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区域观察记录50篇范例(精彩8篇)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小班区域观察记录50篇范例(精彩8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小班区域观察记录50篇篇1
篇1小班幼儿区角观察记录
观察到的现象:今天区域活动中桂杰和俊烽都选择了建构区活动,只见他们进入建构区后,就各自拿起木头积木开始搭,桂杰刚搭了一半积木就没了,他就问俊烽借,可俊烽也快没有了,怎么办?桂杰想了想说:“我们一起搭房子不就够了吗?”俊烽立刻同意了,不一会儿一座房子搭好了,但房子看上去有点倾斜,于是他们又开始重新改造。
对象的分析:从幼儿的游戏行为来看,在搭积木的过程中,当桂杰发现积木不够,跟朋友借时,有发现朋友也不多时,他就想出了可以一起合起来,合作搭房子,而俊烽也欣然接受同伴的建议,这体现了《纲要》社会领域目标二中指出的能与同伴分享以及在活动中愿意接受同伴的意见和建议要求。
反思:多为幼儿提供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完成的活动,使幼儿在具体活动中体会合作的重要性,从而促进幼儿社会情感的发展。
篇2小班幼儿区角观察记录
观察到的现象:楚儿是个很内向的女孩子,喜欢到手工区做一些安静的区角游戏。今天我看到她来到了区域角之后就一直坐着看旁边的小朋友折纸,我想她肯定没纸,所以没办法折,这时我走过去轻轻的问她怎么了?她过了好久才回我一句很轻的话我没有纸。听完我告诉她你拿不到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下让他们递给你就好了。她点点头,我发现她愣在那还是不折,我又问她怎么了?这次被我一问她的眼泪都快要出来了,用发抖的声音告诉我,我不会折。这时我看到旁边的欣欣我说:“欣欣你教下楚儿好吗”,当我再次看她们时她们成为了好朋友。
对象的分析:楚儿是一个内向的女孩子。平时与小朋友之间的交流就不是很多,所以她的语言交流能力很差。遇到事情她只会坐在那里看而不会主动地与别人交流。在这时老师在旁边去引导让旁边语言交流能力强的幼儿去带动她,让她在其他幼儿面前敢说敢做,做一个勇敢的小朋友。
反思:1.多鼓励她多和同伴交流。2.肯定她的进步。让孩子自信,并愿意与别人交流。
篇3小班幼儿区角观察记录
观察到的现象:我们班的孩子对搭积木是很感兴趣的,在本次的区域活动中,我选择了软体积木、雪花片等积木让幼儿进行拼搭。这次我让可涵也玩积木,可涵平时在这方面能力比较弱,因此我安排他多动手拼搭来锻炼自己的能力。在活动中,他跟往常一样一个人开始拼搭。看着其他幼儿可以跟自己的同伴一起拼搭,但可涵却常常一个人,不会主动和同伴一起拼搭,就算不会拼搭了,也不会主动和同伴一起拼搭。
对象的分析:孩子们对建构是很有兴趣的,但在活动中,由于可涵年龄较小,而且胆子也比较小,因此缺少与同伴合作的机会。对于他的要求不能过高,应该慢慢促进幼儿之间的合作能力。
反思:在任何活动中要及时地引导幼儿合作,鼓励幼儿合作来促进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合作能力。
篇4小班幼儿区角观察记录
观察到的现象:今天在进行区角活动的时候,一些孩子选择了益智区的拼图,这个玩具拼板较多需要集体合作拼搭。孩子们对拼图很有兴趣也很有耐心。一开始,孩子们都在安静地拼插着自己手中的拼板,过了一会儿,俊楷开始烦躁起来,他面对自己手中较为复杂的拼板有些失去耐心。
对象的分析:俊楷小朋友性格内向,做事情缺乏耐心和自信,对于一件事情的专注力总是不能很持久地保持,遇到困难时会习惯求助于别人。
反思:所以当他在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教师应耐心指导并给予鼓励,坚持要他自己完成,体验成功的喜悦。并在游戏中让他尝试锻炼她的合作意识,学会互相帮助。
户外活动《滑滑梯》记录 小班区角记录200篇小班区域观察记录50篇篇2
区域名称:
建构区
观察对象:
小琸
记录者:
顾丽亚
观察重点:
观察幼儿与他人的交往情景。
幼儿活动情景:
我们班的孩子对搭积木是很感兴趣的,在本次的区域活动中,我选择了软体积木、雪花片等积木让幼儿进行拼搭。这次我让小琸也玩积木,小琸平时在这方面本事比较弱,所以我安排他多动手拼搭来锻炼自我的本事。在活动中,他跟往常一样一个人开始拼搭。看着其他幼儿能够跟自我的同伴一齐拼搭,但文博却常常一个人,不会主动和同伴一齐拼搭,就算不会拼搭了,也不会主动和同伴一齐拼搭。
行为分析:
孩子们对建构是很有兴趣的,但在活动中,由于小琸年龄较小,并且胆子也比较小,所以缺少与同伴合作的机会。对于他的要求不能过高,应当慢慢促进幼儿之间的合作本事。
教师后续的支持:
在任何活动中要及时地引导幼儿合作,鼓励幼儿合作来促进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合作本事。
小班区域观察记录2
区域名称:
表演区
观察对象:
小雨
记录者:
顾丽亚
观察重点:
能否进行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流,有必须的交往本事。
幼儿活动情景记录:
又到了区域活动的时间啦,在今日的活动中,孩子们显得异常有兴趣。一走进表演区,孩子们就立刻拿起区域角内的表演器材开始了他们的游戏活动。孩子们先拿起了服装进行打扮自我,然后带上了动物头饰进行了动物晚会,孩子们的动作也做的形态各异,有的模仿小动物,有的模仿一些奇怪的动作。这时,小雨穿上了环保服装,开始了她的表演活动。玩着玩着她又当起了小教师,做了小主人,带领着其他小朋友开始了他们的表演游戏。
行为分析:
在一次次的区域活动中,我发现表演区的孩子越来越多。另外,孩子们十分喜欢带着那些头饰、服装进行表演。从中我发现孩子们十分喜欢模仿小动物或者成人。活动中,小雨当起了小主人能够带着小朋友一齐游戏。教师应当多鼓励幼儿当自我的小主人,大胆地和同伴一齐游戏,促进幼儿的合作本事。
教师后续的支持:
应当多鼓励幼儿当自我的小主人,大胆地和同伴一齐游戏,促进幼儿的合作本事。
小班区域观察记录3
区域名称:
表演区
观察对象:
小雨
记录者:
顾丽亚
观察重点:
能否进行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流,有必须的交往本事。
幼儿活动情景记录:
又到了区域活动的时间啦,在今日的活动中,孩子们显得异常有兴趣。一走进表演区,孩子们就立刻拿起区域角内的表演器材开始了他们的游戏活动。孩子们先拿起了服装进行打扮自我,然后带上了动物头饰进行了动物晚会,孩子们的动作也做的形态各异,有的模仿小动物,有的模仿一些奇怪的动作。这时,小雨穿上了环保服装,开始了她的表演活动。玩着玩着她又当起了小教师,做了小主人,带领着其他小朋友开始了他们的表演游戏。
行为分析:
在一次次的区域活动中,我发现表演区的孩子越来越多。另外,孩子们十分喜欢带着那些头饰、服装进行表演。从中我发现孩子们十分喜欢模仿小动物或者成人。活动中,小雨当起了小主人能够带着小朋友一齐游戏。教师应当多鼓励幼儿当自我的小主人,大胆地和同伴一齐游戏,促进幼儿的合作本事。
教师后续的支持:
应当多鼓励幼儿当自我的小主人,大胆地和同伴一齐游戏,促进幼儿的合作本事。
小班区域观察记录50篇篇3
观察对象丁一芮
年龄4
性别女
所在区角手工区
时间2.27下午14时20分
观察情况记录幼儿粘贴国旗时将国旗的五颗黄星粘在国旗的右上角上,并且排列不均匀。大星和小星星都排列在一行上。
评价与分析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着幼儿的观察不够细致,只看到国旗上面有一颗大星和四颗小星星,却没注意星星的位置和排列顺序。
教师介入策略教师知道星星的位置,并引导幼儿观察四颗小星星是怎样围着大星星排列的。
改进措施及目标教师在引导幼儿观察时就要重点点明星星的位置和星星的排列顺序,并特别引导幼儿在粘贴时注意。
小班区域观察记录50篇篇4
一、观察情况
在幼儿园领导的支持帮助下,这个学期我们小班顺利的开展了五个区域活动,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特色,它们的创设都符合了小班的年龄特点,分别有建构区、美工区、娃娃家、钓鱼台、科学区。而本月我将重点的观察幼儿在钓鱼台的操作活动并指导幼儿如何操作,还有发现了什么问题,如何的把钓鱼台区域做得更让小朋友喜欢,从中学到新的知识新的乐趣。
在开展区域活动这个月中,当我创设了“鱼塘”投放小鱼在里面,还提供了鱼竿,我发现了小班小朋友刚开始都很喜欢进去里面玩,尤其是平时很好动的庞博、陈宗鹏小朋友居然能够安静的在那里钓鱼了,而且还带动了其他小朋友一起去玩,而我在旁边也经常鼓励他们耐心的钓鱼,看谁钓的多。刚开始他们还兴趣勃勃的钓鱼,可是过了几天我发现很少有小朋友去光顾钓鱼台了,我过去问小结、小博等小朋友为什么不去钓鱼台玩了?他们告诉我,老师这个太难钓了,我都钓半天了都没有钓到一条鱼呢!带着这个问题我跟小光等几个小朋友在钓鱼台里一起寻找原因为什么那么难钓到鱼?为什么孩子们都不喜欢玩?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我们一起讨论,分析,最后得出的结果是:
1.鱼钩里的磁铁太小了小鱼很难被吸上来。
2.小鱼嘴里的铁丝太细又小,很难钩到。
3.鱼塘太浅鱼竿的绳子太长了也是影响钓鱼。
4.没有固定的挂鱼竿架子,那些鱼竿的绳子是麻绳很容易缠在一起,每次钓鱼都要解很久,都没有兴趣去玩了。
5.品种太少了,就单单有鱼不好玩,应该还要其他东西。
二、观察分析
孩子的世界很简单,他们就是喜欢玩,而不是要把玩当成一种任务去做,小孩子刚开始兴趣勃勃的去玩是因为他们好奇,从来没有玩过的,而老师别误以为真的开展成功了,我们要好好反思一下,当我们教师投放东西进区域的时候不能用成人的思维去投放安排,我们要将心比心,如果我们是幼儿,这样的操作我会感兴趣吗?这样的工具会对我钓鱼有阻碍吗?有时候要多在幼儿角度看待问题,这样的活动才有意义。
三、措施与结果
经过跟幼儿们一起沟通讨论,知道了幼儿们不喜欢去钓鱼台玩的原因,我也反思了自己,因为我考虑得不是很周到,设计得没有合理才让小朋友不喜欢玩的,所以我后半段针对幼儿提出的问题一一的改善,把鱼竿的麻绳子改用普通易解开的绳子,把纸箱弄成一个鱼竿架子,让小朋友们放在那里不易打结,而且还把绳子根据鱼塘的高度适当的剪短了一些,跟小朋友们还一起制作了别的东西投放在鱼塘中丰富幼儿操作。磁铁和铁丝也改变了一点了,现在小朋友在里面玩得很开心,我也将会跟踪到底,一路观察幼儿,随时与幼儿沟通了解他们的需要,跟他们做好朋友一起玩,一起制作,一起发现问题。
小班区域观察记录50篇篇5
观察对象丁誉涵
年龄4
性别男
所在区角绘画区
时间下午14时25分
观察情况记录绘画的内容是我的老师,而丁誉涵画的我的老师也是很特别的,有6个圈和4条线组成的,颜色也很统一,全是红色,画完就拿给我看了。
评价与分析在幼儿的眼里,头脑中,有头有身子有胳膊腿就是一个完整的人的形体了,孩子涂成红色也是因为我当天穿了一件红衣服。
教师介入策略教师及时指导幼儿丰富人物肢体,学会给人物添五官,穿衣服。改进措施及目标幼儿的绘画技巧和经验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老师应多让孩子接触一些同样类型的绘画作品。
小班区域观察记录50篇篇6
区域名称:表演区
观察对象:小雨
记录者:顾丽亚
观察重点:能否进行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流,有必须的交往本事。
幼儿活动情景记录:
又到了区域活动的时间啦,在今日的活动中,孩子们显得异常有兴趣。一走进表演区,孩子们就立刻拿起区域角内的表演器材开始了他们的游戏活动。孩子们先拿起了服装进行打扮自我,然后带上了动物头饰进行了动物晚会,孩子们的动作也做的形态各异,有的模仿小动物,有的模仿一些奇怪的动作。这时,小雨穿上了环保服装,开始了她的表演活动。玩着玩着她又当起了小教师,做了小主人,带领着其他小朋友开始了他们的表演游戏。
行为分析:
在一次次的区域活动中,我发现表演区的孩子越来越多。另外,孩子们十分喜欢带着那些头饰、服装进行表演。从中我发现孩子们十分喜欢模仿小动物或者成人。活动中,小雨当起了小主人能够带着小朋友一齐游戏。教师应当多鼓励幼儿当自我的小主人,大胆地和同伴一齐游戏,促进幼儿的合作本事。
教师后续的支持:
应当多鼓励幼儿当自我的小主人,大胆地和同伴一齐游戏,促进幼儿的合作本事。
小班区域观察记录50篇篇7
小班观察记录表(一):
时间——3月27日午时
地点——小小三班教室
人物——阳阳、教师
事件描述:
由于阳阳仍时常管不住自我的嘴巴,接下来的日子我总是异常注意着他,生怕他再次闯祸。可是尽管我十二分的细心,不愿发生的事情还是发生了。这天户外活动,我带孩子们玩拖拉玩具。阳阳玩得可开心了,一会儿拉着玩具快跑,一会儿又将玩具滚出。玩着玩着,阳阳玩具上的线绳和墨墨玩具上的线绳缠绕在了一齐,两人各自争抢起来。听到争吵声我立刻冲了过去,可为时已晚,墨墨的手上已出现了牙痕。
处理:
我无奈地让阿姨带着受伤的墨墨去涂药膏,并很生气地怒视着阳阳。这次发现他居然用手蒙住了自我的眼睛,一副不敢见教师的样貌。我皱起眉头问他:“明白自我做错了?”阳阳撅起嘴巴替自我辩解着,我努力地听着,了解到他在说:“我来修玩具,他不给我。”
分析:
这次的事件让我发现,由于阳阳说不清楚话,没有及时地使同伴了解他所要表达的意思,再加上他性情急噪,从而使他失去了解释的耐心,又犯了老毛病。阳阳看到教师后用手蒙住了眼睛这一表现说明他已经明白自我咬人的行为是不对的,自我又一次闯祸了,同时也说明在平时的相关活动中阳阳获得了必须的感性认识。
小班观察记录表(二):
幼儿园小班观察记录:挑食
观察对象:王超
观察时间:
观察地点:小四班活动室
今日,我们吃的是面条。王超小朋友也不着急着吃,先东张西望了一会儿,用勺子舀起一勺面条汤,放在嘴边吹一吹放入嘴中。他喝了无数口汤可是就是不吃面条。我走过去,对他轻轻地说:“我们要使劲吃饭,吃的多身体好,长的高的。”听完后,他说:“妈妈说了我好好吃饭会长很高很高的。”我说:“对!我们王超小朋友可棒了,此刻都自我吃饭了!”听完,他开始用勺子挑起一根面条放入嘴中。这时,我拿起碗挖了一大口面条放入他嘴中,他大口大口的吃起来,不再东张西望,一向盯着我的勺子什么时候往他嘴里放。喂了几口他说:“我要自我吃。”我便表扬了他,他很高兴,不一会儿一碗面条就吃完了。拿着碗来到我面前大声说:“教师,我都吃完了。”我表扬了他,发给他一朵小红花,并且要求他以后争取在家里也这样。他点点头,十分高兴,不时拿着小红花给别的小朋友看,一副很自豪的表情。
行为分析:从今日观察的情景看来,王超小朋友在家里长久养成了一种“饭来张口”的习惯,他并不是很挑食,只是懒得自我吃饭。他吃饭时对他人存在着依靠性,这与他长期由奶奶喂养有必须关系。可是在今日教师的喂饭过程中,他是比较有目的性的在吃饭,并且主动要求自我吃饭,这比过去有很大的提高。当教师表扬他时候,他十分高兴,说明奖励对他很有帮忙,今后要多多对他进行鼓励。
小结: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大多是自幼逐渐培养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是保证营养均衡,身体健康,精神愉快,身心正常发育的重要前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的饮食习惯不好的孩子,身体较弱。孩子的不良饮食习惯仅靠教师单方面的努力还是不行的,家长也要进取配合教师的工作,引导孩子构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在家庭膳食中,为幼儿的全面营养做些努力。要教育、帮忙孩子明白一个道理,从小养成良好饮食习惯,才能健康成长。
小班区域观察记录50篇篇8
一、观察实录
今天区域游戏,天天、晨晨和雯雯选择了包糖果。大家打开糖果盒子,每人拿了一张“糖果纸”和一颗“糖果”开始包起来。天天把糖果放在糖果纸上,卷了几次都没有卷好,他抬头看了看旁边的小朋友,继续卷起了糖果纸。突然天天发现糖果纸卷坏了一些,向老师问道:“老师我这里卷坏了一些,怎么办呀?”老师说:“你觉得应该怎么办呢?”天天说:“换一张。”然后把卷坏的糖果纸连着糖果放在了旁边。卷了一会儿,晨晨发现糖果纸快没有了,就拿出了糖果纸的材料和剪刀,开始裁剪糖果纸。这时天天又包坏了一张糖果纸,放在了桌子上。看见晨晨在剪糖果纸,就和她一起剪了起来。剪到一半,天天说:“我不剪了。”继续拿起盒子里最后几张糖果纸开始包起来。这次包好了一颗糖果,天天把糖果放进了糖果盒子里。没一会儿,糖果纸用完了,晨晨把之前剪好的一张糖果纸给了雯雯,天天没有了。晨晨看了看,拿起剪刀开始裁剪糖果纸。天天站起来对雯雯说:“没有糖果纸了,我们要等一下。”说完便坐下来等晨晨剪糖果纸。
二、分析与思考
1、游戏材料:糖果纸所用的材料是彩色皱纹纸,颜色很鲜艳容易定型,但是不牢固很容易撕破。所以幼儿在操作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卷坏糖果纸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操作的持续性。
2、游戏环境:包糖果这个活动,可以投放在益智区,也可以投放在美工区。本次投放在生活区,有针对性的锻炼幼儿“卷”“包”的基本生活技能,发展小肌肉,提高手指的灵活性。生活区提供了包糖果的材料,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对这些材料进行加工。
3、幼儿发展:
(1)小班幼儿由于小肌肉发展不够完善,动手操作能力较低。所以小男孩“天天”卷了好几次都没有成功,还出现了卷破糖果纸的现象。拿剪刀也不是很熟练,以至于出现剪了一半放弃不剪的现象。
(2)小班幼儿爱模仿,当天天看见晨晨剪纸的时候,就也跟着一起剪纸。
(3)最后糖果纸用完了,天天选择等待其他同伴剪好的糖果纸。遇到困难的时候,天天并没有积极开动脑筋寻找解决的办法,而是依赖他人的成果。
三、策略
1、教师可以改进游戏材料,选择结实一点的纸作为糖果纸,支持幼儿持续练习“卷”的技能。
2、由于幼儿动手操作能力较差,教师可以联系主题活动,设计一些操作环节,有意识的锻炼幼儿。也可以在区域里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吸引幼儿动手操作。
3、教师在区域游戏活动结束后,可以引导幼儿互相评价,共同思考、讨论解决的办法,积累一定的游戏经验。
4、对于小班幼儿爱模仿的现象,教师要进行正确引导,因为模仿是幼儿重要的学习方式。
小班区域观察记录50篇篇9
一次角色游戏时,我来到“康康医院”。今天,涛涛、焱焱是小医生,菲菲、涵涵是小病人。这时菲菲来医院看病了,她刚坐下来说:“我有点不舒服,我的头有点痛。”涛涛小医生没有做什么检查,直接拿出针筒朝菲菲的头上打,打完针涛涛小医生说:“好了。”一会儿涵涵来看病了,涛涛小医生和焱焱小医生也是这样,一声不响就给“病人”打针。看到他们在这个医院里,就只玩打针的游戏,内容实在太单一了,根本玩不出什么。这时我当成了一名“病人”来到康康医院,接待我的是涛涛“小医生”:“你怎么了?”我说:“我的腿很疼,昨天不小心摔了一跤。”看到他又要拿针来给我打针了,我马上说:“你不需要给我检查一下吗?”经过我一提醒,他就找起来了,找到一个照X光的,给我照了一下,说你的腿骨折了,我们帮你包扎一下吧,于是两人帮我包扎起来。包好后,我说谢谢你们。然后说:“对呀,就应该这样,有病人来了,先问问他们哪里不舒服,然后再给他们检查一下,不是什么病都需要打针的。活动结束后,我又让集体讨论应该怎样给病人看病,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有的说:“要先问哪不舒服?”“要用听诊器先听!”“要先挂号”“可以吃药,不用打针”“如果针打错了,会死人的!”幼儿各持己见,最后达成比较一致的看法。使活动产生了新的玩法,游戏内容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而且增强了孩子们的是非观念,也找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后来小朋友在康康医院再也没又出现过想刚才那样,一声不响的给任何“病人”打针的情况。
角色游戏是幼儿自然的游戏,带有很大的自发性,要实现游戏的教育作用,并使游戏和其它活动结合起来,必须有教师的指导。在幼儿游戏时,教师的介入一直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什么时候介入,以何种方式介入,怎么来把握这个度呢?幼儿游戏无时无刻不在“尝试错误”中获得经验,从失败中获得经验,在尝试中获得情感与智慧的平衡,这就是游戏的本质。所以,我就找了一个切入点,扮演角色介入,促进角色间的交往。当幼儿的角色行为只停留在简单动作的重复并缺乏角色间交往时,教师可以扮演相对被动的角色介入游戏,并以角色的模糊行为引起幼儿对角色行为的关注。
小班区域观察记录50篇篇10
观察实录:
今天是第三组的小朋友玩娃娃家。娃娃家的角色牌有五个,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小朋友。孩子们进区后,一会儿传来了争吵的声音,“我要当妈妈,我才不想当奶奶了”,原来是小萌和姜文煦小朋友都争着当妈妈了,而其他三个小朋友都戴好了角色牌,睁着大眼睛看着这两位小朋友。我一走近,小朋友们马上用求助的目光看着我。
我蹲下身子问小萌和姜文煦:“你们为什么都要当妈妈呢?”小萌抢先回答:“因为我平时最喜欢妈妈,我觉得当妈妈好玩一些。”姜文煦也说:“我也喜欢当妈妈,当奶奶不好玩。”
想到我们刚刚学过的一首儿歌《我有一个幸福的家》,我就对娃娃家的宝宝说:“那我们先来朗诵刚学过的《我有一个幸福的家》的儿歌吧!”孩子们马上大声的念起了儿歌,儿歌念完,我马上问:“为什么说是幸福的家呀?家里有些什么人呢?”一旁的“爷爷”王梓彦说:“有爷爷、奶奶、爸爸和妈妈。”“爸爸”谢雨也在一边补充道:“还有小朋友呀!”我接着说:“对啦!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很幸福,是因为我们有一大家的人,大家在一起相亲又相爱!”小萌点点头说:“我也觉得。”小朋友们都点点头,我接着说:“在我们的家里,每一个人都很重要,今天娃娃家的宝宝们也是一家人,小朋友们要当好每一个角色,我们来试试当不同的角色好不好?”小朋友都说好。我转过头看看边上那三个戴好角色牌的小朋友说:“爷爷、爸爸、和小朋友真棒,不争不抢的选好自己的角色。”我又看看小萌和姜文煦说:“老师提个建议,今天小萌来当‘妈妈’,姜文煦当‘奶奶’,到下一次游戏的时候我们就互换角色,看看谁当的‘妈妈’或者‘奶奶’当的好?可以吗?”通过调节和劝说,小萌最终当上了“妈妈”,姜文煦当上了“奶奶”。刚开始“奶奶”还撅着小嘴巴,可过了一会儿,“奶奶”就开心的投入到角色中去了。
分析:
1.孩子们到娃娃家,有了初步的规则意识(如:已有三位小朋友自己分配好角色,戴好了角色牌。)
2.我们有时经常会问孩子最喜欢家里的谁?大部分孩子都回答的是妈妈。虽然小班的孩子还不能用语言去表达,但孩子们心中就是觉的妈妈是温柔漂亮能干的,相比之下,奶奶在孩子们的心中分量比妈妈要稍逊色一些。所以当有“妈妈”和“奶奶”的角色选择的时候,就会出现以上案例中的一幕:两个孩子都争选当“妈妈”的角色。
3.我最初是想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给孩子自主的权利,让孩子自己去选择角色,所以让“娃娃家”的孩子们自选角色牌。其实孩子们对于角色扮演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有的孩子碰到自己的喜欢的角色就会争论不休,这也与孩子的自我为中心的状态有关。
措施:
1.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加强孩子的亲情观念的培养,知道家里的成员都是很重要的。
2.孩子在游戏中出现问题,教师要及时的出现,并用亲切的语言和适宜的方式去引导孩子。比如:两个孩子都争选“妈妈”的角色,我及时的用念儿歌的方式,让孩子停止了争吵。并加以提问,加深孩子们对家庭角色的认识。
3.教师还是要引导孩子自己去分配角色,不能硬性的指派孩子去担当什么样的角色。我用建议的方式让两位孩子协商和分配谁当“妈妈”,虽然孩子刚开始还是有点不高兴,但当孩子的投入到游戏当中的时候,能马上忘掉不开心,这也是小班孩子的心理特点。
4.小班孩子在自选角色这个规则意识上是比较薄弱的,孩子无法协商角色的选择时,教师要酌情参与指导,制定轮换角色的规则,并用图片的形式记载孩子表演过角色的轨迹,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担任自己喜欢的角色。当孩子得到自己喜欢的角色时,要给孩子提出游戏的要求,让孩子学会珍惜自己的机会,同时对能自主协商分配角色和谦让的小朋友进行表扬。帮助小朋友逐步学会协商、合作,学会克制自己,遵守规则。加强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5.在评价环节,运用情景再现法,让全班孩子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孩子把遵守规则内化,逐步培养他们自愿、自觉的遵守轮换规则的好习惯。
小班区域观察记录50篇篇11
背景分析:
这段时间,我班正开始《可爱的小动物》主题探索活动,孩子们对动物表现出很亲近的感情,也喜欢自己扮演其中的角色。
幼儿行为实录:
音乐活动《小白兔捉迷藏》开始了,老师扮演了兔妈妈,幼儿扮演兔宝宝戴上了胸饰,老师开始让大家听一段音乐,音乐刚出来,孩子们有的说:小白兔跳出来玩,有的说:它去拔萝卜去,还有的说:它去超市买好吃的。老师看到孩子们情绪十分高涨,又提了问题:那你们听听后面的音乐,小兔又在干什么呢?孩子们一下十分安静,侧着耳朵听着,有的先说了:“小兔休息一下。”还有的说:“小兔在吃东西了。”只有子瑜说:“可能碰到大灰狼了,它躲起来了。”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地猜着,最后老师做了一个表扬他的动作,大家应和着他的意见……可是等狼来捉小兔时,大家都变成花、草、树、石头等,等狼过来问:你是谁呀?没有一个说是小兔,子瑜说:“狼是食肉动物,它不喜欢吃草的。”看来孩子们还能区分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呢!
教师反思:
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生成了有关食物链的问题,也热衷于讨论食草和食肉动物的话题,在与孩子们一起开展生成式主题活动的历程中,我时时为小班孩子的创造潜能而惊讶和感动;在和孩子们互动的过程中,我从中学到了许多活生生的知识,这些活动使我的教学实践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小班孩子,他们也可以是生成活动的主人。虽然,小班孩子的
生成活动不如中班、大班的那样能产生较多、较好的成果,它只是在平平淡淡的真实生活中自然地沉淀着、积累着。但实践让我明白:教育并非演戏,取之于生活而又用至于生活
的经验才是最珍贵的,真正符合幼儿需要,有利于每个孩子提高和发展的活动才是成功的。
改进措施:
1、在事先的准备上,创设更贴近小班孩子生活经验的情境,容易激发孩子表达的欲望。
2、教师还要多给孩子表达的机会,重视个别在集体中表现。
小班区域观察记录50篇篇12
观察记录:我带领部分小朋友去我园的公共区域——社会体验区进行区域活动,孩子们可高兴了,来到区域入口处,我开始介绍各区域的玩法与规则,随后让他们选择各自喜欢的区域玩儿。灼灼一开始选择理发店,一手拿起吹风机一手拿起梳子,又是吹呢又在梳;不一会儿,就跑去“爱心医院”的区域进行活动了,只见她拿起小针管(儿童玩具),对乐乐(我班比较调皮的孩子)说:“快点过来,老师说了在外面进行户外活动的时候,要遵守游戏的规则,能不能到处乱跑,摔跤了怎么办?再不听话,我就带你到保健室打一针,看你还跑不?”我听了只想笑,心里顿时一愣。
分析与思考:老师的一言一行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你的一个小小的举动,孩子们都在细心地观察,并且模仿。灼灼刚才的一席话,好像就是我平时的缩影,因为我平时经常这样教育小乐乐。此事不由得我深思:如何才能更好地为人师表,为幼儿树立良好的形象,对我们敲醒了警钟。幼儿的是非分辨能力较薄弱,他们分不清老师只是吓唬吓唬乐乐,让他遵守规则不做危险的事情,如果一旦老师引导不当,那么幼儿便会有暴力倾向。因此,需要老师正面的、正确的引导。启示:“人之初,性本善”!每位孩子出生时都是一样的没有优秀与拙劣之分,关键是后天的引导与教育,良好的教育能培养一个优秀的人才,拙劣的教育会让孩子误入歧途。因此,对于为人师表的我们来说,高尚的师德素质、精湛的文化素养至关重要。教师的语言应该文明有修养,温文尔雅,如何以鼓励性的有效语言正确引导孩子,改掉自己平时的口头禅,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是值得我们幼儿教师深思的问题。小班区域观察记录50篇篇13
区域名称:建构区
观察对象:小羽
记录者:顾**
观察重点:利用一切机会,鼓励小羽大胆用语言与别人交往。
幼儿活动情景记录:
孩子们正在自由地玩着积木,只见小羽独自一人坐着玩衣角,她耷拉着脑袋坐了一会儿,最终微微抬起头看了看积木。我走过去问“你想玩吗?”她点了点头,没说话,只用眼睛看着我。一会儿她站了起来,慢慢走了过去,还不时回过头看我,我笑着点点头,她走到了孩子们的身边。正在小羽认真的拼插积木时,我看见他对面的小宇拿了她几个玩具。而小羽看见了却不说话,但脸上有些不高兴。过了一会小宇又拿她的玩具,只见小羽一把把自我的玩具全拿了回来,还把他的玩具给打烂了。当我走到她面前,她委屈得哭了。
行为分析:
1.从案例看,小羽是个性格较为内向的孩子,小羽在交往方面很不主动,缺乏勇气,内心的需求和期望总不敢去实现。而我的点头、微笑无疑给了她很大的鼓舞。这孩子不是不想交往而是不敢交往,她需要教师更多的关怀和爱。而在交往中她却不善于用语言和别人进行沟通,所以委屈得哭了。
2.针对小羽的行为,我与家长进行了个别交流。从中了解到,小羽在家里就很乖巧、不大爱说话,很依恋父母,父母也认为孩子年龄小很多事情都包办。平时父母交际很少,不经常带她出门,将她封闭在自我的小家中,致使她缺少交往的机会。
教师后续的支持:
1.增强孩子的自信,抓住时机表扬她
2.游戏时多让幼儿以强带弱、相互配合
3.利用一切机会,鼓励小羽大胆用语言与别人交往。
4.开展主角活动,让小羽参加。
小班区域观察记录50篇篇14
观察过程
又到了区域活动的时间啦,在今日的活动中,孩子们显得异常有兴趣。一走进表演区,孩子们就立刻拿起区域角内的表演器材开始了他们的游戏活动。孩子们先拿起了服装进行打扮自我,然后带上了动物头饰进行了动物晚会,孩子们的动作也做的形态各异,有的模仿小动物,有的模仿一些奇怪的动作。这时,梓源,穿上了环保服装,开始了她的表演活动。玩着玩着她又当起了小教师,做了小主人,带领着其他小朋友开始了他们的表演游戏。
分析与反思
在一次次的区域活动中,我发现表演区的孩子越来越多。另外,孩子们十分喜欢带着那些头饰、服装进行表演。从中我发现孩子们十分喜欢模仿小动物或者成人。活动中,梓源当起了小主人能够带着小朋友一齐游戏,教师应当多鼓励幼儿当自我的小主人,大胆地和同伴一齐游戏,促进幼儿的合作本事。
篇2:小班区域观察记录
区角活动观察记录表
观察情景
今日区角活动时,李瑞宏小朋友很快就进入了益智区,熟练的拿起了一盘积木,把积木全部倒在了桌子上。之后他拿了小方块积木一块一块细心翼翼地玩起了垒高。过了一会儿,他把小方块积木全部都垒了起来。他看了看桌子,发现没有了,就开始东张西望,我发现他有点心不在焉了。
这时,我看到李瑞宏又去拿了一盘其他的玩具玩起来了……
观察分析
我在观察他是在瞎玩,还是有目的的在操作。如在发现孩子的兴趣点有所转移,就应及时介入,启发幼儿的扩散性思维,引导幼儿继续进行建构。
措施与结果
在幼儿刚进行活动的时候,我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在一旁观察孩子的行为,没有进行指导。之后当我发现孩子对于本次活动的兴趣有所减弱时,我就及时用启发性的语言进行了引导,为他寻找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案例描述:今日中午吃过午饭,我让孩子们到图书区看图书,请他们选择自我喜欢的图书看,培养他们保护图书、喜欢看书的习惯,孩子们都显得比较高兴,刚开始的时候,还纪律还比较好,可是之后却发生了好几件事:1、几个小男孩拿着图书当方向盘开汽车,嘴巴里还不时的发出:“滴滴、叭叭!”的汽车叫声,有的还把书卷起来当话筒唱歌;2、好几本书都掉在了地上,却只见孩子从书上踩过的脚印,没有一个人会弯腰见图书,应对这幅场面,我说:“书宝宝已经在地上躺了很长时间了,怎样没有人把书宝宝送回家呢?看!这本书宝宝已经在哭类!它可悲痛类!”没人反应,最终还是乐乐小朋友把书捡起来放回了书架;3、在看书的时候,突然有个小朋友大叫:“看!我那里有奥特曼!可好看类!”这么一叫,引来了旁边小朋友的兴趣,于是旁边的小朋友也想看,最终你争我抢,可怜的那本图书,只听“哗”的一声响,撕破了!4、书然在图书区呆了很长时间,只见他拿了一叠书,走到小椅子前,把手里的一叠书往椅子上一放,当垫子做。
我的反思:
应对以上孩子们在阅读中出现的种种不良的行为习惯,我觉得应当要即使去引导和纠正,因为当孩子们构成了某种不良的习惯后,要去纠正它是一件十分吃力的事,我想,让孩子去承受他们行为的后果是一种可行的办法,让她去体验自我的行为给自我带来了什么样的危害,去尝尝行为产生后的苦果。任何的说教都没有幼儿直接的经验感受来的真切,来的有效!
篇3:小班区域观察记录后面还有多篇小班区域观察记录!
观察重点:分工合作整理区角
观察人数:4人平均年龄3岁半(妍妍、轩轩、朵朵、浩宇)
观察背景:
娃娃家是小班幼儿最喜欢的区角,班上每次拿到入区卡的孩子们都异常兴奋着急着入区,进去了却不明白自我该干啥,东瞧瞧、西看看,这摸摸、那动动却毫无目的,什么都感兴趣却又不明白到底先玩什么?游戏结束尽管都明白要整理,可忙乎了半天却越理越乱,最终教师看到的总是一片狼藉,还得帮着收拾很久。在多次的观察中,教师都没有盲目介入,而是充分的观察了解分析原因,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还不丰富、语言表达缺乏逻辑,又没有一条主线或一件共同参与的事或物的场景把主角进行分工和合作,所以,在游戏中和收拾整理环节就会是各玩各和都想收的混乱场面。基于这些特点,我就有目的的试着为孩子们预设场景,给予他们必须的导向。看看孩子们赋予自我一个什么主角,怎样玩下去。使他们能在娃娃家的游戏中将兴趣得以拓展,玩得更有价值。
过程描述:
今日又是这几个小朋友进娃娃家,我特意带了一位“小客人”去娃娃家,告诉他们这位是邻居家的小宝宝,今日邻居阿姨有急事,需要我们来帮忙照看一下小宝宝,大家都好奇的看着娃娃都想抱,田梓妍抢先接过娃娃却对教师说:“我去给她煮饭,来喂她吧!”我觉得这个想法不错,就对妍妍和另外三个小朋友说:“那好,你们去照顾小娃娃吧,要好好照顾哦。”“你们明白怎样才能照顾好娃娃呢?”还是妍妍抢着说:“喂东西给她吃,陪她玩游戏,还要给她洗澡,累了就哄她睡觉。”“嗯,这个方法好,你们去陪宝宝玩吧!”
四个孩子分别去选择了自我主角所需要的玩具材料开始为小宝宝忙碌起来:“娃娃的头发太长了,我来给她剪头吧”妍妍主动当起理发师来,朵朵说“我是妈妈,我带宝宝剪头”朵朵扮演了娃娃的妈妈,轩轩说:“我是爸爸,我来煮饭哈”,便在灶台边忙碌起来,。浩宇带着哭腔坐在地上茫然的看着大家,委屈地说“我呢?我干什么呀?”妍妍立刻接过话:“你是爷爷,你去买菜吧”,“好的”浩宇开心的提着篮子在娃娃家里转悠起来......[由]
扮演“爸爸”的轩轩在厨房里忙碌着,扮演“妈妈”的朵朵给宝宝铺好了床边给宝宝喂奶边哄宝宝睡觉,嘴里还轻轻念叨着“宝宝睡觉觉”。扮演“爷爷”的浩宇买完菜便坐在一旁“悠闲”地看起报纸来,还自言自语地说:“爷爷喜欢看报纸”。
扮演“爸爸”的轩轩做好饭摆好桌子便招呼大家过来吃饭了。轩轩对朵朵说:“我来给宝宝喂饭,你吃饭吧”一家4口开心的围坐在一齐吃饭。
游戏结束的铃声响了,“餐具不能放地上”妍妍着急地指挥着“爸爸、爷爷”收拾厨房,“妈妈”赶快把宝宝的衣服和奶瓶摆放好,“理发师”利落的将美发用具整理归位。
孩子们各自收拾完属于自我的事情便一一离开了娃娃家,最终结束的是轩轩。
篇4:小班区域观察记录
观察目的:娃娃家主角的分配
观察对象:玩“娃娃家”的五位幼儿,尹可欣、王若语、余子星、付梓坤。
观察时间:2014年12月10:50一11:20
观察地点:小一班教室“娃娃家”活动区
观察实录:
今日是尹可欣、王若语、余子星、付梓坤这四位小朋友玩娃娃家。娃娃家的主角牌有两个,爸爸和妈妈。孩子们进区后,一会儿传来了争吵的声音,“我要当妈妈,我就要当妈妈,我不当宝宝。”原先是尹可欣和王若语小朋友都争着要当妈妈,而其他三个小朋友都已经分配好主角了,睁着大眼睛看着这两位小朋友。我一走近,小朋友们立刻用求助的目光看着我。我蹲下身子问尹可欣和王若语:“你们为什么都要当妈妈呢”可欣抢先回答:“因为我最喜欢妈妈,我觉得当妈妈好玩一些,我想做菜。”小语也说:“我也喜欢妈妈,当宝宝不好玩。”想到我们刚刚学过的一个故事《幸福的一家》,我就立刻问娃娃家的宝宝:“为什么说是幸福的一家呢家里有些什么人”一旁的“爸爸”余子星说:“有爸爸、妈妈和哥哥。”“哥哥”坤坤也在一边补充道:“家里还有宝宝呀!”我之后说:“对啦!我们一家人在一齐很幸福,是因为我们有一大家的人,大家在一齐相亲相爱!”可欣点点头说:“我也觉得,我们家也是这样的。”小朋友们都点点头,我之后说:“在我们的家里,每一个人都很重要,今日娃娃家的宝宝们也是一家人,小朋友们要当好每一个主角,我们来试试当不一样的主角好不好”小朋友都说好。我转过头看看边上那两个分配好主角的小朋友说
:“爸爸和哥哥真棒,不争不抢的选好自我的主角。”我又看看可欣和小语说:“教师提个提议,今日可欣来当‘妈妈’,小语当‘宝宝’,到下一次游戏的时候我们就互换主角,看看谁当的‘妈妈’或者‘宝宝’当的好能够吗”经过调节和劝说,可欣最终当上了“妈妈”,小语当上了“宝宝”。刚开始“宝宝”还撅着小嘴巴,可过了一会儿,“宝宝”就开心的投入到主角中去了
分析:
1、孩子们到娃娃家,有了初步的规则意识***如:已有两位小朋友自我分配好主角了。***
2、我们有时经常会问孩子最喜欢家里的谁大部分孩子都回答的是妈妈。虽
然小班的孩子还不能用语言去表达。但孩子们心中就是觉的妈妈是温柔漂亮能干的,相比之下,宝宝在孩子们的心中分量比妈妈要稍逊色一些。所以当有“妈妈”和“宝宝”的主角选择时,就会出现以上案例中的一幕:两个孩子都争着当“妈妈”的主角。
3、我最初是想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给孩子自主的权利,让孩子自我去选择主角。所以让“娃娃家”的孩子们自我分配。其实孩子们对于主角扮演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有的孩子碰到自我喜欢的主角就会争论不休,这也与孩子自我为中心的状态有关。
措施:
1、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加强孩子的亲情观念的培养,明白家里的成员都是很重要的。
2、孩子在游戏中出现问题,教师要及时的出现,并用亲切的语言和适宜的方式去引导孩子。比如:两个孩子都争选“妈妈”的主角,我及时的用回顾故事的方式,让孩子停止了争吵。并加以提问,加深孩子们对家庭主角的认识。
3、教师还是要引导孩子自我去分配主角,不能硬性的指派孩子去担当什么样的主角。我用提议的方式让两位孩子协商和分配谁当“妈妈”,虽然孩子刚开始还是有点不高兴,但当孩子投人到游戏当中的时候,能立刻忘掉不开心,这也是小班幼儿的心理特点。
4、小班孩子在自选主角这个规则意识上是比较薄弱的,孩子无法协商主角的选择时,教师要酌情参与指导,制定轮换主角的规则,并用图片的形式记载孩子表演过主角的轨迹,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担任自我喜欢的主角。当孩子得到自我喜欢的主角时,要给孩子提出游戏的要求,让孩子学会珍惜自我的机会,同时对能自主协商分配主角和谦让的小朋友进行表扬。帮忙小朋友逐步学会协商、合作,学会克制自我,遵守规则,加强孩子的社会交往本事的培养。
5、在评价环节,运用情景再现法,让全班孩子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孩子把遵守规则内化,逐步培养他们自愿、自觉的遵守轮换规则的好习惯。
篇5:小班区域观察记录
时间:20**.
区角名:娃娃家
班级:小二班
记录教师:王**
去娃娃家啦,是孩子最喜欢的地方,是小班孩子对家的寄托,是个温馨的被窝。站在娃娃家门外一眼望去,娃娃家很热闹: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宝宝,并且各有分工,妈妈在厨房辛勤地做饭,为家人准备午餐。爸爸在书房工作,用电脑呢!哥哥在客厅看电视,哦!是小朋友最喜欢看的《熊大熊二》,不时还露出笑脸,今日天气有点热,顺手把空调开了;姐姐在卧室里摆放着洋娃娃呢,是在帮娃娃换衣服、梳头发吧!宝宝在干嘛呢,在睡觉.............
分析与反思
娃娃家,小班孩子的最爱。可是最近发现孩子不再那么感兴趣了,是他们长大了,不在需要这个情感寄托了吗?其实不是,而是教师对他们进入娃娃家太随意了。并且作为一个独立的娃娃家区域,过于单调,如果能有几个平行的家庭就好了,就会有更多的游戏生成,像串门做客、交往就更趣味了。
小班区域观察记录50篇篇15
第1篇
观察记录:幼儿一进区,就选择了新投放的拼图开始拼起来。刚开始一玩,幼儿就把有关联的图片一下拼了出来,剩下的图片不由使个别幼儿皱起眉头来,左试试,右比比都不对,急得他们直抓头。这时在一旁观察的师煜兴奋得叫起来:“这块应该放在这,你看这不是吗!”边说师煜边把一块拼图放在了合适的地方。浩浩进区后还是选择了大型拼图,他很迅速的从很多小拼图中找出了边缘上的拼图拼搭起来,拼完后,浩浩拿起了其他拼图想了半天也没有找到要放到的合适的地方,于是他翻到卡片后面,看看标记,很快找到了对应的地方。当收区音乐响起来的时候,浩浩看了看没有拼摆完的拼图,有些不舍的方回了原某某。
第2篇
班级:小1班
观察地点;美术区角
实录:幼儿自制了瓶子,在瓶子晾干的这几天中我让幼儿来观看已经完成绘画的瓶子,知道用各种线点块的线条进行作画。还有是让幼儿体会蓝和白的结合后产生的效果会怎样,我们称它为青花瓷,让幼儿知道青花瓷是中国的国粹。通过许多天让幼儿观察的基础上,幼儿都在蠢蠢欲动很想动手操作一番了,在操作的过程中幼儿把自己的许多想法都画在了瓶子上,如瓶子上有花,有藤条一样的线等等。幼儿对于整个过程很感兴趣,每个幼儿画出来的青花瓷瓶子各式各样,很好看,幼儿对自己的作品也多很满意,非常的想带回去。
第3篇
幼儿姓名:小刘性别女
观察分析:
这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对科学探究活动的表现特别积极,平时有什么新鲜事儿都想动一动、试一试,并还会提出疑问,是个非常好奇好问又善于思考的孩子,但是这个孩子集体面前说话的胆子较小,小组之间小朋友之间的交流还是很活跃的。本次的区角活动记录表,主要记录了这一孩子在有关灯的探索性主题活动及延伸的相关活动中的一些表现:
第一、在实录中我们不难看出小刘是个天生好奇、喜欢触摸、把弄、操作与提问题的孩子,有较强的好奇心,对周围事物感兴趣而且观察的细致性也较强。如在孩子们自发的与老师交流中,他也积极参与,补充别的小朋友没有发现和提到的事,还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的疑惑提出来。
第二、小刘也是一个喜欢探究,善于思考喜爱动手动脑的孩子,发现问题后乐于积极解决,什么事儿都能引起他的探究,而且对于问题能提出问题,并通过自己的探索进行验证,同时还能积极参与调查,在我们的每次的主题开展中,他调查总是最积极的,灯的主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第三、小刘还是会用记录来表达自己探究发现的孩子。意大利教育家“以其幼儿的100中语言震撼了全世界幼教工作者的心。确实,记录也是幼儿表达表现的一种方式。实录中小刘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了电珠通电连接的方法,作为教师应善于观察聆听幼儿这种表达方式,关注解读幼儿的探索行为。
第四、小刘这孩子其他各方面都很好,就是集体面前缺乏大胆表达的胆子。其实从平时的观察中发现,他不是不会表述自己的想法与思考,在小组中交流孩子很积极的但在大集体中就胆怯。所以作为老师要善于观察,创设机会让其在集体面前进行表达。实录中的调查交流活动老师就是创设了很好的机会,让小刘介绍,从而提高了小刘在集体面前交流的信心。
还有小刘还是一个善于反思、思考、注意持久性较强,并能改进自己探索行为的孩子。在实录中电珠通电的活动虽然刚开始时由于幼儿年龄特点的决定,他们探索的初级阶段都是以无意注意为主的,就如实录中的描述一样,刚开始小刘是无目的的探索活动,而恰恰成功了,可其实还不知道真正的原因,于某某老师的引导下,他又进行了第二次的有目的的探索活动,虽然失败了,但是还是不放弃,在思考与反思中调整自己的行为。
对本次区角观察的思考:
第一、观察能帮助教师思考适合孩子教育策略。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观察是教师获得个体和群体信息的主要途径。老师通过观察,发现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在不断思考、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努力寻求一种最合适的结果。在这过程中,教师看到了幼儿思维的过程,看到了幼儿在过程中的发展,并更清楚地了解、掌握幼儿的发展水平。本次的观察记录中教师在观察了解的基础上来实施相应的指导策略。如在电珠通电的活动中,当教师看到小刘实在无意的情况下使电珠亮了,教师边调整了其策略,让他通过再次的尝试,从而了解电珠通电的正确连接方法,而后的第二次观察,老师发现淳淳在探索后仍未找到答案,这时老师便给了适宜的指导,指导的方法以启发为主,而不是直接指导。当时老师就问了看看电线里有什么?老师这样问的目的主要让小刘找出探索中的障碍,小刘只有解决了主要困难,才会有以后的发现和成功,这也说明观察能帮助教师思考适合孩子教育策略,推动孩子的探索,增强自信。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惟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从而采取相应的指导策略。
第二、观察使教师学会了“等待”,明白了等待的价值。适时适宜的等待是一种教学策略,在探索活动中,幼儿常常会出现一些疑惑,,有时可能因为正在思考问题,使探索行为暂时表现得不那么明显;有时可能因为遇到了超出了他们能力范围的难题或者因为技能上达不到而使探索行为遭遇失败。作为老师不要急于去采取指导,有时候采取适度的“等待”,教师要学会留出时间,留出空间,等待幼儿的自然成熟;或者说是在积极地寻找一个成熟的时间,一个更好的教育点。教师应相信幼儿有能力发现问题的奥秘,并应让幼儿有更多的时间去探索。如在实录中,老师发现刚开始时是无意的成功,于是引导他再试一次,可连续几次还是失败,这时老师已观察到淳淳是被表面的成功所蒙蔽时,我没有对他们的行为做出所谓权威的否定,而是在第一次探索中,提醒他再试一试。
总之,在区角探索活动中,幼儿是主人,是幼儿在活动,而不是教师在主导幼儿。教师的指导应侧重于观察和指导,通过观察幼儿的言行,推测幼儿的思维方式或过程,分析幼儿的所思所想,预测幼儿正在进行的探索活动可能发展的方向,从而迎合幼儿的需要;基本原则是尊重幼儿的活动意愿,这样有助于幼儿树立良好的自信心;而且有助于幼儿自主性学习;更有助于幼儿初步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