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本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本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最新5篇)

网友发表时间 3167146

【导言】此例“本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本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最新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本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要求【第一篇】

[1]蔡祥。屮国证券市场中的审计问题:实证研究综述[J].审计研究,2003(03):36-40.

[2]陈冬华,陈信元,万华林。国有企业中的薪酬管制与在职消费[J].经济研究,2005(02):92-101.

[3]陈炜,孔翔,许年行。我国中小投资者法律保护与控制权私利关系实证检验[J].中国工业经济,2008(01): 24-31.

[4]杜兴强,杜颖洁。会计准则、公允价值与会计稳健性一一1998年至2008年中国资本市场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10 (03): 10-15.

[5]凡勃伦。有闲阶级论:关于制度的经济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140-141.

[6]陈胜蓝,卢锐。新股发行、盈余管理与高管薪酬激励[J].管理评论,2011(07): 155-162.

[7]陈东,黄登仕。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的时序演进与行业特征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06 (04) : 59-65.

[8]陈志广。高级管理人员报酬的实证研究。当代经济科学[J],2002,24(5): 58-63+70.

[9]陈信元,陈冬华,万华林,梁上坤。地区差异、薪酬管制与高管。管理世界[J],2009(11): 130-143+188.

[10]陈冬华,梁上坤,蒋德权。不同市场化进程下高管激励契约的成本与选择:货币薪酬与在职消费[J].会计研究

本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第二篇】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参考文献按专著、论文等分类后顺序列出,置于致谢之后,由另页开始。

(1)文献标识

论文正文中须标识参考文献编号,按出现顺序用小四号字体标识,置于所引内容最末句的右上角(上标)。文献编号用阿拉伯数字置于方括号“[ ]”中,如:×××××[1];×××××[4,5];×××××[6-8]。当提及的参考文献为文中直接说明时,其序号应该与正文排齐,如“由文献[8,10~14]可知……”。

(2)书写格式

参考文献题头用黑体四号字居中排写。其后空一行排写文献条目。

参考文献书写格式应符合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按论文引用顺序编排,文献编号顶格书写,加括号“[ ]”,其后空一格写作者名等内容。文字换行时与作者名第一个字对齐。

常用参考文献编写规定如下:

著作图书类文献——[序号]□作者。书名。版次。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

翻译图书类文献——[序号]□作者。书名。译者。版次。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

学术刊物类文献——[序号]□作者。文章名。学术刊物名。年,卷(期):引用部分起止页

学术会议类文献——[序号]□作者。文章名。编者名。会议名称,会议地址,年份。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

学位论文类文献——[序号]□学生姓名。学位论文题目。学校及学位论文级别。答辩年份:引用部分起止页

其中:文献作者为多人时,一般只列出3 名作者,不同作者姓名间用逗号相隔。外文姓名按国际惯例,将作者名的缩写置前,作者姓置后;学术刊物文献无卷号的可略去此项,直接写“年,(期)”。

本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第三篇】

采用文后参考文献编排方式,正文脚注不标注参考文献,文后参考文献必须与正文中的参考文献标注顺序相符。具体要求如下:

1. 各篇文献应按正文标注的序号左顶格依次列出,序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与正文中的序号格式一致即:[1]。

2. 每条文献著录项目应齐全,不得用“同上”或“ibid”表示。

3. 同一文献作者不超过3人,全部著录;超过3人,可以只著录前3人,后依文种加上 “,等。 ”、“,et al. ”等文字。

4. 作者姓名一律姓氏在前,名字在后,外国人的名字采用首字母缩写形式,缩写名后不加缩写点;不同作者姓名之间用逗号“,”隔开,不用“和”、“and”等连词。

5. 出版项中的出版地有多个时,只著录第一出版地。

6. 出版项中的期刊名称,中文期刊用全称;外文期刊可采用缩写形式。

在常见的文后参考文献类型里,需要统一或注意的是:

7.文献题名后必须标注文献类型标识(专著[M] 、论文集[C] 、报纸文章[N] 、期刊文章[J] 、学位论文[D] 、报告[R] 、标准[S] 、专利[P] 、未定义[Z]) ;

8. 如著作权人“汪国华,马进,季适东”中的。“马进”,姓名之间不加空格;

9.专著、期刊文献的页码不做千分位处理(如:2005,85(49): 3491-3494);

10. 电子文献的出处著录顺序为:“(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 获取和访问路径。”,如:萧钰。 出版业信息化迈入快车道[EB/OL]. (2001-12-19)[2002-04-15]

11.法令条例文献的著录格式为:“主要责任者。 题名[Z]. 公布日期。”,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Z]. 2000-01-04.

12.非ISSN出版物(如报告、学文论文、会议文集或汇编:等)著录格式基本上与著作或编著相同

学位论文:杨宁。 HLA-G诱导肝脏移植免疫耐受的研究[D]. 上海: 第二军医大学,2004.

会议文集或汇编: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医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第一届全国医药卫生期刊管理和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北戴河,2002. 北京: 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医学分会,2002.

13. 这里还需要注意的是:在“年”和“页码”之间用“:”,而不是“.”。如“1970:1-74.”;

14.在作者引用英文参考文献中的英文提名中,除主标题首字母需要大写、“:”后的副标题首字母需要大写外,其他非专属单词一律小写,参见上述“科技报告”中的例子;

15.最后,还建议把如“2005,85(49):3491-3494” 统一编成:“2005,85(49):3491-3494”。

本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要求【第四篇】

毕业论文的具体要求

1、参考文献原则上一律不得少于15条,其中英文不得少于5条。文献目录应另页书写,外文文献编排在前,中文文献排后。英文以姓氏的第一个字母按字母顺序(若第一个相同,则看第二个,以此类推),汉语以姓氏的声母按音序排列。

2、参考文献页行间距仍为倍。每条文献必须顶格写,回行时第二行需空格,英文空4个字符,汉语空两个汉字。

3、外文文献的书名,所载的期刊杂志名,论文集名及博士论文名用斜体,实词首字母大写。外文文献中论文题目(不用斜体)的第一个字母大写,其他字母一律小写(TimeNewRoman,五号,倍行距)。

4、论文的一级标题加粗,其他各级标题不加粗。

5、正文小标题与正文之间不留空行。正文中段与段之间也不留空行。

6、正文中引用原文超过四行以上者,叫大段摘引(blockquotation),引文须另起一行,独立成段,无需引号。右缩进4个英文字符,用5号。页面行间距为倍。

7、页码的标注:版权声明、摘要、目录、致谢用小罗马字标页码(i,ii,iii)开始排列,正文部分(包括参考文献和附录)用阿拉伯数字标注(1,2,3)排列页码顺序:

8、摘要、正文、参考文献、致谢都要另起页。

9、致谢页对指导教师和给予指导或协助完成毕业论文工作的组织和个人表示感谢。如在论文中使用了别人拥有版权且授予了你使用权的材料,也要在此致谢。也可以在此向父母或亲人致谢。致谢二字居中,四号宋体字〈加黑〉;致谢具体内容使用TimesNewRoman小四号字。行间距全部采用倍。致谢内容只可用英文书写。

10、字体:

汉语字体:宋体;英语字体:TimesNewRoman

字体和字号:大标题采用小四号,加粗,次标题和正文采用小四号字。

参考文献格式

[1] Aitchison, J. 1987. Words in the Mind: An Introduction to the Mental Lexicon [M]. Oxford: Basil Blackwell.

[2] Blakemore, D. 1992. Understanding Utterances [M]. Oxford: Blackwell.

[3] Blakemore, D. 2002. Relevance and Linguistic Meaning: The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of Discourse Markers [M]. Cambridge: CUP.

[4] Ellis, R. 1994.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Oxford: OUP.

[5] Emmorey, K. D. & V. A. Fromkin. 1990. The mental lexicon [A]. In J. Frederick (ed.)。 Language:The Cambridge Survey: Psychological and Biological Aspects [C]. Newmeyer: CUP.

[6] Garnham, A. 1985. Psycholinguistics: Central Topics [M]. Cambridge: CUP.

[7] Anderson , A. et al. 1999. Cross-linguistic evidence for the early acquisition of discourse markers as register variables [J]. Journal of Pragmatics (10): 1339-1351.

[8] Wesche, M. & T. M. Paribakht. 1996. Assessing vocabulary knowledge: Depth vs. breadth [J]. 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 (10): 13-40.

[9]丁言仁。2004.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0]束定芳,庄智象。1996.现代外语教学-理论、方法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1]文秋芳。2001.英语学习的成功之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2]陈新仁。2002.话语联系语与英语议论文写作:调查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5):350-354.

[13]崔刚。1994.布鲁卡氏失语症实例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1):272-33.

[14]桂诗春。2004.我国外语教学的新思考[J].外国语(4):229.

[15]何安平,徐曼菲。2003.中国大学生英语口语SmallWords的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6):446-452.

[16]黄远振。2001.词的形态理据与词汇习得的相关性[J].外语教学与研究(6):430–435.

[17]文秋芳。2002.编写英语专业教材的重要原则[J].外语界(1):7-21.

[18]文秋芳。2003.频率作用与二语习得[J].外语教学与研究(2):151-154.

本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要求【第五篇】

毕业论文的具体要求

1、参考文献原则上一律不得少于15条,其中英文不得少于5条。文献目录应另页书写,外文文献编排在前,中文文献排后。英文以姓氏的第一个字母按字母顺序(若第一个相同,则看第二个,以此类推),汉语以姓氏的声母按音序排列。

2、参考文献页行间距仍为倍。每条文献必须顶格写,回行时第二行需空格,英文空4个字符,汉语空两个汉字。

3、外文文献的书名,所载的期刊杂志名,论文集名及博士论文名用斜体,实词首字母大写。外文文献中论文题目(不用斜体)的第一个字母大写,其他字母一律小写(TimeNewRoman,五号,倍行距)。

4、论文的一级标题加粗,其他各级标题不加粗。

5、正文小标题与正文之间不留空行。正文中段与段之间也不留空行。

6、正文中引用原文超过四行以上者,叫大段摘引(blockquotation),引文须另起一行,独立成段,无需引号。右缩进4个英文字符,用5号。页面行间距为倍。

7、页码的标注:版权声明、摘要、目录、致谢用小罗马字标页码(i,ii,iii)开始排列,正文部分(包括参考文献和附录)用阿拉伯数字标注(1,2,3)排列页码顺序:

8、摘要、正文、参考文献、致谢都要另起页。

9、致谢页对指导教师和给予指导或协助完成毕业论文工作的组织和个人表示感谢。如在论文中使用了别人拥有版权且授予了你使用权的材料,也要在此致谢。也可以在此向父母或亲人致谢。致谢二字居中,四号宋体字〈加黑〉;致谢具体内容使用TimesNewRoman小四号字。行间距全部采用倍。致谢内容只可用英文书写。

10、字体:

汉语字体:宋体;英语字体:TimesNewRoman

字体和字号:大标题采用小四号,加粗,次标题和正文采用小四号字。

参考文献格式

[1] Aitchison, J. 1987. Words in the Mind: An Introduction to the Mental Lexicon [M]. Oxford: Basil Blackwell.

[2] Blakemore, D. 1992. Understanding Utterances [M]. Oxford: Blackwell.

[3] Blakemore, D. 2002. Relevance and Linguistic Meaning: The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of Discourse Markers [M]. Cambridge: CUP.

[4] Ellis, R. 1994.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Oxford: OUP.

[5] Emmorey, K. D. & V. A. Fromkin. 1990. The mental lexicon [A]. In J. Frederick (ed.)。 Language:The Cambridge Survey: Psychological and Biological Aspects [C]. Newmeyer: CUP.

[6] Garnham, A. 1985. Psycholinguistics: Central Topics [M]. Cambridge: CUP.

[7] Anderson , A. et al. 1999. Cross-linguistic evidence for the early acquisition of discourse markers as register variables [J]. Journal of Pragmatics (10): 1339-1351.

[8] Wesche, M. & T. M. Paribakht. 1996. Assessing vocabulary knowledge: Depth vs. breadth [J]. 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 (10): 13-40.

[9]丁言仁。2004.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0]束定芳,庄智象。1996.现代外语教学-理论、方法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1]文秋芳。2001.英语学习的成功之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2]陈新仁。2002.话语联系语与英语议论文写作:调查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5):350-354.

[13]崔刚。1994.布鲁卡氏失语症实例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1):272-33.

[14]桂诗春。2004.我国外语教学的新思考[J].外国语(4):229.

[15]何安平,徐曼菲。2003.中国大学生英语口语SmallWords的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6):446-452.

[16]黄远振。2001.词的形态理据与词汇习得的相关性[J].外语教学与研究(6):430–435.

[17]文秋芳。2002.编写英语专业教材的重要原则[J].外语界(1):7-21.

[18]文秋芳。2003.频率作用与二语习得[J].外语教学与研究(2):151-154.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3167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