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论文【最新10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中职语文论文【最新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中职语文论文【第一篇】
数字化的网络世界需要教育要紧跟时代,才能保障学生的未来。社会结构的变化要求人才素质的结构也要变化,高阶能力就是时代背景下的产物。祝智庭认为,高阶能力包括创新、决策、问题求解、批判性思维、信息素养、团队协作、兼容、获取隐形知识、自我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等十大能力。因而,在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中,语文教师就应该依托课堂教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努力培养学生掌握社会所需的技能。
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成绩不高,对学习缺乏主动性。他们在课堂上不爱听讲,不愿意主动参与课堂,甚至无视纪律、抵触老师。在语文学习方面,他们表现为不想听、不敢说、不愿读、不会写,语文能力相对较弱。《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规定,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要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要重视对学生职业能力、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些都体现了对学生的主体性及其个体发展的人文关怀。信息化教学“不是从外部把知识装进学生的大脑中,而是要调动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主动生成、意义建构,借此去‘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人生智慧来”。信息化教学能体现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一特点恰好适应了“大纲”的要求,也符合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相对于传统教育,信息化教学依托课堂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为中职语文教育教学注入新鲜活力,开拓崭新的视角。
(一)课堂教学冲破围栏。
信息化教学的核心就是合理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发展教育、深化教学。现代信息手段的应用使得大量外围资源涌入课堂,丰富了课堂文化。课堂教学不在是简单的资源再现,而是实时性的互补、反馈、生成。在这里,师生的角色不再是我教你学,而是学有所长教学相长的互动转换。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三个要素是教师、教材和学生。在信息化教学的课堂上,教材成为课堂上重要但不是唯一的资源。教师要依托文本,带领学生深入挖掘隐藏的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开拓了课堂教学的空间,冲破了原有的局限,多媒体网络技术下的语文教学模式不单能够开拓学生视野,还能够发散思维、让学生们灵活运用语文知识。
(二)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在信息化背景下,中职语文教学是依赖学生已有的认知模式,重建学生的知识结构,重视对文化精神的解读和对文学内涵的感悟。这种教学模式就决定课堂教学要通过不同视角挖掘潜在的知识内容,引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自我知识体系,形成深度学习。信息化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多样的互动体验,实现深层互动,实现探究性学习。我国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周一贯先生说:“所谓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自助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网络信息的普及,为学生们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平台,学生有较为庞大的空间和较为自由的时间去探究性学习,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实践性,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养成和发展。在语文信息化课堂上,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我发展的需要去寻找自身发展路径,课堂不在是统一化的考核体系,而是师生应用互动、情感体验探究、知识理解迁移的场所。如此一来,课堂教学就形成了追求共性和发展个性的互动大平台。丰富的资源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权利,学生依据自己的爱好和已有的认知基础,选择自我需求。这就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了个性化的成长。例如《士兵突击》这一课,教师在教学平台上发布教学资源,提供作者信息、时代背景、章节选读、艺术特色等。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上师生共同探讨。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和思考热情,也大大的提高了学习效率。在探讨小说人物形象时,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分析,有的同学喜欢许三多“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对他的执着赞叹不已,并由此反思自身。有的同学喜欢成才的聪明灵活,有的同学喜欢伍六一的正直刚毅。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学生对同一个角色也有不同见解。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询资料,完善人物性格,并对演员的.表演进行分析。这样学生能深入思考人物性格,同时养成搜集资料的习惯,并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整合筛选。这样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就考虑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知识体系,进行自我升华。
(三)师生互评多维互动。
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可以利用网络已有平台进行师生互动,微信、微博、qq、贴吧等信息传播手段,可以有效的帮助师生交流和沟通,有利于师生双方互评互助。新课程改革强调过程性评价和终极性评价相结合,语文信息化教学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实时在线评价,实现对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的分析。有效又真实的反应了学生在某一阶段的学习状况,过程性评价得以实现。每一次评价的结果都有所保留,可以为下一次的分析评价做出科学有效的对比,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反馈,如此反复的过程,教师的教学改革和学生的学习状态都可以进行有效的调整。
结合中职语文教学实际,我将从以下及格方面来阐述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教学内容设计。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强调中职语文教学要强调学生的职业教育,凸显学生“在做中学”。这就要就教师在探究信息化教学策略时,必须遵循文本,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案。信息化教学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这一理论强调要引领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建构”。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之初应为学生准备丰富的学习资源。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薄弱,他们对文学特征和艺术特色不感兴趣。此外,中职学校是为社会输送合格的技术工人,与其强迫他们分析写作技巧等,不如引导学生去关注社会,认识人生。结合这一特点,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借助一个个虚幻的艺术世界,去感受现实社会的林林总总。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去感受作品中鲜活的人物和命运。
借助作品的赏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和辨别,从而学会做人做事。信息化教学就可以借助音像、视频、动画等技术手段,帮助学生构建情景,从形象性入手,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手机、相机等设备,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借助视频制作软件,制作成短片,课堂上播放,供师生探讨交流。学生有了真是的情感体验后,才能从教学中获得感悟,才能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挖掘资源、深化理解知识、拓宽视野,实现知识迁移的作用。学生可以整合已有认知,更好的深化知识并解决问题,促进知识的迁移,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个人见解,进行再创造。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是区别以往传统教学的重要特征。因此,教学平台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资源。利用教学平台,教师可以随时发布学习任务、进行学习指导等活动,学生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对教师发布的教学资源进行筛选整合,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
(二)教学活动设计。
信息化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做中学”。《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提出要激发“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和热情,是他们在参与中掌握学习方法,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因此,在语文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合理设计和安排语文教学活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完全可以实现“做中学”“乐中学”。央视节目《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听写大会》以及河北卫视的《中华好诗词》等综艺节目,具有很强的知识性、文学性和趣味性。这些形式都可以被效仿,教师结合学生实际,编造适合语文课堂的活动。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对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中职学生,教师在组织学习活动的时候要考虑多种因素,比如如何安排活动流程,怎样突破重难点,活动难易程度和学生接受能力等等,只有切合中职学生的实际的学习活动才能真正实现活动的意义。比如,高教社出版的国家规划课程改革新教材基础模块上册第二单元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我们热爱大自然”,结合本单元的主题,我将这次活动设计成“环保在行动”。学生们上交的作业形式多样,有制作了图文音画于一体的ppt,有的录制了生活中的环保小视频,有的同学利用相关软件对环境污染的概况做出数据分析,还有计算机能力较强的同学制作了flash的环保公益宣传片。在信息化教学中,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没有了时空限制,这样方便学生利用信息化手段丰富自我知识结构。教师通过信息化活动的设计,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也能不断的刺激学生思维再创造。“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只有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是不够的。要想真正加强学生的学习,必须让学生亲手使用工具。使用信息技术的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获得自己的知识,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教师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能够熟练的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敏感的捕捉信息,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鱼,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方法比内容更重要。
(三)教学评价设计。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它的考核没有具体标准。信息化教学很好的解决了语文课堂评价的难题。信息化教学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反馈和自我评价提供有效便捷的平台,而且具有时效性。信息化课堂中的评价不是终极性评价,而是过程性评价。这就是说课堂评价不能只关注学习结果,还要关注学习过程。这与《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强调的“语文教学评价应体现检查、诊断、反馈、激励、导向和发展的功能,尤其要重视发挥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相吻合。语文信息化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高阶能力,这就使得教师的评价目标变得更广泛。因此,信息化教学的每个环节的安排,每个学习活动的涉及,每个学习任务的实施,都应围绕评价目标。信息化语文课堂评价要合理的利用软件功能,关注不同同学、不同阶段、不同活动的表现,更真实的反应学生的实际。信息技术的优势在于它不但能对学生学习的结果进行评价,而且能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指导、监督和评价,能更好的指导学生学习,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21实际课堂中的评价》提出,要明确评价时间线,这更有利于课堂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此外,多种评价方法并存也能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科学有效的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中职语文教学大纲》提出要“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多种评价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自主学习、构建自我知识体系。中职学生成绩不高,但他们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优势,语文教师可以建立学生电子档案,实时记录学生的成长和进步。也可以利用已有的评价平台和评价工具,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同时,评价平台是一个互动的交互模式,教师可以对学生评价,学生也能对教师评价。这种师生双方互评的模式,也有利于教师的自我反思,对教师有效指导教学有重大意义和推动作用。只有教师和学生都重视教学评价,才能真正的帮助师生共同进步,有效的指导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
中职语文论文【第二篇】
通常情况下,教学模式的创新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构建钢琴教学创新模式可以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明确教学目的,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也就是在钢琴教学中,通过对学生进行审美、立美、创美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以及文化修养,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使得学生能将创新意识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提高创新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第二,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要将钢琴表演教学、创新理念培养、艺术心理培养等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观念,首先,教师要明确音乐表现力发展的本身,就是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在艺术素养中的体现。其次,教师要明确激发学生在钢琴学习中的审美体验和创造喜悦,这是促进学生创新的基本要求。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在生活中不断积累经验,从而增加对钢琴艺术的理解。教学工作者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必须改变传统的钢琴教学模式,要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在教学中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学生的感受,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当然,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也不容忽视,通过构建钢琴教学创新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充当引导者和决策者。所以,作为一名当代的钢琴教师,必须对传统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突破原有教学模式中遏制学生创新素质发展的因素,将创新教育的培养目标与教学实际有效地结合起来,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策略进行调整。教师也应该培养自身的创新精神,以自身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潜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
二、钢琴教学创新模式的应用。
(一)传授、启发、引导型钢琴教学模式。
教师首先要对学生进行钢琴知识以及钢琴表演技艺的传授,从而使得学生完成对钢琴艺术的传承与延续。通过对传统知识以及技艺的传授,为学生进行创新提供更多的资源。当然,教师在进行知识传授的过程中,要运用适当的方式。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讲授音乐艺术风格内涵以及表现方式,为学生在表演风格方面的创新提供参考。其次,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启发引导,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模仿和训练,充分吸收教师教授的知识和技能,通过知识迁移学会应用,通过积极的探索学会变通。教师要将钢琴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整合成专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探究,促发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引导学生在思考和学习中不断提高技能,不断丰富知识,进而用独特的思维对教师未曾传授的音乐作品进行独立的设计,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钢琴教学效果。
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将课外活动有机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即兴演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即兴演奏也可以说是一种即兴创作,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对某一乐曲即兴配弹,可以让学生根据对某一乐曲的感受即兴演奏。当然,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即兴演奏比赛。针对课外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策划,组织自主创新音乐演奏会。在策划组织的过程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要鼓励学生对音乐会的形式进行大胆创新,要鼓励学生尽可能表演自己设计的作品。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促使学生在广泛的交流中,大胆地发表创新型意见,在表演中,充分展示其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三、结语。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出发点,进行钢琴教学模式创新,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理念。我国的发展需要教育的创新来支撑,教师要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引导作用,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不断提高创新能力,进而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中职语文论文【第三篇】
摘要:语文导学法是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面临的学习问题中,主动获取和运用知识、技能,发展其学习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课堂方式。这是目前语文教师所面临的重要难题之一。本文的一些尝试,为中职语文教学提供了一片新的天地。
教法的本质就是学法,教是为学引路、架桥、导航。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引导他们树立自主意识,根据自身特点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竭力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中职语文导学的方法多种多样,不同年级、不同学生、不同教学内容导学的.方法就会有所不同。
一、问题导学法,变烦琐为简易。
在教学中,可精心设计出一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也可称作教学内容的聚焦点或主问题),以此带动全文,简洁地处理教材,引导学生提纲挈领地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如鲁迅的《祝福》,篇幅较长,教学点也较多,很容易让教学繁杂化。假若抓住祥林嫂这一悲剧人物的命运设计问题,就会让教学轻松有序而高效。通过研习课文,你会发现,鲁迅先生将主人公的不幸总是设置在一个特殊的季节――春天。“祥林嫂――个没有春天的女人”,这一话题会让学生饶有兴趣地研习课文,情不自禁地陷入沉思,争先恐后地发表见解。春天,她失去丈夫;春天,她被迫改嫁;春天,她痛失爱子;迎春,她悲惨死去……人物的形象,作品的主题,作者的写作技法,都可以一并带出,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活动充分,积累丰富。
二、情感导学法,变苦学为乐学。
语文教育家于漪曾说:“教语文,要紧的是把学生的心抓住,使学生产生一种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学习愿望。”
1、挖掘教材以冶情。如《荷塘月色》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思绪,《沁园春・长沙》意气风发的革命豪情……教师若能把握住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合理地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去,引导学生体会、领悟、反思,学生的心灵必将随之震动,情感必将随之勃发,真情、真诚、真感必将随之油然而生。
2、先声夺人以激情。教学实践证明,精心设计一堂课的开场白是重要的一环。如教学《季氏将伐颛臾》,笔者运用了这样一段导语:“如果你想了解中国的历史,你就不能不了解孔子,如果你想研究中国的文化,你就不能不研究《论语》。它是中国文化的一座宝库,它那博大精深的思想,历经千年而不朽。
无独有偶,1月,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集会巴黎,发表宣言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孔子,去沐浴他那神圣的智慧之光吧!”话语一出,如投石击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了解孔子、热爱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感情和兴趣。
3、声情并茂以诱情。在课堂教学中,要以文为依托,以读为媒介,以情感染人、影响人、熏陶人。教师要声情并茂地朗读,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深沉处还它个深沉,欢悦处还它个欢悦,如涓涓泉水,像幽幽琴声,若融融春光,把书面的无声语言变成有声的语言艺术。
迁移导学法,变学会为会学。
迁移导学,是引导学生运用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去学习、分析、理解,掌握新知识,产生新技能,变学会为会学。我们教材的教读课文与自读课文就有这么一种关系,如教读了《祝福》,学生掌握了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理解了环境描写的作用,就可适当放开手脚,让学生自读《边城》、《荷花淀》,从而进一步巩固和掌握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环境描写的作用。有时同1篇课文,也不见得每一部分都条分缕析、面面俱到,也许教师只需教读其中一点,让学生利用这一点迁移训练,就可各个击破、全面掌握。
四、分层导学法,变难学为易学。
学生的差异是必然的、多方面的,教师应依据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兴趣爱好、意志品质、行为习惯、智力水平、知识结构、潜在能力等因素实施课堂分层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都能学习和解决问题,享受学习成功的乐趣。如《拿来主义》一文,对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可以采用教师介绍背景、学生课前预习、课上提问的方式来逐步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内容;对中等程度的学生,不妨引导他们比较课文中的几个重要环节,通过师生商讨的方法并运用自学辅导法、谈话法展开教学;对语文水平较高的学生,则可采用研究性学习,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评点课文,写出读书笔记或。
五、拓展导学法,变定势为创造。
中学语文课本中不少是中外文学史上的名篇佳作,应当充分利用这些作品本身所具有的想象丰富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创造思维的培养。如学习了莫泊桑的《项链》,让学生对课文的结尾进行续写,让学生展开想象,对主人公的十年辛劳进行补写;学习了《致橡树》,让学生运用课文的手法创作诗歌……这种拓宽练习,帮助学生由再造想象过渡到创造想象,打破了思维定势,有效地培养了创造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龚肇兰语文教学改革初探[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
[2]陈之忠语文教学的方法值得研究[j].安徽教育,,4。
中职语文论文【第四篇】
所谓审美教育指的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借助艺术、文学等相关意识形态来加强对学生的美学教育,旨在提高学生学识内涵的同时,将学生培养成拥有一定审美、鉴赏能力的综合性人才。在高校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审美教育,对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心灵的净化有很大的益处,而且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健康成长,并成为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人才。
高校诸多课程之中,语文学科所蕴含的美育因素可谓是最多的,将社会美、哲理美、自然美、生命美等集于一身。语文教材中所选取的文学作品也都是古今中外文采词丰、古色质美、脍炙人口的优秀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是借助文字来展现美,更讴歌了美的情感,其包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于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的提高大有裨益,不仅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还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较之其他学科,语文学科中所体现出来的别具一格的审美价值是值得深究的。例如,文学作品中的哲理美,《赤壁赋》能够让学生感悟人生,体悟即使历经坎坷,惨遭现实的打击,但也应积极调整自我,勇敢面对苦难,方可让短暂的生命彰显出独特的、永恒的价值及人生哲理。又如,文学作品所描绘的自然之美,有利于学生感受自然美,提高学生对自然景物的审美情趣。此外,教材中及关于人物描写、事件记叙的文章,皆都包含着相应的生活社会美的教育价值。借助这些文学,学生能够从中品味人生,感受人物事件给自己内心所带来的冲击,继而启迪心灵,陶冶品格,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情操。同时,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建筑美、音乐美和语言美等艺术之美,亦是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重点。所以,高校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相互融合,显然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引导学生感受课内外教材的文学作品之美。
高校语文教材中包含着大量的古典诗词、小说、散文及现代文学作品。教师在教学过程时,不仅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究学习,发现文本中的文学之美,更要引入优秀的课外文学来启发学生,丰富和开拓学生的知识层面,让学生在品味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更深入地体悟作品中所蕴含的生活情感。例如,古诗词之中有诸多关于爱情的作品,《诗经击鼓》中的“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柳永《凤栖梧》中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苏轼《江城子》中的“十年生……不思量,自难忘……”教师教学过程中可向学生介绍相关的创作背景,以便学生在品读时能够更好地感悟词里行间所体现的古典语言之美、诗词音韵之美,以及诗词所寄托的情感。无论是古典文学或是现代文学,皆有其独特的审美教育价值,高校语文教学应不断挖掘课内外教材中蕴含的具有价值的教学资源,以强化对学生的审美教育。例如,在沈从文的文学作品中时常能品味到宁静纯朴的美好人情,人与人之间并非只存在尔虞我诈,情感亦有其简单纯粹,教师可从此入手带领学生走进这独特的情感世界,引起学生的审美情感共鸣。又如,《聊斋志异》《西厢记》等古典文学,亦可看到古人追求真善美,崇尚爱情、友情的美好愿望。而在当今信息科技时代下,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正在多元化的环境之下遭受着冲击,高校更应当加强审美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二)指导学生鉴赏作品之美。
高校语文教学在指导学生进行作品朗读和初步感受文学作品之美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于相关作品的解读与赏析,并联系生活实际,更深层次地把握好作者对语言文字处理的技巧,以及独特的创作手法。高校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皆是在相关专家的仔细专研和精挑细选下所编排出来的,这些作品必然有其可读性和价值,不仅仅是作为学生的学习文本,教师要先于学生去研读并熟悉教材中的作品内容,在保障自身理解透彻的基础上,开展相应的语文教学活动。所以,教师展开教学活动过程中应积极指导学生整体把握相关作品的语言美、结构美、音律美等。例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这首诗,作者围绕春、江、花、月、夜展开诗意抒写,辅之以琵琶奏曲和自身的视觉感受与美学经验,谱奏出一曲古雅清越、旋律优美的文曲,更描绘出了一副“春江潮水微动,江中花影摇曳,夜下月影婆娑”的美景。教师讲解其内容时,便可让学生先感受这些场景的不同美,并指导学生将作品中所彰显的自然之美、生命之美讲解出来,运用对比的方式来赏析这首诗。
(三)利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阅读审美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也逐渐普及开来。多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对于青少年的文字阅读产生着极大的影响,若是运用不当只会阻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因此,教师应灵活运用多媒体来进行阅读教学,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许多学生对于武侠小说和现实小说都很感兴趣,如《武林外传》《绝代双骄》等;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笑傲江湖》等;张爱玲小说《半生缘》《金锁记》等,教师可截取小说中的某些片段让学生进行阅读,并播放相应的视频短片,让学生讨论一下短片中所改编的情节较之小说的优劣所在,若是觉得电视剧、电影改编得不好,亦可让学生尝试自编剧本,演绎一番。如此,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感受到作品的独特魅力,还能活跃课堂氛围。
(四)诵读诗书,提高审美感知力。
诵读诗书不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更能强化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从而缩短学生与文本的心理情感距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展开多元化的诵读方式,借助不同的训练,以激发学生的诵读热忱,让学生的阅读兴趣得以提升。而教师更要敢于范读,引导学生倾听并辨析与教师范读的得失之处,继而为下个环节的学习提供借鉴。通过对文本的反复诵读,学生语言涵养亦能得到提升,且能够细细品味语言文字的特殊美感,在初步感知语言魅力的基础上,深入体验文章的情感主旨。例如,学习李叔同《送别》时,通过教师有感情的朗读,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景物依旧,人却在别时的凄凉之景和对人生的无奈之感。教师在引导学生品读鉴赏此类文章时,可将情感教育和美学教育有机融合,让学生感受到诗歌中所传达的语言文字之美时,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引发学生对于生命的思索,从而获得情感的体验,在心灵和精神上与作者产生共鸣。情感、美学与教学相合,定会在学生心灵深处播下追求真实善美的种子。
三、结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高校语文教学本身就蕴藏着丰富多彩的美学因素,语言和美育相互融合、不可分。语文教学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创设生动灵活的语文课堂,引导学生发现美、创造美、感受美和表达美,使审美教育真正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带动其他学科的学习,让高校语文课堂不再是被动的、教师自导自演的课堂,而是富有生趣、美韵十足的优质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符欲静.高校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研究[j].知识经济,(8):66.
[4]王艳杰.高校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分析[j].才智,(2):40.
中职语文论文【第五篇】
纵观我国中职学校现有的会计教学模式,仍然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却忽视了中职成本会计的应用性和操作性,最后导致现行的会计教学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为此,本文结合成本会计这门课程的特点,以及现行成本会计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一步提出了一些关于创新会计教学模式的观点。
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初,成本会计开始作为一门独立课程从企业会计中分离出来,该课程以制造企业的产品成本为核算和监督的对象,成为一门独立的会计课程[1]。它主要教授成本的核算、各要素费用的核算、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以及制造费用的核算等。学生们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掌握,最后要达到对产品计算基本方法的系统掌握,包括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以及成本报表的编制及分析。可以说,它是一门集知识、技能、技巧为一体的学科。
(一)教学手段比较落后。
根据成本会计这门课程的内容安排,它重点在于各种成本的核算及费用的核算方法,而在教授这些内容时都需要用到很多公式及图表,像费用分配表、成本计算单等等。而要让学生清楚地掌握这些计算方法,一方面有的教师只用粉笔將公式和图标逐一列到黑板上,这不仅大量地耗费了授课时间,而且一旦教师把这些内容擦除,一切將无法再恢复。另外,当老师在黑板上画图表时,很多学生会钻空子,无所事事,或者去干别的事情,最后严重影响到课堂的秩序和实效。而另一方面,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的教师,大多数为了应付教学,制作一些质量较差的课件,像计算过程不形象,计算过程中数据和表格中的数据不统一,数据显示不清晰等等现象。最后,看似是课件反而影响了学生的理解,导致他们看不懂也听不懂,还不能有效地做好听课笔记,这种落后的教学手段与方式严重影响了成本会计教学的实效。
(二)缺乏应有的考核方法。
大多数中职学校对于成本会计这门课程的考核方式都采用期末考试的形式,经过这一次考核来断定学生成绩的优异,而且通常这种考核都是主讲导师出题,范围也是由导师定,这就造成考核方式的局限性、范围的狭窄性,往往这样的考核方式还存在着一定的不公正。比如说平时学的比较好的,因为期末考核没有发挥好就会被断定为成绩不好,而造成一定的心理影响,而平时可能没有用心学的学生可能因为其他的原因,却考出了好的成绩,然而实际上他并不具备会计专业能力。因此,作为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的`中职学校,就要慎重考虑本校的考核方法,建立起健全有效的考核方法,从而真正测评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改变以往不足的成本会计教学模式,建立起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学模式,首先应该改进教学方法及手段;其次还应该建立起健全的考核方式;最后还应该建立起有效的实践小组。让学生在有效的教学环节中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最后培养出他们综合性的专业素养。
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任教者就必须要制作高质量的教学课件,比如通过有效利用计算机的灵活性,用心制作出清晰直观的教学课件,让学生一看就能清楚表格中数据的来源和用途。
另外,教师在授课当中应该把握住授课重点,做到精讲多练,让学生做到手动、脑动、嘴动,而且通过多媒体教学还要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企业工艺过程和成本计算的全过程,并让他们在学习每种成本计算方法之前了解到什么样的生产类型企业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生产工艺过程,且应该用什么样的成本计算方法来计算产品的成本。待了解完这些后,教师就只需要花费少量的时间来讲解下每种费用分配表与成本计算单的关系等等问题,这就有效地利用了每堂课的授课时间,还突出了重点,做到了让学生整堂课都参与课堂的宗旨。
再者,具有创新模式的成本会计教学还应该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比如说每堂课后教师布置定量的课外作业,像根据课程内容自制多媒体课件等。通过让他们亲自动手完成作业来考核他们对专业知识的把握,培养他们运用计算机计算成本的能力,学校还可以采用更多的考核方式。比如说定期的测验,或是现场操作检测,这样不仅能检测出学生在一个固定时间内对成本会计课程掌握的情况,还能检测出他们的实际计算能力。或者也可以采取在期末考试时加重成本会计计算题的比例,通过几套典型题的测试来检测出学生的水平和能力。
最后,中职学校还应该针对成本会计教学建立起一些实践小组,定期带他们去企业实习,让他们亲眼目睹产品生产的全过程,让企业的专业会计人员为他们讲解成本的计算方法和应用情况,从而让他们更加清楚地了解企业成本计算的全过程,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效果。
结语。
总之,成本会计课程作为会计专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予以更多的关注和重视,任教者一定要根据现行的成本会计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反思和总结,进一步研究出真正适宜于成本会计教学的新型模式,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成本会计的积极性,培养他们成本计算的能力,提供他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环境,最终造就出一批适应新时代社会需求的综合性专业会计人才。
中职语文论文【第六篇】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处境尴尬,改变教学的无效状态是摆在每位语文教师面前的问题。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说过:“今天谈语文教学改革,就是大幅度地提高效率”。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要提高效率,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只有从转变教学观念着眼,在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及内容上谋求突破。
一、优化人文教育环境。
教育管理者应树立“以人为主”观念,“人本主义又亦是以更看重人的自由、人格,以人的基本地位为前提来观察世界的思潮”。要加强以语文为主的人文素质教育,提高语文学科地位,切勿让民族浓厚的根基文化在经济时代的浪潮中被冲淡冲垮。在政策方面,确立中职学校发展和改革的人文目标,重视人文教育。中职学校不应削弱语文教育,而是要继续加强,增加课时量。21世纪是一个高度科技化、信息化、国际化和市场化的社会,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必须接受新的知识体系,形成新的价值观念、新的心理品质和新的知识体系。广博的基础文化、扎实的专业知识、必备的综合技能、健全的体格特征、以及对社会生活的广泛适应性等,是任何一个想在社会中谋得良好生存与发展空间的个体所必不可少的素质。这一些素质要求与个人的语文能力密不可分。因此,中职语文教育教学改革亟待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关注与支持,亟待共同为后来者创设一个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
惟有使专业教育与语文教育融合,让中职生既具备专业技能又具有人文素养,才能达到造就合格应用型人才的目的.。21世纪“语文的未来将是和谐的走势”。
二、提高语文教师素养。
学校一切教育活动都要由教师来执行,教师的素质决定教育的质量。21世纪的中职语文教师应该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较强的现代教学能力,要重视和加强教学研究,努力成为教材的开发者和终身学习者。
首先,中职语文教师要树立科学的教育价值观。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人,就是提高人的素质。从前人们对教育的价值过分强调为社会服务,而忽视了个人的发展。如今职业教育正在由能力本位教育向人本主义教育转变,即现在的教育价值观是既要为社会发展,又为个人的发展服务,“尊重个人需要与尊重社会需要具有高度的统一性、一致性”,是二者的有机结合。现在我国经济要快速腾飞,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的专业性、技能型的劳动者。要在整体上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这就需要教师努力去关注教育价值观的转变。要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思想,把单纯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升学就业的教育目标,变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培养学习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以及生存发展能力的教育目标。
其次,中职语文教师要建立新时代的教学观。我们要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教育的对象归根结底是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与巨大发展的潜力的人,他们既具有同一年龄层次相同的心理特征,又因为家庭条件、社会现象、生活经历等的不同而具有独特的思维、情感和知识能力。学生的这种独立性是客观存在而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学生是语文教学的主体,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观察、分析、感知和思考,要想使用学生接受自己的指导,就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尊重学生的个体独立性,在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学生的个体需要,关注学生的能力水平,与学生平等地对话,使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更好地激发学生发展的潜能。
最后,中职语文教师要具有现代教学能力。现代教学能力主要指要更新教育理念、课程意识,了解青少年身心的特点,善于将自己的知识变成学生的知识的教学艺术,良好的教育机智和教学语言,营造富有生气的教学气氛的才能,将学科知识、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在一起的能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性发展的能力,教师的研究意识和反思意识等。中职语文教师要学习先进、新鲜的教学法经验,从专业期刊及报纸、互联网上学习新知识,关注同行的研究,吸纳最新的研究成果,更要灵活地应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理论,把语文教学建立在科学的教育理论基础上。教师要不断自我学习,熟练地操作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与常规教学手段相结合,从而力求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主观色彩的意向活动。当一个人对学习产生兴趣的时候,他就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且心情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我们要创造条件为学生搭建平台,教师讲课时尽可能与学生生活相关,与他们的经验相整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风趣幽欲的语言,极具感染力的言词,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并怀着期待迫切的心情渴望新课的到来。
只要努力优化中职学校的人文教育环境,重视提高语文教师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职语文教学就应该会收到很好的效果。让我们走出误区,立足本岗,正视现实,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为重点,潜心中职语文教学改革,这样就一定会迎来中职语文教学的春天!
参考文献。
[1]张志公。《张志公自选集》。北京大学出版社。版;
[2]张楚廷。《课程与教学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版;
[3](意)亚米契斯著。夏d尊译。《爱的教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7月版;
[4]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版;
[5]曹明海。《语文教育学》(修订本)。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版。
中职语文论文【第七篇】
文学作品的描写不仅客观,还灌注着作家的主观理想和愿望。所以,读者在阅读作品时,思想和精神面貌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陶冶情操,塑造高尚、完美的人格,明辨是非,分清善恶……如学习朱自清的《背影》,全篇文字平平实实,渗透着一种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之情,十分感人,不仅给人以性情的陶冶,而且增进了人们对天下父母心的理解。学习老舍的《我的母亲》,这是对母亲崇高精神和母爱的伟大的颂扬,母亲不仅养育了“我”,还改变了“我”的习性,在精神上给予了“我”一生的支持,是我的精神支柱。学习《合欢树》,体验并感悟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母子深情,让学生学会爱、学会感恩、学会珍惜。学习《边城》,从人物的情感故事中,寻觅人性美与人情美的踪迹。学习《书愤》,让学生感受到诗人抒发的报国壮志和忧国深思。学习《岳阳楼记》,让学生感受到范仲淹能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为天下人谋福利,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学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引导学生学习保尔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而《水浒传》中,许多见义勇为、豪放英武的梁山好汉及见义忘利、阴险歹毒的反面人物也是体现美丑、善恶的例子。如鲁达同郑屠,林冲同高俅、陆谦等,通过作品中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把英雄同恶霸,君子同小人的美丑、善恶刻画得栩栩如生。这就体现了文学作品审美意识的教育作用,能让中职生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符合中职生的现状。
目前在中职学校就读的学生,不论是年龄上还是思想上,他们都处在一个比较特殊的阶段。并且这些学生几乎都是“90后”,他们当中多数是独生子女,而且他们还正处在一个青春发育的高峰期,心理不够成熟。所有这些都给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增加了难度。与此同时,由于中职生一般都远离家庭住校,父母的管教相对少了,他们又处于半成人状态,易受一些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在全面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他们的价值观呈多元化趋向,拜金主义、个人享乐主义等消极情绪时有存在。他们以自我为中心,集体主义观念淡泊,互助互爱意识不够,行为偏激,心理素质差;他们在社会活动和交往中不能谦让、帮助、团结、合作共享;他们知行不能统一,虽然明白尊师敬长,而行动上却很难做到;他们随意崇拜偶像,却对民族历史知之甚少,缺乏爱国热情。中职生的德育素质现状不容乐观,诸多因素造成的中职生的这种道德素质现状,使得道德教育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对中职生的心灵净化、情操的陶冶、是非的明辨有着重要的作用。如学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让学生知道,说话、做事是我们每个人日常生活的必修课,有的人先说后做,有的人只说不做,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与常人相比有哪些不同?通过学习作品,明确了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以及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同时也让学生知道,生活在世上,要做一个生动的人、大写的人。而学习《致橡树》,理解的是作者的爱情观,并且要明白,爱,并不是狭隘的爱对方伟岸的身躯、容貌和才华,还要爱他的理想、他的追求,爱生活,爱祖国,这才是真正的爱情。这样,学生感悟的是诗人提倡的独立、平等的爱情观,能培养他们独立自尊的伟大人格及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总之,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对于完善中职学生高尚的人格、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三、规划中职生美好的人生。
现今社会,如果没有一个长远的计划和对人生的合理规划的话,那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就会失去主动权。中职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对中职生的人生规划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很大的帮助。
1.培养学生面对困境迎难而上、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发现他们的亮点,树立起他们的职业理想。自信是建立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对自己实力的正确估计和积极肯定,是学习和事业成功的有利心理条件。每个人都是一座待开发的金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势智能,都有未被挖掘的潜能,有自己的特有优势领域。在语文课上,教师可采用师生换位、辩论会、分角色表演等教学方式,给每个学生展示才能的机会,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前提下,帮助学生正确分析自我,找到改正不足的切入点,使学生在感受肯定中得到自信。如学习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和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两篇文章时,教师可以通过介绍两位作者艰难的成长历程,启发学生“当上帝关闭你的一扇门时就会为你打开一扇窗”,鼓励学生不怕挫折,让他们认识到苦难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是通向成功的阶梯,无论何时都要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又如学习马克思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时,让学生明白,在选择职业之前要为自己定一个目标,选择职业时不仅需要一份对职业的热情,更需要有冷静的研究,进而认清该职业的分量,并了解它的难度,还要结合自身的体质,不能跨越自己的体质。从而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人生规划,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此外,作为教师可以大量搜集关于成功人士、优秀创业者的成长历程或先进材料在课堂上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信,使他们树立长远的职业理想。
2.把握课文精髓,渗透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作为人们从事职业活动过程中在思想上必须遵守的准则和规范,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工作态度、工作热情和行为方式。无私、正直、勤奋、诚实、守信、坚定、勇敢等优秀职业品质是人们在工作上做出成绩的必要条件。因此,语文教师在讲解课文当中,不应仅限于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培养,还应该注意挖掘课文的内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从而使学生走向积极、健康的就业之路。如《一张诊断书》这篇课文,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文中细节描写的关注和对关键语句的品读,让学生体会林巧稚大夫的敬业精神及人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敬业意识和坚持职业操守的重要性。又如《窗》这篇课文,除了学生按照教学目标理清文章线索、分析人物形象、提炼中心思想外,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结合专业谈谈这篇文章对自己的启发。同学们一致认为,做好服务业最重要的就是真诚和善良,要处处做到为被服务者着想,并认识到善良和真诚是世界上最宝贵的品质。这样,在这些作品的学习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上恰如其分地及时地进行职业道德渗透,就会使学生的思想得到熏陶,让他们进一步形成良好的职业品格。中职生同样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做好中职生的德育关系重大。面对新形式、新机遇,语文教师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育人思想,利用学科特点,把人文素养、爱的品质教育、审美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引导中职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德育贴近现实,春风化雨显成效,促进他们成才。
中职语文论文【第八篇】
从中观层面即学校层面来说,对于以提供高质量高技术劳动者为目的的中职教育学校,“大语文教育观”的渗透和熏陶能够进一步完善中职学校教育,有助于提供专业且品德优良的劳动者。中职语文教学必须也必然为中职的职业教育提供专业服务。“大语文教育观”理念是更贴近实际,需要重视中职生专业方面的学习情况,掌握各个学生在其专业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与所任课班级各专业教师交流,深入把握所带班级中职生所学各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计划,力求找到语文教学与专业知识相契合的点,深挖中职生在其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对语文能力的需求,有目的地变更或增减语文实践教学内容,给予中职生专业学习更多更好的帮助,有的放矢,扎实有效,切实做到语文教育为职业教育服务的要求。
二、宏观层面,能够满足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中职教育目标是培养专业人才,为劳动力市场输送一批高素质的劳动者。中职语文教师不妨将一些用人单位文化纳入到实践教学内容之中,让语文教育和实际生活相结合,为全面提高中职生素质铺路。中职语文教学以“大语文教学观”理念为指导,以中职生今后职业需求为前提,努力开拓新颖的语文课程资源,提高中职生的交际能力。并且更加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培养,如诚信、负责任等品格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培养健全的人格,为社会输送的不仅是高技术的职业者而且是高品质的社会劳动精英。那么,“大语文教育观”该如何具体地指导中职语文教学?如何在实际的课堂中逐步渗透“大语文教育观”?笔者认为可以从中职语文课堂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三个阶段来进行。第一阶段,以“大语文教育观”树立中职语文课程目标。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课程目标的设立是首位的,也是非常重要的,课程目标是引导语文课程进行的方向,如若方向都偏离了,那语文教育的作用无从谈起。“大语文教育观”下的中职语文课程目标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更注重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为此要求教师每一节语文课都要根据特定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场地,且在此前提下依据课程配备教学参考书与教学大纲拟定课程的教学目标。要联系语文这门课程的特性去掌握课程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呈现手段与具体内涵,把学科知识的积累学习、语文能力的提升、审美情趣与道德修养的提高等方面密切联系在一起。第二阶段,“大语文教育观”教学理念由始至终要贯穿课程内容。如今,很大一部分中职语文教师所选择的实践教学内容都是属于生硬、死板的内容,不重视选择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单单是为了达到课程教学目标而已。同时中职教师也很容易忽略学生的实际学情,用整齐划一的手段使用中职语文教材,导致中职语文实践教学内容不符合中职生实际学情。“大语文教育观”指出语文和其他课程不同,语文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还需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开阔学生视野,为学生的写作提供材料储备。第三阶段,“大语文教育观”多元化人性化的课程评价。“大语文教育观”不单单是一种语文教育理论,一种新式的语文教学方法,更关键的是“大语文教育观”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实施方案与教学模式都具有相当高的操作性。以课堂教学为主体,开展多样化的课外实践活动,利用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等多元化的渠道进行中职语文教学。这不仅让中职语文教学走出了课本、课堂,创建了新的课外活动、课堂教学的模式,将中职语文教学延伸到社会生活这广阔而丰富的大课堂中去。因此,它的课程评价不是一味的依靠期末考试的分数决定学生的优劣,而是更为多元化和人性化,从而提高了中职生对社会的关注程度,让语文教育与生活关系联系更紧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大语文教育观”对语文教育影响深远,坚持“大语文教育观”不仅是中职语文教育的必经之路,也是二十一世纪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语文改革的必然趋势,更是中职学生发展的现实需要。对中职学生来讲,全方位的培养和锻炼,综合素质的提高,高尚人格的树立,才能在形势严峻的劳动力市场中具有更强的综合竞争力,为未来做好坚实的铺垫。
中职语文论文【第九篇】
在查阅大量相关资料、整合实践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笔者针对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模式的创新提出如下可行对策:第一,相关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需要首先树立正确的会计专业课堂教学观念,明确新课程形势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在传统高职院校会计课程教学中,教师以学生对会计基础知识以及基础技能的掌握程度作为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而对于学生的技能实践能力的评估环节则相对匮乏。因此,为改善当前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相关教师需要明确新课程环境对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以及目标定位。第二,改变传统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教学模式为实践理论一体化教学模式。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熟于理论、疏于实践的现状可以通过教学与理论相结合的一体化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模式予以改善、缓解。在设计教学模式时,相关会计专业教师需要按照社会对于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模式来进行课堂教学的具体设计工作,该教学模式的原则在于边讲边练、讲练结合,教师需要达到会计课程理论知识讲授结束的同时,为学生提供基本理论运用机会,从而锻炼学生凭借会计专业知识来处理具体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实效性方面看,理论与实践现结合的`一体化会计教学模式的效果表现为多元化,不仅有利于学生会计基础理论知识的巩固,而且有助于学生提炼书本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之间的关联作用。通过会计课程的课内实践、课上实践,对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予以深化,对学生的实际理论操作能力予以提升。在具体的高职院校会计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这一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第三,引进案例教学法等多元化高职院校会计教学课堂设计方法,增加课堂活跃度,提升学生基于会计理论知识的实践参与热情。情景教学法是近年来兴起的、有效的课堂改革的典型方法,对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课程教学而言也同样适用。在学生看来,仅凭教师口头传授的方法所提供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显得枯燥、难懂、脱离实际应用,而案例教学法是以基础客观示例为依托所进行的教学手段,其优势便在于其有效的将会计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环境相结合,为学生展现具有生命力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内容,让学生在角色扮演、小组互动、组件讨论等多样性课堂参与形式中深入体会会计课程的实际应用价值,不仅有助于学生对会计课程的学习热情的提高,更有助于课堂活跃度的提升以及课堂教学效果的强化。
二、结语。
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教学模式的创新化、教学理念的升级化都将成为高职院校会计教学现状改善与创新的可利用途径。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模式的改革之路漫长且艰巨,本文所提策略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相关从业人员以及教育研究工作者们提供理论参考。
中职语文论文【第十篇】
近年来,中职教育蓬勃发展,社会对中职教育认可度也逐渐提高,中职教育为社会输送了众多的技能型劳动者,不少行业已经成为中职毕业生施展才能的大舞台,如餐饮行业,中职烹饪专业的学生已挑起行业的大梁,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然而,不少中职语文教师却越来越困惑,学生对专业课学习有浓厚兴趣,但缺乏语文学习的兴趣。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培养烹饪专业学生听的本领、说的功夫、读的兴趣和写的能力四个方面,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进行专业学习。
在现行的语文教材中,有针对“听”的专题训练,要求学生掌握听清要点、听懂言下之意等,能够通过复述实现教学目标。但由于语文教材中所举例子一般与学生实际生活有一定距离,学生并不易掌握,往往敷衍了事,实际训练效果不佳。为此,对于烹饪专业学生,教师应要求他们认真“听”一节专业课,认真记录该节课学到的一道中式烹饪家常菜的制作流程,并在语文课上对所记录内容进行复述,由教师检验“听”的成果,比一比哪位同学“听”得最认真、复述最清楚,评判专业课教师对烹制中的细节介绍是否到位。要求学生在专业课上做好内容记录,一是内容都是他们比较熟悉的,学生往往能积极对待;二是他们为专业课的内容复述作准备,这就促使他们课前预习,在专业课上“听”得认真,记住重点,关注细节,到了语文课的内容复述时才能表述流利、讨论热烈,从而实现了语文课与烹饪专业课的教学目标,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课基础能力,也强化了学生的专业课学习效果,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巩固了每道菜的烹制流程。
二、培养烹饪专业学生说的功夫――介绍菜。
在语文教学中,很多烹饪专业的学生往往不愿意在课堂上多“说”,不喜欢朗读课文、发言不积极,不注重口语训练。过去,在语文课口语考试中,烹饪专业的学生得分往往比其他专业的学生低,他们认为今后的工作环境是在厨房认真做菜,不需要与他人有太多的言语交流,对自己“说”的能力并不重视。对于语文教材上的口语训练内容如自我介绍、模拟求职面试,对他们来说太大众化,缺乏实际意义。笔者结合烹饪专业学生的特点,从当今社会对厨师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的社会现实引导学生,一名优秀的厨师不仅要能烹制一道好菜,还应该能将一道佳肴的妙处介绍出来,为食客带来听觉的享受,并提高各种菜系的文化听品味。例如,教师与学生一起观看《舌尖上的中国》,中国传统的美食文化对会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让学生明白:好菜也是需要包装的,能用美丽的词汇介绍美食的妙处才能吸引更多的食客。()此时,笔者适时提出要求,好厨师不仅要会做,还要会说。由此一来,就能激发学生在课堂上介绍烹饪流程的兴趣了,学生往往会在课前精心准备,学会介绍不同菜系的烹制方法,或介绍不同美食的文化背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从不愿说、不屑说,到大声说、抢着说,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大多数中职学生对读书缺乏兴趣,烹饪专业的学生更是如此,很难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去阅读,那就要找到他们的兴趣点。笔者在引导烹饪专业学生进行阅读时,仍然是将语文阅读能力培养与专业学习相结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对现有的`一些通用菜名加以改革,取一个新菜名,新菜名或要有文化底蕴,或有时代特点,或有诗情画意。刚开始,学生觉得很难,但慢慢就在课文中找到灵感,取出一些较有创意的菜名,如将普通野菜汤重新命名为“我愿意是激流”、扣肉双吃命名为“将相和”、杂粮包命名为“那些年”等,在取菜名的环节上,学生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在天马行空的取菜名时,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要勇于创新,敢于创意,而创新和创意的源泉就在于多学习、多阅读,古人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不断地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多一些知识的积淀对专业学习是极其重要的。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和鼓励学生多读一些有关中国传统文化和美食文化以及地方文化的书籍,增强自己的文化底蕴。
四、培养烹饪专业学生写的能力――列写菜谱。
中职语文考试的作文部分,学生大多都是写得很少,甚至空白。用学生的说法就是“语文课最不愿意写作文”,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对烹饪专业的学生采用练习写菜谱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刚开始,学生认为列菜谱很简单,但真正动笔后才发现要写好一个详细的菜谱也不容易,因为菜谱的菜名、原料、烹制流程、注意事项等内容要一一写清楚就有点难度,因此,教师要强调学生在列菜谱的练习中不断地增加词汇量,提高其文字表达能力,这样才能把菜谱写好,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总之,在语文课进行专业学习,要将培养烹饪专业学生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与专业学习有机结合,这样的语文课才会更加精彩,才能提高烹饪专业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专业水平,为今后在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潜能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储德发。试论职业学校语文课的专业渗透――以烹饪专业语文教学为例[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5)。
[2]杨峰明。浅谈烹饪专业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地方文化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10)。
作者简介秦海宁(1978-),男,广西灵川人,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政教处副主任,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