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管理模式论文实用【优质10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高校教学管理模式论文实用【优质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高校教学管理模式论文【第一篇】
提及学校管理模式,作为学校管理者以往更多注重地是如何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去约束教职工。这当然是有必要,因为一般情况是:校长管理教职工,教职工管理学生,即校长―教职工―学生,这需要一定规章制度去约束。但随着由传统教育机制向素质教育机制的转变,规章制度的约束已经不能成为学校管理模式的重心,因为我们看到了人在整个学校管理系统中的中心地位,人有七情六欲,所以,学校管理尚须以人为本,用人文精神管理学校,做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学校管理者要善于把建章立制的“硬”管理同人文精神的“软”管理相结合,既“管”且“理”,重“管”更重“理”,实现制度管理的三个结合,即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相结合,权力经验管理与学术管理相结合,校内资源管理同校外资源管理相结合,这样才能使一定的管理行为收到预期的效果。就此,笔者谈一下自己的见解,不到之处多请指正。
一、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相结合。
在创新教育过程中,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运用应须相结合。而学校管理是学校领导在正确认识管理对象的基础上,运用计划、执行、检查、处理职能有效地利用学校的人、财、物、信等管理对象,确定并达成学校目标的社会实践过程。人是管理的核心要素,对于人仅用制度、计划、监督来管理,尽管体现了科学管理的规范性、实效性,但却忽视了人的本质特征,即人的个性、需要及人的发展,甚至容易窒息人的创造性,这使人退化为制度的奴隶,即仅知道服从。而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向探究型、学者型、开放型、专家型转变。转变的基础是教师个性的张扬,主体性的充分发挥。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作为一名教师,他的职业角色决定了他的追求价值取向,得到别人的尊重与承认远甚于物质利益。因此,对教师的管理必须树立以下的新理念。
(一)人格魅力。
人格是一个人性格特征的核心成分。高尚的人格,使人产生敬佩感,能吸引人,促使人模仿,给学校决策者带来巨大的影响力。孟子曰:“以德治人,心悦诚服也。”因此,决策者必须具有令人信服的思想品德修养。作为决策者,坚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凡要求教师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禁止教师做的,自己首先不做,以实实在在的行动给教师树立榜样。即使看见地上一片纸屑,决策者也当着师生的面捡起,以此来带动影响全校师生。坚持公正无私,不带偏见地、平等地对待每一位教师。特别是在分配工作、考核评优、晋级升职等教师关注的敏感问题上,一视同仁,不搞厚此薄彼。决策者事先制定并提出标准或准则,交由行政班子或全体教师讨论统一后再实施,以同样的标准来衡量每位教师的德能勤绩等方面的情况,使整个教师群体有一种大家都是“自己人”的感觉。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实践证明,只有具有高尚人格的决策者,才能使教职工内心信服而自愿接受影响,才能确立起稳固的权威,有效地领导管理好学校。
(二)信任就是力量。
教师是学校的主人,办好学校关键因素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师的对民主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迫切。他们最不喜欢领导盛气凌人的训斥和简单粗暴的管理,也不喜欢领导不负责任,让教师我行我素、放任自流的管理。他们希望和欢迎领导能以民主的作风,为学校创设出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环境,大家心情舒畅,和睦共处,自我约束而又自我完善。第一,在学校掀起“骨干教师是学校最有价值的主人”的舆论氛围,将骨干教师的素养内核框定在教学实绩、科研能力、师德修养三个方面,引导教师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学术力量吸引学生。第二,向教师承诺“教师能翻多大的筋斗,学校就搭多大的台”,在各方面向优秀教师倾斜,鼓励教师建功立业。第三,将业务管理的权限下放,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师充满智慧地挑战;把责任还给教师,让教师创造性地整合、补充、调整、拓宽课程;把时空还给教师,让教师将活动与学科教学衔接起来,将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相联系起来。第四,充分挖掘教师中隐藏的资源,尤其是信息、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资源,为学校所用,学校对提供资源的教师予以奖励。
(三)无情决策,有情操作。
人本管理的实质是保护人的自尊,激励人的情感,彰显人的`价值。叶澜教授说过: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事业,对教师而言,课堂教学就是教师的职业生活,要让教师的职业生活丰富多彩,就必须鼓励教师追求精益求精向自我挑战。在人事安排上,应遵循机会均等的原则,冲破任人上的“晕轮”效应。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的价值取向。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教师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发生了多元变化,知人善任显得尤其重要。知人善任,重在“知人”,难也在“知人”。“知人”的过程是一个双向了解、交流的过程。决策者要知教师,教师也要知决策者。知人要知心。决策者要放下架子,对教师主动关心,坦诚交心,教师才能对决策者付出真心,对学校树立信心。学校决策者通过谈心、交心,达到知人、知心,从而把广大教师凝聚在领导群体的周围。“知人”的目的在于“善任”。“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决策者应须根据教师的学识个性、爱好特长、能力水平,合理配置,优化组合,人尽其才,整体高效,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位教师的聪明才智。首先摸清管理对象在性格、经验、工作实际、生活状况、社会关系诸方面的特征,并倾注于积极的期待,鼓励教师尝试风格不同的教学方法和不同的教育对象,然后对工作岗位进行招聘并公示,最后将教师的分担安排、目标及研究任务同时下达。目标分层,体现弹性;研究任务要有针对性,指向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研究考核的方式是提高分减去过去的基础分,重在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
(四)活动融情。
传统的教育管理中,管理者惯用榜样激励法、谈话交流法、物质慰问法,这些管理手段仍有很大的价值,但仅有这些是不够的。活动是理念信仰和实际关怀的中介。人与人是相互支撑的,人与人的相互理解贵在沟通、接触。活动能创设便于沟通的情境,优化交流的氛围,让教师切身体会学校的关心与温暖,浓化干群之间的人情味,强化学校各阶段的工作重点。学校文化建设沉淀的精髓是学校发展的沃土,特色学校是众多学校决策者毕其一生于一役的追求目标。教师活动是学校特色的一个重要方面,没有教师富有个性的创造性活动,学校的学生特色活动就不会稳定长久人本管理,因此,我认为教师活动的特色是一所学校长期形成的无形资产和宝贵财富,是维系、规范、凝聚全体教职工的纽带。
(五)尊重、理解、激励教师。
教师从事的劳动,是需要发挥人的聪明才智的劳动。因此,最有效最灵验的管理方法就是学校领导对教师劳动的理解和对教师人格的尊重,是领导对教师的感情投入和思想沟通,是领导与教师之间的同事之谊,手足之情。教师作为特殊的脑力劳动者,普遍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自我表现欲望。他们对尊重的需要,高于对物质的需要;对实现自我价值的要求,高于对金钱的追求。他们最大的愿望是精神上的鼓励,事业上的成功;最大的苦恼是精神上的创伤,能力上的受压抑。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人类动机理论,学校决策者在工作实践中,努力构建教师激励机制,尽量满足教师的不同层次需求,以此来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一是关心教师的物质生活,想方设法为教师解决实际困难,让教师亲身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我校有位外地青年教师寄宿在亲戚家,学校调整挤出一间宿舍妥善安排去安居,这使他坚定了事业心;二是关心教师的精神生活,与教师建立起志同道合的同志关系,互相支持和帮助。当教师遇到烦恼时,当教师生病住院时,当教师家有婚丧喜庆时,行政领导都上门关心,慰问或祝贺;三是为教师创造一个施展才华,实现自我的良好条件。培养他们成为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特别优秀者,吸收入党,提拔到领导岗位,让他们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权力经验管理与学术管理相结合。
权力是一种控制力,也是一种强制力。决策者应当运用权力控制全校师生围绕学校目标进行有序活动,必要时可用强制手段要求师生服从学校的意志,但一味追求权威化、程式化、统一化,要求教师无条件服从,以命令式、指令式取代教师自主性,久而久之,就造成教师被动工作的习惯,极大地压抑教师创造性和主动性的发挥。怎样才能发挥出决策者非权力性影响力,本人认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形成教育哲学,指导校本课程的开发。
创新教育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强调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需要探究型新课程开发。学校探究型课程开发的实质是一个以学校为基础进行课程开发的开放、民主的决策过程,它需要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校本课程开发策略充分尊重和满足广大教师以及学校的教育环境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注重教育资源的重新配置,重视新课程理论与课程实践的不断丰富与完善。这一切,都需决策者的教育哲学来统筹。教育哲学的统筹作用主要表现在:学校教育如何与社会的持续和整体发展相“协调”;如何统筹科技与人文、知识与智慧、思想与行动、理性与非理性;如何建立开发的教育资源系统,民主开发的组织结构和自觉自律的内部评价机制等。
(二)实施科研兴校,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
苏霍姆林斯基曾建议校长,把教师的兴趣引导到教育科研的轨道上来。决策者的学术管理首先表现在不断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决策者是先进教育思想的传播者,“校长是老师的老师”,对教师进行教育思想的校本培训,帮助老师明确教育发展的新动向,是其首当其冲的职责。其次,建立学校决策者亲自过问教科研工作的制度,因为教科研工作是为教育教学提供咨询服务的,所以如果决策者不亲自抓,就势必会导致决策者的工作意图难以细化,导致咨询服务的失效、疲软。第三,建立组织与评价机制。对教师的备课、上课、说课、论文写作与评议、研究观摩活动都要形成评价与保障制度,并采取重过程、轻结果,少指责、多指导,有层次分阶段的实施策略。
(三)创办学校特色,激活发展动力。
学校的办学特色,是在学校各项资源最佳配置的基础上,通过理性反思,凸现出来的亮点,它也是一种学校文化,具有独特性和稳定性。学校决策者学术管理上的首要职责是创办特色学校,发扬学校特色。让特色引路,形成干群的向心力;让特色增辉,激活广大教师的创造力。其次,强调管理过程中的自主性,让教师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约束自己,变“要我做”为“我要做”。第三,强调管理过程中的合作性,提高决策的含金量,增强学校的亲和力。
三、校内资源管理同校外资源管理相结合。
创新管理应是一个开放的管理范式,它是学校通过对可利用的显性和隐性资源的充分开掘和合理应用,以求得管理最优化的过程。传统的学校管理重校内的资源管理,忽视了对学术管理校外的资源管理,用“冰山现象”来分析,就是仅对看得见,摸得着的资源进行管理,而忽视了对海面以下的更具开发潜能的资源的管理,对校外资源管理就是要充分挖掘信息、社区、校外实体的资源。
(一)开发利用教育信息。
科研成果是别人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理论,利用开发的过程其实质是一个“借脑”的过程。现代信息社会,信息传播的方式繁多,且方便快捷,一个有抱负的学校决策者,是很容易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的。关键是决策者要有这种管理意识。尤其是要注重对信息发展态势的管理,因为,所有的理论和经验都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所有理论都不是具体的方法,不能直接运用于实践,必须融入学校的校本思想,结合学校的特点,有选择地“拿来”。重视发展态势的管理,是决策者反思自己的管理行为,自主学习管理经验的一种重要方式。报刊、书籍、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都有自己的风格,对成果的报道、呈现都经过了编著者“个人价值”的过滤,决策者要深知“偏听则暗,兼听则明”的道理,要有自己的学术观。
(二)与社区形成活力。
社区蕴藏着重要的物质资源,开发社区教育资源既是“借脑”也是“借物”。创新教育的内涵之一就是要提升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而传统教育条件下社区有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却储而藏之;社区有重多的学生教育实践基地,却闲而处之;社区有丰富的文化活动,却流而逝之,这些都是创新教育求之不得的重要资源。我们何不开展一些类似于“走近名流,走进社会,融入自然”的活动,让名流健康的主旋律思想催发学生奋发向上;让真实可感的自主探究历练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学会做人”的能力;让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再有能力的决策者其能力也是有限的,条件再好的学校也是有缺陷的,“自用而不用人(用物)”既是封闭的观念,也是落后的行为,与创新教育的开放性相悖。
(三)与教育实体联姻。
学校管理、科研的方向、层次、潜力都需要专家的指导、参与、评价。与科研机构联姻,就是借科研的舞台,实践、展示、反思自己的科研成果,以便不断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科研人员能够结合学校的研究能力,指导制定合理科学的研究方案,并通过中期管理及时解决教研教改中的实际问题。另外与教科研单位联姻还可以创造许多与教育大师对话的机会,便于教师醒脑、换脑,学习专家的思维方式。与学校联姻,意在寻求合作与发展的伙伴,也是“借竞争力”。成就感是人的本能需要,失去了它,没有忧患意识和危机感的群体终究会被时代淘汰。联姻主要是在以下产生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互动;办学层次相近,教育哲学互融,教育质量互进,教师互访、互学,教育资源共享等。联姻的目的不是搞质量竞赛,而是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校的综合办学水平,并激励学校永创新高。
时代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教育事业也是不断往前发展的,同样,学校管理模式也需要相应改变,即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相结合、权力经验管理与学术管理相结合、校内资源管理同校外资源管理相结合,一所学校有名望,有质量,关键之关键在人才。学校管理模式的转变,才能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把我国的教育事业推向高峰,跻身世界教育强国之列。
参考文献:。
1、王锭城、王个棉、肖建彬、周峰《教育管理实践的理论探索》1994年3月,广东教育出版社。
2、吴继光《中小学校校长管理典范》10月,吉林摄影出版社。
3、冯克诚、田晓娜《教师、教学基本功全书》4月,中国三峡出版社。
4、李桂生《教育管理的研究与实践》12月,开明出版社。
5、闫德明《现代学校管理学》206月,人民教育出版社。
6、龙君伟《校本从事开发与管理》9月,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校教学管理模式论文【第二篇】
[论文摘要]随着高等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向来处在显著位置的学生社团管理模式越来越显示出它不可替代的优势。如何进一步优化这一模式,使之更好地为高教改革服务,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现代素质服务,这是一个高教管理者必须认真思考、严肃面对的重大问题。本文试就此谈谈个人的体会。
从宏观管理的角度讲,高校教育所涉及的层面极为宽广,但归结起来,每一层面的管理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目标,即为现代社会培养新型的、高素质的建设人才。面对当前世界教育格局随高科技发展而迅速转向多元化、多极化的严峻挑战,各大专院校都在管理方面全力寻求新的突破口,已经开始大踏步地从过去自发地、经验地培养单一型人才的传统教育管理模式向新型的程序化、系统化地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教育管理模式迈进。在这样一个大范围、全方位的转型过程当中,向来处在显著位置的学生社团管理模式更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本文试就新形势下学生社团管理模式优化的一些基本问题作初步探讨,敬请方家指教。
学生社团作为高等院校中的一种特殊团体,是由学生自发申请成立的群众性组织,有着正常教育途径所难以具备或不可具备的优势及特点,并给了学生一种“除去”社会及学校管理,从而实现自我管理的“自由”。而这一“自由”正是大专院校学生社团历久不衰、日益兴盛的源泉所在、精髓所在和灵魂所在。例如影视社团、摄影社团、集邮社团、文体社团、计算机社团等等社团的存在不仅对我们现在大力提倡和推进的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它们又以各自所独具的亲和力和灵活性使得社团本来所具有的这种“自由”,在潜移默化的交流中上升到了人与人心灵沟通的最高境界。这一特点与优势对于实施并发展素质教育乃至创新教育是极为有利且不可或缺的。因为,所谓素质教育,说到底,对受导者而言便是将各个层面所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从而充分体现作为个体的“大学生”的文明程度,而学生社团的存在不但在学生面向市场、走进社会的养成过程中有积极的作用,而且在各个高校面对“物竞天择”、“‘商品’择优”的激烈的市场竞争也同样有着重要意义。
素质教育作为近年来盛行的一种教育学观念,已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但要将这一教育观念转化为教育概念,应该说才刚刚开始。学生社团管理模式作为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一环,目前的关键问题是我们如何优化管理模式,我们应从三个方面的关系:社会、学校、学生互为一体的原则来认识这一问题,使其更具科学性。我们知道,任何一种管理模式从教育学的角度讲,都必须通过学生接受这一环节来达到目的,学生自主性的发挥与否以及自主性和能动性相结合能否发挥作用,这在学生受导过程当中是至关重要的。高校学生社团的突出功能是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自主性、利用其能动性。据统计大约有57%左右的在校大学生曾参加过学生社团,也就是说每两个大学生中就有一个可能是某社团的会员,由此可见学生社团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其影响之大以及它在普通学生与学校管理层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同时,学生社团作为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的主要活动方式,它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集体生活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学生社团的管理是否完善,将极大地影响着高校素质教育的实行。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学生社团“自由”属性的存在,特别是“除去”社会和学校的“自由”的存在,这就给社会和学校交付了一份必须正确科学地约束这种“自由”的责任。因此,高校社团优化管理模式的建立便显得极为重要了。
如何对学生社团进行优化管理,引导学生社团走向正确、健康的发展道路?笔者以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进行优化构建。
其一,管理方式优化。由于学生社团本身具有群众性的特点,因此在活动当中易于迷失方向。大多数学生社团的负责人常常是从个人及小集体的利益出发制订活动计划,其往往与学校大的决策、利益发生分歧甚至冲突,这就需要加以引导,从宏观上有效调控。但是,如果学校管理层仅靠高压性的强制命令,管得太死,学生社团就没有自主性,从而也就丧失了活力,就容易使社团产生抵触情绪;反之,如果放任自由,不加约束和适当的引导,学生社团又难以把握方向,有时还会走向歧途,甚至破坏影响校方的全面计划及整体利益,所以管理单位要注意自己的管理方式。实践证明,扶持与指导监督相结合的方式是最具操作性的有效的一种管理模式。管理者着重把握的不是社团活动的`细枝末节,而是着重把握社团领导层的思路、方向,审定社团活动的年度总体计划,划定其工作区间,监督社团的工作进程。
其二,社团布局优化。每个学生社团的工作由于受其性质及活动宗旨的限制大都表现出了相对单一性和较强的针对性。因此,如果学生社团的种类齐备、那么由多个单一方向的社团组成的社团群落便具有极为丰富的多样性,且由于学生社团工作最终目的的相互趋同,它便从整体上影响到高校素质教育的进程。换句话说,学生社团的布局是否合理从很大程度上推进或阻碍着高校的素质教育。比如兰州大学,其理科应用性社团就有好几个,而参加者并不局限于理科学生,文科学生也为数不少,从大的方面讲,这非常有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
从学生社团的种类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学术性社团、文化娱乐性社团、综合服务性社团。目前从甘肃省各大高校的学生社团来看,文化娱乐性社团居多,而那些科技知识含量高的社团较少。这里面当然与一个学校的学术氛围有关,但更多的是因为学生自身能力的不足,另外,也与学校管理层领导能否大力支持有很大的关联。一个学术性强、科技含量高的学生社团从它的成立之初,亦即成立意向形成之时,学校的管理者就应该悉心指导、大力扶持。
其三,社团监控优化。这主要是从微观的角度来说的。社团的管理者不但要从宏观的角度把握社团动向,同时也要有意识地对学生社团的内部进行有效的微观调控。具体的做法是:。
(1)把握适度的灵活性。社团活动的一个最大优势,就是具有极强的灵活性。这种灵活性表现在对于活动参与者的组织、活动场地的安排、活动内容和形式的确定等多个方面。正是由于社团的灵活性、社团活动便相应有了具体可操作性。这主要表现在活动的具体细节上,组织人员可根据情况的变化给予灵活的协调、沟通和安排。然而,社团的领导层要注意适度地把握活动的灵活性、以免由于过度的松散而带来不良后果,甚至难以控制而最终导致失败。
(2)调动社团成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新成员的热情。这一点应该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学生社团的管理要采取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坚决避免“一言堂”和“家长制”。学生社团的重大决策一定要经过全体社员的讨论和常委会或理事会的商议,这是学生社团群众性这一属性的具体表现。二是社团领导层要注意活动内容的丰富性和活动方式的多样化。社员参与性提高的关键在活动的本身、即活动自身的质量如何。这就要求社团领导层要开拓思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大胆地创意,以多变的具体工作环境作为契合点,不断创新,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活动的形式及内容,如某高校的“文化旅游协会”举办的电视旅游节目就受到了全体会员及全校同学的热烈欢迎。三是坚持公开制,社团的活动不但要民主还要公开。公开可以增加社团活动的透明度,充分调动社员参与的积极性,让社员在了解本社团情况的同时为社团出谋划策,增强社团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四是做好调查工作。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将社团活动与校方整体计划进行协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对各种情况进行充分调查,才能决定社团采取什么形式和开展什么内容的活动。高校社团管理层应该经常考虑这样一些问题:“大家在想什么?我们能为他们做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做?”。在具体工作中,有些管理者以为开个座谈会就算调查了,其实这远达不到要求,要想真正地掌握第一手资料,就必须深入到社团内部,参与他们的活动。
以上是关于社团优化管理方面的一些问题的初步探讨。目前在兰大专院校社团管理模式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种是甘肃工业大学和兰州大学的委员会制的社团管理模式,一种是西北民族学院的社团部制的社团管理模式,还有一种是学生会常委会管理制的社团管理模式。各个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管理模式,以发挥学生社团为高教改革、为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增光添彩的作用。
高校教学管理模式论文【第三篇】
[摘要]石油产业是我国经济结构中的支柱型产业,石油生产的效率与产业发展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各个领域的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同时也与人们生活中包括衣、食、住、行在内的各个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推动石油行业的发展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都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石油企业而言,要实现良好的发展离不开先进管理模式的作用发挥,在信息化大时代背景下,积极构建新型石油信息化管理模式具有着很大的必要性。
[关键词]石油产业;信息化;管理模式;构建。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而信息化管理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也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石油行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老牌行业,构建新型石油信息化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现代石油企业的管理效率,促进石油企业内部运行的稳定性,并提高石油企业的综合实力,从而为石油企业的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因此信息化也成为了当前石油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高校教学管理模式论文【第四篇】
在石油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构建过程中应充分认清人在各项管理工作中的根本地位,无论何种管理归根结底都与人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石油企业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并以此作为信息化管理模式构建的出发点。一方面,在对内部的管理过程中,应从石油企业内部的生产人员及管理人员的实际情况出发,构建企业内部员工管理信息资源库,通过人性化的管理制度的制定与人文主义的企业文化建设,为企业内部所有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氛围,并在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构建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管理过程中充分满足员工身心需求,并通过加强培训管理以及对晋升渠道的完善,为员工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满足员工发展的需求,以此来提高员工工作的效率与积极性,使员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能够有更好地发挥才能,从而全面提高各方面管理的实效性。另一方面,对于供应商管理、销售管理、市场信息管理等外部管理环节,也要从人的角度出发,在信息化管理模式构建的过程中,应通过对信息的整合分析,准确把握市场用户及供应商的实际条件与需求,合理调整物资采购、产品输出的策略,充分发挥信息的价值,以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
2.2认清差距,把握好信息化管理模式构建的重点。
将我国主要的石油企业与欧美国家信息化建设较为发达的石油企业相比,我国企业在信息化管理模式构建上的资金资源投入方面仍然有着很大的不足,信息化建设投资在企业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远低于发达国家的石油企业。而同时我国石油企业的信息化系统集成性方面也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我国石油企业应认清这一差距,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将信息化管理模式构建的重点放在增强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集成性方面。首先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善生产管理系统,加强信息管理系统的软硬件建设,同时增强系统管理的精细化水平,提高生产的效率。其次,加强与云技术应用的结合,将企业内部系统数据库与云数据库在管理中的作用共同发挥,突出信息化管理的优势作用,为石油企业的发展提供内在动力。最后,要将绿色发展的理念融入到石油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理念当中,加大力度推进企业生产、运行及管理各个环节的节能型改造,把握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趋势,加速石油企业的经济模式转型,发挥转型所带来的强大动力,实现企业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充分激发石油企业的发展潜力,利用信息化管理模式构建与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完善,提升行业整体的信息化技术水平,进而有力的推动石油企业乃至石油行业的整体、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3总结。
加强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构建是现代石油企业实现长期稳定发展的必然途径,在当前信息化时代发展的大势下,石油企业必须要把握时代发展趋势,顺应潮流,加速构建新型的石油信息化管理模式,提高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水平,发挥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所带来的强大动力,提高信息化管理的水平,从而推动石油企业管理效率的提升,为我国石油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昌发.管理模式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j].现代家电,(2).。
高校教学管理模式论文【第五篇】
本文认为,要做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就要不断更新学生管理工作理念,不断完善学生管理工作体制,转变管理方式,创新管理方法,进一步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
作者:胡江陵作者单位:海口经济学院,海南,海口,570203刊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zhoukan年,卷(期):2009“”(35)分类号: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重要意义对策。
高校教学管理模式论文【第六篇】
随着海峡两岸关系的良性发展和国家政策的鼓励,海峡两岸高校合作办学正逐步成为新形势下我国高等教育办学的一种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高校如何更有效地加强学生教育管理、提升学生管理工作水平、增强高校办学竞争力、促进海峡两岸高校管理工作的交流,是摆在高校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两岸高校合作办学的迫切要求。本文旨在对海峡两岸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帮助大陆高校更全面地了解台湾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状况,吸收借鉴其先进管理经验,为进一步开展好海峡两岸高校合作办学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探索适合海峡两岸高校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1.教育管理理念不同。
从教育管理理念来看,台湾高校以“个人本位”为指导思想,关注自由、平等、个性,注重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各种选择。这种管理理念相对比较松散自由,“以学生学习和发展为核心”是目前台湾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理念的突出特点。如,提出“目标为先,方法为要”“发展重于预防,预防重于治疗”“服务重于管理,奖励优于惩罚”“关怀先于要求,耐心多于忧心”等理念,注重学生的权利救济,慎用惩罚措施,建立改过销过制度,处处为学生的学习、生活、身心成长与发展着想,强调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目的不是执行服务本身,通过服务促进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台湾高校很重视学生社团组织建设,充分利用社团组织平台,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社团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由于社团保障有力(从指导教师、活动场所、器材到经费安排)、管理规范、活动形式内容自由,而广受学生欢迎,具有面广人多、运营良性、发展多元等特点。台湾高校的学生社团活动对于培养台湾大学生兴趣多样化、增加休闲活动选择性、提升领导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训练自治自律能力、奠定未来择业就业的优势以及节省用人单位未来训练成本等方面,已收到一定实效。大陆高校的学生管理也强调以人为本,但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仍明显存在“重管理、轻服务,约束多、疏导少”现象,许多高校以学生不出问题为最高宗旨,注重和强调“管理学生”,教育过程片面强调规范、守纪,而忽视学生实际需要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很少关注不同类别、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大陆高校的学生社团组织也比较单一,内容不很丰富,缺乏教师的有效指导,学生参与度也不够高,不能完全发挥社团的积极作用。因此,我国大陆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理念更应侧重学生个性发展和自主管理能力的提升。
2.教育管理工作组织结构不同。
从教育管理组织机构来看,台湾高校学生管理结构类似于美国的扁平化结构,实行一级管理的条状运行机制,学生事务管理的机构设置和权限分配只在学校一级进行。大陆高校学生管理机构设置采用校、院二级管理,实行条、块结合的学生工作网络和运行机制。在校一级,有学生工作部(处)、宣传部、团委、保卫处、总务后勤等部门组成校学生工作委员会,在院系一级有党委(总支)书记、副书记、院长(或副院长)、办公室主任和团委书记等组成学生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结构呈高耸式,管理层次多。这种“金字塔式”的管理模式权力集中、上传下达、便于管理,适应了与思想政治工作为主题的传统学生工作,但这种管理方式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容易形成学校各部门的工作任务层层下达后,最终由基层辅导员来承担具体的工作,辅导员忙于应付各部门的任务,基本没有进修学习、自我发展以及思考创新的时间与空间。特别是对于各项具体而专业性强的学生工作任务,如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生涯规划等常常感到有心无力,不利于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和专业化、职业化发展。而台湾高校管理机构简单,设有专门的管理服务机构,在学生事务内部按服务种类进行专业分工,各部门直接面向学生服务,分工比较明确,管理层次少,服务功能突出,管理效率较高。
3.教育管理工作的内容及方法不同。
从管理的内容和方法来看,我国大陆高校采取分散管理,学生工作部(处)、团委、教务处、保卫处等一起参与学生事务管理,而台湾高校采取的是集中管理,统一由学校学生事务部门管理。从管理内容上看,我国大陆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强调思想性和政治性,把安定稳定工作作为出发点,对学生进行人格塑造、素质培养、创新能力教育等活动;而台湾高校以提供生活服务、咨询指导等服务指导性工作为主,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内容丰富,学生管理工作多元化。在台湾高校,学生事务部门承担的工作内容也是很庞杂的,但能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资质、不同的个性、不同的需要,提供不同需求的个性化服务。相比之下,大陆高校的学生工作很琐碎,一方面,学校和教师承担了太多本应由学生自身、家庭和社会承担的责任,加大了学生的依赖心理;另一方面,大陆高校的学生事务管理部门未能涵盖学生各方面的需求,很难给学生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而且由于各部门各专其政、各司其职,在沟通配合上也存在一定困难,不利于提高管理的效率。
4.工作队伍人员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不同。
从管理队伍上看,台湾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主要由学生事务处负责,许多台湾的学务长实际上是个“不管处长”,即凡教务处不管的事务,都要学生事务处管。从对学生的奖励到惩处,从学生的食宿到活动,从学生的入学到毕业等,都设有专门的管理人员,从事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人员大多是获得教育学、心理学、精神病学方面的硕士甚至博士学位的专家,分为生活辅导组、咨询辅导组、毕业辅导组、课外活动组、卫生保健组等,专业化水平较高。大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往往突出“辅导员”的政治性、行政性,忽视了其职业本身的专业化属性,相当一部分辅导员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相关专业背景,参加工作后,又整天忙于日常事务,也无暇顾及通过参加培训学习来提高自身水平。可见,相比台湾高校学生教育管理队伍,我国学生工作队伍人员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不高。
三、结语。
从海峡两岸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大陆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虽然有自己的特色和长处,但总体来讲,台湾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理念更加先进,组织机构更加灵活高效,工作队伍更加职业、专业。随着我国高校教育国际化速度的加快以及海峡两岸高校合作办学的兴起、发展与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正确面对我国大陆高校原有的教育管理模式与台湾高校方面存在的差异,吸收借鉴台湾高校先进的教育管理经验,构建适合我国大陆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新模式,不断加强和完善高校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陈亮。台湾与大陆高校学生管理比较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唐德中,胡敏。台湾学生社团:磨志练才的摇篮[j]。中国青年研究,(6)。
[3]林木明。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构建新建本科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新格局。海峡科学,(2)。
[4]李瑛。浅议两岸三地学生发展及大学生事务比较研究。陕西教育,(6)。
作者简介:林木明(1967-),男,福建福清人,副研究员,研究方向:高校学生教育管理。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闽江学院)。
高校教学管理模式论文【第七篇】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也掀起了一股新的医疗改革热潮。此次医改,其重点在于公立医院的改革,而核心对象则是绩效管理模式。一直以来,公立医院的绩效管理均是医院日常事务运行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医院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因此,唯有对医院的绩效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才能促进医院和谐、稳定的发展。本文首先分析当前我国公立医院绩效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公立医院绩效管理模式的对策。
关键词:新医改;绩效管理;公立医院。
绩效管理是医院日常事务运行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新的医疗改革背景下,作为医院管理者,应充分了解医院日常管理的战略目标,加强对医院的绩效管理,有效提升医院工作者的工作绩效,发挥新绩效管理模式的激励作用,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进而为医院健康、稳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1]。
(一)薪酬体系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大多数公立医院,其内部的薪酬体系多少都存在部分问题,且其中多大部分问题均是应管理者对医务工作人员的主体地位与利益的`认知不足所造成,因而难以调动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这对医院的整体绩效将造成严重的影响。
(二)绩效管理系统稳定性较差。
完善的医院绩效管理体系无论是理论或技术方面都应能为医院的绩效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支撑与依靠。然而就目前我国大多数公立医院的现状而言,其所拥有的绩效管理系统,均不具备良好的稳定性,价值缺乏现代先进的绩效管理技术,致使医院管理者往往无法从系统中获取真实、全面且有效的绩效数据,最终导致医院管理者所提出的绩效管理方案或规划缺乏一定的合理性。
(三)缺乏有效的绩效激励机制。
目前,国内许多公立医院虽有与自身实际情况相适应的绩效管理制度与系统,但却缺乏相应的绩效管理机制,从而致使这些公立医院的绩效管理工作在规范性方面仍存许多问题,加之缺乏科学管理理论的指引,使得医院内部过度消耗的现象时有发生,以至于医院的绩效分配与绩效激励的落实工作更是无从谈起,这不仅对公立医院的整体绩效管理效率造成了极大影响,更不利于激发医院医务工作人员整体的工作积极性。对此,作为医院管理者,应积极建设科学、完善的绩效管理机制,确保医院的可持续发展[2]。
二、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绩效管理模式建立途径。
(一)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
薪酬体系是医院绩效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唯有建立完善且合理的薪酬体系,才能切实提升医院内部绩效管理的有效性,并能通过薪酬体系来激发相关医务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新医改中也明确指出:“在划分医院工作人员薪酬等级的同时也应注重对医院工作人员的薪酬绩效管理”。而要确保医院薪酬绩效管理的合理性,首先便需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在规范医院相关工作人员的日常行为同时促使相关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如将员工技能与之绩效相挂钩,在高薪的利诱下促使相关医务人员不断学习与创新,从而提升医院的整体专业水平。再如,针对优秀员工或对医院有突出贡献的医务人员,可设置单独的薪酬奖励环节,这样便能够在提升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的同时让新的薪酬管理体系更加人性化。
(二)采用平衡计分法。
所谓平衡计分法,其实质是一种能可将医院的组织战略转化为可操作的衡量指标或目标值的一种新型绩效管理方法。将之运用于医院的绩效管理工作中,不仅能帮助医院更好的完成预期目标,并能促进医院各项经济活动的有序开展。此外,采用平衡计分法,还能量化医院各科室的绩效考核指标,从而有效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充分体现医院公益性的特点。这样不仅能够满足新医改的客观要求,而且更是我国公立医院改革绩效管理模式的重要方向与手段。
(三)做好绩效考核信息技术研究。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计算机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作为国家公立医院,应充分重视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尤其是针对医院内部的绩效考核工作,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不仅能有效提升医院预算绩效管理质量,还能提高医院内部管理的技术含量。对此,作为医院管理者,首先应重视对专业绩效核算软件的利用,并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对计算机绩效核算软件的开发工作。其次,建立绩效管理网络,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建立基于网络的预算绩效管理系统,实现网络自动汇总、提取、分析考核数据等。当然,值得注意的是,在高科技的技术产品都只能将其作为辅助绩效管理工作的工具。其中,具体的考核工作应有效结合实践因素,从而确保医院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完成。
(四)建立健全内部绩效激励机制。
现代社会,无论企业或单位,其在管理过程中,将应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医院自然也不例外,唯有在管理过程中加入更多的人文关怀,才能最大限度的提升员工的工作动力[3]。对此,作为医院管理者,应积极建立完善的内部绩效激励机制,并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以员工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尊重每一位员工的主体地位,合理的将医院利益与员工的绩效指标相挂钩,充分凸显医院的人文关怀,最大限度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三、结论。
总之,随着新一轮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公立医院唯有不断完善自身的发展指标,解决传统绩效考核模式中的不合理之处,才能满足新医改的要求。此外,医院作为国家公益性的事业单位,其在采用企业化管理模式的同时还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如此才能有效推动我国医疗事业的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高校教学管理模式论文【第八篇】
摘要:学生作为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学生都代表着所在学校的门面,学生在学校中的各种行为必然会受到学校的约束和管理。因此,各个高校中对学生的管理是一项重点项目,可是从目前的状况看,在新形势下高校的学生管理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选择更好的管理模式来提升地方高校的管理质量。
高校教学管理模式论文【第九篇】
大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渠道。它不受专业的限制,是大学生在自身兴趣、爱好基础上自由结合并经有关部门批准成立的群众性业余团体。它以“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服务”为目的。它以活动形式的多样性、灵活性以及内容的丰富性吸引了广大学生,对参与活动的学生而言,能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以及组织与协调等各方面的能力。大学生的社团活动,是在自愿的基础上组织与开展的,有利于大学生开阔视野,开发智力,提高文化素养,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思想觉悟,促进身心健康,培养交往、管理、创新等能力。据浙江省教育厅初不完全统计:全省38所高校(不含高职院校)共有学生社团1500余个,50%以上的在校大学生曾参与各类社团活动。目前高校有理论学习型、学术科研型、兴趣爱好型、社会实践型、志愿服务型等各种类型的学生社团,在校园中的影响力、凝聚力不断增强,示范作用、育人功能日益显现。
随着高教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学生社团已日益成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视点,但学生社团的建设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矛盾。
(一)文化传承连续性的要求与多校区办学传播渠道不畅的矛盾。
文化包括校园社团文化的传承,连续性是重要前提,否则就会形成所谓文化断层,表现为文化传承连续性渠道的割裂和强大异体文化的冲击。从2001年下沙高教园区启用至20高校基本实现主体转移的2年间,学生社团发展经历了一段不寻常的过程。招生规模的大幅扩大和下沙新校区的环境特征使得大学生对文化生活、对社团的呼声高涨;多校区办学带来的文化交流、工作衔接的不便,使得社团的各项活动组织步履艰难。由于缺乏高年级社团负责人的“传、帮、带”,身处新校区的低年级社团负责人对社团的建设较茫然,许多社团只继承了名号,工作缺乏继承更毋言创新。
(二)传统党团工作思路与社团发展自主性规律的矛盾。
长期以来,社团作为学生自发组织,在政治地位、人员配备、资金保障等各方面与传统的党团组织相比均处于劣势,各级各类社团多由学生会甚至其下设的社团部管理。学生社团的具体事务一般都直接由学生自主管理(包括社团经费、社团内部负责人的任命等),而传统的党团工作特别强调工作的整齐划一,所以社团发展的自主性规律与传统党团工作思路的矛盾就尤显突出。一方面,缺乏专职社团管理工作者对社团发展进行具体指导,同时其业务水平和工作视野的局限性制约社团长足的发展;另一方面,基于一种良好主观意愿和整合社团的工作理念,人为地规划、约束社团的发展往往在某种程度上违背了高校学生社团自身发展的规律。
(三)创新思政工作方法与社团育人功能结构性的矛盾。
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三进”(进公寓、进网络、进社团)理念的确立为标志,浙江省高校学生社团的建设由自发随机性的发展状态转入整合资源规范发展的状态。但是,把思想政治工作进社团单纯理解为在社团建党团支部、进行理论学习教育,直至把学生社团建设成为与党团组织极为相似的工作机构,学生社团就不能称其为社团,就毫无特点可言,工作成效和育人功能也将大打折扣。当前,有些高校在思想政治工作新“三进”特别是进社团工作实施过程中,没能准确把握“进”字的内涵和外延,也未能准确把握社团育人功能发挥与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结构性、层面性的差异,使得思想政治工作新“三进”特别是进社团工作的创新不能深入开展。
基于以上现状,只有不断创新社团建设的工作思路,才能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高教园区社团建设。应把学生社团作为学生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重要途径,把学生社团工作纳入学校育人的总轨道,保障高校社团的顺利发展。
(一)一体两翼的工作格局是社团自主性发展的根本前提。
以共青团组织为核心、学生社团和学生会组织和谐推进的“一体两翼”的工作机制,以及“学校搭台、社团唱戏”的运行机制,是在共同育人的工作理念上来寻找两者关系协调发展的基石。众所周知,社团干部特别是社团负责人的产生往往比学生会干部需要更扎实广泛的群众基础和赖以服众的特长,并在工作中更多凭借个人魅力和特长的发挥带领社团前进,如果将社团划归学生会甚至其下设的部门管理,同级指导,外行领导,势必造成思路不清、社团干部积极性锐减的局面。高校应以“一体两翼”的格局提升社团定位,并指派专职团干(教师)指导社团的发展,建立健全社团成员民主议事制度,把社团干部纳入团委、学生会干部管理范畴,以相同的标准和要求选拔培养,充分发挥团委、学生会核心组织的政治优势,结合社团的组织强势,突出学生在社团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和创造性,不断提高社团活动的质量,以社团为阵地,团结和教育广大学生。
(二)思想政治工作进社团是提升社团育人功能的根本保障。
学分制条件下,学生的时空转换不再以自然班为中心,而是以教学班为条件,因为学生的学习、生活不同步,传统的班团组织不能全员覆盖的情况日益突出。所以思想政治工作进社团战略构想的提出顺应高校改革趋势。在新形势新时期探索新的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克服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手段的弊端,才能确保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扩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覆盖面。但是思想政治工作进社团决不能使社团脱离自身特点而成为等同于高校党团组织的学生组织。思想政治工作进社团要以“导”字为第一要领,与学生社团的类型特征相结合,与学生社团的可持续性发展相结合,与学生社团全体成员的成长成才规律相结合。把学生社团建设纳入整个学校德育建设的规划之中,使社团活动与学校的教育目标相一致,主动营造积极向上、民主和谐、富于激励、生动活泼的社团活动环境。
(三)认识并尊重社团的发展规律是实现社团繁荣的根本途径。
新时期社团的发展规律是复杂的,并受社会大环境和高校小环境的`影响而变化,但它是可认知的、可描述的。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和社团负责人主观上往往会以实现社团的快速、持久发展为第一工作目标,但事实上社团组织的自发性和结构松散性决定这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持久存续不是社团的内在特征和工作目标。社团的频繁更替、消亡如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实业,必然受纷繁复杂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这一种不稳定性和由此带来的挫折感正是社团育人功能的体现。目前每一个高校每一种类型的学生社团都有着不同的成员对象,不同的工作需求和工作目标,因此衍生了不同的社团生存环境和成长方式,各种社团以其绚丽多彩的生存形式在激烈的竞争中谋求一席之地,社团发展的不均衡性也由此产生,这就需要在正视这一现实的基础上,加强分类指导,正确处理社团广泛性和扶持有限性的矛盾。
三、结束语。
总之,只有认清高等教育的发展形势,充分认识并尊重社团的发展规律,使其在繁荣中引导、在发展中提高,才能开创高校学生社团工作的新局面,真正使这股新兴的校园学生力量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为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温寒江。课外活动与教育体制改革[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2。17―18。
[2]石新明,周雄。论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育人功能[j]。思想教育研究,,57(3):25―26。
[3]张国胜。论大学社团活动课程的教育价值[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7(2):19―20。
[4]龙海平。学生社团组织在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2,12(5):13―14。
[5]汪子为。校园文化与创造力的培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207―208。
高校教学管理模式论文【第十篇】
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高校学生的管理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为了应对不同时代的各种变化,也要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制度进行相应的改革。对学生的管理是规范学生行为的重要手段,学校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对学生的有序管理,这种管理不论对学生日后的生活还是学习,都有很大的积极作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一、新形势下地方高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地方高校越来越受到学生的青睐,人数逐年增多,管理难度也不断加大。根据有关的资料显示,随着地方高校各种制度的`不断完善,校区建设得越来越好,导致学生人数超出了学校预想的能够管理的人数。学生人数的增多出现了一系列的管理问题,如,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会变少;由于学生人数的增多,辅导员的人数有限,学校便会招聘一些新的老师,但是新任教师毕竟缺乏经验,教学水平还有待提高;学校的食堂在三餐时呈现出人山人海的状态,对学生的安全有很大的隐患,同时食堂的人太多会变得特别嘈杂,难以管理;还有就是学生人数太多导致学校的某些活动不能让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其中,学生不能把自己的优势全部发挥出来,可能会埋没一些人才。
2.校园的环境变得日趋复杂,对学生的管理难度随之增大。为了追赶时代的潮流,学生不再只单单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他们也会去了解社会的各种变化,导致他们的价值观、思想和观念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拜金主义和啃老思想,还有享乐主义等恶劣的腐败思想,将会给学生带来消极的影响,()导致原本很单纯的校园生活变得很复杂。学生一味地崇尚各种享乐思想,在学校里缺乏积极性和上进心,也没有远大和长远的计划和目标,整天无所事事,致使学校的管理会越来越难。
1.改善教育中存在的陈旧观念。虽然高校中的学生也是良莠不齐、各有不同,但为了保证学生有着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学校不应再开设尖子班与平行班,而是将尖子生和其余的学生插到一起,让尖子生带动其他的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2.制定更合理、更有效的管理体系。当辅导员的管理幅度过大时,应该建立一些高效的、实行力强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模式。如,在管理班级的各种事务时,辅导员可以实行分级管理的制度,可以下设一些辅导自己管理的职位来一同管理班级,选拔的重点是要求对班级负责任的、组织能力强的,在选拔之后教师要经常对这些有职务的班级干部进行培训,并听取班级干部的汇报,了解班级里的所有信息和情况,对班级干部的表现能力不定期进行考察,保证班级的有序性。
3.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注意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业的加重,学生的压力也会随之越来越大,这时老师的思想教育和开导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也许就是因为老师的一句鼓励的话就可以改变一个学生的命运,而且教师经常给学生开一下班会,做一些思想教育,会对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很大的帮助。在做好思想工作的同时,也要抓住学生的特点,在课下抽出一部分时间和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当学生遇到问题或是困难的时候,教师主动帮助解决,体现平易近人的一面,让学生更愿意亲近,便于沟通了解,使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4.将学校的知识和社会衔接在一起,构建与时俱进的管理模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的产生都是受到了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这时,教师要从学生的心理出发,将社会文化和课本中的知识相结合,为学生举办专业的、积极向上的、可以提醒学生远离不良影响的讲座,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经常开展一些社会大讲堂之类的活动,让学生在校园里就可以学到一些积极的思想以及社会文化知识,这对学生的未来生活和工作都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地方高校的管理日趋复杂和困难,学校应该调整好自己的策略,实施有效的管理模式,积极地开展管理工作,不仅要从学生这一面抓起,对教师也要进行相应的管理,最好使学生从被动管理变为自我管理,增强学生的约束性和对知识的求知欲。师生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尊重,构建良好的管理方法和模式。新形势下,需要对各高校的管理模式进行优化,根据社会的发展,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同时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孙丽娜。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地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思考[j].黑龙江大学学报,(05)。
[3]杨梦姗。新形势下地方高考学生党建工作问题与对策探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06)。
[4]昌兵。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