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写作指导序列实用精彩10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高一写作指导序列实用精彩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高一写作指导序列【第一篇】
我,不可救药地喜欢荷花。不只因为荷花的彩衣斑斓,不只因为荷花的芳香四溢,更是因为芽的奋力破土留给荷花的不染之魂,使荷花清丽超群。
荷花憧憬着一绽丽姿的梦想,于是,花告诉芽,她渴望外面,并敢为一绽丽姿的梦想而洁身自爱。芽告诉花,她也渴望外面,她会为共同的梦想奋力向上。
于是,在一个静默着的日子里,梦想悄然而至,扎根、发芽,细微的根须,触动芽与花的内心。
﹙一﹚破土而出。
每一个生命都有渴望,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被梦想烧灼了许久的心灵苏醒了,芽轻轻伸展稚嫩的肢体,鼓足勇气,准备离开温暖的巢穴,一睹夏的芳容。于是她从那小小的裂缝中探出头来,悄悄地打量着这个世界,土层再也压制不了她了,她忍着撕扯的痛苦,拼力挣扎。
那是一个极其痛苦的过程,她必须在狭窄的泥土里不断吸取营养,强健那单薄的躯体,才能担起绽放的梦想。湖水与阳光注视着一切,一颗芽,为了她与花共同的梦想,向上,向上,摆脱了泥土的束缚,终于破土而出。
﹙二﹚一绽丽姿。
带着梦想继续向上,不肯无所事事地藏在水里,更不肯漫无目的蜷在叶间,荷打着花苞钻出了水面。
夏意倦倦,花骨朵日渐饱满。梦着荷花的绽放,想着绽放的绚丽,直到有一天,蜻蜓向她致意,不经意间亲吻了她一下,她羞涩一笑,便将那清新绝好的容颜现了出来。那面容不含一丝泥土,无比姣好。
于是,芽的梦想便实现了。阳光下,我们可以看到荷向上的灵魂!
﹙三﹚追梦之乐。
在追梦的过程中,芽舍弃了温暖的巢穴,凭的是破土而出勇气。一路向上,花苞愿接受风吹雨打的洗礼,有的是不懈的追求。我想:芽是快乐的,荷更是快乐的。要么怎会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壮观!
你也许笑我:“子非芽,安知芽之乐?子非荷,安知荷之乐?”我只想说:“子非我,安知我不知芽与荷之乐?”
奋力向上,才有了芽的希望;洁身自爱,才成就了荷的映日绚烂。
芽梦,荷花魂!有梦想,就会有快乐!
我爱荷花,不可救药地喜爱。因为荷花,有梦想,有追求。
我爱荷花,不可救药地喜爱。因为我似荷花,爱追梦,喜超越。
高一写作指导序列【第二篇】
没有夜晚的黑暗,便没有阳光的灿烂;没有风雪的降临,便没有梅花的幽香;没有河水的冲刷,便没有卵石的圆润;没有冬天的寒冷,便没有春日的温暖;没有苦难的洗礼,便没有坚贞的品质;没有挫折的历练,便没有成功的人生。
欲上青天揽明月。
一至三年级,课业简单,没有太多的作业,没有统考,没有压力,就连期末考试老师都会提示,轻轻松松地拿上双百。在一片赞扬声中长大,一切快乐平和。
山重水复疑无路。
上了五年级,由于各科成绩一向十分优异,便以为课业也很轻松,渐渐对学习放松下来。直到一场考试,我照常交上卷后出外活动,突然,一同学跑来说,老师叫我,我心中咯噔一下,忐忑地来到数学老师办公室。果然,一进办公室,老师的“攻击”就来了:“穆奕霏,你怎么搞的,79分,这都全班倒数第几了!再看看你错的题,这么简单你都能出错,我没讲过吗?每道题改十遍,写1篇500字的检查!……”
在老师连珠炮似的猛攻之下,我终于反应过来,看着那鲜红的79分,我的心如同被人狠狠的击了一拳,满心低落地走出了办公室。抬头看天,天空阴沉,还下起了小雨,而我也像这天气,阴沉、低落、让人喘不过气来。
柳暗花明又一村。
从此以后,我开始疯狂补五年级课业。从此,家里少了一个回家后先看闲书孩子,多了一个6:30就开始背书的身影;少了一个不爱去补课的学生,多了一盏深夜还亮着的灯。我将所有错题整理,重写,将学过的知识再次复习,拓展,只为再变回那个原来次次拿双百的优等生。而这一切,晚归的点点繁星可以做证,皎洁柔和的月亮可以做证,以及——那考试卷上老师清秀鲜红的100分可以做证。
不管前方的路有多苦,只要走的方向正确,不管多么崎岖不平,都比站在原地幸福。弯路,也是一次磨练,它能使我们变得更加成熟、耀眼。有时,走一段弯路也无妨。
高一写作指导序列【第三篇】
首先,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
最好要有相应的文本,第一遍听的时候争取能理解80%,然后再去听第二遍,去找到听不懂的部分,再去读文本,找出听不懂的原因,读懂后再听第三遍,理解全文的内容,包括所有的细节,最后再去尝试复述,即听一句,自己复述一句。
泛听不受时间、地点、题材、内容的限制。
随时随地,只要有可能就可以去听,就像我们平时欣赏音乐那样去欣赏英语,当然如果选择适合的难度效果会更好,泛听的目的就是培养我们的语感。
坚持对听力的训练。
学英语的人都知道英语学习包括听、说、读、写四个部分,但到底有多少人真真理解听力的重要性,又有多少人能在日常的学习中持之以恒坚持听力训练的呢?按我们的经验这样的人不多。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在我们的青少年英语培训与教育中,更要重视孩子们听力训练的自觉性,我们常常抱怨学了十几年英语所学的是只会考试的哑巴英语,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缺少听力的训练!让孩子们至少对所学的课文、教材、练习,在预习和复习时,不要忘了听力训练,有时要强制性的要求完成听力作业和练习,这也是我们在教学中非常重视的环节。
所以要学好英语,要提高听力,一方面是要掌握方法,但更重要的是要有毅力和决心。
高一写作指导序列【第四篇】
现在3月4日了,据6月7号高考还有95天,2270个小时,136200分钟,817秒。
曾经年少轻狂,不知道胜者为王。曾经没有原因,没有根据就觉得自己会活的辉煌活的不一样,曾经觉得只要学了怎么会考不上北大清华曾经的曾经,我不怕说出自己的梦想不怕被嘲笑,因为我觉得我还年轻还有希望。上了高中三年了,经历了友情的背叛,老师的责备,成绩的起起落落,会笑得流泪会哭到嗓子哑,会冤枉的觉得那些成绩都对不起那么努力的自己。这三年,有人玩过闹过之后走了,这三年,有人说着笑着走了,这三年,人来人往,我们还是一个人,一个人抱着成绩哭一个人抱着成绩笑,一个人暗自努力,一个人咬牙坚持,一个人擦干眼泪,一个人背负所有的冷眼和嘲笑一次次下定决心我要活成我想要的模样。
我曾经努力过,曾经疯狂过,曾经把梦想当做活下去的动力,也曾经放弃过,也曾经堕落过,也曾经说再也不努力了,反正已经这样了。曾经多么幻想自己的成功,接受鲜花和掌声,曾经以为自己就会这样平庸的活下去。有时候觉得自己拥有了全世界,有时候又觉得自己一无所有。经历了高三,我以为我一无所有。高中三年磨光了我的轻狂,磨光了我不服输的勇气,磨光了我对未来的渴望,甚至磨光了活下去的勇气,我试着去变得不在乎,试着去变得麻木,试着让别人看到我的不在乎,来隐藏我努力过去依旧一无所有的悲伤。高中这三年,我学会了忍让学会了拖鞋,忍受得了嘲笑和孤单,明白了自己不是在谁心里唯一,也知道地球离了谁都能转。所以我想也许我也能承受得了鲜花和掌声。
我在一次次想要放弃过后的现在,还想再坚持坚持,还想再咬牙咬牙,还想还想好多好多,我还不想就这样放弃,那样我都对不起曾经努力的自己。
我不奢望清华北大,我不梦想能有多伟大。只是我还不想输,我还不想这样安宁。我还年轻,即使有过无奈和彷徨,还好我还能折腾,还好我还有力气折腾。擦干眼泪我告诉自己,这95天,我要拿命来拼,我要豁出去的搏一搏。我才18,我有的是时间接受挑战克服困难等待成功等待曾经看不起我的人一个个来向我贺喜。
我知道,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全力奔跑,自己选的路,跪着也要走完。
高一写作指导序列【第五篇】
1、运用顺叙。
顺叙,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这样写,可以将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来龙去脉,十分清楚。运用顺叙写成的文章,它的层次、段落和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是基本一致的。
顺叙有以时间为顺序的,有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也有以空间变换为顺序的。在叙事性的文章中,大多是以时间为顺序和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
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时,必须严格地安排好顺序,写清楚叙述的时间。现实生活中任何事情都不会突然发生,它总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作者常常要根据事情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一事情发展的规律来进行叙述,文章的层次也是清楚、明了的。
当然,有的文章事情比较简单,因而不一定非要写出事情过程的四个层次(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2、运用倒叙。
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运用倒叙的写法,必须注意交代清楚倒叙的起讫点,顺叙和倒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必要的文字过渡。这些地方处理不好,会使文章脉络不清,头绪不明,影响内容的表达。
3、运用插叙。
插叙是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而插入的关于另一件事情的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在运用插叙时不能打乱原来的叙述线索,要注意与上下文的衔接。这样,文章的结构不仅富有变化,而且叙述事情的条理非常清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插叙“美女蛇的故事”
有些同学看见别的同学写出一些好文章来,便惊叹道:“这些内容,我也熟悉的,怎么我没能把它们写出来!”这个问题值得深思,说穿了,那是因为你缺乏从小事中写出深意的能力。生活中,惊天动地的事情是少见的,一般人所经历的大多是平凡的、细小的事情。自古以来,好文章数也数不尽,大多写的也是平凡的、细小的事。《红楼梦》写的是封建社会大官僚仕宦家族中的生活琐事,这些生活琐事在那样的门第中可以说是平常又平常的了,但它反映的思想意义却是深刻的,成为举世公认的.巨著。
2怎样从小事中写出深意呢?
1、提高思想水平,训练一副见微知著的好眼力。
照相机能摄像,人的双眼也能摄像。然而人和照相机毕竟不同,双眼是带着感情去选镜头的。观察的人本身要有一定的思想水平,只有这样,才可能看到事情的里层,发现其中蕴含的深意。
2、深入思考、分析、挖掘、寻找出事情所蕴含的深意。
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凡事多加留意,尽可能深入地去想一想,不只注意到它的表象,还要去挖掘它的本质,弄清它的来龙去脉。这样,就能有敏感的头脑和锐利的好眼力,挖掘、寻找出事情中所蕴含的深意。
3、把事情放在一定的背景中去写。
背景就是时代环境,指的是社会变迁和政治动态等。一件小事,孤零零地看,是不起眼的,如果把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联系起来,那就不寻常了。
4、“事”与“意”的榫头要对得合适。
从小事中写出深意来,容易犯的毛病是“事”和“意”的榫头对得不准,往往是主观上(意)想“深”,客观上(事)显得内容单薄。因此,我们在具体写的时候,避免在提示事情所蕴含的意义时候犯任意“拔高”的毛病。
有1篇题目叫《节日的早晨》作文,叙的内容是一家人愉快地吃早点的情形,结尾是:
吃完早点,我开了院门一看,只见人们穿着美丽的新衣服,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走向热闹的大街,走向光明的共产主义明天。
这段话的结尾处,犯有“拔高”文章思想意义的毛病。如果写好吃早点的情形,体现人民生活水平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步步提高是可以的,可是将它和“走向光明的共产主义明天”联系在一起,那“事”和“意”的榫头就对得不合适了。
总之,我们只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对听到或看到的事深入地想一番,认识它的意义,鉴别它的价值,并把它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去写,就能从小事中写出深意来。
不少同学的作文,不是写送伞,就是写为抱小孩的妇女让座;不是写帮助同学补课,就是写送迷路的小孩回家……总之,尽是写一些人家写“烂”的材料。于是语文老师常常在他们的作文后面写上类似的评语:选材陈旧,希望今后选择新颖、独特的材料。
3怎样才能选择到新颖、独特的材料呢?
1、从自己的生活中去找,不要抄人家的素材。
不少同学看到作文题目,不是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找材料,而是道听途说,或者是从概念出发去记叙、描写。其实,我们每个人居住的环境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经历的事情必然不同。能把自己那些与众不同的经历作为选材的内容,那么,你所选择的材料一定是自己独有的,新鲜生动的。
2、做生活的有心人。
常听一些同学说,我们是学生,生活贫乏,看不出有什么新鲜、独特的事情值得记叙。同学们生活面不广是事实,要扩大作文选材的范围,就要求我们尽可能地广泛接触生活。那么是不是我们同学生活圈子小,就没有新鲜、独特的材料可以写呢?不是的。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会有独特的材料让你挑选。住在城里的人,平时跳广场舞,各种节日习俗文化比农村更浓春节时挂红灯笼、门前放橘子树,贴对联门神等,元宵节猜灯谜,办花灯展等等然而这些材料从你们的眼皮底下悄悄溜走了。
3、选择新角度,让常见的材料放出异彩。
一般来说,同学们的生活圈子小,家庭、教室、操场。接触的人少,家人、老师、同学。同学们在作文时,所叙述的事往往是常见的。常见的材料中就没有新鲜的东西吗?不是的。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对常见的材料改变一下叙述的角度,也会让它放出异彩。
4、打开思路,扩大视野。
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思路比较狭窄,他们的目光只注意好人好事,作文的材料老是不能扩大。如果我们同学把观察的目光投射到整个生活里,既看到那些好人好事,也看到那些坏人坏事,作文的材料一定会丰富多采起来。
法国巴黎艺术馆里,陈列了一座伟大的文学家巴尔扎克的雕像,奇怪的是:他的雕像却没有手。他的手呢?是被艺术家罗丹用斧头砍去了。罗丹为什么要砍掉巴尔扎克雕像的双手呢?原来,在一个深夜里,罗丹好不容易完成了巴尔扎克的雕像,非常满意,连夜叫醒了他的学生来欣赏雕像。他的学生把雕像反复地看了个够,后来,目光渐渐地集中在雕像的手上:巴尔扎克的那双手叠合起来,放在胸前,十分逼真。学生们不禁连声地说:“好极了,老师,我可从没见过这样一双奇妙的手啊!”罗丹的脸上笑容消失了。他突然走到工作室的一角,提起一把大斧,直奔雕像,砍掉了那双“完美的手”。
罗丹的雕像是要表现巴尔扎克的精神、气质,现在那双手(次要部分)突出了,人们看了雕像,只欣赏手的完美,而忽略了主要的内容。所以,罗丹砍掉了雕像的双手,以突出雕像所要表现的意义。
雕塑是这样,写作文也是这样,只有围绕中心安排详写和略写,叙事的重点才能突出。
4在记叙的过程中,怎样妥当地安排详写和略写呢?
1、事情的发生和结果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要详写。事情的发生阶段,往往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事情的结果部分,往往是写出事情的结局或点明事情的中心。它们在整个事情中,或者说在整篇文章中,仅仅是枝节部分,所以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是整个事情,或者整篇文章中的主体部分,它往往具体体现中心思想,因而要详写。
2、有点有面地叙事,“面”要略写,“点”要详写。有点有面地叙事,“面”上的内容往往是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起烘托的作用。“点”上的内容往往是文章的重点。直接体现中心思想的,所以要详写。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文章中,重点突出详写的部分时,不能忽视略写的部分。略写虽是寥寥几笔,但运用得好,可以对文章重点的突出、主题的表现,起到“绿叶映衬红花”的作用。
1篇文章,好比一架运转正常的机器,文章中的一个个段落就好比机器中那些大大小小的零件,这些零件不仅相互照应,而且那些大零件需要小零件把它们连接起来。文章里的段落也需要相互照应,也需要一些“小零件”,即过渡段和过渡句把它们自然、紧密地连接起来。不然,文章就会显得支离破碎。所以,写文章时,一定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过渡和照应。
一般说,记叙文在下面几种情况需要过渡:
1、由这件事转到另一件事时需要过渡。
2、记叙的时间发生变化时需要过渡。
3、由倒叙转入顺叙时需要过渡。
4、运用插叙时的起止处需要过渡。
如果说立意是1篇文章的灵魂,那么材料就是文章的血肉。也就是说,文章的中心确定后,接下来要做的便是选取材料。
一、真实。
要做到真实,我们在写作时就不能胡编乱造,而是要选择自己亲身经历过感受过的人和事来写,将自己真正融入到材料中去。这样的材料往往也是独特的、富有个性的、新鲜的。
比如说,大家都知道,过年是欢乐的。可是,还有一种过年的方式叫沉默。1篇题为《在沉默中怀念》的习作,就是通过记叙作者回老家过年时,以沉默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祖辈以及逝去亲人的深深怀念。如此选材,非常真实,也很新颖,给人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二、精练。
我们所写的作文长度只有六百字左右,在这样的篇幅里,不可能什么内容都写,只能选择那些能表现文章主旨的材料来写,从而以一当十,增强文章的说服力。那些与主旨无关的材料,再好也不选;即使那些能表现主旨,但彼此之间只是简单重复的材料,也要毫不客气地舍弃。
三、丰富。
材料可以不必局限于自己的亲身经历,还可以由自己到他人,由今到古,由中到外,只要是自己所熟悉的,能很好地表现主旨的,都可以选取。所以说,在选材时,视野应开阔。
在具体写作时,我们可以通过两种途径让材料更丰富:一是由点到面,也就是具体写一两件事,然后概括同类事件;一是细致刻画,就是对材料本身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进行细致刻画,让材料丰富起来。
四、新颖。
新颖,是说材料要有新鲜感。我们不能老用一些陈旧过时的材料。比如,一提起父母,不少人写起来就是满头白发,送“我”上学接“我”放学等之类的材料;一提起老师,就是带病给我们上课,深夜加班批改学生作业之类的材料。这些材料本身也并不是不好,只是为大家所熟知,一点新鲜感都没有,不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用新颖别致的、与众不同的材料表现主题,很容易做到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也很容易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样是写父母,如果我们写在“我”受伤时,父母如何安慰“我”;或者写在“我”学习疲惫时,又如何采用陪读、和“我”比赛等方式鼓励“我”学习等材料,就会显得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
事实上,现实生活本身就是丰富多彩的,新事物、新问题、新现象每时每刻都层出不穷。这些,都是我们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还有,在平时的课内外阅读中,我们都接触到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其中不少还触动了我们的心灵,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到了写作时,这些故事都可以作为我们的材料。除了议论文中用作举例论证的事例外,我们也可以在记叙类文体中对这些故事进行改编。
高一写作指导序列【第六篇】
一、积累的习惯。
我国古代学者十分重视知识积累的作用。战国时期的学者荀子在《劝学》一文中告诫人们:“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唐代的韩愈说:“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进学解》)。宋代的苏轼则主张:“博观约取,厚积薄发。”(《杂说》)可见积累对语文学习多么重要。从高考语文优胜者的实践来看,积累也确实重要。一位高考状元在谈到自己的语文学习经验时说:“语文学习是慢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点点滴滴的语文知识,就如一粒粒的黄沙,今天积一粒,明天积一粒,就会聚沙成塔。”他的高分来自高中三年苦心经营的积累。积累也是高考应试的需要。一个高中生,必须首先做好知识积累。
积累的主要途径有四个:一是摘抄,二是背诵,三是记忆,四是训练。
积累的方法有三种:一是单元积累法,二是考点积累法,三是易混点积累法。
积累的内容主要包括下列几个方面:
(一)积累字音、字形、词语、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一是要养成勤查字典、词典的习惯。一个高中生,从语文学习的角度来看,至少要有两本词典:一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的`《现代汉语词典》;二上商务书馆的《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最好能是同时拥有《同义词辨析词典》和《汉语成语词典》。经常翻检,培养对汉字的认读,正确书写和使用的能力。
二是善于对易混字音、字形和同义的词语、成语进行搜集整理:包括教材注释中提到的字、词;分考点训练的资料中的列举的字词;综合训练试卷中出现的字词等。
三是掌握词语搭配、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等辨析同义词的方法。
(二)积累文言实词。
1.词的古今异义。着重掌握词语古今意义的变化,有的词义扩大了,有的词义缩小了,还有的词义转移了。如“人灾,绝食者千余家”句中,“绝食”作“断绝粮食”讲,与今天的“绝食”意义完全不同。
2.一词多义。文言中词的多义现象非常普遍,一个词往往少则有几个义项,多则有十几个义项,在学习时要随时总结,不断深化。
3.词类的活用。古汉语有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某种语法功能,并且临时改变了词性,有的还改变了读音。
4、偏义复词。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只有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
5、通假字。通假字是指应该用甲字,而使用时却借用与其意义毫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代替它,乙字是甲字的通假字。
(三)积累古诗文名篇。
(四)积累名言、警句、典故、故事、精彩篇段。
二、阅读的习惯。
(一)诵读。一个人语文能力的形成恰恰是在诵读的过程中完成的。因此,教材上选的那些优秀的作品,特别是要求背诵的文章,我们要认真的诵读,除些之外还要找一些文情并茂的文章,拿来反复的诵读,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精读。从形式上看,与诵读相比,精读是一种无声的读,即默读;从本质上看,他是一各伴随着思考、理解、概括、转化、吸收的研究性的、创造性的阅读,是更高层次的阅读。孔子讲“学而不思则罔”,对于精读来说,最关键的一条是在读中要思考,在思考中质疑,即发现问题,实际上有效的阅读,就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阅读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三)多读。一要挑选《语文读本》是的一些篇目来读;二是读一点名著,一个高中生至少也得读20部以上的名著,这个数字对于面对高考的高中生来说,可能有点大。
(四)勤动笔。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一是要随时记下有用的知识,生字、新词、生动的语句,优美的语段,将读书与积累结合起来。二是点评阅读材料,对其内容、结构、语言、手法直至遣词造句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独到的点评。
1、积累素材。素材的积累宜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含自身周围环境见闻),这是极为丰富而行动的材料来源;二是学过的课文内容,这也是一个可观的材料库;三是课外阅读(书籍、报刊、影视等)中发现的反映社会生活的典型材料、精彩片断、名言警句等。
2.要注意文体的选择。现在高考作文在文体上几乎对考生没有限制,但文体影响着评卷老师对1篇文章优劣的认定,所以考生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3.要注意材料的运用。引用材料宜概括,不要原文照抄。
4.要注意文章的模仿。
5.要注意文章的主题不要偏离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6.要注意在平时多观察、多思考,强化文句表达训练。
7.要注意追求独特的构思,但不为追求而追求。独特的构思吸引人,尤其在许多模式化、公式化的文章中。独特的构思必须用丰富的内容来支撑,丰富的内容必须紧扣中心。
高一写作指导序列【第七篇】
1、写议论文:
(1)选择某一角度,从材料中概括出写作的论题或论点。
(2)作文中最好出现材料。
(3)提供的材料可以作为写作中的论据。
(4)对材料要进行概述;不能照抄材料。
(1)从材料中概括出写作的中心。
(2)围绕中心,拟定文章的标题。
(3)紧扣中心或题目写作,防止跑题或偏离中心。
(4)文章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要扣题目(中心),点题目(中心)。
(5)文章中一般不需要出现材料。
高一写作指导序列【第八篇】
你可曾发现,其实很多事情不是我们不懂,不是我们看不清形势,不是我们不听劝,不是我们不肯做,也不是我们不需要周围的人给我们帮助,只是我们心里有答案,有选择,有种坚持,需要有人支持而已,仅仅需要的是一句温暖的话,表达关心的话,而并非一再的分析形势。但是,太多的人,给我们评价,对我们下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左右我们。
还记得每次考试,很多父母都会唠唠叨叨的说一大堆注意事项,或者许诺,或者威胁,而我的妈妈,只在我临出门的时候跟我说一句:“祝你好运!”,这话给我的是信心,减轻的是负担。
我真的不需要谁为我做出多大的动静,帮我多大一个忙,人最缺少的,就是在关键的时候,需要关心的时候,收到一种力量,可以是一句话,一个拥抱,紧握的双手,依靠的肩膀,借着这种精神上的力量,去面对即将或者已经发生的事情。
别人的世界,我们有太多的不了解,所以没有权利给别人任何意见,除非是他说需要你帮他分析,但也只能是分析而已,千万不要帮别人做选择或者决定,不要去评判他现在所做的事如何如何,更不要强求别人一定按你的思维模式出牌,即使你是好心。
自己就已经很清醒了,他们不缺脑子,缺的是时间,或者说是一个人,愿意听完他所有的思想和情感,有时候,他们只要宣泄而已,并非真的不知道要做什么来改变现状。心理咨询其实是个很美妙的过程,给予及时的反馈而非评判,让来访者前所未有的感到被无条件的接纳,到现在我才真的明白这一点是多么多么多么的重要。
人生很多的道理,到了这个年纪我们都明白了,看过了,经历了,即使没有历经,也有起码的判断力了。我们更渴望的,是得到点点滴滴的小关爱,慢慢渗透的,恰到好处的,日积月累的,绵长的情愫。就是正对红心,那一下柔软的touch!
高一写作指导序列【第九篇】
记叙文是以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为主的一种文体。它是写作训练中最普遍、最基本的一种。一般说来,它大致分为三类:
一是以记人为主的记叙文。
即以人物为中心组织材料,围绕这个人物可以写一件事,也可写几件事;。
二是以写事为主的记叙文。
即以事件为中心组织材料,围绕中心事件可以写一个人,也可以写几个人;如果说这篇文章也记叙了三件事,通过这三件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或者给我们一个启示,这就是写事的文章。
三是以写景状物为主的记叙文。
但应注意的是,在1篇记叙文中,写人、写景、写事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不能截然分开,应各有侧重。
高一写作指导序列【第十篇】
近年来考场作文多采用“三自”原则,即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每年各省的中、高考作文中诞生了不少的优秀作文甚至满分作文,为各界人士交口赞誉。但在那些高考满分作文以外的大部分考生作文中,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考生把“文体自选”兑现成了“文体自创”。当然,真能够创造一种新颖的文体那倒是一件可喜之事,可惜的是我们看到的不少数量的考卷属于“四不象”文体,写出的多是一些“散体文”、“杂交文”。记叙文是学生从小学三年级起步学写作文时就开始练习的文体,应该是一般考生最能得心应手的文体。然而,很多高考记叙类作文,记事不知事件经过,难懂来龙去脉;写人让人难见其人,更别说凸现人物形象。其实,生活中那么多活生生的人,各具千秋的形象,只要我们细细观察,艺术再现,作文就可以写得极具个性神韵。下边我们来谈谈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技巧,以期对你写作记叙文有实际的帮助。
(一)以形传神写肖象。
果戈里说:“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肖像刻画一般来说,是刻画人物不可缺少的。肖像主要指人的容貌、神情、姿态、衣饰等方面。形神兼备的肖像刻画有助于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表现出时代的特征;结合情节的发展,还能显示人物的命运。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肖像刻画更要以形写神,形神俱似,不可千人一面,千篇1律。有的同学平时不太留心观察他人,提起笔来作文时,就全是些陈词滥腔儿,美人都是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都是瓜子脸儿,柳叶儿眉;写坏人则离不开尖嘴猴腮,贼眉鼠眼,满脸横肉……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要把人物写活,写真,谨小慎微须写出他有别于他人的个性来。先看下边的例子:
“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谁?大家都会异口同声地说出“豆腐西施杨二嫂”。鲁迅先生从头到脚却又不平均用力,突出其最富特征的部分,使这个被人世的污水弄脏,可鄙又可怜的女市民形象浮雕般地冒现在读者的面前。使春成为典型,成为唯一的人。可见,要写好人物肖像,就“要练习我们的眼睛善于观察人的动作、态度和表情”(艾芜语)。下边举例介绍几种基本的肖像描写方法,以待启发。
1、从作者观察的角度写。
“果真红衣人,振袖倾鬟,亭亭拈带。望见生人,遍室张皇。”(蒲松龄《聊斋志异·辛十四娘》)短短数语,把一个绝色少女的温柔、深情、差涩以至于手足无措的神情举止描绘得形象生动。
“三仙姑却和大家不同,虽然已经四十五岁,却偏爱当个老来俏,小鞋上仍要绣花,裤腿上仍要镶边,顶门上的头发脱光了,用黑手帕盖起来,只可惜官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看起来好像驴粪蛋上下了霜。”(赵树理《小二黑结婚》秃了顶的老婆子的滑稽打扮,寄寓了作者辛辣嘲讽。)。
2、从其他人物观察的角度写。
“庞统入见孙权。施礼毕,权见其人浓眼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心中不喜。”
“统见玄德,长揖不拜。玄德见统貌陋,心中亦不悦。”
孙权、刘备都是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人主”,二人见了庞统都心中不悦,以此突出庞统相貌之奇丑。同时也暗寓下文“人不可貌相”之意。
3、从人物自我观察的角度写。
“(吴荪甫和赵伯韬决战前做了一个恶梦,醒来后)无意在大衣镜前走过的时候一回头,吴荪甫又看见自己的脸上摆明了是一副败相。”(茅盾《子夜》)从来不肯认输的吴荪甫,此时已是个内心充满了失败主义情绪和以前判若两人的人了。
4、描写人物在不同场合下的不同特点。
契诃夫笔下的奥楚篾洛夫即是一个“变脸”的行家,惯于见风使舵。曹雪芹笔下的王熙凤在黛一方面前、贾母面前,在尤氏面前,在丫环下人面前,可以说更得脸谱变化的精神,把一个恶毒、伪善、欺下瞒上的变脸行家刻画得淋漓尽致。
5、描写人物在不同场合的同一特点。
《三国演义》写诸葛亮从初次登场到魂归西天,在各种不同的场合中多次描写他羽扇纶巾、仪表从容、谈笑风生的丰采,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气概。一部小说说下来,孔明的指挥若一,飘然仙仙的神情仪态,早已深深印在读者心目中了。
6、工笔细描。
“他穿的衣服,还是二十年前的新装,一件团花的官衫大褂,底下是白纺绸的衬衫,长长的领扣松散着,露着劲上的肉。他的衣服很舒展地贴在身上,整洁,没有一些尘垢。他有些胖,背微微地佝偻,他的半白的头发很滋润分梳到后面,还保持着昔日的丰采。在阳光下,他的脸呈着银灰色-------”(曹禺《雷雨》)。对周朴园的肖像描写详细周全,由表及里,给人留下了他顽固、保守、自信、自负的深刻印象。
7、简笔勾勒。
“突然闯进了一个满脸横肉的人,披一件玄色布衫,散着纽扣,用很宽的玄色腰带,胡乱捆在腰间。”(鲁迅《药》)。几笔勾勒出一个混混样的刽子手形象,尤其以玄色醒目,满身杀气。
8、侧面渲染。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鞘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归来相怨怒,但坐观罗敷。”(《陌上桑》)罗敷之美,尽在读者的想象中,你想他她有多美,她便有多美。连耕田犁地的农民都给她耽搁了工夫。
此外,还有对比描写,比喻、拟人、夸张手法的描写,与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相结合的一些方法,留与我们在文学作品去感受、学习。
(二)只言片言尽显人物精神。
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文学本身即是语言的艺术,它是靠语言来塑造形象和反映生活的。文学语言本来包括人物的语言和叙述人的语言,我这里谈的是人物的语言描写方法。人物语言包括独白和对话两种。独白指人物的自言自语,对话是两个人或多个人之间的相互交谈。
人物的语言,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古人说“言为心声”,可见语言是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工具,是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镜子,是袒露人物内心世界的窗户。历来优秀作家都十分重视人物语言的描写,常说的“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既是对作家塑生动人物形象的高明技法的赞誉。也正是语言描写的功能和作用的体现。
那么,常用的语言描写技法有哪些呢?下边示例说法。
1、只言片语勾轮廓。
有时塑造人物只选其三言两语,就能勾勒出他的性格特征,袒露他的内心世界。如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笔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袖,他从小就怀有远大的抱负。这里,通过他和佣者的对话,寥寥几笔,就把他的“鸿鹄之志”表达出来了。孙犁《荷花淀》:“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她才说:‘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丈夫一贯积极向上,这次又第一个报了名要上前线,女人的识大体,生小怨的复杂心理活动一句话便写出:先是一个陈述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然后生出一疑问,表面是说家庭的重担将一个挑,实则骤别的依恋油然而生。人物质朴鲜活,栩栩如生。这类例子,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比比皆是,阅读时你去细细体会。
2、间接描写人景物。
有时写人物,不从正而或直接描写,而通过他人的言语,现出人物形象。如汉乐府《陌上桑》中罗敷为应付太守的企求,尽情夸耀勾勒出一位风度翩翩,地位显赫的夫婿形象。罗贯中《三国演义》写诸葛亮四擒孟获后,放回了孟获。孟获求救朵思大王。朵思献计的一大段话,间接而全面地介绍了山阴洞的地理环境:山险岭恶,道路狭窄;毒蛇恶蝎,烟瘴毒泉遍布。因而鸟兽俱无,人迹罕至,这是借人物的语言在描写诸葛亮五擒孟获的险恶环境。
“变色”嘴脸现原形同一个人物在前后说出了不同的话来,表现出判若两人的形象。如契诃夫《变色龙》中的奥楚篾洛夫对同样一只狗而前后大相径庭的言语描写,这就这样方法。还有《范进中举》中胡屠夫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言语及态度,《制台见洋人》中媚外欺下的制台变脸谱式的语言和表演等等。
3、一样言语多样说。
针对同一事物,不同身份地位,经历个性的人在传达自己的情意时,语言各具千秋,各显个性。如《水浒传》中写众人拥护宋江做寨主时各自的语言就极富个性。卢俊义:“兄长枉自多语,卢某宁死,实难从命。”吴用:“兄长为尊,卢员外为次,人皆所伏。兄长右是再三推让,恐冷了众人的心。”李逵:“我在江州舍身拼命,跟将你来,众人都饶你一步。我自天也不怕!你只会让来让去,做甚鸟!我便样将起来,各自散伙!”武松:“哥哥手下许多军官,受朝庭诰命的,也只是让哥哥,如何肯从别人?”鲁智深:“若还兄长推让别人,酒家们各自撒开!”这些人,有的委婉含蓄,有的显露火暴,即使鲁莽也各不相同。
4、用叙述的方法写语言。
这种间接手法笔墨经济,省却烦琐对话,用精炼语言突出人物特征。如鲁迅《祝福》中:“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朱自清《背影》:“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也变对话为直接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