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其它公文 >

全面深化改革简报范例【参考4篇】

网友发表时间 2587409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全面深化改革简报范例【参考4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全面深化改革简报1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举全面深化改革大旗,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全面深化改革任务要求,紧紧围绕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发展导向、民生导向,紧扣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立足市情,勇毅笃行,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改革,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围绕“一个目标”不放松   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紧紧围绕省委对榆林提出的“三大目标”(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陕甘宁蒙晋交界最具影响力城市、黄土高原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两个更大”(为陕西追赶超越作更大支撑,为加快陕西经济社会发展作更大贡献)定位要求为全市追赶超越和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坚持“两个并重”齐发力   始终坚持“两个并重”,即承接贯彻中省改革部署和推动基层自主改革并重,保持“两条腿走路”,双引擎发力。   一方面,按照中省顶层设计要求,对于中省下达的改革任务,做到全面承接,不讲条件、不折不扣完成,上级有要求,榆林有行动,上级有动作,榆林有跟进,争取为全省创造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截至2018年,累计承接中省改革任务310项,按进度推进率100%;2019年,承接中省改革任务131项,已经通过《改革工作要点》印发,各项任务全面推进,取得丰硕的成果。   另一方面,积极鼓励基层开展彰显榆林特色的改革探索,涌现出不少改革亮点,很多工作走在中省前列。榆林是能源大市,推动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为使全市领导干部从传统的“能源依赖思维中”跳出来,组织开展了“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榆林怎么干”主题活动,启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讨论,组织十大战略问题研究,聘请国家级研究机构和院士级水平人士领衔指导,调动四大班子成员合力攻关,用改革的思维解决发展中遇到的体制机制障碍,物化研究成果60多项,筛选出电力改革、园区改革、煤炭矿业权清理整顿等27项阶段性重大事项作为主抓手,推出一批**榆林发展瓶颈、体现“榆林元素”的重大改革创新举措。比如,开展产业园区改革,激发园区发展活力;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大幅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开展煤炭矿业权清理整顿,加快组建榆林能化交易中心;率先在全省实现市县镇三级政务服务大厅标准化建设和互联互通;“三变”改革成功经验多次在中省会议作经验交流,受到高度评价;率先实行十五年免费教育,教育综合改革有关经验被省教育厅借鉴推广;引入住院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支付方式,为全国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与探索;榆林高新医院被民政部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列为“全国爱心护理工程建设基地”,被省民政厅、财政厅列为全省“医养结合”示范典型养老机构;深入推进媒体融合,整合形成“报、台、播、网、新媒体”五位一体的传播体系,相关工作受到省委高度肯定。   推行“五个一”工作法抓落实   树立了“一把手”抓改革的政治站位。市委主要领导带头履行党委书记抓改革“第一责任”,在研究榆林改革思路、统筹安排部署上亲力亲为,发挥核心作用。去年以来,主持召开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11次,及时传达贯彻中省改革精神,统筹安排部署全市的改革工作。围绕全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放管服改革、高端能化基地建设、乡村振兴等改革,多次深入基层摸情况、找问题、想对策、查实效,真正做到了“重要改革亲自部署、重大方案亲自把关、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察”。   明确了一个正确的改革思路。市委高度重视改革工作,多次在全市性大会上强调改革的重要性,要求各部门每年至少推出2—3项改革创新工作。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总思路,提出在“发展理念、产业技术、管理经验上,对标国际一流;体制机制上,充分学习借鉴国内尤其是沿海最先进的经验和做法”,成为我们推动改革的基本遵循。   建立了一套完备的体制机制。力求从制度层面保障改革的长效性和根本性,形成了相对闭合的体制机制链条。出台《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不移将改革推向深入的工作意见》,形成《榆林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问责办法》,定责到人,追责到底。健全督察考核机制,将改革工作纳入全市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和全市季度点评工作当中,先后出台了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考核《办法》、评比奖励《办法》、督察工作《办法》、第三方评估《办法》和《改革创新工作季度考评办法》。改革任务实行台账动态更新管理。建立重大改革领导包抓制度,制定《关于市级领导领衔推进重大改革任务的通知》,明确了市级领导责任分工。完善改革方案前期调研、征求意见、评估把关、报批审议工作机制。建立重大改革事项备案制度,每次召开委员会会议、出台重大改革文件方案、形成调研督察报告、收到试点批复和结项文件,都在第一时间向省委改革办备案。   制定了一个严格的考核办法。修改完善年度目标责任和追赶超越季度点评《办法》,优化指标设置,根据资源禀赋、自然条件、发展水平等不同,对各县市区各部门实行分类考核。改革创新工作全部纳入全市追赶超越季度考核和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并加大了改革创新在全市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占比,县区达到%,部门达到%,力度在全省是最大的。   推广了一批典型的基层经验。注重总结创新性做法和经验,及时挖掘改革典型案例,每年通过简报、杂志、公众号、案例选编等平台推广大批好做法好经验。在《榆林日报》开始“改革在基层”专栏,对全市典型改革经验宣传推广,提高改革的知晓率。探索建立“榆林改革创新奖”奖励基金,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落地见效。健全信息报送制度,对各专项小组和各县市区每年上报信息量做出了硬性规定,对信息报送量和采用量等情况进行了半年、全年通报。去年以来,编发《榆林改革》74期、《日新》杂志6期,印发2018年全面深化改革案例选编,开通了“榆林改革”微信公众号,发布改革信息1000余条。

全面深化改革简报2

今年以来,**街道根据区委改革办的统一部署,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准确理解把握中央、省、市、区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部署要求,紧密结合自身实际,突出问题导向,精准发力、完善制度、督促检查,努力将各项改革举措落到实处。现将一年来深化改革工作总结如下:

一、**年所做的工作

(一)高度重视深化改革工作

深化对改革工作的认识,健全改革工作机制。**街道确定了创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机制、创新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改革项目,并实行街道领导牵头推进的改革总体思路。改革工作实行制度化管理,及时调整了领导小组成员,无论是组长、副组长,还是成员,只明确到岗位职务,不明确到具体人,以便于不管人员如何变动,谁到这个岗位,谁就履行相应的职责,避免因人员变动而不得不经常调整领导小组成员。

(二)认真做好改革日常工作。

及时召开会议安排部署改革工作。今年,街道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已经召开会议4次研究改革工作,3月16日召开街道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会议,学习了《四川省第十九次改革会议》精神,系统研究了街道**年的改革工作。5月10日又召开了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第二次会议,会上改革领导小组成员认真学习了***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10月24日召开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第三次联席会议,专题学习了《四川省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条例》,就**年后两个月改革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和部署。11月21日,街道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时要求整改的内容进行讨论研究。会议由街道党工委书记吴晓军会议主持,会议还就一年来街道改革工作进行了总结。

(三)扎实推进系列改革举措

一是深化联动工作制度,完善以“政府主导、村(社区)联动、现场督导、各尽其职、限时办结”为宗旨的联动工作制度,充分发挥联动工作制度在重大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指导、服务和推进作用,提高办事处执行制度的自觉性。二是加快社会事业改革发展。全民参保登记工作进入全面实施阶段,通过与区级相关部门反复沟通,多方努力,积极争取,统筹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投资4000多万元,加快两个居民小区电力设施改造,提高供电可靠性。先后对轻管所小区、**村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实现了硬化、绿化、亮化、美化,极大改善了居民居住环境,惠及1000多户居民,群众幸福指数大幅提升。三是推进环境保护治理体制改革。扎实开展“河长制”工作,长期坚持巡河制度,开展“五条沟、长滩河”生态环境联防联治。四是创新党建制度改革。一是通过摸底做实事党建“两学一做”台账、优化组织设置、“一支一策”等有效措施,加强了党支部党建工作。二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拟定考核工作实施办法,对支部书记及支委进行业务培训。三是深化纪检体制改革。将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建立巡察工作制度。五是创新招商引资工作改革。加强服务,狠抓项目跟踪落实。我们将坚持“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制度,采取“围墙内的事企业管,围墙外的事我们办”的方法,紧紧抓住每次机遇,紧扣每个环节,全程跟踪服务,确保每个投资意向都能签订投资合同,每个投资合同都能落实资金到位,客商每笔资金都能用在企业实处,实实在在地把企业引进来、办起来,让企业稳得下,发展好。组建专门工作班子,确定一名干部为联建责任人,实行“一事一议一结”服务,做到特事特办,努力做到优质服务“零距离”。克服过去的等招商,看招商,慢招商。今年共引进两个企业,引进资金**多万元,招商引资力度超过以往。

二、**年改革工作要点

街道办**年的主要构想是: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改革工作部署,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在经济、社会、民生、生态等事业上统筹发力,建设幸福最美的**。

主要工作措施:

一是以项目建设为引领,提高产业发展有效供给。主动适应“新常态”要求,坚持将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以全力服务城乡新发展为方向,加强项目协调,坚持一线工作法,靠前作战,加强项目统筹,确保建设任务按时完成。

二是以精细社区管理为方向,根据区创建“文明单位”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开展“门前三包”、城乡结合区域等cuos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确保市容市貌整洁有序。坚持斗齐短板,对于物业管理、环境保护等较差的工作,强化意志、增添措施、迎头赶上。坚持环境卫生常态化开展,加强小区建设和管理精细化工作力度,形成街道—社区—辖区单位—物业公司—社会组织多方联动的共建合力,完善齐抓共管的责任体系,建设美丽**。

三是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提高民生事业有效供给。统筹推进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扶贫开发等领域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全面推进平安**建设,健全群众工作机制,以细化网格服务为突破,加强对信访热点问题的预警和排查。妥善处理由征拆引发、项目引起、环境影响等各类社会矛盾纠纷问题。全面加强基层调解组织队伍建设。构建社会联动、多方主导的综合治理新模式。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局面。

四是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精简会议,少发文件和简报,严格加强办公用品的采购、登记、领用制度,减少费用开支。

全面深化改革简报3

一、江苏省

国家决定在江苏开展综合医改试点工作以来,江苏省及时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常务副省长和分管卫生工作的副省长任副组长,20多个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江苏各地基本形成了由市委书记和市长任组长的医改领导机构,综合医改工作有序推进。  

(一)全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重点做好“破、立、调”3篇文章。所有县级公立医院均取消药品加成,破除“以药补医”,同步深化管理体制、人事编制、收入分配等综合改革。 “破”,就是着力破除“以药补医”机制,通过价格调整、医保支付、政府投入等,建立稳定长效的补偿新机制。今年底全省所有城市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立”,就是探索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构建法人治理结构,深化人事分配改革,到2017年把人员经费支出占业务支出的比重提高到40%。“调”,就是调整优化医疗资源布局,为群众就近就医创造条件。同时,出台省级医改考评办法,重点考核省级综合医改试点工作任务9个方面47项医改任务完成情况。

(二)加快构建分级诊疗制度综合运用医保、医疗、价格等方面引导措施,推动形成基层首诊、分级治疗、双向转诊的就医秩序。健全医疗服务体系,建立二、三级医院与基层机构的便捷转诊通道。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积极发展区域性医疗联合体和医疗集团,探索实施县乡村医疗服务体系一体化改革,全省已有医疗集团40余个,所有基层机构都与上级医院结成对口帮扶关系。扩大家庭医生制度覆盖面,增进医务人员与居民的贴近度。切实发挥医保杠杆作用,实行差别化医保支付政策,引导形成合理就医流向,吸引群众在基层就近就医。

(三)健全完善全民医保体系建立全民参保登记制度,大力推进非公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农民工等特殊群体参保。落实城乡居民医保筹资稳定增长机制,加强重大疾病保障工作,推进基本医保与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制度、商业健康保险的有机衔接。加快推进基本医保市级统筹管理,全面实现省内异地就医联网即时结算,积极推进跨省联网即时结算。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实施统一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鼓励个人对自付医疗费用部分投保商业补充医疗保险。

(四)采取县管乡用等措施着力解决基层卫生人才短缺问题。开展以乡村医生为重点的农村医学生定向免费培养,加强全科医生培训和在职人员业务提升,引导优秀人才到基层服务。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分配和财政补助政策。合理拉开收入分配差距,鼓励基层医务人员多看病、服好务。继续加强硬件建设和技术能力建设。把更多的财力、物力投向基层,基层卫生机构达标实现全覆盖。加强信息化建设,积极发展远程医疗,提高基层医疗水平,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技术发展和群众需求。

(五)大力推进基层签约服务。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基层医生服务能力,加快建立基层医生和居民契约服务关系,大力推行家庭医生制度、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和健康管理团队服务,进一步满足农村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到2017年,9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家庭医生制度和社区综合健康管理,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在各县(市、区)全面实施。

二、安徽省

安徽省高度重视综合医改试点工作,精心组织,加强协调,全面启动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巩固完善基本医保体系,统筹推进基层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医药供应保障体系改革,加快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各项重点改革任务进展平稳,社会反响良好。

(一)实施“三个同步”,全面推进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严格遵循“患者就医负担不增加,医务人员收入不减少”2项原则,实施取消药品加成、调整医疗服务等技术劳务价格、医疗机构联合带量采购“三个同步”。城市公立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加成,药品按照省级统一招标中标价(医保支付价)销售,降低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提高体现医护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诊疗及部分中医服务价格。全省组成16+1个联合体,开展药品带量采购,为进一步理顺医疗服务价格提供了空间,调动了医务人员积极性,为规范诊疗行为提供了支撑。同时,建立省属医院运行情况日报和汇审会制度,密切监测医院服务量、费用结构等运行情况,实时预警。建立城市公立医院改革月报制度,指导各市对改革医院的运行情况和变化趋势进行研判。

(二)坚持上下联动,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省属、市属医院按照就近原则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划片,建立医疗联合体,提供协同服务。目前,17家省属医院与7家市级医院、101家县级医院(含9家妇幼保健院)、11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以及9家社会资本兴办的医疗机构建立了较为紧密的协作关系。城市三级公立医院结合改善服务实行门诊限号限时制度。除少数科室外,专家门诊每半天原则上不超过25号,患者平均看病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0分钟,普通门诊每半天原则上不超过38号,平均看病时间不少于6分钟,以确保诊察质量,改善群众就医体验。

    (三)巩固完善基层医改。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经费定向补助政策,充分调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积极性。推动组建县域医共体、县乡医联体、按病种付费和乡村医生签约服务等四项试点工作。详细明确县域医共体试点12项规定动作,各县分别组建了2-3个县乡医联体,由县级医院牵头建立分工协作机制。扩大按病种付费试点范围,目前各级定点医疗机构实行的病种已达160种以上,全省按病种付费的病例数占出院病人总数的比例达到20%以上。开展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试点。推动基层绩效管理,选择14个县(区)启动试点工作。

(四)探索管办分开,推进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医保经办。充分发挥商业保险机构在规范医疗行为、控制医药费用等方面的作用,按照管办分开、政事分开的要求,在已经实现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新农合两项制度并轨运行的地区开展商业保险机构经办服务试点,探索建立起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管办分开、适度竞争、管理科学、便民惠民的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经办管理新机制。通过政府采购方式遴选出6家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由省财政厅牵头与中标商业保险机构洽谈采购协议,省卫生计生委制定委托经办服务合同范本,并组织培训和研讨,指导督促试点统筹地区通过竞争性谈判等方式,自主选择经办机构。

(五)实行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在认真执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低价药品目录基础上,完善安徽省各级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目录,系统设计不同层级医疗机构使用比例;把2014年全省公立医院集中招标、2012年县级医院集中招标价格作为医保支付参考价,统一全省所有医疗机构药品价格。在此价格基础上,医疗机构联合体集中带量采购,发挥量大的优势,进一步降低药品价格,提升医疗服务价格的空间。

三、四川省

(一)公立医院改革稳步推进。加快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巩固完善补偿机制、运行机制、人事分配和医保支付等改革措施,并加大考核力度。积极开展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攀枝花、广元两个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南充市通过组建医疗联合体、发挥医保杠杆作用等措施,推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加快推行法人治理,建立适应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优化医疗卫生资源结构布局,严格控制大型医院规模扩张。

(二)大力实施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立基层医生与城乡居民的签约服务制度,全省签约率已达%。落实新农合和城镇医保鼓励参保人员基层首诊的相关报销政策,引导患者基层首诊。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全省已组建20个医疗联合体,覆盖了146个二级医疗机构和711个基层医疗机构。出台了分级诊疗指南,畅通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间转诊衔接。完善分级诊疗就诊绿色通道制度。将分级诊疗执行情况纳入医疗卫生机构年度考核目标,并与医院等级评审和复审挂钩。

(三)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省委、省政府把网络健康服务在内的健康服务业作为四川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之一,积极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夯实信息化基础,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统一基层软件,覆盖率达85%。全省全面启动居民健康卡建设工作。推广应用“病案首页信息管理系统”,组织实施中医数字化诊疗平台建设项目。开展网络医疗试点,研发“健康四川”服务平台,提供就医导航、预约挂号、在线支付、检查检验结果和费用查询等便民服务。

(四)坚持增量、提质、下沉,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均衡发展、服务优良的人才队伍。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实行职称晋升“双轨制”。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四项基金”计提办法,基层医疗机构绩效工资水平实现3年连增。进一步完善卫生事业单位编制管理,探索公立医院基本编制加备案编制管理机制。适度放宽考核招聘条件,加大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引进力度。积极开展以聘用合同或劳动合同为基础的乡村人员一体化管理试点,乡村医生实现身份转变。开展全科医生特岗计划试点,项目人员全部纳入编制内管理。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和岗位培训,全面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等人才项目,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

四、陕西省

(一)全面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现了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覆盖,在对所有县级公立医院破除以药养医、取消药品加成政策的基础上,从补偿机制改革、完善人事分配制度、健全医院管理运行机制、畅通人才引进渠道等方面做了积极探索,推动落实政府办医责任,绝大多数的县级公立医院实行全额预算管理。宝鸡市作为首批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在市级公立医院全面推行放开人事权、分配权,增强公立医院的发展活力。延安市成立公立医院理事会,组建由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为龙头带动的实体化医疗集团。

(二)全面提升全民医保体系质量。稳步推进基本医保的扩面提标,推进大病保险工作,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制度,保障群众看病就医的网底更加健全。积极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分级报销制度。提高新农合管理服务水平,实现市域内县与县异地结算,11家省级医院已经做到即时结算。

(三)全面推进基层综合改革。推行医疗服务县镇一体化和镇村卫生管理一体化,实行人员、财务、业务的统一管理,保持机构设置和行政建制、功能定位、财政投入供给机制不变,科学合理配置县域医疗卫生资源,提升基层的服务能力。全面落实乡村医生补助政策,省财政对每个村卫生室每年给予一万元的补助,进一步稳定了乡村医生队伍。

(四)积极推进卫生人才培养和服务模式转变。实施基层医师培训、县级临床骨干培训和县及县以下医学本科人才招聘工程,通过提高福利待遇,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专业人才特别是本科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突出技术培训、资金管理和绩效考核,推进公共服务规范化管理。省级信息化平台、远程会诊和基层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快速推进。

全面深化改革简报4

我区认真贯彻落实全市创新能力提升工程暨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会议精神,将深化改革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强化破旧立新的改革精神、拿出推陈出新的改革举措,以改革突破推动创新发展,切实将改革成果转化为发展红利。

一、定准改革目标,在赋能发展上再突破。锚定产业发展“主阵地”,根据自身硬实力打出一套改革攻坚“组合拳”,用改革成果回馈发展大局,实现了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坚定贯彻“一把手”工程。充分发挥好深化改革委员会的作用,筛选梳理19项改革典型重点培育项目,建立工作台账,明确分管领导、牵头部门,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制度,将改革融入重点工作之中,在全区上下营造出协调推进的改革共识。明确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在28个部门单位建立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推动改革下沉基层,在产业东区、产业中区、产业西区等产业园区强化改革意识,从产业一线、项目前线汲取改革经验、拓展改革思路。成为服务产业发展的“关键一环”。做实“锂光医智大”主导产业,突出锂电产业首位度,抓住“举全市之力发展高新区”的重要机遇,既把具体工作做出成绩、更在全省全国打出名气。2021年,在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中**区晋升位次20名,全国进位最多,企业创新积分制典型经验在科技部火炬中心《地方动态》专栏刊发;

“产业链上党旗红”经验做法入选中央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百年初心成大道——党史学习教育案例选编》并在全国发行推广,已有20余项典型案例在省级以上主流媒体宣传推广。

二、瞄准改革任务,在严实考核上再突破。按照“干多干少不一样”考核原则,对季度、年度考核成绩实行“三档定位”,第一档完成硬性指标的为优秀,嘉奖鼓励;

第二档完成基础任务的为称职,加压推进;

第三档未完成任务为不称职,专项督导。加大考核分值,拉开考核层次。切实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制定印发《**区2022年度深化改革考核细则》,将改革压力逐级传导,依据难易程度拉大任务分值,每季度出台改革工作通报,逐项定档赋分,督促各部门以落实考核任务为契机,推出一批创新驱动发展的好方案、好思路,让各类资源竞相涌流、各类方法充分试炼。抓好《深化改革工作要点》任务落实。明确7大类56条工作任务,在推动产业聚融、创新驱动、招商引资等重点领域筛选改革创新任务目标,对各项重点改革任务逐条建立工作台账,每月汇总任务进展,按照时间节点推进各项改革工作开展,加强深度调研,牵头抓好各自领域的重大改革事项,加强与省直对口部门联系,长三角高端制造业转移示范基地典型经验已在山东省商务厅《每日信息》特刊发布。

三、找准改革方法,在打造亮点上再突破。坚持在谋划改革发展思路、激发基层创新活力上下功夫,不断总结提炼改革工作经验,强化“实干”改革要领、“善干”改革路径,尽早形成一批改革“硬成果”。打出“高新实优严”的品牌效应。以“干在实处”推进发展“走在前列”,树立高新品牌意识,在张范产城融合示范区等重点领域加力推进,重点抓好国家级锂电创新型产业集群、国家级企业创新积分制两个国家级试点,力争在中央相关部门验收评价中取得优秀,以实际工作攻坚助力深化改革突破,争取更多资源倾斜和政策支持。抓住改革工作的“时”与“势”。强化典型案例储备谋划工作,对标学习中央、省委改革办简报案例,围绕“十大创新”领域打造一批硬典型,争取2022中国(枣庄)锂电产业博览会再提档、再升级,推动锂电产业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尽早落实,在现有工作基础上引导深化改革稳步迈进,尽早、尽快、尽好完成硬性任务,推动改革更好服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全面深化改革简报5

4月3日,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会议传达学习了中央和省委近期全面深化改革会议精神,审议通过了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工作规则等文件,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关于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化律师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听取2018年度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表彰情况的汇报,研究部署2019年改革工作。   会议要求,2020年底前要基本完成我市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解决事业单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存在的政企不分、事企不分,以及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效益不高等突出问题。要把准改革方向,强化统筹协调,编制、财政、人社等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制定配套政策,及时研究解决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加强工作指导,积极稳妥推进。   会议指出,深化律师制度改革是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举措,是指导我市律师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进一步加强我市律师工作和律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律师在法治信阳建设中的推动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要高度重视律师制度改革工作,把律师事业改革发展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工作部署和检查,确保改革落到实处。   会议强调,要提高认识,强化改革自觉。全面深化改革既是政治任务,也是**我市发展难题、推动高质量跨越发展的关键举措,各县区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升政治站位。领导干部要增强风险意识、强化底线思维,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完善政策和制度设计,通过改革提升动力、激发活力。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主动作为,推动各项改革部署落地生根。   会议指出,要精准谋划,抓住关键环节。要抓住改革关键环节,在提升质量上下功夫,在精准上做文章,争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要提早谋划改革工作要点,发挥全面深化改革对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各县区要把更多精力放到解决实际问题上来,抓住影响本地发展大局最突出障碍、影响人民群众利益最核心问题,围绕高质量发展、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来谋划全年改革任务。要增强改革创新意识,寻求改革突破点,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研究推出一批具有信阳特色的重大改革举措,推动我市全面深化改革出特色、出亮点。要聚焦机构改革和经济体制、生态文明体制、民生领域等改革难点工作,继续打硬仗,啃硬骨头,切实解决改革落实不到位的问题。   会议要求,要强化责任,狠抓改革落实。要进一步转实作风。结合市委确定的“干部作风提升年”活动,充分提升改革主体的动力,激发制度活力,激活基层经验,激励干部作为,让改革者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要进一步夯实责任。各县区各部门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发挥“一把手”带头作用,切实发挥领导干部在推进改革中的政治力量和组织保障作用。专项小组、改革办要发挥好谋划推进、牵头抓总的作用,及时协调解决改革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搞好改革服务。市直相关部门作为抓落实的主要责任单位,要积极主动作为,把改革工作作为推动部门工作上台阶、解难题、出成绩、树亮点的“抓手”。要进一步抓实督察。严格按照省委改革办《全面深化改革督办督察工作办法》要求,坚持精简、高效、务实的原则,结合实际,提高督办督察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时效性。同时,通过督办督察树立良好改革氛围,并充分发挥督办督察打通关节、疏通堵点、破除阻力的作用。

全面深化改革简报6

按照市、县改革“同步启动、同步推进、分级实施”的要求,在6月18日咸阳市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动员大会召开之后,截止7月24日,全市13个县市区全部召开了县镇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动员大会,标志着咸阳市市县镇三级机构改革工作全面展开。   一是转变职能,下放管理权限。县级除承接市上下放的审批职责外,重点是结合镇村综合改革,将县级住建、发改、国土等10个部门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且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养老保险、低保救助、婚烟登记、户籍管理、庄基受理、粮食直补等30项审批事项下放给所有镇办,强化镇办管理服务功能。   二是整合职能,优化组织机构。按照建立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制改革要求,着重构建统一的市场监管体系,将县级食药、工商、质监、盐务等部门职能以及物价检查职能整合,组建县级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挂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牌子),实现“行政审批一体化,市场监管一体化,质量监督一体化,综合执法一体化,消费维权一体化”;同时,积极探索跨部门整合监管执法力量,将县级食药稽查大队、工商经济检查大队、物价检查所、工商“12315”投诉举报中心机构和职能整合,设立县级市场和质量监管稽查大队(挂县食品药品稽查大队牌子),推动编制资源向一线倾斜。整合县级卫生、计生行政管理部门的机构和职责,优化县、镇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资源。   改革后,县级政府各工作部门由原来的25个左右,精简到20个左右,全市13个县市区共精简政府工作机构47个。   三是精简编制,减少领导职数。这次改革,县级党政群机关各部门、直属事业单位的行政、事业编制分别精简10%,领导职数1正1副、职能任务繁重的增加1名副职,并严格规范领导职数配备,各部门、单位正职一般不得党政分设,不配备领导助理。严禁低职高配。   全市县级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工作,从6月中旬开始,8月底前基本完成改革任务,镇级机构改革9月底前基本完成改革任务。

全面深化改革简报7

“今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关键之年,中国化学工程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国资委工作要求,坚持全面整体推进,既抓重要问题、又抓关键环节,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深化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4月26日,在国企改革典型宣传中国化学工程专场媒体座谈会上,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主要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期间,中国化学工程将纵深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全面按期完成,释放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党建改革两手抓 跑出央企“加速度”

“中国化学工程强化党建引领,积极稳妥推进混改,建立市场化机制,坚持创新驱动,持续激发改革红利。”中国化学工程相关负责人在介绍企业全面深化改革情况时说道。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中国化学工程党委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建设,坚持“第一议题”制度,推动党建融入公司治理,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全面完成各级法人单位“党建进章程”工作;建立完善“大党建”工作格局,每年深入党建联系点或项目基层开展调研、检查2000余人次,每年度的党建责任制考核结果与领导班子绩效薪酬挂钩,形成了党建改革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激发企业发展新活力。中国化学工程将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企业深化改革的重要突破口,积极稳妥推进各项工作;完善顶层设计,坚持先行先试、分步分层,注重因企施策,一企一策设计方案,通过增资扩股、股权转让、合资新设、内外部兼并重组等多种方式推进混改,成功吸引了万华化学、上海华谊、盛虹石化等多家行业知名企业参与。目前,中国化学工程共完成4家二级公司、10家三级公司混改,并按照“撤销一批、重组一批、转型一批”的工作思路,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与三级综合公司的建设深度融合,支持组建“核心层”作业层实体企业,目前已成功组建15家。

建立健全市场化机制增添企业发展新动力。中国化学工程以三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按照“统筹协调、多点发力、梯次推进”的原则不断完善市场化机制建设,打开干部“能上能下”局面,建立员工“能进能出”机制,实现收入“能增能减”;积极推行任期制、契约化及职业经理人制度,目前5家二级企业完成经理层市场化选聘工作,推动10余家三级企业职业经理人市场化选聘,共选聘职业经理人65名;统筹运用激励工具,健全多元化激励机制,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激励力度,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

强化研发创新增强企业发展新引擎。中国化学工程搭建研发平台,实施内外部科技资源整合,强力推动建立“1总院+多分院+N平台”的开放式科技创新平台,搭建“产学研用”合作平台;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培育,制定《“一十百千”人才工程规划》;加大关键技术攻关力度,历经十年研发突破了尼龙66关键原料己二腈“卡脖子”技术,自主研制的五复合橡胶挤出机组已被米其林等国内外知名轮胎企业采购和使用,以新成果不断推动“技术+产业”一体化发展。

持续推进改革专项工程树立发展新标杆。中国化学工程共有4家所属企业被纳入改革专项工程。“科改示范企业”天辰公司改革成效显著,其改革发展经验获国务院国资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简报》专题刊发,并入选工信部公布的2020年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名单。3家双百企业中,岩土公司在国资委双百企业三项制度专项评估中被评为A级;九公司、重机公司作为国资委挂牌督办的特困企业,实施业务转型,实现扭亏为盈,其典型经验被国资委《改革样本——国企改革“双百行动”案例集》收录。

全面深化改革简报8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不断健全审计机制。一是完善审计规划。坚持“应审尽审、周期覆盖、滚动推进”的工作思路,仔细落实审计全覆盖指导意见,积极探索审计监督全覆盖实现方式,建立与全覆盖相适应的工作机制。突出审计对象分类管理,科学制定经济责任审计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探索全县内部审计机构和社会审计力量协同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其在审计全覆盖中的合力作用。二是优化资源配置。坚定审计“一盘棋”思想,仔细落实“两统筹”要求,制定印发《关于深化“两统筹”构建审计业务协同体的试行意见》,以分管领导ab角为单元组建3个审计业务协同体,成立5个工作推进专班,构建“人员统管、党建统领、计划统下、质量统推、考核统评、综合统揽”的“六统模式”,进一步优化审计资源配置,切实发挥审计人员的聚合优势,深化激发审计活力。三是贯通监督体系。不断完善审计与纪检监察协查协审协作机制,加强审计与纪检监察、巡察、组织人事、公安检察以及其它有关部门的工作协作配合,把审计监督与党管干部、纪律监督、监察监督等结合起来,贯通监督体系、增强监督合力。健全审计移送线索反馈机制,立马将问题线索移送相关职能部门,实现信息共享,推动构建由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

(二)不断改进审计方法。一是加大智慧审计。坚持“科技强审”战略,加快“金审工程”三期建设,持续完善数据采集和定期报送制度,扎实探索“智慧审计”方法,组织4名计算机审计骨干,成立大数据审计保障组,建立与市审计局数据共享机制,积极推广“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系统研究”的大数据审计模式,强化现场审计与非现场审计结合,有效提高运用大数据查核问题、评价判断、宏观分析的能力,推动实现全县一级预算单位审计全覆盖。二是创新组织形式。通盘考虑、精心组织各类审计,综合运用融合式、嵌入式、“1+n”等项目管理方式,采取同步审、联动审的审计模式,推动同级预算执行审计、重点专项审计、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等工作交互融合,促进各项审计工作共同发力,实现“一审多项”“一审多果”“一果多用”,最大限度节约审计资源,着力提升审计监督整体效能。三是推动成果运用。印制《关于进一步加强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审计整改报告制度和审计整改责任落实机制,突出以审计整改“12项措施”为抓手,不断健全审计结果运用机制和审计整改联席会议制度,把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作为考核、任免、奖惩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和巡察的重要内容,提高审计整改在目标绩效考核中的权重,推动审计发现问题应改尽改,促进审计成果高效转化。

(三)不断完善审计制度。一是完善质量管控制度。积极探索“六个一”的审计业务质量标准,制定了《开江县审计局优秀审计项目评选办法》《开江县审计局审计项目质量交叉复核实施办法》,切实加强中介机构和外聘专家管理,完善了《开江县审计局聘请外部专业人员合作参与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工作管理办法(试行)》,引领审计干部树立审计精品意识,打造优秀审计项目,不断提升审计工作质量。二是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突出以规范单位管理、完善审计事业为抓手,进一步修改完善了《开江县审计局绩效管理考核办法》《开江县审计局机关管理制

度》《开江县审计局机关食堂管理办法》《开江县审计局信息宣传管理考核办法》《开江县审计局财务管理制度》等制度规章8项,促进健全完善全面覆盖、立体高效的机关管理机制。三是完善队伍建设制度。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健全并完善审计人才培养、激励、评价和使用机制,开展了中层干部轮岗交流,制定了审计干部能力提升培训计划,探索开展“审计微课堂”,综合运用教育培训、交流轮岗、以审代训等多种方式,开辟审计队伍建设新途径,强化审计业务钻研和综合知识学习,不断通过思想淬炼、政治历炼、实践锻炼和专业训练,打造一支政治素质高、人品人格好、业务能力强的现代审计铁军。

二、存在问题及欠进度工作

我局上半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总体推进顺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一是改革事项进展不平衡。虽然改革任务总体能够按照工作计划稳步推进,但对推进改革统筹、协调、督促、督办等工作措施的运用不够到位,个别作任务整体进度不够快、推进力度不够大、成效不够明显,如《开江县政府投资审计办法》未立马报送县委深改办研究审核、《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审计监督的实施意见》销号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改革经验亮点挖掘不够。主要是对发挥探索改革亮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充分,改革推进工作中呈现的好做法、好经验缺乏系统的梳理和提练,宣传推广力度还不够到位,导致报送改革信息不立马、信息质量不高的现象存在。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下半年,我局将始终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对标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各项改革新部署新要求,紧盯深改要点和台账,坚定不移将改革推向深入,实现在新起点上的新突破。一是持续深化学习,提升改革认识。准确把握***总书记系列改革重要论述,切实提高改革认知和执行能力,坚定改革信念,强化

改革定力,增强改革能力,全面扎实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部署决策,整合审计资源,落实工作措施,仔细梳理有关改革工作特色亮点,立马总结经验、推广做法,营造浓厚的改革氛围。二是加强沟通对接,落实改革责任。紧跟中央和省市县委改革部署,紧扣2021年深改工作要点提出的各项任务,加强与县委深改办和各改革专项小组的工作衔接,实行深化改革台账管理,全力推进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改革工作,重点做好《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审计监督的实施意见》改革事项销号、投资审计“三转”、内审机制建设、审计整改落实等改革事项,加强督查督办,完成一项、销号一项。三是紧扣审计职能,推动改革落实。充分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继续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促进发展,不断加强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力度,更好地履行审计监督和保障职能,突出重大项目建设、财政资金统筹、简政放权和“放管服”改革等主攻方向,促进政令畅通,推动政策措施有效实施和发挥作用,为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审计动力。

全面深化改革简报9

县委改革办:

按照县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要求,我中心对照《中共**县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年工作要点》(和改组通[**]1号)和《**县**年度全面深化改革重点任务责任分工方案》(和改组通[**]2号),对**年上半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做了认真总结,并对下半年工作做了详细安排,现报告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完善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大厅服务功能,推动实体大厅建设

1.我县政务服务中心为更好的服务群众办事,于近期对进驻大厅各单位的各类事项进行了认真梳理,更新了办事指南,列出详细清单,并制作了大厅导视台、办事指南,详细介绍了楼层分布图,办公室、窗口布局等信息,同时为群众提供了详尽的事项名称、办理时限、办理条件、办理要件等信息。

2.进驻大厅的各部门均设置了业务咨询电话,为群众及时解答相关问题,能够做到工作时间内实时有人接听。为了方便进驻单位沟通衔接,县政务服务中心还制作了“中心通讯录”。

3.为提高窗口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工作效率,准确解答群众咨询问题,中心制定并完善了《**县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制度汇编》,明确了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等各项制度,突出限时办结、责任追究、廉洁自律等方面的纪律,明确了窗口工作人员职责,规范了窗口的办事程序及工作人员行为,完善了对窗口工作人员的考评体系。

4.由于我县政务服务中心进驻部门不多,业务办理未达到长时间排队办理的情况,所以未配备叫号机,遇人多时采取发纸条叫号的办法解决群众拥挤问题。同时,通过led显示屏、触摸屏、公示栏,使服务标识、指示标识清晰明显,为群众提供便利。

5.中心设置了综合服务咨询台,保障大厅正常秩序。由工作人员热情解答群众办事前的相关疑问,避免排队时间的浪费。服务窗口由于办理事项的不同会出现季节性、阶段性的忙闲不均,但工作人员都能做到业务熟练、服务态度端正。

6.加强规范化管理,一方面采取视频巡查和定时不定时到各窗口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指出并予以纠正,实现对窗口人员的有效监督;

另一方面严格考勤管理,实行上下班指纹考勤制度,将考勤结果作为个人年度考核和“服务示范窗口”、“服务标兵”评比的重要依据,并将年度考评结果抄送窗口所在单位,有效杜绝了作风散漫、迟到早退及空岗现象的发生;

三是要求窗口工作人员讲普通话、写规范字,统一着装,文明用语,提高服务水平。

(二)“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情况

一是制定方案。拟定了“**县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及电子政务工作实施方案”,方案明确了我县“互联网+政务服务”及电子政务工作的总体思路、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及保障措施。二是加强调研培训。为有效推进我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县相关负责同志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特别是“互联网+政务服务”相关工作人员,赴巴彦淖尔市调研,学习借鉴其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中的成熟经验和做法。同时我中心接通了政务服务外网,对国土局、卫计局、水务局、文体局、农牧业局审批窗口工作人员进行政务服务云平台操作培训,通过培训学习,为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及提高为人民服务水平垫定了坚实基础。中心将利用政务服务外网系统,按要求与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的数据联通,开始实现政务大厅网上办事、网上公开、网上监察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新模式。

二、下半年工作安排

(一)总体目标

下半年的总体目标是县本级政务服务事项清理优化完成,接入市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全县各部门政务服务事项全面公开,政务服务实现县各部门、有条件的乡镇联动和多部门联动,初步实现“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方便、更快捷、更有效率。

(二)主要任务

1.全面梳理规范公开服务事项。结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梳理规范权公共服务事项,编制公共服务事项目录。

2.推进政务信息共享。按照“智慧呼和浩特”的具体安排,待全市人口数据库、空间地理数据库、法人数据库和宏观经济数据库四大基础数据库建成以及全市统一的电子证照库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设完成后,我县按要求积极进行对接并纳入,逐步推进政务信息共享。

3.构建权威便捷的一体化政务服务管理体系。一是推进政务服务平台应用。按要求接入集政务服务事项动态管理、网上办事、业务办理、中介服务、电子监管和数据共用等功能于一体的全市统一政务服务平台,推动县乡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联动服务。利用统一的政务服务资源,积极推进平台服务向移动端、自助终端等方面延伸,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多样便捷的办事渠道,推动公共服务创新供给。二是推进“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

4.加强政务服务线上线下一体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和管理,明确中心职能职责,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和管理机制。加快实体政务大厅功能升级,积极推动公共服务事项进驻,进一步提升实体政务大厅服务能力,探索将部门分设的办事窗口整合为综合窗口,部门原有窗口人员转入后台专职从事审批,变“多头受理”为“一口受理”,为群众提供项目齐全、标准统一、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实体政务大厅管理机构要强化对单位进驻、事项办理、流程优化、网上运行、驻场中介机构的监督管理,推进政务服务阳光规范运行。推动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加强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实现乡镇和有条件的村(社区)便民服务代办点基本覆盖。重点围绕劳动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扶贫脱贫等领域,充分利用共享的网上政务服务资源,推行基层服务网点与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无缝对接,推动县级行政审批事项受理窗口下移,建立“基层窗口受理、材料网上流转、主管部门审批、基层窗口反馈”的办事模式,让群众在基层便民服务中心就近办事,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0 2587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