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其它公文 >

中国现代化主题调研金句优选(300句)

网友发表时间 2048930

【参考材料】以下精品资料“中国现代化主题调研金句优选(300句)”由阿拉网友分享发布,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一、实践、调研背景(46句)

1.从毛泽东同志区别于西方模式和苏联模式,提出“四个现代化”理论,到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首次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概念,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方向,同时坚持独立自主,寻找具有中国特色、适应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

2.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使得相关概念愈发全面、深入。

3.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

4.总书记就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鲜明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深入分析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处理好的若干重大关系,科学指明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现路径,极大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为我们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

5.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xx在国家发展全局中地位重要,承载着总书记和党中央的深切关怀、殷切期望,在经济上发挥着“挑大梁”的作用。在新征程上,必须坚持以xxx思想为指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xx新实践,切实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

6.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发展阶段不同,决定了我们的现代化之路不可能全体同步,先行地区的示范引领非常重要。

7.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提出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的一个重大的科学概念,有着鲜明的政治特征,闪耀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真理光辉。

8.文明有特色之别,没有优劣之分。然而,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世界现代化进程是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的,“西方优越论”“西方中心论”一度喧嚣。甚至有声音认为,“其他社会可以忘掉自己的历史传统而采纳其现代价值标准和尺度”。

9.我们的现代化具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例如实现现代化必须要依靠科技创新、必须跟上工业革命的潮流等,但是中国式现代化又有适合中国国情的鲜明特色。

10.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坚持不懈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一以贯之的主题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虽然走过弯路,也遭遇过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但党和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意志和决心始终没有动摇。

11.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认识不断深入、战略不断成熟、实践不断丰富,加速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12.我们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文化影响力、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我国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整体上彻底摆脱了绝对贫困,成为世界上中等收入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长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

13.我国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坚实战略支撑。

14.在理论上,我们党概括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初步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研讨班上提出正确处理好六个重大关系,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理论遵循。

15.在实践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等系列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等系列强国建设的实践推进,使得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图愿景更加清晰、制度保证更加完善、物质基础更加坚实、精神力量更加主动、实践推进更加科学、建设成果更加可感。

16.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初步构建起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实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独立;理论和实践创新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17.坚持人民至上、自信自立、守正创新、问题导向、系统观念、胸怀天下,使中国式现代化有效地突破了西方现代化逻辑束缚。

18.鲜活生动的创造性实践,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创新提供了现实依据。在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没有现成经验可循,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在党领导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积累的规律性认识;“两个结合”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创新的根本途径。

19.中国式现代化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中国是在资本主义早期现代化道路走不通的情况下,选择了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无数仁人志士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探索中国的现代化之路,但最终都没有获得成功。究其原因,这些探索都是以不同程度的“西化”或“欧化”为旨归,始终没有脱出外烁现代化和依附现代化之窠臼。

20.只有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立足于中国国情,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探索出了不同于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方才破解了外烁现代化之困,走出了一条独立自主的现代化之路。

21.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近代中国又是一个人口多、底子薄、贫穷落后的农业国。这样的基础和起点,决定了在现代化起步之时,必须建立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22.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战略架构中,当前我们正处于“关键时期”的历史方位。

23.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中国家要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就必须同心同德、团结奋斗,共建美好家园。

24.只有凝聚起整个中华民族的宏伟力量,只有真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只有尊重全体人民的首创精神,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们才能形成气势磅礴、排山倒海的奋斗合力,才能将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真正建设成为具有共同富裕本质特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5.对于前进道路上的每一个人来说,都需要以“共同奋斗”去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26.人的现代化涉及复杂的、隐秘的内心世界和心灵过程,比物质世界和物理过程更难于发现、更不好把握。在这个问题上,破除各种困惑、解决各种问题、实现各种目标的根本遵循和法宝,还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当前,迫切需要我们根据新的历史条件,按照从连结到团结的思路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

27.经济层面,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一条创造和维持“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的行稳致远之路。

28.制度层面,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一种底蕴深厚、开放包容、文明进步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29.理念层面,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一条“外不掠夺、内无剥削”而实现现代化的道义充盈之路。

30.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创、推动的现代化,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31.在领导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党始终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方向,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在不同历史时期明确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任务、重点,不断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规律性认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不断将中国式现代化推向新阶段和新高度。

32.世界上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一个国家做什么样的现代化发展道路,需要立足本国国情,具有本国特色,照搬西方模式、跟在他人身后永远不能实现真正的强大和振兴。

33.政治上站起来:人民当家作主与新中国成立。实现现代化,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有识之士徐图自强的宏伟愿望。

34.经济上富起来:改革开放大潮的兴起。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从根本上扭转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推动中华民族持续走向繁荣富强,实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飞跃。

35.综合国力上“强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启了中华民族“强起来”的新征程,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36.实现现代化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大趋势,也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追求。

37.中国式现代化是源于中华民族崇尚和平的文化基因。“和而不同”是中华文化的内在特质。中华民族自古讲究“和为贵”,遵奉“和合”理念,对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

38.中国式现代化是源于对实现中国发展目标条件的深刻认知。国情决定道路取向。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推进民族复兴的不同阶段,走和平发展道路、维护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始终是党领导人民完成不同时期历史任务,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现实需要。

39.中国式现代化是源于对世界发展大势的准确把握。一个国家要走向现代化,实现繁荣富强,必须主动顺应世界发展大势。

40.从现代化的发展进程看,中国既有发展可媲美发达国家的工业和高新技术生产为主的地区,也有刚刚解决温饱问题走上全面小康之路、发展仍然较为落后的农业生产为主的地区,地区、区域之间现代化发展的差异性明显。

41.在享受改革发展和现代化成果的实际情况中,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影响下的人力资源流动也呈现出一种双重性,中西部许多地区人口大量外迁、劳动力弃农务工、人才流失等现象明显对以农业为主的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溢出效应。

42.在世界现代化的发展史上,曾形成了以盎格鲁-撒克逊模式、莱茵模式、北欧模式等为代表的西方式现代化道路、苏联时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和发展中国家的拉美现代化道路等。

43.中国走出了一条和平发展的现代化道路。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带来的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人民的利益密切相连、命运休戚与共。然而,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是建立在剥削、榨取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的利益、资源、劳动力和不平等待遇基础上的,西方式现代化道路充满了血腥、杀戮和战争。

44.“天下之治,有因有革,期于趋时适治而已。”必须清醒认识到,面对新时代新征程提出的新任务,党和国家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同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同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

45.改革是发展的强大动力。新的使命任务、新的战略安排、新的工作需要要求我们在巩固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深化改革,对体制机制和机构职责进行调整和完善,进一步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

46.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必须加倍珍惜、始终坚持、不断拓展和深化。

二、系列讲话(36句)

1.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

2.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拓展和深化。

3.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

4.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前景光明、繁荣兴盛;否则就会偏离航向、丧失灵魂,甚至犯颠覆性错误。

5.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6.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7.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8.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

9.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

10.推荐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探索性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通过改革创新来推动事业发展,决不能刻舟求剑、守株待兔。

11.要守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方向。

12.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通过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13.注重在严峻复杂斗争中考察识别干部,为敢于善于斗争、敢于担当作为、敢抓善管不怕得罪人的干部撑腰鼓劲,看准的就要大胆使用。

14.我国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始终从国情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因循守旧,保持历史耐心,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

15.中国14亿多人口实现现代化将是人类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大事。中国经济社会的更好发展,归根结底要激发14亿多人民的力量。我们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继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使中等收入群体在未来15年超过8亿,推动超大规模市场不断发展。

16.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我们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

17.要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完善促进机会公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机制,让每个人都获得发展自我和奉献社会的机会,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

18.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我们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

19.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好红色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20.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坏自然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21.中国湿地保护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构建了保护制度体系,出台了《湿地保护法》。中国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进湿地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

22.我国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那种损人利己、充满血腥罪恶的老路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深重苦难。我们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23.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定不移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不断走向现代化的中国,必将为世界提供更多机遇,为国际合作注入更强动力,为全人类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24.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25.我们推进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26.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27.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28.我们党领导人民不仅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而且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些前无古人的创举,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29.中国共产党将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作出新贡献。中国共产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带领中国人民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实践已经并将进一步证明,这条道路,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也一定能够走得稳、走得好。我们将坚定不移沿着这条光明大道走下去,既发展自身又造福世界。现代化道路并没有固定模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能削足适履。每个国家自主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的努力都应该受到尊重。中国共产党愿同各国政党交流互鉴现代化建设经验,共同丰富走向现代化的路径,更好为本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谋幸福。

30.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31.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

32.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要想发展振兴,最重要的就是立足国情、走自己的路。实践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越走越宽广,将更好发展自身、造福世界。

33.我们的任务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当然我们建设的现代化必须是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我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特别强调了5点,就是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的方向,要在我国发展的方针政策、战略战术、政策举措、工作部署中得到体现,推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为之努力。

34.我们推进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35.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我们说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

36.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既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取得过辉煌成就,但后来失败了、解体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苏联共产党脱离了人民,成为一个只维护自身利益的特权官僚集团。即使是实现了现代化的国家,如果执政党背离人民,也会损害现代化成果。

三、相关阐释(87句)

1.从本质特征看,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2.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最鲜明的特征和最突出的优势,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的最高原则。

3.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的现代化。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性质和未来走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同西方现代化道路的根本区别,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最本质要求。

4.从科学内涵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是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全面提升我国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水平。

5.从国际影响看,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

6.中国式现代化摒弃了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开创了通过合作共赢实现共同发展、和平发展的现代化发展模式,致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7.“中国式”现代化既有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这一中国样式,现代化要注重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互协调发展的中国样式,还有要注重资源环境承载力,力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中国式,以及必须注重协调好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式等等。

8.“中国式”现代化最为丰富而深厚的内涵是中国的政治特色,这个最鲜明的政治特色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包含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领导力量、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等重大政治特色。

9.“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被冠以“中国”二字,在于其为中华文明所滋养,与中国实际相符合,最终为中国人民所选择。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浩繁卷帙中,人们能够更透彻地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

10.从“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看懂“人口规模巨大”不仅是国情使然,也是文化基底。

11.从“以天下之财利天下之人”,看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千百年来的治世良言。

12.从“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看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不仅是当代社会的孜孜以求,也是传承千百年的淳朴愿景。

13.从“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看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仅是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也是道法自然的人文情怀。

14.从“协和万邦”,看懂“走和平发展道路”既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题中之义,也是民族秉性里的文以载道。

15.翻开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国式现代化5个中国特色、9个本质要求、5个重大原则,提纲挈领。

16.细读研讨班开班式讲话,5个中国特色,分别被诠释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本质特征”“崇高追求”“鲜明特点”“突出特征”。这些诠释,无疑是观察和思考中国式现代化的切入点、着力点。

17.现代化总是具体的,具体的现代化特征具有多样性。从社会制度上划分,有资本主义现代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从地域上划分,有欧美或西方的现代化和中国等国的现代化;从社会领域的角度划分,有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等。

18.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存在中,从矛盾属性看,其实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从实践机制看,是现代化化中国和中国化现代化的双向统一。探讨这两种统一,对于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9.中国式现代化是现代化理论和中国国情的有机结合,它呈现着两种逻辑进度:其一是现代化要求的进度,其二是中国特色要求的进度。

20.在马克思主义矛盾观视域内,中国式现代化既是共性与个性的相互依存与包含,还是共性与个性的相互转化与过渡。这种共性与个性的相互转化和渗透,其实就表现为现代化化中国、中国化现代化的双向互动的实践过程,从而深刻体现着中国式现代化的辩证特性和实践机制。

21.所谓现代化化中国,表达的是始发于近代工业革命以来的世界现代化运动对于中国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为,置身于现代化洪流中的中国,在掌握和遵循现代化规律、原理和规则基础上,以现代化的方式实现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由贫穷落后向富裕发达转变。

22.所谓中国化现代化,是指中国通过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而对世界现代化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是世界现代化运动在注入了中国因素后所获得的深刻变化。

23.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社会主义”和“中国”的双重属性,既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也是中华文明的现代化。

24.现代化客观上是一个资本积累、技术进步的历史过程。中国式现代化也不例外。为了更好驾驭资本、推动技术进步,就要充分发挥经济和政治相互作用的优势,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有机结合。

25.中国式现代化是多层次、全方位的现代化。我国人口规模巨大,区域之间、城乡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较为明显,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水平差别较大,社会公共服务供给差异也较大,这些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6.我们要后来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来,决定了我国发展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过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叠加发展的。

27.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人是现代化的主体,也是现代化的对象之一,人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方面。

28.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人在谋划中国式现代化时,就将共同富裕作为目标和追求。

29.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文明是国家现代化的物质基础,精神文明是国家现代化的文化支撑,对于国家现代化而言,二者缺一不可。

30.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现代化过程中,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31.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现代化发端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暴力掠夺殖民地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发展过程充满了血腥、侵略和不平等。

32.中国式现代化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人民中心论”“本国国情论”“文明协调论”“和平发展论”为内核对世界现代化理论作出了原创性贡献,宣告了“历史终结论”的破产,超越了西方经济发展理论,打破了发展中国家依附发展理论的教条,开创了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新路径和人类文明新形态。

33.现代化是一种从不发达到发达的世界历史现象,也是人类文明形态的演变过程,还是一种发展战略的目标和路径。

34.从历史现象看,现代化被广义地看作是一场由西方社会发端,后传递至全球范围内的至今仍在进行的人类文明转型发展的变化,涉及到由工业革命带来的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思维等人类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深刻的社会变革。

35.从发展过程看,现代化被看作是国家通过工业化进程而成为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前沿的过程,尤其是特指近代资本主义兴起后,经济落后国家通过科技和产业革命,在经济和技术上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发展过程。

36.现代化主要是一种从传统到现代的进步状态,包括从传统经济走向现代经济,从传统社会迈向现代社会,从传统文明走进现代文明。

37.现代化是一场跨越数百年,关涉五大洲的全球性社会大转型,是一个贯通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生活等各领域并给世界带来巨变的历史进程。

38.要想深刻认识和回答中国式现代化从哪里来,就要准确理解和明晰中国式现代化何以能开创。

39.中国式现代化是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解决了人口规模巨大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实矛盾,力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把造福中国与造福全人类统一起来,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为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

40.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就其根本来讲有两大支点:“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这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不同、与资本主义现代化不同。

41.“中国特色”来自中国经济社会和历史文化所决定和塑造的独特国情,是立足中国大地探寻出适合自己的道路和办法。

42.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43.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是经济社会的现代化,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不仅走出了一条新道路,更创造了一种新文明。

44.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其目标设定不只反映上述一般性要求,更要反映社会主义要求。

45.中国式现代化不是西方现代化的“翻版”。中国道路的伟大实践证明,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的道路是多元和多样的。

46.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但以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发展自身,而且积极通过开放合作、互利共赢造福世界。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仅走得通、行得稳,而且越走越宽广。

47.在中国实现现代化这一“国家长期工程”的过程中,“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贯穿始终,构成了区别于西方式现代化的一大特色。

48.现代化进程总是充斥着不平衡,发展与矛盾并存,这是现代化的典型特征,对世界各国而言都是如此。

49.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同时,中国注重引导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这成为中国经济现代化的独有特征。

50.历史地看,中国式现代化正是这样一个分阶段不断演进、不断累积的过程,具有从量变到质变,不断升华、飞跃的特征。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其实质是从“立国”之路到“兴国”之路,再到“强国”之路的逐级变轨、稳步提升,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逐步从梦想变为现实。

51.中国式现代化固然是对传统的跨越,但并不意味着现代化可以脱离传统而发展。更大程度上,是对传统的转化和“活用”,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52.促进人的现代化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打破“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构建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的一个关键着力点。

53.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是资本主义现代化。

54.中国式现代化是独立自主探索的现代化,而不是依附他国、移植照搬的现代化。

55.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而不是中小规模国家的现代化。

56.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而不是少数人富裕和两极分化的现代化。

57.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而不是物欲膨胀和唯利是图的现代化。

58.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而不是人类中心主义支配的现代化。

59.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而不是侵略扩张、殖民掠夺的现代化。

60.中国式现代化铭刻着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61.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一以贯之的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62.中国式现代化摒弃“弱肉强食”“国强必霸”等带有冷战思维特点的陈旧世界观,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

63.中国式现代化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价值立场,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

64.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顺应历史大势,以自信自立的历史自觉和历史主动精神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

65.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民主观是在总结人类现代化进程基础上提出来的,也是在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形成的。

66.中国式现代化视自然为“人的无机身体”,坚持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中国式现代化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既要创造丰裕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67.中国式现代化是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的现代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68.中国式现代化是传承了红色文化基因、代表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经历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现代化,是在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壮烈牺牲,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中开创的,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及共产党人的斗争精神、敢为人先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69.中国式现代化是学习借鉴吸收一切人类文明成果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不是封闭的,而是科学的、人民的、开放的现代化。

70.与中国式现代化相比照,清楚地显现出西方现代化是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欲横流的现代化、对外侵略扩张的现代化。

71.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深厚的历史渊源、广泛的现实基础和客观的发展规律。

72.中国式现代化是“并联式”高速发展的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叠加发展,用了几十年的时间。西方国家则是“串联式”顺序发展,用了300多年的时间。后发不一定是劣势,中国式现代化克服了“后发劣势”,充分发挥“后发优势”,重新标识了现代化的内涵。

73.中国式现代化是“五位一体”的全面的现代化,包括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方面面,也是人的现代化。

74.中国式现代化走出一条守正创新的现代化新路,包括理论创新、道路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模式创新。

75.中国式现代化是独立自主自强的现代化,坚持自立自强,不信邪、不怕压、不依附、不屈服任何外部力量和压力。中国式现代化是彰显制度优势和优越性的现代化,创造和继续续写两个奇迹。

76.现代化包括了科技、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为诸多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所共同关注。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同其他西方国家相同的特征,具体表现为:经济的高度发达、社会的现代化与人的现代性发展。

77.现代化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历史发展过程,各国、各地区有着共同的规律性,但是共性和个性往往是相伴相生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78.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方式的是非得失,不仅要回到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共性中加以探究,还要充分考虑中国国情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之间的特殊关系。

79.作为现代化的后来者,中国有着特殊的基本国情、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文化基因和历史语境,这些特殊要素共同决定了中国式的现代化发展之路必然是一条独具特色的“长征之路”。

80.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作风和鲜明品格,同时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所在。

81.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是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恪守人民至上。

82.回顾历史,现代化的发展经历了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从单一国家到整个世界的动态演化过程。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过程和基本特点蕴藏中国独特的现代化解决方案,其本质要求内嵌于中华文明薪火相传、共建共享、以民为本、自强不息、尊重自然、开放包容的文明特质之中。

83.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真正的奇迹”,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项创举”。

84.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综合性创造。从发展历程的角度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创既是一个对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批判借鉴的“洋为中用”的发挥过程,更是一个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而进行独特性创造的发展过程。

85.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既有现代化的一般性特征,又有独立自主地探索符合基本国情的中国特色,更有由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所决定的社会主义性质,是社会主义本质要素、中国特色要素和现代化一般要素的一种综合性再造。

86.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是在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中国与世界的纵横交错中——世界历史发展和世界交往联动的进程中进行的一项伟大社会变革。

87.中国式现代化就其内涵而言是新的,不是旧的,是基于中国的国情自己走出来、探索出来的,而不是模仿别人、照抄外国、照搬西方的。

四、对相关意义的认识(39句)

1.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贯穿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发展前途命运的哲学观点,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彰显着我们党坚持“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坚定自信。

2.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式现代化符合我国实际、顺应群众期盼、契合时代要求,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

3.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新时代的科学论断,突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立场、政治目标、政治方针、政治路线。

4.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迈向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自觉地协调和解决好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等多种重大关系中促进全体人民走上共同富裕之路、协调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发展、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重大政治使命,是全面提升人类文明新形态发展境界的重大政治责任。

5.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政治任务。政治的主要内容就是围绕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断地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建设以及各项建设得到全面整体性高质量发展,不断地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道路上行稳致远,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

6.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崇高政治责任。

7.中国式现代化科学回答了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如何走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重大课题。

8.中国式现代化对于如何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成功驾驭资本、实现“后发型”现代化,如何使发展中国家超越西方现代化模式、保持民族独立、自主实现现代化等一系列问题,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9.中国式现代化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加速发展的时代,回答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联系、区别和共存问题。

10.积极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中国式现代化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开辟现实道路。

11.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形成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等,创新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12.中国式现代化形成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文明新模式,形成了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位一体”的科学体系。科学社会主义在现实形态上发展到一个崭新阶段。

13.中国式现代化高举社会主义的旗帜,其伟大实践检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普遍价值追求,极大地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引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摆脱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低潮,走上振兴之路,改变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展示了光明前景。

14.科学社会主义是开放的实践的和发展着的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模板。中国式现代化成功运用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科学社会主义深刻地改变了中国这个东方古老大国,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了科学社会主义在新时代条件下发展的新境界。

15.现代化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每个国家和民族实现发展的必经阶段。现代化既是世界性的历史进程,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也是本土化的历史过程,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现代化具有不同特点。

16.现代化是一种世界性现象,但由于历史传统、现实国情不同,各个国家的现代化具有不同特点。

17.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了“人民中心论”的现代化指导思想,丰富发展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颠覆了“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经典现代化理论,宣告了“历史终结论”的破产。

18.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了“本国国情论”的现代化战略路径,基于本国国情探索创新现代化动力机制和科学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超越了西方主流经济发展理论,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新路径。

19.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了“文明协调论”的现代化目标导向,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超越了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到信息文明的单维文明进步逻辑,打破了传统与现代、中华与世界的文明冲突逻辑,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20.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了“和平发展论”的国际化发展模式,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既打破了发展中国家依附发展理论的“咒语”,又证实了“国强必霸论”“修斯底德陷阱”的谬误,为促进世界和平和人类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21.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戳穿了“历史终结论”和西方中心主义的虚妄性,反衬出现代资本主义文明的局限性和过渡性。

22.中国式现代化辩证把握了现代化道路的“共相”与“殊相”的关系,刷新了对人类文明形态及其未来发展的认知和理解。

23.中国式现代化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确证了社会主义在现代文明发展中的历史主动性和显著优越性,也使社会主义在中国生长和发展为日益取得现实果实的文明形态,敞开了社会主义新文明的未来性意义。

24.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神话。

25.中国式现代化向世界展示了现代化道路不止一条,每个国家都可以基于自身实际,走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现代化道路。

26.实践证明,由于中国式现代化符合中国国情,因此在中国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27.中国式现代化彻底粉碎了“历史终结论”的呓语,给人类世界未来的文明进步带来新的希望。

28.中国式现代化是一条行之有效又可资借鉴的现代化道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新途径,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29.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的共同富裕,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30.中国式现代化不仅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了智慧和力量,还以具体方案和实际行动践行着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与世界分享着中国独特的生态观和绿色发展实践。

31.中国式现代化既切合中国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体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32.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彰显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同时也在理论和实践上克服了西方现代化的缺陷。

33.中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成功路径,保持了国家的独立性和特殊性,改变了长期以来西方现代化模式占主导地位、垄断话语权的格局,打破了把全球化、西方化、现代化等同起来的思维定式,改变了以西方社会的价值标准进行评判的传统认知。

34.中国走向现代化的丰富实践表明,每个国家都应当根据自己的国情和特点,自主探索文明进步的新路,更充分获得生存发展的主动权、主导权。

3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丰富和创新了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是对传统现代化理论的超越。

36.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完全符合中国历史尤其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发展规律,无论是对中华民族还是对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今世界而言,都具有无与伦比的历史意义和世界意义。

37.中国的发展是世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式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意义上改变着世界现代化的格局和影响着世界现代化的进程。

38.中国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在推进国内发展的同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9.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领导力量+社会制度+“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五大建设+对外交往+文明形态,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长期探索和实践的科学总结,是党的现代化理论系统集成的重大创新,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的重大丰富和发展。

五、实践过程(37句)

人民遵循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在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实践行动中,不断开辟发展的新境界,“xxx”新xx宏伟蓝图从“大写意”一笔一笔绘制成“工笔画”。

2.“百姓富”的成果更加丰硕,高品质生活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了一番,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收入均居全国前列。

3.“环境美”的色彩更加绚丽,“美丽xx”图景生动呈现。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动摇,在经济总量翻了一番多的同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

4.“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标识更加鲜明,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丰富多彩。

5.建成“富强”的现代化强国,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核心价值追求。到本世纪中叶,现代化中国将实现经济实力和社会生产力的大幅跃升,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

6.建成“民主”的现代化强国是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任务和显著优势。到本世纪中叶,现代化中国将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全面建成。

7.建成“文明”的现代化强国是社会主义社会进步状态的显著标志。到本世纪中叶,现代化中国将实现国民素质显著提高,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彰显重要影响力。

8.建成“和谐”的现代化强国是社会主义中国不懈追求的奋斗目标。到本世纪中叶,现代化中国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公平正义普遍彰显、社会生活规范有序。

9.建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是社会主义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要求。到本世纪中叶,天蓝、地绿、水清的优美生态将成为中国大地普遍常态,人民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10.在坚定和增强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自信、历史主动中,推动xx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11.在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中,推动xx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12.在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xx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13.“扪心自问”如何永葆绝对忠诚的本色,始终牢记拧紧思想淬炼“总开关”的“标准答案”。

14.“抚躬自问”如何践行人民至上的理念,始终牢记筑牢纾困解难“连心桥”的“正确答案”。

15.“反躬自问”如何迸发干事创业的活力,始终牢记争当笃行不怠“排头兵”的“参考答案”。

16.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提出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努力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主张、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体现出应有的大国担当。

17.结合省情完善思路举措。xx仍是欠发达和后发展地区,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是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省第xx次党代会以来,我们在深化省情认识的基础上,大抓产业发展,大抓基础设施,大抓营商环境和招商引资,大抓市场主体,大抓改革创新,大抓开放发展,谋划和部署实施一系列三年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

18.党的二十大闭幕后,云南围绕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出系列部署,深刻认识把握xx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定位和作用,聚焦更好发挥比较优势,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和举措,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19.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优良作风,强化“案无积卷、事不过夜”的执行力和落实力,健全事前介入、事中跟进、事后评估的全链条督促制度。

20.树立抓落实、拼实绩、比贡献的鲜明导向,健全“赛马”比拼、容错纠错等机制,全力争当理论武装“优等生”,市县两级定期选评一批“担当者”。

21.突出闭环不间断,做好任务细化分解、倒排节点、跟踪反馈。突出发扬斗争精神,敢于动真碰硬、啃硬骨头,紧盯最急迫任务,牺牲时间精力抓落实。

22.突出以上率下、典型引领,各级领导干部带头抓落实、主动靠前抓落实,激发一线作为、干事创业的活力,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蔚然成风。

23.抓住国家推进能源革命机遇,着力建设清洁高效、多元支撑的新型能源强省,以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为切入点,协同发展光伏、风电、氢能、核电,既有效解决xx能源紧张问题,又为国家能源安全作出贡献。

24.深入落实交通强国战略部署,着力建设便捷畅通、安全智能的交通强省,轨道上的xxx正在加速形成,xx至xx高铁运行时间最快缩短至x小时以内。

25.主动服务海洋强国建设,着力建设陆海联动、产城融合的临港产业强省,新组建xx港口集团,打造xx港口群,xx港货物吞吐量居世界第二位。

26.聚焦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的功能定位,着力建设面向世界、辐射全国的物流强省,在环xx地区建设全球性物流发展高地、供应链核心枢纽、农产品供应基地,中通、韵达等快递企业北方基地已落户xx,正在加快建设。

27.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着力建设文旅融合、全域全季的旅游强省,精心打造xx体育文化旅游带、长城文化旅游带、xx河文化旅游带、xx山旅游带等,让“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xx”成为新时尚。

28.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着力建设xx福地、老有颐养的乐享xx,大力推进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建设,以x个县(市、区)为重点,布局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业,吸引xx的老年人到xx养老。

29.谋划推进质量强省、数字xx等一系列中国式现代化的xx场景,制定行动方案,一步一个脚印把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30.我们在对接京津、服务xx中加快发展自己,建立制度化对接机制,扎实推进xxx协同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xx新区,今年继续保持投资x亿元以上。

31.我们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在去年享受政策企业户数增长x%以上基础上,继续推进应享尽享,营造有利于普遍技术进步的良好环境。

32.我们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持钢铁产业延伸链条、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县域特色产业,积极推进项目建设,充分挖掘消费潜力,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33.我们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召开企业家座谈会,组织开展专项行动,参照世界银行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认真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城市信用排名明显提升。

34.我们坚持抓党建促发展,创新实施目标量化考核,全省上下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明显提振,解放思想、奋发进取,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xx,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贡献力量。

35.以深化改革“一子落”,推动发展“满盘活”。推进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完善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xx治理机制,不断提升治理效能。

36.以创新驱动“先手棋”,打好发展“主动仗”。立足“高端装备、高效服务、智慧产品”布局,规范“四院、两中心、一平台”研发体系运行。

37.以调查研究“传家宝”,做好发展“基本功”。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讲政治、讲学习、讲正气,深入基层、深入青年、深入离退休员工及家属,以“三讲三深入”作为思想武器和科学方法论,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敢于自我否定,破除思维定式和工作惯性,以创新思维和办法抓好各项工作。

六、调研成果(55句)

1.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2.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开创性、探索性事业,必须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拓发展。

3.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更加注重科学的策略方法。(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必须坚持底线思维。)

4.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建共享的现代化,必须始终坚持团结奋斗。

5.之所以能够不负时代重托,以高质量发展实现一个又一个既定的目标,根本得益于总书记每到关键时期与重要节点都把脉点穴、指航定向,对xx现代化建设的定位一以贯之、要求与时俱进的结果,体现了总书记对xx的厚爱和重托。

6.“为全国发展探路”是xx在中国式现代化事业全局中承担的重大责任;“强富美高”是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的生动展现,要在xx率先绘出美好蓝图;“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是xx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光荣使命、实践要求。

7.在新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xx新实践,我们要牢记嘱托,改革创新不停步,更高水平地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坚持“强富美高”一张蓝图绘到底,在新征程上交出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的满意答卷,不负“探路”者的使命,展现“走在前列”的新风采新业绩。

8.以高质量发展深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xx新实践,必须恪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准则,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走好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统筹实施沿江、沿海、沿xx河和环湖地区的绿色协同发展战略行动。

9.大道之行,敢拼则胜。在高质量发展中创造过硬成果,自觉当好领跑者、创新者和示范者,是xx人民的共同追求。

10.推进中国式现代化xx新实践,要进一步鼓励大胆闯、大胆试,用“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担当作为,持续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用新的拼搏奋斗创造新的历史成就,为全国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11.认真领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深厚政治意蕴,读懂弄通悟透其中深蕴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坚持好、运用好其中的根本政治立场、政治路线和政治方法,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做到始终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的真正态度、始终保持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和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理性、始终注重提高政治能力、始终站在“国之大者”的政治高度,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在正确的政治方向上马力全开和行稳致远,意义十分重大。

12.化什么、如何化,既要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现代化规律,要合规律性;还要根据我们的国情,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坚持独立自主,代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合目的性。

13.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实践自觉,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自觉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以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为思想追求,在现代化研究领域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不断开创现代化研究的新范式,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现代化知识体系。

14.要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把系统原则贯穿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全过程,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

15.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通过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面对各种风险挑战保持战略清醒,做到胸中有数,稳坐钓鱼台;面对外部环境风云变幻保持战略自信,胜似闲庭信步;面对外来的打压遏制保持战略主动,于变局中开新局,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16.要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的关系。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系统工程,既要通过科学的顶层设计引领实践探索,也要汲取实践探索的经验完善顶层设计,努力实现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的良性互动与有机结合,进而充分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17.要处理好战略与策略的关系。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系统工程,要将战略的原则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既要坚定贯彻执行党中央的战略部署,也要在落实的过程中依据现实情况灵活调整。

18.要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一方面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与重大原则,确保现代化发展的目标导向;另一方面也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不断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造活力,努力创造现代化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19.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系统工程,一方面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保障社会公平,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惠及全体人民;另一方面也要努力创造比资本主义发展更高的效率,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努力实现效率与公平相兼顾、相促进、相统一。

20.要处理好活力与秩序的关系。秩序代表着社会的有序、稳定与和谐,而活力则彰显出社会创造力的竞相迸发与个人潜力的充分发挥。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系统工程,要通过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建设,最大限度地消除危险隐患、增加和谐因素,努力创造既充满活力又拥有良好秩序的社会氛围。

21.要处理好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的关系。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身国情的中国特色。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系统工程,既要独立自主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也要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度参与全球产业体系,充分运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空间。

22.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库中寻求智慧、汲取精华,坚持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23.在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我们一方面要开放搞活,激发人民生产的积极性,畅通社会流动渠道,继续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形成先富帮后富的社会基础,防范“等富”和“均富”的“等靠要”思想;另一方面也要消除两极分化,补足短板,提升全体人民的收入水平与消费水平,保障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发展成果。

24.我们未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主要是通过科技创新驱动所进行的现代化建设。

25.首先是新定位,即要把社会治理放在新的更加突出的位置上。“经济”腿长、“社会”腿短的结果,是社会总体环境即“社会关系的总和”欠佳,长此以往,不仅影响人的现代化,而且物的现代化也可能后继乏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可望而不可及。

26.其次是新内容,即社会建设的重心要从面向“小社会”的“小建设”转向面向“大社会”的“大建设”,从连结转向团结。

27.最后是新手法,即社会建设要从“为社会”逐渐转向“靠社会”。在以往的社会建设中,大包大揽的现象比较突出,“社会”常常只是一个等待被服务的对象,是一个个孤立的、静止的点,群众的参与度严重不足。这就是“为社会”。而所谓“靠社会”,就是要让群众更多地参与社会建设,从而把“社会”从一个个静止的对象和点变成一个动态的、活跃的、纵横交错的过程。

28.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这是不断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认识的根本遵循。

29.始终坚持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特征,这是不断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认识的根本立场。

30.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既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更符合本国实际、具有本国特色的辩证关系。

31.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指导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并在这一实践基础上不断丰富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32.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冲劲和“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斗志,踔厉奋发、笃行不怠,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应有的力量。

33.要始终牢记争当笃行不怠“排头兵”的“参考答案”,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贯穿本职工作全过程的一条鲜明主线,着力抓好高质量发展这个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勇于在实践锻炼的“练兵场”上增长才干、建功立业。

34.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不仅是我们这个百年大党始终如一的不懈追求,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积极担当作为的精气神为党和人民履好职、尽好责。

35.要坚持将心比心,注重倾听群众呼声、改进工作方式方法,真正摸清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着力解决“堵点”“痛点”“难点”,把事情办到群众“心坎上”,彰显人性关怀的“温度”,切实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贯穿工作全过程。

36.要始终牢记筑牢纾困解难“连心桥”的“正确答案”,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各项工作上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依法履行好各项职权。

37.要始终牢记拧紧思想淬炼“总开关”的“标准答案”,认真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把淬炼党性作为安身立命的主心骨、修身立业的压舱石。

38.要坚持党的领导,在从严对标对表中把准xx方向。要坚持依法履职,在服务大局中贡献xx力量。要坚持人民至上,在增进民生福祉中体现xx担当。要坚持守正创新,在加强自身建设中展示xx风采。

39.要着眼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系统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战略安排、总体目标和重大原则,坚持从中国国情实际出发,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咬定青山不放松,锲而不舍、久久为功,以钉钉子精神交出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崭新答卷。

40.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锲而不舍,深刻认识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一项现实任务,切实增强“等不得”的紧迫感,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的、最为紧迫的任务,聚焦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分配差距等问题,加快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把“蛋糕”做大做好。

41.始终保持“急不得”的耐心,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的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增强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更好实现效率与公平相兼顾、相促进、相统一,把“蛋糕”切好分好。

42.在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上锲而不舍,把物质富足、精神富有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在不断厚植现代化物质基础的同时,始终着眼人的全面发展,着力解决文化、教育等精神文明方面不协调、不充分、不适应的问题,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磅礴的精神力量。

43.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上锲而不舍,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紧盯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44.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坚持求真务实,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步步变为现实。

45.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勇于担当,强化“舍我其谁”的责任意识,始终跟着问题走、循着困难上,着眼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领域,聚焦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战略任务,坚持不懈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体现责任担当。

46.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勇于担当,涵养“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品质,以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决心,向顽瘴痼疾开刀,突破利益固化藩篱,既抓重要领域、重要任务、重要试点,又抓关键主体、关键环节、关键节点,以重点带动全局,把各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定型,让发展更有质量,让治理更有水平,让人民更有获得感。

47.在统筹发展和安全中勇于担当,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自觉,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48.前进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时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49.在坚定战略自信中增强斗争底气,增强“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的定力,不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始终坚守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自觉坚定“四个自信”,增强斗争的志气、骨气、底气,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寸土不让,坚定不移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50.在应对复杂局面中赢得斗争主动,强化“一叶知秋”的洞察力,始终把各项工作放在党和国家事业的大局中来思考,放在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全局中来谋划,正确处理中国式现代化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重大关系,在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纷繁复杂的利益纠葛中,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51.在推进自我革命中提升斗争本领,强化“刀刃向内、刮骨疗毒”的决心,牢记“两个永远在路上”的教诲,不断克服“四种危险”,持续纠治“四风”顽疾,旗帜鲜明地同一切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问题作坚决斗争,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52.思想引领航向,作风成就伟业。在新征程上,只要我们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锚定中国式现代化战略目标,大力弘扬以上率下、锲而不舍、勇于担当、敢于斗争等新时代党的优良作风,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勇毅前行,我们的事业就会无往而不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一定会成为现实。

53.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不能空喊口号,要拿出行动、见到实效。具体到xx,就是要紧扣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一件接着一件抓,一年接着一年干,脚踏实地、滴水穿石,在强国复兴伟业中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云南篇章。

54.对标对表谋划发展目标。党的二十大闭幕后,xx及时召开省委全会,对照党的二十大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作出的宏观展望,结合我省“十四五”规划和省第xx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提出了“xxx”战略发展目标,力争x年上台阶、x年大发展、x年大跨越,形成明确的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坚定了全省上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决心。

始终洋溢着敢为人先、爱拼会赢的精气神,在全省“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中,必须牢记嘱托、笃定前行,激情燃烧、奋勇争先,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0 2048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