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2024年在旅游工作会议讲话稿内容 旅游工作会议讲话稿【优质5篇】

网友发表时间 2925974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2024年在旅游工作会议讲话稿内容 旅游工作会议讲话稿【优质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在旅游工作会议讲话内容【第一篇】

同志们:

这次全县农村暨旅游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年全县农业农村工作,部署**年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县委、县政府对“三农”和旅游工作高度重视,等一下,黄主任就全县旅游工作进行具体安排部署,李县长还将作重要讲话,卢将作总结讲话,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年全县农业农村工作情况以及今年的工作安排,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保持定力,增强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信心

**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紧扣“四化同步互动,三产共生演进”,大力实施“主攻项目、决战四区,差异发展、打造强县”发展战略,坚定不移抓改革,齐心协力谋发展,全县农业农村发展呈现稳中有进、提速升级的良好态势,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主要呈现六个特点:

一是农村改革亮点凸显。扩权强镇试点有序推开,试点镇经济总量、人口规模、镇域面积同步扩张,有了活力、增了财力、长了能力,洲湖镇获得“全市扩权强镇试点镇优秀奖”。农村承包土地确权全面推进,完成外业勾图、二次公示,新增土地流转万亩。国有林场改革进展顺利,完成省级评估验收。农业经营体系改革全面放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日益活跃,新增家庭农场209家、农民合作社91家,新增省级林业龙头企业5家,省级、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分别达到4家和13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实现开放搞活,各项基础设施基本完成,体制机制进一步放开放活,发展活力不断增强,成功引进中国台湾开得利绿色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入驻园区,建成了休闲观光农业区、采摘体验农果区,拟示范种植珍稀花卉苗木和精致果蔬1万平方米的高标准玻璃温室大棚正在建设。

二是现代农业换挡提速。坚持以富民产业为核心,积极主动调结构、转方式,全县现代农业发展步伐日益坚实。粮食总产稳中有增、再创新高,蔬菜、肉类、水产品、禽蛋等主要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富民产业不断壮大,井冈蜜柚、楠木、高产油茶、花卉苗木、龙脑樟、黄栀子等特色产业实现新发展,烤烟种植面积达万亩,种植面积和产量连续三年位居全省第一,荣获“全市烟叶产业发展优秀县”。火腿加工纳入全省农业重点产业集群名单。

三是乡村面貌日新月异。以镇村联动为抓手,突出村落连片、整村推进,投入和撬动资金近亿元,稳步推进了三期六个乡镇的美丽乡村建设和81个村点的新农村建设,通过三年的努力,19个乡镇集镇面貌焕然一新,打造了安茅线、吉福路两条美丽乡村示范带和寮塘乡冈口村塘下、平都镇李家村张家山等一批美丽乡村建设精品示范点,荣获“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先进县”。

四是扶贫攻坚扎实有效。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全面完成,识别贫困户10584户、29219人。六大扶贫成效显著,投入资金万元,实施整村推进项目44个,完成移民搬迁安置贫困人口218户946人,全县减贫5945人。定点扶贫取得新突破,争取各类帮扶资金346万多元。

五是农业基础更加牢固。农田水利设施不断改善,建设高标准农田万亩,整治山塘28座,完成2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新增农村饮水安全万多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万亩,荣获“全市水利建设优秀县”。农村生态文明有效提升,完成造林8万亩,位居全省第一,提升和新建通道绿化23公里,建设森林乡镇1个、森林村庄4个、森林街道1个、森林公园1个,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蒙岗岭公园晋升为省级森林公园,荣获“全省林业建设先进县”;水库施肥养殖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大中型水库水质100%达标,小型水库达标率55%以上,水库水质明显好转;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不断加强,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落实到位。农业防灾减灾体系不断健全,农业自然灾害防御到位,气象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水文测报体系进一步完善,防汛、防火、防疫等工作应对及时、防范到位、处置有力,农业生产安全稳定。

六是为农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农技农机服务不断拓展,完善了县、乡两级农业技术推广公共服务机构,普遍建立农技员分片负责制,在抓好农业公益性服务的同时,积极创新社会化服务,机耕、机收基本普及。农村金融服务不断创新,“财政惠农信贷通”试点良好,农村合作银行、邮储银行、农业银行服务“三农”扎实有效,争取信贷规模4000万元。

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的科学决策、正确领导;得益于县人大、县政协的科学指导、大力支持;得益于各乡镇、各有关部门的实干苦干、主动作为;得益于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团结协作、辛勤努力;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关心关注、鼎力相助。在此,我谨向辛勤工作在“三农”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三农”工作的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当前我县农业农村发展仍然面临产业结构不优、农产品加工滞后、品牌优势不强、特色优势产业彰显不力、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农村管理和垃圾污水处理还没找到有效途径等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加以解决和突破。

二、创新思路,狠抓落实,努力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

今年,我们要按照中央和省、市农业农村工作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主动适应新常态,展现新作为,坚持把现代农业作为“压舱石”,着力富民产业、美丽乡村、扶贫攻坚、改革创新、基础建设,在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上取得新成效,在建设美丽乡村上迈出新步伐,在扶贫攻坚上实现新突破,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升级、提质增效,切实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力争实现粮食总产亿斤、新增富民产业7万亩、农业增加值增长4%、农民收入增长11%。围绕这些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发展富民产业,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坚持工业化理念谋划现代农业,紧紧把握调优结构和强化示范两个着力点,抓产业、抓规模、抓加工、抓品牌、抓流通,促进农业从单一追求产量的粗放经营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的可持续集约发展转变。

一要抓好富民产业。在确保粮食播面万亩的基础上,围绕新增井冈蜜柚万亩、蔬菜万亩、珍贵楠木万亩、高产油茶万亩、竹木花卉万亩,烟叶种植万亩的目标,着力优化产业布局。大力发展井冈蜜柚产业,深入实施千村万户老乡工程,确保全县新增老乡工程5500户,着力实施“四个一”工程,即:在平都镇建一个有机肥厂;在严田镇青桥村建一个政府主导的育苗基地;新培育一批井冈蜜柚种植基地,每个有条件的乡镇要新建一个示范种植基地,继续提升横龙石溪、严田邵家两个千亩示范种植园;依托县果业局完善一支专业队伍。积极推行良种良法,不断提升烟草产业的质量和效益。同时,各乡镇要立足资源禀赋,选择1-2个农业特色产业建立示范基地,发展示范种养大户,持之以恒壮大龙脑樟、黄栀子、瓜果蔬菜等特色产业,加快发展火腿、牛羊、毛竹等本土产业,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

抓富民产业,一方面,要创新理念和机制。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主体+载体+体系”的现代农业联合体,三位一体发展。以创新经营组织为核心,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解决“主体”问题。以建设农业基地为平台,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解决“载体”问题。以打造产业联合体为抓手,整合各类主体资源,建立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解决“体系”问题。另一方面,要加强引导和服务。通过抓基地示范推动,助能人示范带动,引导富民产业的发展。积极围绕主导产业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提升群众富民产业发展技能。继续实行农技员分片包干制,用活农村土专家、田秀才,试行政府购买服务,提升农技为民服务水平。探索利用互联网、手机微信、网络视频等途径开展技术服务,创新为民服务方式。

二要抓好农产品精深加工。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发展,延伸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农产品精深加工是关键。为此,一要加快绿色食品产业园建设,进一步完善规划,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成一个百家企业、百亿产值的产业集群承载园。二要推进龙头企业发展,支持开元火腿做大做强,推进“**米猪”提纯复原保种繁养,加快火腿加工省级产业集群发展;帮扶竹制品高档加工企业固欧家居发展壮大,推动肉牛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天锦食品在“新三板”挂牌,加快樟乡天然冰片、福安黄栀子天然色素、隆鑫木制品等龙头企业的建设,确保今年完工投产,力争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家。着力构建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发挥好龙头企业对富民产业和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三要推进农业招商,建好项目库,加大宣传推介,强力对外招商,积极引进井冈蜜柚等精深加工企业,力争年内引进1个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项目。注重加强与中国台湾农业先进理念、技术、资本的对接合作,推动台商聚集效应。

三要抓好现代农业示范园。现代农业示范园是农业大开放的主战场,要强化政府搭台、开放搞活、主体培育和产业发展,把园区建设成为引领群众发展产业的示范基地、良种良法的孵化基地和精致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的平台基地。要按照“一心二轴六区”的发展格局,整合项目资金,加大投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提升承载力。要借鉴工业园区运行模式,创新农业园区运行管理机制,增强发展活力。要让“企业唱戏”,今年要引进2家以上农业企业,重点引导返乡创业人员进园区,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园区“主角”。要结合我县实际,实行差异发展,选准2-3个有本土特色的主导产业,重点发展精致农业、设施农业、高效农业、休闲农业。

四要抓好绿色有机品牌。着力绿色有机生产和“三品一标”创建,重点把好“三道关”。一是把好“生产关”,制定并实施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抓好一批标准园建设,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二是把好“监督关”,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强化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声誉。三是把好“宣传关”,强化“三品一标”申报认证,积极组织走出去参加各类农产品展销会,唱响“**牌”、“绿色牌”、“有机牌”。今年,力争新增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3个以上,进一步提升火腿在全国的影响力和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五要抓好电子商务。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流通业态,推动传统农产品流通格局发生深刻变化。我们要适应这一新业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一是抓人才培育,以返乡创业大学生、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为重点,培育电商运营管理人才。二是抓电商引进,大力引进网店建设、仓储物流、市场推广等电商服务企业。三是抓平台建设,选择1-2个品牌农产品和2-3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电商模式试点,探索农产品销售流通新业态,重点推进地方淘宝特色馆、电子商务村、生鲜农产品网上直销通道建设,健全包装、仓储、物流等配套体系。

(二)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围绕“干干净净、漂漂亮亮、秩序井然、和谐宜居”的目标,坚持“五美”内涵和标准以及“八不八多”、“引农上坡”的理念和要求,努力推动“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

按照“培育中心村、整治自然村、提升特色村”的工作思路,全面推进74个新农村示范点建设,重点打造“四个一”示范工程。即:再造“一条示范带”,要在巩固原有通道示范带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全面铺开县级以上主要交通干道沿线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打造“一批示范村”,今年将在9个中心村实施整村推进,着力打造1-2个县级精品示范村,实行“一次选点、一次性规划、两年建设”,为面上推开探索路径。塑造“一批示范点”,要因地制宜、依山就势、各美其美规划建设一批“引农上坡”等类型和特色的示范点。提升“一批镇村联动点”,以“十个一”建设和“十化”为主要内容强化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洲湖镇、严田镇、泰山乡3个市级扩权强镇试点镇力争年内完成,横龙镇、寮塘乡、赤谷乡3个县级试点镇力争20xx年底完成,提升聚集辐射能力。

今年的新农村示范点建设要以农村垃圾和污水处理为重点,各示范建设点和历年的已建点要积极探索污水处理“生态疗法”和农村垃圾有机、无机分类处理模式,切实解决群众这一关注的焦点问题。要坚持问题导向,致力破解难题。在新农村示范点建设中,从解决群众最关注的问题入手,提升群众全过程参与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积极发展富民产业,努力培植“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为群众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提供富民产业支撑。在新农村的服务管理上,实施“农区当社区建、社区服务进乡村”行动,利用好村(居)委会办公楼等服务平台,下移服务项目和人员,让群众享受便利高效的服务。同时,引导群众建立村规民约,实现自我管理、制度管理。要重视文化传承,严格保护好古村落、古建筑,发挥农村祠堂文化传承功能,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凝聚向上、崇善、爱美的正能量。

(三)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农村生态文明。以造林、治水、防污为重点,努力建设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造林,重点抓“森林十创”、低产低效林改造、村庄绿化、乡村风景林建设,确保完成营造林万亩。同时,严格管控林木砍伐,严厉打击乱砍滥伐,逐步停止天然林采伐,巩固提升省级森林城乡创建成果。治水,重点推进水库水质治理,实行“一票否决”,“禁养区”要逐步取缔养殖、“限养区”要控制养殖规模、“适养区”要严禁施肥养殖,全面推行“人放天养”,一律实现达标排放。同时,抓好洲湖镇、彭坊乡彭坊村、枫田镇车田村水生态文明试点建设,确保水清河畅。防污,重点落实畜禽养殖“三区”规划,抓好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大力推广有机肥和生物农药,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好青山绿水。

(四)推进扶贫攻坚,加快全面小康步伐。按照“核定对象、因户施策、责任帮扶、限期脱帽”的扶贫要求,打好扶贫攻坚战,确保年内减贫4687人。一是实施精准扶贫。落实三到户,即:脱贫规划精准到户,针对万贫困人口,分类、分批制定脱贫规划,精准到每户;致富项目帮扶到户,突出“一项扶贫产业、一手职业技能、一个园区务工”的综合帮扶措施,逐户落实帮扶项目;跟踪监测落实到户,全过程跟踪监测扶贫户发展情况,建立脱贫台账,提高扶贫的精准性和实效性。二是推进六大扶贫。突出抓好基础设施扶贫、产业扶贫和搬迁扶贫。基础设施扶贫,在美丽乡村、通村道路、饮水安全、农田水利、电网改造等项目安排上重点向贫困村倾斜,打通“最后一公里”。产业扶贫,支持引导贫困户参与富民产业和乡村旅游产业等现代农业的发展,力争做到“一户一园”,实现每户贫困户都有一项致富产业。搬迁扶贫,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帮助深山区、库区、地质灾害区群众搬迁到中心村、中心镇,年内完成搬迁扶贫1500人。同时,全力推进智力扶贫、劳务扶贫、保障扶贫,切实保障贫困群众基本教育、基本医疗、基本就业、基本生活。三是落实定点扶贫。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县四套班子领导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到贫困村开展驻村帮扶,实现31个村全覆盖;坚持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制度,科级以上干部每人帮扶2户;坚持大扶贫格局,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扶贫。

(五)深化农村改革创新,激发三农发展新动力。要按照中央和省、市、县的统一部署,深入推进农村重点领域改革,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一要创新农业经营体系。重点抓好土地确权和流转,培育新型主体。按照进度服从质量、尊重农民意愿、遵从农村实际的原则,全县年内完成土地确权颁证。着力抓好县、乡、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交易平台和信息平台建设,围绕富民产业发展,完善机制、创新方式引导群众推进土地适度流转。突出抓好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主体培育,开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规范化建设,全面提高农民合作社对富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推动力以及家庭农场的示范带动作用,创建1-2个精品示范社和10家精品示范农场,力争新增专业大户200家、家庭农场60家、农民合作社40家。二要加大扩权强镇力度。巩固试点成果的基础上,加强对下放权限的承接指导,确保下放权限有效承接、高效运转。紧扣“三个二”目标,重点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功能配套、宜居宜业上下功夫,把试点镇建成区域经济文化中心。三要统筹推进涉农改革。以优化服务为目标,逐步推进农村各类改革。全面完成国有林场改革,积极推进林地流转、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推行农机社会化服务改革、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和水权制度改革,积极谋划建立“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维养基金”,抓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四要深化金融支持。抓好“财政惠农信贷通”工作,引导信贷资金重点投向富民产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农业保险,扩大覆盖面,提高风险保障水平。各类金融机构,特别是邮储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业银行要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提高涉农信贷总量。

(六)强化基础建设,提升农业发展保障水平。基础设施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继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抓好高标准农田规划修编和“上图入库”,整合项目资金,确保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4万亩。要扎实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全面完成6座小(一)型水库除险加固、2条中小河流治理、1处重点山洪沟治理、2个五河治理防洪工程、4座农村小水电改造和2座电站电气化建设,在施工、质量、管理上从严要求,确保资金安全、施工安全、质量安全、运行安全、干部安全;要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作为惠民工程落到实处,解决43844名农村居民和1148名农村学校师生安全饮水问题;要抓好灌区续建配套、渠道维修和清淤清障,全面完成谷口灌区节水改造,确保水库水源能灌溉到田。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落实好国家农机购置奖补政策,推动农机化综合水平大力提升,力争达到66%,加强机耕、机播、机收、机防公益性服务,推行农机社会化服务,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切实提升“三防”水平,抓好气象水文预警系统和信息平台建设,优化防汛抗旱调度方案和预案,加强防汛抗旱队伍建设,兴建一批水源工程,切实提高防汛抗旱能力;进一步完善森林防火责任体系、预防体系、扑救体系建设,切实提高森森防火能力;抓好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加强稻水象甲、松材线虫病、柑橘黄龙病等农林作物病虫害防治,切实提高动植物病虫害防疫能力,确保农林生产安全。

同志们,“三农”工作一头连着发展、一头系着民心,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奋力拼搏,不断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为加快“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县”,建设开放繁荣秀美幸福新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旅游工作会议讲话内容【第二篇】

今天的会议时间不长,内容很紧凑。会上全域旅游办公室通报了上半年以来我县全域旅游工作的开展情况,从通报情况看,我县实施全域旅游战略以来,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一致认可,全县上下特别是各乡镇,都焕发出了极大的热情,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乡镇代表、企业代表和县直有关单位,都分别做了很好的发言,王斌副县长对全域旅游“创a行动”进行了部署,孝云县长就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创a行动、强化旅游招商工作、加大旅游业发展政策扶持五个方面做了很好的讲话,都很到位、很精准,我都赞同。

下面我就进一步推动全域旅游工作谈三点意见。

一、高度重视全域旅游工作

新常态下,中央和省、市都非常重视旅游工作。我县按照中央、省、市的统一部署,结合自身实际,扎实推进全域旅游战略。在9月7日的县委中心组(扩大)理论学习会议上,县委初步确定把全域旅游作为“十三五”期间的四大战略之一,也是唯一的产业发展战略。

(一)全域旅游是地域全覆盖、产业全覆盖的发展战略。

地域全覆盖,是以县城为龙头,打造“灵芝之乡、养生慢城”,将县城建设成**形象的展示台、旅客消费的集中地、全域旅游的主景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以黄山东线为龙脊,把江村、朱旺村、旌歙古道等景区和自驾游营地、旅游接待中心串点成线;以广大县域为龙身,将风情小镇、美好乡村、体验农场、山林水库、传统工艺、文化研学等打造为旅游点。要认识到,各乡镇的资源禀赋、工作基础不一样,不能一刀切,特别是打造风情小镇,要形成差异化。**的口号是“中国灵芝之乡·休闲养生天堂”,慢城创建的主体是旌阳镇。其他乡镇要根据自身特色精准定位,进一步诠释“养生休闲天堂”,可以是慢,也可以是运动,还可以是美食等,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风情小镇。

产业全覆盖,是以旅客为核心,依次带动第三、二、一产业全面发展;以游客消费带动交通运输、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第三产业;以旅游商品生产、工艺展示带动第二产业;以体验农业、观光农业、旅游商品原材料供应带动第一产业。从旅客消费质量和总量分析,旅客每在**消费100元,带来的增加值是26元,其中税收收入约为元,这个比例低于周边县市水平;平均每名旅客在**消费约400余元,在黄山消费约600余元,旅客消费的质和量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从税收结构分析,与全域旅游联系最直接的旅行社和旅游景点所交的营业税和所得税最少,由少至多依次是交通运输、住宿餐饮、娱乐业,税收贡献最大的是销售和生产旅游商品带来的增值。从产业结构分析,旅行社、旅游景点、交通运输、住宿餐饮和娱乐是第三产业,旅游商品生产是第二产业,生产旅游商品的原材料生产是第一产业,通过全域旅游可以带动整个产业融合发展。

全域旅游战略在地域全覆盖和产业全覆盖基础上,还需要全社会参与。旅游经济不能仅靠政府投入和经营,必须靠广大企业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参与其中,才能真正带动全域旅游。

(二)全域旅游战略是四大战略中的唯一产业战略。

在实际工作中,我县逐步形成了“全域旅游+”的工作格局。

一是“+生态立县”。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充分认识到,绿水青山并不必然是金山银山,也不天然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要真正成为金山银山,需要一个“转换器”,这就是全域旅游战略。

二是“+精准扶贫”。指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通过全域旅游,实现旅游富民、精准扶贫,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三是“+集体经济、美好乡村”。我县在全省率先实现美好乡村建设全覆盖。为更好地化解债务、解决后续的管养维护问题,必须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通过全域旅游,让村级集体经济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变输血为造血,变盆景为风景。

四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抓工业要抓顶天立地,抓旅游要抓铺天盖地,要更加注重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功能,引导鼓励小微企业在旅游、住宿、餐饮、交运、购物、娱乐等方面创新业态,着力解决融资难问题,为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环境。

因此,全域旅游战略是新常态下全域旅游战略是新常态下实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重要举措,是实现群众致富、集体增收、财力加强的有力抓手,是抢抓三大机遇、树立三大理念的立足点。

二、精心谋划全域旅游工作

要紧紧围绕省政府关于皖南示范区的“三个定位”和“1+5”行动计划,紧扣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紧盯黄山、先当配角、错位发展”12字定位,做好“1234”工作布局,即“一个目标、两个定位、三个层次、四个重点”。

一个目标:创建中国旅游强县。

虽然我县旅游工作还有不足,但获得了省旅游部门的认可,要坚定创建全省旅游强县和中国旅游强县的信心。中国旅游强县创建有一系列指标体系,这是推进我县全域旅游工作的指南,要一项一项对照落实,通过落实整套指标体系要求,推动我县全域旅游各项工作。

两个定位:打造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的基地和目的地。

基地,就是要牢固树立全局意识,不固步自封,不画地为牢,招呼好八方来客,提供好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服务,统筹好黄山、九华山、桃花潭、龙川等资源,为我所用。

目的地,就是要立足县情,练好内功,充满自信,勇立潮头,准确把握当今旅游业态的深刻变革,积极对接互联网+、智慧旅游、微旅游等新兴元素,打好养生牌、慢品牌。

在旅游工作会议讲话内容【第三篇】

同志们:

这次旅游工作会议以现场会议的形式,学习恩施市以旅游目的地建设为核心、积极推进城市旅游功能建设的现场和经验,很有推广价值。同时各县市交流了过去一年的工作亮点,说明我州旅游业竞相发展的格局已经形成,州旅游委感谢各位领导对旅游工作的重视。当前我州旅游业发展已经进入到湖北省旅游业发展的核心目的地和引领地位,正面临转型升级、走全域旅游发展之路的新机遇,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按照州委、州政府提出的加快旅游产业链建设,实施“旅游+”融合发展工程,建设全国户外运动健身、绿色生态文化和健康休闲养生知名旅游目的地,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战略任务。推进融合发展,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关键在强化党政主导作用。因此这里就旅游部门无法独立完成而又必须推进的工作,而且是县市政府必须要主抓的几项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着眼游为核心的旅游功能配套,强化旅游创建工作。 一是坚持五级联创。抓好优秀旅游城市、湖北旅游强县、旅游名镇、旅游名村、旅游名街(旅游休闲农庄)的创建,对已经创建成功的要巩固提升成果,完善功能,扩大创建效果,正在创建和预选创建的单位,要按照标准,统筹推进。二是要以转型升级、打造品牌为核心,坚持以创促变、以创促建,落实创建a级景区、星级饭店、a级旅行社、旅游商品、金牌导游等旅游质量等级企业和旅游要素创建。这些都是旅游发展水平和功能的支撑,也是旅游考评的评分内容。三是以丰富业态为目标,大力推进休闲养生旅游目的地创建。要按照省级旅游度假区、国家旅游度假区的标准加强创建工作,其核心要求是:具有良好的资源与环境条件,能够满足游客休憩、康体、运动、益智、娱乐等休闲需求,建成相对完整的度假设施聚集区。全州“十三五”和全域旅游规划中,将恩施市的沐抚、龙马,利川的谋道、团堡,巴东的野三关、建始的花坪、咸丰的唐崖河、宣恩的伍家台、来凤的百福司、杨梅古寨、鹤峰的大路坪等列为省级、国家级休闲旅游度假区规划,要重点优先启动,突出山地度假、硒养生度假、食药疗养度假、负氧离子调理度假、水上娱乐和消夏度假等产品谋划产品。要围绕建设自驾游、房车营地和城市旅游集散中心,以及民宿等新产品、新功能、新需求,加大非标产品的标准建设和探索。

二、旅游厕所建设与管理工作。 我州是全国旅游厕所建设与管理的先进单位,20xx年圆满完成年度任务,主要是恩施市和大峡谷景区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按照国标还有较大的差距。最近国家质检局、国标委制定了《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改原来的1至5星级,为1至3a级,其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把便捷如厕、满足如厕、卫生如厕和建设人性化、标准化、管理公益化,借鉴各地经验,我州要在保证数量、坚持标准、形成风格、统筹资源上下功夫。要分解任务,落实投入,整合资源,合力推进,实现景区、旅游饭店、城镇街区、游客集散区、车站(码头)、交通干道、新建住宅小区、乡村旅游集散地、自驾游线路等新改建厕所标准全覆盖。旅游要发展,厕所要革命,功能要完善,厕所是标志。同时要落实管理机制,探索以商养厕、公益惠厕之路,坚决消灭孤厕、旱厕、茅厕。

三、旅游项目建设与投资工作。 旅游项目建设与投资,必须坚持“多元多方投入”的发展规律,市场主体投入、政府投入、关联者受益者投入等,这就要求既要招商引资,引入市场主体,又要整合政府投入,吸引民间和关联者、受益者投入。特别是“泛旅游时代”、“旅游+时代”、“创旅游时代”的到来。当下第三产业拉动经济和消费是发展的必然,大旅游必然是投资热点,但传统的景区、宾馆、旅行社等旅游市场主体投入正面临严峻挑战,所以传统的旅游投入正在悄然转向,提质增投入、转型增投入、政府助力增投入、众筹增投入、轻资产增投入、整合资源增投入成为新选择。因此,要在坚持统一规划前提下,发挥市场主体、政府主导、民生项目给力,推动大投资和大项目建设,要以统一规划和标准为基础,采取众筹和农民等关联者、受益者投入发展新业态的方式。同时旅游投资统计工作也要改革,不能局限于旅游企业投资和传统旅游领域的投资才统计,这也是改善投资结构的必然选择。

四、旅游综合执法工作。 海南的大排档事件、云南1元团费事件、青岛的天价虾、哈尔滨的天价鱼事件教训深刻,负影响巨大。这些事件发生后,出来买单的最终还是当地政府。我州旅游市场监管形势同样严峻,“高价鱼、高价药、高价房、高价车”,恩施火车站、利川火车站秩序混乱,出租车、长途客车拉客不打表,控房、炒房、低订高卖等欺客载客问题同样存在。旅游市场的监管涉及面广,扰乱市场的行为比较隐蔽,管理和执法责任不分明,取证难度大,发生后容易形成炒作,损害目的地声誉。因此需要县市政府强有力统筹组织,建立综合执法机制和开展集中的专项综合整治。

五、旅游宣传营销工作。 积极发挥政府在客源地建设中的作用,可以催化目的的建设。恩施州旅游业发展在初创期就认准这条路,发展证明加强客源地建设是符合恩施旅游发展实际的。旅游目的地营销,必须分析客源结构和方式。当前我州游客旅游方式的大致结构是:自驾游占70%,自助游占5%,组团包价游占25%;从消费的产品看,观光游占90%,度假、体验、疗养游占10%。我们州的客源在哪里?每个景区客源在哪里?每个季节的客源在哪里?从客源结构和旅行方式上找市场,自驾游的主体是青壮年和有车族,他们有游览距离半径,以一日以内到达目的地的城市为主;自助游是时间充裕者和文化层次较高者,也有距离半径;组团游是高端客和远距离游客,但还是以老年团和休假团为主。观光客一般是一次游,休闲度假客是近距离的回头客和老年客。从获取旅游产品信息和关注媒体看,老年游客多从传统媒体和《畅游天下》、《中国旅游同业网》、《旅通网》等同业媒体获取,青壮年多数从新媒体和炒作事件中获取。因此我们在营销中既要深化一级市场,又要拓展新市场,既要适度选择传统媒体,又要强化新媒体。特别是要强化客源地集中营销、互联网推广、电商代销(大都采取:机+酒店、机+酒店+景区、车+酒店等模式,携程、同程、去哪儿、驴妈妈还采取机+活动+酒店+景区的模式)、旅行商和同业媒体渠道营销四大重点。同时强化州与各县市的营销、主管部门与企业营销的统筹与分工、合作、跟进的综合效应和客源增量激励作用的发挥。更要加大力度,突出营销好淡季和团队高端客,进一步优化客源结构,逐步形成全季节、全时段的恩施旅游市场。

在旅游工作会议讲话内容【第四篇】

同志们:

今天的会议,是经市政府常会务会议研究确定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旅游工作会议以及全市经济工作暨“四个中心”建设动员大会精神,总结 20xx年全市旅游工作,分析当前我市旅游业发展形势,安排部署20xx年旅游工作。

市委、市政府领导 对旅游业发展非常重视。在市旅游局领导 班子调整之际,王文涛书记表达了对我市旅游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殷切期望。2月26日,杨鲁豫市长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听取关于贯彻全国全省旅游工作会议精神、推进我市旅游业全域化发展的工作汇报 ,对今年全市旅游工作安排给予充分肯定,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张副市长对旅游工作亲历亲为,出思路,解难题,抓调度,促推动。今天的会上,张市长还要作重要讲话 ,请大家认真领会,积极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20xx年全市旅游工作情况和20xx年的工作安排,讲两方面内容。

一、坚持改革发展,推动旅游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去年,全市旅游行业认真贯彻实施市委、市政府“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战略部署,紧紧围绕建设国际旅游名城这一目标,坚持依法治旅、依法兴旅,旅游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旅游产业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市政府连续两年出台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文件,旅游业发展指标列入对各县(市)区的科学发展目标考核体系。各县(市)区相继召开会议,出台文件政策,建立综合协调机制,推动旅游业加快发展。章丘和历城省级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章丘市组建旅游发展委员会,出台旅游综合改革实施意见;历城南部山区积极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实施门牙片区提升改造。市直各部门结合各自职责,优先考虑安排涉及旅游业相关工作,大力支持旅游业发展。

(二)旅游产业要素质量不断提升。方特东方神画、泰王水世界、野生动物世界迁建等一批项目建成开业,园博园提升、黄河古镇等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全市投资过亿元的在建涉旅项目32个,总投资1500多亿元。深入推进“旅游+”,整合泉水生活、商埠风情、鲁菜美食等6大主题,推出30多项二、三日游线路产品。以奖代补,对全市422户农家乐实施“改厨改厕”工程,章丘开展乡村旅游“春芽工程”,历城实施乡村旅游文化创意产学研工程,长清打造了马套等乡村旅游标杆式项目。积极推进乡村旅游扶贫开发,培训从业人员3000余人,组织100多名乡村旅游带头人赴中国台湾交流培训。4家旅行社跻身全国百强,嘉华国旅进入全国旅游包机10强和利税20强,银座旅游进入全国旅游集团20强和入境旅游20强。

(三)旅游市场环境不断优化。坚持依法治旅,建立起旅游、公安、工商等10部门参与的旅游联合执法与投诉统一受理机制。严厉打击群众反映强烈的“零负团费”,无资质经营旅行社业务,诱导、欺骗旅游消费等不法行为,规范旅游市场秩序。通过约谈企业负责人、发布出游警示、招募旅游质量义务监督员等方式,积极维护游客合法权益。开展“文明旅游年”活动,成立全市文明旅游联盟,评选“泉城文明使者”,实施文明旅游进社区行动,推动文明旅游成为社会新风尚。

(四)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积极开展“厕所革命”,相关部门创新成立“城市厕所开放联盟”,国家旅游局李金早局长来调研时给予高度评价,中央各大媒体纷纷报道,“城市厕所开放联盟”荣获“中国旅游业改革发展创新奖”,我市荣获全国厕所革命创新城市。加快旅游集散和咨询服务设施建设,建成省会城市群游客集散中心,规划建设50个智慧旅游咨询亭,成为“全国智慧旅游优秀案例”。推进微博、微信等在线互动平台建设,旅游官方微博连续四年入围“中国十大旅游机构微博”。加强导游队伍建设,在全国率先开展导游员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受到中华全国总工会的肯定;举办全市导游大赛以赛代训,我市选手在全省导游大赛中荣获中文组冠、亚军,英文组冠军。

(五)城市旅游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以推广“泉城”城市旅游品牌形象为核心,依托境内外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以及户外广告载体,立体式宣传城市旅游形象。创新举办泉水节、泉城新年祈福会、游名泉赢大奖、国际泉水冬泳节、国际旅交会等节会活动,各县(市)区举行摄影大赛、编印图书画册,策划举办赏花节、采摘节等40余项乡村旅游节会活动,积极利用新媒体开展宣传推介,吸引了大批游客参与。深化京沪高铁旅游联盟、省会城市群旅游联盟和济莱旅游一体化合作,面向客源市场推出“前进”、“漫游”等精准营销活动,“泉城”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持续增强。

20xx年,全市接待游客万人次,同比增长 %;实现旅游消费总额亿元,同比增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行业的共同努力,我市旅游业全面完成“”规划目标,圆满收官。成绩 的取得,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统筹主导,离不开市直各部门给予的全力支持和合作联动,离不开各县(市)区党委政府的有力推动和开拓进取,离不开行业内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支持。在此,我代表市旅游局党委,向大家表示衷心地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 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全市旅游业的发展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一是旅游业发展仍面临诸多体制机制性障碍。旅游管理部门的综合协调、产业促进、公共服务、市场监管机制需要进一步创新。旅游市场主体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大型旅游集团企业偏少、国有企业发展内在动力不足、综合竞争力不强的问题。二是旅游公共服务难以满足日益旺盛的旅游消费需求。近几年,我市旅游公共服务能力发展迅速,建成了一大批基础服务设施和平台,但面对快速壮大的旅游资源、迅速增长的国内外游客,旅游公共服务特别是针对散客的交通服务、停车服务,面临的压力与日俱增。三是群众对旅游市场秩序还有不满意的地方。旅行社经营、导游服务不规范,低价团、同团不同价、强制购物、擅自增加消费项目等问题屡禁不止,经营者与消费者纠纷时有发生,旅游投诉居高不下。这些都是我们今后需要采取措施,重点加以解决的问题。

二、创新发展模式,推进旅游产业全域化发展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市“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三年行动计划 的破题起势之年。在经济新常态下,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发挥旅游业在稳增长、调结构和惠民生中的作用,对旅游业发展寄予厚望。特别是旅游业关联度高、带动性强,其发展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高度契合,成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产业领域。当前,全市上下正在加快“四个中心”建设,这既是城市未来发展的着力点,也为旅游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平台和发展空间。我们一定要主动融入城市发展战略,找准定位,勇于担当,有所作为,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今年,全市旅游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市委十届九次全委会精神,紧紧围绕全市“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战略部署,以全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为总抓手,以全面深化旅游综合改革为动力,以深入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擎,以积极推进旅游大项目和品牌建设为载体,以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名城为总目标,着力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市场环境,提升服务水平,推动全市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具体工作目标是:接待国内游客6550万人次,同比增长8%;接待入境游客万人次,同比增长3%;实现旅游消费总额844亿元,同比增长%。重点抓好十项行动:

(一)全域旅游建设行动。全域旅游是新时期我国旅游发展的总体战略,是将一个区域作为功能完整的旅游目的地来建设、运作,这与我市建设国际旅游名城的目标是一致的。推进我市全域旅游建设,一是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市政府[20xx]4号文件和[20xx]14号文件,以实施“旅游产业促进十大工程”为抓手,加快建设功能完善、竞争力强、宜居宜游的国际旅游名城。二是扎实开展试点创建,我市历城区已经列入全国首批全域旅游创建试点,市旅游局全力支持历城区的创建工作,希望历城区尽快制定切实可行的创建方案 并组织实施,确保按期通过创建验收。三是积极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按照2月26日市政府常务会议确定的意见,我们将在国家旅游局出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指南》后,制定详细的创建工作方案。

(二)旅游综合改革行动。把深化旅游综合改革作为发展全域旅游、建设国际旅游名城的重要突破口。一是强化综合协调,旅游部门加强与县(市)区政府、相关部门、行业组织之间的联动,形成与“大旅游”相适应的旅游管理大格局。二是强化试点探索,继续推进章丘市、历城南部山区省级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适时推广试点做法,鼓励有条件县区开展旅游综合改革。支持有条件县(市)区申报创建省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三是强化简政放权,明确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该管的要管好,不该管的坚决放手,有些工作下放到区县,比如旅行社分社和服务网点的备案;有些工作剥离到旅游行业协会;有些工作则通过购买社会服务来完成。四是强化旅游供给侧改革,尽快研究出台我市促进旅游投资与消费措施办法,切实解决人民群众不断升级的旅游消费需求,同滞后的旅游供给之间的矛盾。

(三)旅游大项目建设行动。旅游大项目是产业发展的载体和支撑,也是推进旅游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一是创新旅游招商机制,建立旅游投资专员制度,突出精准招商,主动跟进,推进万达旅游综合体等一批项目尽快签约落地。二是主动服务旅游大项目建设,协调推进鹊山龙湖·新奇世界、华润泛旅游综合体、小清河湿地公园、黄河古镇等文化旅游项目建设,主动为方特东方神画、野生动物世界等新建旅游项目做好宣传推介、市场开拓、a级景区创建等服务。三是深入推进旅游+,引导发展商河、济阳、槐荫、历城温泉疗养,历城、章丘滑雪健身,长清老虎岭房车营地等旅游新业态项目,积极争创“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四是建设精品景区、特色旅游目的地,支持天下第一泉·千佛山景区拓展创建5a级旅游景区,五峰山创建4a级旅游景区。支持章丘、历城、槐荫等积极申报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抓住组建南部山区管委会机遇,积极对接,整合资源,打造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

(四)旅游品牌塑造行动。“泉城”作为全省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之一,需要全力推进,持续打造。一是加强高端策划。围绕旅游大发展,建立由100名专家组成的旅游智库,邀请智库专家深入策划“泉城”整体旅游形象,加强顶层设计,智力推动。二是加大媒体宣传力度,参加全省 “联合推介 捆绑营销”活动,全年组织开展11项主题新闻宣传报道,办好4场记者见面会。三是加大国内客源市场开发深度,策划组织“发现最美”系列宣传营销活动,精编泉水游、乡村游、主题公园游等15条旅游线路统一对外推介。四是加大境外客源市场拓展广度,实施“旅游推广大使”工程,抓住“一带一路”、中美和中韩旅游年等机遇,面向美国、韩国、东南亚和港澳台等重点旅游市场,推出以为中心、辐射周边的10条精品旅游线路产品。上述这些宣传推介活动,请各县(市)区、旅游企业积极参与,用好市里这些平台。

(五)旅游厕所革命行动。贯彻实施《全国旅游厕所建设管理三年行动计划 》和《山东省旅游厕所建设管理推进方案》,年内完成4003所旅游厕所新建改建任务,积极创建全国厕所革命先进市。一是建立健全市、县(市)区政府统一领导,条块结合,旅游部门综合协调,相关部门积极组织,业主单位具体负责的旅游厕所建设管理机制。二是协同相关部门,继续推进“城市厕所开放联盟”工作,加强宣传与动员,扩大联盟成员单位。三是市、县旅游部门要认真推动旅游景区厕所的新建改建、管理工作和旅游娱乐场所厕所的新建改建工作,加强指导 ,做好验收工作。四是统筹兼顾,协调城管、经信、财政、交通、住房建设、商务等部门,推进乡村旅游点、城市商业街、加油站、旅游餐馆、300平方米以上商场(超市)以及交通集散点旅游厕所新建改建任务,做好调度、汇总、上报和迎查工作。

(六)乡村旅游扶贫行动。今年,重点推动提升乡村旅游升级发展,打好旅游扶贫攻坚战。一是提升乡村旅游品质,年内新创建省级旅游强乡镇4个、旅游特色村20个,指导 打造“齐鲁8号风情路”乡村旅游片区。支持县(市)区举办乡村旅游节庆、产品发布会等活动。二是加大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举办各类专业技能培训班,组织部分乡村旅游带头人到中国台湾、日本、韩国、意大利、西班牙等乡村旅游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精准培训。三是大力开展旅游扶贫工作,确定5个乡村旅游重点扶贫村和15个旅游精准扶贫村。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贫困村发展乡村旅游,有5户以上贫困户按照相关标准建设、证照齐全且具备一定旅游接待规模和经营业绩的,每户补贴万元。对贫困村成立的乡村旅游合作组织,根据带动贫困村、贫困户增收情况给予5-10万元奖励。省里也出台政策,对旅游精准扶贫村,每个支持10万元;全域旅游示范镇,每个支持50万元;乡村旅游示范村,每个支持30万元;传统古村镇,每个支持30万元。请各县(市)区高度重视,统筹兼顾,用好这些扶持政策。

(七)旅游公共服务提升行动。围绕旅游配套基础设施、交通网络等重点, 加大资金投入,重点完善三大体系:一是旅游集散和咨询服务体系,做好现有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旅游咨询热线、旅游网站、微博微信等公共服务平台的运营管理,协助省旅游局在机场、高铁西站建设区域性旅游咨询服务中心。二是旅游标识体系,协调交通部门,尽快启动4a以上景区在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城市道路沿线、“最后一公里”通道的旅游交通标识建设,指导提升星级饭店、旅游购物店等中外文引导标识设置水平。三是智慧旅游服务体系,加强旅游与统计、公安、工商、外事、交通、民航、铁路等部门和互联网、通讯、大数据等企业的协作,启动建设旅游数据中心。各县(市)区也要按国家旅游局要求建设数据中心。今年,我们还将指导建设智慧景区、智慧酒店和智慧旅行社,并评定一批智慧旅游建设示范单位给予表彰。

(八)市场主体扶持壮大行动。企业是旅游供给的主体。从今年开始,对那些想干事、愿干事、能干事的企业,在资金和政策方面给予优先安排、重点扶持。一是强化资金支持,会同财政部门制定旅游企业扶持资金管理办法,制定地接旅游产品创新奖励实施细则。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发展混合所有制旅游经济,运用各类产业引导资金和旅游发展基金支持旅游项目建设。二是推进集团化发展。支持西城集团组建旅游集团,支持银座旅游集团、交运旅游集团等大企业跨区域、跨行业发展,培植具备条件的旅游企业集团化、连锁化经营发展,扶持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做好上市工作。积极推荐我市企业参加全省旅游企业20强评选活动。三是推动合作共赢。利用行业协会平台,组建省会城市群骨干旅行社合作组织,健全产品集中采购、联合推广、统一发团机制,积极开展行业营销、协同推介。

(九)旅游市场环境优化行动。旅游市场环境是衡量地区旅游发展水平的首要标准,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旅游市场综合监管的通知》,明确了旅游、工商、公安等12个部门在旅游市场监管中的具体职责。围绕贯彻落实这一文件,旅游部门需要主动作为,尽快推动建立市场监管的长效机制。一是健全旅游联合执法机制,着力打造“三个平台”,即建立异地联合、部门联手、市县联动的联合执法和信息共享平台;以旅游诚信网为依托建立旅游诚信记录平台;建立旅游纠纷处理平台,推广天下第一泉景区设置公安派出所经验,协调司法、法院部门,积极探索建立旅游警察队伍、旅游人民调解委员会制度和旅游巡回法庭制度。二是建立旅游监管社会参与机制,着力打造“三支队伍”,即积极参与市场监管,提供高端智力支持的旅游智库队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社会人士广泛参与的旅游服务质量社会监督员队伍;以县(市)区、高校、旅游行业单位和社会参与为主的旅游志愿者队伍。

(十)文明旅游与志愿服务行动。文明,是旅游发展的软实力,关乎城市旅游形象。文明旅游也是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今年,全市旅游系统将深入开展“文明旅游与志愿服务基础年”活动。一是组织开展多项主题活动,举办10场文明旅游进社区活动,开展第二届“泉城文明使者”、 文明示范出境旅行社评选活动,评选树立一批文明旅游典型。二是加强旅游志愿服务,建设旅游志愿服务网站和微信平台,建立万人旅游志愿者队伍;以县(市)区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咨询中心、重点旅游景区、重点星级饭店和重点街区为主,建设30-50个旅游志愿服务站、志愿服务岗和流动志愿服务站;评选树立一批志愿服务先锋人物、志愿服务示范点和志愿服务“先锋队伍”进行表彰和宣传。三是积极实施“旅游爱心工程”,由市旅游协会牵头组织,帮助300名弱势群体人士,走出家门,圆梦旅游,传递旅游人正能量。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古今事业必成于实。为确保“十项行动”落到实处,必须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清单化”的要求,明确责任,细化措施,全力推进。在此,再强调四个问题:一是突出规划引领,今年市旅游局将编制《xx市乡村旅游规划》和《泉城国际旅游标志区规划》,启动全市旅游资源摸底普查工作,请各县(市)区积极参与,以便上下衔接,协同推进。二是筑牢安全底线,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今年将重点落实县(市)区旅游安全网格化和实名制管理制度,对旅游企业开展四项专项检查。三是提升队伍素质,重点针对县(市)区旅游管理人员、旅游企业和导游人员推出各类专项培训10多次,请有关单位认真组织,积极参加。四是强化监督考核,通过修订完善县(市)区旅游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评价办法,召开现场会、调度会和开展政务督查等方式,加大对县(市)区和相关部门的督导考核力度,确保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年之计在于春。同志们,蓝图已绘就,扬帆正当时。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振奋精神,勇于担当,开拓创新,用扎扎实实的工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为“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做出应有的贡献!

在旅游工作会议讲话内容【第五篇】

同志们:

这次全国旅游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十一五”全国旅游业发展情况,分析研究“十二五”旅游业发展形势和任务,部署20xx年重点工作。

今年1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王岐山同志听取了国家旅游局党组的工作汇报,对过去一年来旅游业发展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做好今年和“十二五”旅游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王志发同志刚才传达了岐山副的重要讲话精神。岐山副强调,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和转变发展方式这一主线,深入持久地贯彻落实国务院41号文件,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推动旅游业创新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更大作用。我们要深刻领会、认真贯彻岐山副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下面,我代表国家旅游局,讲几点意见。

一、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国旅游行业的共同努力,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保持了旅游业平稳较快发展。

(一)全面贯彻落实国发41号文件,形成了全国旅游业发展的新格局。

――确立了实现旅游业“两大战略目标”的工作思路。国家旅游局和各级旅游部门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提出了要通过加强旅游业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来培育战略性支柱产业,要通过信息化带动旅游业发展成为现代服务业的工作思路。全国旅游行业按照建设大产业、推进大融合、加快市场化、促进产业化、提升现代化的要求,在服务国家大局中找准旅游业的工作定位,在服务国家战略发展中找准旅游业的发展方向,不断争创旅游业发展新优势。

――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推进旅游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增强。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国办121号文件,将41号文件的各项重点工作分解到中央国家机关47个部门分工负责抓落实。20个省区市已经出台或即将出台贯彻落实的实施意见,19个省区市已经召开或近期将召开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省级旅游产业领导小组组长大都调整为主要领导担任,各级财政对旅游业投入较大幅度增加。发改、财政、农业、工信、交通、铁道、民航、金融、通信、文化、外宣、广电等相关部门切实加大了对旅游业的支持力度,国家旅游局与9个部门签订了支持旅游业发展的合作文件。旅游业发展的软硬件环境明显改善,各类资本和企业进入中国旅游业的热情普遍高涨。我国旅游业正在由小产业向大产业转变,“大旅游”发展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重点工作加快推进。积极配合全国人大财经委做好《旅游法》起草工作。完成了设立“旅游日”的方案征集工作。启动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编制。完善了安全保障机制,旅行社责任险统保范围稳步扩大。大力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在全国组织开展了“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系列活动。组织了《旅行社条例》宣贯工作和全国执法大检查,开展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检查。组织制订修订了9项旅游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在全国11个省市县、67家企业开展了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完善了五星级饭店和5a级景区退出机制。首次召开全国旅游饭店业发展暨五星级饭店质量提升工作会议,对全国五星级饭店服务质量进行了一次全面督导。开展了“品质旅游伴你远行”、“旅游服务进社区”活动。按季度开展并公布了全国50个旅游重点城市游客满意度调查结果,初步建立起以游客为主体的旅游目的地评价机制。按季度开展旅游经济形势分析和市场预测,认真完成了黄金周等假日旅游市场预测、安全保障和组织协调工作。

(二)着力深化旅游业改革创新,在促进旅游业科学发展上迈出了新步伐。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启动了全国首批旅游综合改革城市试点工作,推进了广东、云南、海南、重庆、福建等省市旅游改革先行先试。深化了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新一轮省级机构改革中,旅游局(委)都进入行政序列,并相应增加了职能。积极探索不同形式和发展模式的旅游产业园区建设,设立了广东南海西岸旅游产业园和苏州国家商务旅游示范区。进一步推动了旅游国有企业改革改制步伐,外资、民资等各类资本和各类企业投资旅游业的积极性明显增强。制定颁布了中外合资旅行社经营中国公民出境旅游试点办法。

――转型升级稳步推进。加强了对乡村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商务会展旅游、邮轮游艇旅游、医疗健康旅游、文化体育旅游的指导和引导,举办了中国旅游产业节、旅游商品博览会,推动了旅游装备制造业和旅游新业态发展。在全行业广泛开展节能减排,制定下发了宾馆饭店、景区景点节能减排指导意见和工作指南,与相关部门建立了加强旅游资源环境保护的工作机制,研究制定了促进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文物旅游健康发展的措施。

――旅游培训创新发展。各级旅游部门和旅游企业大规模开展从业人员培训,国家旅游局直接组织举办了各类培训班90期,全行业培训总量超过400万人次。开展了高级导游员考试试点。在34个城市举办了46场“名导进课堂”专题讲座,120名导游为万名在校学生及一线导游员授课,38名名导游被旅游院校聘为客座教授或兼职讲师。在全国自下而上开展了导游员大赛和饭店服务技能大赛,评选出12名全国模范导游员、285名全国优秀导游员,推出了一批全国岗位服务技能标兵。

――规划体系不断健全。适应新时期新阶段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新情况新特点新要求,精心组织了“十二五”旅游规划编制工作。完成了一批区域旅游规划,开展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公共服务、旅游信息化发展等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形成了国家规划纲要、要素专项规划、重点区域规划、各省区市地方规划相互衔接、有机结合的“十二五”旅游规划体系。

(三)贯彻中央重大部署,认真完成上海世博旅游等重要任务。

――圆满完成上海世博旅游各项任务。按照上海世博组委会的要求,在海内外广泛开展世博旅游宣传推广活动。在全球27个国家、237个城市推出“全球百城世博旅游推广月”,组织了1000多场世博旅游推广活动,在国内123座城市组织开展“全国百城世博旅游推广周”和世博旅游大篷车等系列大型活动。实现了上海世博入园游客7308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425万人次、团队游客2088万人次,超过预期目标。认真做好世博旅游接待服务,广泛开展了“文明观博旅游团队”活动,旅游团队实现了旅游安全和服务质量零责任事故,为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作出了积极贡献。特别要指出的是,上海市旅游局和全市旅游系统在世博会前后全力以赴、顾全大局、真诚奉献,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周边省份和全国旅游行业与上海密切配合,共同为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做出了重要贡献。全国旅游系统涌现出了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表彰,为全行业赢得了荣誉。

――积极开展旅游对外交流合作。扩大开放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目前已达140个、其中已实施110个。与6个国家签署了7项旅游交流合作协议。主席先后出席了中国与加拿大旅游目的地协议签字仪式、中国与葡萄牙旅游合作协定签字仪式。组织召开了第十届世界旅游旅行大会、第五届中日韩旅游部长会议、第四届中美省州旅游局长对话会议、海南博鳌国际旅游论坛,积极参加了世界旅游组织执委会会议、t20旅游部长会议、中美商贸联委会和中俄人文分委会旅游工作组会议。中国在国际旅游事务中的话语权进一步增强,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进一步深化两岸四地旅游交流合作。成立了海峡两岸旅游协会台北办事处,举办了一系列海峡两岸旅游交流活动。沉着应对和妥善处理了大陆赴台游客“10?21”灾害事故,赢得海峡两岸的好评。有序推进大陆居民赴台旅游,新开放内蒙古、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六省区赴台旅游业务,全年大陆居民赴台旅游达到12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3%。进一步完善了内地与香港、澳门旅游工作磋商机制,开展了高层互访和业界的深度交流,加大了对港澳地区的旅游宣传推广,推进了cepa补充协议中旅游条款的全面落实。

――积极推动红色旅游健康发展。全面完成了第一期红色旅游规划纲要确定的各项任务,红色旅游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推进红色旅游区域合作,推动了全国红色旅游城市战略合作和重点区域联合。统筹推进红色旅游融合发展,推出了一批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加强红色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各地组织培训班1100多期,培训了9万余人。会同国家发改委、中宣部、财政部等部门,组织力量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完成第二期全国红色旅游规划纲要和第二期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编制工作。全年红色旅游接待游客亿人次,增长21%,综合收入达1302亿元。

此外,全国旅游系统,特别是青海、甘肃两省旅游部门,全力参加青海玉树地震抗震救灾和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抢险救灾工作,为灾后旅游业恢复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我国旅游业三大市场实现了全面恢复并较快增长。国内旅游人数达21亿人次,比上年增长%;国内旅游收入万亿元,增长%;入境旅游人数亿人次,增长%;入境过夜旅游人数5566万人次,增长%;旅游外汇收入458亿美元,增长%;出境旅游人数5739万人次,增长%;全国旅游业总收入万亿元,增长%。

上述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国旅游行业广大干部员工团结拼搏、奋发有为、扎实工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国家旅游局对各级党委政府的有力领导、各部门的全力支持和旅游战线的同志们辛勤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旅游业发展中的问题和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一是旅游市场秩序长期失范的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零负团费”、挂靠承包、强迫或变相强迫消费等欺客宰客“顽症”没有得到根本治理,市场秩序还没有根本好转。二是人才不足和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的状况尚未得到明显改善。人才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导游结构不合理,尤其中高级导游和外语导游数量偏少。宾馆饭店业高层次管理人才缺乏,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旅游专业技能人才不足。适应旅游新业态发展的专业化人才不能有效地满足市场需求。三是旅游中介机构发育不健全的问题尚未得到有效改善。推进旅游行业协会改革的力度还不够大,行业协会自我发展、自主办会、行业自律水平还比较低,桥梁纽带作用、行业自律作用发挥不充分、不明显,与整个旅游行业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情况不相适应。四是旅游企业综合竞争力不强。粗放经营比较普遍,市场集中度较低,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少,有影响力的旅游品牌少。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分析原因,找准工作对策,从工作力度、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上加以推进。

二、“十一五”旅游业发展启示和“十二五”的主要任务

过去的五年,是新中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中国旅游业发展历程中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全国旅游行业紧紧抓住国家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重大战略机遇和北京奥运会、建国60周年庆典、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有利时机,妥善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甲型流感疫情和国际金融危机等众多不利因素的冲击,团结一致、攻坚克难、奋发进取,努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推动了旅游产业体系不断完善、产业素质不断提升、综合功能全面彰显,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任务,旅游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国内旅游人数年均增长12%,入境过境旅游人数年均增长%,出境旅游人数年均增长19%,全国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15%。我国跃居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亚洲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居民人均出游率达次,旅游直接就业达1350万人,旅游消费对社会消费的贡献超过10%,旅游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更加明显。

“十一五”旅游业发展实践表明,全国旅游行业服务国家大局的能力明显提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明显提高,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能力明显提高,把握旅游业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征的能力明显提高,推进旅游业科学发展的能力明显提高。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十分宝贵,带来的启示影响长远。

一是必须坚持把发展旅游业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起来,努力为国家发展大局服务。五年来,各级旅游部门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发展大局,在贯彻国家战略中找位置、谋发展、作贡献,表现出强烈的大局意识和奉献精神。面对重大冰冻灾害、特大地震灾害、严重流感疫情和各种突发事件,全行业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全面投入救灾救险和灾后重建工作。面对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我们及时调整工作方针,以国内旅游为重点,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扩大旅游消费,千方百计为保持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稳定,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发挥了积极作用。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部署,我们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为广大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的途径,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我们坚持把促进就业作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加大就业指导和培训力度,实现了每年新增直接就业50万人的目标。认真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大力支持西部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和东部率先发展,全力支持地震灾区和新疆、西藏、青海等边疆民族地区发展。自觉服务国家总体外交,有序推进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开放,建立了多种形式的旅游交流合作机制,提升旅游对外交流合作水平。认真落实cepa补充协议,扩大内地居民赴港澳旅游,促进了香港澳门繁荣稳定。积极推动海峡两岸旅游交流,开放了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团体业务,促进了两岸旅游业双向交流。实践证明,只有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大局,善抓机遇、顺势而为,才能不断争创旅游业发展新优势。

二是必须始终把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和变化的旅游需求作为旅游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主动适应“十一五”时期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消费结构升级加快、旅游需求快速增长和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在努力增加旅游供给的同时,大力推进旅游产品升级。在进一步巩固观光旅游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推动了度假休闲、商务会展和专项旅游的快速发展。过去五年,我们大力推进了乡村旅游、红色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的发展,积极推动了邮轮游艇旅游、冰雪滑雪旅游、医疗健康旅游、体育文化旅游,推出了一批旅游新产品,培育了一批旅游新业态,形成了一批旅游消费热点。实践证明,只有紧紧抓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乘势而上、开拓创新,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旅游需求,旅游业才能实现持续较快发展。

三是必须始终把以人为本贯穿旅游业发展的全过程,千方百计提高人民群众对旅游业的满意度。旅游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以人为本的要求,就是要尽最大的努力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旅游权利,提升国民的旅游福祉,让人民群众更大范围、更高程度分享旅游业发展的成果。五年来,我们始终把抓好旅游质量、优化市场秩序和保障游客安全作为重要任务,注重强化公共服务职能,积极推进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了公共信息服务,构建旅游安全保障机制,切实维护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努力加强旅游法制建设和旅游标准化建设,推进了旅游诚信体系建设,针对旅游市场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检查和联合执法,推动旅游市场规范有序发展。我们积极发挥旅游在就业、富民方面的优势,促进了广大农村居民、下岗职工、高校毕业生等特定人群的就业,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资源枯竭型城市等特定区域的转型和发展。实践证明,以人为本、服务游客,让旅游业发展成果与人民共享,是科学发展观在旅游业重要体现,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四是必须坚持把改革开放和创新作为促进旅游业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革开放和创新是我们各项事业发展进步的力量源泉,我国旅游业30年来不断发展壮大,靠的就是改革开放和不断创新。五年来,我们积极培育旅游市场主体,推动国有旅游企业改组改制,加大对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大企业集团的支持力度,旅游企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我们开展了旅游综合改革和专项改革试点,推动了海南国际旅游岛、海峡西岸旅游区、桂林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不断创新区域旅游合作模式,推动了资源共享、市场共享、互利共赢的区域旅游发展机制的形成。我们积极扩大开放领域,提高开放质量,创新对外交流合作方式,推动中国旅游业更好地融入世界旅游业发展格局。推进了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加快了旅游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建设,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服务型机关建设不断推进。实践证明,只有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创新,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才能保持旅游业发展的生机和活力,形成有利于旅游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五是必须把保护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资源作为旅游业发展的基本前提。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珍贵的历史文化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基础。随着我国旅游业发展,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加大,五年来,我们全面贯彻“保护与开发并重、开发服从保护”的原则,与环保、建设等部门建立工作机制,着力加强旅游资源保护,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推进旅游小城镇建设,加强对旅游开发经营过程的监管,在全行业开展节能减排,积极倡导低碳旅游、绿色消费,取得了明显进展。实践证明,只有在旅游业发展中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才能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旅游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功能才能凸显。

同志们,“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我国旅游业培育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的黄金发展期和建设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转型攻坚期,旅游业发展具有许多有利条件,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一方面,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更加重视,旅游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国民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收入增加,旅游需求更为旺盛;我国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旅游更为便利;国际旅游市场将实现恢复性增长。同时也存在不利的因素:国内经济通胀预期可能对居民旅游消费带来一定程度影响;国际经济金融危机对旅游业的影响将持续相当一段时间;国际国内各类传统的和非传统的安全因素,以及各种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对旅游业发展将带来不确定性;经济发展中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对旅游业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因此,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实现旅游业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的任务十分紧迫。

各级旅游部门和全国旅游行业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紧紧围绕实现旅游业两大战略目标,求真务实、真抓实干,锐意改革、勇于创新,扎实推动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世界旅游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全面优化发展环境。要围绕实现两大战略目标,全面优化旅游业发展的软硬件环境。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增强旅游意识,营造有利于旅游业发展的观念环境。要加强旅游法规建设,推动旅游综合立法和专项立法,优化旅游业发展的法制环境。要推动各级党委政府加强对旅游业领导,制定出台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措施,优化旅游业发展的政策环境。要着力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建立健全旅游诚信体系,优化旅游业发展的消费环境。要加快旅游人才资源开发,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完善人才奖励激励机制,优化旅游人才发展环境。要切实保证游客安全,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完善旅游保险制度。要继续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旅游接待设施布局,推进综合配套,提高便利化、舒适度和利用率。

——大力拓展发展空间。要按照国家对旅游产业的定位要求,推动有条件的地区把旅游业摆到与之相适应的位置,提升在全局工作中的地位。要抓住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机遇,整合利用各类资源,拓宽旅游产业领域,在推进旅游业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形成新的产业支撑。要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加快的趋势,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旅游新业态,培育新的市场热点。要统筹开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入境市场要切实巩固港澳台、东南亚等传统市场,巩固发展日韩、欧美、澳新等重点市场,加快开发新兴市场,积极培育潜力市场,不断拓展国际市场空间;国内市场要继续挖掘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主要客源市场的潜力,深入开发大中城市客源市场,加快培育农村和中西部市场。要大力拓展区域旅游合作空间,丰富内容、创新模式,搭建更多合作平台,形成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要大力支持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推进沿海、沿边、沿江(河)、沿骨干交通线旅游带和城市旅游圈发展,培育新兴旅游目的地,形成旅游发展新的增长极。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在继续扩大旅游规模的同时,更加注重旅游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旅游资源的综合利用、旅游市场的综合开发和旅游目的地综合建设,提高综合效益。更加注重发挥旅游业的教育文化功能,促进旅游业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更加注重运用现代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提升旅游业现代化水平。更加注重提高游客满意度,创新服务方式,形成旅游服务质量持续提升和旅游市场规范有序的长效机制。更加注重普惠国民,让旅游、休闲成为普遍性需求,保障国民旅游权益。更加注重资源环境保护,推进旅游节能减排,倡导绿色消费,实现绿色发展。

力争到20xx年,国内旅游人数达33亿人次,入境过夜旅游人数达6630万人次,出境旅游人数达837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万亿元。每年新增旅游直接就业70万人,到20xx年直接就业人数达到1700万人。

三、20xx年重点工作安排

20xx年全国旅游工作的总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适应我国旅游业发展新形势新变化新特点,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全面发展国内旅游,积极发展入境旅游,有序发展出境旅游,着力推进改革开放,着力扩大旅游消费,着力提升服务质量,着力推动转型升级,保持旅游业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加快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为“十二五”旅游业发展开好头、起好步。

20xx年全国旅游业的预期目标为:国内旅游人数23亿人次,增长9%;国内旅游收入万亿元,增长12%。入境旅游人数亿人次,增长3%;入境过夜旅游人数5850万人次,增长5%;旅游外汇收入495亿美元,增长8%。出境旅游人数6500万人次,增长13%。旅游业总收入万亿元,增长10%。

今年全国旅游工作要继续全力抓好41号文件的贯彻落实,各级旅游部门要在贯彻文件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进一步推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切实把文件提出的各项任务和要求落实到位。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第一,下大力气抓好旅游质量、秩序和安全工作。今年旅游行业监管的重点是开展“零负团费”、挂靠承包经营和强迫或变相强迫消费专项整治,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标本兼治的对策。要按照属地原则,联合相关部门,加大旅游市场执法监督力度,提高旅游联合执法水平。要继续开展旅游服务质量提升活动,进一步完善以游客评价为主体的旅游目的地评价体系。针对我国出游人数快速增长、境内外旅游突发事件日趋多发的情况,要加快建立健全旅游安全保障体制机制。要切实加强与港澳台地区在旅游安全保障方面的沟通协调,推动建立健全两岸四地旅游安全预警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旅游目的地安全风险评估、旅游应急处置、旅游保险等重点工作,特别要抓好旅游黄金周、高峰时段和突发事件情况下的旅游安全。

第二,积极推进旅游综合改革和专项改革试点。要推动桂林、成都、秦皇岛、舟山、张家界等城市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取得实效,支持有条件的省区市深化旅游业改革,因地制宜地解决影响旅游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大力支持国有旅游企业市场化改革与战略重组,支持民营旅游企业、中小旅游企业发展,推动旅游企业集团加快发展。要创新区域旅游合作机制,推动重点区域在打破旅游市场壁垒等方面积极探索。要加快推进行业协会改革,中国旅游协会改革要有新举措,地方旅游协会要迈出实质性步伐。中外合资旅行社经营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业务试点工作开展后,要及时总结经验,适时扩大试点范围。

第三,加强国际旅游宣传推广和对外交流。要围绕“中华文化游”主题,抓好国家旅游形象推广,在海内外开展系列宣传推广活动,促进旅游市场繁荣发展。在国内,要通过主题年宣传带动旅游消费和文化消费,促进居民消费。在境外,要在重点市场形成主题年宣传热潮,以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促进入境市场的持续增长。各地要从自身实际出发,有效整合资源,制定实施更具有针对性的旅游市场推广方案,切实提高宣传推广效果。要与北京市政府共同办好亚太旅游协会(pata)成立60周年大会,组织好中国-亚欧旅游博览会和中国国际、国内旅游交易会。充分发挥中美、中俄、中日韩、中澳以及中国与欧盟、中国与东盟等交流平台和机制的作用,为国家总体外交服务。

第四,推动与港澳台旅游合作与发展。在全球国际旅游市场增长趋缓的情况下,要继续巩固和拓展港澳台市场。要积极推广两岸四地“一程多站”旅游,共同打造“海峡旅游”和“粤港澳旅游”品牌。要有序扩大大陆居民赴台旅游,适时启动赴台“个人游”业务试点工作,稳步推动内地居民赴港澳“个人游”发展,认真落实cepa补充协议有关旅游的条款。要与港澳台旅游业界合作开展“品质旅游”活动,保持赴港澳台旅游市场有序健康发展。在培育旅游业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进程中,加强与台湾、香港、澳门的合作,共同开发市场,合作搭建平台,共享发展成果。

第五,推动红色旅游持续健康发展。《20xx-20xx年全国红色旅游规划纲要》即将印发,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要组织召开全国红色旅游工作会议,表彰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部署今后五年红色旅游工作。要积极稳步推进二期经典景区项目建设,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要认真做好红色旅游从业人员特别是导游员、讲解员培训工作,切实提高人员素质。要加大红色旅游宣传力度,围绕庆祝建党__周年等,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办好中国网络电视台红色旅游频道。

第六,加快推动旅游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要抓住三网融合快速推进、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等机遇,推动旅游业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信息化带动旅游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要大力发展旅游电子商务,鼓励和支持旅游部门和旅游企业开展网络营销、网上预订、网上支付,发展在线旅游业务,鼓励各类旅游信息化发展模式创新。选择一批有条件的旅游城市,开展“智慧旅游城市”试点,大力推进宾馆饭店、景区景点和各类旅游接待单位信息化建设。要与金融部门合作开发适合中国公民出游消费的金融产品,减少旅游消费中现金携带和支付带来的风险。要继续推进旅游装备制造业和旅游新业态发展。办好中国旅游产业节、旅游商品博览会、旅游休闲用品博览会和旅游服装服饰赛博会。要加快《国民旅游休闲纲要》编制工作,积极推动休闲旅游产业发展。

第七,认真配合旅游立法工作,加强旅游标准化和统计工作。国家旅游局和各级旅游部门都要全力以赴配合全国人大财经委,加强对旅游综合立法中重大问题的研究,按计划完成各环节起草任务。要继续支持地方立法工作。要加大旅游标准化工作力度,认真做好新的饭店星级评定标准宣贯工作,切实抓好旅游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加快旅游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修订步伐。旅游统计工作是建设战略性支柱产业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扎实推动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旅游业增加值和贡献率的研究,重点解决好国内旅游统计不完善、评价不科学、出境旅游统计不健全的问题,逐步建立覆盖三大旅游市场、比较科学完善的统计核算体系。

第八,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全行业要进一步强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国家旅游局要会同发改委、环保部抓紧制定生态旅游发展指导意见,对保护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各级旅游部门要加强对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建设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旅游资源开发监测体系。要推动地方政府采取鼓励措施,对宾馆饭店、景区景点推行节能节水减排指标约束。要按照41号文件提出的“五年内将星级饭店、a级景区用水用电量降低20%”的目标,分解任务,明确责任,确保旅游节能减排任务如期完成。

第九,扎实推进旅游人才队伍建设。要积极推进导游体制改革,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制约导游队伍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要组织好高级导游员考试工作,研究探索特聘导游制度。要抓住《职业分类大典》修订工作的机遇,推动完善旅游职业资格和职称制度,健全职业技能鉴定体系。研究制定旅游职业经理人标准,开展旅游企业人才开发示范试点工作。要大力发展旅游职业教育,进一步推动旅游高等教育,继续开展旅游行政管理人员、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和导游人员的分级分类培训。要继续做好“名导进课堂”工程。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旅游人才培养力度,继续做好旅游人才援藏、援疆工作。认真做好全国旅游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评选表彰工作。

第十,加强旅游部门自身建设和行风建设。国家旅游局和各级旅游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第十七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部署,把强调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到各项工作之中。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作风,振奋精神,真抓实干。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对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要进一步转变职能,着力解决行政越位、错位、缺位的问题,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努力把各级旅游部门建设成清正廉洁、务实高效的服务型机关。要将旅游行风建设融入到行业监管、法规建设、执法检查和诚信建设之中,坚持标本兼治、注重治本,重点解决损害游客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使行风建设成为推进各项工作的重要载体。

同志们,促进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旅游业两大战略目标,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周围,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狠抓落实,以优异的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__周年!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925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