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七年级语文散步课文学习指南【汇编8篇】

网友发表时间 2684702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七年级语文散步课文学习指南【汇编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七年级语文散步课文学习指南【第一篇】

对于七年级20xx年语文新教材的教学,早已经过了半个学期了,七年级新生也渐习惯了这部新的教材。对于自己来说,作为新的教师,站在教师的立场上,也渐习惯了这部新的教材(其实是无选择地以之教学,因而也就无所谓什么新老教材教学过程中的矛盾问题了)。然而,不得不承认的是,对于这部新教材的教学实施过后所获得的反思,却也值得自己一再深究。有鉴于这部教材是一部国家级课程教材,其编写自然也是以我国初中学生的整体水平为着眼点,无法考虑到各地区的学生认知水平的个性差距,倒也无可厚非。然而一旦施诸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国家的课程纲要所设定的教学目标与现实的学生素质所决定的教学目标完成度可就有些两样了,而且往往表现为前者目标过高或后者完成度过低。且就课本中本人已教过的莫怀戚的《散步》为例。新教材的预习目标如下:课文说的是一家人散步的琐事,内容好像比较浅,但仔细品味,会感觉到正是这平常生活中流淌着的亲情,滋润着家人的心灵,承托起一个温暖的家。你的身边一定不乏这样的温馨场景,回忆一下,感受其中的温情。这所谓“温情”也者,即强调学生关注本课文的人文性,感受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情味。这是本课文在人文性方面对学生的学习度提出的初级要求。在当下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认知度来说,达到“品味温情”这一程度,对学生来说其实是比较容易的。

然而,新的.教学纲要以及同步的新版配套练习却都将要求上升到了另一个层次,即“品味出作者所代表的年轻一代人在赡养上一代以及抚养下一代的过程中所承担的家庭责任”。这自然是对《散步》这篇文章的最好解读,但窃以为却并非是对《散步》这篇课文的最好解读。何也?究其原因,正在这两个层次的要求的创设者所考虑到的对象即学生的水平不同,甚至可以认为,后者过于拔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后者的创设其实是来源于《散步》的末尾作者画龙点睛的一笔: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于是乎,学生也不得不随着老师去深究其中的“深层意蕴”,而其本身却只能达到“品味温情”的地步。于是乎,教师的教学工作也就陷入了尴尬境地。这尴尬便来自教学目标在理念与实践中的反差。教学目标的设立当然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但同时却又不得不深以教学大纲为基础,使得教学工作处于两难的境地。更何况当现实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意外地偏低时,这其间的反差就更加的明显,因而也就更加需要教师在教学上游刃有余。这对于一个职初教师来说,如何尽量解决这反差带来的诸多问题甚是重要。

七年级语文散步课文学习指南【第二篇】

哇,好惬意。看来一家人在一起真是乐融融的。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作家莫怀戚一家人去散步的情景吧。

(学生写课题作者)

同学们自由放声朗读全文,思考:

“我”为何要出来散步?散步时发生了什么矛盾?又是如何解决这矛盾的?

(学生自由放声朗读全文并思考)

师:谁来说说“我”出来散步的原因?

你好象掉了“生命”两个字,难道这样的景色还没有生命吗?

你来读读,试着读出这勃勃生机来。(生2读)

读得怎样?

师:看来“我”出来散步主要是为了母亲,可是母亲本不愿出来,假设你是文中的“我”,你准备怎样劝说呢?。要求以儿子的口吻,结合课文初春田野的风光来说。

师(学母亲的口吻):我的身体也不好,很累,不想出去。

师(学母亲的口吻):那好吧,我听你的。(大家笑)谁再来劝说劝说?

师(学母亲的口吻):好,好,我去拿件衣服就跟你出来。

师:看来同学们还挺会劝说人的。可见文中的景物描写也不是单纯的为写景而写景,也包含了我对母亲的爱,对母亲的一片孝心。现在再请同学们一起来朗读,欣赏这美丽的初春田野风光,感受作者的浓浓孝心。(学生齐声朗读)

师:于是一家人有说有笑地散着步,可是发生了矛盾,什么矛盾呀?

师:小路真的这么有意思?

师:你来读读,可要读出有意思来哟。

我再来读读。要缓慢些,抒情些。

师:那你就来抒情一下吧。

师: “我”做这个决定为难吗?

师:你们能理解“我”最后的决定吗?你觉得“我”是个合格的父亲吗?

师:是啊,作为一个中年人,他上有父母要照顾,下有孩子要抚养,他的担子确实很重很重,同学们的理解也表明了你们很懂事。现在请同学们再次朗读一下这一段,体会一下父母这一辈人的沉重负担。(学生集体朗读)

师:矛盾是否因“我”的拍板而解决了吗?

师:这是个怎么样的奶奶?你准备怎么读?

师:看来这一家人,又敬老又爱幼,过得很和睦。下面有个非常感人的画面,同学们找找看,试着读读,读出感情,最好是让人感动得落泪。

师:非常感人,你是怎么处理的?

师:那好,老师来范读一下,同学们可以闭目感受这一感人至深的温馨画面。(师范读)

(学生齐读)

师: “整个世界”在这里是否大词小用了呢,该怎么理解?

师:是啊,“整个世界”是由上一代,中年一代,下一代组成,而中年一代不仅要承担抚养下一代的责任,更要承担赡养上一辈的责任。

文中这一家子过得乐融融,奶奶慈爱、孙子活泼可爱、妻子贤惠,而我更是孝敬母亲,叫上母亲,出来散步;为了母亲,选择大路;背着母亲,走过小路;我想,文中的母亲肯定会为有这么一个儿子而骄傲不已。

(出示: 趣味说话 假如你就是文中的母亲。一天与一位老朋友拉起家常,你会怎么向她讲诉儿子带你出去散步的事呢?请你学学老人的口气说出老人当时的真切感受。) (学生互相说话,准备趣味说话)

师:我真羡慕你有这样一个孝顺的儿子。

师:能否重点讲一讲儿子背母亲的这个情节呢?

师:你真幸福。我要是也有这样一个儿子就好了。

师:我想你的父亲听到你的这番话,一定很高兴,你是这样的理解他。

师:你爸爸妈妈从事什么工作?

师:现在你总不用照顾他们吧!你爸爸妈妈有哪些担子要挑?

师:你呢?几副担子?

生3:一副,好好读书。

师:现在你给称一称,谁的担子重?

师:其实我也很理解你的学习压力,希望你能找找原因,改善一下学习方法,可能会轻松些。

师读:(出示:我的感悟作为年幼的一代,你又该怎么做呢?)

师:你看问题真深刻,你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师:上课前同学们说了很多关于一家人在一起的事情,请同学们把这些事写下来,写出温馨,写出温暖,写出温情。

七年级语文散步课文学习指南【第三篇】

教师与学生都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共创共生,形成“学习共同体”。每个学生都带着自己的经验背景,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来到课堂交流。学生从同学身上、教师身上学到的东西远比教材中学到的多。这些新课程理念一次次闯入我的视线,而从理念到实践之间,我却走了相当长的一段曲折晦暗的小路,直到我教完了《散步》这篇文章,才在实践中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理念的真谛。

《散步》是1篇不可多得的当代千字美文,在看似寻常的一次家庭散步中,涉及了中年人在生命延续过程中的承前启后的作用,涉及了尊老爱幼这一亘古常新的伦理问题,还有如何享受家庭亲情等。10年前,我刚踏上工作岗位,以品味《散步》优美朴实而蕴合丰富的语言为重点,在学习中获取独特的生命的感悟,我认为这是语文教学的真正价值所在。但10年后的今天,已为人妻、为人母的我再读这篇文章,我的心灵震颤了,我陷入了矛盾而又痛苦的爱的抉择中。我突然间明白对中年人复杂心境的理解,需要生活的积淀。涉世未深的孩子,能以他们原有的生活经验走进成年人的内心世界,引起心灵的共鸣,从而提升自己的生活品味、生命质量吗?我一夜无眠,经过反复的思量,我决定启动学生,用审美的眼光打量我们的周围,从现有生活资源中去获取一种快乐和幸福,并充分地享受它,延长它,从而造就灵魂,激发创造。所以,我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为主,让老师、学生、家长一道经历了一次灵魂的洗礼。

情境描述:

在布置预习作业 时,我破天荒地布置了一道独特的作业 题,是要家长和学生共同完成的。题目设计如下:尊敬的家长:您好!《散步》是1篇语言优美、寄意深远的散文。为使教学效果更佳,我真诚地邀请您加入到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来。请您和您的孩子一起读读这篇课文,并写下您真挚的见解。我设计这一环节的理由有两点:中年人读这篇文章最能引起共鸣,通过家长的参与,拓宽合作的领域,达到家长、学生、老师三者之间有效的沟通,使这篇文章的学习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在整体感知课文后,我说:“我们在阅读时应跳进作品中去,与里边的人物作心灵的沟通,设想一下,如果你是《散步》中的那位父亲或其中的一位,面对分歧,你是怎样作出抉择的?”一瞬间,课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热烈气氛。这一问题把孩子们领进了精彩的问题空间,它既关注了作品人物情感态度,又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需求,激发了他们的表达兴趣。通过讨论交流,同学们纷纷作出了抉择。“如果我是那位父亲,我会想到母亲的辛劳和对自己的培育之恩,我会选择走大路。”比作者想得更远、更好。“如果我是那位父亲,我觉得选择很困难,但我会选择走小路。因为‘母亲年纪很大了,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也很听她的话一样’。我想母亲是明理的,她会理解我的;她又那么疼孙子,自己改变主意要顺从孙子走小路,所以她应该是不会怪我。我选择走小路,我的小儿子会很高兴,他会给全家人带来欢乐的。”有人反对:“虽然母亲对我的选择会理解,难道母亲就没有想法吗?她是否会想:‘我老了不中用吗?自己的话连孙子都不如,我真是白疼儿子一场。’课文说,‘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我想他不至于会哭闹。”“我如果是文中的那位妻子,我会听从丈夫,因为我不想让丈夫左右为难,也不想在母亲心中留下坏印象,因为媳妇难当。所以文中的妻子很伟大。”全班同学都笑开了,她的脸涨红了。她又补充说:“我妈妈这么说的。”看来我布置的预习作业 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同学们纷纷以自己的生活体验结合文本,作出自己表述。我对他们的选择表示了理解和赞赏。

“我曾听到一个荒唐又残忍的故事:‘倘若你的母亲、妻子同时掉入水中,你只能救一个,那么你救谁呢?”我故意抛出一个问题,教室里像炸开了锅,同学们有点七嘴八舌了。最后他们大多数表示说,无法选择,然后拿眼睛静静地瞧我,等待我的回答。

我有点激动地说:“人生要面临很多抉择,不只是走大路、小路,自然遇到很多痛苦,有时无论怎样抉择,都是痛苦的。然而抉择又是幸福的。你们看文中——”我故意停顿。学生心领神会,恍然大悟。我请了跃跃欲试的同学发言:“作者想到母亲,母亲想到孙儿,他们都作出了成熟的抉择,我虽然委屈了儿子,母亲放弃了平坦的大路,有了小小的痛苦,但他们也抉择了幸福,才会有那温馨动人的一幕。”同学们给予了热烈的掌声。我接着用红笔在黑板上勾勒了一个爱心。机灵的良修叫道:“这是爱的抉择,这是亲情的自然流露。”学生找到了问题的钥匙,所有学生的情感都在升腾,他们为自己的抉择而感到快乐、幸福。我说:“这个抉择创造了一个怎样的世界?”很多同学一下子都想到了文章中的最后一句,仿佛它似乎早已定格学生的脑海里:“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象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大家声情并茂地能朗读着。由于生活中的经验局限,同学们并不能一下子透彻地理解其中的含义。我一边提示,一边板书,通过板书。然后提问:“中年人两肩背着老人和小孩,靠的是什么?”同学们这时明白了,靠的是责任。三代人跟责任有什么关联吗?有几个学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中年人正在承担责任,上有老、下有小,要顾两头,难。”“老年人已经承担了责任,小孩子将来也要承担,责任维系三代人,中年人要顾两头,应该。”“这里的责任,既有尊老、又有爱幼,他们同样重要。”

面对“难、应该”,我借机推进一层:“尊老、爱幼”哪一个更可贵?谁更能体现责任?”这个问题一下子又将他们激活了。他们情绪高涨,有说“爱幼”更可贵,有说“尊老”更可贵,也有说二者都可贵。这时我陷入了抉择中,我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理解“责任”、“尊老爱幼”乃至“整个世界”的含义,让他们的情感作一次高尚的旅行。我要不要把自己的困惑告诉大家,创设情境,让他们再作一次爱的抉择,用“真爱”阳光照耀青少年生命成长的大道呢?经过思量,我一反常态,可以说是涨红了脸,声音有点发颤地说:“同学们,我不想马上对尊老爱幼作出评价,我想让大家帮助老师作出一个抉择。先听听老师的故事。”学生听说老师有故事,都兴趣盎然地瞪大了眼睛。我动情地说:“十年前我也教了《散步》,那次我和同学们都作了一次愉快的精神之旅;十年后的今天,已为人妻、为人母的我,再教《散步》时,却再也不能愉快起来。因为三代人的问题一直深深困扰着我。我的丈夫是独子,我们有一个8岁孩子。公公婆婆把全部的爱都倾泻在我们身上。为照顾我的身体和工作,他们帮我带孩子,做家务。如今孩子大了,特别在对待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们有很多分歧。要不要让他们回乡下呢?我一直矛盾着,我该如何抉择呢?”我讲完以后,轻轻地舒了口气,同学们听了我的富有感情的诉说,都被我的情绪感染,都陷入沉思。我从自己的感情中回过神来,真诚地、充满信任对同学们说:“同学们,就当老师是一个学生,向你们提出问题,请求帮助,给我一点建议,好吗?”于是,小组成员开始了小声的讨论,我看得出他们的小脸都非常紧张、认真,同时讨论越来越激烈。我巡视了一下教室,他们有的在讨论《散步》,应该用它来帮助老师;有的拿出家长的作业 ;有的拿出中外名人名言。这可是帮助老师回答家庭问题呢?得有理有据,还要负责任呢。经过相当长的时间的讨论,他们小组代表举手开始发言。他们的发言有点出乎我的意料,又精辟又深刻,而且发自肺腑,表情认真,语言急切,让我听之动容,为他们对生命、对责任的抉择感到震撼。

“《散步》一文告诉我们,只有责任感代代相传,世界才会被扛起来,中年人(我和妻子)的举动,不仅仅是一种责任的承接,还是给下一代的示范。生命是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老师应该选择让他们留下,给他们欢乐,这样,你老了也会得到同样的欢乐。”

“对,《散步》中的整个世界,应该包括老人、中年人、小孩,也就是整个家庭,整个社会,整个人类,都应该这样。这是理想的生活,生命的理想。”

拿课文作示例,解释的比我还深刻。《散步》已经在学生的脑海里生根开花了。

培根说:“哺育女子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明之举。尊老是人类特有高尚情感,更是我们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老师,我相信你有这种美德。”他的目光充满信任,让人怦然心动。

“老师,我的家庭生活没那么完美,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奶奶唉声叹气,说只有上孝下,没有下孝上;妈妈经常爱生气,我呢?两头受气。我们和奶奶分开住后,亲情好像淡了许多,但没有唠叨和争吵,这对大家都好。只是我不明白,为什么妈妈不喜欢奶奶呢?她们不都是母亲吗?”

勇气可嘉,掷地有声,好像在指责我,我的脸更红了,多么纯真的质问。

“老师,请你听听我的爸爸,对《散步》这篇课文的理解吧。”因家长字迹有点潦草,便由我当堂代读,我和学生的内心都被深深地震撼了。

震   憾。

当我随意翻开课文《散步》,心灵随着字里行间不断震动,我的世界已被震撼!记忆所及,我们一家三代似乎从未散过步,然而我对于我的责任和亲情,我感觉得到,理解得到,可是我没有做到。我和母亲各自为家,一起的时间很少,更不用说散步了。其实,生活的本质仍是亲情至上,关心老人、爱护老人,应该就像对待初生的朝阳般对待逝去的夕阳。因为老人+小孩=整个世界。

震撼之余,深感作为儿子和父亲的自己责任重大。感谢老师,也感谢儿子,使我明白了我的责任和不足。

读罢此文,还有很多学生交上了自己和家长的作业 ,我来不及细看,我和学生的脸上都写着感动和幸福,我庆幸自己的抉择,感动学生的抉择。我动情地说:“有人说,体验爱,体验幸福,体验光明,体验温暖,这是我们生命的一种能力,一种状态,甚至这就是生命本身。而我认为,给予爱和幸福,给予光明和温暖,则是生命的最高境界。让我们学会肩负责任,让生命以最美好的方式延续。”最后,我用多媒体打出字幕,我和学生一起诵读:“如果爱是左右手,就该一手递给夕阳,一手递给朝阳;如果爱是左右手,就该一手递给晚霞,一手递给朝霞;如果爱是左右手,就该一只递给金秋,一只手递给初春;如果爱是左右手,就该一只递给老人,一只递给小孩。”

在这个散步的教学活动中,我和学生以及家长在欣赏这篇美文时,经过爱的抉择,不仅仅得到了的心灵的震撼,而且经历了一次灵魂的洗礼。

问题讨论:

如何理解教师和学生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创造者?

诠释与研究:。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是课程创新和开发的过程。教师、学生,他们都是主体,是认识者,而且都带着自己的经验背景,带着自己的独特感受,来到课堂进行交流。

教师本身就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创造者,教师主要要创造教学事件、创设问题情境,将学生引入活动。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课前组织学生和家长合作、交流,课中提出了:“假如你是父亲,你会怎样抉择?你该给老师做怎样抉择?”这样的问题情境,给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时间,这也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在师生、生生互动、互助、合作交流中,使学生已有直接或间接的知识和经验这种课程资源,形成新的的个性化的体验。从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到关注学生可能生活世界。可能生活世界是一种对人生更有意义的生活方式。学生在两次抉择中,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和人文世界观,从而使他们正确抉择自己未来的可能生活:有责任的生活,有爱心的生活,富有创意的生活。在这一过程中,师生共享感情与认识,学生看见老师的坦诚和人格魅力,并以此为榜样。而我在与学生交流中懂得了他们内心深处的美,帮助学生开掘了他们的潜质,从而最大程度实现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创造。

从我设计《散步》教学到实施教学的整个过程,我常常被自己感动,也常常被学生感动,每上一堂课,对我的心灵就是一次巨大的震撼。以前的我像个救世主,给学生知识,给他们力量,给他们关爱,在学生面前,我永远是正义的、强大的、乐观的、豁达的,我因学生的崇拜和尊敬而满足。但我也深感失落和孤独,因为这份骄傲是不真实的。现在我和学生一同哭,一同笑,一起想办法,一起渡难关。虽然有时我变得非常“无知”,难免脸红尴尬,但我真实而轻松,我在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觉得生活是多么美好,生命是多么可贵。我感谢新课程,感谢《散步》,感谢学生,感谢一切可以感谢的美好的事物。

七年级语文散步课文学习指南【第四篇】

1、理解文意,感受亲情,培养责任意识。

2、学会品味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学习文章巧妙的构思,获得写作方面的有益启示。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语:《散步》是1篇优美的叙事散文——这里有初春的田野,有铺展着生命的新绿,有阳光下的金色菜花,……还有相亲相爱一家人的情感涟漪……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走进《散步》。

2、齐读学习目标。

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1分30秒):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文中的两处波澜?并说一说课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读课文体会亲情。

深情朗读课文,想一想:一家四口中,你最喜欢谁?请结合文中相关语句说说你的理由。

1、我:孝顺母亲。追问:还可以从哪些语句看出作者孝顺母亲,关心母亲?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深入文本,体会亲情。

母亲:疼爱孙儿。追问:体谅儿子,对美好景色的喜爱,对生命的渴望。

儿子:天真可爱。追问:像这样句式整齐、对称的句子还有哪些?

2、概括人物特点,归纳主题:(板书)。

我、孝顺;妻、贤惠;母亲、慈爱;儿子、天真。

母慈子孝,妻贤儿乖,一家人和和美美,其乐融融,共同用心呵护着亲情。

三、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理解了课文基本内容,大家还有什么疑难问题?

1、写景句的作用:为散步营造美好的环境,也是对生命的礼赞,表达我希望母亲健康长寿的一片爱心。

2、“整个世界”的含义。

3、给画面拟标题,指名朗读最后一段。

(小组合作探究,选派代表在黑板上写出拟定的标题,其它小组评价)。

整个世界、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情满小路、

亲情无边、温馨瞬间、生命,生命、

责任、最美的风景。

教师点拨: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我们要学会从生活中找“米”,提炼深刻的主题。关注生活,以小见大。

五、写作启示,构思练习。

《散步》像一首动人心弦的诗,又似一支感人肺腑的歌。在写作方面可以给我们许多启示。

1、总结写作方面的启示,知识树呈现。

关注生活,以小见大;波澜起伏,情景交融;句式整齐,用词准确。

2、构思练习。

家庭生活中的许多小事,如过生日、家长会、给妈妈洗脚……都体现了浓浓的亲情,时常也会掀起一些浪花,涌起一些波澜。请撷取生活中的一朵浪花,说说你感受到的至爱亲情。

六、课堂小结。

亲情无价,惟有父母之爱最无私。这种爱可能并不惊天动地,但它已深入我们的骨髓,融入我们的血液,永恒地温暖——我们的生命历程。

七年级语文散步课文学习指南【第五篇】

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

2、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关爱家庭的意识和情感,促使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

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

难点: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关爱家庭的意识和情感,促使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自制),预习,扫清字词障碍。

教学过程:

1、多媒体,歌曲《让爱住我家》,展现亲情图片和歌词。

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

1、听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如果学生发现课文朗读与课文不完全相同,可以作思考题,留给学生。)勾画文中最能表现浓浓亲情的细节、词语、句子。

2、自由阅读全文: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以轻声品读,也可以默读。把文中表现出浓浓亲情的地方多读几遍。

3、小组互助,交流感悟。文中让你最感动的有哪些细节、词语、句子。这些地方应该怎样读才能表现这份深情。

4、全班交流、亲情共赏。

分析:这句话说明了“我”关心母亲,对母亲的身体健康提出积极的建议,而不是顺水推舟。母亲因为相信儿子,尊重儿子的意见,所以顺从。我如果只带着妻子、儿子出来散步,把老人孤零零的丢在家里,会让老人很孤独、寂寞。最后一句说明“我”和母亲关系和谐,表现了母子之间亲昵的感情。而且这种和谐的母子之情是在几十年以前就开始了。

(2)他儿子说的话很可爱。他说:“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他觉得这是他一个很大的发现,这句话写出了孩子的天真可爱。分析:儿子这句看似无关紧要的话极富童趣。孩子这一天真的新发现洋溢着一家人充满温馨的天伦之乐。听了孩子的话,我们都笑了,为散步增添了很多快乐。

(3)、“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引导:为什么一家人都会听“我”的?这里面包含着哪几种亲情?

分析:“我”是一家人的主心骨,平日“我”就是一个讲原则的人,家人都信任他。这里面包含着母子情、父子情、夫妻情。

(4)、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引导: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母亲和儿子发生分歧,“我”经过思考决定:“走大路”——走大路方便老人,说明我很照顾母亲,很孝顺。母亲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走小路孩子感兴趣,说明母亲对孙子很理解表现了母亲的慈爱、和蔼。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表现了一家人在散步中互敬互爱的动人情感,有一种浓浓的人情美。

(5)、“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儿子……”

引导:一个“背”字体现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之间关系十分融洽,多么幸福、温馨的亲情。

(6)、我和妻子都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小心,好像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引导:为什么母亲和儿子并不重,但我和妻子要走得很慢、很小心?为什么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同学畅所欲言:

a、背上的一老一小可别摔着。特别是母亲年老体弱经不起摔,非得稳稳当当的不可。

b、为了让母亲和儿子多呼吸一些新鲜空气,所以走得慢慢的。

c、为了让母亲和儿子尽情的欣赏春天的美景。

d、表现“我”对母亲的孝心和旗子对儿子的爱心。如果走得很快,显得不耐烦。不能体现浓浓亲情。e、如果全社会的人都想文中的“我”那样具有孝心和爱心,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老师小结:一边是风烛残年的母亲,一边是未成年的孩子,他们都需要我们的照顾和关心。所以从表面上看,这表现了中年人肩负着既要扶老又要携幼的人生责任;从深层的意思看,这里的“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母亲”代表着过去,“儿子”代表着未来,所以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则象征着中年人肩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文章的结尾,用象征的手法,使文章的思想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意蕴更深刻。把亲情推及得更广泛的境界。

(注:每一处学生分析以后都进行朗读的简要指导,通过学生试读、老师范读、集体齐读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文中的亲情美。)。

总结: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真的很平常,老人和小孩在选择道路时有了分歧,也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可作者却有一双慧眼,从这平凡的小事中看到了一家三代人和谐美好的感情,并由此推及尊老爱幼的中华美德,文中处处流露着浓浓的亲情:它是一幅温馨的亲情图,是一首欢快的亲情曲,是1篇美妙的亲情诗。

让我再一次深情并貌的朗读全文,细细的来体会这份热闹感人感动的亲情。

幸福的家庭往往都有相同的幸福。亲情无处不在,他不仅仅在思念部之中,也不仅仅在莫怀戚的家中;它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家中、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只是时光的流水把许都宝贵的记忆带走了,我们匆匆的步履把我们曾经拥有的瞬间感动冲淡了,淡如水,淡如烟,淡得我们都怀疑自己是否还拥有那份爱,怀疑我们自己是否还有能力去感知那份浓浓的亲情。可是,这份是永恒的。我们要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用善良的心去体会。

学生准备1分钟。

全班交流。

(尽可能启发学生把发生在身边的感人故事讲出来,要像这几位作者一样,敢于披露真情实感。尽可能引导学生领会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尽可能让学生明白要珍惜亲情,懂得关爱家庭。)。

老师也有故事要讲。

我们对亲情有说不完的故事,讲不完的细节。生活本就是这样美好、温馨。情到浓时转成文,请同学们把自己对亲情的感受写下来。

你可以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组排比句来赞美亲情或者一组比喻句来歌颂亲情。

你也可以写一首反映亲情的小诗。你也可以写一段话来呼唤亲情。

学生动笔3分钟。交流展示5分钟。

教师准备一首小诗〈父亲的叮咛〉。

2、你的真实感受和父母的真实反映写下来,以后的语文课大家交流。

让我们所有的家都永远充满着爱,永远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七年级语文散步课文学习指南【第六篇】

1、朗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

2、体会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及侧面描写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品味精美的语言。

3、认识大自然的威力,勇敢面对大自然。

学习重点。

体会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及侧面描写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学习难点。

感悟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描绘风雨场景的写法。

学习方法朗读法、批注法、讨论法。

课时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背诵和风雨有关的诗句: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山雨欲来风满楼。

二、交流预习。

1.走近作者。

贾平凹,原名贾平娃,中国当代著名作家。1952年出生,陕西丹凤人。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人大代表,西安市作家协会主席。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废都》获法国费米娜文学奖;《浮躁》获1987年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最近获得由法国文化交流部颁发的“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荣誉奖”。

2.朗读课文,读准下列字的字音。

偌大()蜷曲()贾平凹()倏忽()模样()撩起()刹那()锥形()栅栏()。

三.整体感知。

第1段:树林全貌第第2段:垂柳、杨叶、芦苇;。

第3段:断绳羊、女孩第4段:葡萄蔓、苍蝇。

第5段:鸟巢、鸟儿第6段:废纸、猫、瓦。

第7段:浮萍、鱼儿;第8段:老头、孩子。

是按照由上到下,由远及近的顺序来描写的.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风的?写出了风怎样的特点?

文章先从树林子开始着手,呈现给我们一幅恣意的狂风图。接下来,形状、声状方面对被风吹得乱了的垂柳、杨叶、芦苇进行了生动的描写,继续展现狂风大作的画面。写了几组自然物,作者的笔锋陡转,写到了动物,写到了人。文章用了大量的篇幅进行景物描写来具体表现风雨之大之猛烈。

七年级语文散步课文学习指南【第七篇】

今天看了1篇课文《散步》。讲了一位爸爸和他的妻子,儿子,一同陪身体不好的母亲去田野散步。母亲老了,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母亲希望去平顺的大路走走,而儿子却觉得小路有意思。伴同儿子的时间还久,爸爸决定还是顺母亲的心意。但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我走不过的地方你就背着我。“这样,他们在阳光下,向着那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和水波粼粼的鱼塘走去。到了一处,爸爸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了下来,背起了儿子。()爸爸和妻子都慢慢地,稳稳地,走的很仔细,好象爸爸背上的同妻子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佛教讲”诚爱“,儒家讲”兼爱“,基督讲”博爱。“此刻,他们的身影构成了一条和谐的音符,一道亮丽又温馨的风景线。他们彼此之间的爱深深地打动了我。这一刻,让我体会到了真正的爱的感觉。我们的生活倾注了父母对我们多少的心血,多少的爱。而我们又该如何回报那份无私的爱,能为父母做些什么呢?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带着一颗爱心活着。多关注和关心身边的人与事。用我们的真诚和关爱打动所有人。用恩情传播爱意,用爱连接心灵。爱让我们的真情永存,爱也让我们懂得了人与人之间”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有了爱,我们的世界才会和谐。让我们手拉手,共同迎接和谐的明天。

有爱就有和谐。

七年级语文散步课文学习指南【第八篇】

《散步》是1篇清新优美的散文,以前在七年级语文第五单元,现在改到七年级语文第1篇。文章我讲过两三遍,总觉得没有把握住要点。

再读这篇文章,我感觉文章不能只考虑到结尾对尊老爱幼主题的揭示,而是要让刚入初中的学生感觉到语言之美,意境之美,情感之美。写得最美的段落应该是第四段,这一段描写了春天充满生机的景物,色调明朗,感情愉悦,既表现了对初春到来的欣喜,又体现了母亲熬过严冬恢复健康作者内心的喜悦。

我听了第一课时的讲解,觉得没有体现出文章所具有的语言美和情感美。我负责讲第二课时,就改变了教学设计,第一个环节着重在创设情境,回顾课文内容;第二个环节着重在朗读课文,赏析语言;第三个环节是学生提出问题,深化理解;第四个环节是仿写几个句子。

预设的前两个情境都完成得比较好,学生的兴趣也比较浓。赏析句子时学生提出了很多好的见解,当没有人举手时,我就提醒自己:要耐心,不要急于说话,要给学生时间。在这种沉静的氛围里,学生的思考就比较充分了,对文章一些句子的赏析也比较深刻。

我感觉到自己最大的进步是,忍住了,少说话,不再追求课堂表面的热闹。

还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呢?赏析时间太长,应该把第四段和最后一段背下来。最后一段的赏析还没有突破,应该点明一下。仿写句子没有时间读,应该把这个环节去掉。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684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