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性报告开题报告【推荐16篇】
本报告旨在探讨某领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相关数据,提出有效的研究方法与建议。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优秀范文“研究性报告开题报告”,希望您喜欢。
研究性报告开题报告 篇1
指导老师:杜xx
摘要:名牌提升了自身身份地位,名牌代表流行,名牌产品的质量好,追求名牌对高中学生而言,自有它有意义的一面;但追求名牌也带来了诸如增加父母经济压力、影响正常学习和盲目攀比等弊端。
关键词:名牌高中生追求名牌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资料搜索
名牌,已经充斥于我们现在的生活。走在大街上,坐在校园里,到处晃动着名牌的标志。耐克、阿迪达斯、kappa、puma、李宁、美特斯邦威……在提倡追求个性的今天,选择自己喜欢的名牌似乎已经成为了人的“个性”的一个部分。名牌,也已越来越成为时下高中生空闲时间聊天谈论的一个话题。
然而我们高中生为什么会去追求名牌?追求名牌有什么意义?追求名牌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这些问题使本研究小组决定对高中学生追求名牌的原因进行探源,并对追求名牌所带来的利弊进行研究。
我们设计了相关问卷,用九大问题对目前高中学生进行调查,以了解高中学生对名牌的不同心态。问卷的回答者对问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使我们的调查得以成功。我们发现,高中学生追求名牌其实是社会人群追求名牌的一种反映,但由此带来的问题却与社会人群追求名牌有很大不同。(问卷见附表)
1、名牌的定义
名牌在词典中被解释为“出名(货物)的牌子”。在实际生活中,名牌已经从一种品牌引申为出名的货物。但是到底何为出名,却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
在我们的调查问卷中,设立这样四个选项,用来对名牌进行诠释:a、时髦b、质量好c、好看d、大公司出品。结果有8。3%的人选择了“好看”,而有%的人都选择了“大公司出品”。
在社会上,被人津津乐道的耐克、阿迪达斯、kappa、puma、李宁、艾格、美特斯邦威……这些响当当的名牌也都是大公司产品。这就证明了,将名牌定义为大公司出品的货物较有道理,也更为社会一般消费者认同。
2、高中生追求名牌的原因
(1)名牌象征身份并提升个人地位
?这是我们调查问卷中的第四题:“一年中你大约会用多少钱去添置名牌产品”选择答案为“500元以下;500―1000元;1000―2500元;2500元以上”。我们惊奇地发现,四个答案的被选率居然各占了25%!这是因为每个学生的家庭收入不同,导致个人对名牌产品投入不同,我们的调查结果则充分反映出这一事实。这也同时说明了名牌产品能反映出一个人或是一个家庭的收入情况。在上文中提到的名牌占生活用品的比例是四分之一,这样我们就可以作出这样一个推测:如果所有的名牌都属于某一群人,那这一群人占整个人群的四分之一,也就是那四分之一的收入较高人群。所以说名牌象征家庭收入高。在我们这个身份与收入成正比并有明显拜金主义倾向的社会中,家庭收入高也就象征着家庭成员的身份地位高。所以名牌也就象征着个人和家庭的身份地位。高中生作为这个社会的一员,自然也会有这种意识,借名牌来显示家庭地位,又在无形中提升了自己的身份。
(2)名牌代表流行
在调查问卷中显示,有%的人选择名牌的原因是因为流行。
从那%的人认为流行而购买,可以看出名牌是流行的,吸引人的,并且一定是引领时尚的。而我们给名牌定义为大公司的产品,也就是说大公司的产品往往是引领时尚潮流的。高中生是刚刚从青少年转向青年的特殊人群,对于周围的一切都还保留着好奇,也没有什么需要特别劳神费神的事,因而特别会关注那些好玩奇特或时髦的东西,也就是所谓的流行时尚,自然会对时尚流行的名牌特别注意。
(3)名牌的质量好
在调查问卷中,%的人认为名牌产品的质量好,这是所有比例中所占百分比最高的,这表明高中生对于质量是十分看重的,对于名牌的理解是理性的,并没有盲目地跟着流行走。
当然,大公司产品的质量是十分出色的。就如世界上的所有运动员,不管是任何项目,比赛激烈与否,基本上都是使用大公司的体育运动产品:世界杯的参赛球队的参赛用品都是由耐克、阿迪达斯、puma提供的;nba的各支参赛队的赞助商也不外乎耐克、阿迪达斯、puma这些名牌公司;f1大奖赛中puma是所有赛车手的赛车鞋提供商……其实,并不是运动队不想使用价格或许低廉的小品牌,只是小品牌的产品质量无法满足那些运动队的需要。大公司的产品之所以优秀,很大原因是大公司有悠久的历史,有着深厚的底蕴,所以才能在社会上立足,因而大公司的产品也象征着经典。实践告诉我们,越是经典的,就越是经得起考验的,也就是质量越好的。
作为高中学生,自然是懂得以上这个基本道理的,所以高中学生选择名牌的最大原因是名牌产品质量好。
从以上三点可以得知:高中学生选择名牌产品的原因是名牌代表着质量、时尚,也象征着身份地位。
3、高中生认为追求名牌是利是弊
(1)对我们高中生有利
其一,在我们的调查问卷中,可知高中学生看见别人穿戴或使用名牌时,心中会有欣赏想法的人占25%,有嫉妒想法的人占25%,剩下的50%选择无所谓。这组数据说明我们高中学生中那四分之一的收入较高家庭的人有那种英雄惜英雄之感,对于与自己相同的人都是十分欣赏的。这就会使他们珍惜现在好环境,不去挥霍浪费自己家庭的财产。有嫉妒想法的那25%的人,则可能会向那些有好的家庭收入的人看齐,努力学习,争取进步,以让自己在将来也有可观的收入。追求名牌能使很多人有前进的动力。
其二,在调查问卷中,有%的人选择在穿戴或是使用名牌时有舒服的感觉,25%的人选择感觉自信,%的人选择感觉有面子,还有的人选择无所谓。心理学理论认为,当一个人感觉舒服自信时,他的办事效率就会达到最佳状态。感觉有面子的人的办事效率同样也会提高。这就是名牌的第二个有利之处。
其三,名牌的款式多样,突显个性,在如今我们这个提倡个性的时代,追求名牌是最好的彰显个性的方法之一。因为彰显个性不但能使我们每个人都发挥出最大的能量,而且能使我们这个社会充满色彩,还能使我们的人生更加绚烂多彩。
(2)对我们高中生有弊
首先,我们高中生没有经济来源,买价格昂贵的名牌产品全靠父母家长,这样会对我们的家长带来经济压力,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为这些消费水平操心。如果父母不同意的话,儿女就会因为这和父母之间发生隔阂。更有甚者也许还会去偷去抢去犯法,原因却只是为了追求名牌。这些于人于己都是弊。
同时,高中学生要面对高考,学习是我们高中学生目前最重要的任务,而我们高中学生同时又是最容易被影响被分心的,我们很可能也很容易为了追求名牌而影响学业,倘真这样,可就是得不偿失了。这是第二弊。
另外,追求名牌会形成攀比之风,讲排场,比阔气,盲目地挥霍钱财,浪费资源。这是第三弊。
从哲学角度说,凡事都有双面性,我们要运用矛盾的观点来看待问题,对高中学生追求名牌产品这一事也不例外。追求名牌产品的有利面是会产生前进的动力,增加办事效率,突显个性。而有弊面则是它有增加家长负担,与父母产生隔阂,无法专心学习,形成攀比之风。因此高中学生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千万不能被名牌牵着鼻子走,那样不但提升不了自己,却成了时尚的奴隶。
综上所述,由知名大公司生产的、有良好质量保证的产品才是名牌产品,名牌在高中学生中的拥有比例不很平均一致。但是名牌产品引领着我们的消费观和价值观,影响我们的审美和交友,并往往会直接影响我们的学习和那至关重要的高考。
鉴于以上现状和分析,我们认为,应该对高中学生进行时尚审美教育和价值取向教育。追求时尚固然说明我们的社会生活已经有了时尚流行的审美,但是如何针对不同人群的特点来引领、来教育培养和树立健康的审美观,是当前中学教育应该考虑的重要问题。而更为重要的是,必须教育高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要树立以劳动为光荣,以节约为光荣的价值观,盲目追求、无聊比拼,只能滋长好逸恶劳的恶习和不劳而获的朽气。这与和谐社会的宗旨是南辕北辙的。
钟亦峰:
在这次研究性学习中我学到了许许多多的东西,如调查或研究一件事,我们该如何安排顺序,分配工作。
在研究中我懂得了为何青年人们会如此的追求名牌。如:他们向往名牌是攀比的心里吗?是否认为追求名牌对生活有影响;追求名牌是不是奢侈的表现!名牌在他们心中是否占了大的比例呢?追求名牌时是否考虑家庭的收入情况呢?名牌商品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呢?认识哪些名牌呢?一个月花在名牌物品上的钱是多少呢?如果有天身边没了名牌物品,对自己的生活有没有影响呢?等等。
最后得出了对我们中小学生还是以学习为主,物质生活等长大了,工作了在享受也还来得急,那时用自己经过努力后得到的金钱买东西会超过用父母给的金钱买来的更具有自豪感。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学习,让将来生活在自己的梦想里。
林幸:
在这次研究性学习中,我从中学习到了许多技巧,也认识了许多的事物。这次研究性学习,我是负责提问文契与制作问卷的,为了制作一份良好的问卷调查,我们就先通过各种渠道先来认识高中生为什么会对名牌如此的疯狂。
通过上网查找我们发现名牌的东西可以先确保质量不会有问题,而杂牌的东西就不能有确保质量上的问题了,所以我们追求名牌也不是不好的。但是很多的高中生因为太过与追求名牌而导致不管用什么东西都要名牌的心理,而他们又不顾家庭的经济负担。有些高中生因为攀比的心理,因此别人有的他要比他更好,但太过于和别人比就不好了,因为有些东西你可能用不着,但看见别人有自己的那样虚荣心又来了,知识买了一个自己用不上的东西。
在这次研究性学习中,我学到了许多,也认识了许多,知道了高中生之所以追求名牌的一些原因,也意识到了自生存在的毛病,所以这次调查我受益匪浅。
研究性报告开题报告 篇2
指导教师:xxx
课题:北京老城区文化古迹的保护与开发
北京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历史底蕴深厚,文物古迹众多,为后人留下了为数众多的自然和人文遗产。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及北京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北京城区的土地资源紧张,人地矛盾突出,而位于北京中心地带的老城区成为问题最突出的地区。一方面,老城区交通发达,人口稠密,商业基础好,是北京发展服务业、商业区位条件最为优越的地区。“这种需求和房地产商的对经济效益的追求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中结合在一起形成一股很大的力量,对历史街区的保护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开发和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在发展中保存历史更成为矛盾的焦点,这使得保护历史街区成为当代世界各国城市建设中最富人文色彩也是最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济南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开发研究》田芸)另一方面,北京的老城区历史文化古迹众多,胡同密布,居民众多,且多生活在文物古迹之中或四周,多以大杂院的居住形式聚居,居住面积小,房屋老旧,居住条件差。因此,在北京市文物古迹保护工作和民生安居工程中,老城区居民的搬迁工作成为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并且得到了社会各个方面的普遍重点关注,并且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效应,也不可避免的引发了一些矛盾纠纷。现在,随着北京城区的地价房价不断上涨,人地矛盾更为突出。北京市,尤其是老城区的发展问题亟待解决。
历年来,围绕北京老城区历史文化古迹的保护开发问题,社会反响剧烈,各方面意见针锋相对,曾经引发大规模的社会大讨论。在北京市发展的初期,政府和民众对文物古迹保护意识淡薄,破坏拆除文物古迹的事件时有发生,社会影响极差,受到了多方面的批评。此外,在老旧城区居民的搬迁问题上,有关部门采取的措施也有不当之处。但随着文物古迹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北京市政府部门的服务能力提升,对于这方面问题的处理逐渐走向成熟,得到了社会的基本认可。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提高。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是其他城市发展的模板,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众多,例如南京、西安、上海、成都、昆明等,历史文物古迹数量很多,保护和开发价值巨大,北京在历史文化古迹保护与开发中,应当承当领头者和领先者。此外,北京作为世界大都会,与世界其他名城相比,北京的历史文化古迹保护与开发制度还不够完善,工作不够细致,在立法方面存在空白。在经济发展和人文北京的建设中,要做的工作还有许多。因此,对于北京老城区历史文化古迹的问题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助于北京人文景观的保护,有助于北京的科学发展,有助于北京和谐社会的建设,有助于北京经济发展,有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北京成为世界性的大都会,有助于北京国际地位的提高,有助于我国文化产业的提高,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理论研究和立法现状
世界上的一些发达国家对于历史文化古迹保护问题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解决办法,并且有许多成功的先例。欧美地区在上个世纪30年代就开始关注历史街区的保护问题,并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引起了我们国家对历史街区保护问题的关注。
国际上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有一个认识过程,从开始保护建筑艺术珍品,如宫殿、教堂、官邸等发展到保护反映普通人生活的一般历史建筑,如住宅、作坊等。以后又从这些单个的`文物建筑发展到保护周围的历史环境,最后发展到保护历史街区乃至整个城市。保护与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的目标。
初次提到“历史街区”的概念,是1933年8月国际现代建筑学会的城市规划纲领性文件《雅典宪章》,在宪章中提出:“对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地区”,“均应妥为保存,不可加以破坏”。虽然这时保护的重点还在历史建筑,但毕竟历史文化地区已被作为保护的对象出现在了国际宪章中,这就是一个崭新的开始。
二战结束后,面对经过战争洗礼后的断壁残垣,许多国家采取的做法就是把受到战争破坏的建筑物摧毁重建,甚至把成片的历史文化古迹街区夷为平地,致使许多文物建筑及其环境受到了破坏,城市保护与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问题也越来越复杂。
在这种背景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xx年5月通过著名的《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此后,1976年11月2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在肯尼亚内罗毕通过了《关于历史地区的保护及其当代作用的建议》至此,国际上对历史街区保护理论的研究已具有了相当的规模,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规范。除了国际组织的这些研究活动之外,世界各国,尤其是意、英、法、美、日等国家的历史街区保护研究和运动也在轰轰烈烈地开展着,并逐步将保护纳入了法律范畴。
国外的实践
法国
早在1840年,法国对古建筑保护就开始认真制定法律法规。当时法国一个著名的作家(卡门歌剧的作者)梅里美,对法国领导人提出了建议:我们对国内很多的历史建筑应该进行保护。当时法国政府就接受了他的意见,成立了历史建筑保护局。该局一成立就制定了法兰西建筑保护法。
最早进行立法保护的是法国。1962年法国颁布了《马尔罗法》,该法律规定将有价值的历史街区规划为“历史保护区”,制订保护和继续使用的规划,纳入城市规划的严格管理。保护区内的建筑物不得任意拆除,维修、改建要经过-国家建筑师”的指导,符合要求的修整可以得到国家的资助,并享受若干减免税的优惠。现在全法国有国家级的保护区92处,地方各级保护区几百处。
坐落在塞纳河边左岸的奥赛美术馆,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与位于右岸收藏丰富、有皇家气息的罗浮宫相互辉映。参观完这座藏品丰富、空间流动、设旋先进的艺术殿堂,你一定很难相信这个世界一流的美术馆,却是由一处废弃的旧火车站改建而成的。奥赛火车站建于1898年,1939年就关闭了。因为久已废弃不用,20世纪70年代初曾经决定予以拆除,后来由于观念的改变,奥赛火车站在1978年被列入了国家保护建筑名册,并被改建为美术馆。
奥赛美术馆成功的实践证明,由历史建筑改建的这些功能性设施比一般的建筑更有吸引力,能够为这些设施的经营者和所有者带来更大的经济利润。
但是,可以注意到,西方国家城市的空间布局结构与北京有所不同,而且在北京,有关历史遗留问题更加严重而复杂。此外,建筑材料、建筑年代以及各种客观原因,我们不能照搬西方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具体措施,而应当在学习中创新,发扬创新精神,提出符合北京实际情况的解决方案。
其他欧洲国家意大利的历史名城相当多,罗马、庞贝、比萨、佛罗伦萨、拿波里、斯普莱托等城市,均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意大利对这些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从环境保护考虑的多,不是单体保护,而是成片保护,如古罗马城就被全城保护下来。整个罗马可以说是一个历史和艺术的博物馆,城中遍布着古城废墟、雄伟的建筑、迷人的雕刻与绘画以及巴洛克风格的广场等众多反映古罗马风貌的历史古迹,但其中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一处被称为“罗马废墟”的文化遗址。这里是古罗马的心脏地带,曾经殿堂高耸,神庙林立,如今却成为一片断壁残垣,所有的一切都原样保留,只是部分墙体用脚手架加固支撑。处处向人们展示着一种历史的沧桑之美和残缺之美。至身其间,不能不勾起人们对古罗马时代的追忆。
西班牙和葡萄牙同样有着严格的保护手段,体现出政府和社会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高度重视。马德里市中心区划定了5个历史街区,政府明文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市中心的古建筑进行任何改动,并且每隔20年必须按照原来模样重新进行维修和粉刷,否则将课以重罚。
国内研究现状1950年2月,梁思成先生和陈占祥先生共同提出《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区位置的建设》,史称“梁陈方案”。他们建议在旧北京城西郊公主坟一带另建新城。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梁陈方案”未被采纳。
1980年,平遥古城得到了保护,开创了中国历史古城保护的先河。从那时起,中国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理论与方法。
1982年,国务院公布了重点保护的24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986年公布了第二批38个,1992年公布了第三批37个,20xx年补充了4个,这样共有103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另外有的省也公布了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目前全国共申报192个历史文化名城。
从1995年起,在专家建议下国务院拨出了专项资金,帮助历史名城的历史街区进行基础设施和风貌保护,得到了很好的效果。目前已有60余处历史名城得到补助。
但是,就与西方国家相对比,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立法成果,中国都处于落后阶段,而中国历史文化古迹众多,问题复杂,尤其是首都北京,作为现代化大都市,如何将现代化和古风古朴有机结合起来,是一个非常现实而又严峻的问题。
以下是论文的提纲:
一、介绍历史文物古迹的相关概念,介绍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二、北京历史文物古迹丰富地区简介
三、北京对历史文物古迹保护与开发的历史经验与教训
四、实地考察报告
五、解决实地考察地区存在的问题
六、北京历史文物古迹保护与开发的方法
在此次研究性学习中,拟利用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调查法进行研究。
(一)文献资料法
在形成我们的观点以前,我们需要学习借鉴前人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拟查阅学习国外历史文物古迹保护与开发的实践成果,重点为西欧各国(意、德、法、西),搜集图文资料,查阅其他学者的研究著作。
此外,除了国外的资料,我们还将针对中国国情和北京的历史,着重研究对北京历史文化古迹保护与开发的实践和理论成果,以及政府决策,专家意见,群众反映,媒体报道等一系列资料,从中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二)实地调查法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除了查阅相关资料,我们还需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文献资料有滞后性,不能非常直观的客观的体现事物的本质。我们研究小组拟利用寒假时间到历史文化古迹丰富的老城区进行走访调查,记录改造痕迹,调查群众反映,考察改造效果,寻找遗留问题,解决现有问题。
“北京老城区历史文化古迹的保护与开发”选题的特色有:
(一)切合生活实际
我们生活在北京,学习在北京,对于北京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理应给予高度关注。目前,关于北京老城区的改造和开发问题一直是是社会的焦点问题,不仅仅是政府给予了高度关注,媒体和市民,包括我们,我们感同身受,同样对这个棘手而又迫切的问题非常关注。因此,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能够切实影响我们的生活,能与实际相结合,体现出一种实用性和社会性。
(二)符合学科特点
对于文科学生,这样的选题囊括了地理、历史等多学科
生,培养社会责任感,这对于文科学生是很有益处,很有帮助的。
(三)现实意义突出
我们所选择的题目,是人人都可以明白的,具有普适性
和共同性。因此,这样的一个社会、经济、历史、人文的交汇问题,它的现实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仅能够推动具体问题的解决,还能够引发一系列的后续问题,这也是社会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作为高中生,影响力可能并不是非常大,但是现实意义突出是十分重要和突出的。
研究性报告开题报告 篇3
课题名称
从穿着打扮看我们生活的变化——中国古今服饰文化小探
课题编号
2004—01702
导师:
成员:
组长:
班级: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俗话说得好:“人靠衣装,佛靠金装”,而一句“衣食住行”更是将“衣”摆在首位。可见,“衣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交际中扮演着何等重要的角色。绚丽多彩的服饰不仅体现了人类对美的追求,更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载体,不同的服饰打扮还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从远古时代的人类用树叶兽皮遮羞保暖,到当今社会讲究时尚、潮流、个性的流行服饰,人类的服饰演变历程怎样?它又是怎样影响、改变人们生活与观念的?当代的中学生对穿着打扮的追求和看法又是什么?我们将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追寻我国服饰文化史,领略中华服饰文化的精髓与博大。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制订出一个可行方案,宣传服饰文化,让服饰文化引起更多当代中学生的关注,使他们对穿着打扮的追求有更高更新的认识与品味,让他们的穿着打扮展现出当代中学生动人的风采。
预期成果
体验、调查分析报告、论文
研究方法
通过查阅书籍、报刊杂志、互联网、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形式,在老师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基础知识、能力,收集有关资料,撰写相关论文。
活动
计划
任务分工:由于人数有限,所以全组全过程参与。
活动计划:
第一阶段(第3周):参加课题研究培训,开好开题会,制订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第4—10周):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搜集中国古今服饰文化的有关资料,并整理分析资料。
第三阶段(第11周):对我校高一年级的学生对穿着打扮追求与认识的问卷调查,整理分析调查数据。
第四阶段(第12—13周):总结课题研究工作,撰写和修改课题研究报告。准备相关验收材料,完成有关结题验收的准备工作,申请课题鉴定、验收。
——中国古今服饰文化小探》这个开题报告,在课题背景中就提出了“人类的服饰演变历程怎样?它又是怎样影响、改变人们生活与观念的?当代的中学生对穿着打扮的追求和看法又是什么?”这样就很好地将课本上的历史知识和当今中学生对穿着打扮的观点联系起来了。很好地解决了将课本知识转移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这个研究选题变得更有意义。
从学科教学中我们找到了开题的素材,然后我们怎么将学科教学深化呢?这个任务就要交给研究性学习来完成了。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方法来研究这个问题?会取得什么预期效果呢?进行研究的方法有很多,在上述选题中我们可以采取调查法、文献研究法、访谈法等。然后再根据这些研究方法制定具体的研究计划。一步步地完成研究性学习的证题和结题工作。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历史教师外,其他各个科目尤其是人文与社会学科的相关教师都可以做为该研究选题的指导教师。这样就使得原本让一个历史老师花很多时间和心血想深化研究的历史问题,变成了一项计划周密、步骤严谨的集体活动。很多原来难以解决的问题在这里都迎刃而解了。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来,研究性学习和各学科教学不可分离和不可割裂的,它们是一个整体,有很好的互补性,将两者结合起来可以相得益彰。
那如何将各学科教学与研究性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有意互补呢?我认为应该重点要解决如下几个问题。
一.人员配置问题:
二.师资培训问题
专家组的老师要定期对普通教师进行培训,让其在各具体学科教学的过程中要联系到研究性学习,用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和方法指导具体学科教学,把具体学科涉及到的一些问题提供给研究性学习做开题参考。
三.合作与交流的问题
有时候我们是通过学科教学发现问题然后将问题提出来,让研究性学习去研究达到
进一步深化,但是大多数时候是我们提出一个研究问题,该问题涉及到很多学科要求各科老师互相合作配合一起为研究性学习服务。这个时候各学科的老师一定要通力合作取长补短,通过互相交流和学习达到共同提高。
四.评价问题
新课程改革要求强化评价的诊断和激励功能而弱化其甄别功能。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果我们要组织专家组进行集体评价。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对指导老师和学生进行评价。把一些优秀的成果推荐到相关的杂志,专刊上发表。对于发表的成果学校给予表彰和奖励。
总之,研究性学习是一门新的学科,虽然某些学校在该课程开设之前已经进行过类似的探索和研究,但是作为一门必修课程还是第一次被列出来。对于它的探讨和研究正始兴未艾,如何使研究性学习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如何将科学科教学与研究性学习有机结合起来。这些都是我们在前行的路途中需要去思考的问题。
研究性报告开题报告 篇4
―、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
开题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为什么会想到要研究这个课题;研究的特定对象是什么;通过研究,试图实现什么;想弄明白的问题是什么;决定通过什么方法来验证研究的假设,为什么要用这个方法;具体的时间安排和实施步骤怎样(尤其是一开始准备实施的步骤),需要哪些工具和资料;如何得到这些工具和资料;小组成员如何分工合作;研究会带来什么成果;研究成果是研究报告、实物,还是其它;以及导师的建议和鉴定等。其中实施计划是开题报告的主要部分。
(一)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课题名称要简洁明了。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研究范畴、研究对象与研究问题概括出来,让人能够从题目中看出要研究的重点与方向。
(二)研究背景
研究背景有的也称“问题的由来”,即提出问题,阐述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是指通过课题研究将解决什么问题或得到什么结论,而这一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有什么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有时,也可以将课题的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合二为一。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题研究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课题研究要达到的预顶目标:即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
(五)研究课题的可行性
可行性论证是指课题研究所需要的条件,即研究所需要的信息资料(如上网和设计问卷等比较基础的方法)、实验器材、研究经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及教师的指导能力等。另外,,还应提出该课题目前已做了哪些工作,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在哪些方面需要得到学校和老师帮助等等。
(六)研究的内容和难点
高中阶段,研究学习课题研究的类型大致有科学实验类型、读书报告类型、社会调查类型和项目设计类型等。无论是哪种类型,都要有具体的研究内容和预计的研究难点。
(七)实施计划
实施计划是开题报告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研究方法、研究计划及进度、时间安捧安排等。
(八)成员分工
(九)预期成果及表达形式
预期成果即本课题研究拟取得什么形式的阶段研究成果和终结研究成果。形式有很多,
报告的每一项内容转换成相应的栏目,这样做,既便于开题报告按目填写,避免遗漏;又便于评审者一目了然,把握要点。
二、撰写开题报告注意事项
1.课题研究背景说明大而空
2.课题研究价值判断欠全面正确
3.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研究问题偏离课题中心
4.研究步骤不合理,研究方法欠科学
5.对课题研究困难估计不足
为了方便开题会上进行开题报告,有能力的课题组应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运用powerpoint制作好开题报告会所需要的ppt演示文稿(幻灯片),还应该做好开题的答辩准备。
范例:
当今是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信息时代,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是提高民族整体素质和创新人才的主要基地,是增强综合国力和民族凝聚力可靠保证。因此,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教育部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增设了包括研究性学习在内的综合实践活动。
国家教育部对基础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调整,其目标就是:着重培养学生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创造性学力,主要是通过情感体验和探究实践,形成掌握与运用知识、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学习态度和发现,提出问题、研究、解决问题创新意识、学习能力,及其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又提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而校经过几个月筹备工作,今天正式开题了。我受学校校长委托,代表学校课题作开题报告,请同学研究讨论。
1、什么是研究性学习?为什么在高中课程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
答: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作为一门课程,研究性学习应当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呢?
第一个是开放性。第二个是探究性。第三个是实践性。
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类型: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表达交流阶段。
在确定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以后,学生要进入具体解决问题过程,通过实践、体验、形成一定的观念、态度,掌握一定的方法。本阶段实践、体验的内容包括:
(1)搜集和分析信息资料。学生应了解和学习收集资料的方法,掌握访谈、上网、查阅书刊杂志、问卷等获取资料的方式,并选择有效方式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料;要学会判断信息资料的真伪、优劣,识别对本课题研究具有重要关联的有价值的资料,淘汰边缘资料;学会条理、有逻辑地整理与归纳资料,发现信息资料间的关联;最后综合整理信息进行判断,得出相应的结论。
(2)调查研究。学生应根据个人或小组集体设计的研究方案,按照确定的研究方法,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调查,获取调查结果。
(3)初步的交流。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得到的初步研究成果在小组内或同学之间充分交流,学会认识客观事物,认真对待他人的意见和建议,正确地认识自我。
答: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的需要,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在品德、能力、个性方面的发展,给予适时的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
答:评价的内容与方式必须充分关注学习态度,重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重视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研究性学习强调学习的过程,强调对知识技能的应用,强调学生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并获得感悟和体验,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因此,要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要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研究性学习评价的第一个特点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第二个特点是评价内容的丰富性和灵活性。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内容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态度。二是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三是学习和研究的方法、技能掌握情况。四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比较广泛教育资料的背景下所开展自主的、开放的、探究式的学习活动。学校应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网络以及具有专长的教师等校内现有教育资源。同时,要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开发和利用当地教育资源,包括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学术团体、专业技术部门(包括农村衫技术研究与推广部门)的人力资源和研究资源,为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创造条件。
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要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法、手段的多样性,特别关注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过程,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直接体验,把对学生的评价与对学生的指导紧密结合起来。要通过评价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才能,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开展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必须走出课堂、走出校门,积极地开展社会调查研究和实践活动。学校必须加强组织和管理工作,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学校加强与学生家庭、社会相关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共同负责学生在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中的安全工作,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帮助学校有效地实施研究性学习,落实课程计划中的相关要求。
一、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机会,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当前,受传统学科教学目标、内容、时间和教学方式的局限,在学科教学中普遍地实施研究性学习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项特别设立的教学活动作为必修课纳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将会逐步推进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并从制度上保障这一活动的深化,满足学生在开放性的现实情境中主动探索研究,获得亲身体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需要。
二、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研究性学习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因此,需要注重以下几项具体目标:
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产生积极情感,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研究性学习通常围绕着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围绕研究主题主动收集、加工处理和利用信息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研究性学习,要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取得信息,学会整理与归纳信息,学会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并恰当的利用信息,来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能力。
4、学会分享与合作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将努力创设有利于人和人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5、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认真、踏实的探究,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尊重他人想法和成果,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磨练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实践调查研究,学生要深入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类的意义与价值,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会关注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一)开放性。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而是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一些社会问题或其他问题,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它可能是某学科的,也可能是多学科综合、交叉的;可能偏重于实践方面,也可能偏重于理论研究方面。
在同一主题下,由于个人兴趣、经验和研究活动的需要不同,研究视角的确定、研究目标的定位、切入口的选择、研究过程的设计、研究方法、手段的运用以及结果的表达等可以各不相同,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为学习者、指导者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形成了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
(二)探究性。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习的内容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确定研究课题;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方法,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的过程。因此,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不宜由教师指定某个材料让学生理解、记忆,而应引导、归纳、提出一些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
(三)实践性。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
四、研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和设计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有利于培养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以及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保持较强的探索动机和创造欲望。
(二)重视资料积累,提供共享机会。学习内容的开放性为学生的主动探究、自主参与和师生合作探求新知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师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所获取的信息、采用的方法策略、得到的体验和取得的成果,对于本人和他人,以及以后的各届学生,都具有宝贵的启示、借鉴作用。
(三)适应差异,发挥优势。不同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在内容和方法上是有层次差异和类型区别的,因而在学习目标的确定上可以各有侧重,在内容选择上可以各有特点。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具体条件,自主选择研究课题留有足够的余地。
五、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一)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类型
依据研究内容的不同,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主要可以区分两大类: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设计类)。
课题研究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主要目的,具体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等类型。
项目(活动)设计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为主要目的,一般包括社会性活动的设计和科技类项目的设计两种类型。前者如一次环境保护活动的规划,后者如某一设备、设施的制作、建设或改造的设计等。
一项专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可以属于一种类型,也可以包括多种研究类型。综合性较强的专题,往往涉及多方面的研究内容,需要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和手段,更需要参加者之间的工协作。
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类型: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
小组合作研究是经常采用的组织形式,学生一般由3-6人组成课题组,聘请有一定专长的成人(如本校教师、校外人士等)为指导教师。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各有独立的任务,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各展所长,协作互补。
个人独立研究可以采用“开放式长作业”形式,即先由教师向全班学生布置研究性学习任务,可以提出一个综合性的研究专题,也可以不确定范围,由每个学生自定具体题目,并各自相对独立地开展研究活动,用几个月到半年时间完成研究性学习作业。
采用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全班同学需要围绕同一个研究主题,各自搜集资料、开展探究活动、取得结论或形成观点。再通过全班集体讨论或辩论,分享初步的研究成果,由此推动同学们在各自原有基础上深化研究,之后或进入第二轮研讨,或就此完成各自的论文。
(二)研究性学习实施的一般程序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表达交流阶段。在学习进行过程中这三个阶段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交叉和交互推进的。
进入问题情境阶段
本阶段要求学生自己调查、观访(也可有组织的)采访等。目的在于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然后经过讨论,提出核心问题,诱发学生探究的动机。在此基础上确定研究中研究题目。
在确定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以后,学生要进入具体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实践、体验,形成一定的观念、态度,掌握一定的方法。
本阶段,实践、体验的内容包括:
(1)搜集和分析信息资料。学生应了解和学习收集资料的方法,掌握访谈、上网、查阅书刊杂志、问卷等获取资料的方式,并选择有效方式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料,要学会判断信息资料的真伪、优劣,识别对本课题研究具有重要关联的有价值的资料,淘汰边缘资料;学会有条理、有逻辑地整理与归纳资料,发现信息资料间的关联和趋势。最后综合整理信息进行判断,得出相应的结论。这时要反思所得结论是否充分地回答了要研究的问题,是否有必要采取其他方法获取证据以支持所得结论。
(2)调查研究。学生应根据个人或小组集体设计的研究方案,按照确定的研究方法,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调查,获取调查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应如实记载调查中所获得的基本信息,形成记录实践过程的文字、音像、制作等多种形式的“作品”,同时要学会从各种调研结果、实验、信息资料中归纳出解决问题的重要思路或观点,并反思对是否获得足以支持研究结论证据,是否还存在其他解释的可能。
(3)初步的交流。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得到的初步研究成果在小组内或个人之间充分交流,学会认识客观事物,认真对待他人意见和建议,正确地认识自我,并逐步丰富个人的研究成果,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
表达和交流阶段
在这一阶段,学生要将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成果的表达方式要提倡多样化,除了按一定要求撰写实验报告、调查报告以外,还可以采取开辩论会、研讨会、搞展板、出墙报、编刊物(包括电子刊物)等方式,同时还应要求学生以口头报告的方式发表,或通过指导老师主持的答辩。
学生通过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分享成果,这是研究性学习不可缺少的环节。在交流、研讨中,学生要学会欣赏和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理解和宽容,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也要敢于和善于申辩。
(三)研究性学习实施中的教师指导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拭试体作用,同时,也重视老师指导作用。左右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草药,教师应把学生作为学习探究和解决问题主体,并注意转变自己的指导方式。
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教师应成为学生研究信息交汇的枢纽,成为交流的组织者和建议者。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在品德、能力、个性方面的发展,给予适时的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教师的指导切忌将学生的研究引向已有的结论,而是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
六、研究性学生的评价
评价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评价的内容与方式必须充分关注学习态度,重视学习过程与方法,重视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
(一)研究性学习评价的一般原则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习的过程,强调对知识技能的应用,强调学生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并获得感悟和体验,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因此,要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要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二)研究性学习评价的特点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者可以是教师或教师小组,可以是学生或学生小组,可以是家长,也可以是与开展项目内容相关的企业、社区或有关部门等等。
评价内容的丰富性和灵活性。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内容通常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态度。是否主动提出研究和工作设想、建议,能否与他人合作,采纳他人的意见等。
二是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这主要通过学生的自我陈述以及小组讨论记录、活动开展过程的记录等来反映,也可通过行为表现和学习的结果反映出来。
三是学习和研究的方法、技能掌握情况。要对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各个环节中掌握和运用有关方法、技能的水平进行评价,如查阅和筛选资料,对资料归类和统计分析,使用新技术,对研究结果的表达与交流等。
四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要考察学生在一项研究活动中从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所显示出的探究精神和能力,也要通过活动前后的比较和几次活动的比较来评价其发展状态。
五是学生的学习结果。研究性学习结果的形式多样,它可以是1篇研究论文、一份调查报告、一件模型、一块展板、一场主题演讲、一次口头报告、一本研究笔记,也可以是一项活动设计的方案。教师需要灵活掌握评价标准。
评价手段、方法的多样性。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可以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对局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等做法。
(三)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实施
评价要贯穿研究性学生的全过程。操作时可重点从三个环节,即开题评价、中期评价和结题评价着手。
开题评价要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设想的意识和能力,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进入解决问题过程中。
中期评价主要是检查研究计划的实施情况,研究中资料积累情况,以及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和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情况等。对评价结果要及时反馈,对于在研究中学生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要通过教师指点、学生小组内部讨论、学生小组间交流、寻求校外帮助等方式予以解决。
结题评价主要对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全过程的情况、体验情况、资料积累情况、结题情况、研究结果及成果展示方式等进行评价。
评价的具体方案可以由指导教师提出,也可以在师生协商的基础上提出。鼓励由学生个人或学生自己设计评价方案,对自己的研究情况加以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研究性报告开题报告 篇5
当今是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信息时代,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是提高民族整体素质和创新人才的主要基地,是增强综合国力和民族凝聚力可靠保证。因此,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教育部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增设了包括研究性学习在内的综合实践活动。
国家教育部对基础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调整,其目标就是:着重培养学生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创造性学力,主要是通过情感体验和探究实践,形成掌握与运用知识、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学习态度和发现,提出问题、研究、解决问题创新意识、学习能力,及其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又提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而校经过几个月筹备工作,今天正式开题了。我受学校校长委托,代表学校课题作开题报告,请同学研究讨论。
答: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答:研究性学生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因此,需要注重以下几项具体目标:一是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二是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四是学会分享与合作。五是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六是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第一个是开放性。第二个是探究性。第三个是实践性。
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类型: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表达交流阶段。
在确定(暑期社会实践报告)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以后,学生要进入具体解决问题过程,通过实践、体验、形成一定的观念、态度,掌握一定的方法。本阶段实践、体验的内容包括:
(1)搜集和分析信息资料。学生应了解和学习收集资料的方法,掌握访谈、上网、查阅书刊杂志、问卷等获取资料的方式,并选择有效方式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料;要学会判断信息资料的真伪、优劣,识别对本课题研究具有重要关联的有价值的资料,淘汰边缘资料;学会条理、有逻辑地整理与归纳资料,发现信息资料间的关联;最后综合整理信息进行判断,得出相应的结论。
(2)调查研究。学生应根据个人或小组集体设计的研究方案,按照确定的研究方法,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调查,获取调查结果。
(3)初步的交流。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得到的初步研究成果在小组内或同学之间充分交流,学会认识客观事物,认真对待他人的意见和建议,正确地认识自我高中研究性学习报告高中研究性学习报告。
答: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的需要,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在品德、能力、个性方面的发展,给予适时的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
答:评价的内容与方式必须充分关注学习态度,重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重视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研究性学习强调学习的过程,强调对知识技能的应用,强调学生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并获得感悟和体验,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因此,要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要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研究性学习评价的第一个特点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第二个特点是评价内容的丰富性和灵活性。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内容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态度。二是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三是学习和研究的方法、技能掌握情况。四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比较广泛教育资料的背景下所开展自主的、开放的、探究式的学习活动。学校应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网络以及具有专长的教师等校内现有教育资源。同时,要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开发和利用当地教育资源,包括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学术团体、专业技术部门(包括农村衫技术研究与推广部门)的人力资源和研究资源,为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创造条件。
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要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法、手段的多样性,特别关注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过程,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直接体验,把对学生的评价与对学生的指导紧密结合起来。要通过评价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才能,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开展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必须走出课堂、走出校门,积极地开展社会调查研究和实践活动。学校必须加强组织和管理工作,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学校加强与学生家庭、社会相关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共同负责学生在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中的安全工作,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帮助学校有效地实施研究性学习,落实课程计划中的相关要求。
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机会,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当前,受传统学科教学目标、内容、时间和教学方式的局限,在学科教学中普遍地实施研究性学习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项特别设立的教学活动作为必修课纳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将会逐步推进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并从制度上保障这一活动的深化,满足学生在开放性的现实情境中主动探索研究,获得亲身体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需要。
研究性学习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因此,需要注重以下几项具体目标:
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产生积极情感,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围绕研究主题主动收集、加工处理和利用信息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研究性学习,要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取得信息,学会整理与归纳信息,学会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并恰当的利用信息,来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能力。
4、学会分享与合作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将努力创设有利于人和人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5、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认真、踏实的探究,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尊重他人想法和成果,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磨练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实践调查研究,学生要深入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类的意义与价值,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会关注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在同一主题下,由于个人兴趣、经验和研究活动的需要不同,研究视角的确定、研究目标的定位、切入口的选择、研究过程的设计、研究方法、手段的运用以及结果的表达等可以各不相同,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为学习者、指导者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形成了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
(二)探究性。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习的内容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确定研究课题;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方法,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的过程。因此,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不宜由教师指定某个材料让学生理解、记忆,而应引导、归纳、提出一些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
(三)实践性。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高中研究性学习报告工作报告。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有利于培养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以及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保持较强的探索动机和创造欲望。
(二)重视资料积累,提供共享机会。学习内容的开放性为学生的主动探究、自主参与和师生合作探求新知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师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所获取的信息、采用的方法策略、得到的体验和取得的成果,对于本人和他人,以及以后的各届学生,都具有宝贵的启示、借鉴作用。
(三)适应差异,发挥优势。不同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在内容和方法上是有层次差异和类型区别的,因而在学习目标的确定上可以各有侧重,在内容选择上可以各有特点。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具体条件,自主选择研究课题留有足够的余地。
(一)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类型
依据研究内容的不同,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主要可以区分两大类: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设计类)
课题研究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主要目的,具体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等类型。
项目(活动)设计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为主要目的,一般包括社会性活动的设计和科技类项目的设计两种类型。前者如一次环境保护活动的规划,后者如某一设备、设施的制作、建设或改造的设计等。
一项专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可以属于一种类型,也可以包括多种研究类型。综合性较强的专题,往往涉及多方面的研究内容,需要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和手段,更需要参加者之间的工协作。
研究性报告开题报告 篇6
从穿着打扮看我们生活的变化--中国古今服饰文化小探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俗话说得好:“人靠衣装,佛靠金装”,而一句“衣食住行”更是将“衣”摆在首位,研究性学习报告开题报告。可见,“衣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交际中扮演着何等重要的角色。绚丽多彩的服饰不仅体现了人类对美的追求,更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载体,不同的服饰打扮还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从远古时代的人类用树叶兽皮遮羞保暖,到当今社会讲究时尚、潮流、个性的流行服饰,人类的服饰演变历程怎样?它又是怎样影响、改变人们生活与观念的?当代的中学生对穿着打扮的追求和看法又是什么?我们将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追寻我国服饰文化史,领略中华服饰文化的精髓与博大。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制订出一个可行方案,宣传服饰文化,让服饰文化引起更多当代中学生的关注,使他们对穿着打扮的追求有更高更新的认识与品味,让他们的穿着打扮展现出当代中学生动人的风采。
预期成果
体验、调查分析报告、论文
研究方法
通过查阅书籍、报刊杂志、互联网、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形式,在老师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基础知识、能力,收集有关资料,撰写相关论文。
活动计划
任务分工:由于人数有限,所以全组全过程参与。
活动计划:
第一阶段(第3周):参加课题研究培训,开好开题会,制订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第4-10周):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搜集中国古今服饰文化的有关资料,并整理分析资料。
第三阶段(第11周):对我校高一年级的学生对穿着打扮追求与认识的问卷调查,整理分析调查数据。
由这个开题报告,我们可以很显然地看出来,做这项研究时我们的选题是来源于中学历史课本的。这说明在进行中学历史教学时,我们应该时刻想到研究性学习。看一看自己所上的内容是否能为成为研究性学习所研究的选题。《从穿着打扮看我们生活的变化--中国古今服饰文化小探》这个开题报告,在课题背景中就提出了“人类的服饰演变历程怎样?它又是怎样影响、改变人们生活与观念的?当代的中学生对穿着打扮的追求和看法又是什么?”这样就很好地将课本上的历史知识和当今中学生对穿着打扮的观点联系起来了。很好地解决了将课本知识转移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这个研究选题变得更有意义。
从学科教学中我们找到了开题的素材,然后我们怎么将学科教学深化呢?这个任务就要交给研究性学习来完成了。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方法来研究这个问题?会取得什么预期效果呢?进行研究的方法有很多,在上述选题中我们可以采取调查法、文献研究法、访谈法等。然后再根据这些研究方法制定具体的研究计划。一步步地完成研究性学习的证题和结题工作。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历史教师外,其他各个科目尤其是人文与社会学科的相关教师都可以做为该研究选题的指导教师。这样就使得原本让一个历史老师花很多时间和心血想深化研究的历史问题,变成了一项计划周密、步骤严谨的集体活动。很多原来难以解决的问题在这里都迎刃而解了。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来,研究性学习和各学科教学不可分离和不可割裂的,它们是一个整体,有很好的互补性,将两者结合起来可以相得益彰。
那如何将各学科教学与研究性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有意互补呢?我认为应该重点要解决如下几个问题。
一.人员配置问题:
研究性学习是一门涉及范围广,融合程度高的学科,首先要设置一个专家组来保证其师资的质量。这个专家组应该由各个科目的科组长和任教该年级的备课组长担任。这样一个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教师队伍可以保证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时候有相应的专家做指导。其次全体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都是研究性学习教师组的成员。除了师资以外还要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才行。所以学校各行政领导要对研究性学习予以高度重视,开题报告《研究性学习报告开题报告》。在各个场合做好宣传和发动工作。还可以担任研究性学习的名誉专家等。总之,研究性学习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的成员要广,宣传的力度要大,毕竟新事物要被接受需要一个过程。
二.师资培训问题
专家组的老师要定期对普通教师进行培训,让其在各具体学科教学的过程中要联系到研究性学习,用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和方法指导具体学科教学,把具体学科涉及到的一些问题提供给研究性学习做开题参考。
三.合作与交流的问题
有时候我们是通过学科教学发现问题然后将问题提出来,让研究性学习去研究达到进一步深化,但是大多数时候是我们提出一个研究问题,该问题涉及到很多学科要求各科老师互相合作配合一起为研究性学习服务。这个时候各学科的老师一定要通力合作取长补短,通过互相交流和学习达到共同提高。
·学习总结报告·学习工作报告·公司学习报告·交流学习报告·出差学习报告
四.评价问题
新课程改革要求强化评价的诊断和激励功能而弱化其甄别功能。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果我们要组织专家组进行集体评价。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对指导老师和学生进行评价。把一些优秀的成果推荐到相关的杂志,专刊上发表。对于发表的成果学校给予表彰和奖励。
总之,研究性学习是一门新的学科,虽然某些学校在该课程开设之前已经进行过类似的探索和研究,但是作为一门必修课程还是第一次被列出来。对于它的探讨和研究正始兴未艾,如何使研究性学习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如何将科学科教学与研究性学习有机结合起来。这些都是我们在前行的路途中需要去思考的问题。
其他资料:
以下是关于如何适应高中生活的资料:
一、放松自己
面对一个不熟悉的陌生环境,人们会有一种紧张不适的感觉,这是很自然的现象。在一种新的环境里,无论是人的肌体还是心理,出于自我保护需要,人都要对环境加以观察、了解,作出判断,然后选择。不管新的环境跟以往的.环境有多么不同,我们都要面对这一现实,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尽快融合到新环境中去。
新学期马上就要到了,很多的同学会从原来的学校毕业,到新的更高一级的学校去深造。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有的同学却因为换了一个新的学习环境,觉得特别不舒服。有的同学说,新学校、新班级、新老师、新同学使他们感到紧张,不知应该怎样去应付。
曾经有一位同学说,开学第一天,老师让每个人介绍自己的情况,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可是轮到他时,他却紧张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两个手心都是汗,出尽了洋相。后来,那个场面不断地在他脑海中浮现,他便认为同学们一定瞧不起自己了,老师对自己也有成见了。于是他不敢跟同学在一起交往,有时恨不得一放学就马上回家。由于过分紧张,课堂上的听课效果不佳,他觉得自己的记忆力也出现了问题。开学后的第一次“摸底”考试也考“砸”了,他越想越害怕,不知该怎么办。
其实,从这位同学叙述的内容分析,他存在着社交障碍,他没能从社会交往中得到愉快的情绪体验,加之因家庭、学习等影响,“客观”上导致他们的内向性心理特征倾向。由于在众人面前“交往”失败而极易导致自卑心态,越想交往成功就越易出现紧张心理,甚至焦虑、恐惧,以至影响到正常的学习与生活,心里非常苦恼,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帮助。
此外,具有社交障碍的同学对自己的神态、举止特别敏感,生怕自己在别人面前出丑、失态,自尊心极强。这种强烈的恐惧感,反而使自己在别人面前感到异常紧张,说话语无伦次,口齿不清,行为拘谨。而面部表情和行为通过反馈更加强了紧张意识和恐惧感,形成了恶性循环。严重者不仅不能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甚至不敢出户一步,造成极大的精神痛苦。
交往不适或交往障碍的中学生还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特征,即主动性比较差,在其内心深处有着较强的依赖心理,所以也就使他们产生希望别人或外界的力量去帮助自己,使原有的自卑被逐渐消弱,如果一旦没有外界的鼓励和指导,他们交往不适的症状就会更加显著。
因此,从内心里摆脱依赖,表现自信,是他们战胜自我的关键。加强主动性,不要将全部的希望寄托到他人的身上,则是他们行动的保证。
为此,建议:
第一,要敢于面对现实,承认自己交往的失败。因为一个心理正常的人,其认识和行为是不能脱离现实的,并时刻与现实相接触的。相反,心理有障碍的人,总是想尽办法逃避现实,甚至希望生活在假想的环境当中。
第二,解剖自己,认识自己。在出现问题时,中学生应首先了解自己,解剖自己,特别是对自己的不足不要“讳莫如深”,而要敢于“暴露”,同时还要寻找自己的长处以增强自信心。
第三,发挥自己优势,在人多的场合表现自己,及时抓住各种能锻炼自己的机会,每一次交往的成功,都将有效地加强对自己交往能力的正确认识。用“我能行!”这样积极的语言暗示自己,即使偶尔失败也没关系,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
具体办法:
一是发挥自己的优点,增强信心,知道自己原来也不差。
二是找出学习榜样或能激励自己发奋的格言,作为自己追求的方向。
三是肯定自己的能力,重新振作精神。
二、树立自己的自信心
在我们中学生当中,有一种常见的毛病或叫“通病”,就是自我期望过高,而自我评价过低。也就是说,有些人志向很高,心气儿很大,可是一提起自己的条件,又觉得这也不行,那也太差。这种“过高”和“过低”的反差就造成了一些人产生消极的自我。
研究性报告开题报告 篇7
《红楼梦》是我们四大名著之一,从清至今,人们对它的拜读不但没有减少半分,反而与日俱增。这都缘于它所描写人物的多样性,故事情节的曲折性使我们爱恨交加。对于宝玉,黛玉,宝钗三人之间的感情纠葛。也许是最吸引大家的。随着我们成长,对这个也有深入了解。看过刘心武的“百家讲坛”,认识到这不只是三人的感情纠葛,更大的意义在于三人后的家庭,社会背景的深入。因此,我们决定去探究。也许只会是冰山一角,也许九牛一毫,但领略一番它的内涵,也并非无所收获。
通过感受《红楼梦》中主要人物的悲欢离合,体验人生的丰富内涵,走进《红楼梦》,走进人物的心灵世界,在阅读的基础上,鉴赏分析人物的精神世界和命运走向的合理性,从而更好的把握名著的博大精深的思想意义,更好的了解文学反映生活的本质特征。
指导老师: 组长 组员
(1)阅读经典名著《红楼梦》
时间 内容
1-6 周 查阅资料 确定课题
内容
(1)阅读经典名著《红楼梦》
(2)搜集与《红楼梦》相关的人物评论与分析。
(3)制定表格,研究各种不同学说之间的主要差异。
(4)对书中的某一人物提出自己相对独立的观点。
(5)提交经验论文,制成开题报告。 5.研究计划
时间
1-6 周 查阅资料 确定课题
研究性报告开题报告 篇8
从穿着打扮看我们生活的变化——中国古今服饰文化小探
俗话说得好:“人靠衣装,佛靠金装”,而一句“衣食住行”更是将“衣”摆在首位。可见,“衣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交际中扮演着何等重要的角色。绚丽多彩的服饰不仅体现了人类对美的追求,更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载体,不同的服饰打扮还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不同的社会背景与文化。
从远古时代的人类用树叶兽皮遮羞保暖,到当今社会讲究时尚、潮流、个性的流行服饰,人类的服饰演变历程怎样?它又是怎样影响、改变人们生活与观念的?当代的中学生对穿着打扮的.追求与看法又是什么?我们将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追寻我国服饰文化史,领略中华服饰文化的精髓与博大。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制订出一个可行方案,宣传服饰文化,让服饰文化引起更多当代中学生的关注,使他们对穿着打扮的追求有更高更新的认识与品味,让他们的穿着打扮展现出当代中学生动人的风采。
体验、调查分析报告、论文
通过查阅书籍、报刊杂志、互联网、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形式,在老师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基础知识、能力,收集有关资料,撰写相关论文。
任务分工:由于人数有限,所以全组全过程参与。
第一阶段(第3周):参加课题研究培训,开好开题会,制订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第4—10周):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搜集中国古今服饰文化的有关资料,并整理分析资料。
第三阶段(第11周):对我校高一年级的学生对穿着打扮追求与认识的问卷调查,整理分析调查数据。
第四阶段(第12—13周):总结课题研究工作,撰写与修改课题研究报告。准备相关验收材料,完成有关结题验收的准备工作,申请课题鉴定、验收。
人员条件:我们对这个课题充满着浓厚的兴趣,这将会使我们更加热情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完成好这门课程。
我们的成员中有一名是团支书,这将使我们的活动开展得更加顺利。本组成员团结互助,善于分工合作,这也将促使我们的活动更加迅速的完成。
物质条件:我们家中都有电脑,上网查找资料较为方便
时间条件:现在下午一般都是两节课后就放学了,所以我们聚在一起的时间很充裕;同时,课间,中午的时间我们也都可以利用。
对我们来说,研究性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同其他功课相比,它的学习范围,内容与自由度都大大增强了。虽然开始大家都有点儿摸不着头脑,但在我们的努力以及朱老师的精心辅导下,我们克服了困难,最终顺利地完成了这次开题报告。
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我们的收获与体会:
1、我们共进行了两次开题论证。第一次论证时我们做得很不好,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很粗糙。看了另外两组同学的展示,我们感到很没面子,也有些不服气。我们决定重新修改,完善一下,同时希望再有一次论证的机会。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第二次论证我们做得非常好,不仅内容充实,而且做成了幻灯片的形式,视觉效果也很好,得到了其他同学与老师的一致好评。由此我们感到,不是我们没有能力,而是我们没有全心全意地付出。只要肯做有心人,相信天下一定无难事――信心,是我们研究过程中的第一个收获。
2、研究活动是一个团体活动,无论是制定研究框架还是具体实施,都需要几个人共同讨论决定,单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至少是不可能完善的。因此它在客观上为我们创造了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学会合作,学会取长补短,这是我们研究活动的又一个收获。
3、通过此次活动我们也发现了自身存在的许多问题,比如说办事拖拉,效率太低,对问题的理解不够透彻等等,我们要在今后的活动中积极解决这些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提高的过程。
1、研究小组的学生均能按要求完成研究工作。研究热情高,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研究过程扎实,能记录下每一步的研究历程;组员分工比较合理,基本能作到在研究过程中分工协作。总体来说,在规定的时间内,在小组的合作努力下成功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工作,这是值得肯定与表扬的。
3、第一次各组间的相互论证,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经过修改后,进行了第二次论证,效果非常好。具体表现在:
(1)题目范围变窄了,增强了现实意义;
(2)内容方法具体,详尽,丰富,可操作性强;
(3)有外出实践活动,信息来源丰富,等等。他们表示,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得更出色。
研究性报告开题报告 篇9
古典文学中常见论文这个词,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为论文。以下就是由编为您提供的。
开题报告也叫课题研究方案,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
通过开题报告的思考与写作可以帮助我们清楚地了解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个课题?究竟想做什么?想得到什么?怎么做?能否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更重要的是,这其中的
工作计划
可以成为我们日后开展研究工作的准绳,“言而无文,其行不远”,有了开题报告,它可以作为课题研究工作展开时的一种暂时性指导,可以使我们避免无从下手;或者是研究一段时间后,觉得有偏差,它也可以作为课题修正时的重要依据。所以说开题报告对一个科研课题能否顺利开展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完美的课题研究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课题名称
2、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3、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本课题与之联系及区别
4、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5、完成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6、课题界定及支撑性理论
7、研究目标、内容、过程、方法设计
8、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障措施
9、预期研究成果
研究性报告开题报告 篇10
学习目标: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们初步确定自己小组的专题,通过开题报告的方式,明确初定课题的背景、目的、价值,做好初步的责任分工和实施计划等准备工作。并通过答辩环节来发现课题漏洞,对课题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次报告,让学生们进一步了解越秀区外国商人聚居地的特色文化,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学生们的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组织策划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们团结协作的态度,培养学生们的.体观念,激发学生们自信的表现欲望。
学习重点
让学生们初步确定自己小组的专题,通过开题报告的方式,明确初定课题的背景、目的、价值,做好初步的责任分工和实施计划等准备工作。并通过答辩环节来发现课题漏洞,对课题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学习方法:教师引导、小组讨论、制表、报告、答辩
准备工具:相机一部,每个小组一张报告表格、一张b5纸,每人一支签字笔。
学习过程:
一.教师引导:(参考时间:3分钟)
教师导入明确本次开题报告的具体要求
1.学生们按照小组就座,将之前已经填写好的表格再次拿出来进行探讨,尽量让课题完善。
2.小组依次上台进行汇报,每个小组的汇报时间为5分钟,汇报的时候要求所有组员都要参与,汇报的时候可以适当用板书或者多媒体,汇报的时候注意仪容仪表,也尽量让语言清晰,让下面其他同学能够听清楚汇报内容。汇报的过程中,下面听汇报的小组要做好要点记录,对于一些疑点,可以在答辩环节进行提问。
3.汇报结束后,所有成员留在原地准备答辩,下面的任何一个小组的任何成员都可以问汇报小组问题,问题可以针对.个小组,也可以指定回答问题的人员。当然,如果你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也可以提出来供汇报小组参考。
二、学生们按照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巡堂了解学生们的初步定题情况的,并给予适当指导。(参考时间:8分钟)
三、小组汇报和答辩,每个小组按照汇报的要求上台进行汇报和答辩,其他小组作好记录和提问。(参考时间:56分钟)
四、教师总结本次开题报告的情况的(参考时间:1分钟)
研究性报告开题报告 篇11
环保购物袋的使用现状及推广建议
指导教师
李笑宇
课题组成员
卢婧一、闫蒲、石坤、崔畅等
主导课程
地理
相关课程
化学
课题提出背景说明
1、塑料袋在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长久的危害。由于塑料不易被分解,塑料垃圾如不加以回收,将在环境中变成污染物永久存在并不断累积,会对环境造成极大危害。而塑料购物已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
2、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自20xx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
3、与此同时,国家也在鼓励寻找代替塑料袋的最好替代品。目前商场上最好的替代品是棉布袋和帆布袋因为他们取之于自然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其次为无纺布袋,因为它有利于重复使用,可回收再利用。
研究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1、目的:通过了解“限塑令”的执行状况及环保购物袋的使用现状,大致了解目前在推广环保购物袋的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议,从而更好地推广环保购物袋,宣传环保意识。
2、意义:
(1)在研究的过程中,组员们对于环保购物袋会有进一步的了解,提高环保意识。
(2)通过调查研究和提出建议,每一位成员都会为环保提出自己的建议,发挥主人翁的作用,为环保事业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3)最后,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调查,向同学,家人,以及市民推广环保购物袋。
任务分工
1、资料查找:
2、摄像,拍照:
3、调查问卷发放:
4、问卷统计,分析:
5、材料汇总及整理:
6、论文撰写:
7、文字及报告编排:
活动步骤
1、查找资料(环保购物袋的种类,组成,性能;环保购物袋在世界的发展状况;环保购物袋在我国的发展状况;其他国家或地区在推行购物袋时的可借鉴措施)。
2、前往附近的市场观察塑料袋和环保购物袋的使用状况,进行统计,与此同时,组员在各自所居住小区附近进行随机调查,记录调查结果。
3、设计有关《塑料袋和环保购物袋使用状况》的调查表(进行中)。
4、汇总调查表,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5、采访有关部门(市场有关方面负责人,环保局负责人,环保购物袋公司)。
6、根据所有的资料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并提出有关推广环保购物袋的建议,撰写论文。
7、将建议转达给有关方面。
8、采取的调查方法:观察法,问卷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采访。
预期成果
1、调查报告,数据统计记录。
2、论文。
3、建议(倡议)书。
研究性报告开题报告 篇12
研究小组成员:xx
指导教师:xx
课题:北京老城区文化古迹的保护与开发
1.选题意义
北京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历史底蕴深厚,文物古迹众多,为后人留下了为数众多的自然和人文遗产。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及北京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北京城区的土地资源紧张,人地矛盾突出,而位于北京中心地带的老城区成为问题最突出的地区。一方面,老城区交通发达,人口稠密,商业基础好,是北京发展服务业、商业区位条件最为优越的地区。“这种需求和房地产商的对经济效益的追求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中结合在一起形成一股很大的力量,对历史街区的保护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开发和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在发展中保存历史更成为矛盾的焦点,这使得保护历史街区成为当代世界各国城市建设中最富人文色彩也是最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济南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开发研究》田芸)另一方面,北京的老城区历史文化古迹众多,胡同密布,居民众多,且多生活在文物古迹之中或四周,多以大杂院的居住形式聚居,居住面积小,房屋老旧,居住条件差。因此,在北京市文物古迹保护工作和民生安居工程中,老城区居民的搬迁工作成为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并且得到了社会各个方面的普遍重点关注,并且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效应,也不可避免的引发了一些矛盾纠纷。现在,随着北京城区的地价房价不断上涨,人地矛盾更为突出。北京市,尤其是老城区的发展问题亟待解决。
历年来,围绕北京老城区历史文化古迹的保护开发问题,社会反响剧烈,各方面意见针锋相对,曾经引发大规模的社会大讨论。在北京市发展的初期,政府和民众对文物古迹保护意识淡薄,破坏拆除文物古迹的事件时有发生,社会影响极差,受到了多方面的批评。此外,在老旧城区居民的搬迁问题上,有关部门采取的措施也有不当之处。但随着文物古迹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北京市政府部门的服务能力提升,对于这方面问题的处理逐渐走向成熟,得到了社会的基本认可。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提高。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是其他城市发展的模板,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众多,例如南京、西安、上海、成都、昆明等,历史文物古迹数量很多,保护和开发价值巨大,北京在历史文化古迹保护与开发中,应当承当领头者和领先者。此外,北京作为世界大都会,与世界其他名城相比,北京的历史文化古迹保护与开发制度还不够完善,工作不够细致,在立法方面存在空白。在经济发展和人文北京的建设中,要做的工作还有许多。因此,对于北京老城区历史文化古迹的问题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助于北京人文景观的保护,有助于北京的科学发展,有助于北京和谐社会的建设,有助于北京经济发展,有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北京成为世界性的大都会,有助于北京国际地位的提高,有助于我国文化产业的提高,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理论研究和立法现状
世界上的一些发达国家对于历史文化古迹保护问题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解决办法,并且有许多成功的先例。欧美地区在上个世纪30年代就开始关注历史街区的保护问题,并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引起了我们国家对历史街区保护问题的关注。
国际上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有一个认识过程,从开始保护建筑艺术珍品,如宫殿、教堂、官邸等发展到保护反映普通人生活的一般历史建筑,如住宅、作坊等。以后又从这些单个的文物建筑发展到保护周围的历史环境,最后发展到保护历史街区乃至整个城市。保护与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的目标。
至此,国际上对历史街区保护理论的研究已具有了相当的规模,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规范。除了国际组织的这些研究活动之外,世界各国,尤其是意、英、法、美、日等国家的历史街区保护研究和运动也在轰轰烈烈地开展着,并逐步将保护纳入了法律范畴。
国外的实践
法国
早在1840年,法国对古建筑保护就开始认真制定法律法规。当时法国一个著名的作家(卡门歌剧的.作者)梅里美,对法国领导人提出了建议:我们对国内很多的历史建筑应该进行保护。当时法国政府就接受了他的意见,成立了历史建筑保护局。该局一成立就制定了法兰西建筑保护法。
最早进行立法保护的是法国。1962年法国颁布了《马尔罗法》,该法律规定将有价值的历史街区规划为“历史保护区”,制订保护和继续使用的规划,纳入城市规划的严格管理。保护区内的建筑物不得任意拆除,维修、改建要经过-国家建筑师”的指导,符合要求的修整可以得到国家的资助,并享受若干减免税的优惠。现在全法国有国家级的保护区92处,地方各级保护区几百处。
进的艺术殿堂,你一定很难相信这个世界一流的美术馆,却是由一处废弃的旧火车站改建而成的。奥赛火车站建于18,1939年就关闭了。因为久已废弃不用,20世纪70年代初曾经决定予以拆除,后来由于观念的改变,奥赛火车站在1978年被列入了国家保护建筑名册,并被改建为美术馆。奥赛美术馆成功的实践证明,由历史建筑改建的这些功能性设施比一般的建筑更有吸引力,能够为这些设施的经营者和所有者带来更大的经济利润。
但是,可以注意到,西方国家城市的空间布局结构与北京有所不同,而且在北京,有关历史遗留问题更加严重而复杂。此外,建筑材料、建筑年代以及各种客观原因,我们不能照搬西方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具体措施,而应当在学习中创新,发扬创新精神,提出符合北京实际情况的解决方案。
其他欧洲国家
意大利的历史名城相当多,罗马、庞贝、比萨、佛罗伦萨、拿波里、斯普莱托等城市,均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意大利对这些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从环境保护考虑的多,不是单体保护,而是成片保护,如古罗马城就被全城保护下来。整个罗马可以说是一个历史和艺术的博物馆,城中遍布着古城废墟、雄伟的建筑、迷人的雕刻与绘画以及巴洛克风格的广场等众多反映古罗马风貌的历史古迹,但其中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一处被称为“罗马废墟”的文化遗址。这里是古罗马的心脏地带,曾经殿堂高耸,神庙林立,如今却成为一片断壁残垣,所有的一切都原样保留,只是部分墙体用脚手架加固支撑。处处向人们展示着一种历史的沧桑之美和残缺之美。至身其间,不能不勾起人们对古罗马时代的追忆。
西班牙和葡萄牙同样有着严格的保护手段,体现出政府和社会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高度重视。马德里市中心区划定了5个历史街区,政府明文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市中心的古建筑进行任何改动,并且每隔必须按照原来模样重新进行维修和粉刷,否则将课以重罚。
国内研究现状
1950年2月,梁思成先生和陈占祥先生共同提出《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区位置的建设》,史称“梁陈方案”。他们建议在旧北京城西郊公主坟一带另建新城。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梁陈方案”未被采纳。
1980年,平遥古城得到了保护,开创了中国历史古城保护的先河。从那时起,中国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理论与方法。
1982年,国务院公布了重点保护的24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986年公布了第二批38个,1992年公布了第三批37个,补充了4个,这样共有103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另外有的省也公布了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目前全国共申报192个历史文化名城。
从1995年起,在专家建议下国务院拨出了专项资金,帮助历史名城的历史街区进行基础设施和风貌保护,得到了很好的效果。目前已有60余处历史名城得到补助。
但是,就与西方国家相对比,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立法成果,中国都处于落后阶段,而中国历史文化古迹众多,问题复杂,尤其是首都北京,作为现代化大都市,如何将现代化和古风古朴有机结合起来,是一个非常现实而又严峻的问题。
3.论文基本内容
以下是论文的提纲:
一、介绍历史文物古迹的相关概念,介绍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二、北京历史文物古迹丰富地区简介
三、北京对历史文物古迹保护与开发的历史经验与教训
四、实地考察报告
五、解决实地考察地区存在的问题
六、北京历史文物古迹保护与开发的方法
4.研究方法
在此次研究性学习中,拟利用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调查法进行研究。
(一)文献资料法
在形成我们的观点以前,我们需要学习借鉴前人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拟查阅学习国外历史文物古迹保护与开发的实践成果,重点为西欧各国(意、德、法、西),搜集图文资料,查阅其他学者的研究著作。
此外,除了国外的资料,我们还将针对中国国情和北京的历史,着重研究对北京历史文化古迹保护与开发的实践和理论成果,以及政府决策,专家意见,群众反映,媒体报道等一系列资料,从中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二)实地调查法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除了查阅相关资料,我们还需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文献资料有滞后性,不能非常直观的客观的体现事物的本质。我们研究小组拟利用寒假时间到历史文化古迹丰富的老城区进行走访调查,记录改造痕迹,调查群众反映,考察改造效果,寻找遗留问题,解决现有问题。
5.选题的特色
“北京老城区历史文化古迹的保护与开发”选题的特色有:
(一)切合生活实际
我们生活在北京,学习在北京,对于北京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理应给予高度关注。目前,关于北京老城区的改造和开发问题一直是是社会的焦点问题,不仅仅是政府给予了高度关注,媒体和市民,包括我们,我们感同身受,同样对这个棘手而又迫切的问题非常关注。因此,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能够切实影响我们的生活,能与实际相结合,体现出一种实用性和社会性。
(二)符合学科特点
对于文科学生,这样的选题囊括了地理、历史等多学科方面的问题。对于我们将理论转化为实际,将课堂中所学转化为现实中所用,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正所谓“学以致用”,通过研究,我们可以运用所学,深入社会,了解民情,关注民生,培养社会责任感,这对于文科学生是很有益处,很有帮助的。
(三)现实意义突出
我们所选择的题目,是人人都可以明白的,具有普适性和共同性。因此,这样的一个社会、经济、历史、人文的交汇问题,它的现实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仅能够推动具体问题的解决,还能够引发一系列的后续问题,这也是社会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作为高中生,影响力可能并不是非常大,但是现实意义突出是十分重要和突出的。
研究性报告开题报告 篇13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大家好!我们巴东县民族实验小学于20xx年4月向湖北省教研室申报立项,承担湖北省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的课题研究活动,研究性开题报告。今年9月获得正式立项,今天,我们正式开题。
该项研究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的精神为指针,以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为依据,以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为目的的教研活动。
1、建构主义理论;2、行动学习理论;3、人本主义理论。
关于课堂有效学习的内涵
(1)课堂有效学习是相对于无效和低效学习而言的。
(2)学生的发展就其内涵,应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缺少任一维度都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发展就其层次,包括现有发展区和最近发展区,教学促进发展,就是把最近发展区不断转化为现有发展区;发展就其形式,有内在发展与外在发展,外在发展是一种以追求知识的记忆、掌握为标志的发展,新课程强调着重追求以知识的鉴赏、判断力与批判力为标志的内在发展;发展就其机制,有预设性发展和生成性发展,新课程在注重从已知推出未知,从已有的经验推出未来发展的预设性发展的同时,强调不可预知的生成性发展;发展就其时间,有当下发展和终身发展,新课程既注重即时的可测性和量化的当下发展,更关注面向未来、着眼于可持续和发展后劲与潜力的终身发展。
课题研究将从调研课堂上无效教学现象、分析致因入手,研究课堂有效学习个案,发掘、预设并生成有效学习的操作点,引领教师积极应用,构建以有效学习为主导的教学体系。
对课堂上无效教学现象进行调研,分析致因,针对无效学习现象,开展对应策略研究。
立足于科学性、可行性、灵活性和有创意性,开展有效课堂教学评价内容与方式的研究,开题报告《研究性开题报告》。 分享好文通过对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育教学行为与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与教学效果的研究,小学生数学学习水平和能力的科学评价与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上丰富、完善小学数学课程评价体系,丰富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生成有效学习的操作要点与基本策略。
为了了解《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这一课题在同一领域的研究现状,把握发展趋势,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教育理论专箸、期刊、报纸及网络资料。从中我们发现,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课堂中是否进行有效的学习,如何组织、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的研究。这些研究呈现以下特点:
(1)改变或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的,不仅仅是换套新的教材,或是说用了新的标准问题,其目的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课堂里面的情况发生变化,从而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的重要方式。人们十分关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是否是探索性的、自主性的、研究性的学习。
(2)越来越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人本主义心理学讨论的是个体的人,是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人.当代教育研究把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和独特个性当作优先追求的目标。通过实施一定的课堂教学策略,使学生在人格中达成理性与情感意志、科学与人文等方面素质的和谐统一。使每一个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
(3)该领域研究发展趋势分析
新世纪的基础教育需要加快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步伐,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在课堂教学中,以人为本,实施有效教学,在探索性、自主性、研究性的学习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虽然该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对于正确的效益观、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相关因素、有效教学和学习的方法与策略、有效教学评价的标准等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实践,在实施推广上也存在不足和不平衡。因此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课题研究,对构建小学数学课程评价体系所作的理念与实践的探索,将对课改的深入开展起到积极作用。
我们课题研究人员应该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系统的学习建构主义等相关理论,学习外地老师的教研教改经验。积极提供研究课,写好研究课设计方案、教学后记、案例分析等材料。还要认真地听研究课,参加说课、评课、信息交流、心得体会交流等研讨活动。
最后,祝愿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取得圆满成功!
研究性报告开题报告 篇14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实践调查研究,学生要深入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类的意义与价值,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会关注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一)开放性。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而是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一些社会问题或其他问题,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它可能是某学科的,也可能是多学科综合、交叉的;可能偏重于实践方面,也可能偏重于理论研究方面。
在同一主题下,由于个人兴趣、经验和研究活动的需要不同,研究视角的确定、研究目标的定位、切入口的选择、研究过程的设计、研究方法、手段的运用以及结果的表达等可以各不相同,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为学习者、指导者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形成了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
(二)探究性。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习的内容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确定研究课题;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方法,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的过程。因此,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不宜由教师指定某个材料让学生理解、记忆,而应引导、归纳、提出一些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
(三)实践性。研究性学习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
四、研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和设计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有利于培养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以及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保持较强的探索动机和创造欲望。
(二)重视资料积累,提供共享机会。学习内容的开放性为学生的主动探究、自主参与和师生合作探求新知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师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所获取的信息、采用的方法策略、得到的体验和取得的成果,对于本人和他人,以及以后的各届学生,都具有宝贵的启示、借鉴作用。
(三)适应差异,发挥优势。不同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在内容和方法上是有层次差异和类型区别的,因而在学习目标的确定上可以各有侧重,在内容选择上可以各有特点。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具体条件,自主选择研究课题留有足够的余地。
五、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一)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类型
依据研究内容的不同,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主要可以区分两大类: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设计类)。
课题研究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主要目的,具体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等类型。
项目(活动)设计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为主要目的,一般包括社会性活动的设计和科技类项目的设计两种类型。前者如一次环境保护活动的规划,后者如某一设备、设施的制作、建设或改造的设计等。
一项专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可以属于一种类型,也可以包括多种研究类型。综合性较强的专题,往往涉及多方面的研究内容,需要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和手段,更需要参加者之间的工协作。
研究性报告开题报告 篇15
从穿着打扮看我们生活的变化——中国古今服饰文化小探
20xx—01702
导师:
成员:
组长:
班级:
俗话说得好:“人靠衣装,佛靠金装”,而一句“衣食住行”更是将“衣”摆在首位。可见,“衣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交际中扮演着何等重要的角色。绚丽多彩的服饰不仅体现了人类对美的追求,更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载体,不同的服饰打扮还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从远古时代的人类用树叶兽皮遮羞保暖,到当今社会讲究时尚、潮流、个性的流行服饰,人类的服饰演变历程怎样?它又是怎样影响、改变人们生活与观念的?当代的中学生对穿着打扮的追求和看法又是什么?我们将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追寻我国服饰文化史,领略中华服饰文化的精髓与博大。()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制订出一个可行方案,宣传服饰文化,让服饰文化引起更多当代中学生的关注,使他们对穿着打扮的追求有更高更新的认识与品味,让他们的穿着打扮展现出当代中学生动人的风采。
体验、调查分析报告、论文
通过查阅书籍、报刊杂志、互联网、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形式,在老师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基础知识、能力,收集有关资料,撰写相关论文。
任务分工:由于人数有限,所以全组全过程参与。
第一阶段(第3周):参加课题研究培训,开好开题会,制订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第4—10周):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搜集中国古今服饰文化的有关资料,并整理分析资料。
第三阶段(第11周):对我校高一年级的学生对穿着打扮追求与认识的问卷调查,整理分析调查数据。
第四阶段(第12—13周):总结课题研究工作,撰写和修改课题研究报告。准备相关验收材料,完成有关结题验收的准备工作,申请课题鉴定、验收。
人员条件:我们对这个课题充满着浓厚的兴趣,这将会使我们更加热情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完成好这门课程。
我们的成员中有一名是团支书,这将使我们的活动开展得更加顺利。本组成员团结互助,善于分工合作,这也将促使我们的活动更加迅速的完成。
物质条件:我们家中都有电脑,上网查找资料较为方便
时间条件:现在下午一般都是两节课后就放学了,所以我们聚在一起的时间很充裕;同时,课间,中午的时间我们也都可以利用。
总结:对我们来说,研究性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同其他功课相比,它的学习范围,内容和自由度都大大增强了。虽然开始大家都有点儿摸不着头脑,但在我们的努力以及朱老师的精心辅导下,我们克服了困难,最终顺利地完成了这次开题报告 。
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我们的收获和体会:
1。我们共进行了两次开题论证。第一次论证时我们做得很不好,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很粗糙。看了另外两组同学的展示,我们感到很没面子,也有些不服气。我们决定重新修改,完善一下,同时希望再有一次论证的机会。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第二次论证我们做得非常好,不仅内容充实,而且做成了幻灯片的形式,视觉效果也很好,得到了其他同学和老师的一致好评。由此我们感到,不是我们没有能力,而是我们没有全心全意地付出。只要肯做有心人,相信天下一定无难事信心,是我们研究过程中的第一个收获。
2。研究活动是一个团体活动,无论是制定研究框架还是具体实施,都需要几个人共同讨论决定,单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至少是不可能完善的。因此它在客观上为我们创造了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学会合作,学会取长补短,这是我们研究活动的又一个收获。
3。通过此次活动我们也发现了自身存在的许多问题,比如说办事拖拉,效率太低,对问题的理解不够透彻等等,我们要在今后的活动中积极解决这些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提高的过程。
1。研究小组的学生均能按要求完成研究工作。研究热情高,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研究过程扎实,能记录下每一步的研究历程;组员分工比较合理,基本能作到在研究过程中分工协作。总体来说,在规定的时间内,在小组的合作努力下成功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工作,这是值得肯定和表扬的。
3。第一次各组间的相互论证,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经过修改后,进行了第二次论证,效果非常好。具体表现在:
(1)题目范围变窄了,增强了现实意义;
(2)内容方法具体,详尽,丰富,可操作性强;
(3)有外出实践活动,信息来源丰富,等等。他们表示,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得更出色。
研究性报告开题报告 篇16
高中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
探索研究性课题,推进高中生良好学习习惯教育。
1、高中生内隐的研究;高中生引起注意的习惯;专心思考的习惯。
2、定向思维的习惯;批评的习惯;求异的习惯;思考的习惯。
3、外向的学习习惯——专心听讲,大胆表达,认真阅读,及时摘记。
4、独立钻研的习惯;专心作业的习惯;按计划学习的习惯。
5、合作共事的习惯;合理摆放学习用品的习惯;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的习惯。
6、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的习惯;快速反应的习惯。
新课程改革自提出以来,经过十余年的酝酿、推广和实施,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特别是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颁布,进一步指明了实施素质教育的方向,加快了素质教育的进程。首先,高中生思想和感情的发展需要良好习惯教育。良好习惯表现人性、人道、人权和人生,表现人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感情。良好习惯给高中生展示鉴赏真、善、美的审美领域,创设了陶冶情操、完善人性的艺术环境。其次,高中生思维和语言的发展需要习惯教育。日常行为习惯展开形象思维,激发创造意识,富有表现力。
(一)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1、课题组设计课题研究方案、申报立项。
2、开题并按计划实施方案,包括活动过程中的研究报告的提出,研究论文的撰写,资料的汇报,阶段性小结。实验教师平时应做好各阶段性实验总结,案例及相关的案例分析。整理和分析有关教学资料,进行初期、中期、后期等的评比工作。
3、对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
4、问题及原因分析。
5、采取对策方案。
6、培养高中生良好习惯实施。
7、实施效果调查分析。
(二)课题研究的具体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准备实施阶段。作好课题前期准备工作,立项申报,开题论证,成立课题组,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进行各科教学模式的初步研究。
1、进行学生习惯研究,明确研究的目的意义,并聘请有关教师对课题进行进一步论证,确立研究的重点方向,初步制定方案。
2、采用申报审核方式,组建课题组,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
3、健全校级管理机构,对研究进行指导协调。
4、第一阶段的小结。
第二阶段
1、制订明确详实的阶段研究计划;按计划全面实施研究。
2、针对小学生的特点,进行不同层次的良好习惯的教育,搜集典型课例和活动录像等资料。
3、进一步完善课题目标,开展好各项活动,做好阶段性小结,重视行为教育活动对青少年精神世界的熏陶作用。
4、中期阶段性小结。
第三阶段总结验证阶段
总结经验,争取上级验收,取得实验成果。每位课题实验教师写实验报告,课题组写总报告。按实验方案进行总结,整理资料,撰写实验报告、论文等,收集典型课例和活动录像,对研究进行综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