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范文 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范文【精编4篇】
【导言】此例“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范文 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范文【精编4篇】”的公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参观陕西历史博物馆心得体会【第一篇】
20XX年的夏秋之际,我怀着一颗对历史的崇高敬畏之心,兴致勃勃的参观了陕西历史博物馆,心中颇有些感触,愿讲出来与大家一同分享。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位于陕西西安的一座国家级的综合性历史类大型博物馆。她是遵照周恩来总理生前的遗愿建设的。该馆筹建于1983年 ,1991年6月20日落成之日正式对外开放。它的建筑外观着意突出了盛唐风采,馆舍布局成轴线对称,主从有序;由一组“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仿唐风格建筑群组成。它把唐代的古典建筑风格与现代博物馆功能相结合,融中国古代宫殿与庭院建筑风格于一体。
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区占地6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5600平方米,文物库区面积8000平方米,展厅面积11000平方米。馆藏文物370万余件。
上起远古人类初始阶段,使用的简单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器物,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多万年。可谓是馆藏文物数量之多、种类之全,品位之高、价值之广泛。例如:有精美的商、周青铜器,有千姿百态的历代陶俑(两千多件汉、北朝、唐、宋、元、明、清时期的陶、釉陶和唐三彩等),以及汉、唐银器,唐墓壁画(四百多幅,画面面积一千多平方米)等。可堪称是陕西悠久的历史与文化象征。
在详细参观了上述诸多馆藏历史展览物件后,我就在思索:三秦大地是我们中华民族生息、繁衍,是华夏文明诞生、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而陕西西安自古就是帝王之都所在,中国历史
可以说,陕西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正是这种文化的积淀形成了陕西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而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则是展示陕西历史文化和中国古代文明的艺术殿堂。
世界有四大文明古国,即: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中国。其中三大古国文明皆有中断,唯有我中华文明未曾中断,一直绵延至今。著名历史学家阎崇年教授曾说:后人对中华文化遗产,应抱以敬畏之心,赞颂之意,骄傲之情,欣赏之趣,而行守护之职,关爱之意,学习之心,弘扬之责。
是啊!作为炎黄子孙,特别是陕西人,且又是一名历史的学习与钻研者。我觉得,我们这些当世的后辈子孙有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这一历史使命和责任。我由衷的希望大家有机会一定要去参观陕西历史博物馆,切身实际的感触一下悠久渊源的中华文明史和民族文化气息。极力呼吁广大社会青少年朋友能够以身作则,行使“弘扬中华之文化,传承民族之精神,立中华之美德”的光荣传统习俗!
注:三秦大地:历史上楚汉相争之时,以秦都咸阳为中心,关中地区被楚霸王项羽一分为三,封给了当时的秦朝三位降将。即司马欣封塞王,管辖咸阳以东地区,建都栎阳(今西安及临潼一带);封董翳为翟王,管辖陕北地区,建都高奴(今陕西延安);封章邯为雍王,管辖咸阳以西地区,建都废丘(今陕西兴平)。此三王互为犄角之势,共同防御远在汉中之地的汉王刘邦,故称“三秦大地”。
参观博物馆学习心得体会【第二篇】
每次走进新疆博物馆,我都感觉那里有着无穷无尽的历史知识营养,总是让人汲取不够。我一边汲取着知识营养带给我的精神快乐,一边感受着它走过的30年辉煌历程。
30年前的新疆博物馆,外观造型为维吾尔族和俄罗斯族混合建筑风格。这个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博物馆,分为新疆古尸展厅、新疆历史文物展厅和新疆少数民族民俗展厅,收藏了新疆地区已清理和发掘的上万余件文物。尽管当时场馆陈列条件有限,设施功能也不太齐全,不能全面地展现新疆文物考古事业的成就,但它依然是新疆最大的博物馆。全国各地文物专家到新疆来,必定要去这个馆好好看一看。
值得一提的是,馆内展示着保存完整的干尸,让人能看出千年先人的身份和死去时的面部表情。还有少数民族民俗展厅里,维吾尔族的衣饰、生活用品和家居模型,以及现代中国传统建筑和穆斯林风格雕琢的奇特组合,代表了新疆古老而又有特色的民族文化。但是,当时的场馆是收费的,人们嫌门槛高,不愿自己掏钱参观。参观者绝大部分是机关干部、职工和学生等,平均每天参观人流量不到1000人。
现在,一切都变了。2005年10月1日,由国家和自治区投资上亿元的新疆博物馆新馆建成开馆了。记者眼前的这个新馆,白麻色的大理石建筑造型,地方特色浓郁,外观装饰美观,在阳光的照射中,显得更加气势磅礴,恢宏壮观。
顺着台阶拾级而上,一楼的中央大厅上空是高大的半圆型拱顶玻璃,让人感觉特别清新、透亮,鹅黄色的大理石墙面将整个大厅装扮得金碧辉煌,墙上两幅巨大的浮雕,展示着古丝绸之路文化传递和交流的盛景。一座1:60万比例尺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全貌模型》圆形沙盘,让人能直观清楚地看到新疆的自然地理环境。
馆内的四大陈列,构成一幅新疆历史文化的壮观画卷。《新疆历史文物陈列》、《新疆民族民俗陈列》、《新疆古尸陈列》和《新疆革命史料展览》,涵盖了新疆珍贵的文物考古实物和资料,让任何一名参观的游客,都能通过这幅画卷触摸到新疆历史文化的命脉:深厚、博大。
与过去的旧馆相比,新馆面积增大了,展示的文物增多了,设施先进了,声、光、电、多媒体和触摸屏等多种现代化手段,让整个展馆的一件件珍贵文物,如新疆历史的“活化石”,一下子变得更加系统、生动和形象。作为全疆惟一的省级博物馆,新疆博物馆凝聚着新疆文物工作者付出的巨大努力和汗水,用最精美的文物和资料展现了新疆改革开放以来文物考古事业的巨大成果。
更重要的是,从今年3月底开始,根据有关政策和规定,新疆博物馆全天免费向公众开放,极大地激发了老百姓参观的热情。现在,每天都有大批的普通市民、学生向这里拥来。正如该馆副馆长刘炜对记者所说:“以前这里很冷清,没有多少人关注,现在这种局面完全被打破了。”免费开放后,参观人数猛增,特别是到了周六、周日,参观的队伍都能排到离博物馆200米以外的过街天桥下。
越来越多的游客免费走进了新疆博物馆,这个馆让人们找到了一个全面了解新疆历史文化的场所,真正享受到了改革开放以来新疆文物事业发展的巨大成果。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连续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
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第三篇】
5月23日,风和日丽,我们学院高党15组学员第一次组织一起参观参观了上海博物馆,我们都异常兴奋,历时一个上午,勉强看完,但现在依然意犹未尽。
上海博物馆,坐落在市中心——人民广场南侧,建筑总面积39200平方米,高米,有十一个专馆,三个展览厅,整幢建筑外观蛮扎眼的,圆鼎状框架结构,寓意传统中国的“天圆地方”。馆藏珍贵文物12万件,其中尤以青铜器、陶瓷器、书法、绘画为特色。藏品之丰富、质量之精湛,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一走进博物馆,仿佛与熙熙攘攘的喧嚣市井隔绝,置身一个寂静文化艺术世界。观众非常多,并且很多是外国游客。
博物馆就像一部丰富的历史文化书,它记载着中国的历史是光荣,伟大,生生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和品质。在整个博物馆,到处能够看到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的佳绩,所到之处无不感受到他们精湛的工艺技巧和精深的艺术涵养带给我们的震撼力。每一件文物都在给我们讲述着自己说不完的经历和史实。在所有的展品中我感受最深的是清代“桃花双绶图轴”的画。这幅长132厘米宽50厘米赋有中国传统和独特民族风格的画,是以毛笔、墨和绢纸为主要工具由人工绘制而成的。
画中一对小鸟一上一下站立在桃花枝上,互相唱着悦耳的歌谣,它的嘴显橘黄色,头的正上方有一戳羽毛微微向上翘起,显天蓝色,肚子是白色的,背部的羽毛呈淡淡的咖啡色,最与众不同的是它还有两根长长的类似孔雀的羽毛长在尾部,可想而知那鸟儿飞起时它的羽毛在后面飘动的样子一定很美。你再看那画中的桃花白中显现出淡淡的粉红色,仿佛在微风中偏偏起舞,怪不得两只鸟也忍不住要停留在桃花枝上呢……
上海博物馆见证了我们华夏民族是具有无比坚韧的生存和繁衍能力的,反映了我国古代文化的悠久传统和深厚底蕴是无限的,但我们千万不要拿祖先给我们留给我们的“辉煌”沾沾自喜,我们现在更应该做是现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能力,增强素质,适应社会需求,做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去报效祖国,投身社会,为了祖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第四篇】
博物馆是人类的“文化殿堂”。在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博物馆的当下,发生在“文化殿堂”中的种种不文明现象也日益引起关注。
博物馆是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文化桥梁”,以珍藏的实物记录传播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是无比宝贵的财富。与文字记录相比,博物馆的实物更能直观体现历史、表现文明,在公共文化传播和教育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相关措施的不断出台和完善,博物馆蓬勃发展,这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反映,也是公众文化需求多元化的表现。然而,博物馆硬件再“高大上”,没有文明的参观环境,参观者在享受“文化大餐”时就会像吞下了苍蝇。
一些参观者把博物馆等同于一般的旅游观光点,以逛景点的心态走进博物馆,呼朋唤友、高声喧哗、随地坐卧、随意拍照、乱摸乱碰,不顾别人感受和馆内禁令随意使用闪光灯、自拍杆,却忽视了保护博物馆内应有的静雅和秩序。甚至发生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极端低级”的不文明行为。
一个博物馆不管大小,往往浓缩了一座城市、一个行业甚至一个国家的历史与文化,每次参观都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历史触摸”,一次进入“文化殿堂”的精神洗礼。然而,精神的`洗礼需要文明细节的滋润。博物馆里的不文明现象,既说明部分参观者的文明素养不足,也表明部分博物馆管理者考虑不周。一些博物馆长期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尤其对短时间内大量涌入的参观人群,缺乏有效的疏导和管理,往往会在参观高峰期形成一定程度的“失控”。改善博物馆内的参观环境需要大家一起努力。除参观者个人自觉外,管理责任尤其重要。当前,旅游部门实施的不文明行为黑名单制度,故宫等热门景区在高峰期的限流方案等,都可以在各种博物馆的管理中借鉴、使用。只有细化管理,才能引导公众形成文明的参观习惯,更好地促进博物馆可持续发展,打造和谐有序的“文化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