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统计 卫生统计(精编5篇)
【导言】此例“卫生统计 卫生统计(精编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卫生统计1
论文摘要:医院统计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医院的经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在医院的经济运行中发挥着信息、咨询和监督三大职能。当前全国卫生系统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围绕此项活动,医院的统计工作应如何开展才能更好地为医院管理服务,充分显示统计工作的魅力,已是摆在医院统计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
现代社会已处于信息时代,医学技术和现代化管理科学的飞速发展使信息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广泛认识。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疗统计管理已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作为医院管理体系的信息交流枢纽,其作用正在被管理者重视。医院的科学决策应当建立在充掌握院内的各种信息基础上。卫生统计专业性强,其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各种信息的可靠性,影响医院经营决策水平,因此,统计工作在医院管理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新形势下,医疗竞争日趋激烈,医院要加强管理,促进自我生存和发展,不能单纯地追求经济效益,必须充分发挥统计职能,有效开发和充分利用统计信息。只有依据科学的统计信息资料,才能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从而促进医院的全面发展。
1统计数据的性质
统计信息要有可信度
医疗统计指标在医院质量控制及成本核算中占有重要的比率,统计信息是否准确将直接影响我们的产出日报、月报、季报、年报等医疗工作报表的准确性。不准确的信息将直接误导院领导及相关职能科室的决策,对医院的规划建设及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目前,绝大多数医院实现网络化管理,联网后的计算机不同于单机运行,录入并储存的原始统计数据来源于各个分散的工作站,原始资料收集过程因此就会出现由于操作人员网络操作失误而引起数据错误或丢失等情况,这就要求统计工作者明确统计工作的整个环节,每个统计项目都要遵守相应的统计方法、统计标准、统计起止时间等要求,对随机出现的问题:如临床医生因对某问题理解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填报情况,输入操作员出现的手错等,都要求统计工作者有能力及时发现并解决,对原始数据认真核对,努力减少原始性差错,以保证统计数据的可信度。
统计数据要真实、及时、全面地反馈信息
各类统计数字均来源于医院各科室,统计工作者直接深入科室,把好各类统计数据的第一关,并依据目前的统计工作的发展方向,建立健全医院综合信息台账,包括人事、财务、仪器设备、科研培训和患者资料等,并定期进行综合分析,及时反馈给院领导和上级卫生部门,使信息科真正成为管理者的“信息库”。
2开展和拓宽统计工作职能
全面开展统计工作,加强医院质控工作
卫生统计的工作主要是以围绕着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构成整体开展的,这个指标体系说明和研究医院医疗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完整的医疗统计指标对实现医院宏观调控、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医疗效益有重要意义。医疗质量水平高低反映了医院总体医疗水平,根据医院制定总的质量管理目标,把床位周转次数、出入院人数、诊断符合率、平均住院日、无菌切口感染率、临床初诊与临床确诊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等质量控制指标分解到科室,医院定期通报。密切关注医疗质量指标、工作计划指标的完成情况,动态、及时反馈执行情况,为各科室提供相关业务信息服务,并根据年终或季末统计结果进行考核或制定下一年工作计划。
深化拓展统计工作,靠拢医院管理
时代在发展,医院也在发展、改革,我们的统计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在以往的医院统计工作中,统计工作主要将医院工作完成情况搜集、整理、汇总,进而为医院管理者及各科室提供数据,处于一种被动服务、数据滞后的局面。但是现在医院的改革发展趋势要求统计工作从单一的日常报表等常规工作向多元化、专题化方向发展,扩大统计对象范围,运用统计方法为医院的医疗、管理、科研和教学提供及时、动态的反馈信息,并加强信息预测职能,提供有预见性的数据,为医院制定各项计划、政策提供可行性依据。
统计信息可指导医院管理者对现有资源的有效利用
医院的管理者一定要掌握医院的服务半径、所辖区域人群的疾病分类结构和变化趋势。统计信息可以利用统计数字、图表和文字相结合的形式,反映医院医疗活动和经营管理情况,同时作为医院信息来源的主体,不仅要掌握医院的纵向发展,还要对院外进行横向的对比分析,据此来确定重点科室、重点科研和薄弱科室要改变发展的客观趋势,以此分配现有的人力、物力和有限的财力,以达到最佳的资源优化配置,为医院创造更佳的效益,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公务员之家
3建议
提高统计分析水平,当好领导管理和决策的“智囊团”,具体有以下几点:医院设立专门的信息统计机构,配备专门的统计工作人员,健全医院信息网络,从整个医院管理的角度对医院信息统计工作提供组织机构上的保障;医院统计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科学性,既要有一定的医学知识,又要具备统计专业知识,时代的发展又要求统计工作者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技术,所以统计工作人员必须不断地吸取新的知识,拓宽知识面,提高自身素质,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充分利用专业特长帮助医疗科室进行课题设计、数据处理,使统计职能深入人心;为医院决策提供可行性论证,使统计广泛应用于医院管理决策、医疗质量监督等各个方面;统计工作者要得到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在实际工作中应主动承担重要任务,增强医院统计参与管理的意识,主动跟踪医院管理,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综合收集、利用,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切实为医院决策提供及时、准确和完整的信息服务,真正成为医院管理者的参谋部和“智囊团”;定期或不定期做好统计分析及统计信息反馈工作:每季、半年、年度做定期综合性统计分析,其内容包括门诊及临床各科的工作量、工作效率、医疗质量、护理质量、经济效益及病人满意度等。并从纵向(与往年同期比)、横向(与同级医院比)以及目标完成情况等进行分析,从中找到影响医疗工作的各种正负因素,提出合理化建议,及时提供给医院及有关部门。院领导往往据此主持召开各职能科室负责人参加的医疗质量分析会,并把统计分析报告进行宣读,对于成绩及问题进行全面讨论,给予表扬和批评,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在日常工作中,随时发现问题及时做专题性调查,写出不定期统计分析;改进统计方法:医疗评价更合理在诊断质量评价上,以前我们只评价门诊/出院诊断符合率、入/出院诊断符合率,实际工作中我们体会到,仅这两项指标不够全面,又把漏诊率、待诊率、入院3日确诊率纳入考核项目,对诊断质量进行全面综合评价。并把一目了然、反映不出诊断水平的疾病,如大部分骨折、烧烫伤、原因明确的中毒和部分创伤等剔除,使其不参与诊断符合率的计算。
两点体会:第一方便了领导对统计信息的利用,为医院管理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第二有效地发挥了统计监督工作。
参考文献
[1]于承浩。统计信息在现代医院管理中的作用。中国医院统计,2002;9(2):99-100.
[2]张翠红。统计工作与医院的综合管理。地方病通报,2002;17(2):82-83.
[3]侯世方,孙长福。统计职能在医院信息网络建设中的拓展。中国卫生统计,1999;16(5):275.
[4]马天华。浅谈医院统计职能的拓展。中国卫生统计,1999;16(4):202.
[5]赵雯。搞好医院统计要处理好八个关系。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1999;6(3):237-238.
卫生统计2
一、把握形势,不断提高做好卫生统计信息工作的能力
(一)认清当前卫生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改革开放30年以来,卫生改革与发展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八十年代的改革,当时,面对"看病难、住院难、手术难"的问题,国家、集体和个人共同投入,推进改革,卫生事业取得了很快发展。期间群众看病就医难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得到了缓解,但也出现了医药费用上涨过快、国家财政压力增大等一些问题。第二阶段是1994年开始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改革,把医改的着眼点放在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制度方面的改革,着眼于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第三阶段是经历了"非典"之后,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中央强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这是发展理念的重大变化。卫生工作,关系民生,尤其要以人为本。在深化医改过程中,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国家财政也加大了投入力度,卫生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正向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迈进。
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制定下发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我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明确了新时期我省卫生工作的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其基本原则是: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的健康权益放在首位;坚持立足省情,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相适应;坚持公平与效率相统一,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坚持统筹兼顾,把解决当前问题与完善制度体系结合起来;坚持探索创新,努力寻求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有效途径。基本任务是: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建立和完善“四大体系”、“八大体制机制”。总体目标是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从2009年到2011年,我省医改工作将抓好以下五项重点改革:(一)大力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二)初步建立基本药物制度;(三)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五)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机遇与挑战并存,卫生统计信息工作如何为改革的大局服务,这对我们当前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对卫生统计信息工作的任务要求。
卫生统计工作作为卫生事业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卫生工作和宏观经济决策中一项很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卫生统计是基于全社会医疗卫生保健工作的专业统计,在保证统计数据准确性的前提下,卫生统计能提供有广度、有深度且时效性强的分析数据,供领导快速、准确地决策。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对当前卫生统计信息工作提出新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建立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监测与评价系统,用于监测医改动态和进程,评价绩效及其影响,发现存在的问题,服务于决策部门及时调整和完善政策,推动医改顺利进行;二是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以推进公共卫生、医疗、医保、药品、财务监管信息化建设为着力点,整合资源,加强信息标准化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实现统一高效、互联互通。
建立监测与评价系统的目的在于了解和掌握各地贯彻《意见》、《实施方案》,五项重点改革的进展和具体任务的落实情况;了解和掌握社会、城乡居民对医改政策、措施落实的反应性及其满意度;了解和掌握医改方案在推行中的有效实现途径,形成可以推广和借鉴的经验;对医改绩效进行评价,总结经验找出差距,为推进医改提供参考。
信息化建设作为城乡居民基本卫生保健制度的八大支柱之一,是医改的重要技术支撑。基于医改的信息化建设要实现三个转变,在建设的目的上,由面向卫生业务系统的信息化建设转移到以人为本,面向居民健康的信息化建设上来;在建设的方法上,由注重信息技术手段的发展转移到加强信息资源规划、流程再造、信息标准和规范上来;在建设的重点上,由强调“垂直”的业务信息系统建设转移到“扁平”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和综合卫生管理信息平台建设上来,统筹规划、资源整合、规范标准、互联互通。
(三)我省卫生统计信息工作的发展现况和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同志们的努力下,我省卫生统计信息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统计信息工作基础和业务服务水平不断得到提升和加强,我们曾经面临的一些难题:统计指标老化、数据采集手段落后、信息网络配套工具不健全等等都逐步得到改善。
按照卫生部的各项要求,近年来我省按时保质完成了各年度全省卫生统计年报工作,数据质量不断提高,工作流程进一步规范,数据质量控制体系和多部门协调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全省整体卫生统计工作质量和水平走在了全国的前列。2009年卫生统计网络直报系统不断完善、升级直报系统的统计分析模块全面投入实践应用,最基层汇总用户已扩展到县卫生行政部门。目前各县、市、州卫生局可独立完成各级季报、年报数据汇总分析工作。
2008至2009年,完成了我省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此次调点为居民卫生服务需要、主要健康问题及其变化;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利用及其变化;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及其受益程度;基层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与质量;居民医疗卫生服务满意度与医患关系等内容。调查范围涉及全省16个样本县、9597户家庭。这些数据资料既能够用于对前五年卫生改革与发展的绩效进行评价,又能作为新一轮医改的基线调查数据,为监测和评价提供基础信息。
前不久,由省厅信息中心组织开展了全省范围的卫生统计信息工作大检查。抽查了全省部分县市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的统计信息工作。检查内容涉及卫生统计管理、统计人员及计算机配备情况、卫生统计网络直报技术培训情况、辖区内医疗机构基本信息维护情况、县(区)基本信息调查表报送情况、核对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的相关信息、计算机及网络环境情况、《湖北省医疗机构统计规范》执行情况、2008年年报表及2009年第二季度季报表网络直报情况等。
2009年省卫生厅门户网站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重点对网站主页、公众服务、信息公开、行政审批、网上办事、邮件系统、操作后台等功能模块进行了重新设计和改版建设,使得网站展示风格更贴近公众,网站功能更方便群众,进一步推进了政务信息公开工作。
全省卫生信息化省级平台建设积极推进,其中,全省卫生资源公众服务基础数据库平台一期、全省医疗救治信息管理系统一期已纳入省政府电子政务平台第二批重点应用系统进行建设,分别争取建设资金120万元和80万元。
二、以医改为契机,切实加强领导,不断提高卫生统计信息工作水平,为全省卫生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我们要全面理解、准确把握医改的精神实质,全省卫生统计信息工作要以医改工作为中心,以医改为契机,切实加强领导,不断提高卫生统计信息工作水平,为全省卫生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一)强化依法统计的法制观念和服务意识,加强统计分析,为医改工作提供决策服务。
卫生统计年报执行的是卫生统计法定调查,一定要加强法制观念,学会运用《统计法》及其所赋予的法律权力,开展统计、咨询与监督,指导卫生统计工作。要不折不扣地严格执行《统计法》,把执法的重点放在治理瞒报虚报、弄虚作假等统计违法行为上来。进一步完善执法监督机制,依法办事,维护统计的严肃性。要坚决杜绝数出多门和擅自统计信息等做法,真正树立统计数据权威、法定的观念。
卫生统计工作者的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更要强化,要树立全局观念,整体协作,从基层抓起,规范统计流程管理;拓展统计业务范围,围绕医改工作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分析数据,“快、精、准”地提供反映深层次问题、有对策建议的综合分析报告及文章。各级卫生统计部门要加强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工作,针对卫生工作在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实际、深入基层,进行专题调查和分析,进一步搞好卫生统计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工作,写出高质量的统计分析报告,不断丰富数据资料内容,提高卫生统计的服务效能和服务水平,为医改工作提供决策服务。
(二)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卫生统计信息队伍建设。
现在是信息社会,信息是战略资源,谁掌握了信息资源,谁就掌握了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和核心竞争力,全省各地要高度重视卫生统计信息工作,切实加强卫生统计信息队伍建设,增强责任意识和使命感。要把那些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综合分析能力强的人选拔到统计信息岗位上来。加强人才队伍的培训工作,提升业务人员整体素质,在内容上不仅要包括统计相关制度和知识,还要学会熟练地运用计算机技术来完成卫生统计工作。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各级统计信息人员进行多方面的培训。
(三)加大力度,全力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
按照全省卫生信息化建设“十一五”规划及省电子政务办统一要求,近两年,省卫生厅将全力打造全省卫生信息网络平台,加快卫生信息基础和标准建设;重点做好全省卫生应急指挥与决策系统、卫生资源基础数据库平台、医疗救治信息管理系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系统和网络直报系统的建设;积极推进居民健康档案、医院电子病历和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工作。
卫生统计3
卫生统计质量一共包括卫生统计服务质量和卫生统计工作质量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一个来解释,卫生统计的服务质量也可以说是卫生统计的服务效果,他包括多种质量的特性,可以反映卫生统计在技术方面的水平、在整体管理方面的水平和在统计服务方面的水平。卫生统计工作质量其实就是和卫生统计有关的管理工作,包括与统计服务质量相关的人员配置、设备的采购和经费的多少等。还有技术工作和思想工作能对卫生统计的服务质量保证到什么程度。其实,这两方面并不完全对于对方而存在,卫生统计的服务质量由工作的质量决定,而服务质量又是卫生统计在各个环节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卫生统计既要保证服务质量又要保证工作质量,应该在以工作质量很好前提下,来保证服务质量的提高。
二、影响卫生统计质量和控制的因素
(一)有关部门对卫生统计质量的重要性不够重视
部分单位对于卫生质量的统计工作不够重视,既没有足够专业的人员来专门进行卫生统计的工作,而且工作的环境、设备都不够齐全,待遇也不够好,所以有的人即使有能力也不愿意去干。但是,卫生统计的最初阶段是对于数据的收集,而所收集的数据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到卫生统计最终的质量。以医院为例,目前有些医院的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够强,在填写统计报表时存在填错空或者漏填空的情况,使收集的原始数据本身就存在问题,最后医院或卫生局的卫生统计工作将变得更加困难,而且缺乏真实性和准确性,这就影响了卫生统计的质量。
(二)卫生统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储备不够
卫生统计是一项对专业技术性要求高、复杂程度高的工作。它不仅要符合一定的活动规律,而且还要遵循统计学的一般规律。以医院为例,医院不仅要找统计学专业好的,还要考虑其是否具备一定的医疗知识。但我国目前卫生统计人员大多分成两类,一类是医疗经验丰富的老医生或老护士,转行来做卫生统计人员,但是他们没有统计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另一类是刚从经济类或是统计学类专业毕业的本科生或者研究生,他们拥有卓越的统计学类的知识,但是医疗经验和知识基本为零。这就导致我国卫生统计人员在医疗和统计方面的知识结构不够统一,不能保证医院的卫生统计质量。
(三)卫生统计的环节和资料过于分散
比如,医院的统计环节包括挂号、就诊、拿药、检查、住院等一系列的看病过程,十分繁杂并且每一个环节的数据都与最后卫生统计的质量息息相关,一个环节的数据不够准确就会影响整个统计的最终结果。但是在一些医院的统计室里,只包含上述所有环节中的一部分环节的数据,其他的数据都在与其相关的不同的科室,这就使得统计的数据资料过于分散,不利于统一的比较核实,这就容易引起最后卫生统计的片面性从而影响卫生统计的质量。
(四)卫生统计信息化程度不够全面
信息化的主要目的就是实现信息的资源共享,有些单位网络服务不够发达,不能将信息及时共享,而且缺乏信息统一的标准和信息一体化的设计,统计的信息不够全面,信息系统所产生的大量数据没法形成共享,就难以被有效的利用,降低了处理信息这项工作的效率,所以信息系统整体的功能也被影响了,也就是影响了卫生统计的质量。
三、提高卫生统计质量的管理和控制的有效对策
(一)增强有关部门对卫生统计质量的重视程度
应该大力向各个单位宣传卫生统计的重要性,特别是领导要重视卫生统计质量的管理与控制的工作,使其真正成为独立的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可以适当的提高卫生统计人员的工资来吸引一些专业技能十分优秀的人前来应聘。并健全相关的制度和规定,加强现有卫生统计人员的专业技能的培训和专业素养,健全相关的机构,使卫生统计工作的质量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二)增强卫生统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
各单位应该将自身的特点和我国卫生改革的情况结合起来,对卫生统计人员进行医疗方面和统计专业方面的知识素养的培养,可以建立专门的培训班,分为与卫生统计有关的基本医疗知识培训和统计学知识两门课程,不需要所有的人都培训所有的课程,只需要根据每个人的需要来上课,这样就可以节省很多的时间,用最短的时间来完成人员的知识强化,提高卫生统计质量的管理。再就是要提高卫生统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让他们在工作中认真负责,每一次数据处理都要认真,不能粗心大意导致数据不够准确,这样可以通过减少人为的失误,来提高卫生统计的质量。
(三)建立专门的卫生统计资料管理室
因为过于复杂的环节和过于分散的资料都不利于最后数据的统一处理,所以应该先让各类统计数据来源于各单位,所以应该先在各科室登记好原始数据,然后设立专门的人员将其放置在专门的地方并进行定期的检查,这就可以及时的发现并纠正问题,确保准确的原始数据资料,最后在需要进行卫生统计最后处理时,相关的科室就可以相互结合起来,将数据作比较和核对,使资料可以统一起来,这样可以加强卫生统计的管理,确保卫生统计的质量。
(四)深入普及卫生统计的信息化
实现信息的统一共享,各个科室应该定期的一起举行一个会议,将这一段时间所产生的统计数据进行核对和共享,使这些统计数据形成一个有效的循环圈,并在其中快速传递,并建立信息咨询服务,可以在网络上设立一个平台,有专业的人员在那里。在相关人员遇到问题时能有处可寻,大大的提高了卫生统计工作的效率,也就提高了卫生统计的质量。
四、结束语
卫生统计4
统计信息要有可信度
医疗统计指标在医院质量控制及成本核算中占有重要的比率,统计信息是否准确将直接影响我们的产出日报、月报、季报、年报等医疗工作报表的准确性。不准确的信息将直接误导院领导及相关职能科室的决策,对医院的规划建设及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目前,绝大多数医院实现网络化管理,联网后的计算机不同于单机运行,录入并储存的原始统计数据来源于各个分散的工作站,原始资料收集过程因此就会出现由于操作人员网络操作失误而引起数据错误或丢失等情况,这就要求统计工作者明确统计工作的整个环节,每个统计项目都要遵守相应的统计方法、统计标准、统计起止时间等要求,对随机出现的问题:如临床医生因对某问题理解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填报情况,输入操作员出现的手错等,都要求统计工作者有能力及时发现并解决,对原始数据认真核对,努力减少原始性差错,以保证统计数据的可信度。
统计数据要真实、及时、全面地反馈信息
各类统计数字均来源于医院各科室,统计工作者直接深入科室,把好各类统计数据的第一关,并依据目前的统计工作的发展方向,建立健全医院综合信息台账,包括人事、财务、仪器设备、科研培训和患者资料等,并定期进行综合分析,及时反馈给院领导和上级卫生部门,使信息科真正成为管理者的“信息库”。
2开展和拓宽统计工作职能
全面开展统计工作,加强医院质控工作
卫生统计的工作主要是以围绕着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构成整体开展的,这个指标体系说明和研究医院医疗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完整的医疗统计指标对实现医院宏观调控、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医疗效益有重要意义。医疗质量水平高低反映了医院总体医疗水平,根据医院制定总的质量管理目标,把床位周转次数、出入院人数、诊断符合率、平均住院日、无菌切口感染率、临床初诊与临床确诊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等质量控制指标分解到科室,医院定期通报。密切关注医疗质量指标、工作计划指标的完成情况,动态、及时反馈执行情况,为各科室提供相关业务信息服务,并根据年终或季末统计结果进行考核或制定下一年工作计划。
深化拓展统计工作,靠拢医院管理
时代在发展,医院也在发展、改革,我们的统计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在以往的医院统计工作中,统计工作主要将医院工作完成情况搜集、整理、汇总,进而为医院管理者及各科室提供数据,处于一种被动服务、数据滞后的局面。但是现在医院的改革发展趋势要求统计工作从单一的日常报表等常规工作向多元化、专题化方向发展,扩大统计对象范围,运用统计方法为医院的医疗、管理、科研和教学提供及时、动态的反馈信息,并加强信息预测职能,提供有预见性的数据,为医院制定各项计划、政策提供可行性依据。统计信息可指导医院管理者对现有资源的有效利用
医院的管理者一定要掌握医院的服务半径、所辖区域人群的疾病分类结构和变化趋势。统计信息可以利用统计数字、图表和文字相结合的形式,反映医院医疗活动和经营管理情况,同时作为医院信息来源的主体,不仅要掌握医院的纵向发展,还要对院外进行横向的对比分析,据此来确定重点科室、重点科研和薄弱科室要改变发展的客观趋势,以此分配现有的人力、物力和有限的财力,以达到最佳的资源优化配置,为医院创造更佳的效益,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3建议
提高统计分析水平,当好领导管理和决策的“智囊团”,具体有以下几点:医院设立专门的信息统计机构,配备专门的统计工作人员,健全医院信息网络,从整个医院管理的角度对医院信息统计工作提供组织机构上的保障;医院统计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科学性,既要有一定的医学知识,又要具备统计专业知识,时代的发展又要求统计工作者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技术,所以统计工作人员必须不断地吸取新的知识,拓宽知识面,提高自身素质,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充分利用专业特长帮助医疗科室进行课题设计、数据处理,使统计职能深入人心;为医院决策提供可行性论证,使统计广泛应用于医院管理决策、医疗质量监督等各个方面;统计工作者要得到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在实际工作中应主动承担重要任务,增强医院统计参与管理的意识,主动跟踪医院管理,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综合收集、利用,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切实为医院决策提供及时、准确和完整的信息服务,真正成为医院管理者的参谋部和“智囊团”;定期或不定期做好统计分析及统计信息反馈工作:每季、半年、年度做定期综合性统计分析,其内容包括门诊及临床各科的工作量、工作效率、医疗质量、护理质量、经济效益及病人满意度等。并从纵向(与往年同期比)、横向(与同级医院比)以及目标完成情况等进行分析,从中找到影响医疗工作的各种正负因素,提出合理化建议,及时提供给医院及有关部门。院领导往往据此主持召开各职能科室负责人参加的医疗质量分析会,并把统计分析报告进行宣读,对于成绩及问题进行全面讨论,给予表扬和批评,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在日常工作中,随时发现问题及时做专题性调查,写出不定期统计分析;改进统计方法:医疗评价更合理在诊断质量评价上,以前我们只评价门诊/出院诊断符合率、入/出院诊断符合率,实际工作中我们体会到,仅这两项指标不够全面,又把漏诊率、待诊率、入院3日确诊率纳入考核项目,对诊断质量进行全面综合评价。并把一目了然、反映不出诊断水平的疾病,如大部分骨折、烧烫伤、原因明确的中毒和部分创伤等剔除,使其不参与诊断符合率的计算。
两点体会:第一方便了领导对统计信息的利用,为医院管理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第二有效 地发挥了统计监督工作。
参考文献
[1]于承浩。统计信息在现代医院管理中的作用。中国医院统计,2002;9(2):99-100.
[2]张翠红。统计工作与医院的综合管理。地方病通报,2002;17(2):82-83.
[3]侯世方,孙长福。统计职能在医院信息网络建设中的拓展。中国卫生统计,1999;16(5):275.
[4]马天华。浅谈医院统计职能的拓展。中国卫生统计,1999;16(4):202.
[5]赵雯。搞好医院统计要处理好八个关系。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1999;6(3):237-238.
卫生统计5
统计工作是卫生行政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和基础性工作。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卫生改革的深化,卫生统计工作已经成为卫生部门和单位的一项基本职能,成为提高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强有力手段,在卫生决策与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为了适应卫生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卫生部对2002年制定的《中国卫生统计调查制度》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并更名为《国家卫生统计调查制度》,明确了信息需求与指标、建立网络直报系统、增加调查频率、统一信息标准等措施。
这次卫生统计报告制度的重大改革,适应了卫生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重点,抓住薄弱环节,努力提高卫生统计服务水平的要求,进一步提高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对科学制定卫生决策发挥重要的作用。下面,我就做好全市卫生统计网络直报工作讲以下几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重视和加强对网络直报工作的组织
二、注重统计队伍建设与技术培训
三、当好参谋,发挥统计工作的智囊作用
调查研究与政策分析能力是卫生统计人员的基本功。长期以来,不少卫生部门和单位的统计工作人员,单纯注重提供和汇总统计数据,忽视调查研究与数据分析的重要性,没能很好地发挥为本地区卫生工作改革发展提供科学、真实、及时、准确决策建议的作用,这是我们卫生统计工作目前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因此,我们卫生统计人员一定要认识开展卫生统计工作的根本目的和任务,要把统计工作与统计分析运用结合起来,通过我们认真的统计和分析研究,为单位领导重大决策、调查研究、进言献策。希望各单位的卫生统计工作人员能加强这方面的工作,既能提供翔实、准确的统计数据,又要针对卫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深入研究分析,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
四、建立网络直报工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