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其它公文 >

关于村移风易俗典型材料【范例4篇】

网友发表时间 2520288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关于村移风易俗典型材料【范例4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村移风易俗典型材料【第一篇】

**位于沙雅县县城东南,总面积304平方公里。辖19个行政村,1个片区管委会,总人口7954户26537人,由维、汉、回等14个民族构成,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耕地万亩,经济收入以种植养殖和外出务工为主,是一个纯农业乡。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农村红白事操办和民汉通婚入手,积极倡导节俭办事、文明理事,通过移风易俗,净化了社会风气,树立了文明新风,减轻了群众负担,让老百姓真正得到了实惠。

一、充分调研,大胆出台婚丧嫁娶改革规定。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人情消费”愈演愈烈,特别是红白喜事、小孩满月、起房搬家开业、学生上学、当兵等许多事情越办越隆重,越办越阔气,一个丧事至少花费好几万元,一个喜事花费十几万元,群众内心反对却又无可奈何。这些问题的存在,给广大人民群众造成了沉重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任其发展和漫延,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极不相符,与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的要求严重相悖,与建设乡风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背道而驰。因此,镇党委政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婚丧嫁娶的有关规定》,对农村婚丧嫁娶及各项喜庆事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压实各村支部书记“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感,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二、因村制宜,制定婚丧嫁娶村规民约。婚丧嫁娶改革前,各村存在着有红白事大操大办、互相攀比的陈规陋习,一些牧民为了风风光光办红白事,甚至不惜借高利贷,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导致返贫。为有力制止婚丧嫁娶中的铺张浪费现象,倡导婚丧嫁娶节俭新风,根据党委政府出台的《关于婚丧嫁娶的有关规定》,各村迅速行动起来,结合本村实际,从细处着手,制定出台村规民约。大力开展移风易俗工作,对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现象严重的行为进行集中整治,教育引导农牧民和全县党员干部,移走“歪风”、易除“低俗”,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等方面,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三、广泛宣传,新规定争取群众理解和支持。能否取得广大干部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是搞好移风俗、婚丧嫁娶改革工作的重要环节。党委政府要求各村根据实际制定整改方案,通过召开党员会、村民代表会、张贴村规民约、村喇叭广播、红白事上现场宣传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确保婚丧新规人人皆知,争取全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我们倡导民汉通婚,就是倡导正能量。只有不断加强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使各族群众在共同生产生活和工作中加深了解、增进感情、融洽民族关系,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形成相互往来、邻里守望的友好关系,才能促进新疆各民族之间的大团结、大融合、大发展,才能最终实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四、狠抓落实,确保婚丧嫁娶改革常抓不懈。镇党委政府成立专门督导组定期对各村进行巡视,确保将婚丧嫁娶改革落到实处。坚持乡抓村干部,村干部抓红白理事会,乡纪委、民政部门定期督导。对各村结婚、丧事、起房等操办事宜,要求村干部亲自参与把关。各村婚丧嫁娶实行“周报制",每周一由包村干部上报各村的婚丧嫁娶情况,统一登记存档。镇纪委、民政部门负责人按时到村进行现场察看,对违反规定的行为及时纠正,通过乡村两级配合协作,确保婚丧嫁娶改革落到实处。

五、奖惩结合,全面提升移风易俗工作的“软、硬”件水平。移风易俗、婚丧嫁娶改革工作直接面向广大干部群众,是一项得民心、顺民意的“民心工程”。所以,为了大力倡导移风易俗、婚丧嫁娶改革,我们坚坚持奖惩结合,大力发展群众性文化体育事业,广泛开展生态文明村镇建设、十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等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用先进文化占领乡村的思想阵地,提高群众的“软”件水平;我们坚持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抓手,以村容村貌整治为切入点,全面开展“四清四扫”和治理“小污脏乱"企业工作,对全乡20个行政村进行环境卫生检查,对环境卫生检查中得分前三名的村和后三名的村进行奖罚。为倡导移风易俗、婚丧嫁娶改革、树立文明新风提供了洁净的"硬"件环境。

六、提倡民汉通婚,维护民族团结,创造美好生活。 ***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提出各民族要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要最大限度地团结各族人民。怎样贯彻落实***总书记的讲话?怎样使之具体化具有可操作性?在新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使维汉通婚恢复正常化、提高维汉通婚率。因为30多年来受“三股势力”的破坏,新疆的维汉通婚率被人为地降低了。使维汉通婚恢复正常化,提高维汉通婚率是实现新疆民族团结最关键、最重要的一步。只有正确认识维汉通婚现象,使维汉通婚恢复正常化,提高维汉通婚率,才能在解决影响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深层次问题中有所突破。今后,对维汉青年男女交往、维汉通婚说三道四、排斥孤立、威胁恐吓的,一定要严加惩处,政府也要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保障维汉青年男女正常交往,除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外,不仅可以对维汉通婚给于适当的奖励,而且还可以对承受更多社会压力的维汉通婚家庭的子女给予关爱和优惠政策。

七、移风易俗,倡导示范带动。全镇广大党员干部要行动起来,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文明节俭办婚事、治丧事、祭先人、民汉通婚上走在前列,主动做移风易俗、疫情防控的践行者、引领者、宣传者。带头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自觉遵守操办婚丧事宜双报告制度,做到事前报告、事后备案;积极向身边亲友宣传文明祭扫知识,监督和制止实地聚集祭扫、露天焚烧祭扫等行为;以身作则、带头示范,树立文明祭祀观念,以实际行动带动和影响身边的群众。村(社区)委员会,红白理事会要切实履行职能,推动移风易俗文明新风持续改善。

近年来,**党委政府将婚丧嫁娶改革作为减轻农民负担的一项重要举措。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经过镇村两级的共同努力,**移风易俗、婚丧嫁娶改革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目前一场红白事办下来,**的群众比以前能省下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红白事大操大办、相互攀比的风气不见了,节俭办事、文明办事的新风深入民心,真正让群众从移风易俗改革中得到了实惠。民汉通婚的数量也越来越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加深入,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团结,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村移风易俗典型材料【第二篇】

全县广大女干部、女党员:

为进一步弘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净化社会风气,引导广大女性党员干部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以实际行动,移风易俗,破旧立新,在国庆佳节来临之际,妇联特发出如下倡议:

一要破旧立新,提倡婚事新办。金秋十月,正是结婚良辰,妇联提倡婚事新办,以参加集体婚礼、社会公益活动等方式,举办一个节俭适度而又不失隆重、富有纪念意义的婚礼。自觉抵制婚车成串影响交通、鞭炮滥放污染环境、大办宴席铺张浪费的不良现象,力求婚礼仪式简朴、氛围温馨。既体现礼仪之风、人文之风,又彰显文明之风、节俭之风,形成社会主义新风尚。

二要崇尚节俭,提倡喜事廉办。提倡在生育、生日、乔迁等喜庆事宜时,自觉抵制盲从攀比、跟风宴席,做到不请客、不送礼、不收礼,不讲排场,不比阔气,在亲朋好友间通过一束鲜花、一条短信、一杯清茶、一句问候等文明方式,表达贺意,增进感情。

三要摒弃陋习,提倡丧事简办。各位女干部、女党员要积极响应9月29日晋中市殡葬改革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带头推进殡葬改革实施方案的落实,带头实行火葬,带头实行生态安葬,倡导文明节俭的丧葬新风,提倡丧事简办,弘扬勤俭节约、厚养薄葬,自觉抵制在社区内、道路两旁撒纸钱、焚烧纸扎冥币、搞封建迷信、大肆燃放烟花爆竹等不良行为。

风俗之变,关系盛衰。倡导移风易俗,树立良好风尚,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全县广大妇女党员干部的企盼和责无旁贷的义务。大家要率先垂范,做社会新风的引领者;要身体力行,做社会新风的倡导者;要自我约束,做社会新风的营建者。让我们一起行动,为营造清纯简朴的社会风气,促进灵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村移风易俗典型材料【第三篇】

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各位考生及家长:

寒窗苦读十余载,高考角逐踏征程。在这收获的季节,莘莘学子金榜题名顺利走向人生新的起点,是人生一大喜事,我们谨致祝贺!同时也要看到,很多学生及家长为分享喜悦,感谢师恩,大规模跟风举办“升学宴”“谢师宴”,很多教师碍于情面而疲于出席各种宴请,这与中华民族崇尚节俭的传统文化格格不入,也与我县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尚背道而驰,更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带来负面影响。为此,县文明办发出如下倡议:

一、倡导全民动员,自觉抵制陈规陋习。广大干部群众要自觉抵制请客送礼、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做到小办或不办“升学宴”“谢师宴”。广大教师要为人师表,严守师德规范,拒绝任何形式的“升学宴”“谢师宴”,不接受考生及家长的礼品、礼金;广大学子要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勇于抵制歪风邪气,敢于革除陈规陋习,不向亲朋好友打招呼、发请柬,动员家长不办“升学宴”“谢师宴”,争做勤俭节约的践行者、文明新风的推动者。

二、倡导文明祝贺,简朴表达祝福。倡导以简朴、节俭、文明的方式表达祝福和感恩之情。自觉抵制物质化、人情化、低俗化的庆贺方式,提倡通过一束鲜花、一条短信、一个电话、一张贺卡、一句问候等节俭环保、文明理性的方式表达贺意、增进情谊,为移风易俗注入新气息。

三、倡导党员干部带头,积极发挥表率作用。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要带头践行移风易俗,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及各项纪律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在农村提倡婚庆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参照指导意见(试行)》文件精神,子女升学,简办或不办酒席,不收贺礼,以实际行动弘扬新风正气、抵制不良风气,为全县广大群众树立示范和榜样。

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需要从点滴做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细节践行,社会文明需要代代传承。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做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的推动者,为我县文明创建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民和县文明办

20x年7月23日

村移风易俗典型材料【第四篇】

按照镇人大XX年工作安排,2月12日至2月22日,第一代表小组成员就本镇移风易俗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走访。本次调研活动集中针对:移风易俗是什么?到底移什么风易什么俗?本镇移风易俗工作开展的方法、步骤,特点以及达到的效果,通过实地走访、入户调查、集中讨论,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比较全面的了解了目前本镇移风易俗工作开展的情况。总的来看:全镇移风易俗工作正在有序开展,宣传效果渐入民心,对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移风易俗”

移风易俗,成语,意指改变旧的风俗习惯。出处:《荀子·乐论》:“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

新中国移风易俗活动起源于1952年爱国卫生运动,七十年代后扩展到改变旧的风俗习惯,特别是红白事的新事简办。反对索要彩礼,反对大操大办,提倡勤俭节约。

风俗本是一国一民族或地区族群传承性的生活文化,一种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上,它展现为五彩缤纷的风土人情。风俗的多样性,往往是因自然条件和人性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异,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精辟见解。但是,随着时光流逝,时代发展,当时流行的时尚、习俗久而久之会发生变迁,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增高,生活趋于安逸,原有风俗中的不适宜部分,逐渐显现出来,基本已成为加重群众负担的另一主要形式。

近年来,各类媒体相继报道了各地不良的社会风气及风俗习惯,发人深思。典型的案例有:我国某地农村出现的天价彩礼事件,彩礼"三斤一响","万紫千红一片绿":“三斤”,即百元人民币要称三斤;“一响”小轿车;“万紫千红一片绿”,即一万张面值五元的钞票,一千张面值100元的大红票子,加上一堆面值50元的钞票,算下来光彩礼钱的几十万。拿目前陕西脱贫的标准3015元来算,彩礼钱既是脱贫标准的100倍以上。新郎被扒光泼狗血拿灭火器喷;父母被当“畜生”拉车;儿子即将结婚,父亲18年前结婚借的彩礼钱才刚还完等等。笔者认为这样的恶俗、陋俗出现实为不妥,优良的传统已被彻底遗弃。

XX年10月19日,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在**县举办全省移风易俗工作现场会,对农村移风易俗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推动该项工作深入开展,为全国创造出实践经验。

XX年11月28日新华社电讯,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召开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大操大办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

XX年12月6日,**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决议》,标志着移风易俗工作正式进入全面推进阶段。

XX年12月13日,**县探索“三治融合”的县域治理新模式系列活动中的德治,为移风易俗工作指明了方向。

综上所述,从古至今,各级各部门对移风易俗工作都非常重视,不良的社会风气及陈规陋俗已成为阻碍精神文明建设及社会发展的重大障碍,结合我镇工作实际及“五个强镇”建设目标,多措并举除陋习将成为常态化。

二、**镇“移风易俗”做法和成效

党建引领“三治融合”助推移风易俗。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县全面从严治党的会议精神,以开展“亮身份、晒业绩、作表率”为着力点,加大政务公开力度;以“道德评议”为抓手,提高思想认识;以健全各类工作制度为根本,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以脱贫攻坚为载体,践行“学、兴、当”摒弃“等、靠、要”;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加速推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严格修订“村规民约”助推村民自治。一是通过实地走访,组织村民大会、村居民院落会议、村居民代表会议征求群众意见,撰写初稿提请村民大会讨论通过,形成制度章程;二是软硬兼施,大力宣传,充分利用媒体、宣传标语、宣传牌、微信、组织开展活动,将村规民约融入民心,营造全民共建的良好氛围;三是设立曝光台,不定期在广场大屏幕曝光不文明现象;四是积极开展文艺汇演,将群众身边事表现出来,丰富群众文化娱乐生活。

探索实践“红白理事会”推进移风易俗。一是召集各村督管、承办酒席负责人签订责任书,严格依照村规民约规范操办酒席;二是按照上级部门相关文件要求,探索“红白理事会”及“村民理事会”,实行村民推选理事会负责人,过事统一行动、统一标准,从源头上进行控制;三是严格过事报备制度,签订过事承诺书,落实环境卫生、食品监管负责人,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去年以来,**镇先后投入80余万元力促精神文明建设,通过移风易俗系列活动的开展,成功阻止辖区内大操大办婚丧嫁娶事宜4次,树立朱氏家族婚事新办移风易俗典型1场,借助国庆、元旦节假日举办移风易俗专项文艺演出2场次;道德评议42场次,评选正面典型126人,反面典型25人;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虚荣攀比心理严重。操办“婚丧嫁娶”过事事宜,普遍存在抹不开面子、比排场的问题。认为别人家高标准操办了,自己家不那样办,人言可畏,心理上不平衡。比如儿子结婚或嫁女子,在彩礼方面,人家收彩礼是10万元,自家的彩礼3万元,内心感觉自家的姑娘便宜不值钱;父母亲高寿去世,人家摆酒席80桌,自己只摆了30桌,别人会说自己不孝顺,是个老抠门,人活着的时候不能风风光光,人死了还不能;

二是跟风现象不断出现,“过事”成为敛财的一种手段。普遍存在“不过事,钱送出去了收不回来,不是亏了”的畸形心理。人家家里添小孩了,大人60大寿,都去了,我们不去,显得不重视人家,去了都送礼,自己不送,待在那里不好意思;自家有事,人家都来了,人家有事,不去就不合适,人情世故不好处理,滋长了小事不断出现的现象经常发生,甚至出现“么事造事过”的不良风气。

三是生活富裕,炫富心理在心中悄然升起。存在“以前日子一般般,现在日子过好了,房子有了,车有了,耍下牌子让人知道,这是让人瞧得起的一种表现”,找点事过,看下谁能来庆贺,看下谁不来,谁看不起自己,针对有些人还专门发请帖,希望人家出现在自己的过事现场充门面,“但有些人只是认识,说了不来怕会招人说闲话人”的现象。

四是部分党员干部不能带好头。一是亲戚朋友过事,把送礼、出席作为一种联络感情的方式,认为人家有事去了,后面有啥事好说话,联络感情成为工作的一小部分;二是把家里过事认为是荣归故里的一种表现,亲戚朋友来送礼热闹,是一种受人尊敬的体现;三是党员干部家里过事,成为部分同僚及有心人巴结逢迎的一种方式,过事范围无法控制,“圈子”文化成为工作文化,报备制度形同虚设。

五是传统风俗夸大化,精神内涵逐渐向物质化延伸。主要表现在:一是节日气氛营造、安排从自发组织延伸至有钱好办事,无钱事难办;二是年轻人从思想上已么办法接受现状,奉献精神受到抑制,如传统的烧狮子,花鼓子,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受当今社会价值观等影响无法延续,致使花炮燃放无节制,据调查,“过事”现场花炮燃放费用可达过事全部费用的一半以上,动不动就是上万块的花炮;三是餐桌文化及酒文化导致浪费现象特别严重,以前农村过事自行操作的八大件,蒸菜等现在已基本演变为酒店承包制,每一桌的费用从最初的200元以内演变为如今的“666”“888”“999”甚至千元以上,剩菜剩饭从以前的基本没有到现在成桶装成车拉。

六是村规民约形同虚设。一是村居民普遍对村规民约的认识不够充分,宣传做的还不到位,在走访单永锋等贫困户时,说到:宣传单领回去看都没看放那就不管了,有些人直接扔了,还有些人看了,但是还是不太理解,认为是作秀,规范内容与实际不相符,差距较大,没有人上门说过这事,导致村民自治流于形式,遵守村规民约成为空谈;二是村规民约中体现出奖惩的一系列措施没有机构,没有保障,无法公开透明,无法实施,主体责任不明确;三是各村督管、客头签订的责任书流于形式,当面一套背后一套,面情软、怕得罪人导致签订责任书成为走过场,对自己的要求不严,规矩意识及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不强。

七是基础设施薄弱,环境意识匮乏。主要表现在:一是生活垃圾乱扔乱放,垃圾填埋坑及垃圾处理池较少,无法满足群众需求;二是群众生活习惯差,环境意识不强,污水直排现象严重,改厕改圈没有形成长效机制,环境治理出现一阵风现象;三是奖惩措施力度不大,不切合实际,环境督导力度不扎实。

四、工作建议

1、试点成立“红白理事会”过事机构。由村民共同推选理事会秘书长,由红白理事会统一承办,确定过事类型,过事标准、规模,过事场所,市场监管所及民政干部联合督导,形成监管、运行长效机制,形成奖励、惩处机制,对支持移风易俗工作的要予以适当奖励,对反对、不理解、不支持该项工作的要有惩罚措施,从源头上予以制止。

2、集中调研走访,尽快提请镇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集镇规划区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决议》。规范烟花爆竹售卖点,建立烟花爆竹购买实名登记制度,签订燃放承诺书,承诺书要制式制作并具有一定法律效力,镇纪委及辖区派出所应参与执法过程。

3、加大移风易俗宣传,敦促群众自觉遵守村规民约,使其约有实效。一是创新宣传形式,加大传统媒体向网络媒体、自媒体、微信等宣传形式的转变力度,探索工作动态视频化传播机制,通过LED循环播放的形式,逐步形成以**镇域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五个强镇建设、先锋行动为主题的特色专题栏目,广泛调动各级群体参与的积极性;二是组织好各类文艺宣传工作,充分发挥老年协会、志愿者协会、文艺爱好者积极性,搭建平台,将群众身边的故事、身边的变化转变为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予以展示;三是加大不文明现象的曝光力度,镇纪委及环保专干不定期巡回检查,将抽查情况及不良生活习惯予以曝光,直至整改到位,通过“亮丑”“揭底子”同陈规陋俗宣战;

4、聚焦家规、家训、家风,继续延伸道德评议。积极组织乡贤、离退休老干部、党员、代表开展研讨研习,评议的内容应再挖掘,评议的形式应再创新,评议的效果应再深化,逐步营造群众敢于讲真话、讲实话,敢于抵制陋俗的良好氛围,敦促群众做有责任心、有孝贤心的五好居民,切实做到“先锋行动党旗红”主题实践活动人人参与。

5、加大驻村干部培训力度。一是加大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驻村工作队长的培训力度。近年来,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视、网络的普及,群众掌握政策的渠道更多,培养一批知识型干部入村工作更有利于村域治理发展;二是加大联村干部培训力度,树立主人翁意识及服务意识,创新工作思路,融入当前各项重点工作之中;三是加大村干部培训力度,多利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阔干部视野,不做井底之蛙,不洋洋自得,不满于现状,用大爱无疆、甘于奉献的精神,大胆尝试,突破创新,真正做到村域经济社会发展上台阶;四是充盈经费,成立村域经济发展基金组织,调动在外创业人士积极性,充分利用各类合作社及村域经济组织,团结村民共同致富,针对公益事业要立足长远,不活在当下,针对困难救助应具有保障措施,要借鉴众筹理念,传播正能量;五是落实有力的奖惩措施,在严格各项纪律要求的前提规定下,针对脱产干部全身心投入工作,处理突发事件得当,对村域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应予以奖励,奖励要具有可操作性,要严格把关。

6、加强“村民自治”工作力度。一是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各项议事制度的确定,议题的选择,会议的落实,出发点和根本点都在于服务群众,解决问题,因此着重征求意见是关键。二是充分发挥监督作用。村民监督委员会要直接参与村民议事会议,积极调动辖内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干部参与议事会议,对议题内容充分发表意见,实现全民参与,夯实监督力量,确保议定事项落实有力。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0 2520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