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其它公文 >

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的一生3篇

网友发表时间 2666521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的一生3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的一生篇1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一百年,领导中国人民和团结世界上可以团结的力量,进行了反帝反封建,抗击侵略、推翻反动统治,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在取得中国革命 的伟大胜利之后,又带领亿万人民为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奋斗。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党和人们现在的事业是努力建设特色社会主义强大的中国,努力构建世界命运共同体,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千秋伟业,需要所有的中国共产党人及人民的共同奋斗,不懈奋斗。

革命斗争年代有无数为党和人们事业英勇无畏流血牺牲的先驱和志士仁人,建设时期也不乏为之忘我工作甘于奉献的英模典范。我们必须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学习他们不懈奋斗的执着,学习他们敢于攻坚克难的信念,学习他们脚踏实地的做作。大坝田小学的张泽龙老师,中共党员,小学校长,他就是在平凡岗位上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大坝田小学是黔西南州的兴仁,晴隆、普安三县(市)交界处一所偏远的村级小学。二十多年前,该小学校舍简陋,师资奇缺,学生少且就学困难,无质量可言。作为共产党员,中学骨干教师的张老师,想到自己曾经就读过的这所小学当时的现状,想到他那些父老乡亲的孩子,他放弃了进城工作生活的机会,主动申请调回大坝田小学当一名他的家人朋友和同事都不太理解他这一做法的偏远农村小学老师。二十多年来,他从走村串户家访,劝孩子入学,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思考如何提高教育教学管理质量等方面入手,取得家长信任,争取政府部门重视支持,抓住国家实施义务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等政策契机,努力创造提高学校硬软办学条件,一步一步的解决师资,规划建构办学设施设备,统筹构建优化办学条件……如今的大坝田小学名称没有变,还是从前的大坝田小学;校址没有变,还是曾今的大坝田小学旧址。但学生由从前的几十已增至现在的几百了。校舍校园校貌办学规模已鸟枪换炮了,师生每学期学年总能获政府及主管部门多项先进优模考评,尤其是周边人们群众的好评,可谓好名声振百里。这些都是以张老师为榜样的他身边整个团队及各方面力量团结奋斗的结果,尤其是对他作为共产党员倾注了全部心血为之不懈奋斗的回报。他说他很满足,自己积劳成疾都很满足。

我自己曾经是国企工人,进入教育系统工勤岗位近十年,工作在张老师邻村的一所小学。十年来,他的故事,他的事迹,对我影响深远。我也是党员,也因此从未懈怠过虽平凡却神圣的教育辅助工作,工会工作,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校务账务勤杂工作,凡一切力所能及的工作,不分分内分外,都主动承担,积极配合,认真做好。是的,我也感到很满足,同时也很快乐。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事业的大厦,需要伟大的谋划设计引领者,也需要各部分各方面的建设奋斗者。

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等共产党员,要走在人民群众的前头,坚定不移的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上,主动积极不遗余力的努力工作,不懈奋斗。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毕生力量!

如何将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 坚定不移的跟党走为党和人民奋斗

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的一生篇2

今年2月16日,是华国锋同志诞辰90周年。在长达70年的革命生涯中,华国锋同志对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和伟大事业坚贞不渝,对党和人民无限热爱,始终以党和人民事业为重,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奉献了毕生精力。

一、在艰苦条件下坚持敌后抗战,参加山西解放战争,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英勇战斗

华国锋,原名苏铸,字成九,1921年出生于山西省交城县一个制革工人家庭。学生时代,他就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1936年冬,绥远百灵庙抗战爆发后,他参加交城师生发起的演剧运动,筹集资金捐助绥远抗日将士。他还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军事训练,动手试制武器,为直接参加对日武装斗争做准备。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耳闻目睹日本军国主义全面侵略中国和日军占领家乡的暴行,毅然投身抗日运动。为了表达做中华民族抗日救国先锋的决心,1938年他改名为华国锋。就在这一年6月,他参加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交城抗日游击队,从此走上革命道路,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以后,他在山西汾阳担任牺盟会工作员、党小组长,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走村串户向群众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同时领导群众与阎锡山顽固势力进行斗争。1939年12月,蒋介石、阎锡山发动企图消灭共产党领导的山西新军(即抗敌决死纵队)的十二月事变后,华国锋同志回到家乡交城,先后担任交城县牺盟会秘书,县抗日救国联合会主任兼分区农民部部长,中共交城县委宣传部部长兼抗日救国联合会主任等职务,承担起发动群众、配合八路军主力消灭日伪军、顽军和抗日动员等重要任务。他深入到煤矿工人和农民、妇女、儿童中,通过创办业余夜校、组织抗日剧团,开展爱国教育,极大地激发了群众抗日热情,把各阶层人士都团结到抗日救亡运动中来。为粉碎日伪军的经济封锁,他依靠群众,开展减租减息,除奸反霸,开展生产运动,自力更生解决粮食问题,并秘密向吕梁根据地输送了大批物资。他带领精干的武工队到游击区、敌占区活动,运用地雷战等方式有效打击敌人,建立抗日政权。他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敌后抗战,为发展壮大当地抗日武装力量和开展抗日工作作出了贡献。

抗日战争胜利后,华国锋同志历任中共交城县委书记、晋绥边区第八地委组织部副部长、阳曲县委书记、晋中区第一地委宣传部部长等职。在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抢夺人民抗战胜利果实的复杂形势下,他遵循党中央制定的“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指示,组织扩充和加强交城县武装力量,发展民兵武装,向广大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揭露蒋介石、阎锡山发动内战的阴谋,同国民党反动势力开展坚决斗争。他积极组织民兵开展对阎锡山部队的认真细致的政治工作,吸引不少敌军士兵弃暗投明,加入到人民军队中来。他组织群众搞好生产,加强党的建设和群众工作。解放战争时期,他先后参加了汾孝战役、开栅保卫战、黄崖战斗、古交战斗等。在指挥作战中,他采取武装打击和政治攻势相结合的方式消灭、瓦解敌军,取得显著成绩,被中共中央晋绥分局作为经验推广。他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精神,领导交城、阳曲等地的土地改革,深入到贫雇农中间,了解群众思想动态和切实需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并注意纠正土改过程中出现的“左”的偏差,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积极性。群众踊跃参军支前,有人出人,有钱出钱,有粮出粮,为解放古交、太原等城市提供了坚实后勤保障。华国锋同志为山西解放战争胜利和人民政权建立与巩固作出了突出贡献。

二、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在湖南工作,为湖南建设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这一年,28岁的华国锋同志南下湖南。从这时到1971年,他长期在湖南工作。

1949年初,华国锋同志任晋中南下支队一地委宣传部部长,随军南下来到湖南省湘阴县,担任解放后第一任湘阴县委书记。刚解放的湘阴,百废待兴。华国锋同志沉着稳健开展工作。他指挥南下工作团和当地地下党组织的同志,分赴全县各乡,放手发动群众,开展调查研究,迅速打开了局面,湘阴的支前、建政、剿匪、救灾、土改、生产等各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不久,他调往湘潭工作,历任湘潭县委书记,湘潭地委副书记、专员公署专员,湘潭地委书记。当时正值党领导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他一边学习钻研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一边深入工厂、农村、街道调查研究。他结合湘潭地区实际,领导开展湘潭地区农业合作化运动,认真总结湘潭地区农业合作化经验,在1955年召开的党的七届六中全会上进行了介绍。1956年后,他先后担任中共湖南省委委员、湖南省人民委员会文教办公室主任、中共湖南省委统战部部长。1958年后,他历任湖南省副省长,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处书记兼湖南省副省长、湖南省政协副**,湖南省革命委员会主任、中共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兼湖南省军区第一政治委员、省军区党委第一书记等职务。在湖南省领导岗位上,他为全省多方面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华国锋同志重视抓农业生产,特别是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主持兴修了洞庭湖排涝、韶山灌区等大型水利工程。在韶山灌区建设过程中,他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妥善安置拆迁移民,坚持高标准、高质量搞好建设。韶山灌区工程成为湖南省首个灌溉百万亩农田的大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后,对当地工农业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华国锋同志十分支持发展杂交水稻。从1964年起,时任湖南安江农校教师的袁隆平同志在国内首次提出利用水稻杂种优势增加粮食产量即进行水稻杂交的设想,并着手进行研究。华国锋同志对袁隆平同志的研究非常支持和重视,请袁隆平同志在湖南省农业科学实验经验交流大会上发言,并将杂交水稻作为全省重点研究项目给以大力支持。调中央工作后,他仍然关心杂交水稻研究。华国锋同志的关心支持对促进杂交水稻研究成功、实现我国水稻生产重大变革发挥了重要作用。

华国锋同志注意抓工业生产、交通建设。除致力于发展煤炭、钢铁等基础工业外,他积极支持发展地方工业。根据毛泽东同志关于湖南要建成工业省的指示,他组织力量抓重点项目建设和施工,其中包括30套小氮肥设备、10套制糖机、湘江氮肥厂、矿山冶金设备、汽车生产等项目。他大力提倡和支持社队企业发展,组织与兄弟省区协作,扶持少数民族特需商品生产。他领导了湘黔、枝柳铁路在湖南的会战等重点交通建设项目。这一系列努力,使原本基础薄弱的湖南工业生产得到了较大发展,交通建设呈现出崭新面貌。

华国锋同志关注人民群众生活,努力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解放初期刚到湖南时,他就在湘阴领导建立了第一批农村卫生所,培训了湘阴第一代医生,充实发展了县人民医院。他满腔热情推广农村赤脚医生和合作医疗制度,指示培训卫生技术人员,建立和发展医学院校。他特别重视消灭千百年来危害广大人民健康的血吸虫病,亲自负责湖南省血防领导工作,主持修订全省消灭血吸虫病规划,研究建立各级血防领导机构和防治业务机构,下乡深入疫区调查研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在他直接领导下,湖南省血吸虫病防治取得重大成就,旧社会“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的一处处荒洲湖汊,逐步变成林茂粮丰、五业兴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华国锋同志善于做文化教育和统战工作。他热心与知识分子和民主人士交朋友,经常深入到他们中间听取意见,落实各项统战政策。他鼓励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摆脱旧文艺的影响,团结在党的周围,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文艺工作为劳动人民服务的方向。他注意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重视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创作。他注重保护和发展具有湖南地方特色的湘剧、花鼓戏、祁剧、巴陵戏、皮影、木偶戏等地方剧种,同时强调对旧的文艺形式进行改造和革新,创作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新文艺。在他支持下,湖南文化艺术工作在“*****”期间依然得到一定发展。

华国锋同志坚持实事求是,工作扎实,作风务实。“大跃进”中,面对虚报、浮夸等不良风气和相互攀比、盲目追求高产的做法,他凭自己多年基层工作经验和深入各地实际了解到的情况,于1959年6月当面向毛泽东同志谈了自己对当时形势的看法,说:田瘦了,牛瘦了,人瘦了,产量不可能那么高了。他实事求是反映问题的态度受到毛泽东同志肯定和赞扬。

“*****”开始后,华国锋同志受到冲击并被批斗。在周恩来同志支持和保护下,1967年他恢复工作,不久担任湖南省党政主要领导职务。1969年在党的九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在“*****”的困难复杂环境下,他尽力排除多方面干扰,努力维持全省稳定和生产秩序,保护和解放领导干部、工程技术人员、知识分子,大力抓好农业、工业、财贸、文教等工作,使湖南经济避免了较大波动。

华国锋同志在湖南工作20余年,致力于新湖南建设,为改变湖南面貌、造福三湘人民付出了心血和汗水。他以身作则,深入工农业生产第一线,工作细致认真,与干部群众同甘共苦、艰苦创业,被毛泽东同志评价为“讲老实话,是老实人”。他重视经济建设,关心群众生活,对湖南工农业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对湖南这片土地和湖南各族人民怀有深厚感情,也受到湖南各族人民尊敬和爱戴。

三、“*****”期间,在困难局面中先后参与和主持党中央、国务院日常工作

1971年初,华国锋同志调中央工作。从这时到“*****”结束,他先是协助周恩来同志负责国务院有关工作;周恩来同志逝世后,他主持党中央、国务院日常工作,对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在“*****”的动乱环境下仍然得到一定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1971年1月,华国锋同志调任国务院业务组副组长,之后列席中央政治局会议。“九一三事件”中,他在周恩来同志直接领导下参与了处理林彪集团问题的工作,同年10月兼任广州军区政治委员、军区党委书记。在国务院工作中,他全力协助周恩来同志,对极左思潮加以纠正,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1972年,他与李先念、余秋里等同志一起向毛泽东、周恩来同志建议引进我国急需的化纤新技术成套设备、化肥设备,并争取扩大对外引进规模,使我国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工作取得重大成就。在保障市场供应和物价稳定等方面,他做了大量工作。

1973年,华国锋同志在党的十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协助周恩来同志主抓农业工作。他强调推广农业科技和优良品种,稳定“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管理体制,使全国粮食生产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增长。1975年9月,他主持召开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对全国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作出规划。他强调科学种田的重要性,指示要全面发展群众性的科学实验活动,对推动农业机械化、农业科学技术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华国锋同志十分重视计划生育工作。1973年7月,他担任国务院计划生育领导小组组长后,坚决执行计划生育方针,为控制我国人口过快增长作出了贡献。

1975年1月,华国锋同志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公安部部长,同年2月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被确定为常务副总理之一。在主管政法和科学等方面工作期间,他认真贯彻中央关于落实干部政策的精神,在分管的部门解放了大批干部,适当安排了工作。他注重科学技术工作和高技术人才培养,并领导和支持高端国防项目研制攻关工作。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同志逝世。2月,根据毛泽东同志提议,中央政治局通过,华国锋同志担任国务院代总理,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同年4月,根据毛泽东同志提议,中央政治局通过,华国锋同志任中共中央第一副**、国务院总理。1976年唐山大地震发生后,他立即组织召开紧急会议,成立中央抗震救灾指挥部,研究实施了一系列抗震救灾措施。8月4日,他率中央慰问团赶赴唐山地震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慰问灾区群众,转达党中央对灾区人民的关怀,鼓励灾区人民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在这之后,他又多次视察地震灾区,了解灾后居民住房生活等情况,调动各方面因素加快灾后重建步伐。正确的领导,周密的部署,使抗震救灾工作迅速高效进行,在党和国家面临困难的情况下对稳定民心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领导粉碎“***”,结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同志逝世,全国人民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加紧了夺取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阴谋活动。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摆在党和人民面前,也摆在主持中央工作的华国锋同志面前。在历史发展的重要关头,华国锋同志同“***”篡党夺权的阴谋活动进行了坚决斗争,并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得到了叶剑英、李先念等中央领导同志赞同和支持。同年10月6日,华国锋和叶剑英等同志代表中央政治局,执行党和人民意志,采取断然措施,对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等人实行隔离审查,一举粉碎“***”,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华国锋同志在粉碎“***”这场关系党和国家命运的斗争中起了决定性作用。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作出的重要贡献。

粉碎“***”后,华国锋同志担任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国务院总理等职务。在此期间,他先后主持了党的十届三中全会、十一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等重要会议。他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支持下,拨乱反正,恢复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正常秩序,动员组织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入经济建设等各项工作,揭发批判“***”的罪行,清查他们的帮派体系,取得了很大成绩。他根据广大干部群众的要求,开始复查、平反冤假错案,逐步为一部分干部落实政策。在他主持下,中央决定全部摘掉右派分子帽子,为1976年广大人民群众悼念周总理、反对“***”的*****平反,为“六十一人叛徒集团”等一批重大错案平反。

在稳定全国局势的同时,华国锋同志重视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重新发出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的号召。他提出要千方百计把经济搞上去,多次强调革命就是解放生产力,使工农业生产得到比较快的恢复和发展。他支持经济理论界开展的关于按劳分配问题的讨论,肯定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应该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在他推动下,教育科学文化工作开始走向正常,外交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他认为,“一定要学习外国的好经验,其中包括学习科学技术,学习经营管理经验,开展广泛的经济合作”。他还提出,“思想再解放一点,胆子再大一点,办法再多一点,步子再快一点”。华国锋同志在领导揭批“***”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方面作出了很大努力。

1980年9月,华国锋同志不再兼任国务院总理职务。1981年6月,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他辞去中共中央**、中央军委**职务,至1982年9月担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从十二大到十五大,他继续当选为中央委员,并且是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特邀代表。

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华国锋同志仍然关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心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注意调查研究,遵守党的纪律,严格要求自己。他拥护党中央的领导,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信心,直到生命最后一息。

华国锋同志一生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英勇奋斗。他党性原则强,自觉维护团结,顾全大局,不计较个人得失,光明磊落,作风正派。他勤于学习,重视调查研究,工作深入细致,善于总结经验。他始终把党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遵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兢兢业业为党和人民事业工作。他作风民主,善于倾听不同意见,集思广益,注意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他为人宽厚,平易近人,关心同志,爱护干部。他谦虚谨慎,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生活俭朴,对家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严格要求,始终保持了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华国锋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将永载史册。他的崇高品格风范,将永远受到人民群众赞誉。

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的一生篇3

幼年,他勤奋好学,乐于助人;少年,他被老师赞誉为“资赋不凡”;投身革命后,他戎马一生,建国之初,他投向国防科技,领导研发“两弹一星”“铸国之重器”……他,就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聂荣臻。

七十余年的革命生涯,聂荣臻充分展现出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远见卓识、高尚情操和博大胸怀。他用一生的奉献和担当,出色地完成了党和国家赋予他的崇高使命。

少时被赞“资赋不凡”

“你的根在江津。”——聂帅临终嘱托女儿聂力

说起聂荣臻元帅,聂荣臻故居不得不提。

聂荣臻故居位于吴滩镇郎家村,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8年3月对外免费开放。这个占地5630平方米的地方,承载了聂帅的童年。

1899年12月29日,聂荣臻生于四川省江津县吴滩镇石院子。由于幼年家境衰落,生活艰辛,他7岁入私塾接受启蒙,1910年正式进学堂读书。

除了石院子,吴滩的聂氏染房、冲口私塾等,也伴随他度过了童年时光。而“背书保竿”“智护青李”“面墙而读”等聂荣臻青少年时期的故事,早已广为流传。

1917年夏,聂荣臻以优异成绩考入江津县立中学(今江津中学)。当时,在这所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堪称四川一流的学校,聂荣臻广读博览,从达尔文的《进化论》、赫胥黎的《天演论》和进步杂志《新青年》中吸取政治营养。渐渐地,聂荣臻的思想发生了变化,由一个公认的诚挚少年逐渐转变为具有强烈爱国心的热血青年。

1919年,聂荣臻抱着“科学救国、实业救国”的理想,离开学校和家乡,赴法国勤工俭学。读书期间,他常对同窗好友说:“我辈要以报国为根本,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建功立业。”每遇国家民族大事,聂荣臻总是感慨陈词,忧国忧民溢于言表,常书于文卷之上。

少年立志图报国

“从我记事时候起,打下深深烙印的,不是家乡的山水风光,孩提时代的欢乐,而是日月的艰辛,农村的动荡和农民生活的苦难。”——聂荣臻

如果说聂荣臻故居、冲口私塾、聂氏染房、聂帅母校江津中学旧址,见证了聂帅的青少年时光,那么聂荣臻元帅陈列馆,就记载了聂帅光辉灿烂的一生。

聂荣臻元帅陈列馆位于江津城区,于1999年建成开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全国首批党性教育基地网上展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点)、国家二级博物馆。

走进聂荣臻元帅陈列馆,只见一尊聂帅晚年形象的汉白玉座像正立前方,面容亲切,和蔼安详。“他”的身后,一幅气势恢宏的水墨画《山高水长》铺陈开来。江泽民同志的亲笔题词“聂荣臻同志永远和我们在一起”镌刻在画卷正上方。这一语,恰恰道破了记者对于整个展览的感受。

在“立志报国”展厅中央一面墙上,凸刻着一封聂荣臻于1922年6月3日在比利时勤工俭学期间写给父母的亲笔家书。信中,聂荣臻阐述了他心中的“所学何为”——“绝非一衣一食之自为计,而在四万万同胞之均有衣有食也,亦非自安自乐以自足,而在四万万同胞之均能享安乐也。此男素报之志,亦即男视为终身之事业也——”字里行间,满是忧国忧民、矢志革命、以天下为己任的宏大抱负。

1922年8月,也就是写完家书的两个月后,聂荣臻加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次年春,经赵世炎、刘伯坚介绍,聂荣臻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4年2月5日,是中国传统的甲子年的正月初一。聂荣臻同周恩来、李富春、邓小平四人相约,去瞻仰著名的‘巴黎公社社员墙’。”聂荣臻的女儿聂力在《山高水长——回忆父亲聂荣臻》中写道:“聂荣臻举起右拳,深情地说:‘我为自己终于找到马克思主义而由衷高兴。我要一辈子信仰、坚持、捍卫马克思列宁主义!’”

在后来的漫长岁月里,尽管千难万阻,聂荣臻始终恪守着这句誓言。

投身革命戎马一生

“我们是人民的红军,准备一切牺牲,为着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而斗争。”——聂荣臻

在聂荣臻元帅陈列馆,一张照片十分特殊。那是陈列馆中展出的唯一一张由聂帅亲自拍摄的照片。照片中展现的是1937年6月26日,聂帅同红一军团指战员一起在甘肃省正宁县宫河镇参加助民劳动的场景。

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聂荣臻奉党的指示回国,任陆军军官学校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后又参加了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并参与组建了我党领导的第一支人民军队。

广州起义失败后,聂荣臻辗转多地,从事4年多的白区工作,多次历经生死考验。

1931年,上海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聂荣臻奉命撤离上海,后辗转来到中央苏区,开始了长期的野战军旅生活。

1935年1月,遵义会议上,聂荣臻坚决支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军事路线以及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会后,在毛泽东的正确指挥下,聂荣臻率部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5月,聂荣臻与刘伯承率红军先遣队通过彝族区、抢占安顺场、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历经艰险,10月,聂荣臻率部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

中央红军长征结束以后,聂荣臻又率部参与东征和西征作战,巩固了陕北根据地,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照片中正是红一军团指战员帮助农民夏收的场景。

这张照片背后,聂荣臻写道:“我们是人民的红军,准备一切牺牲,为着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而斗争;我们是工农的儿子,应随时随地给工农劳苦群众以实际的利益和帮助;帮助群众的夏秋(收),就是给群众最实际的帮助,使群众更深刻的来认识和了解我们。在帮助群众的劳动过程中,是更好的训练和锻炼了我们自己。”

一字一句,饱含着聂荣臻对人民军队的初心和使命、对人民军队的性质和任务的清晰认识,而这种优良传统和作风也延续至今。

建国后铸“国之重器”

“热爱科学技术,希望以此来改变我国贫穷落后面貌,是我青年时期的夙愿……我决心把自己的后半生贡献给我国的科学事业。”——聂荣臻

在聂荣臻元帅陈列馆,有一个“镇馆之宝”是一支不到10厘米的“玻璃管”。然而,这支乍看其貌不扬的“玻璃管”,却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备用的“触发管”。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点,罗布泊深处的荒原传来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火球翻滚着腾空而起,卷起了巨大的蘑菇云……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这里爆炸成功!触发管,作为原子弹引爆装置的关键部件,当时一共有2枚,其中1枚随着第一颗原子弹化作了烟云,而这枚备用触发管则保留了下来。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为了给社会主义建设创造和平安定的环境,中共中央作出了建立和发展我国原子能事业的战略决策。于是,年近6旬的聂帅挂帅出征,带领科技大军踏上了科技强国、科技强军的伟大征程。

从此,在聂帅领导下,我国开始了完全独立自主的“两弹”攻关。

研制原子弹的任务十分艰巨。但苏联人说的15年的事情,中国,只用了3年就完成了。

1966年夏天,我国又突破核导弹的关键技术。在中央专委最后一次关于核导弹试验的会议上,67岁高龄的聂帅主动向党中央毛**请战去酒泉亲自主持这一次试验。10月27日上午9时,核导弹发射升空,经过9分14秒飞行,精确命中目标,在预定高度成功爆炸。两弹结合试验成功,在中国国防科研和建军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我国有了可以用于实战的导弹核武器。

聂帅精神代代相传

“我入党已七十年,从未脱离过党的岗位,始终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身……”——聂荣臻

在聂荣臻元帅陈列馆最后,有这样一段聂帅生前留下的遗言。这些话语质朴谦逊,折射出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老共产党员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

毛泽东曾两次提到:“聂荣臻是个厚道人。”这是对聂荣臻极为中肯的评价。这样的精神,这样的红色资源,一直以来被帅乡儿女敬仰、学习和传承。

近年来,聂荣臻元帅陈列馆创新打造聂帅精神进校园等系列活动,让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丰富教育资源得到更充分利用。目前,该活动先后走进大、中、小学开展110余场次,受众超10万人次。同时,该馆还每年举办展演和聂帅精神巡展巡讲200余场次,受教育群众超40万人次。

此外,聂荣臻元帅陈列馆还结合自身馆藏文物和丰富红色资源,以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为特色,开发出“立志报国”学具系列、“两弹一星”模型系列、“党性教育”学习系列等文创产品129个类别……

聂帅精神,在江津大地代代相传。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0 2666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