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其它公文 >

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思考论文【汇集5篇】

网友发表时间 2119093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思考论文【汇集5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思考论文【第一篇】

语言文字是表达思想的工具,文章则是作者思想的载体。古人写文章、评文章讲究“文以载道”,要求文道统一,说明中国历史上语文教育和德育是密不可分的。只是怎样在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德育标准。不同的人才需求,影响并产生了不同的语文教材。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与世界的逐步接轨,需要怎样的人才的问题再次引起人们的思考。2000年开始推广的语文新教材和新课标,加强了人文性的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心理特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品德,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创造性。这让人感到:语文,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凭借;它,也是观照社会、观照时代、观照人生、观照自我的窗口。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责无旁贷努力探索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我有以下几点粗浅的体会:

1通过阅读教学进行德育渗透。

小学语文教材编选的都是文质兼美、脍炙人口、具有教育意义的好作品。因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主渠道。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思想和感情的熏陶。如《落花生》这篇课文借“它的果实埋在地里……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这句话向学生昭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个道理;花生那种“不求虚名、默默奉献、从不炫耀自己”的品格,只有通过反复的多种形式的朗读,才能使学生有所领悟,而且对花生产生敬佩之情。这种直觉的情绪体验,为品格的'内化和健康道德的形成作了充分准备。

阅读教学进行德育渗透重在于文学作品的熏陶、感染。学生读这些文质兼美课文,一方面感到祖国语言文字之美,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也是学生产生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绪体验。如读《白杨》一课,教师可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让学生领悟到:在那茫茫的大戈壁上,高大、挺秀、直而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的,不单单是白杨树,还有那些象白杨树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无私奉献的边疆建设者们。本文中最能启迪学生心灵的是结尾一句:“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这种“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无私精神,能唤起学生长大后也要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把祖国的西部、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的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促使学生产生相类似的道德行为。

2通过写作教学进行德育渗透。

写作教学也是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要利用写作教学,调动学生的情感进行德育渗透。写作之前,首先要让学生懂得人品与文品的关系,苏轼说:“文如其人”。鲁迅先生告诉我们,写作固然要有精熟的技巧,但更需有进步的思想和高尚的人格。教师要让学生懂得,要写好文章,不仅要有好的语言素质和写作技巧,更要有好的人品。其次,在作文教学时,我们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作文命题要切合学生实际,使之有话可谈,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我们可以在读写的结合中让学生进行思想的熏陶;我们还可以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让学生去观察感受大自然,学生在草地上漫步,在花下徘徊,直接面对大自然,会产生创作的冲动,写出1篇篇优美的散文,在锻炼了写作能力的同时,也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达到了德育渗透的目的。当然,我们更可以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写社会调查,让学生了解社会,关心社会,培养健全的人格。在作文讲评时,不仅选优秀作文,还要找一些后进生的作文,挖掘其优点,通过表扬,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帮助。可以说,德育伴随着写作的整个过程,学生在写作的同时,也受到了教育。特级教师魏书生说:“日记是‘道德长跑’,每天坚持,使人心灵求真、向善爱美。”绝大多数学生写日记时都说真话,说心理话,这便起到了使人求真的作用。“写日记能规劝自己上进,劝人改过。许多学生在日记中针砭假恶丑,赞扬真善,这便起到了教人向善、爱美的作用。”教师应充分利用日记这种写作形式的德育功能,在写日记中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

3通过语文活动进行德育渗透。

通过语文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是语文整体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语文课外活动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熏陶。德育活动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并注意有层次性和针对性。例如低年级学生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独立性与依赖性错综复杂,充满矛盾的时期,他们的行为富有模仿性。所以课外活动还要坚持选择正面良好的榜样,以培养优良品质、积极进取精神、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情感。高年级学生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时期,无论是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已走向成熟,独立判断能力增强。教师要根据这些特点来组织语文课外活动,例如举办朗诵会、演讲会、辩论会、故事会以及建立兴趣小组、文学社团等,这些听、说、读、写活动形式生动活泼,很受学生欢迎。通过这些活动渗透道德品德教育,把语文能力训练与品德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寓德育于语文课外活动中。

总之,没有语文,德育像是没有绿叶的光杆;没有德育,语文也只是剩下河床的枯河。语文中有德育,但语文本身并不能代替德育,语文只是渗透了德育。我们语文教师感到自豪的是:语文因其表达的艺术性丰满了德育,增强了文章内容的“含金量”;也因为表达的艺术性,语文坚持了自身的品格,养成独立的学科性质,而不是德育的附庸。有意识地引导启发学生主动积极地接受人生观、道德观、理想前途观、生死观、荣辱观等多方面的思想教育,让他们的逐渐完善,成熟,深沉起来,为提高素质尽一份绵薄之力,是每个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利用各种契机,积极进行德育渗透,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思考论文【第二篇】

在德育工作中,班主任应意识到榜样的重要意义,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德育典范。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班主任应身体力行,把握好自己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时,应保持严谨的教学态度、温和的相处之道,在德育教学中对学生提出的要求,首先自己保证做到,从而才能提高自己在学生中的信服力,促进后续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例如在学校中,针对扔垃圾这件生活中的小事情,教师不仅需要在德育工作开展中对学生提出相关要求和教育,还应在实际的生活中,自己做到不乱扔垃圾,从而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改掉乱扔垃圾的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种身体力行的教学方式远比片面的说教更有教学价值,也更能达到教学目标。

拓宽德育教育空间。

需要明确的是,学生不仅是在学校接受教育的主体,同时也是家庭和社会中的一员。因此,可以将学校的德育活动看作是学生的直接德育教育,学生在家庭和社会生活所接受到的德育教育看作是间接德育教育。基于此,班主任应充分考虑到学生在社会和家庭中的生活实际,利用其优势来进行更全面多元的德育教学。比如班主任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生活地区,与学生的家长进行联系,针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进行有效沟通和计划。可以让学生不仅在学校中接受德育教育,同时也可以无缝连接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充分利用实践活动的优势。

由于部分初中生已经开始住校,因而很多时间都在学校中度过,再加上本身社会实践机会不多,因而对社会的认识还不全面,社会实践经验较少,对于思想品德的学习更谈不上兴趣。基于此,班主任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社会,从而对社会的认识更深入,促进德育工作教学目标的实现。例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清扫校园垃圾或者帮助自己家附近的环卫工人清扫道路。通过这样简单而有意义的教学实践,不仅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环保意识,还能够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从而推动德育工作的开展。除此之外,通过这样的无私奉献,还能得到社会的认可与赞扬,从而让学生获得成就感与自豪感,更加激发学生的德育实践积极性,让学生更能明白环卫工人的辛苦,让学生在获得社会体验的同时学会对他人的尊重。另外,学校也可以利用节假日进行实践活动的开展,例如清明节扫墓,建军节、建党节参观有关博览馆、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教育基地等等,让学生在进行德育知识吸收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等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结语。

在初中的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效率问题,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以及综合素质培养的效果。想要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提高教育水平,我们有必要针对当前的德育工作探讨实效性问题,找到阻碍德育工作进展的根源,对症下药,推动我国初中阶段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目前,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还存在诸多问题,还需要广大教育者的共同努力来进行应对。

参考文献:

[2]张燕.润物无声用爱心播种希望――浅谈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j].新课程(教研版),,(6):184.

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思考论文【第三篇】

为了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班主任可以适当地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主要是通过集体来教育个体,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集体班级的活动内容一般都比较的广泛,而且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对转化教育学生的德育行为有很强的推动力,集体活动有效开展还能够促使学生们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学生也能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加深彼此之间的情感,在活动中建立深厚的友谊,促使大家都能够和谐相处,互相帮助且互相爱护。为了促使德育工作都能够有重点、有针对性,而且还能够收到一定的实效性,班主任可以结合法定节日或者是一些传统的节日,也可以是重大的历史事件或者是一些纪念日等开展各种各样的且活泼生动的主题教育系列活动。比方说“祖国的生日――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月”“学雷锋活动”等主题教育。在开展这些活动时,班主任可以不失时机地加强对小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们都能够在实践中,把学生们的道德认知自觉地转化为良好的道德行为。

二、以美的行为教育学生。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仅用语言是不够的,既要言传,也要身教,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语言之余,也还是需要对学生进行行为教育的。比如说,班主任要树立良好的形象,让学生有学习的对象,这样也便于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会被信服、接受班主任的教育。其次,班主任还要大力表扬学生身边的好事,为学生树立身边的榜样,让全体学生都能够可信可学,用学生的行为去教育学生,这样也能够有效地避免了说教的枯燥。比如说,可以表彰那些拾金不昧的学生。有些被表彰的学生在其它方面并不突出,但是班主任如果能够大力宣传,对他的肯定也是对他的.激励,能够促使他们也都能够在其它方面取得进步。学生们也都能够意识到:只要你做的事对他人、对社会是有益的,大家也就会认同你、赞许你。学生看到了,信服了,也就会积极地照着去做了。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的道德教育,一旦得到他们的认可后,学生们的道德行为规范也就会慢慢地养成了。

三、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情感和思想教育。

情感教育与道德教育是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关键点,也是核心。班主任在上课或者是和学生在进行交流沟通的时候,要带有真挚的情感与思想,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班主任对全体学生进行嘘寒问暖也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个有效方面,这既能够提高班主任的亲和力,还能增进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距离。除此之外,班主任还要多和任课教师交流、沟通,和任课教师一起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从而更好地做好班主任的德育工作。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的时候也需要其他老师的配合,需要小学生们的配合,对学生的德育工作要用爱进行指导,这里的爱并不是一个单项的工作,而是集合了多种要素在其中。在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的时候,班主任要时刻以爱为前提为准则,来开展一系列的德育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促使小学生都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思考论文【第四篇】

所谓民主学习氛围就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尽量的减少对学生的行为和思维的限制,从而为学生自由的表现和思维创造机会。要想实现学生创造力的提升,民主和自由是必要的先决条件,是提升学生创新思维的前提和保证。通过民主学习氛围的创造可以使学生自由的发表自己的想法,并在课堂中大胆的表现出来,从而唤醒学生心底的创新意识,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比方说,在进行《我的家乡》这一内容的教学时,老师可以让学生以课文的描述为基础,结合自己的生活来进行绘画。这时,很多学生会大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创造,有的学生在河边的桃花中间增加了几棵柳树,他们觉得这样会更美,有的学生在绿油油的草地上空增加了几只飞过的小鸟,他们觉得这样美丽的田野上肯定会有很多的小鸟飞过,还有的学生在周围的路上画了几辆小汽车,他们说这说明人们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课本中的相关知识,同时还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意识。而学生也在这种积极民主的学习环境下,更加乐于学习和发表自己的想法和创意,使学习由原来的负担变为了一种乐趣。

要想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主要表现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新颖和灵活。在进行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有自己的理解和思维,所有的意见和问题都需要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和理解来获得。因此,从这一层面来讲,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学生自身的想象能力的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是其智慧发展的翅膀,也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最重要的前提。因此,在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利用各种有效地方法来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更好的发掘每一位学生的创新潜力。比方说在一次看图作文的教学时,老师首先给学生展示了一张图片,在这张图片上有一个不完整的天体、一艘火箭飞船、一只外形特别的动物以及一些月亮和星星。这时,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启发:这只外形特别的动物是什么动物呢?这只动物与这个不完整的天体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当学生回答完这些问题后,老师可以继续的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思考,这个天体为什么是不完整的呢?而后,老师还可以利用假设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比方说,假如你是那只外形特别的动物,假如你是那个不完整的天体,假如你是整个宇宙的主宰者等等假设问题,引导学生开启自己想象的大门,放飞自己的思维,让原本枯燥单一的图画,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一个鲜活的生动画面,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得到最大的培养,随着学生思维和想象能力的提升,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也就得到了无形的提升。

学习是由思考开始的,而思考则是由怀疑产生的。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教的过程主要是为学生的学习而服务的,学生才是整个学习过程中主体,只有学生自己开始思考,进行质疑,老师才可以更加具有目的的进行教学,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同时学生的质疑也是学生自身创新能力提升最重要的前提。在小学语文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不断的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通过思考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大胆的进行质疑,积极主动的寻找问题的答案,从而使学生不断提高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意识。比方说在进行《景阳冈》这一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对于武松打虎这一部分老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进行自学,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不懂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并找到最终的答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真正的体会到整个问题的发现、思考以及解决的过程,从而使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得到最有效的提升。再比方说进行《她是我的朋友》这一内容的教学时,有的学生会提升这样的问题“:为什么阮恒总是颤抖和哭泣呢?”这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动脑来思考这一问题,让学生大胆的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让学生进行相互之间观点的辩论,通过老师在旁边的引导使学生的讨论朝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发展。通过这样的方式,老师的教学过程变得更加具有目的性,同时学生也可以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有效地锻炼自己的探究和创新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不仅可以对同学的发言进行评价,甚至可以对老师的教学进行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老师应该鼓励学生打破常规思维,对各种结论进行大胆的猜测,从而帮助学生养成一种敢于突破和创新的思维。比方说进行讲解《跳水》这一内容时,课文主要讲的内容是船长用枪逼孩子跳水,从而使孩子获救的故事。学完课文后,老师可以让学生继续思考:船长的办法好吗?为什么?当时就有许多学生大胆地提出不同的意见,尽管想法幼稚,但能以不同角度,不同手段来解决问题。敢于发表自己对事情的独到见解,这是具有良好批判精神的体现,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这种勇气。使学生产生新的构想,发出思维的异彩。总之,在现代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一种必要趋势。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听、说、读、写的要求都含有创造思维能力培养的因素,如能积极挖掘,系统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思考论文【第五篇】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是教育活动的直接组织者,对每一位学生来说,其学习的第一动力来自于教师。因此,教者是否能够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语文老师必须从以下两方面来做好工作。

1.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

高尚的职业道德在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老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学生也在仔细地观察着老师的一言一行,通过模仿比对,也即是“为人师表”。首先,教师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初中生由于刚从低年级段走入中年级段,在生理及心理上都还不够成熟,他们在生活中还有着很大的依赖性,而其最容易依赖的人除了自己的父母就是自己的老师。因此,语文老师要真正让学生相信自己,首先就要对自己的一言一行进行严格要求。其次,要有很高的工作积极性。情绪可以感染人,教师如果在课堂中能表现出极高的工作热情,那么所教的学生也会受到感染,从而喜爱这门学科。可以想象,一个不爱语文学科的语文老师,怎么能教好学生的语文,因此,语文老师要在课堂中保持活力,让学生感受到你的热情,使他们也真正热爱语文。

2.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初中生由于年龄的原因,对于很多知识还不了解,同时他们又对新知识存在着渴望。因此,语文老师在学生面前适当地展示自己渊博的学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将学生所获取的知识比作一条小溪,那么我们教师的知识就必须是一条江河,要让学生有“水”可取。“小溪”与“江河”的对比,为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往对老师的要求仅仅是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学识,但是这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知识获取的需求,语文老师要在掌握相关专业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对其他学科知识的获取,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同时,老师还要在研究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个体研究,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总结教学经验,以此研究出一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之路。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是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因此,从教师的备课开始,就应当将德育考虑进去,具体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我国的教育中,爱国主义教育始终占据重要的位置,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更应当引导学生认识到小家与大家的联系,认识到个人命运与国家的繁荣有着不可脱离的关系,从而树立起奋发学习,努力报效祖国的思想。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着很多的名家大作,其中塑造了很多的形象人物,他们时刻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起到了无可比拟的作用。如,文天祥的.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让人热血沸腾;周恩来同志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更是激人奋进;鲁迅先生因为国人思想之愚昧,愤而弃医从文,让大家清晰地认识到个人与国家之间的紧密关系。这些都向大家述说了爱国的思想,学生在学习这些课文时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其中的爱国主义精神,老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应该在课本的基础上,继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在充分学到知识的同时,思想更加受到教育。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如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之中,如何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可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一生。初中学生思想活跃、热情向上,同时还对神秘的事物存在着好奇心,这使他们极容易受到现代社会中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从而在享受中迷失了自我。还有一些学生存在着远大的志向,但是迫于家庭条件或者社会条件不允许,而产生挫败感,每当这些情况发生时,语文老师就应当积极地发挥作用,对其思想进行积极的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3.进行健康的思想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还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健康教育,让学生充分地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并就自身存在的缺点进行积极的改正。同时,当学生遇到挫折时,教师还要积极地帮助他们树立坚强的信心,加强心理承受能力,并教会他们如何面对学习及生活中的压力。如,在《皇帝的新装》一文中,面对小男孩最后所说的一句实话,我们要拿出来重点讲解,就其保持着难能可贵的诚实进行宣传。

4.进行法律基础教育。

法制观念、法律意识是青少年素质教育中的基础部分之一。青少年作为祖国的未来,他们有着优越的物质条件,但是带来的就是对物质的追求,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们极容易产生好吃懒做的习惯,甚至会发生违法事件。所以,在语文课堂中进行必要的法律知识宣传非常有必要,让他们懂得纪律、法律的重要性,从而让他们学习做人的基本道理。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并不仅仅是知识教育,而是应当在文字知识教育的基础上,将道德放入其中,有效地将“道”渗透入“文”中去。教育不仅要培养出具有高学识的知识青年,同时更应当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这样才能不违背教育的本质。

参考文献:

[1]谢艳玲.语文审美教育中的道德教育浅谈[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01).

[2]沈娟.让语文课成为道德教育的课堂[j].考试周刊,(11).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0 2119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