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入党 >

研讨发言:坚守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党校初心 不断推动新时代党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网友发表时间 2640682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上明确指出“党校的初心就是为党育才、为党献策”。这是对党校事业发展的历史性继承与发展,是对党校价值作用的总结和定位,更是为新时代党校的发展指明了遵循和方向,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意蕴。

历史意蕴。党校是党的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助推党的伟大事业发展的关键,这也是党校因党而建、因党而兴的缘起。因此,从历史角度,去深刻把握党校初心的历史意蕴,有助于深入地领会党校初心的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纵观百年党史,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党校在服务党的事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革命时期,党组织成立之初,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民族存亡的危机、党外组织的敌视和党员发展的不足,确保党组织的发展壮大,需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宣传,加强队伍的巩固和扩充,这就呼唤着党校的成立。建党初期,宣传与培养成为了党校教育的主题,通过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吸引并培养更多的有志之士参与党的革命事业。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面对国内矛盾的转变、国外和平演变的渗透、干部执政的挑战,这个时期,党校教育发展的方向是以正规化和制度化为导向,重点解决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干部稀缺的问题。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校教育紧紧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推进党校教育向正规化、制度化、常态化发展,培养改革发展型干部队伍,加强干部党性教育,不断提升党性修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面对国际国内局势带来的新挑战、从严治党的新使命、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坚持党校姓党的原则,围绕“好干部”的标准是什么,如何培养“好干部”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中国共产党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使命、任务,党校教育也因时而教、因势而育,无论党校教育如何发展,但是始终脱离不了党校为党育人、为党献策的初心。

价值意蕴。党校初心的提出,是对党校教育发展的高度凝练和科学总结,对党校教育的学理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党校初心是伴随党的伟大事业发展形成的,为党校教育的理论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价值。一是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干部教育理论。关于干部教育理论发展的学说,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专门的论述,最早关于干部教育的理论学说是列宁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下与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实际结合发展而来。这是干部教育培训的理论渊源,为我们党校教育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建党以来,党校教育一直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中国发展实际,在不同时期以任务重点不同形成的党校教育理论,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干部教育理论的继承与创新发展。二是丰富和完善中国化干部教育思想体系。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思想体系的形成来自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指引,也形成于不同时期干部教育的实践,这为党校教育思想体系的形成提供了支撑。如毛泽东“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的思想;邓小平按照“革命化、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方针教育干部的思想;江泽民“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思想、胡锦涛“提高执政能力素质”为核心的干部教育思想和习近平“好干部”培养的干部教育思想。

发展意蕴。党校初心的提出为党校教育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指引,对于指导党校的育人、献策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实践价值,育人是对干部队伍发展的要求,献策是对党校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旨。一是指导新时代干部教育工作开展。面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开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在干部教育思想的创新探索,有利于应对国内国际的发展局势,为新时代干部教育提供前进的方向。党校初心的提出,明确了新时代党“需要什么样”的干部队伍,党校教育就要“提供什么样”的理论教育体系,“培养什么样”的干部队伍。二是推动党校理论研究的开展。宣传党的意识形态工作,需探本溯源,悟深马克思主义真理,做好理论研究;授好推动改革发展稳定之业,需结合实际,透析现实之困,做好对策研究;解好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所遇之惑,需理论联系实际,做好党校人才培养。因此,传好马克思主义真理之道、授好改革发展稳定之业、解好主客观世界之惑,最重要的是党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要求党校教师队伍在理论教育、信念教育、党性教育、知识技能教育方面有着过硬的本领,既要加强党的理论教育的研究发展,更要注重现实问题的关注献策。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7 2640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