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其它公文 >

感动中国先进人物事迹【最新4篇】

网友发表时间 2219588

【导言】此例“感动中国先进人物事迹【最新4篇】”的公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名人先进事迹【第一篇】

孔子的儒家思想在平实之中随着长河的岁月缓缓地流淌了两千多年,心中自运乾坤,更加凸现出一种高超深邃的人生境界。作为一位教学管理者的我,对孔老先生及其文化精神上的理解与认识也许还很不够,但通过对孔老先生的学习,我的心灵空间似乎变得越来越圆满,他让我更加懂得了教育是对人性的磨合,是一门艺术中的艺术。

对我们现代人来说,孔老先生不能不说是我们教育中的典范。他老人家提出主张“仁者爱人”的学说,其核心就是“仁爱”。儒家思想追求的就是宇宙天地间自然万物的和谐统一:天、地、人三才道融为一体的大同世界。我想孔老先生的“仁爱”说的就是我们今天所提倡的“和谐”吧!要以仁爱之心爱人,爱自己,爱他人,爱身边的一切……

儒家思想强调的是“观,思,明,学,行”;倡导的是“因材施教,发展孩子的个性特长;快乐学习,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传授的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对学生是如此,对我这个老学生来说也是一样的。它时刻地告诫我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虚心地向他人请教,不断地学习,充实自我。在管理中尽量做到“举直错枉”,弘扬正气。既要有“因师任教,发展老师的能力特长;快乐工作,培养老师的工作热情”的管理理念,又要有“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不断地去反省自己的工作态度。

作为一位学校管理者,所要管理的是高级知识分子——老师。老师是学生的启发者、引路人。学校的艺术品要靠他们去雕琢打造。处理和协调好老师之间的关系是创建和谐校园的关键。教师既普通又特殊。作为学校管理者的我要不断地去了解和关心老师,知其冷暖。不但要了解、掌握学校教师的需要层次,根据不同层次的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便引导、控制和发展他们,而且还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需要,确保每一位教师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找到自身的价值。在众多的需求中,自我价值的实现是每位教师的最高需求,应满足教师追求事业成功的心理需要。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我们要充分考虑到教师的心理需要,尽力为教师取得成功创造条件,搭好施展才华的舞台。可以通过教学比武、多媒体课件评比、说课等各类活动,为不同层次的教师提供成长舞台和展示才能的机会,促使大批青干教师脱颖而出。在带动青年教师的同时,我们也要鼓励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发挥自身优势,追求个性化的教学艺术,创造出不同的教学风格,与此同时,我们还要为他们创造经验和学术交流的机会,引导他们通过教育科研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激励他们发挥骨干示范作用。尊重教师主体地位和人格,激发其主体精神,促使每个个体最大可能地发挥其自身价值,只有建立人本机制,确保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让学校充满生机与活力。

我认为孔子思想的精髓除了“仁爱”之外还在于他的“务实”精神。孔子一生不遗余力地周游列国,用自己切实的行动传播着自己的学说思想,下到民间,用自己的实践去完善自己,在求真务实中让自己的思想和人格得到最大的升华。“华而不实,耻也”,“大人不华,君子务实”,反对浮华,追求务实。对象不分三六九等,在这点上孔子的思想和宗教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例如佛家就有“众生皆是佛”,基督_教就有“无论贵贱都是上帝的子民”这种说法。所以孔子在传播他学说的时候,其对象也是不分的,有诸侯、有老农甚至有孩子。我想这也是儒家思想又被称为儒教的一个原因之所在吧。我校的开放创新的教育办学能力要提高,必须从“重在务实,重在落实”这个关键点上来抓。让自己及各教学员工下到工作的第一线,沉下去,在实践中去了解教师及学生的冷暖,了解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提高工作效率,做出成绩;让全校员工从思想上认识到务实教学的重大意义,把“务实、见效”当作我校的核心工作来抓。口头上说如何强加管理、努力备课、努力教学,最终学生考不出来,学生成绩无法提高,不能把我们的学生打造成艺术精品等于是一句空话。以实为中心,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说实话,干实事,出实招,务实效。强化自己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扎扎实实干工作,树立“学生第一、教师第一、教学第一、创新第一”的“四个第一”的思想,以韧劲、狠劲和巧劲抓各项目标管理的落实。在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整体工作中,积极发挥协调学校改革、建设与发展中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为标准,“外树形象、内抓质量”努力彰显我校的管理特色,精心锻造我校教育品牌。

“仁爱”“务实”这两点是孔老先生对我的最大影响。他老人家还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东西,就是穷我一生也难以学完,但其“仁爱”“务实”之精神我将进行到底。

感动人物优秀事迹【第二篇】

这一段难忘的日子,我经历了惊心动魄的时刻,也体验到了无数的感动。

那天,放学后我独自一人回家。到家休息了一会儿,见爸爸还没回家,我便站在栏杆上往下看。我正看得入神,没想到一不小心从六楼摔了下去,一直跌到了五楼的台阶上。当时我很害怕,脑子里一片空白。幸好这时爸爸回来了,他赶忙跑上来,看到我趴在地上,马上抱起我,上楼把我平放在椅子上。见我的下巴上流了很多血,爸爸找来创可贴,贴上止血,然后焦急地打电话给妈妈。妈妈火速赶到家,看到我脸上受伤的样子,急得都要哭出来了。妈妈哽咽地说:“快送到医院去!”

爸爸妈妈轮流抱着我,紧赶慢赶到了医院。医生看了我的伤势,说:“先去拍片子。”于是爸爸背着我去拍片子,豆大的汗珠落在我的手臂上,爸爸妈妈心急如焚。不一会儿,结果出来了,医生说:“是肩胛骨骨折,不太严重,先住院观察几天。”这时,我们一家悬着的心才慢慢放了下来。可是,我又有了新的担忧:住院期间,我落下的功课怎么办呢?

住院没几天,孙老师带着几个同学来看我,还为我带来了营养品。她们一来就关切地问我:“你怎么样了,伤得重不重啊?伤口还疼不疼啊?”孙老师还替我和同学们拍了照片,大家的关心让我深受感动。临走前,孙老师温和地对我说:“你好好养伤,别担心,落下的'功课我会抽时间帮你补上。”

一个星期过去了,我的伤势好了很多,该出院了。这天正好是中秋节,爸爸妈妈收拾好东西,我们正准备回家时,我完全没想到,平日的好伙伴竟然出现在病房门口——她们相约来探望我,还特地买了我平时爱吃的零食。我一下子激动得说不出话来,拉着她们的手,笑得特别开心。我们高兴地聊天,听她们说学校里的新鲜事、新学的课文等等,我告诉她们摔伤的过程、心里的害怕、住院的感觉……这时候,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快。

出院后,孙老师利用休息的时间专门帮我补课,我非常感动。这些日子里,我体验到了太多的感动,爸爸妈妈无微不至的爱、老师春风化雨的关心和同学们温暖的友爱……再多的言语,也不能表达我心中深深的感激。这份感动,给我力量和勇气,将会陪伴着我走向未来的人生旅程。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第三篇】

看了很多报道,抖音中全是欢迎英雄回家的视频,说实话当时心真的是在滴血!也深深为“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而感动,每次有灾难来临的时候,都能看我们消防员的身影,他们冲在第一线,为大家换来了祥和,向这些“逆行者”致敬!

同时也想要提倡大家一定要提高消防意识,在天灾和人祸面前,虽然天灾我们没法控制,但请让人祸少些,减少不必要的伤亡

从昨天得知消息后,看了大量的火灾视频与哀悼消防员的文章,生命不由自主得变成了灰色。

就连晚上睡觉都无法安然,闭上眼就会想象凉山的那场大火,想象那样的大火如果烧在自己身上会是怎样的感觉……

看着商场里形色各异的人们——女人们认真试着鞋子,孩子们开心地大笑,男人们来去匆匆,老人们推着购物车悠哉悠哉……一切似乎都没有任何改变,但那30条无辜的生命却实实在在的从这个世界消失了……

眼前的画面越是祥和平静,那种痛就越强烈。

我真的希望,那些点赞,发视频的人是真的在心底埋下了敬重,哀痛的感念而不是单纯的蹭着热点。请让那些牺牲的灵魂可以感到人间真情而不是冷漠。

愿每一个人余生可以珍惜生命,为自己,也为那些早早离世的英雄好好活着;同时,注意防火,不随意把易燃物品丢进森林或其他场合,你的任何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都可能让无辜的人丧命,让一个无辜的家庭毁灭……

三十名消防战士的牺牲,三十个鲜活的年轻生命,被三月三十号的凉山大火吞噬,你说能有啥感触,说真的,心里真的不是滋味,就不用再说失去儿子丈夫亲人的心情了,他们有的是父亲,有的是儿子,有的是丈夫,但有一个共同的职位就是消防战士,他们就是在这个共同的职责面前,舍小家,顾大家,为了共同的职责,不顾火海的危险,被无情的大火吞噬了生命。

水火无情,无疑,消防员做为应急保障的第一线战士,他们是最危险的职位,而且他们都是年轻力壮的年轻人,把自己的青春都奉献给了这个事业。不论消防事业怎么改,但他们冲锋在前的精神是不变的,所以我要善待咱们的消防战士,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不要让他们流血又流泪,最后默默的说一声英雄一路走好。

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第四篇】

杨振宁读联大物理学系时,给他上一年级普通物理课的是擅长实验的物理学家、清华大学赵忠尧教授,上二年级电磁学课的是著名学者、清华大学吴有训教授,上力学课的是在广义相对论等方面颇有研究的著名学者、清华大学周培源教授等。

但对杨振宁来说,除了物理系直接教他的这些教授们外,父亲杨武之对他的影响也是相当大的。杨振宁在学校里,遇有不懂的问题、碰上难以处理的事,总是经常跑到数学系办公室向父亲请教。

杨振宁还多次说过:“在联大给我影响最深的两位教授是吴大猷先生和王竹溪先生。”1942年,杨振宁本科毕业时,选了《用群论方法于多原子的振动》作毕业论文,并请吴大猷做论文导师。杨振宁在研究生院读书时,受王竹溪教授的教育和引导,对统计物理发生了兴趣。1944年研究生毕业时,杨振宁请王竹溪教授作硕士论文的指导老师,在其指导下又非常成功地写出了硕士论文,《超晶格》即为其中的一部分。1983年王竹溪教授不幸逝世,杨振宁发来唁电说:“我对统计物理的兴趣即是受了竹溪师的影响。”杨振宁还回忆道:“以后四十年间,吴先生和王先生引导我走的两个方向——对称原理和统计力学——一直是我的主要研究方向。”

杨振宁在研究生院期间听了马仕俊教授的课后,开始注意“场论”,并对变形物体热力学也非常感兴趣。

1957年12月10日,35岁的杨振宁和31岁的李政道因共同在美国《物理评论》上发表《对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的质疑》一文登上了斯德哥尔摩诺贝尔奖领奖台。其前,杨振宁写信给吴大猷,感谢吴先生引导他进入对称原理和群论的领地,并说后来包括宇称守恒在内的许多研究工作,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吴先生15年前介绍给他的那个观念有关。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0 2219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