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其它公文 >

幼儿哲理故事3篇

网友发表时间 2660824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幼儿哲理故事3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幼儿哲理故事篇1

看到一则小故事:有一次,美国通用电气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应邀来中国给企业管理人员讲课。然而,听完课,很多人却感到大失所望。他们问杰克·韦尔奇:“您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杰克·韦尔奇回答:“那是因为你们只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

“知道”与“做到”,也就是知与行的关系,实在不是一个有新意的话题。可是因为二者脱节导致的天壤之别,又让人觉得总有发不完的感叹。

几千年来,我们的先贤一直在强调“行”的重要性。《荀子》有云:“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朱子语类辑略》载有朱熹的类似观点:“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王夫之亦曾论述:“行焉,可以得知之效也;知焉,未可以得行之效也。”《孔子家语》则说:“知而弗为,莫如勿知。”言下之意,知道了却不去做,还不如不知道。可见,“做到”比“知道”重要,并不是什么高深的道理。

从“知道”到“做到”,需要付诸行动,克服种种困难。有的人,尽管“知道”却无法“做到”,原因大致有两个:一个是身上有一股惰性,总想不劳而获,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再一个就是停留在“知道”的空谈,光说不练,潜意识里从不把干实事当回事。可见,同样“知道”的事情,有人“做到”,有人“做不到”,差别就在肯不肯实干。“做不到”的人,或耽误于懒性子,或耽误于光说不练做表面文章,而耽误于空谈者尤其多。我们都知道,空谈误国、误事、误人,害处无穷。可是,在很多时候,有的人又偏偏热衷于空谈而不自知。到头来,成功对他来说,也就只能是一种空谈了。

幼儿哲理故事篇2

《孔融让梨》

从前有个名叫孔融的孩子,十分聪明懂事。孔融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有一天,孔融的妈妈买来不少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哥哥们让弟弟先拿。孔融看了看盘中的梨,发现梨有大有小,但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个最小的。爸爸看见了,心里很高兴:别看这孩子才四岁,还真懂事哩。就故意问孔融:“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

父亲又问他:“你还有个弟弟哩,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弟弟吃。”他父亲听了,哈哈大笑:“好孩子,真是一个好孩子。”

这个故事是中国千百年来流传的一个道德教育故事,讲给孩子听后,可以告诉他们要懂得谦让,礼让他人。

幼儿哲理故事篇3

公园里有朵花,真好看,看见小天天,总是笑眯眯的。

天天问花儿:"你叫什么名字?"

花儿只是笑,不说话。

天天伸出小手,要采这朵花。

外公摆摆手说:"天天别采!你不采她,花儿总是对你笑,你一采下来,花儿就哭了。"天天不想看到小花对他哭,天天没有采。

这时,小花笑得更可爱了。她成了天天的好朋友。

天天回家以后,告诉外婆:"公园里有一朵花,很乖很乖,对他一直笑,一直笑。"

外婆说:"天天也很乖,你也是一朵爱笑的小花。"

科学道理:让幼儿明白:微笑会让大家喜欢,爱护花的孩子更让人喜欢。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0 266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