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党的历史简介左右范例精编5篇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300字]党的历史简介左右范例精编5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党的历史简介300字左右篇1
(1919—1927)
中国共产党创建于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破天荒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采取资产阶级民主派没有采取的依靠广大群众的革命方法,推动中国工人运动出现了第一个高潮,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影响和推动下,在国共合作的条件下,中国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1925年的五卅运动标志着全国范围的革命高潮的到来,为举行讨伐北洋军阀的革命战争奠定了群众基础。北伐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口号下进行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同国民党中的先进人士一起,在北伐军中发挥了骨干作用。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党领导的工农运动迅猛发展,动摇了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在中国的统治基础。在斗争的关键时刻,由于大资产阶级的叛变和共产党内发生陈独秀投降主义的错误,这次革命遭到了失败。
(1927—1937)
1927年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新军阀的残暴统治,中国共产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到农村,建立根据地,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党领导根据地人民建立革命武装和工农政权,连续多次击败国民党的军事“围剿”.
在革命走向复兴的时刻,党内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使党再次受到严重损失。由于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败,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长征。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纠正了党内的“左”倾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路线的领导地位,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党从幼年走向成熟。随后,党领导红军以异乎寻常的坚强毅力,战胜敌人的围追堵截和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
抗日战争(1937-1945)
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中国共产党制定抗日救国的纲领,提出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明了道路。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抗日人民武装深入敌人后方,发动人民群众,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抗日民主政权。根据地军民逐步成为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党领导敌后军民坚决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并同国民党顽固派的**妥协逆流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中国人民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并为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解放战争(1945-1949)
1946年6月底,国民党统治集团,悍然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挫败国民党的军事进攻,并转入战略进攻。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广大农民踊跃支援前线。国民党统治区掀起的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人民运动,成为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路线。“中间路线”遭到破产,人民民主统一阵线更加巩固和扩大。国民党政府陷入了全民的包围中。党领导人民解放军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消灭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为夺取全国胜利和建立新中国作了政治上、思想上的准备。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解放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全面建设(1949-1956)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站立起来了,中国历史从此开始了新的纪元。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治愈战争创伤,调整旧中国的经济结构,使整个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迅速发展。在党的总路线指引下,我国大规模地开展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消灭了剥削阶级,建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为我国尔后的一切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各方面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
党的历史简介300字左右篇2
翻开中国的当代史,追随到九十五年前,在嘉兴南湖的一艘船上,中国共产党开始编织鲜艳的党旗——这是一面代表中国人民火红岁月的旗帜,这是一面代表真理与光明的旗帜,这更是一面渗透着无数党员为追求真理和民族希望洒下鲜血的旗帜。从此,沉睡的中国人民耳畔终于有了自己清凉的声音——中国共产党!
历史的烟尘掩盖不住岁月的风雨,当年的星星之火发展成燎原之势。无数的革命先驱将希望的种子撒向了人间,绽开了一片烂漫的红色。还记得在那个残酷的岁月里,他们在风雨飘摇中生存。此时,是中国共产党以傲然之气担当天下之大义。在血与火的考验下,在烽火连天的战场上,前赴后继、英勇战斗。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从民不聊生的封建中国,走向一个人民当家的新中国。是党领导人民在苦难中撑起一方蓝天,使民族的希望重现在世界东方,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巍然屹立
回望我们过去走过的日子,那是老一辈人民所不堪回首的。吃树皮、挖草根、饥一顿饱一顿那是常有的事,有时几天都吃不上一顿饭。姥姥经常给我讲起他们的过去,每次讲起她都会老泪纵横。她说她小时候有一年五六天都没吃一顿饱饭,身体虚弱得很,用墙扶着走路,最后还是晕了过去,那一年她的奶奶就是那样被饿疯了……
姥姥每次说到这里,我的心里也是酸酸的。那是我想象不出的生活,对于我们这些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21世纪的幸运儿,我感觉那是天方夜谭,就像是在讲故事,可那真的是过去的事实。不过,不幸已经过去,我们新中国的诞生,让我们开始扬眉吐气。从此走出逆境,走上幸福大道。现在的我们不仅吃穿不愁、衣食无忧,我们的乡村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修上了宽敞的柏油马路,家家盖上了现代的新房,家用电器摆满了屋子,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有了我们的共产党,正是在他的正确领导下,中华民族才一步步地实现着民族的振兴和国家的富强。
无数次地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我会无数次的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总有一种声音在我的心地呐喊:我爱你,中国!我深深的相信,在党的领导下,在新中国的带领下,我们的祖国会越来越美好!
党的历史简介300字左右篇3
九十年来,我们党始终致力于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并经过艰苦的探索一步一步地实现这一结合,开辟新的道路,取得新的胜利。
正是坚持这一结合,创造性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开展武装斗争,发展统一战线,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正是坚持这一结合,创造性地找到了壮大国营经济,发展农村互助合作组织,实行公私合营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正是坚持这一结合,创造性地迈上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遵循四项基本原则,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毛泽东思想成功解决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革的认识和实践问题,是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马列主义,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大飞跃。
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邓小平理论,再次实现了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马列主义的第二次历史性的大飞跃。
近二十年来,我们党先后又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重大思想战略,也表现出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列主义创新性的继承和发展。
而在今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事业中,我们党也将不断地继承和发展马列主义。
在新世纪新的征途上,我们还可能会遇到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只有始终坚持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发扬开拓创新精神,才能够找到适应新情况的新思路、新途径,找到解决新问题的新办法、新措施,继续把我们的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
实现、发展和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和行为准则。
九十年来,我们党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经过英勇奋斗、流血牺牲,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实行改革开放,推进现代化建设,基本实现了小康目标。
正是由于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不懈地为人民谋利益,我们党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和爱戴。
在新形势下,只有继续把人民利益作为党的最高准则,为大多数人谋利益,才能使我们的事业不断地发展进步。
这就要求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统一起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谋人民群众之所需,千方百计地为人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就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搞改革、搞建设,作决策、办事情,都必须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团结各族人民。
在大革命时期的国共第一次合作;抗日时期,面对着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促进国共的第二次合作,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改革开放来,我们党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坚持“一国两制”方针,以和平方式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逐步完成祖国领土的统一。
面对我国政党林立,民族众多的情况看,我们党仍然坚持爱国统一战线,制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重要机制,团结人民,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中国共产党,重视党的建设。
为了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党始终坚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切实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切实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我们的党是马列主义武装起来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组织,是由当代中国先进分子组成的。
我们党始终秉持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团结友爱,艰苦奋斗。
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不仅是民主革命的领导者和新中国的创立者,而且是建设和改革的政治设计者、组织协调者、思想引导者和行动带领者。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这句话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重要性,也致使我们党更要坚持完善自身。
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理论学习,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要加强党性修养,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解决好“参加革命究竟为什么”的问题;时刻牢记党的根本宗旨,解决好“现在当官干什么”的问题;永远保持共产党人的革命气节,解决好“将来身后留什么”的问题。
要做到严以律己,洁身自好,不为金钱所动,不为名利而争,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展现共产党员的优秀品格和道德风貌,维护党的光辉形象,增强党的凝聚力。
同时也要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努力改善党的领导方法和领导体制,切实保证人民军队、国家政权机关、经济文化组织和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群众组织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积极主动、各尽其责,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共同致力于国家的稳定发展,致力于人民的幸福安康,致力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党的历史简介300字左右5
中共一大(1921)
中共一大会议于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因为受到暗探干扰,最后一天的会议在浙江嘉兴南湖一艘游船上召开。出席大会的有国内各地及旅日早期党组织代表李达、李汉俊、董必武、陈潭秋、毛泽东、何叔衡、王尽美、邓恩铭、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还有陈独秀指定的代表包惠僧,他们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科尔斯基列席了会议。
党的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这是近代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中共二大(1922年)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大会根据世界革命形势和中国政治经济状况,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大会通过的宣言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这是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党的最高纲领。
中共二大正确地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且深远的意义。
中共三大(1923年)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讨论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
党的三大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策略原则和共产国际的指示,结合中国革命具体情况,充分发扬民主,在分析中国社会矛盾和明确中国革命性质的基础上,正确解决了建党初期,党内在国共合作问题上存在的重大分歧,统一了全党的认识,正式确定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进行党内合作的策略方针,使党能够团结一切可能联合的力量,共同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中共四大(1925年)
为了总结国共合作一年来的经验,加强对革命运动的领导,回答党所面临的许多新问题,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大会通过了《对于民族革命运动之议决案》等11个议决案。
党的四大作出的各项正确决策,为大革命高潮的到来做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此后,全国的革命形势迅速发展,工人运动风起云涌,农民运动轰轰烈烈,大革命的高潮来临了。
中共五大(1927年)
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
党的五大是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半个月的非常时期召开的。此时,全党上下最为关注的问题是:如何正确认识严峻复杂局形势,如何从危难中挽救革命。党的五大虽然提出了争取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建立革命民主政权和实行土地革命等正确原则,但对无产阶级如何争取领导权,如何领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如何对待武汉国民政府和国民党,特别是如何建立党的革命武装等迫在眉睫的重大问题,都未能提出有效的具体措施,因此,难以承担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挽救革命的任务。此外,大会对陈独秀的错误,以及对共产国际指导中国革命的错误,都缺乏应有的认识。
中共六大(1928年)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举行。这是一次在特定历史时期和历史条件下召开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
党的六大集中解决了当时困扰党的两大问题:一是在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问题上,指出现阶段的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引发中国革命的基本矛盾一个也没有解决,现阶段的中国革命依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主义革命;二是在革命形势和党的任务问题上,明确了革命处于低潮,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党的中心工作不是千方百计地组织暴动,而是做艰苦的群众工作,积蓄力量。这两个重要问题的解决,基本上统一了全党思想,对克服党内存在的“左”倾情绪,实现工作的转变,起了积极的作用。
中共七大(1945年)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七大的一个重大历史功绩是确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即“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通过总结历史经验,七大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大会强调三大作风是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
七大的另一个重大历史性贡献是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从而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过程中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中共八大(1956年)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宣布: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了决定性胜利,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中共九大(1969年)
1969年4月1日至24日,党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党的九大自始至终被强烈的个人崇拜和“左”倾狂热气氛所笼罩。它加强了林彪、江青等人在党中央的地位,使“*****”的错误理论和实践更加合法化。实践证明,九大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
中共十大(1973年)
1973年8月24日至28日,党的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一些久经考验的、“*****”中备受打击迫害的老干部,如邓小平、王稼祥、乌兰夫、李井泉、谭震林、廖承志等,被选为中央委员。虽然江青集团的骨干分子更多地进入新的中央委员会,但一批众望所归的老同志入选,毕竟反映了党内的健康力量的增强。
中共十一大(1977年)
1977年8月12日至18日,党的十一大在北京举行。华国锋代表党中央作了政治报告,总结了同“***”的斗争,宣告“*****”已经结束,提出在本世纪(20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是新时期党的根本任务。邓小平致闭幕词。他强调,一定要恢复和发扬毛**为我党树立的群众路线、实事求是、批评与自我批评、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等优良传统和作风;一定要恢复和发扬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全党、全军、全国努力实现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中共十二大(1982年)
1982年9月至11日,党的十二大在北京举行。邓小平致开幕词,首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崭新命题。他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大会通过了新的《中国共产党章程》,选出了新的中央委员会、中央顾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十三大(1987年)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党的十三大在北京举行。主题是:加快改革,深化改革。邓小平主持了大会开幕式。题为《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工作报告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指出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根据这一理论,报告明确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一基本路线被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次大会在中央要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候选人预选中实行了差额选举,这在党的历史上尚属首次。
中共十四大(1992年)
中共十四大,党的十四大在北京召开。江泽民代表十三届中央委员会作了《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报告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这次大会同意了中央顾问委员会提出的不再设立中央顾问委员会的建议;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等。修改后的《党章》写入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党的十四作出了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一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二是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这次大会和1992年初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
中共十五大(1997年)
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党的十五大在北京举行。江泽民代表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作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报告。报告系统、完整地提出并论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并根据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对我国跨世纪的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了战略部署。他指出,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9月18日,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并通过了关于十四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和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关于中央纪委工作报告的决议。修改后的党章将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中共十六大(2002年)
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党的十六大在北京举行。江泽民代表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作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大会通过了该报告的决议和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并选出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并一致同意在党章中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即“三个代表”)。党的十六大,是我们党在开始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大会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了党章。
中共十七大(2007年)
2007年10月21日,党的十七大在北京举行,这次大会审议通过了胡锦涛所作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通过了中央纪委的工作报告,选举了新一届的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十七大报告科学回答了党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问题,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了全面部署,对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了明确要求。报告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作出全面部署。这次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将科学发展观写入了党章。
中共十八大(2012年)
中共十八大于2012年11月8日至15日在北京召开。胡锦涛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党的十八大审议批准了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报告,充分肯定了十七大以来中央的战略决策,在认真总结十年来党和国家发展的宝贵经验基础上,科学制定了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意愿的行动纲领和大改方针;审议通过的党章修正案,体现了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成果,体现了党的十八大报告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方针改策、重大工作部署,反映了近年来党的建设取得的新经验,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选举产生了新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顺利实现了中央领导机构的新老交替,从而圆满完成了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
中共十九大(2017年)
中共十九大于2017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在北京召开。***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告。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等重大政治论断,深刻阐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确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确定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目标,对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全面部署。
党的历史简介300字左右6
1920年8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正式成立。参加者有陈独秀、李汉俊、李达、陈望道、俞秀松等,陈独秀任书记。
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实际上成为各地建党活动的联络中心,起着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重要作用。
1920年10月,由李大钊、张申府、张国焘3人发起成立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李大钊为负责人。罗章龙、刘仁静、邓中夏、高君宇、何孟雄、缪伯英、范鸿劼、张太雷等先后加入,成员大多为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骨干。
1920年秋,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等在武昌秘密召开会议,正式成立武汉共产党早期组织,推选包惠僧为书记。
1920年秋,施存统、周佛海等在日本东京建立旅日共产党早期组织,施存统为负责人。
1920年秋冬之际,毛泽东、何叔衡等在长沙,以新民学会骨干为核心秘密组建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0年底至1921年初,王尽美、邓恩铭等在济南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1年春,在与无政府主义者组织的“共产党”分道扬镳后,陈独秀等重新组建广州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有谭平山、谭植棠等,陈独秀、谭平山先后任书记。
1921年,张申府、周恩来、赵世炎、刘清扬等在法国巴黎也建立了由留学生中先进分子组成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张申府为负责人。这些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名称不一,有的叫“共产党”,有的叫“共产党支部”或“共产党小组”,它们的性质相同,都是组成统一的
中国共产党的地方组织,后来被通称为“共产主义小组”。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后,有组织、有计划地扩大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批判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发起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办工人刊物,开办工人学校,领导工人成立工会,开展工人运动,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的结合。这样,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条件就基本具备了。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国际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势力侵入中国,中国的社会结构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其中主要的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但都相继失败了。
历史证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由于他们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都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中国产生了无产阶级,而且在不断发展壮大,到1919年产业工人已经发展到200万人左右。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1920年初,李大钊、陈独秀等开始了建党的探索和酝酿。4月,俄共(布)西伯利亚局派维经斯基等一行来华,了解中国情况,考察能否在上海建立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他们先在北京会见了李大钊,后由李大钊介绍到上海会见陈独秀,共同商谈讨论了建党问题,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从5月开始,陈独秀邀约李汉俊、李达、俞秀松等人多次商谈建党的问题。
党的历史简介300字左右篇4
建党一百周年是哪一年
中国共产党创建于1921年7月23号,建党一百周年是2021年。
中国共产党,简称中共,创建于1921年7月23日,历经多年国共内战,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大陆和绝大多数沿海岛屿取得全面胜利,率领中国人民解放军打败中华民国国军,迫使中华民国政府退守台澎金马,并在1949年于北京建立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至今为代表工人阶级领导工农联盟和统一战线,在中国大陆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执政党。
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为什么是7月1日
1938年5月26日,毛泽东开始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作题为《论持久战》的演讲,历时9天。就在第一次开讲不久,毛泽东宣布了党的成立纪念日: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十七周年纪念日,这个日子,又正当抗战一周年。事实上,当年举行的抗战周年及中国共产党17周年纪念活动采用的是7月1日到7月7日纪念周时间区间,除了明确七七是抗战周年纪念日,并没有明确七一的历史定位。但在此后两年,七一纪念日在党内渐成共识。1941年6月底中国共产党发布《中央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二十周年、抗战四周年纪念指示》,明确今年七一是中共产生的二十周年,第一次以中央文件形式确定七一是党的成立纪念日,由此构成党的庆生之源。
入党誓言
我宣誓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拥护党的纲领,
遵守党的章程,
履行党员义务,
执行党的决定,
严守党的纪律,
保守党的秘密,
对党忠诚,积极工作,
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永不叛党。
建党100周年文章
今天是我们党的100周岁华诞,我们欢聚一堂,共同为党我们共同的母亲祝福——生日快乐!
100年前,在那风雨如磐的旧中国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她象一盏明灯冲破了漫漫长夜的黑暗,象初升的朝阳给沉睡的大地带来了希望的曙光。从她诞生的那一刻起,神州大地就有了一群引路人,中华民族就有了更加挺拔的脊梁骨,这个坚强、光荣的集体在黑暗的灰烬中爆出一个崭新的新中国。九十五个风雨春秋,九十五年的奋斗不息,中国共产党历经沧桑,经历了初创时的艰难、北伐战争的洗礼、土地革命的探索、抗日战争的硝烟、解放战争的炮火,又历经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改革开放等历史阶段,共产党一次次面临历史的重要关头,又一次次实现历史性的抉择。不管是雪山草地大渡河的霏霏雪雨,还是井冈山太行山的腥风血雨,不管是延安窑洞的斜风细雨,还是改革开放的惊风急雨,中国共产党同全国人民始终紧紧地团结在一起,与中国命运的脉搏一起跳动,从单薄走向厚实,从年轻走向成熟,从二十年代走来,驶向一个新的世纪。
我,生在红旗下,沐浴着党的雨露,度过幸福的童年,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走进知识的海洋,党把我从一个无知的乡村孩童,培养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在孩提时代,我心目中的党是神圣而伟大,可亲又可爱。我学会唱的第一支歌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支歌伴随我长大,并随着岁月的流逝,我越来越能理解其深刻的内涵。当我从一名少先队员成为一名共青团员时,共产主义成为我的理想信仰,她犹如心灵的翅膀,催我奋进。加入共产党成为我的人生路标,她犹如夜航的明灯、天空的星斗引导我走向理想的彼岸。
我默默地为之努力,我知道“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涓流,无以成江河”。只有信仰,能使生命充满意义,唯有奋斗,才使生活更加充实。1989年4月,在我研究生即将毕业前夕,我终于站在党旗下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此时此刻,我心中无比激动,无比自豪。我想起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想起了慷慨悲歌、从容就义的吉鸿昌,想起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周恩来,想起了蜡炬成灰、春蚕到死的蒋筑英……这一刻我也陡然意识到了为什么要把党比作母亲?因为这一生我将和她同荣辱、共命运。
我们的党哺育了成千上万的优秀儿女,也曾牺牲了无数的优秀儿女,才使“日月变新天”,如今我们母亲生息之地的繁荣昌盛,我们儿女义无反顾,责无旁贷。真正的党员,要挣挣铁骨,耿耿正气;真正的党员,要先天下忧、后天下乐。
从这一刻起,我有了一个新的身份--中国共产党党员。我就象一滴水融入了长江、大河,去奔向浩翰的大海。在共产党的大集体中奋斗,心灵获得充实,生命变得更有价值。毕业后,我来到上海电力学院社科部工作,站在三尺讲台上,为党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在这个优秀分子辈出的海洋里,我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我因追求进步而来,是为追求进步才来。裹足不前就意味着落后,落后就意味着被淘汰,唯有生命不息,追求不止。
党的历史简介300字左右篇5
中国共产党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7月23日成立以来整个发展过程的全部历史。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的情况、党章的不断完善过程、党在各个不同时期的组织建设和发展状况、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发展历程和全部史实的记载。
中国共产党历史经历主要阶段:
1、大革命阶段
2、土地革命阶段
3、抗战阶段
4、民主革命阶段
5、新民主主义阶段
6、社会主义建设阶段
7、*****阶段
8、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
9、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
10、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