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其它公文 >

退避三舍的故事3篇

网友发表时间 2652572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退避三舍的故事3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退避三舍的故事篇1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异母兄长重耳。

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亡十九年。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君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

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侍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

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

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延伸阅读:退避三舍成语

发音:tuì bì sān shè

释义: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出处: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近义词:委曲求全 远而避之

反义词:针锋相对 锋芒毕露

成语接龙:退避三舍→ 舍己从人 →人定胜天→ 天下第一 →一步登天

退避三舍的故事篇2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申生被杀,还捉拿申生的兄长重耳。重耳连忙逃出了晋国,逃跑了十九年。

终于,重耳来到楚国。楚王认为重耳大有作为,就非常的客气对待重耳。楚王问重耳:“你当上晋王,怎样报答我呢?”重耳说:“珍宝仆人,大王您有的是,珍禽走兽,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有什么珍宝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回答道:“要是我能到上晋王,我就与贵国友好。如果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

后来,重耳终于回到晋国当了国君,这就是晋文王。晋国在他的治理下变得非常强大。

一年,楚国和晋国发生战争。晋文公实现了他的诺言,下令让军队退避三舍,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 成得臣派人向晋文公下战书,内容十分傲慢。晋文公也派人回答说:“贵国的恩情,我们不会忘记,所以退让到这。既然你们不肯谅解,那只好在战场上比个高低。”

才一交手,晋国的将军用两面旗,指挥军队向后退。他们还在战车后面拖着树枝,战车后退时,地上扬起许多尘土,显出慌乱的模样。成得臣一向骄傲自大,不把晋人放在眼里。他直追上去,正中了晋军的埋伏。晋军的中军精锐,猛冲过来,把成得臣的军队拦腰切断。原来假装败退的晋军又回过头来,前后夹击,把楚军杀得七零八落。

退避三舍的启示:

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退避三舍的故事篇3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0 2652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