锦的美好时代,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重大使命的年轻干部要以勇气为帆、以志气为桨、以正气为舵,踏浪前行、劈波斩浪,开辟天高海阔的征途,在大潮大浪中成就气象万千的出彩人生。

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为帆,乘风破浪、急流勇进。在大海中航行,没有哪一艘船不会经受风吹浪打,没有哪一位水手不会经历重重考验,而迎战滔天大浪的关键是要有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决心。遥想当年,无数共产党人也是凭着直面挑战的勇气、攻坚克难的作为奏响了“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凯歌,在“四面楚歌”中闯出新天地。当前,“两个大局”交汇之下,前进道路不可能风和日丽、一帆风顺,年轻干部面临着逆风逆水的考验,但越是困难越要勇敢逆行,如同河入峡谷、风过关口,如果畏首畏尾,是闯不过这一关的。前路漫漫,年轻干部绝不能做躲着问题走、绕开难题行的“逃避者”,要做敢闯敢干、迎难而上的“奋进者”。

以“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志气为桨,百折不挠、义无反顾。“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志气是甘愿为实现理想奋斗牺牲的决心,是战胜一切难题的必胜信念。曾经,中国科技落后的现实刺痛了科学家们的心,但正因如此,中国科学家们坚定科学报国的理想信念,秉承自强志气与爱国情怀,顶着艰苦的条件和恶劣的环境,坚决走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之路,如此才有了今天的“北斗”。进入新时代,国内国际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随着我国发展越来越壮大,遇到的阻力并不会减小。越是这个时候,身负重任的年轻干部越要志存高远,让心中的“引擎”永不熄灭,保持着昂扬进取的精神状态去创造荣耀。

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正气为舵,光明磊落、坦坦荡荡。对公职干部而言,拥有浩然正气就意味着拥有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清廉干净的办事态度、勤勉务实的为民作风。近些年来,层出不穷的一些腐败案件严重损害了公职干部的形象,归根结底,这些干部在工作、生活中放松了警惕、丢失了正气,最终走向了违法犯罪之路。修身慎行、清廉自守没有“暂停键”,任何一名干部都不能有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年轻干部亦然。“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年轻干部切不可马虎大意,从守住小节开始,保持一股浩然天地的正气,恪守清正廉洁的底线,在实践中持续加压淬火冶炼,让灵魂深处清气常驻、党性永固,在正确的“航线”上勇立潮头,谱写新华章。

风好正起航,出征的号角已经吹响,新时代新征程正缓缓拉开帷幕,年轻干部们只管去大展拳脚,去攀登高峰,去大显身手!

执政理念是执政党履行执政职责、完成执政使命、实现科学执政首先必须确立的观念。执政理念对于执政党而言,是一个重大的根本性、全局性问题。概括和提炼合乎时代潮流的先进的执政新理念,对于强化党的执政意识、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实现有效执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只有准确把握执政理念的科学内涵,牢固确立科学的执政理念,才能真正建立科学民主的执政体制和机制,切实改进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真正提高执政能力。

充分认识树立正确执政理念的意义。

理念即理论和观念。执政理念就是对执政问题所形成的理论和观念,是执政主体对其执政活动的理性认识和价值取向。执政理念属于执政活动意识形态层面的核心观念,是执政党围绕执政行为和目标形成的基本理论、指导思想、理论准则和行为规范,既是产生执政纲领、主张、方略、政策以及工作思路的思想基础,也是执政活动的理论指导和执政能力的前提条件。执政理念集中体现为对于“为谁执政、靠谁执政、如何执政”三大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执政理念对于执政党的执政行为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讲,执政理念比执政能力更重要。因为执政理念决定执政党其他方面的一切活动,执政能力、执政方式、领导方式等都是在一定的执政理念的要求和基础上确立的,执政理念的变化必然导致执政的纲领、路线政策、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的变化。能否树立正确的执政理念,首先决定一个政党能否对自身执政权力形成正确的认识,即靠谁执政。其次,执政理念决定政党执政行为的价值取向,即行使权力的利益指向,为谁服务、为谁谋利。第三,执政理念决定执政党的执政方式,即如何执政。第四,执政理念反映一个政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对执政党而言,没有明晰、确定的执政理念,其执政活动就可能是盲目的、随意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也难以提高;没有先进的能体现时代精神的执政理念,其执政活动就可能背离社会发展规律和执政规律,偏离时代前进的方向,从而损害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执政理念问题,对于一个由革命党转化为执政党的政党而言,尤其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因为对于“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执政党来说,与“票箱里面出政权”的执政党相比,特别容易在执政理念上产生问题。由于党是国家政权的缔造者,处在治理国家的核心地位,又是一党长期执政,实践证明,这样的执政党,人民权力主体的思想意识不容易牢固确立,靠人民执政的思想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容易动摇或者淡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指出,我们正处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年轻干部要起而行之、勇挑重担,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经风雨、见世面,真刀真枪锻炼能力,以过硬本领展现作为、不辱使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应对当前复杂形势、完成艰巨任务的迫切需要,也是年轻干部成长的必然要求。年轻干部要提升“七种能力”必须在工作中有干劲、有闯劲、有韧劲、有稳劲,勇于直面问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

时刻保持“攀比”的干劲。干部,干字当头。对年轻干部来说,年轻是资本、是优势,但年轻只有实干、担当,才能真正形成最大资本和显著优势。年轻干部在工作中要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干劲,志不求易、事不避难,主动到基层一线、艰苦环境中墩墩苗、吃吃苦,到问题集中、矛盾复杂的地方和吃劲岗位经受“多向锻造”、百炼成钢,直到手上“磨出茧”、脚上“走出道”,在千磨万击中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在攻坚克难中展现作为、不辱使命。要练就敢担当能担当的宽肩膀、铁肩膀,责任越大,肩膀就要越硬,扛得住,压不垮。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之年、“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加上新冠肺炎疫情,新情况和旧矛盾交织叠加,短期风险和长期困难交互并存,迫切需要一大批年轻干部砥砺奋斗。要多向优秀的年轻干部“攀比”,别人能做的,我也能做,别人能做好的,我要比别人做的更好。保持这股干劲,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有条件的而是无条件的,不是口头上的而是行动上的,不是表面上的而是靠实实在在的成效来检验的。我们深知,只有实干、担当,才能不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成为时代的胜利者。

时刻保持“不服输”的闯劲。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强调,青年要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勇立时代潮头,争做时代先锋。新时代的年轻干部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年轻干部要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敢闯敢试、先行先试,以“闯”从容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在各种艰巨繁重的任务,甚至会有惊涛骇浪,特别需要年轻干部在困难面前发扬“不畏难、不服输”奋斗精神,扑下身子、撸起袖子,以决战决胜的信念啃硬骨头、接烫手山芋,“过了一山再登一峰,跨过一沟再越一壑”,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见精神。年轻干部作为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之一,更要摆脱传统观念束缚,消除惯性思维影响,主动求变,敢于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本岗位实际有机结合起来,破旧立新、推陈出新,以创造性的工作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我们深知,只有不畏难、不服输,才能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

时刻保持久久为功的韧劲。年轻干部既要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豪情,也要有“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的韧劲。新长征路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等待我们去攻克,惟有一步一个脚印,沉下身子,练就高强本领,努力适应变化的世界,积极应对形势任务发展带来的挑战,才能攻坚克难。“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年轻干部精力旺盛,思维敏捷,接受新鲜事物快,可塑性强,是苦练本领、增长才干的黄金时期,他们不缺学历、缺的是阅历和经历。年轻干部做工作切忌高高在上,好高骛远,多预想一些困难,多付出一些汗水,也就多一成胜算,不要过多地想到自己如何“一日千里”,如何“点石成金”,而要想到一步一个脚印,想到久久为功。换句话说,就需要一点耐心,需要一股韧劲,才能真正有所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我们需要的是锲而不舍的韧劲,而不需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散漫。”对标先进,我们不难发现,有韧劲的年轻干部最后都能很好的成长。所有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要有十年如一日的韧劲,“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骐骥千里,非一日之功”,在困难面前,要锲而不舍、孜孜不倦,要有敢于追求成功的信心和勇气,绝不退缩,必定会有一番成绩。我们深知,只有坚韧不拔,锲而不舍,才能在实践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会“增益其所不能”。

时刻保持勇毅笃行的稳劲。越是艰难险阻来临,越需要站稳脚跟,稳扎稳打向前走,年轻干部是我们新时代的中坚力量,年轻干部要起而行之、不畏艰难,磨砺心性,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要坚持做事“认真”,不“钻牛角尖”,要保持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兢兢业业,踏实做好每一件事情。在工作中,注意细节,一步一个脚印,精雕细刻,把完成工作的质量放在首位。要处理好质量和效率的关系。急事应急办。但急办,不等于粗办,不能降低质量。越是急事,越要细心细致,越要注意关键环节,否则最容易忙中出错,降低工作质量,甚至造成不良后果。尤其是在面对人民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时,年轻干部更要稳得住,担得起,不能急躁,粗心大意。我们深知,只有一丝不苟、勇毅笃行,才能在直面问题和矛盾中想办法,能在干事中高质量完成任务。

青春不息,奋斗不止!在追梦与圆梦的征程中,涵养激情与理想,不懈奋斗和奉献,与新时代共同推进,绽放无悔青春。

党性修养,是共产党人按照党性要求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的一种活动。坚强的党性修养是共产党人的“根”和“魂”。党的十九大强调全体党员要自觉坚定党性原则,加强党性锻炼,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当前,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顺利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作为惠工公司的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领导干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及行业竞争挑战,要完成高质量发展任务,必须把党性修养作为一项“必修课”,按照党章党规要求和十九大精神,矢志不渝、驰而不息加强党性修养,增强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升能力,更好地完成各项岗位工作,展示共产党人的良好形象,为公司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坚强的党性修养是成为高素质领导干部的首要条件,更是共产党人的“根”和“魂”。因此,领导干部要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有“人民情怀,党性信仰”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领导干部特别要通过加强党性修养,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党的政治纲领和政治路线;坚持原则,实事求是,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和价值观;强化责任担当,领导干部要勇于担当敢负责,树立起“事不避难,勇于担当”的高度责任感,勇于干事业、善于带队伍、全力促发展。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应该坚持用党章党规党纪严格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使自己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增强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为民担当、为党分忧,无私奉献,在共产党的带领下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一)要有勇于担当的责任感。勇于担当首先要有强烈的事业心。一方面要勇于担当任务,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有挑最重的担子、干最苦最累工作的心理准备。另一方面要勇于担当责任。人无完人,在日常工作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这样那样的差错或失误,出现错误后,我们也不要回避,不要隐瞒,应该勇于承担责任。这样员工会觉得你是一名心胸坦荡,有责任心的人,从而也会树立起威信,让员工更加信服,得到员工的尊重和支持。敢于担当,对于一名领导干部来说,是一种责任。我们都在不同的岗位上担任不同的职务,有一定的权力,但更多的是一种责任。特别是在目前公司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困难,要改变目前的困难局面,我们首先要有责任感,能够保持一定的工作热情、工作态度,认真的履职尽责。这是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的一个基本要素,也是我们做好本职工作的精神动力,从本质上讲就是一个使命观念问题。去年公司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作为企业来说,我们要明确我们作为领导者的初心和使命。首先就要履职尽责;其次要积极的为我们的员工,为我们的公司谋利益,为社会担负责任,这也是我们在各个岗位上的初心使命,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今天参加会议的都是惠工公司的党员和领导干部,只有想干事,才能干成事,我们一定要在其位谋其政,牢固树立全局意识、服务意识,凝心聚力干事业,尽心尽责为公司。

总公司将有着几百号员工的企业交给我们,是一种高度的信任,对我们来说更是一种责任。“铁肩担道义”讲的就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只有真正树立了为公司负责,为员工负责的强烈责任感,在确立发展规划、制定政策措施时,心系公司发展、心怀员工利益,才能真正激发惠工公司全体干部员工干事业的信心和决心。当前我们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要提振信心,信心从哪里来?信心在于今天在座的是否有信心,是否有积极的态度,是否有想干事的态度,是否有勇于担当责任的这种态度,这是前提和条件。勇担责任的标准是什么呢?我们在不同的岗位上履行不同的职责,但标准同样都是让组织信任、让领导满意、让同事认可、让群众信赖。

(二)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从上半年整体来看,公司情况不太理想。疫情的影响改变了市场竞争格局,制药行业进入了新发展阶段,增量加大,主体收缩,大中型公司面临分水岭,小公司进入生死劫;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倒逼制药企业改变生存方式和发展方式,挑战巨大。一是行业成本加速上升,制药主体面临生死攸关;二是行业格局加速调整,改变发展方式势在必行。从公司发展情况看,我们正面临着技术攻关和经营成本高企的“两难”局面,在小范围比,公司与集团内先进公司的差距正在进一步拉大,从大环境看,在同行业之间我们的劣势进一步显露。面对行业格局的深刻调整和生死存亡的现实压力,我们既要着眼未来求发展,又要立足当下求生存,任务艰巨。

紧迫感首先要有一定的事业心。我们在座的大部分都老员工,干了十几年,少部分同志是后到惠工公司来工作的。但所有人的初衷,都是追求个人价值的体现,是一种强烈事业心的体现。所以希望大家都按自己的初衷,继续追求你们的事业,继续追求你们价值的体现。

紧迫感其次要有富于工作的激情。我们的干部,有的可能因为在这个工作岗位上工作时间太久,可能会出现一定的疲劳。但目前公司面临的形势是严峻的,发展的局面是十分困难的,我们身上的担子是非常重的,所以各位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有争先意识,这是刻不容缓的。我们的部门与部门之间、车间与车间之间的管理水平差距问题是比较突出的,有的负责人的思想比较麻痹,缺失了干事创业的工作激情,存在一定的脚踩西瓜皮得过且过的现象。这反映出对问题的认识、对工作的态度及责任已不符合一名领导者的条件。

(三)要有生死攸关的危机感。从去年开始,公司班子的绩效薪酬就在实行比例发放,但再怎么困难,公司还在全额发放中层干部和员工薪酬,还在发放放假员工生活费。大家可能没有感觉到,目前公司发展正处在最艰难的时期。同志们,当前的形势十分严峻,真的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刻。

各位党员、干部同志,大家务必要有强烈的危机感,只有统一思想,团结协作、立足岗位、务实创新,才有可能赢得生机。

根据中心组学习计划安排,今天我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的重要讲话和大家进行一次交流。10月10日,在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面对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我们要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勇于直面问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围绕“年轻干部要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这一主题,系统提出新形势下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需要提高的“七种能力”,应该说,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给年轻干部提出的新要求、新标准。同时,也给我们广大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下面,借今天这个难得机会,结合我们机构编制干部实际,围绕深刻理解、精准把握、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担当历练不负使命,写新时代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高分答卷,谈几点体会和认识,与大家作个交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干部干好工作所需的各种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有了过硬的政治能力,才能做到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我们机构编制部门作为党的机关、政治机关,承担着配置党的政治资源、执政资源的重要政治责任,各项工作都要鲜明地体现党的意志、党的立场、党的原则和党的纪律,所以更要提升政治站位、拓展政治格局、增强政治能力,进一步做到坚定理想信念把牢政治方向,观察分析形势把握政治因素、筹划推动工作落实政治要求、处理解决问题防范政治风险。

一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加强理论武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全体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注重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题,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只有学懂弄通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才能心明眼亮,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才能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下坚持科学指导思想和正确前进方向,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做到眼睛亮、见事早、行动快。

二是观察分析形势要把握政治因素。“提高政治能力,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善于从政治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体而言,就是要旗帜鲜明讲政治,通过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形成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政治认同,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政治责任。机构编制部门的党员干部要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站在党和国家大局上想问题、办事情,在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上勇当先锋,在讲政治、顾大局、守规矩上做好表率,做到凡是有利于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事就坚定不移做,凡是不利于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事就坚决不做。特别是,作为政治部门的政治干部,要坚持“身在兵位、胸为帅谋”,更加自觉地把每一项机构编制工作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局、“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全市改革发展大局中去思考、定位、摆布,确保每一项机构编制管理服务和推进改革发展举措,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体现市委所指、发展所需、基层所盼。

三是筹划推动工作要落实政治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越繁重,我们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越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落实政治任务,推动工作落实,首先要掌握实际实情,需要我们通过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最需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难题。出台改革政策措施,需要深入调查研究,摸清底数,广泛听取意见,兼顾各方利益,使各项决策和工作部署集中民智、体现民意、反映民情,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完善。需要我们积极发挥省会优势,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敢于破除迷信、超越陈规,转变思维习惯、突破思维定势,强化问题导向,不断推进理念创新、思路创新、制度创新和方式创新,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开创新机构编制工作的局面。需要我们坚持“一线工作法”,掌握改革的难点堵点,拿出管用有效的办法助力解决改革中遇到体制机制难题。特别是,在当前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要重视和回应群众复工复产中面临的实际困难,把“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作为基本要求,突出优化配置执政资源的主责主业,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不断在为民服务中修炼提高政治能力。

四是处理解决问题要防范政治风险。要自觉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研究制定机构编制管理事项和改革举措必须强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要紧绷决策失误导致政治风险的这根弦,在深化改革、推动发展过程中,要全面避免小争议演化为信访风险、个别问题演化为综合风险。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尽量避免因思考不细、预案准备不足导致不可控情形的出现,这样才能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要强化风险意识时刻警醒,加强对各种改革内在风险因素的调查研判,提高动态监测、实时预警能力,推进改革布局的谋篇科学化、措施的精细化,对各种可能的风险及其原因都要心中有数,科学施策、稳慎推进、适时调整,力争把不利因素化解在源头。要有充沛顽强的斗争精神,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继续保持斗争精神,不断增强斗争本领,主动在重点工作中历练、在难点改革中增强本领,补足办事能力不强、临事经验不足、做事功夫不细等短板和瑕疵,应对好每一场重大改革带来的风险挑战,切实把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做实做好。

史官提笔当观六朝风雨,医者开方需经望闻问切,决策部署更要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更是我国革命伟业和建设事业制胜的重要法宝。从毛主席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到习总书记的“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都充分揭示了开展调查研究对抓好各项工作的特殊重要性。特别是当前,我们承担着加强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建设、深化机构改革、优化党的执政资源配置的重要职责,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调查研究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它是我们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金钥匙,也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必须充分发扬这项优良传统,把调查研究作为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贯穿于工作谋划、科学决策和落实执行全过程。

一要准确把握特点规律,增强科学性。任何事物都是有规律可循的,调查研究工作也不例外。只有从根本上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才能提高工作的科学性。一是调查研究具有问题性的特点,调查研究的目的是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因此必须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我们下去搞调研,要有明确的目的,带着问题下去,盯着问题走,走一路思考一路,拿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使调查研究的成果帮助决策,切实在解决问题中发挥作用。二是调查研究具有连续性的特点,决定了开展调查研究不能一劳永逸,必须做到“始终坚持”和“不断加强”。调查研究工作,不显山露水,平常很难看得见、摸得着,短期也难以看到效益,一时出不了政绩,人人能做,但未必人人愿做,也未必人人都能做好,这也是调查研究工作贵在经常,难在经常的原因所在。三是调查研究具有过程性的特点,决定了开展调查研究不能虎头蛇尾,必须突出全程抓落实。开展调查研究要获得预期的效果,必须把功夫下在过程中,重视每一步的过程,一步一个脚印地做,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抓,切实把每个环节每个过程抓实抓到位,才能确保最终质量。

二要运用科学方法,增强有效性。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不在于规模、形式、花样,关键要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真正解决问题,也就是看效果。要保证调查研究的效果,光有良好的愿望不行,只凭热情和干劲也不行,还要有正确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调研不是凭经验、拍脑袋、看材料、听汇报,也不是在现场走流程、做表面功夫。而是要深入基层一线,问计于民,眼睛往下看,脚步往下迈,不能自以为是,觉得比别人站得高、看得远。事实上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实际的情况群众最了解,存在的问题群众感受最深,对解决问题的办法群众最有发言权。二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下基层调查研究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能凭经验看问题,不能用传统的思维方式看待变化发展的情况,要敢于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做到不唯书、不唯上,一切从实际出发。特别是对基层为了解决改革中遇到的难题进行的一些探索,要鼓励大胆地闯、大胆地试,对实践证明是对的做法及时总结推广,错的及时纠正。三要坚持由表及里科学分析的原则。“三分调查,七分研究。”调查的是问题的真相,研究的是问题的本质。调查研究,重视调查,更重视分析研究,只有把大量的零碎的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通过梳理分类,理清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全局问题和局部问题、反复性问题和偶然性问题等,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抓住事物的本质,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决策的正确制定与贯彻执行。

三要改进工作作风,增强主动性。调查研究是一项严谨细致的工作,要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就必须具备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一要尊重事实,不先入为主。一切结论产生都要基于大量深入的调查探索,调查开始阶段听到的情况和意见,仅仅是表层现象,随着调查的深入,才能触及深层和本质。因此,在调查开始阶段,对被调查者不要轻易表态,对调查的事物不要轻易下结论。二要深入细致,不走马观花。“涉浅水者得鱼虾,入深水者见蛟龙”,不深入到事物内部,就不可能看到事物的本质。改进调查研究作风,必须在“艰苦深入”上用气力、下功夫。不能浮光掠影,要扑下身子,不能道听途说,人云亦云。如果调查了解到的情况很特殊、很典型、很重要,要设法核实清楚,不能听风就是雨,未经调查论证和分析判断就信以为真,否则可能会造成不良的后果。三要把握全局,不以偏概全。调查研究是一个沙里淘金的过程,结论往往是领导实施决策指导的重要参考,为此,不能单纯盯着理论性问题兴师动众搞调研,也不能只是绕着调查对象反映的初步资料想问题,而是要从客观实际的角度出发,深度调研、综合调研、全面调研,看事情是否值得做、是否符合实际,从而统筹考虑、综合衡量,最终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年轻干部要提高科学决策能力,领导干部想问题、作决策,一定要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多打大算盘、算大帐,少打小算盘、算小账。”我们机构编制事业就是事关百姓民生,事关党和国家建设全局的大事业,所以机构编制干部就必须要学会站在事业全局的高度多打大算盘,算大账。我们干工作、做决策就要首先站在党和国家事业的大棋局中思考、站在人民群众是否得实惠的角度出发,要做到脑子装满情况、心里常想问题、反复思考提炼、实现理性升华,这样就能不断提升科学决策的能力水平。

一要胸怀大局。我们机构编制部门作为党的部门、政治机关,全面承担着为党配置执政资源的崇高使命,就必须紧密围绕中央和省、市委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和工作站位,始终站在全市改革发展大局的高度,立足全市看问题,立足全局看问题,想大事,谋大局,用发展眼光审视工作,用系统的思维谋划工作,综合分析,反复论证,寻找切入点,找准关键点,主动贯彻新思想、担当新使命、落实新要求、迎接新挑战,坚定不移推动全面深化改革走在前列、各项工作任务落在实处。

二要广泛调研。科学决策必须建立在充分、有效掌握真实情况和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调查研究的决策方法,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中发现问题,才能真正把实际的底数摸清,把存在的问题因素摸透,为科学决策打下基础提供依据,推动创新推行更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实践性的政策举措。同时,要持续强化理论研究能力和政策把握水平,积极主动开展前瞻性的理论研究和探索,不断实现机构编制理论探索和工作实践的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三要提升依法决策能力。“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科学决策的重要保障。只有当决策是依据法律以合法的形式出现,其科学性才有基本保障。当前,提升依法决策能力,要坚持机构编制的刚性约束,树牢编制就是法制的理念,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考虑和处理机构编制问题,要树立法治意识,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形成对法治理念、法治价值的认知、认同。要完善科学决策的法定程序,增强公众参与实效,提高论证质量,坚持合法性审查,防控决策风险,确保我们做出的各项决策完全符合政策规定,更加科学合理有效。

改革本身就是一个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过程。近年来,我们接连推进党政机构改革、乡镇街道机构改革、相对集中许可权改革等重点改革,相继啃下了一些“硬骨头”,然而,改革越向前,剩下的就越是最难啃的“硬骨头”,我们当前推进的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就是这难啃的“硬骨头”。作为机构编制干部,我们肩负着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的历史使命,就必须积极扛起改革压力,主动应对问题挑战,发扬改革精神,遵循改革规律,努力提高改革攻坚的能力,以一往无前的决心和舍我其谁的担当,成为有决心有担当的改革实干家。

一要发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保持刚健勇毅的改革勇气和决心。近年来我们统筹推进各项改革,改革举措出台的数量之多、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一些多年来难啃的硬骨头啃下来了,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同时,改革推进到今天,面临着更加深层次问题和各种固化利益的羁绊和阻力,需要解决的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越来越突出,需要我们破除利益固化,着力解决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就业、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让社会各界真切地感受到改革释放的红利。然而,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关键的是担当。我们全体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更要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和“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斗争精神,以“咬定青山不放松”“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决心和担当,向体制机制障碍“开刀”。

二要瞄准改革发展的“主航标”,持续强化推进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始终坚持政治的高站位,应对新形势下急难险重改革任务,切实推动改革向“夯基垒台”转变、向“谋篇长远”转变,确保取得良好成效。进一步深刻理解党管机构编制的制度优势,把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增强党的执政效能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把加强党的领导贯彻到机构编制各方面和全过程。进一步深刻认识机构编制部门作为党的机关、办事机构和参谋助手的角色定位,落实归口管理要求,切实发挥职能作用,把归口管理的体制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工作优势。进一步深刻把握机构编制工作历史性变革、机构编制部门自身建设历史性转换,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积极破解制约我市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难题,推动机构编制工作在我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体现新担当、展现新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年轻干部要提高应急处突能力,努力成为所在领域的行家里手,不断提高应急处突的见识和胆识,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挑战,做到心中有数、分类施策、精准拆弹,有效掌控局势、化解危机。”要提高应急处突能力,防范和化解危机风险,就要苦练个人本领,努力成为机构编制工作的行家里手,并不断提升统筹谋划能力,坚持底线思维,善于从最坏处准备,争取最好的结果,在有备无患、稳中求进中牢牢把握主动权,始终将化解风险作为年轻干部的重要职责,抓稳抓好、抓出成效。

一是提高统筹兼顾、通盘谋划的本领。对于年轻干部来讲,平时在一个阶段主抓一项工作,很难看出能力水平的高下。但如果一个阶段里要同时抓两项、三项甚至多项工作时,有的同志表现得不分主次、手忙脚乱、顾此失彼,而有的同志却忙而不乱、有条不紊,这时就能显出水平的高下了。年轻干部不论是驻村还是处理业务,都应该增强统筹意识和全局眼光,学会统筹好各个方面、各项工作的关系,既要精于自己的业务,打好点上的战斗,也要注重善于指挥面上的战役,实现整体推进,做到“十个指头弹钢琴”,有轻有重、有章有法。

二是提高敏锐见事、见微知著的本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有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的见微知著能力。什么叫敏锐?面对同一件事情、相同的信息,最早作出准确判断、作出正确决策的干部就是敏锐的干部。危中有机是客观存在的,但并不代表每个人都能化危为机、抓住机遇。年轻干部要保持活跃、敏捷的思维,对手头工作了然于胸、对各方面信息保持敏锐直觉,学会用发展的、联系的、辩证的观点去分析和研究问题,培养自己看海平面“桅杆”的本领,对潜在风险科学预判,对看得清苗头的趋势分析透彻,对到来的机遇及时捕捉,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

三是提高灵活抉择、精准施策的本领。灵活抉择就是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运用不同政策;精准施策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精准出招解决实际问题。换句话说,就是能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势制宜,一刀切最简单、最容易,但也最危险。全市各地各部门情况千差万别,每一个时期的形势瞬息万变,如果不加分析、不与具体实际相结合就匆匆行事,看似雷厉风行、轰轰烈烈,实则是表面化、简单化、绝对化,所以我们每个干部都需要学会创造性落实,坚持从实际问题出发,透彻了解事情发展的时和势,准确把握政策出台的时和机,对“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做到熟知、全知、深知,在这个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正确的战略战术,找到问题的难点症结,精准出台方案,精准推动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许多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背后都同管理体制机制相关,需要在机构设置、职能转变、编制调整等方面下功夫”。机构编制工作虽然不直接面向社会和群众,但涉及基层政权建设、重大民生民心工程背后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是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环节。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和国家机构的根本性质所在,也是我们党和国家机构先进性、优越性的根本体现。年轻干部要时刻牢记总书记的教诲,主动向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博大情怀看齐,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用辛勤付出和实际行动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要深怀为民之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年轻干部要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诗人艾青有一句名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人民的土地,为深沉的爱提供着最丰厚的精神滋养。人民的情怀,只有植根人民这个沃土才能真诚而醇厚。这一点,习近平总书记的梁家河记忆,是我们最好的励志教科书。总书记十几岁到延安梁家河插队,20多岁当村支书,吃粗茶淡饭,扛百斤大包,住简陋窑洞,带领乡亲们冰水里打坝修渠、建沼气池点亮穷山,用质朴与勤劳换来群众的真心。领袖为我们作出了表率。我们要始终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工作、去服务,把人民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尺,努力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的具体实践中,厚植人民情怀、践行为民宗旨、坚守人民立场。

为政之要,重在执行。我们评价一个年轻干部水平怎么样,重要的不是看他说什么,而是看他做什么、做得怎么样;检验一个干部能力怎么样,重要的不是看有多大声势,而是看是否能解决问题、真解决问题。如果动不动就另起炉灶“翻烧饼”,不搞点新的东西,就感觉显示不出自己的“高明”之处,动静很大、干货硬货很少,最终是经不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所以我们每一位同志,都要做带狠抓落实的实干家,带头执行市委的决策部署,落实办领导班子的指示要求。

一是突出服务中心抓落实。要注重在巩固机构改革成果上下功夫,做好部门“三定”规定运行情况的跟踪服务,进一步完善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做好党政机构改革的后半篇文章,促进“物理整合”向“化学融合”转变;要注重在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机制上作文章,总结已取得的经验做法,积极引深“三倾斜一下沉”思路举措,进一步向基层放权赋能,推动更多社会资源、管理权限和民生服务下放基层;注重在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上下大力,实时跟进推动事业单位改革、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确保改革取得预期效果;注重在加强机构编制课题研究上求突破,以课题理论政策研究为导向,不断增强全市机构编制系统的理论政策研究能力;注重在统筹编制资源上想办法,切实加大编制核减和挖潜力度,加大对重点需求重点问题的研究解决力度,着力破解重点领域发展需求与编制保障之间的矛盾;注重在推进机构编制部门法治化建设上下功夫,强化“法治建设”主体责任落实,深入推进《条例》宣传解读,持续巩固作风建设成果,进一步推动机构编制为民服务能力水平的整体提升。

二是突出强化责任担当抓落实。要持续历练攻坚克难的斗争精神,更加注重担当尽责,强化为民服务。继续以“讲政治、重团结、敢担当、善作为、守纪律、懂规矩、强作风、树形象”的治办理念,强化责任意识和斗争精神,积极对标先进理念和先进工作标杆,凝聚起干事创业的强大正能量,紧盯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重点工作、领导批示交办事项,要确保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尤其是对事关全局的大事、久拖不决的难事、突发性的急事,要紧抓在手,做到标准不符合不放过、问题不解决不松手、落实不彻底不罢休,积极破解制约我市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难题,推动机构编制工作在我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体现新担当、展现新作为。

三要突出强化作风抓落实。当前我们推动各项重点改革,统筹配置机构编制资源,工作头绪多、节奏快,快办速办才会出成效。大家要切实强化“组织口”意识,对标“组织口”标准,培育“组织口”作风,强化“由我来办,立即就办,办就办好”的工作作风;强化“首接负责,责任到此,不能再推,一办到底”的责任意识;强化“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的思想境界;强化“持之以恒,坚韧不拔,如饥似渴”的学习态度;强化“用心把握,用心做事,用心落实”的工作理念;敢于任事、精于谋事、善于成事,主动对标对接中央和省市委各项新命题新挑战,统筹落实好制定改革方案、研究管理举措、推广先进经验、推进任务落实等重点工作和急难险重任务,不折不扣、毫不走样地把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领导交付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为全市改革发展提供有力制度和组织保障。

身处大有可为的新时代,我们全体党员干部都要起而行之、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经风雨、见世面,在担当中历练、在奋斗中成长,真刀真枪锤炼能力,以过硬本领展现新作为,创造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新业绩。

提高七种能力专题党课讲稿范文【第二篇】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文化建设上,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为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第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我们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这一根本制度,这也是文化领域的根本制度。我们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编辑出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学习问答》等权威著作和辅导读本,建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媒体中心和“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坚持不懈用科学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广大干部群众对这一思想理解更加深入、践行更加自觉。

第二,主流思想舆论持续巩固壮大。我们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围绕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等重大历史节点,隆重组织系列庆祝和纪念活动;聚焦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决策部署,精心组织系列重大主题宣传,在全党全社会营造了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浓厚氛围。

第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为弘扬。我们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持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大力培育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特别注重发挥榜样引领作用,为英雄模范颁授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评选表彰一大批道德模范、时代楷模和最美人物,形成了见贤思齐、崇德向善、争当先锋的良好风尚。

第四,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大力繁荣文艺创作生产,先后推出了电影《我和我的祖国》《长津湖》、电视剧《觉醒年代》《山海情》等一批精品力作。我们积极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为丰富、更有营养的“精神食粮”。

第五,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更加鲜亮。我们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展中国文化年、旅游年、感知中国、欢乐春节、经典著作互译等活动。积极构建多主体、立体化大外宣格局,推动文化交流互鉴,促进民心相通相融,积极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我国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提高七种能力专题党课讲稿范文【第三篇】

提纲。

一、强化作风建设,要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二、强化作风建设,要持续加强学习提升能力。

三、强化作风建设,要全面加强敢于担当的精神。

四、强化作风建设,要全面深入推进作风转变。

五、强化作风建设,要永葆廉洁守初心。

正文:

同志们: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作风体现形象、作风关乎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干部能力作风建设提升到战略全局高度,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提出一系列重大要求。关于党的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很多次讲到作风建设,在党的十九大讲话中,对持之以恒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又作出新部署、提出新要求。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勇挑重担,不断奋斗完成党和人民交办的各项艰巨任务,攻克更多难关,不断强化服务本领,转变作风,提高为民解决难题本领,才能立足本职工作,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一、强化作风建设,要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所累,不为物欲所惑,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政治胸怀和胸襟气度,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锤接着一锤钉,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二、强化作风建设,要持续加强学习提升能力。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是我们党不断取得成功的密码。现在,全国上下都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巩固和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要加强理论学习,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进入新时代,面临新任务、新问题,领导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要做到敢于担当,不仅要有敢担当的勇气和定力,更要有担得起的底气和能力,这就需要依靠学习练就过硬本领,炼就政治慧眼。如果我们不重视学习,不加强学习,在想问题、做决策时就会打不开思路,找不出办法,甚至出现工作失误。今年年初,我们就下发了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和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意见,给大家列出了学习专题,推荐了学习书目、对学习时间、形式、效果提出了具体要求。大家一定要按照要求,处理好工学矛盾,挤时间完成好学习任务,争取做到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学有所成。要把学习作为履职尽责的第一需求,坚持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群众学、向同事学,少一些应酬、多一些学习,少一些浮躁、多一些思考,不断拓宽眼界、思路和胸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知识更新、提升综合能力。要争当内行干部,改变目前干部队伍中内行少、外行多的现状。工作落实难,只要成了内行就不难。希望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不论是干什么,都要争取成为内行、成为专家,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行家里手。

三、强化作风建设,要全面加强敢于担当的精神。

“担当和斗争是一种精神”。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作为领导干部,要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勇于担当、敢于斗争,在挺起脊梁、冲锋在前的担当和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作贡献。这既是责任心问题,也是党性问题。现在我们有少数干部“得罪人”的事不搞,“讨人嫌”的话不说,碰到难题回避三舍,遇到矛盾绕道而走,致使一些本来可以做好的事情没有做好,一些本来可以解决的问题久拖不决,一些本来可以缓解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这种现象与党和人民对我们的要求极不相符,对我们的工作极其有害,必须着力改进和克服。给了舞台就要唱好戏,担负职责就要尽到责。我们一定要勇于担当、勇于攻坚克难。要顾全大局。想问题、作决策、干事情,始终坚持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自觉维护全市大局,确保政令畅通。决不允许阳奉阴违、敷衍塞责;决不允许推诿扯皮、互设掣肘。要勇于负责。在工作的过程中,我们肯定会遇到阻力,有时还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风险。这个时候,关键就看我们敢不敢负责。在发展问题上,应该做的事,顶着压力也要干;必须负责任,迎着风险也要担当。只要我们敢作敢为、敢抓敢管,就没有过不去的坎、闯不过的关。要敢于克难。在工作中,不可能是一路坦途、一马平川,必然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坎坷,必然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困难也是一种机遇,只要我们敢于迎难而上、知难而进,积极地用创新的理念、发展的办法去解决、去化解,就一定能够变压力为动力、变困难为机遇,使我们的事业蒸蒸日上,发展越来越好。

四、强化作风建设,要全面深入推进作风转变。

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永恒主题,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中,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胜利和成就的经验中都贯穿着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实践,都把建设党的事业与建设良好的作风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作风优良是衡量一个干部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尺。今年以来,我们在抓作风促落实上下了很大力气,推出了不少举措,有了明显好转,但是一些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少数党员干部困于“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现实,疲于应付,落实各项工作存在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注重工作留痕,把说了当成做了,把做了当成做成了,工作浮于表面,不够深入。还有同志的说话办事看风向,随波漂,随风倒,官僚主义之风苗头显现,这些与驰而不息整治“四风”是背道而驰的。下一步,要继续按照中央八项规定的要求,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围绕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进一步把作风建设推向深入。要通过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了解社情民意,服务群众;通过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活动,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围绕既定任务目标,充分发扬“钉钉子”的精神,对各项工作一抓到底,真正要把转变作风的成效体现在抓好工作落实上来。要不断强化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对每一项工作都要提速提效,养成立说立行的作风,倡树“马上就办”的风气。对定下的事情抓紧实施,承担的任务确保成效,真正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要大力推进“一线工作法”,真正做到领导在一线指挥、干部在一线工作、办法在一线产生、矛盾在一线解决,成绩在一线创造,真正靠实干成就事业,靠实绩赢得民心。

五、强化作风建设,要永葆廉洁守初心。

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要从严从实加强教育管理监督,引导年轻干部对党忠诚老实,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使命,正确对待权力,时刻自重自省,严守纪法规矩,扣好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清正廉洁是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群众评判干部优劣的重要标准。大家一定要从近期发生的几起案件中吸取教训,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特别是要切实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要坚持立德修身,加强党性锻炼,提升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自觉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激励自己,以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鞭策自己,以党纪政纪和法律法规约束自己,敬畏历史、敬畏、敬畏百姓,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要正确对待和行使手中的权力,为民用权、秉公用权,真正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要坚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带头执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带头管好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的监督,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实实在在干事。

同志们,能力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让我们更加紧密的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以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在新的起点上走在前、当先锋,以优异成绩和崭新面貌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谢谢大家!

提高七种能力专题党课讲稿范文【第四篇】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指出,我们正处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年轻干部要起而行之、勇挑重担,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经风雨、见世面,真刀真枪锻炼能力,以过硬本领展现作为、不辱使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应对当前复杂形势、完成艰巨任务的迫切需要,也是年轻干部成长的必然要求。年轻干部要提升“七种能力”必须在工作中有干劲、有闯劲、有韧劲、有稳劲,勇于直面问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

时刻保持“攀比”的干劲。干部,干字当头。对年轻干部来说,年轻是资本、是优势,但年轻只有实干、担当,才能真正形成最大资本和显著优势。年轻干部在工作中要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干劲,志不求易、事不避难,主动到基层一线、艰苦环境中墩墩苗、吃吃苦,到问题集中、矛盾复杂的地方和吃劲岗位经受“多向锻造”、百炼成钢,直到手上“磨出茧”、脚上“走出道”,在千磨万击中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在攻坚克难中展现作为、不辱使命。要练就敢担当能担当的宽肩膀、铁肩膀,责任越大,肩膀就要越硬,扛得住,压不垮。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之年、“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加上新冠肺炎疫情,新情况和旧矛盾交织叠加,短期风险和长期困难交互并存,迫切需要一大批年轻干部砥砺奋斗。要多向优秀的年轻干部“攀比”,别人能做的,我也能做,别人能做好的,我要比别人做的更好。保持这股干劲,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有条件的而是无条件的,不是口头上的而是行动上的,不是表面上的而是靠实实在在的成效来检验的。我们深知,只有实干、担当,才能不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成为时代的胜利者。

时刻保持“不服输”的闯劲。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强调,青年要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勇立时代潮头,争做时代先锋。新时代的年轻干部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年轻干部要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敢闯敢试、先行先试,以“闯”从容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在各种艰巨繁重的任务,甚至会有惊涛骇浪,特别需要年轻干部在困难面前发扬“不畏难、不服输”奋斗精神,扑下身子、撸起袖子,以决战决胜的信念啃硬骨头、接烫手山芋,“过了一山再登一峰,跨过一沟再越一壑”,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见精神。年轻干部作为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之一,更要摆脱传统观念束缚,消除惯性思维影响,主动求变,敢于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本岗位实际有机结合起来,破旧立新、推陈出新,以创造性的工作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我们深知,只有不畏难、不服输,才能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

时刻保持久久为功的韧劲。年轻干部既要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豪情,也要有“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的韧劲。新长征路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等待我们去攻克,惟有一步一个脚印,沉下身子,练就高强本领,努力适应变化的世界,积极应对形势任务发展带来的挑战,才能攻坚克难。“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年轻干部精力旺盛,思维敏捷,接受新鲜事物快,可塑性强,是苦练本领、增长才干的黄金时期,他们不缺学历、缺的是阅历和经历。年轻干部做工作切忌高高在上,好高骛远,多预想一些困难,多付出一些汗水,也就多一成胜算,不要过多地想到自己如何“一日千里”,如何“点石成金”,而要想到一步一个脚印,想到久久为功。换句话说,就需要一点耐心,需要一股韧劲,才能真正有所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我们需要的是锲而不舍的韧劲,而不需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散漫。”对标先进,我们不难发现,有韧劲的年轻干部最后都能很好的成长。所有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要有十年如一日的韧劲,“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骐骥千里,非一日之功”,在困难面前,要锲而不舍、孜孜不倦,要有敢于追求成功的信心和勇气,绝不退缩,必定会有一番成绩。我们深知,只有坚韧不拔,锲而不舍,才能在实践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会“增益其所不能”。

时刻保持勇毅笃行的稳劲。越是艰难险阻来临,越需要站稳脚跟,稳扎稳打向前走,年轻干部是我们新时代的中坚力量,年轻干部要起而行之、不畏艰难,磨砺心性,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要坚持做事“认真”,不“钻牛角尖”,要保持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兢兢业业,踏实做好每一件事情。在工作中,注意细节,一步一个脚印,精雕细刻,把完成工作的质量放在首位。要处理好质量和效率的关系。急事应急办。但急办,不等于粗办,不能降低质量。越是急事,越要细心细致,越要注意关键环节,否则最容易忙中出错,降低工作质量,甚至造成不良后果。尤其是在面对人民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时,年轻干部更要稳得住,担得起,不能急躁,粗心大意。我们深知,只有一丝不苟、勇毅笃行,才能在直面问题和矛盾中想办法,能在干事中高质量完成任务。

青春不息,奋斗不止!在追梦与圆梦的征程中,涵养激情与理想,不懈奋斗和奉献,与新时代共同推进,绽放无悔青春。

提高七种能力专题党课讲稿范文【第五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干部干好工作所需的各种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提高七种能力专题党课讲课稿范例【优质8篇】”,今天我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的重要讲话和大家进行一次交流。10月10日,在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面对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我们要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勇于直面问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围绕“年轻干部要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这一主题,系统提出新形势下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需要提高的“七种能力”,应该说,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给年轻干部提出的新要求、新标准。同时,也给我们广大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下面,借今天这个难得机会,结合我们机构编制干部实际,围绕深刻理解、精准把握、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担当历练不负使命,写新时代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高分答卷,谈几点体会和认识,与大家作个交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干部干好工作所需的各种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有了过硬的政治能力,才能做到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我们机构编制部门作为党的机关、政治机关,承担着配置党的政治资源、执政资源的重要政治责任,各项工作都要鲜明地体现党的意志、党的立场、党的原则和党的纪律,所以更要提升政治站位、拓展政治格局、增强政治能力,进一步做到坚定理想信念把牢政治方向,观察分析形势把握政治因素、筹划推动工作落实政治要求、处理解决问题防范政治风险。

一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加强理论武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全体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注重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题,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只有学懂弄通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才能心明眼亮,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才能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下坚持科学指导思想和正确前进方向,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做到眼睛亮、见事早、行动快。

二是观察分析形势要把握政治因素。“提高政治能力,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善于从政治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体而言,就是要旗帜鲜明讲政治,通过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形成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政治认同,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政治责任。机构编制部门的党员干部要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站在党和国家大局上想问题、办事情,在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上勇当先锋,在讲政治、顾大局、守规矩上做好表率,做到凡是有利于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事就坚定不移做,凡是不利于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事就坚决不做。特别是,作为政治部门的政治干部,要坚持“身在兵位、胸为帅谋”,更加自觉地把每一项机构编制工作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局、“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全市改革发展大局中去思考、定位、摆布,确保每一项机构编制管理服务和推进改革发展举措,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体现市委所指、发展所需、基层所盼。

三是筹划推动工作要落实政治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越繁重,我们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越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落实政治任务,推动工作落实,首先要掌握实际实情,需要我们通过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最需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难题。出台改革政策措施,需要深入调查研究,摸清底数,广泛听取意见,兼顾各方利益,使各项决策和工作部署集中民智、体现民意、反映民情,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完善。需要我们积极发挥省会优势,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敢于破除迷信、超越陈规,转变思维习惯、突破思维定势,强化问题导向,不断推进理念创新、思路创新、制度创新和方式创新,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开创新机构编制工作的局面。需要我们坚持“一线工作法”,掌握改革的难点堵点,拿出管用有效的办法助力解决改革中遇到体制机制难题。特别是,在当前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要重视和回应群众复工复产中面临的实际困难,把“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作为基本要求,突出优化配置执政资源的主责主业,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不断在为民服务中修炼提高政治能力。

四是处理解决问题要防范政治风险。要自觉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研究制定机构编制管理事项和改革举措必须强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要紧绷决策失误导致政治风险的这根弦,在深化改革、推动发展过程中,要全面避免小争议演化为信访风险、个别问题演化为综合风险。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尽量避免因思考不细、预案准备不足导致不可控情形的出现,这样才能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要强化风险意识时刻警醒,加强对各种改革内在风险因素的调查研判,提高动态监测、实时预警能力,推进改革布局的谋篇科学化、措施的精细化,对各种可能的风险及其原因都要心中有数,科学施策、稳慎推进、适时调整,力争把不利因素化解在源头。要有充沛顽强的斗争精神,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继续保持斗争精神,不断增强斗争本领,主动在重点工作中历练、在难点改革中增强本领,补足办事能力不强、临事经验不足、做事功夫不细等短板和瑕疵,应对好每一场重大改革带来的风险挑战,切实把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做实做好。

史官提笔当观六朝风雨,医者开方需经望闻问切,决策部署更要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更是我国革命伟业和建设事业制胜的重要法宝。从毛主席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到习总书记的“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都充分揭示了开展调查研究对抓好各项工作的特殊重要性。特别是当前,我们承担着加强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建设、深化机构改革、优化党的执政资源配置的重要职责,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调查研究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它是我们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金钥匙,也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必须充分发扬这项优良传统,把调查研究作为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贯穿于工作谋划、科学决策和落实执行全过程。

一要准确把握特点规律,增强科学性。任何事物都是有规律可循的,调查研究工作也不例外。只有从根本上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才能提高工作的科学性。一是调查研究具有问题性的特点,调查研究的目的是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因此必须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我们下去搞调研,要有明确的目的,带着问题下去,盯着问题走,走一路思考一路,拿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使调查研究的成果帮助决策,切实在解决问题中发挥作用。二是调查研究具有连续性的特点,决定了开展调查研究不能一劳永逸,必须做到“始终坚持”和“不断加强”。调查研究工作,不显山露水,平常很难看得见、摸得着,短期也难以看到效益,一时出不了政绩,人人能做,但未必人人愿做,也未必人人都能做好,这也是调查研究工作贵在经常,难在经常的原因所在。三是调查研究具有过程性的特点,决定了开展调查研究不能虎头蛇尾,必须突出全程抓落实。开展调查研究要获得预期的效果,必须把功夫下在过程中,重视每一步的过程,一步一个脚印地做,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抓,切实把每个环节每个过程抓实抓到位,才能确保最终质量。

二要运用科学方法,增强有效性。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不在于规模、形式、花样,关键要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真正解决问题,也就是看效果。要保证调查研究的效果,光有良好的愿望不行,只凭热情和干劲也不行,还要有正确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调研不是凭经验、拍脑袋、看材料、听汇报,也不是在现场走流程、做表面功夫。而是要深入基层一线,问计于民,眼睛往下看,脚步往下迈,不能自以为是,觉得比别人站得高、看得远。事实上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实际的情况群众最了解,存在的问题群众感受最深,对解决问题的办法群众最有发言权。二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下基层调查研究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能凭经验看问题,不能用传统的思维方式看待变化发展的情况,要敢于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做到不唯书、不唯上,一切从实际出发。特别是对基层为了解决改革中遇到的难题进行的一些探索,要鼓励大胆地闯、大胆地试,对实践证明是对的做法及时总结推广,错的及时纠正。三要坚持由表及里科学分析的原则。“三分调查,七分研究。”调查的是问题的真相,研究的是问题的本质。调查研究,重视调查,更重视分析研究,只有把大量的零碎的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通过梳理分类,理清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全局问题和局部问题、反复性问题和偶然性问题等,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抓住事物的本质,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决策的正确制定与贯彻执行。

三要改进工作作风,增强主动性。调查研究是一项严谨细致的工作,要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就必须具备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一要尊重事实,不先入为主。一切结论产生都要基于大量深入的调查探索,调查开始阶段听到的情况和意见,仅仅是表层现象,随着调查的深入,才能触及深层和本质。因此,在调查开始阶段,对被调查者不要轻易表态,对调查的事物不要轻易下结论。二要深入细致,不走马观花。“涉浅水者得鱼虾,入深水者见蛟龙”,不深入到事物内部,就不可能看到事物的本质。改进调查研究作风,必须在“艰苦深入”上用气力、下功夫。不能浮光掠影,要扑下身子,不能道听途说,人云亦云。如果调查了解到的情况很特殊、很典型、很重要,要设法核实清楚,不能听风就是雨,未经调查论证和分析判断就信以为真,否则可能会造成不良的后果。三要把握全局,不以偏概全。调查研究是一个沙里淘金的过程,结论往往是领导实施决策指导的重要参考,为此,不能单纯盯着理论性问题兴师动众搞调研,也不能只是绕着调查对象反映的初步资料想问题,而是要从客观实际的角度出发,深度调研、综合调研、全面调研,看事情是否值得做、是否符合实际,从而统筹考虑、综合衡量,最终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年轻干部要提高科学决策能力,领导干部想问题、作决策,一定要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多打大算盘、算大帐,少打小算盘、算小账。”我们机构编制事业就是事关百姓民生,事关党和国家建设全局的大事业,所以机构编制干部就必须要学会站在事业全局的高度多打大算盘,算大账。我们干工作、做决策就要首先站在党和国家事业的大棋局中思考、站在人民群众是否得实惠的角度出发,要做到脑子装满情况、心里常想问题、反复思考提炼、实现理性升华,这样就能不断提升科学决策的能力水平。

一要胸怀大局。我们机构编制部门作为党的部门、政治机关,全面承担着为党配置执政资源的崇高使命,就必须紧密围绕中央和省、市委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和工作站位,始终站在全市改革发展大局的高度,立足全市看问题,立足全局看问题,想大事,谋大局,用发展眼光审视工作,用系统的思维谋划工作,综合分析,反复论证,寻找切入点,找准关键点,主动贯彻新思想、担当新使命、落实新要求、迎接新挑战,坚定不移推动全面深化改革走在前列、各项工作任务落在实处。

二要广泛调研。科学决策必须建立在充分、有效掌握真实情况和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调查研究的决策方法,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中发现问题,才能真正把实际的底数摸清,把存在的问题因素摸透,为科学决策打下基础提供依据,推动创新推行更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实践性的政策举措。同时,要持续强化理论研究能力和政策把握水平,积极主动开展前瞻性的理论研究和探索,不断实现机构编制理论探索和工作实践的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三要提升依法决策能力。“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科学决策的重要保障。只有当决策是依据法律以合法的形式出现,其科学性才有基本保障。当前,提升依法决策能力,要坚持机构编制的刚性约束,树牢编制就是法制的理念,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考虑和处理机构编制问题,要树立法治意识,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形成对法治理念、法治价值的认知、认同。要完善科学决策的法定程序,增强公众参与实效,提高论证质量,坚持合法性审查,防控决策风险,确保我们做出的各项决策完全符合政策规定,更加科学合理有效。

改革本身就是一个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过程。近年来,我们接连推进党政机构改革、乡镇街道机构改革、相对集中许可权改革等重点改革,相继啃下了一些“硬骨头”,然而,改革越向前,剩下的就越是最难啃的“硬骨头”,我们当前推进的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就是这难啃的“硬骨头”。作为机构编制干部,我们肩负着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的历史使命,就必须积极扛起改革压力,主动应对问题挑战,发扬改革精神,遵循改革规律,努力提高改革攻坚的能力,以一往无前的决心和舍我其谁的担当,成为有决心有担当的改革实干家。

一要发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保持刚健勇毅的改革勇气和决心。近年来我们统筹推进各项改革,改革举措出台的数量之多、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一些多年来难啃的硬骨头啃下来了,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同时,改革推进到今天,面临着更加深层次问题和各种固化利益的羁绊和阻力,需要解决的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越来越突出,需要我们破除利益固化,着力解决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就业、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让社会各界真切地感受到改革释放的红利。然而,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关键的是担当。我们全体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更要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和“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斗争精神,以“咬定青山不放松”“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决心和担当,向体制机制障碍“开刀”。

二要瞄准改革发展的“主航标”,持续强化推进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始终坚持政治的高站位,应对新形势下急难险重改革任务,切实推动改革向“夯基垒台”转变、向“谋篇长远”转变,确保取得良好成效。进一步深刻理解党管机构编制的制度优势,把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增强党的执政效能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把加强党的领导贯彻到机构编制各方面和全过程。进一步深刻认识机构编制部门作为党的机关、办事机构和参谋助手的角色定位,落实归口管理要求,切实发挥职能作用,把归口管理的体制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工作优势。进一步深刻把握机构编制工作历史性变革、机构编制部门自身建设历史性转换,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积极破解制约我市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难题,推动机构编制工作在我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体现新担当、展现新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年轻干部要提高应急处突能力,努力成为所在领域的行家里手,不断提高应急处突的见识和胆识,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挑战,做到心中有数、分类施策、精准拆弹,有效掌控局势、化解危机。”要提高应急处突能力,防范和化解危机风险,就要苦练个人本领,努力成为机构编制工作的行家里手,并不断提升统筹谋划能力,坚持底线思维,善于从最坏处准备,争取最好的结果,在有备无患、稳中求进中牢牢把握主动权,始终将化解风险作为年轻干部的重要职责,抓稳抓好、抓出成效。

一是提高统筹兼顾、通盘谋划的本领。对于年轻干部来讲,平时在一个阶段主抓一项工作,很难看出能力水平的高下。但如果一个阶段里要同时抓两项、三项甚至多项工作时,有的同志表现得不分主次、手忙脚乱、顾此失彼,而有的同志却忙而不乱、有条不紊,这时就能显出水平的高下了。年轻干部不论是驻村还是处理业务,都应该增强统筹意识和全局眼光,学会统筹好各个方面、各项工作的关系,既要精于自己的业务,打好点上的战斗,也要注重善于指挥面上的战役,实现整体推进,做到“十个指头弹钢琴”,有轻有重、有章有法。

二是提高敏锐见事、见微知著的本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有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的见微知著能力。什么叫敏锐?面对同一件事情、相同的信息,最早作出准确判断、作出正确决策的干部就是敏锐的干部。危中有机是客观存在的,但并不代表每个人都能化危为机、抓住机遇。年轻干部要保持活跃、敏捷的思维,对手头工作了然于胸、对各方面信息保持敏锐直觉,学会用发展的、联系的、辩证的观点去分析和研究问题,培养自己看海平面“桅杆”的本领,对潜在风险科学预判,对看得清苗头的趋势分析透彻,对到来的机遇及时捕捉,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

三是提高灵活抉择、精准施策的本领。灵活抉择就是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运用不同政策;精准施策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精准出招解决实际问题。换句话说,就是能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势制宜,一刀切最简单、最容易,但也最危险。全市各地各部门情况千差万别,每一个时期的形势瞬息万变,如果不加分析、不与具体实际相结合就匆匆行事,看似雷厉风行、轰轰烈烈,实则是表面化、简单化、绝对化,所以我们每个干部都需要学会创造性落实,坚持从实际问题出发,透彻了解事情发展的时和势,准确把握政策出台的时和机,对“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做到熟知、全知、深知,在这个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正确的战略战术,找到问题的难点症结,精准出台方案,精准推动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许多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背后都同管理体制机制相关,需要在机构设置、职能转变、编制调整等方面下功夫”。机构编制工作虽然不直接面向社会和群众,但涉及基层政权建设、重大民生民心工程背后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是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环节。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和国家机构的根本性质所在,也是我们党和国家机构先进性、优越性的根本体现。年轻干部要时刻牢记总书记的教诲,主动向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博大情怀看齐,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用辛勤付出和实际行动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要深怀为民之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年轻干部要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诗人艾青有一句名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人民的土地,为深沉的爱提供着最丰厚的精神滋养。人民的情怀,只有植根人民这个沃土才能真诚而醇厚。这一点,习近平总书记的梁家河记忆,是我们最好的励志教科书。总书记十几岁到延安梁家河插队,20多岁当村支书,吃粗茶淡饭,扛百斤大包,住简陋窑洞,带领乡亲们冰水里打坝修渠、建沼气池点亮穷山,用质朴与勤劳换来群众的真心。领袖为我们作出了表率。我们要始终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工作、去服务,把人民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尺,努力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的具体实践中,厚植人民情怀、践行为民宗旨、坚守人民立场。

为政之要,重在执行。我们评价一个年轻干部水平怎么样,重要的不是看他说什么,而是看他做什么、做得怎么样;检验一个干部能力怎么样,重要的不是看有多大声势,而是看是否能解决问题、真解决问题。如果动不动就另起炉灶“翻烧饼”,不搞点新的东西,就感觉显示不出自己的“高明”之处,动静很大、干货硬货很少,最终是经不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所以我们每一位同志,都要做带狠抓落实的实干家,带头执行市委的决策部署,落实办领导班子的指示要求。

一是突出服务中心抓落实。要注重在巩固机构改革成果上下功夫,做好部门“三定”规定运行情况的跟踪服务,进一步完善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做好党政机构改革的后半篇文章,促进“物理整合”向“化学融合”转变;要注重在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机制上作文章,总结已取得的经验做法,积极引深“三倾斜一下沉”思路举措,进一步向基层放权赋能,推动更多社会资源、管理权限和民生服务下放基层;注重在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上下大力,实时跟进推动事业单位改革、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确保改革取得预期效果;注重在加强机构编制课题研究上求突破,以课题理论政策研究为导向,不断增强全市机构编制系统的理论政策研究能力;注重在统筹编制资源上想办法,切实加大编制核减和挖潜力度,加大对重点需求重点问题的研究解决力度,着力破解重点领域发展需求与编制保障之间的矛盾;注重在推进机构编制部门法治化建设上下功夫,强化“法治建设”主体责任落实,深入推进《条例》宣传解读,持续巩固作风建设成果,进一步推动机构编制为民服务能力水平的整体提升。

二是突出强化责任担当抓落实。要持续历练攻坚克难的斗争精神,更加注重担当尽责,强化为民服务。继续以“讲政治、重团结、敢担当、善作为、守纪律、懂规矩、强作风、树形象”的治办理念,强化责任意识和斗争精神,积极对标先进理念和先进工作标杆,凝聚起干事创业的强大正能量,紧盯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重点工作、领导批示交办事项,要确保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尤其是对事关全局的大事、久拖不决的难事、突发性的急事,要紧抓在手,做到标准不符合不放过、问题不解决不松手、落实不彻底不罢休,积极破解制约我市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难题,推动机构编制工作在我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体现新担当、展现新作为。

三要突出强化作风抓落实。当前我们推动各项重点改革,统筹配置机构编制资源,工作头绪多、节奏快,快办速办才会出成效。大家要切实强化“组织口”意识,对标“组织口”标准,培育“组织口”作风,强化“由我来办,立即就办,办就办好”的工作作风;强化“首接负责,责任到此,不能再推,一办到底”的责任意识;强化“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的思想境界;强化“持之以恒,坚韧不拔,如饥似渴”的学习态度;强化“用心把握,用心做事,用心落实”的工作理念;敢于任事、精于谋事、善于成事,主动对标对接中央和省市委各项新命题新挑战,统筹落实好制定改革方案、研究管理举措、推广先进经验、推进任务落实等重点工作和急难险重任务,不折不扣、毫不走样地把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领导交付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为全市改革发展提供有力制度和组织保障。

身处大有可为的新时代,我们全体党员干部都要起而行之、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经风雨、见世面,在担当中历练、在奋斗中成长,真刀真枪锤炼能力,以过硬本领展现新作为,创造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新业绩。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等“七种能力”。这是继2019年3月和9月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在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主讲“第一课”后,再次语重心长地对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谆谆教诲。2021年3月1日,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开班式上发表再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都是激励我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宝贵精神财富。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接班人,必须立志做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不断增强意志力、坚忍力、自制力,在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建功立业,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1.年轻干部素质能力提升是我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两年四次出席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相继提出年轻干部“加强理论修养”“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提素质强本领的要求,这其中意义深远。

从历史角度看,重视干部队伍素质能力提升是我们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经验。我们党自成立起,就认识到党的执政能力、干部执政本领关乎党的命运、国家命运、民族命运和人民福祉。我们党能够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党员干部的过硬本领发挥了至为关键的作用。过硬本领并非与生俱来,更不是一劳永逸的。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形势、不同发展阶段都会对党的执政能力和干部执政本领提出不同要求,这就需要我们紧紧围绕时代发展新内涵、新特点、新任务,在不同维度和层面着力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干部执政本领。

2.应对国际国内复杂形势对干部队伍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从国内情况看,收官“十三五”挺进“十四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踏上新征程,我国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这种情况下,如何守初心、担使命,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关键看党的执政能力强不强、干部执政本领够不够。

习近平总书记坚持问题导向,从战略高度精准把握当下干部队伍中不适应形势变化的能力短板,系统提出“七种能力”,可以说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时代性。奋战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必须抓紧锻造硬核能力,努力克服本领恐慌。

强调政治能力,体现出政治能力作为我们党的根本能力,在党的执政能力体系中具有先决性意义。政治能力主要体现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态度、政治原则等要求上。政治能力若不能在党的执政能力体系中起到引领作用,会直接影响党的整体执政能力提升。我想,这恰恰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提升政治能力的深意所在。当前年轻干部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缺乏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锻炼和艰苦环境的考验,有的存在理想信念动摇、政治站位不高、政治方向模糊等政治能力不足问题,容易造成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出现偏差。因此,对年轻干部的选拔培养,必须把好政治关,把政治能力作为第一能力来考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员干部要“有针对性地学习掌握做好领导工作、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的各种知识,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行家里手、内行领导”。

1.提升学习能力。形势在变化,知识在更新,学习能力不行,终究会被时代淘汰学习的过程即是思想淬炼的过程年轻干部要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既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还要学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尤其要深学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要抓住重点学,又要拓宽领域学,更要带着问题学,做到学进心里、学到实处、学以致用、学用相长,达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3.积极投身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年轻干部要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践,在实践中闯难关、涉险滩,战风险、化危机,察实情、通民情,想问题、作决策,促改革、谋发展,让实践成为学知识、长见识、练本事、增才干的可靠途径年轻干部要在调查研究、科学决策、改革攻坚、应急处突、群众工作等具体实践中坚韧不拔、埋头苦干,成为攻坚克难的实干家,决不能做理论的“空谈客”增长专业才干年轻干部埋头干事创业,缺少专业化本领不行专业化本领要求年轻干部既要懂经济又要懂政治、既要懂业务又要懂党务、既要懂专业又要懂管理年轻干部应重点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市场经济发展、民主政治健全、社会文化繁荣、社会治理创新、生态文明建设等重点领域的重大问题,不断丰富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锤炼专业作风、培育专业精神,增强专业领域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让整体工作更富时代性、规律性和创造性。

新时代的年轻干部必须具备能干事、干成事的真本领、硬功夫。一个是复合型干部要成为主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性、系统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对党的执政能力、党员干部执政本领提出更多内涵性、综合性要求。又博又专、底蕴深厚是复合型干部的主要特征,在干事创业过程中,能自觉将自身多维度的能力本领应用于工作实践,形成同向发力的综合效应。复合型干部因其多维度的工作能力和本领,更能适应形势不断变化的实际需要,成为我们党加强自身队伍建设的重要努力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七种能力”,正是新时代复合型干部队伍建设的“冲锋号”,为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能力锻造提供了科学指引。

党的执政能力和干部执政本领“够不够”“行不行”“能不能”,最终要通过实践进行检验。党的执政能力体系建设,最终统归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提高“七种能力”,目的是提高党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要求的综合能力。这种综合执政能力建构,往往与党员干部政治素养和业务素养培育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这个意义上讲,“七种能力”提升过程是政治素养和业务素养的培育过程。政治素养是修身之本,业务素养是成事之要,二者在实践中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共同构成党员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才干。

作为新提拔年轻干部,要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勇挑重担、苦干实干,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贯通起来,深刻感悟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力量、实践力量、人格力量,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增强学习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习近平总书记对办公室工作始终寄予殷切希望,对办公室工作人员给予亲切关怀。1990年,习近平总书记担任福建宁德地委书记期间,与地县办公室干部谈心时的讲话收入了《摆脱贫困》一书;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办调研视察,看望慰问干部职工,明确要求党委办公厅要做到“五个坚持”。今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年轻干部要不断提高七种能力,这是着眼新形势新任务对年轻干部提出的明确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作为组织部门办公室的年轻干部,只有始终牢记初心使命深入践行“五个坚持”,对标对表先进典型不断提高七种能力,才能不辜负总书记的深深关爱和殷殷嘱托,才能以过硬本领展现作为、不辱使命。

坚持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不断提高政治能力。组织部门办公室围绕部务会工作,是决策的参谋部、协调部、执行部。当好部务会的“坚强前哨”和“巩固后院”,头等大事就是要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做好办公室工作需要具备多种能力,其中政治能力永远是第一位的。只有具备过硬的政治能力,才能做到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辉煌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70多年的伟大变迁、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的伟大实践,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作为办公室的年轻干部,一定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始终牢记忠诚之本、信念之基,坚定不移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捍卫核心;要着力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做到眼睛亮、见事早、行动快,始终做政治上的“老实人”;要注重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在不懈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中自觉磨砺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不断提高政治能力。

坚持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办公室工作点多、线长、面宽,是机关运转的“总开关”“总枢纽”“总调度”。组织部门办公室的工作涵盖了信息报送、服务运转、督查落实、组工宣传、信访工作、信息化建设等六大体系,纷繁庞杂,必须找准全局方位,明大势、识大局、抓大事,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做好服务。作为办公室的年轻干部,一定要正确理解和把握“身在兵位”与“胸为帅谋”的关系。身在兵位,就是要一心扑在服务上,把服务意识作为自己在办公室工作的安身立命之本,不自恃、不自负、不自诩,不滥用领导和办公室的名义颐指气使、发号施令,为部务会、部领导、部机关全体干部职工提供周到热情的服务;胸为帅谋,就是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自觉从大局看问题,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摆布,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务大局、坚决维护大局。要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努力连好“五条线”:架好“天线”,紧贴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报;把好“主线”,紧扣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党的组织路线反映情况;接好“地线”,深入收集反映基层干部群众实践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铺好“网线”,注意动态搜集涉组涉干重要网上舆情;守好“底线”,对重大事项、紧急突发情况要第一时间上报,不迟报瞒报漏报。

坚持极端负责的工作作风,不断提高业务能力。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年轻干部努力提高的七种能力之中,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抓落实能力,归结起来,都属于业务能力。作风是能力的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优良才能塑造英雄部队,作风松散可以搞垮常胜之师”。组织部门办公室要铸造一支常胜之师,就必须长期坚持极端负责的工作作风,时刻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工作态度,对部务会作出的决策、部署的工作、定下的事情,要雷厉风行、紧抓快办,做到恪尽职守、案无积卷、事不过夜、精益求精。能力是作风的体现。所谓历事才能练心,没有抽象的好作风,好作风必然体现在圆满完成的工作中。作为办公室的年轻干部,一定要沉下心来学习掌握做好工作的各项业务能力。调查研究是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要求。科学决策是合理行政的基础,是执政兴国的重要方式方法。改革攻坚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一招。应急处突是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考验党员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的常态化基本功。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狠抓落实已经成为全党上下推进改革、做好工作的共识。软肩膀挑不起硬担子,只有在文稿起草、督促检查、新闻宣传、机要保密、财务管理、事务保障等办公室日常工作的火热实践中不断砥砺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抓落实能力,才能练就过硬业务,展现优良作风。

坚持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不断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群众工作能力是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最基础、最核心能力。群众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也有内心的冲突和挣扎。群众就是在网络上留言建议放宽选调生招录范围的应届毕业生,就是打电话询问党组织关系接转流程的流动党员,就是联系帮扶的环县贫困户。作为办公室的年轻干部,不能以自己的个人感受代替群众的感受,而是要拜群众为师、向群众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真心对群众负责,热心为群众服务,诚心接受群众监督。“心无百姓莫为官”,我们对群众有多亲,群众就把我们看多重;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会沉淀多少真情。从焦裕禄、杨贵、谷文昌到孔繁森、郑培民、牛玉儒,从杨善洲、沈浩、黄文秀到吴天祥、廖俊波、杨汉军,从周永开、张桂梅、于海俊到李夏、卢永根、加思来提·麻合苏提,再到曾经就在我部联系帮扶的舟曲县脱贫攻坚一线奋战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张小娟,我们党从来不缺把群众看得比天大,为群众甘愿做牛马的人民公仆、时代先锋。向先进典型学习,可学者多矣,最关键的是要学精神,学习他们把“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铸入灵魂深处,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为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奉献精神。

坚持廉洁自律的道德操守,不断提高自律能力。办公室是一个单位的中心机关,对内掌握核心机密,掌管财务车辆资产,对外上至接待领导,下至联系群众,什么都要参与,因此廉政风险不小。作为办公室的年轻干部,一定要正确看待“中心”。年轻干部在办公室工作,视野开阔,锻炼充分,经历更多,机会也多,但是如果不一开始就端正思想、摆正位置,而是以“身居要津”而沾沾自喜、目空一切,时间久了很容易变得架口大、胆子大、期望值高、缺乏感恩之心、敬畏之心,变成不思为民办实事,一心只想往上爬的“官油子”,出事只是时间早晚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泰山半腰有一段平路叫“快活三里”,一些人爬累了,喜欢在此歇脚。然而,挑山工一般不在此就留,因为休息时间长了,腿就会“发懒”,再上“十八盘”就更困难。年轻干部持续健康成长,就是登泰山,何止“十八盘”?是一山更比一山高,一坡更比一坡陡,早早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所谓核心部门、重要岗位“快活三里”,没几年就会丧失初心,丢掉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定力和勇气,变成材质疏松的速生树,不但做不了扁担,还会把担子挑翻,在大浪淘沙中逐渐从“中心”退到“边缘”,甚至违法犯罪,身陷囹圄。34岁任兰州市委副秘书长的金晋哲,44岁任甘肃省委副秘书长的唐兴和之所以落马,没有长期坐过“冷板凳”,年纪轻轻就在党委办公厅领导岗位,逐渐脱离群众、迷失自我,背弃党的信仰,个人私欲膨胀,道德底线丧失,是一条重要的原因。办公室的年轻干部一定要从根本上认识到,在办公室工作并没有任何政治上的特权,决不能打着领导旗号办私事、谋私利,搞公权私用、公器私用,要低调为人、谨慎交友,自觉净化自己的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防微杜渐、严于律己。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我们正处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作为办公室的年轻干部,要起而行之、勇挑重担,主动经风雨、见世面,真刀真枪锤炼能力,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豪迈气概和“咬定青山不放松”坚韧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重任,为努力谱写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当前,随着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深入人心,我们面临着越来越透明、规范的社会环境,责任要求也越来越重。面对新形势的严峻挑战,如果继续按部就班,按常规办事,只能落伍,甚至掉队,必须因势而动,顺势而为,转变执政理念,提升执政能力,确保思想不落伍,工作不落后。

一要提高引领全局、畅通政令的执行力。执行力,往大处讲是执政能力,往小处说就是完成部署工作的能力。当前要提高政府执行力,必须强化三种意识。一是服从意识。只有在思想上接受,行动上才会有干劲,才会有干好工作、突破困难的动力。服从是行动的第一步,领导干部要有坚定不移的服从意识和令行禁止的严明纪律,部署下去的任何事情,都要自发自觉、全力以赴地认真执行,不拖拉、不推诿。二是进取意识。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始终保持先创争优的心态,把工作标准调整到最高,精神状态调整到最佳,工作热情调整到最高,工作劲头调整到最大,在解放思想中谋划经济增长点,探求工作创新点,坚定信心和决心,努力开创本职工作新局面。三是责任意识。每位党员干部都要强化责任,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入手,为经济建设献计出力,为项目工作竭尽全力,为优化环境付出努力。只要每一名党员干部尽心尽力于事业、尽职尽责于岗位,就一定能够凝聚发展合力、激发跨越之志、形成振兴之势。

须要具备较强的科学发展、和谐前进能力。一要更加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必须进一步加强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竞争力和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二要更加注重加快农村发展。目前,要实现富农,必须从“三农”这个最具决定性的环节抓起,壮大畜牧业,优化种植业,狠抓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三要更加注重加快社会全面发展。实现社会和谐全面发展,一个根本立足点就是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还要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提高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让全省人民更多地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

三要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当今,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日趋多元化,新旧体制、思想相互交织,各种矛盾集中涌现。必须要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强化民政、社保、困难救助三条主线,用政策解疑心,用保障稳民心,用真情换人心,保证社会稳定和谐。一要变“亡羊补牢”为“未雨绸缪”。健全完善信访工作各项制度,调整充实排查网络机构,坚持领导接访和定期下访,把矛盾和问题有效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二要变“搪塞推诿”为“化剑为犁”。党员干部要尽心尽责工作,切实加强群众的思想政治和法制教育,真心实意地去关心群众,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把矛盾掌握在自己手中,把握矛盾转化的主动权,用温暖的言行防止矛盾激化,善于灵活运用市场和法律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解决用单一行政手段难以解决的问题。三要变“官本位”为“民为贵”。人民群众是我党的生命之根、力量之源、胜利之本,民心稳则社会稳。党员干部必须强化民本意识,从“父母官”的思维定势中走出来,把群众作为自己的“衣食父母”,时刻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实实在在办实事、办好事。

执政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关键在于领导干部不断加强学习。特别是要加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不断提高对大局、大势的敏锐性和鉴别力,深刻洞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向、新特点;同时要躬身实践,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经受锻炼、积累经验,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今天局领导安排我给大家讲一次党课,我想结合当前开展的党员队伍秋冬季集中教育整治行动,以“增强党员意识、发挥党员作用”“严守党纪党规、强化党员责任”为主题,和各位领导及广大党员一起共同学习。

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以来,已经走过了94年艰辛而辉煌的风雨历程。我们都知道,党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繁荣和为中国人民的自由、民主、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这94年,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94年,是我们党经受各种风浪考验、不断发展壮大,不断开创各项事业新局面的94年。

中国共产党的94年,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索救国图强真理,开辟民族振兴道路的94年;是带领中国人民不怕流血牺牲,创造辉煌业绩的94年。在94年的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在四代领导集体的坚强领导下,以崭新的世界观,为全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团结带领人民群众英勇奋斗,经历了战争与和平、革命与执政、建设与改革、挫折与胜利的考验,取得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辉煌成就,成为推动历史前进的强大的政治力量。进入新世纪,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正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奋力谱写中国历史上更加辉煌的新篇章。回想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党员人数不过几十人。而时至今日,共产党员人数却达8000多万之巨,中国共产党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党。值得自豪!

不可否认,现在有一些党员,对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不那么坚定,甚至完全动摇了。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宣传伟大理想有点“超前”;有的认为,在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不是讲理想的时代,而是讲实惠、讲利益的时代了,讲理想“过时”了。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党员由于放弃了对崇高理想的追求,信念崩溃,在形形色色的诱惑面前经不起考验,最终走上了腐化堕落、自我毁灭的道路。有些党员干部走上犯罪道路的事例反复告诉我们:理想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信念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只要我们每个党员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把理想信念建立在科学分析的理性基础上,就能深刻地看到,我们共产党人完全没有理由放弃理想、动摇信念。

一个党员做到与群众不一样,能够“平时看得出、关键时刻站得出、危难关头豁得出”,关键在于要从点点滴滴做起,不断锤炼自己的思想品德,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高尚的精神境界是党员立身做人的标准,是党员成就事业的基石,也是我们党员成为群众的旗手和“标杆”的条件。每一名党员都应当牢记自己的政治身份,自觉加强党性修养、提升精神境界。

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奉献,是人性中真、善、美的集中体现,也是对优秀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是共产党员道德品质中最本质的特征。党员不同于群众,应当奉献不为索取。陈云同志在《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中说:“每个共产党员都要把革命的和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以革命的和党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来处理一切个人问题”。当前,我们国家进入了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时期,利益关系更加复杂和多元化了。作为党员,面对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少了,面对个人利益与党的利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群众利益的考验多了。在这样的考验面前,我们有的党员做得很好,他们自觉以个人利益服从党和国家的利益,必要时宁可牺牲个人的利益,把“索取值”选择为最小,把“奉献值”选择为最大,淡泊名利,志在奉献。但也有一些党员,片面强调个人得失,以是否对个人有利作为处理个人和社会关系的唯一标准,不仅不肯吃亏,反而想占公家或他人的便宜,我们党从来承认党员有正当的个人利益,但如果个人利益与党和国家的利益发生冲突,党员应当无条件地服从党和国家的利益。

共产党员要有纪律。自觉参加党组织的活动,自觉接受党组织的教育,自觉服从党的纪律约束,这是党员有没有觉悟的实际体现。过去战争年代是这样,现在和平年代仍然必须坚持。“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党的坚强纪律和组织优势,是我们党克敌制胜的法宝,任何时候都不允许抛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广大共产党员必须严格执行党章规定,遵守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遵守党的纪律,自觉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监督,真正做到违反党纪的话不说,违反党纪的事不做。也只有不断接受组织的教育、提醒和帮助,才能使党员个人更好地提高觉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避免或少犯不应有的错误。

人们常说,“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看什么,既要看他的思想觉悟,也要看他的工作表现和工作业绩。我们商务局工作成效明显不明显,党员是关键。可以这样说,成也党员,败也党员。我们党员,就平时的工作表现和业绩来看,是否能达到一个真正共产党员的标准,干部群众自有评价。所以,作为一名党员,一定要敬业爱岗、勤奋工作,并把自己的工作与党的形象和威信紧密联系起来,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贡献,以过人的本事说服人,以出色的业绩说服人,为党的形象增光添彩。

执政理念是执政党履行执政职责、完成执政使命、实现科学执政首先必须确立的观念。执政理念对于执政党而言,是一个重大的根本性、全局性问题。概括和提炼合乎时代潮流的先进的执政新理念,对于强化党的执政意识、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实现有效执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只有准确把握执政理念的科学内涵,牢固确立科学的执政理念,才能真正建立科学民主的执政体制和机制,切实改进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真正提高执政能力。

充分认识树立正确执政理念的意义。

理念即理论和观念。执政理念就是对执政问题所形成的理论和观念,是执政主体对其执政活动的理性认识和价值取向。执政理念属于执政活动意识形态层面的核心观念,是执政党围绕执政行为和目标形成的基本理论、指导思想、理论准则和行为规范,既是产生执政纲领、主张、方略、政策以及工作思路的思想基础,也是执政活动的理论指导和执政能力的前提条件。执政理念集中体现为对于“为谁执政、靠谁执政、如何执政”三大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执政理念对于执政党的执政行为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讲,执政理念比执政能力更重要。因为执政理念决定执政党其他方面的一切活动,执政能力、执政方式、领导方式等都是在一定的执政理念的要求和基础上确立的,执政理念的变化必然导致执政的纲领、路线政策、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的变化。能否树立正确的执政理念,首先决定一个政党能否对自身执政权力形成正确的认识,即靠谁执政。其次,执政理念决定政党执政行为的价值取向,即行使权力的利益指向,为谁服务、为谁谋利。第三,执政理念决定执政党的执政方式,即如何执政。第四,执政理念反映一个政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对执政党而言,没有明晰、确定的执政理念,其执政活动就可能是盲目的、随意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也难以提高;没有先进的能体现时代精神的执政理念,其执政活动就可能背离社会发展规律和执政规律,偏离时代前进的方向,从而损害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提高七种能力专题党课讲稿范文【第六篇】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和指示精神,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我办结合当前工作实际,始终把意识形态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上半年意识形态工作取得很大进展。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党支部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认真落实党支部书记意识形态工作述职制度,实行一把手负总责,班子成员各负其责,多次召开有班子成员、支部书记、党员干部参加的意识形态领域再教育活动座谈会。大力宣传党和民族的宗教政策,揭露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反动势力的本质,使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到,一系列的恐怖活动给社会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的危害,切实把马克思主义五观、无神论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党员干部和职工心里,提高了党员干部职工对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活动工作必要性的认识。

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支部学习的重要内容,及时传达学习上级党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及指示精神。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守组织纪律和宣传纪律,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在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一是通过领导干部上党课,警示教育等方式,不断加强党员干部思想建设工作力度,为我办工作提供理论保障。二是坚持学习制度,将学理论、学业务、党建专题知识讲座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做到计划、讲座、心得和考勤相结合。三是多次开展学习活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及十八九大精神,督促全办干部职工紧跟时代步伐。

一是班子成员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二是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通过召开会议、播放宣传标语等形式,广泛动员干部职工积极主动地参与。

牢牢掌控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做到一把手亲自抓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及时做好重要节点和敏感时期的舆论监管。

1、努力构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新格局。

深刻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努力健全完善党支部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各科室积极配合,共同提高意识形态工作的新格局,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切实把意识形态工作摆上重要日程。

2、努力在创新意识形态工作方法上下功夫。

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充分运用个别谈心、耐心疏导、平等交流、民主讨论等方法,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使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工作做到入情入理、潜移默化。

3、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意识形态工作队伍。

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归根到底靠队伍、靠人才。党支部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努力打造了一支思想理论好、综合素质高、具有丰富意识形态工作经验的干部队伍。

4、努力完善好党建工作的新理念。

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抓好党建是关键。一是科学部署党建工作。从完善党建工作例会、开展三会一课等方面入手,制定了组织、宣传等工作计划,致力于促进党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二是详细分解工作责任。明确了班子成员、科室的党建目标任务;在班子内部,进一步明确党建工作分工,党支部书记负总责,班子其他成员结合分工抓好分管工作范围内的党建工作。党支部每月至少召开一次专题会议,听取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重要问题。

新时代是意识形态建设任务更加繁重的时期,也是大有作为的时期。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不断增强“两个巩固”为目标,以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为方针,以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为着力点,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强大的思想引领、舆论引导、理论支撑和精神力量。

当前,理论武装工作的中心任务就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和全体人民,切实增强干部群众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深刻领会这一科学理论贯穿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掌握其精神实质、核心要义、科学体系、丰富内涵、实践要求,树立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这一科学理论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要围绕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具有说服力的理论阐释、具有号召力的教育引导、具有感染力的典型宣传,更加高昂地弘扬主旋律、更加强劲地壮大正能量。

要着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创新对外宣传方式,构建对外话语体系,传播中国优秀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特别是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故事、中国人民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

要以丰富发展壮大主流意识形态为目标,更加积极主动地推进话语权建设,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巩固和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力。

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使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手中,决不能让意识形态领导权旁落。

意识形态工作是各级党组织的重要工作,必须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党管宣传、党管阵地、党管舆论、党管媒体,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确保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治安全。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使党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

一直以来,意识形态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于这个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新思考。

关于意识形态问题,我想从一个事例来导入。这个事例就是20xx年揭露出来的“棱镜门”事件。棱镜计划是一项由美国国家安全局自20xx年小布什时期开始实施的绝密的电子监听计划。据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20xx年x月x日报道,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于20xx年启动了一个代号为“棱镜”的秘密监控项目,直接进入美国网际网路公司的中心服务器挖掘数据、收集情报,包括微软、雅虎、谷歌、苹果等在内的x家国际网络巨头皆参与其中。用一位黑客人士的话说,“你们就像图书馆,美国政府是每本书都读的读者”。这里的“你们”当然指的就是我们大家了。且不说这个“棱镜计划”里面包含的对于个人隐私、各国主权尊严的无视和侵犯,仅从意识形态的角度看,这就是一个骇人听闻的计划。它意味着我们的思想以及思想的交流,对于美国政府来说都是透明。对于其他国家来说,这里面蕴藏着巨大的意识形态风险。

为什么要重视意识形态能力?为什么要重视各级党员干部的意识形态能力建设呢?这里面有非常深厚的重大的政治考虑。

我想原因无外以下几个方面。

意识形态问题不是小问题,而是事关人心到底是聚合还是离散、政权到底是安稳还是危险这样的大问题。

在20xx年x月xx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在这里,总书记就讲了一个关系。什么关系呢?一个是中心工作,一个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中心工作是我们各方面工作的中心,各方面工作都要围绕经济建设来展开,为经济建设服务。但是,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并不意味着削弱或弱化其他方面的工作,包括意识形态工作。习总书记讲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为什么要加“极端”二字呢?我想,这就与意识形态工作事关人心聚散、政权安危有直接的关系。

习总书记为什么要作出这样一个判断?习总书记讲得很清楚。他说:“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这“三个事关”就直接而明白地说明了意识形态工作为什么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进一步说,意识形态工作为什么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习总书记又从两个方面给出了分析。一个是从理论上说,一个是从现实上说。

从理论上思考,习总书记提出了两个基础的理论。习近平总书记说,“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精神上丧失群众基础,最后也要出问题”,“巩固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不能说只要群众物质生活好就可以了,这个认识是不全面的”。习总书记点出了一个非常重大的理论问题,纠正了过去我们认识上的一种偏差。比如,过去我们认为只要物质基础搞好了,只要生产力发展了,人们的生活改善了,那么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自然就加强了、巩固了。但是现在看来,这个判断有一点简单。我们会发现,有时候会出现“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情况。有个学者很形象地说,当物质条件不好的时候,物质条件没有改善的时候,人们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过上好日子、吃饱饭,所以那个时候思想反倒简单,思想反倒好聚拢;一旦真正吃饱了饭,吃好了,穿暖了,过上物质有保障的生活的时候,那个时候人们就会出现多种多样的甚至无穷无尽的想法,这个时候思想反倒不容易统一,不容易凝聚起来了。而恰恰是在这样一个历史方位中,党的群众基础精神方面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所以,总书记这个判断契合了这个时代的时空方位。物质上出问题,肯定是影响党的执政安全;精神上出问题,最后也要影响到执政安全。

从现实层面,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也就很难守住。”这里面我们有很多教训,远的,如苏联解体;近的,从20xx年开始蔓延在西亚、北非地区的各种各样的颜色革命,我们能看到很多例子。很多看似很坚固、很牢靠的政权,由于思想上的防线失守,导致了其他防线全盘失守,从而导致政权更迭。从实践中来讲,思想防线、意识形态工作确实非常重要。思想防线是一个前沿阵地,前沿阵地失守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如果我们守住了思想防线这个前沿阵地,那么其他防线相对来说出问题的可能性就不大。所以,在这方面我们要提高警惕,严加深思、多加考虑。

回顾过往,毛泽东同志非常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同时他也是一位意识形态大师、理论宣传大师。毛泽东同志曾经这样讲,“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共产党夺取全国政权,不光靠了“枪杆子”,实际上还靠了“笔杆子”。

共产党在推翻旧政权的时候,首先是在思想上、舆论上形成了对于旧政权的摧枯拉朽之势,使它在道义上、理论上、发展方向上丧失了合法性,丧失了真理性,丧失了道义制高点的位置,从而为共产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取得全国政权营造了一个非常好的思想氛围和舆论氛围。毛泽东同志又讲,他说“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由此可见,掌握思想领导的重要地位和重要性。

长久以来特别是当前,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面临诸多挑战。这些挑战是多方面的。

面临的斗争和较量是长期的、复杂的。今天,中国的崛起已经是一个定局。西方国家之所以忌惮中国的崛起,不仅仅是因为中国的崛起改变了国际经济秩序,而且他们认为中国的崛起还代表着一种新的意识形态的崛起,这种崛起直接影响着它们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也会影响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扩张,也对旧的世界格局特别是思想文化格局产生了一种在他们看来具有颠覆性的影响。

中国的崛起可以从两方面看。作为道路来说,中国道路向其他国家展示了一种不同于西方的但同样也相对比较成功的道路,使许多发展中国家在西方道路之外看到了另外一种可能性、选择上的可替代性,从而对西方所主导的道路产生了质疑。现实中这样的例子也是很多的。同时,中国的崛起也代表了一种意识形态的张力。正是由于中国的崛起,使很多发展中国家看到了在西方的话语体系和意识形态之外,还有一套新的能够论证自己本民族、本国家、本地区发展的正当性的话语和理念思路。这套话语和理念思路不同于西方原有的话语和理念思路,但它同样也是有效的。所以,西方国家对于中国渗透的背后有这样一个格局变迁的考虑,他们试图阻碍,甚至不愿意这种变迁发生。

其次,我们看到国内有一些错误观点时有出现,有的宣扬西方价值观,有的专拿党史国史说事,有的以反思改革为名否定改革开放,否定四项基本原则。比如20xx年x月,加多宝公司在微博上发起了一次名为“多谢行动”的营销炒作活动。加多宝恭喜“作业本(微博网名)”与“烧烤”齐名,并称“若‘作业本’开烧烤店就送10万罐凉茶”。为什么“作业本”开烧烤店加多宝送这么多凉茶?这源于20xx年时,“作业本”微博里一段话:

“由于邱少云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最终食客们拒绝为半面熟买单,他们纷纷表示还是赖宁的烤肉较好。”该微博在当时已经受到各方的谴责。而这一次加多宝通过大v抹黑邱少云的语言进行营销炒作,更是惹火了很多网友。网友们纷纷表示“再也不会买加多宝了”。邱少云是我们军史中的经典人物,而这种典型被一个公众公司出于商业目的肆意抹黑,这本身就说明了意识形态工作的复杂性,以及许多公众乃至机构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幼稚。

近年来,我们看到对抗日战争史、中国革命史、毛泽东、阶级、私有制、中国特色、“普世价值”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网上的各种谣传,比如“刘胡兰是小三”、“董存瑞炸碉堡是凭空捏造”、“雷锋典型系虚构”、“狼牙山五壮士拔老百姓的萝卜”……各种抹黑英雄、虚无历史的现象此起彼伏,充分反映了意识形态领域复杂而严峻的形势,也充分说明了相当一部分公众意识形态素养还不够高、警惕性还不够强的问题。

再次,在我国社会深刻变革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条件下,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相互叠加、集中呈现,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这一方面体现了社会的进步性,另一方面也带来了社会思想意识上的分歧乃至对立。比如,20xx年xx月《xx日报》发表了1篇编辑部文章,题目为《老师,请不要这样讲中国——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老师的一封公开信》。《xx日报》听了好多高校的课,发现“‘呲必中国’的现象一定程度存在,有的还很过分,必须引起教育界的警觉和重视”。然而,我们看到的是,正是这封公开信引发了十分不同的评价。尽管支持《xx日报》的占大多数,但也相当一部分质疑的甚至是谩骂的声音,其中有很多还来自高校的教师甚至是所谓的知名教授。这个事件的背后也反映了我们面临的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复杂性。

提升意识形态能力,已经是我们党员干部所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必须着力在提升意识形态能力方面下一些工夫、多一些思考。那么,意识形态能力包括哪些内容呢?我认为,党员干部的意识形态能力应当包括鉴别力、学习力、思考力、创新力和表达力这五个方面。下面我们就逐一从这五个面跟大家进行一个分享和分析。

鉴别力是意识形态能力的首要方面。提高意识形态鉴别力有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要善于从政治的角度看问题。什么是从政治的角度看问题?在中国的政治生活中,政治是统帅,是灵魂,是大局。凡属根本、重大、原则、方向的问题,都是政治;凡是关系到这些方面的事务,也可以被上升到政治高度。而意识形态问题恰恰是具有高度政治性的问题。凡是涉及政治层面的问题都一定意义上与意识形态问题发生着直接而有机的关联。

如果从政治的角度看,新常态就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了。

在认识新常态的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准确把握内涵,注意克服几种倾向:首先,新常态不是一个事件,不要用好或坏来判断;其次,新常态不是一个筐子,不要什么都往里面装;其三,新常态不是一个避风港,不要把不好做或难做好的工作都归结于新常态,似乎推给新常态就有不去解决的理由了。经过习总书记这么一提醒,我们发现正确认识和把握经济新常态就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实际上有政治的考虑,那么这里面就有意识形态在内了。同样,如果善于从政治的角度看问题,我们也会发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讲,“我要讲清楚,我们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西方经济学的供给学派不是一回事,不能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看成是西方供给学派的翻版,更要防止有些人用他们的解释来宣扬‘新自由主义’,借机制造负面舆论。”

善不善于从政治的角度看问题,最经典的例子是一个鲜明的对比:赫鲁晓夫对待斯大林与邓小平对待毛泽东。赫鲁晓夫是怎么对待斯大林?1956年苏共召开二十大,赫鲁晓夫作了题为《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赫鲁晓夫在报告中讲了三个问题:第一,斯大林搞个人崇拜,破坏了苏联共产党集体领导的最高原则;第二,揭露和抨击斯大林搞个人崇拜造成的严重危害;第三,把产生个人崇拜的根源及其严重后果完全归罪于斯大林个人的不良品质,归罪于斯大林一人。那么,邓小平是怎么评价毛泽东的呢?邓小平首先认识到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他说,“这不只是理论问题,尤其是个政治问题,是国际国内的很大政治问题。”所以,邓小平首先强调“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丢不得。丢掉了这个旗帜,实际上就否定了我们党的光辉历史”。邓小平说,“毛主席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做了非常好的事情的,他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他的错误是第二位的。”“毛泽东同志犯了错误,这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犯错误,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犯错误。”邓小平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既纠正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和个人崇拜,又维护了毛泽东的形象和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巧妙地解决了一个全国人民思想信仰的问题。这为人们统一思想、维护团结、保证社会政治局面的稳定,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孰优孰劣,孰高孰低,我们能够看得出来了。二者之所以作出截然不同的判断,关键就在于善于不善于从政治的角度看问题。赫鲁晓夫简单、粗暴地对待斯大林,导致了思想的混乱,甚至为苏联解体一定意义上埋下了思想上的祸根。而邓小平则成功解决了如何评价毛泽东的问题,成功扭转了中国的方向,为改革开放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邓小平是一个非常有意识形态智慧的人。对西方媒体来阐述自己的意识形态观时,他曾经这样说:“说我是改革派是真的,可是我也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如果说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就是保守派,那么也可以说我是保守派。比较实际地说,我是实事求是派,坚持改革、开放政策,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的意识形态智慧在哪里呢?就是在坚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坚持自己明确的底线和原则,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四项基本原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样一种智慧就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意识形态智慧。

第二个要点,把握一条基本原则。提高意识形态鉴别力要把握一条基本原则。这个基本原则是什么呢?毛泽东讲,“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就是把敌人搞得少少的,把朋友搞得多多的。”应用到意识形态领域,就是要努力做到:把不利于我们的思想舆论搞得少少的,把有利于我们的思想舆论搞得多多的;把负能量、次旋律搞得少少的,把正能量、主旋律搞得多多的。

习近平总书记有“三个地带”的理论,他说:“当前,思想舆论领域大致有红色、黑色、灰色‘三个地带’。红色地带是我们的主阵地,一定要守住;黑色地带主要是负面的东西,要敢抓敢管、敢于亮剑,大大压缩其地盘;灰色地带要大张旗鼓争取,使其转化为红色地带。”这就是把我们的地盘搞得大大的,把敌人的地盘搞得少少的,就是这样的一种思路。所以,我认为,高明的意识形态工作实际上是在坚持原则和底线的前提下推动形成最大公约数的工作。我们要坚持这一个原则,因为意识形态工作本身就是一个政治性非常强的工作。

第三个要点,心里面要装几把尺子。哪几把尺子呢?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一把尺子,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一把尺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把尺子,中国国家利益与国家形象也是一把尺子。凡是涉及意识形态的问题,我们就要用这几把尺子量一量,有利的我们就要去做,有害的我们就要去反对。意识形态领域很复杂,有的是认识模糊,有的是思想方法问题,有的是政治立场问题,情况是不一样的。检验的标尺就是马克思主义、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不能以“左”的为标尺,也不能以右的为标尺。“左”和右的标尺一定意义上都有形而上的成分在,有了这几把尺子,我们就做到心里有数。

我们要牢记几个关键词:一个是底线思维,一个是战略定力,一个是颠覆性错误。底线思维,就是一定要守住我们的原则和底线。刚才那几把尺子,我认为就可以作为原则和底线。战略定力,就是要明白我们做工作不是为了讨好某些人,不能因为别人批评、指责、谩骂我们就不去做,不能因为别人鼓掌、喝彩、叫好我们就去做,我们是为了自己而工作,这叫战略定力。同时,我们不能犯颠覆性错误。一些理论、一些口径、一些标尺,一旦松动,就有可能会犯下颠覆性错误。

第四个要点,有些问题不妨想得多一些。对那些看似与意识形态工作不相干的事务要多想一想。比如,有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政府部门、重要行业xx%的服务器、%的存储设备、%的操作系统、%的数据库都是国外产品。在涉及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中,频频出现美国的“八大金刚”的影子,对于这种现象,恐怕我们就要多想一想,这些对于我们的意识形态安全有没有影响呢?如果联系一下我们开头提到的“棱镜门”,这些看似与意识形态不相干的事务里面,可能也隐藏着相当大的意识形态风险。

对于一些流传甚广的网络帖子包括一些“正能量”的谣言也要多想一想。比如,所谓的哈佛大学校训,所谓的西点军校军规,所谓的德国幼教专家解读,所谓的美国xx学会的推荐……在裹挟着商业利益目的之外,有可能也会对很多人造成一种思想上的、价值观上的误导。

对于一些所谓客观报道的新闻要多想一想。比如,美国在“9·11”事件之后,将袭击者直接定义为恐怖分子,并大加声讨。但是我国“3·01”昆明事件发生后,西方媒体仅仅称恐怖分子为攻击者,同时还提到了其他的向外国人开枪、向恐怖分子开枪等内容来淡化恐怖袭击的性质。在这些所谓客观的新闻报道的背后,实际上代表了一种具有偏见色彩的意识形态选择。

对于某些所谓的客观现象要多想一想。比如,有的人认为中国的大学有思想政治教育课,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而西方的大学没有这方面的课程,所以他们就没有意识形态色彩。我们说西方的高等教育中充满了意识形态色彩,这个话当然牵强,但是如果说它不受意识形态影响,那肯定是不对的。在美国哈佛大学本科教育的核心课程中,文学名著和西方思想制度是两大门类,而这两类核心课程“就是经过精心设计,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向学生灌输具有倾向性的理论、学说和观点的课程,其目的是对学生进行西方主流价值观的教育”,是要“将共同的价值观念传输给来自不同背景的学生”。你能说这里面没有思想政治理论的教育吗?只不过他们做得更巧妙、更隐蔽。

(二)怎样提高意识形态学习力?

第一,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看家本领。我们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掌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能力,正确判断形势,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做好各方面工作的看家本领,但首先它是我们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看家本领。意识形态理论工作者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这个犀利的武器在手,那是根本做不好的、看不透的、弄不明白的。

第二,要适当了解思想意识领域的热点问题。对于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等思潮的基本观点、基本立场、论证的基本方法,我们都要了解一下。比如,政治学领域的民主话题,法学领域的宪政问题,新闻学领域的所谓“新闻自由”,社会学领域的公民社会,都附着了大量的意识形态因素。对此,我们不可不察。

举个例子,有人宣扬西方新经济自由主义的“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的自由贸易理论,表面上看起来是绝对客观可行的,对于贸易双方都是“双赢”的。但是,自由贸易理论一旦运用在贫富强弱不同的两国之间,贸易规则的制定权、行使权将极为不对称,根本就不是表面上的“双赢”这么简单,实际上是强国对弱国、富国对贫国的一种掠夺乃至剥削。所以,简单的理论推演背后,如果不用意识形态之眼去审视、思考,我们将犯下多么幼稚的错误。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在其著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一书中,对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自由贸易理论进行了揭露。李斯特所在的德国当时是一个弱国、一个后发国家,而亚当·斯密所在的英国正是一个先发的强大的发达的国家。这种历史上已经揭示出来的问题,我们就要去思考,尽快地让自己在理论上成熟起来,不要犯别人曾经犯过的错误。

无论是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还是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都是披着“中性”面纱而代表强国利益的“意识形态”理论。西方经济学中这种貌似“中性”的理论比比皆是。我们在学习和研究西方经济学的时候,不要被这种“中性”的外表所迷惑,而是面对这些理论要多思考。理论本身是一回事,理论的应用又是一回事,理论在不同时空场景中的应用恐怕比理论本身的推演更重要,更加值得我们思考。

第一,善于观察问题。我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和解决问题,坚定理想信念,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

在善于观察问题方面,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作出了一个榜样。他在一次重要的讲话中提出了“八个能否”的标准。他说,评价一个国家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要看“国家领导层能否依法有序更替;全体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人民群众能否畅通表达利益要求;社会各方面能否有效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国家决策能否实现科学化、民主化;各方面人才能否通过公平竞争进入国家领导和管理体系;执政党能否依照宪法法律规定实现对国家事务的领导;权力运用能否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

反观某些西方理论家所提出的标准就比较简单、直接、粗暴、机械。比如,是不是实现选举了,是不是实现一人一票了,是不是实现政党轮替了,用这些表面的形而上的并不适合绝大多数国家国情的程序主义的东西来衡量民主,那么孰高孰低、孰优孰劣,大家是能够看清楚的,是能够想明白的。

怎么看待西方民主呢?我认为西方民主有四重镜像。第一重是流传于西方理论家在著述中所阐释和论述的民主。我们称之为理想中的民主,只是表达对于民主这种状态的憧憬和理论的向往。

这种民主不是一个现实的民主,包括西方国家也不是把这种民主直接拿来用的。这个民主要变成现实,就要设计,所以就落入了民主的第二个镜像——设计中的民主。通过权力机关的分设,通过一套监督制衡体系来实现这个民主。但是这个设计的民主,就如同我们盖大楼的设计蓝图一样,依然不是现实的民主,还要经过一层转化,转化成什么呢?那就是运行中的民主,这是第三重镜像。运行中的民主是设计中的民主与各个国家的具体国情相结合运转出来的民主。比如,所有设计的民主都不会设计两党制的体制,但在实际运行中由于这些国家阶级结构和利益团体的区分,就形成了事实上的两党制或一党独大制,这就是运行中的民主。而运行中的民主又被西方国家移植到很多非西方国家中,又发生了一次镜像上的转化,这就变成了移植中的民主。如果从民主的四重镜像来分析和看待西方民主,你会发现每经过一层镜像的转化,民主就会被打一次折扣,越到后面折扣就越厉害。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呢?很多人用理想中的民主来关照中国的现实,进行批评、指责、谩骂、嘲讽,而他们没有发现连西方用的是运行中的民主,并不是理想中的民主,如果用理想的民主来衡量,他们的民主也不达标。而他们却用理想的民主来衡量和评判别人,并且把移植中的民主强加于人,导致了很多国家出现很多灾难。所以,西方的政治经验有用没有用,关键看怎么用,用好了是良药,用坏了就是毒药。中医老早就有这个思维,大黄用好了是良药,人参用坏了也是毒药。我们不能够因为西方政治文明和意识形态的强势就丧失自我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带上精神枷锁,拄上精神拐杖,这样的话就是舍本逐末,甚至是自毁长城,这样的教训我们在很多国家都看到了。

第二,善于抓住关键。有哪些关键呢?习总书记提出了“13个如何”,我认为这“13个如何”就是当前和今后我们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关键问题,把这“13个如何”想清楚了,我们的意识形态工作就比较好做,如果想不清楚,那么意识形态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哪“13个如何”呢?第一,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第二,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第三,如何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第四,如何看待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五,如何看待自由、民主、平等的科学内涵和实践。第六,如何看待西方所谓“普世价值”。第七,如何准确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第八,如何深刻领会新的发展理念。第九,如何科学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第十,如何看待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第十一,如何看待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全面深化改革。第十二,如何看待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第十三,如何看待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如果我们在这13个问题上获得了一个明确而清醒的认识,那么我们的意识形态能力就将大大提高一步。

第三,善于进行一些分析。这些分析有理论上的分析。比如,对于“普世价值”进行理论思考,“普世价值”为什么不能用?为什么要坚持我们精神上的独立性?同时,我们还要进行事实上的分析。看一看西亚、北非地区被所谓的“普世价值”折腾成了什么样子,我们就要引发思想上的警觉。

同时,还要看一看当今世界的重大现实问题。比如,20xx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于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识国际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有什么样的深刻启示呢?这些问题想一想,我们意识形态思考力就会有所提升。

当年,苏联解体、苏东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时候,很多人开始怀疑、悲观、失望,甚至质疑“中国的红旗到底还能打多久?”就在那个时候,邓小平说了这样的话,他说:“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因此,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20多年过去了,我们发现邓小平同志的判断是准确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并没有消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没有消失,反而一步一步在崛起。这就是分析力、判断力和思考力。

有人说好莱坞是一个造梦工厂,很多人喜欢美国大片,好莱坞大片,但现在随着我们意识形态能力的提高,喜欢美国大片的人的立场和角度发生了变化。很多人说好莱坞是造梦工厂,我觉得可以在前面加上两个字,好莱坞是造美国梦的工厂,他们传达的都是美国厉害、美国伟大、美国拯救地球、美国拯救人类、生活在美国真好这样的价值观。所以,在这方面我们还是要多一些思考。随着文化能力的提升和思想素养的提升,对于所谓的美国大片,大家的判断力、思考力提高了,这些大片受到的追捧也不像以前那么强烈了,这是好事,这表明我们精神的独立性、思考的独立性在增强。

意识形态工作是一个特别需要创新的工作,不是简单的攻和守这么简单,它要求我们保持思想上最大的敏锐性和开放性,要不断地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要不断地保持思想上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第一,要善于进行理论创新。邓小平是一个理论创新大师,提出了“完整理解论”。完整准确理解毛泽东思想,从而强化了毛泽东思想中的“四个现代化”理念,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解除了思想上的一个大障碍。同时,为了摆脱传统的关于社会主义的思维定势,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论”,从而赋予了社会主义新的生命力、新的动能。这就是理论创造。中国也有很多其他的理论创新,比如协商民主,我们对“协商民主”这个外来词进行了中国式的改造,把它从一个具有强烈的自由主义理论背景的词改造成为一个合乎中国国情的词,所以我们讲民主协商、协商民主、政治协商,这就已经完全的归化为中国的一个词。对于“治理”这样一个具有新自由主义背景的词我们也进行了改造,所以我们有了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论。我们还提出了网络主权这样一个中国创造的词汇,而正是借助于网络主权、信息主权,我们在面对西方强势的网络霸权的时候就有了自己的正当性、道义的制高点、理论的制高点。

第二,要善于进行内容创新。比如,《马克思主义能够给予我们什么——从个体受益角度所作的思考》一文认为,马克思主义能够给予我们的,从个体受益角度来思考,大致有三大主要方面: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科学把握世界和社会发展的思维与方法;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正确理解生活和人生命运的智慧与启迪;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充实精神世界并抚慰心灵的哲理与感悟。过去,我们都讲马克思主义给我们一个科学的理论指导,而这个文章却发掘出了马克思主义对于我们个体、对于我们心灵、对于我们精神世界的指导和抚慰作用,这就是一种创新。

第三,要善于进行应用创新。意识形态工作中,应用创新也很重要。比如,毛泽东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实际上就是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的具体实际中,这就是一个伟大的应用创新。邓小平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前加上中国特色,实际上就是在中国的语境中创造性的运用社会主义的理论,这也是一个伟大的应用创新。

第一,要善于拿捏词句。比如,过去我们讲和平发展,后来一度我们使用了“和平崛起”这个词,但是从意识形态的角度看,“和平崛起”这个词在意识形态的可接受性上、在意识形态传播力上,不如“和平发展”这个词更容易得到理解和接受。还有一个例子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两个不能否定”,这是拿捏词句的一个经典文本。习近平总书记讲,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这两者有机统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这就打破了过去在意识形态上的一个不可通约性,把两者的统一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实际上就是一项非常伟大而重要的、具有创造性的意识形态工作。比如面对西方的“普世价值”,我们提出共同价值。他讲他的“普世价值”,我们讲我们的共同价值,中国并没有脱离人类文明的大道,但是我们对于人类文明的价值有着自己的理解,而这个理解并不同于在西方语境下所创造出来的所谓的“普世价值”。还有“狮子论”,习总书记说:“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这里面对词句拿捏达到了一个非常艺术化的高度。

第二,要善于创新话语。比如毛泽东通过创造性地化用“实事求是”这个词,赋予“实事求是”这个词以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内涵,从而使实事求是成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活的灵魂。邓小平通过“一国两制”一词创造性地解决了一个国家之内两种制度共容的理论解释问题,通过“摸着石头过河”揭示了改革开放方法论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通过“中国梦”这样一个词带动和激发了全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中国梦在意识形态方面也是一个创造性的典范,它激发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造力和想象力,提升了人民群众对于我们党的事业的参与感和效能感,同时让世界认同中国也有了一个比较好的切入视角。所以,有人说,中国梦不但有仙气,还很接地气,从而打通了各种语言的阻隔,为我们党开辟新的话语空间。而新的话语空间开辟的背后实际上是新的社会共识的形成、最大公约数的形成。“中国梦”的提出,出现了一系列与此相伴而生的话语,如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故事、个人梦、民族梦、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甚至产生了“中国梦”与“美国梦”“欧洲梦”的类比,为我们党开辟新的话语空间,在国际国内都赢得了思想上的一个公约数。

第三,要避免掉入话语陷阱。比如,西方政治理论,西方的传播理论,在有意无意地设置了若干话语陷阱,我们稍加不慎就可能掉入话语陷阱,比如合法性、“宪政”、文明冲突论、历史终结论、民主和平论等。一方面,它们有一定的理论创新价值,但是另外一方面,如果简单地用这些理论来观察和分析中国,我们可能就会被他们套上话语的牢笼、话语的紧身衣,从而挣扎不得,动弹不得,处处被动。再比如,我们国内也有一些话语有一定的陷阱性质。比如探讨“党大还是法大”、一党执政滋生腐败、人民性高于党性、党政分开,等等。甚至一些国外领导人发表的谈话也有助于我们提高对意识形态陷阱、话语陷阱的认识。比如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时候,日本首相安倍也有一个战后70年谈话,你看我们用抗战胜利、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他用的词叫“战后70周年”,这本身就是一种意识形态的削弱,本身就是对历史事实的认知与我们有偏差。那么,他对“二战”进行这样描述:“上次的大战有3百多万同胞失去了生命。胸怀祖国的未来,期待家庭幸福而阵亡的人们。战后忍受着酷寒或者灼热在遥远的异乡之地,忍受着饥饿和病痛死去的人们。广岛和长崎被投下了原子弹,以东京为首各个都市遭受轰炸,在冲绳地上战中,众多市民悲惨牺牲。”你看,他不提给其他各个国家造成了多大的伤害,造成了多大的灾难,反而把日本遭受的灾祸呈现在大家面前。这本身就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因素。再看他是怎么来为日本的罪责开脱呢?他说:“在日本,战后出生的人们目前超过全体人口的xx%左右。不能让和那场战争没有任何关系,我们的子孙后代背负不断谢罪的宿命。”他这样一个态度就非常值得我们深思。在我看来,他这样的话语背后就一定意义上体现了陷阱性质甚至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性质。这些我们都要警惕,都要思考。

第一,要把握一个核心任务。意识形态工作是一个争取最大公约数的工作。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敌我攻守的工作。争取最大公约数的工作,在一定意义上既要有敌情意识、攻防意识,同时还要把握、了解核心任务。核心任务是什么?就是怎样让人家了解、理解、认同我的想法、说法,或者说怎样用我的想法、说法打动、感召、说服人家。意识形态工作本质是一个争夺人心的工作。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如果经过我们工作,人心凝聚力提高了,老百姓的认同感、认同度提高了,那么这个工作就是成功的;如果老百姓的认同度下降了,那么我们就要反思意识形态工作在哪里可能出现了偏差。

第二,要坚持“双百方针”。我们党讲“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主要指的是文艺,偏重于文艺,百家争鸣偏重于思想。那么我认为,在意识形态领域恐怕也要讲一讲“双百方针”。中国历史上讲“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邓小平同志也讲“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毛泽东也讲,“让人说话天塌不下来”。所以,在意识形态工作上,我们还是要坚持“双百方针”。

第三,要秉持“三不主义”。哪“三不”呢?不打棍子、不扣帽子、不抓辫子。争取最大公约数,那就要善用“三不主义”。我们要秉持一种就事论事的智慧,是什么事就解决什么事,出了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

第四,要坚持破立并举、重在建设。破立并举,既要有破,又要有立。既然意识形态工作有一定意义上的敌我攻防性质和功能,那么破还是要有的。我们要善于破,善于用“笔杆子”来对付“笔杆子”,善于用“枪杆子”来对付“枪杆子”。重在建设就是立,要大力加强能力建设,关键在于我们自己。《孙子兵法》讲,“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在意识形态问题上,我们要有这样的思想,要有这样的智慧,这样我们的工作就比较主动了。

第五,我觉得要把握好三个基本维度。一是,重点解决好挨骂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讲:“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经过几代人不断地努力,挨打、挨饿的问题基本解决了,但是挨骂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甚至一定意义上成为我们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意识形态工作重点要解决好挨骂的问题。二是,在态度上要明确,要敢抓敢管、敢于亮剑。

我们要着眼于团结和争取大多数,有理有力有节地开展舆论斗争,帮助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三是,手上要有“几把刷子”。习近平总书记说,担任宣传思想部门领导工作的,除政治上可靠之外,总是需要在理论上、笔头上、口才上或其他专长上有“几把刷子”。”做到“坐下来能写字,站起来能说句,走起来能办事”。改革开放之初,我们面对的是思想僵化的问题,思想僵化就要解放思想,但是现在我们一定意义上面对的是思想分化问题,思想分化就要统一思想。而统一思想要比解放思想工作难度还要高。前者需要智慧和勇气,后者需要方法和艺术。所以难度更高,难度更大,要求我们刷子就得更多,要求我们具备的“刷子”就得更多才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说,“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也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广大党员干部甚至包括我们的每一公民,必须提升自己的意识形态能力。

只有我们的意识形态能力强了,我们才能不负这个时代。只有我们的意识形态能力得到了大大加强,我们才能更加昂首挺胸,阔步行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道上。谢谢大家。

一、为什么要重视意识形态能力?

一直以来,意识形态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于这个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新思考。

为什么要重视意识形态能力?为什么要重视各级党员干部的意识形态能力建设呢?这里面有非常深厚的重大的政治考虑。我想原因无外以下几个方面。

原因一:意识形态事关人心聚散、政权安危。

意识形态问题不是小问题,而是事关人心到底是聚合还是离散、政权到底是安稳还是危险这样的大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在这里,总书记就讲了一个关系。一个是中心工作,一个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中心工作是我们各方面工作的中心,各方面工作都要围绕经济建设来展开,为经济建设服务。但是,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并不意味着削弱或弱化其他方面的工作,包括意识形态工作。习总书记讲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为什么要加“极端”二字呢?我想,这就与意识形态工作事关人心聚散、政权安危有直接的关系。

习总书记为什么要作出这样一个判断?他说:“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这“三个事关”就直接而明白地说明了意识形态工作为什么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进一步说,意识形态工作为什么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习总书记又从两个方面给出了分析。一个是从理论上说,一个是从现实上说。

从理论上思考,习总书记提出了两个基础的理论。习近平总书记说,“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精神上丧失群众基础,最后也要出问题”,“巩固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不能说只要群众物质生活好就可以了,这个认识是不全面的”。习总书记点出了一个非常重大的理论问题,纠正了过去我们认识上的一种偏差。比如,过去我们认为只要物质基础搞好了,只要生产力发展了,人们的生活改善了,那么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自然就加强了、巩固了。但是现在看来,这个判断有一点简单。当物质条件不好的时候,物质条件没有改善的时候,人们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过上好日子、吃饱饭,所以那个时候思想反倒简单,思想反倒好聚拢;一旦真正吃饱了饭,吃好了,穿暖了,过上物质有保障的生活的时候,那个时候人们就会出现多种多样的甚至无穷无尽的想法,这个时候思想反倒不容易统一,不容易凝聚起来了。而恰恰是在这样一个历史方位中,党的群众基础精神方面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所以,总书记这个判断契合了这个时代的时空方位。物质上出问题,肯定是影响党的执政安全;精神上出问题,最后也要影响到执政安全。

从现实层面,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也就很难守住。”这里面我们有很多教训,如苏联解体、颜色革命,我们能看到很多例子。很多看似很坚固、很牢靠的政权,由于思想上的防线失守,导致了其他防线全盘失守,从而导致政权更迭。从实践中来讲,思想防线、意识形态工作确实非常重要。思想防线是一个前沿阵地,前沿阵地失守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如果我们守住了思想防线这个前沿阵地,那么其他防线相对来说出问题的可能性就不大。所以,在这方面我们要提高警惕,严加深思、多加考虑。

回顾过往,毛泽东同志非常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同时他也是一位意识形态大师、理论宣传大师。毛泽东同志曾经这样讲,“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共产党夺取全国政权,不光靠了“枪杆子”,实际上还靠了“笔杆子”。共产党在推翻旧政权的时候,首先是在思想上、舆论上形成了对于旧政权的摧枯拉朽之势,使它在道义上、理论上、发展方向上丧失了合法性,丧失了真理性,丧失了道义制高点的位置,从而为共产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取得全国政权营造了一个非常好的思想氛围和舆论氛围。毛泽东同志又讲,他说“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由此可见,掌握思想领导的重要地位和重要性。

原因二:意识形态领域面临挑战。

长久以来特别是当前,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面临诸多挑战。这些挑战是多方面的。

首先,西方国家把我们的发展壮大视为对其价值观和制度模式的挑战,加紧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斗争和较量是长期的、复杂的。今天,中国的崛起已经是一个定局。西方国家之所以忌惮中国的崛起,不仅仅是因为中国的崛起改变了国际经济秩序,而且他们认为中国的崛起还代表着一种新的意识形态的崛起,这种崛起直接影响着它们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也会影响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扩张,也对旧的世界格局特别是思想文化格局产生了一种在他们看来具有颠覆性的影响。

中国的崛起可以从两方面看。作为道路来说,中国道路向其他国家展示了一种不同于西方的但同样也相对比较成功的道路,使许多发展中国家在西方道路之外看到了另外一种可能性、选择上的可替代性,从而对西方所主导的道路产生了质疑。现实中这样的例子也是很多的。同时,中国的崛起也代表了一种意识形态的张力。正是由于中国的崛起,使很多发展中国家看到了在西方的话语体系和意识形态之外,还有一套新的能够论证自己本民族、本国家、本地区发展的正当性的话语和理念思路。这套话语和理念思路不同于西方原有的话语和理念思路,但它同样也是有效的。所以,西方国家对于中国渗透的背后有这样一个格局变迁的考虑,他们试图阻碍,甚至不愿意这种变迁发生。

其次,我们看到国内有一些错误观点时有出现,有的宣扬西方价值观,有的专拿党史国史说事,有的以反思改革为名否定改革开放,否定四项基本原则。近年来,我们看到对抗日战争史、中国革命史、毛泽东、阶级、私有制、中国特色、普世价值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网上的各种谣传,比如“董存瑞炸碉堡是凭空捏造”、“雷锋典型系虚构”、“狼牙山五壮士拔老百姓的萝卜”……各种抹黑英雄、虚无历史的现象此起彼伏,充分反映了意识形态领域复杂而严峻的形势,也充分说明了相当一部分公众意识形态素养还不够高、警惕性还不够强的问题。

再次,在我国社会深刻变革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条件下,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相互叠加、集中呈现,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这一方面体现了社会的进步性,另一方面也带来了社会思想意识上的分歧乃至对立。比如,曾经《辽宁日报》发表了1篇编辑部文章,题目为《老师,请不要这样讲中国——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老师的一封公开信》。《辽宁日报》听了许多高校的课,发现“呲必中国”的现象一定程度存在,有的还很过分,必须引起教育界的警觉和重视。然而,我们看到的是,正是这封公开信引发了不同的评价。尽管支持《辽宁日报》的占大多数,但也相当一部分质疑的甚至是谩骂的声音,其中有很多还来自高校的教师甚至是所谓的知名教授。这个事件的背后也反映了我们面临的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复杂性。

提升意识形态能力,已经是我们党员干部所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必须着力在提升意识形态能力方面下一些工夫、多一些思考。那么,意识形态能力包括哪些内容呢?我认为,党员干部的意识形态能力应当包括鉴别力、学习力、思考力、创新力和表达力这五个方面。

鉴别力是意识形态能力的首要方面。提高意识形态鉴别力有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善于从政治的角度看问题。在中国的政治生活中,政治是统帅,是灵魂,是大局。凡属根本、重大、原则、方向的问题,都是政治;凡是关系到这些方面的事务,也可以被上升到政治高度。而意识形态问题恰恰是具有高度政治性的问题。凡是涉及政治层面的问题都一定意义上与意识形态问题发生着直接而有机的关联。

如果从政治的角度看,新常态就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了。在认识新常态的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准确把握内涵,注意克服几种倾向:首先,新常态不是一个事件,不要用好或坏来判断;其次,新常态不是一个筐子,不要什么都往里面装;其三,新常态不是一个避风港,不要把不好做或难做好的工作都归结于新常态,似乎推给新常态就有不去解决的理由了。所以正确认识和把握经济新常态就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实际上有政治的考虑,那么这里面就有意识形态在内了。同样,如果善于从政治的角度看问题,我们也会发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讲,“我要讲清楚,我们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西方经济学的供给学派不是一回事,不能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看成是西方供给学派的翻版,更要防止有些人用他们的解释来宣扬‘新自由主义’,借机制造负面舆论。”

善不善于从政治的角度看问题,最经典的例子是一个鲜明的对比:赫鲁晓夫对待斯大林与邓小平对待毛泽东。赫鲁晓夫是怎么对待斯大林?1956年苏共召开二十大,赫鲁晓夫作了题为《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赫鲁晓夫在报告中讲了三个问题:第一,斯大林搞个人崇拜,破坏了苏联共产党集体领导的最高原则;第二,揭露和抨击斯大林搞个人崇拜造成的严重危害;第三,把产生个人崇拜的根源及其严重后果完全归罪于斯大林个人的不良品质,归罪于斯大林一人。那么,邓小平是怎么评价毛泽东的呢?邓小平首先认识到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他说,“这不只是理论问题,尤其是个政治问题,是国际国内的很大政治问题。”所以,邓小平首先强调“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丢不得。丢掉了这个旗帜,实际上就否定了我们党的光辉历史”。邓小平说,“毛主席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做了非常好的事情的,他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他的错误是第二位的。”“毛泽东同志犯了错误,这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犯错误,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犯错误。”邓小平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既纠正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和个人崇拜,又维护了毛泽东的形象和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巧妙地解决了一个全国人民思想信仰的问题。这为人们统一思想、维护团结、保证社会政治局面的稳定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孰优孰劣,孰高孰低,我们能够看得出来了。二者之所以作出截然不同的判断,关键就在于善于不善于从政治的角度看问题。赫鲁晓夫简单、粗暴地对待斯大林,导致了思想的混乱,甚至为苏联解体一定意义上埋下了思想上的祸根。而邓小平则成功解决了如何评价毛泽东的问题,成功扭转了中国的方向,为改革开放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邓小平是一个非常有意识形态智慧的人。在针对西方媒体来阐述自己的意识形态观时,他曾经这样说:“说我是改革派是真的,可是我也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如果说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就是保守派,那么也可以说我是保守派。比较实际地说,我是实事求是派,坚持改革、开放政策,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的意识形态智慧在哪里呢?就是在坚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坚持自己明确的底线和原则,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四项基本原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样一种智慧就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意识形态智慧。

提高七种能力专题党课讲稿范文【第七篇】

下面是网友为大家分享的“提高七种能力专题党课讲课稿范例【优质8篇】”,是市委重点关注和培养的对象,蓬勃向上、充满活力。看到大家,我就感受到了一种青春的朝气,更看到了xx未来的希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关乎党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人民的福祉,是百年大计。只有年轻干部不断成长、成熟起来,干部队伍才能保持生机与活力,我们的事业才能长盛不衰。开展此次培训,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等方面,对年轻干部进行一次系统培训,进一步提高为党尽职、为民造福本领,更好地应对挑战、攻坚克难,为夺取“双战双胜”,加快建设新时代“沿海强市、宜居xx”提供重要组织保障。

在座的学员都是40岁以下的年轻干部,这是令人羡慕的一个群体,相比其他年龄段干部优势明显,极富可塑性。一是年富力强,精力充沛。大家正值人生黄金年龄,精力旺盛,工作起来有使不完的劲儿,这段时间也是积累经验、奠定基础、创造业绩的最佳时期。二是思想敏锐,积极进取。有激情、有热情,有远大的理想抱负,有自己的奋斗目标,有追求上进的强烈愿望,能够主动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三是善于学习,基础较好。学历层次都比较高,理解能力比较强,知识面广,接受新事物、新思想比较迅速。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理论功底不够扎实、政治意识需要加强。参加党内政治生活经历不多,理论学习抓得不够紧,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组织纪律观念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二是工作阅历较浅、经验不多。多数年轻干部工作过的部门比较少,缺乏多个工作岗位的实践锻炼和艰苦环境的磨炼,应急处突、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不强,工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有时心浮气躁、急功近利。有的年轻干部不够沉稳,做事沉不下心、静不下气,不愿吃苦受累,总想抄近路、走捷径,缺乏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这些与年轻干部应有的精神状态、与组织和群众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对年轻干部个人的前途命运也是极为有害的。大家一定认清不足、补齐短板,不断锤炼党性、锤炼能力、锤炼作风,始终做到忠诚干净、担当实干,努力成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好干部。今天,借这个机会,我讲一堂专题党课,与大家一起学习交流,希望对大家有所启迪。

一、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争做听党话跟党走的忠诚卫士。

一个人没有信仰,生命就没有亮光;

一个民族没有信仰,就看不到发展的希望。年轻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接班人,一定要志存高远,坚定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这里,向大家阐述三个观点。

而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新中国之后,中国人民才真正挺起腰杆、站起来了。

二是中国共产党找到了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开启了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使中国人民逐渐“富起来了”。建国后,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40多年艰辛探索,实现了巨变。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超过30%,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78年的%上升到2019年的16%,国内生产总值(1978-2019年)的年均名义增速高达%,刨除年均%通胀率,年均实际增速仍高达%。按照经济学家林毅夫所说,“以这么高的速度持续这么长时间的增长,人类历史上不曾有过”。特别是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增长由负转正,二季度增长%,三季度增长%,成为疫情发生以来全球首个从衰退中复苏的主要经济体。德国《明镜》周刊网站评论,“中国的增长机器再次像新冠疫情前那样轰鸣起来。”“没有其他哪个大国能做到这一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显著优势,是抵御风险挑战、提高国家治理效能的根本保证。

从改革开放开始,特别是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以后,唱衰中国的舆论在国际上不绝于耳,各式各样的“中国崩溃论”从来没有中断过。但是,中国非但没有崩溃,反而综合国力与日俱增,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被国际社会誉为奇迹,称为“中国模式”。现在,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形成了鲜明对比,采用西方制度的伊拉克、利比亚、乌克兰等国家政局混乱、动荡不堪。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大家一定要坚持党的领导,自觉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底气、勇气、信心和决心,坚定不移地听党话、跟党走。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要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等“八个方面”本领。总书记在今年10月10日中央党校秋季学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要求各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这“八大本领”“七种能力”对领导干部和年轻干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大家必须牢记习总书记的敦敦教诲和殷殷嘱托,锤炼本领、提升能力,不负重任、不负时代,争做岗位标兵。

事虽小,不为不成,意思是指即使是再近的路,不走也不能到达;

即使再小的事,不去做也不可能完成。党的十八大刚刚闭幕之际,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全体同志,借参观《复兴之路》展览之机发表了新一届班子施政宣言,再次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事业是干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如果只是纸上谈兵而不真抓实干,再好的蓝图也是一纸空文,再近的目标也是镜花水月。参加这次培训的干部,有的是研究生学历,有的是“双一流”名校毕业,还有很多是同龄干部中成长进步较快的佼佼者,可谓人才济济。希望大家深刻认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把真抓实干作为工作要求,主动在重点项目、生态环保、乡村振兴、信访维稳等急难险重任务中挑重担,在经历大事、难事、急事中长经验。要把心思精力集中到干事创业上,认真对待每一天,认真对待每一件事,认真对待每一个文,创先争优、事争一流,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你们做得不好,党和政府可能就要遭到“差评”。希望大家认真学习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赤子情怀,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都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都不能忘。要坚持心中有群众,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办,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特别是对一些信访问题,更要认真研究,依法依规解决,切实维护好群众的合法权益,绝不能推三诿四、置之不理。

锤炼“八大本领”“七种能力”,要深入实际,加强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总书记非常重视调研,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在座的同志,有的是调整到新的工作岗位,有的是新入职,适应新岗位,研究问题、推进工作,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开展调研,务求“深、实、细、准、效”。“深”,就是要深入群众,同群众一起讨论问题,倾听呼声,感受疾苦,汲取智慧。“实”,就是作风要实,做到听实话、摸实情、办实事。“细”,就是要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深入分析问题,掌握全面情况,不能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准”,就是不仅要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实际情况,更要善于分析矛盾发现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规律性的东西。“效”,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切实可行,制定的措施要有较强操作性,做到出实招,见实效。只有做到这些,才能更好地了解情况、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本领。

三、推进“四个自我”,践行“三严三实”,争做自身硬自身净的模范表率。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就“四个自我”作重要论述,强调如果缺少了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勇气和能力,我们党就将陷入危险境地,做不到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葆青春。同时,总书记提出“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要求,作为各级领导干部修身做人的基本遵循、为官用权的警世箴言、干事创业的行为准则。大家一定要认真领会“四个自我”“三严三实”要求,身体力行、以身作则,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永葆共产党员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要拧紧开关,注重改造提高。我们党的历史上,涌现了无数英雄模范,也产生了不少蜕变分子、腐败分子。英雄模范之所以能够赴汤蹈火、舍生忘死,之所以能够洁身自好、光明磊落,靠的就是一种信仰,为的就是一个理想。尽管他们也知道,自己追求的理想并不会在自己手中实现,但他们坚信,只要一代又一代人为之持续努力,一代又一代人为此作出牺牲,崇高的理想就一定能实现,正所谓“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宋高宗问岳飞,怎么才能社稷安定?岳飞说,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命。现在和平年代虽然不像战争年代那样直截了当,但依然可以分出优劣高低。靠包装、靠小聪明,管得了一时,管不了长久,欺骗组织、欺骗他人同时也是在欺骗和毁灭自己。本立而道生。大家务必坚定理想信念,经常“照镜子、正衣冠”,自觉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始终保持强大免疫力和抵抗力。

滥用者,不但侵害群众利益也伤及自身。中央、省市查获的案例中,以权谋私案例占了大多数。这些违纪人员,有的把权力当成“资源”,当成私有财产,用权力为自己捞好处,严重损害了群众利益,破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大家要以敬畏之心对待权力,始终把手中的权力当做一种责任、一种约束、一种风险,不徇私情、不搞特殊,绝不能把权力变成谋取私利的工具。要依法依规用权,自觉按法律规定的权限、程序和责任行使手中的权力,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要正确对待、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把监督看做对自己的关心爱护,心底无私、胸襟坦白,始终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收了华服裘衣,就会开始收钱;

收了钱,就会开始收车马座驾;

还有年轻干部,你们充满潜力,未来发展大有可期,都是被“围猎”的重点对象,稍有不慎就可能掉进别人精心设计的“陷阱”。“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的道理发人深省!希望大家高标准要求自己,牢记慎初慎微,从一顿饭、一杯酒等细枝末节做起,筑牢思想防线,保持廉洁本色。

授课教师有市级领导、市委党校教师和县区党委书记、市直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等,经验丰富,专业能力强。希望大家要格外珍惜这次培训机会,严守纪律要求,认真虚心听讲,积极交流探讨,真正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学有所长。

最后,祝同志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预祝本次培训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提高七种能力专题党课讲稿范文【第八篇】

下面是网友为大家分享的“提高七种能力专题党课讲课稿范例【优质8篇】”,是市委重点关注和培养的对象,蓬勃向上、充满活力。看到大家,我就感受到了一种青春的朝气,更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关乎党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人民的福祉,是百年大计。只有年轻干部不断成长、成熟起来,干部队伍才能保持生机与活力,我们的事业才能长盛不衰。开展此次培训,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等方面,对年轻干部进行一次系统培训,进一步提高为党尽职、为民造福本领,更好地应对挑战、攻坚克难,为夺取“双战双胜”,加快建设新时代“沿海强市、宜居×”提供重要组织保障。

在座的学员都是40岁以下的年轻干部,这是令人羡慕的一个群体,相比其他年龄段干部优势明显,极富可塑性。一是年富力强,精力充沛。大家正值人生黄金年龄,精力旺盛,工作起来有使不完的劲儿,这段时间也是积累经验、奠定基础、创造业绩的最佳时期。二是思想敏锐,积极进取。有激情、有热情,有远大的理想抱负,有自己的奋斗目标,有追求上进的强烈愿望,能够主动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三是善于学习,基础较好。学历层次都比较高,理解能力比较强,知识面广,接受新事物、新思想比较迅速。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理论功底不够扎实、政治意识需要加强。参加党内政治生活经历不多,理论学习抓得不够紧,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组织纪律观念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二是工作阅历较浅、经验不多。多数年轻干部工作过的部门比较少,缺乏多个工作岗位的实践锻炼和艰苦环境的磨炼,应急处突、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不强,工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有时心浮气躁、急功近利。有的年轻干部不够沉稳,做事沉不下心、静不下气,不愿吃苦受累,总想抄近路、走捷径,缺乏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这些与年轻干部应有的精神状态、与组织和群众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对年轻干部个人的前途命运也是极为有害的。大家一定认清不足、补齐短板,不断锤炼党性、锤炼能力、锤炼作风,始终做到忠诚干净、担当实干,努力成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好干部。今天,借这个机会,我讲一堂专题党课,与大家一起学习交流,希望对大家有所启迪。

一个人没有信仰,生命就没有亮光;

一个民族没有信仰,就看不到发展的希望。年轻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接班人,一定要志存高远,坚定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这里,向大家阐述三个观点。

而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新中国之后,中国人民才真正挺起腰杆、站起来了。

二是中国共产党找到了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开启了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使中国人民逐渐“富起来了”。建国后,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40多年艰辛探索,实现了巨变。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超过30%,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78年的%上升到2019年的16%,国内生产总值(1978-2019年)的年均名义增速高达%,刨除年均%通胀率,年均实际增速仍高达%。按照经济学家林毅夫所说,“以这么高的速度持续这么长时间的增长,人类历史上不曾有过”。特别是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增长由负转正,二季度增长%,三季度增长%,成为疫情发生以来全球首个从衰退中复苏的主要经济体。德国《明镜》周刊网站评论,“中国的增长机器再次像新冠疫情前那样轰鸣起来。”“没有其他哪个大国能做到这一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显著优势,是抵御风险挑战、提高国家治理效能的根本保证。

从改革开放开始,特别是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以后,唱衰中国的舆论在国际上不绝于耳,各式各样的“中国崩溃论”从来没有中断过。但是,中国非但没有崩溃,反而综合国力与日俱增,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被国际社会誉为奇迹,称为“中国模式”。现在,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形成了鲜明对比,采用西方制度的伊拉克、利比亚、乌克兰等国家政局混乱、动荡不堪。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大家一定要坚持党的领导,自觉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底气、勇气、信心和决心,坚定不移地听党话、跟党走。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要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等“八个方面”本领。总书记在今年10月10日中央党校秋季学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要求各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这“八大本领”“七种能力”对领导干部和年轻干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大家必须牢记习总书记的敦敦教诲和殷殷嘱托,锤炼本领、提升能力,不负重任、不负时代,争做岗位标兵。

锤炼“八大本领”“七种能力”,要立固根本,坚定政治立场。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和魂,政治立场坚定是每一名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首要品质。大家要把坚定政治立场作为安身立命的主心骨和修身立业的压舱石,真正挺直精神脊梁,炼就“金刚不坏之身”。要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觉做到“五个必须”,坚决反对“七个有之”,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保持清醒头脑,时刻绷紧政治这根弦,不能人云亦云、以讹传讹,勇于同不讲政治的一切言行作斗争。要坚决落实中央、省市委决策部署,不打折扣、不搞变通,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锤炼“八大本领”“七种能力”,要加强学习,强化理论wz。政治上的坚定源自理论上的清醒。现今社会全面开放,信息技术高度发达,国内国外各种思潮、各种观点很多,众说纷纭、泥沙俱下,“乱花渐欲迷人眼”,大家日常都能接触得到。在这样的复杂环境中,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增强政治上的定力十分要紧。保持理论清醒,关键在于加强学习。总书记年轻时在梁家河插队,什么都不带,就带了一箱子书下乡,在煤油灯下看砖头一样厚的书。“白天劳动、晚上看书”成为总书记知青岁月的生活常态,同时也留下了“30里借书、30里讨书”的佳话。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干部,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持续深入学、带着问题学、联系实际学,真正学懂弄通做实,更好地wz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同时,大家要多关注了解上级政策和中央省市最新动态,多钻研业务知识,提升专业能力、专业作风、专业精神,努力成为各自岗位上的“行家里手”。

又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迎难而上;

面对棘手问题,敢于碰硬、敢啃硬骨头,真正锻造宽肩膀、铁肩膀,在知重负重、攻坚克难中成长成材。市委将旗帜鲜明地支持担当者,重用愿担当、敢担当、能担当、善担当的干部,努力让更多敢于担当担责的干部脱颖而出。

事虽小,不为不成,意思是指即使是再近的路,不走也不能到达;

即使再小的事,不去做也不可能完成。党的十八大刚刚闭幕之际,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全体同志,借参观《复兴之路》展览之机发表了新一届班子施政宣言,再次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事业是干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如果只是纸上谈兵而不真抓实干,再好的蓝图也是一纸空文,再近的目标也是镜花水月。参加这次培训的干部,有的是研究生学历,有的是“双一流”名校毕业,还有很多是同龄干部中成长进步较快的佼佼者,可谓人才济济。希望大家深刻认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把真抓实干作为工作要求,主动在重点项目、生态环保、乡村振兴、信访维稳等急难险重任务中挑重担,在经历大事、难事、急事中长经验。要把心思精力集中到干事创业上,认真对待每一天,认真对待每一件事,认真对待每一个文,创先争优、事争一流,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你们做得不好,党和政府可能就要遭到“差评”。希望大家认真学习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赤子情怀,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都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都不能忘。要坚持心中有群众,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办,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特别是对一些信访问题,更要认真研究,依法依规解决,切实维护好群众的合法权益,绝不能推三诿四、置之不理。

锤炼“八大本领”“七种能力”,要深入实际,加强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总书记非常重视调研,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在座的同志,有的是调整到新的工作岗位,有的是新入职,适应新岗位,研究问题、推进工作,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开展调研,务求“深、实、细、准、效”。“深”,就是要深入群众,同群众一起讨论问题,倾听呼声,感受疾苦,汲取智慧。“实”,就是作风要实,做到听实话、摸实情、办实事。“细”,就是要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深入分析问题,掌握全面情况,不能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准”,就是不仅要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实际情况,更要善于分析矛盾发现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规律性的东西。“效”,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切实可行,制定的措施要有较强操作性,做到出实招,见实效。只有做到这些,才能更好地了解情况、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本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四个自我”作重要论述,强调如果缺少了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勇气和能力,我们党就将陷入危险境地,做不到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葆青春。同时,总书记提出“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要求,作为各级领导干部修身做人的基本遵循、为官用权的警世箴言、干事创业的行为准则。大家一定要认真领会“四个自我”“三严三实”要求,身体力行、以身作则,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永葆共产党员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要拧紧开关,注重改造提高。我们党的历史上,涌现了无数英雄模范,也产生了不少蜕变分子、腐败分子。英雄模范之所以能够赴汤蹈火、舍生忘死,之所以能够洁身自好、光明磊落,靠的就是一种信仰,为的就是一个理想。尽管他们也知道,自己追求的理想并不会在自己手中实现,但他们坚信,只要一代又一代人为之持续努力,一代又一代人为此作出牺牲,崇高的理想就一定能实现,正所谓“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宋高宗问岳飞,怎么才能社稷安定?岳飞说,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命。现在和平年代虽然不像战争年代那样直截了当,但依然可以分出优劣高低。靠包装、靠小聪明,管得了一时,管不了长久,欺骗组织、欺骗他人同时也是在欺骗和毁灭自己。本立而道生。大家务必坚定理想信念,经常“照镜子、正衣冠”,自觉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始终保持强大免疫力和抵抗力。

滥用者,不但侵害群众利益也伤及自身。中央、省市查获的案例中,以权谋私案例占了大多数。这些违纪人员,有的把权力当成“资源”,当成私有财产,用权力为自己捞好处,严重损害了群众利益,破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大家要以敬畏之心对待权力,始终把手中的权力当做一种责任、一种约束、一种风险,不徇私情、不搞特殊,绝不能把权力变成谋取私利的工具。要依法依规用权,自觉按法律规定的权限、程序和责任行使手中的权力,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要正确对待、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把监督看做对自己的关心爱护,心底无私、胸襟坦白,始终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收了华服裘衣,就会开始收钱;

收了钱,就会开始收车马座驾;

还有年轻干部,你们充满潜力,未来发展大有可期,都是被“围猎”的重点对象,稍有不慎就可能掉进别人精心设计的“陷阱”。“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的道理发人深省!希望大家高标准要求自己,牢记慎初慎微,从一顿饭、一杯酒等细枝末节做起,筑牢思想防线,保持廉洁本色。

授课教师有市级领导、市委党校教师和县区党委书记、市直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等,经验丰富,专业能力强。希望大家要格外珍惜这次培训机会,严守纪律要求,认真虚心听讲,积极交流探讨,真正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学有所长。

最后,祝同志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预祝本次培训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23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