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其它公文 >

榜样4人物介绍范例【范例4篇】

网友发表时间 2666099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榜样4人物介绍范例【范例4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榜样4人物介绍【第一篇】

节目的开篇是习总书记的讲话,而后主持人通过介绍一大会址引入“不忘初心”的主题。

第一位:张富清,低调但战功显赫的退役军人,曾受总书记的接见。问他为何埋没功名,他说“这么多人为党和人民而牺牲,我有什么资格显摆(我的荣誉)?”在西北野战军战功赫赫的他,退役后自愿选择去艰苦的地方工作,生活也十分简朴。

第二位:李连成,肯吃亏的河南某村村支书,他无偿地教村民种植技术,倒贴种子钱,送自家菜棚给困难户,送自己的积蓄给贫困者,可谓是散尽了自家财。他建议村里集资办厂,村民怕赔钱不愿帮助,而厂干起来后全村却都想入股了;不愿同患难但却想分利益,厂的早期股东都不同意其他村民入股,而李支书为了多数人的利益仍力排众议。宅基地分配,他主动让地,把自家搬去了臭水沟区域。他的吃亏让全村走向富裕,“全国支部书记都去吃亏,全国农民就满意了,多吃亏才有人跟随。”

第三位:黄文秀,在广西扶贫时牺牲于洪水,时年30岁。她从山区中走出来,国家的专项计划资助了她在北京师范的学业,毕业后的她毅然以回家乡支援建设作为回报。她教村民致富的办法,村里逐步有了明灯、宽路、更好的农产品与新建的产业,她让村内103户中的88户脱离了贫困。总书记对她的逝世深感惋惜,“黄文秀同志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四位:唐真亚,一名在湖荡滩头送邮件的邮递员,他开辟了水上邮路,同时帮忙买米面油粮,向村民传播文化知识。村民愿意把钱交给他去银行储蓄,可见大家对他的信任。他还教授村民如何打理鱼塘,帮助他们致富。有一次船被打翻,生命危难关头他都要设法保住一个孩子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之后他的妻子开始陪着他送邮件。

第五位:李萌,在北京市东城区负责粪井相关工作,曾当过兵,退役后放弃去妈妈经营的旅行社,她选择了在一线为人民服务的环卫工作。

第六位:隋耀达,海南某村村支书,需要让地修路时他一家一家地去做工作(也让亲人间相互做工作),路得以顺利修成了。兴办集体产业,他调研后认定了山羊养殖,用个人房产证抵押担保,带领村子脱贫。他放着省里公务员不做,挂职期满后选择继续驻村,可见他的优秀。

第七组:嫦娥四号的全体工作人员,探月工程的艰辛展现的是科学家们夜以继日的付出。

榜样4人物介绍【第二篇】

战斗英雄张富清:深藏功名不负铮铮誓言

革命年代,他英勇善战、舍生忘死,立下赫赫战功;建设时期,他放弃安逸生活,主动来到最艰苦的地方建功立业,深藏功名64年;耄耋之年,他不计个人得失,活得朴实而纯粹……

他叫张富清,一名普通的*员,原西北野战军359旅718团2营6连战士。2018年12月3日,湖北省来凤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在进行退役军人信息采集时发现,这座宁静安逸的小城里竟“藏着”一位有着卓著功勋的战斗英雄。

一张泛黄的“立功登记表”上,记录了这位张富清老人在硝烟战火中的九死一生:

1948年6月,他作为十四团六连战士,在壶梯山战役中任突击组长,攻下敌人碉堡一个、打死敌人两名、缴获机枪一挺,并巩固了阵地,使后边部队顺利前进,获师一等功;

1948年7月,他作为十四团六连战士,带领突击组6人,在东马村消灭外围守敌,占领敌人一个碉堡,给后续部队打开缺口,自己负伤不下火线,继续战斗,获团一等功;

1948年9月,他作为十四团六连班长,在临皋执行搜索任务,发现敌人后即刻占领外围制高点,压制了敌人封锁火力,完成了截击敌人任务,迅速消灭了敌人,获师二等功;

1948年10月,他作为十四团六连班长,在永丰战役中带突击组,夜间上城,夺取了敌人碉堡两个,缴机枪两挺,打退敌人数次反扑,坚持到天明,获军一等功。

……

张富清告诉记者,1948年3月他参加了解放军,不分白天黑夜的战火纷飞,早已记不清打过多少仗,受过多少伤,但印象最深的是永丰城那一仗。

“我是夜间跃城,第一个跳下城墙的。很快在脚下刨了个土坑,把捆好的八颗手榴弹和一个炸药包码在一起,弹环上栓了个绳索,我猛地一拉,炸药和手榴弹同时爆炸,炸毁了敌人的第一个碉堡。”讲述起往事,老人的脸上洋溢着昂扬斗志。张富清说,他端着冲锋枪朝敌群猛扫,突然感到头顶仿佛被人重重锤了一下,他并没有在意继续战斗,直到血水顺着脸颊滑下,用手一摸头顶,才发现一块头皮被揭了起来……这是一颗子弹擦着头皮飞过,在头顶留下的一道浅沟。

这场战斗一直打到天亮,他炸毁了两座碉堡,缴获两挺机枪,四箱弹药。因在战斗中表现英勇,张富清获得西北野战军甲等“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战斗结束,张富清死里逃生,而突击组的另两名战友却从此杳无音信。

“收复永丰以后,和我一起的两名突击组的战士,我到处去找……找不到,他们到底去哪儿了?”张富清喃喃道。那些出生入死的战友,他们很少留下照片,但他们的影子却深深印刻在了老人的心底,六十余载,成为老人最挂念的人。

1950年张富清被授予“人民功臣”奖章。1955年退役后,他将包括“人民功臣”奖章在内的三枚军功章,和那些证书一起,装进了一只旧皮箱里,被封存、被隐瞒、被遗忘……

对于父亲的往事,小儿子张健全表示,几十年来,他只知道父亲是一名退伍军人,从未听他说起过这些赫赫战功。

这些战斗功勋,为什么从来不讲?

张富清说:“很多战友,为党为人民献出了生命,他们的功劳都比我高,我有什么资格居功自傲、炫耀显摆自己?”

瞒得再紧,瞒不过最亲的人,只有妻子孙玉兰最清楚丈夫身上的伤。

“他的牙齿是假牙,我问他牙齿怎么回事,他就说炮弹打过来把他牙齿炸掉了。我经常笑他的脑袋,我说你是个癞脑袋,他说我这脑袋是在战场上受伤的。”孙玉兰笑道。

在张富清右身腋下,是战争中被燃烧弹灼烧黑乎乎的一大片;在头顶的伤疤至今依稀可见……

枪林弹雨,视死如归,大义凛然。那些留在身上的伤痕,是张富清戎马一生抹不去的“勋章”!

1955年初,张富清退役转业,他没有选择留在大城市或者回到阔别多年的陕西老家,从武汉一路向西,来到地处偏远、人才匮乏的湖北恩施来凤县,怀着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憧憬,先后在县粮食局、三胡区、卯洞公社、外贸局、县建行工作,兢兢业业,默默无闻,把余生奉献给了这座小城。

1985年,张富清在中国建设银行来凤支行副行长岗位上离休,从转业到离休的30年里,这位曾经的战场上“排头兵”,在平凡岗位默默地做着一颗“螺丝钉”。

如今,张富清已经95岁。耄耋之年的他,经历了人生中的又一次“变故”。

7年前,88岁的张富清因病左腿高位截肢,家人都以为他的余生会在轮椅上度过。但卧室中的轮椅,张富清却很少使用。他装上义肢,想要依靠自己,重新站立起来。

“我当时想的是,我要发扬保持突击队员的精神,我要站起来!”张富清说,比起失去生命的战友,他的生活是幸福的,这些困难都不算什么。

他用双手撑着辅助行走支架,一遍一遍在家中练习行走。练习初期,因为走不稳经常摔倒,受伤流血的意外时有发生。家里的墙壁上,至今还留有他为了重新站起来时流过的血迹。

靠着一股打不倒的执拗,如今的张富清已经可以自由走动,可以下楼买菜,还会亲自下厨给老伴炒几个小菜。

一家四代人,如今有6名*员,后辈们都兢兢业业地工作着,子孝孙贤,是晚年张富清最满足的事。

身披戎装,保家卫国;告别军旅,初心不改。战争年代不怕牺牲、出生入死,张富清靠的是一个*员的忠诚信仰;和平时期淡泊名利、扎根深山,张富清为的是不负一个*员的铮铮誓言。

总书记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莫道无名,人心是名。和平年代,英雄事迹和精神仍是激励人们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将英雄精神赋予新的时代,让英雄人物、英雄精神成为人们心中的精神坐标,让不朽功绩永不磨灭,让英雄精神熠熠生辉。

榜样4人物介绍【第三篇】

祁发宝,男,1978年3月生,中共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69316部队部队长。

他秉承军人热爱祖国、扎根边防的初心,军校毕业后主动申请到条件艰苦的阿里地区工作,在平均海拔4500余米、高寒缺氧风力强的恶劣环境中,一干就是二十多年,执行任务时40余次遭遇暴风雪和泥石流,13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但卫国戍边的决心始终不移。他真情带兵育人,把战士当家人,他所在的团坚持“对峙时干部站前头、战士站后头,吃饭时战士不打满、干部不端碗,野营时战士睡里头,干部睡风口”的不成文规定,战士们都说“部队长就像自己的兄长一样”。他御敌守边、英勇无畏,2020年6月15日晚,在加勒万河谷与越线外军交涉时,他寸步不退、拼死搏斗,坚决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终因寡不敌众陷入包围,被外军残暴攻击致重伤昏迷,践行了“纵使前进一步死,绝不后退半步生”的铮铮誓言。

曾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5次,曾荣获新疆军区“百名优秀基层主官”、西部战区“边防管控先进个人”等称号和“中国五四青年奖章”,2020年被中央军委授予“卫国戍边英雄团长”称号。2021年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榜样4人物介绍【第四篇】

《榜样4》是由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录制的反映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基层党组织典型事迹的专题节目,其中展现的是在不同岗位上勤勤恳恳工作、脚踏实地担当的共产党员,他们用坚守和奉献践行着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本色英雄”—张富清

张富清是原西北野战军359旅718团2营6连战士,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1955年,张富清退役转业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张富清的先进事迹,充分彰显了共产党人坚守初心、不改本色的政治品格,有力弘扬了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中央军委*****近日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大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要积极弘扬奉献精神,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吃亏书记”—李连成

李连成,男,56岁,中共党员,河南省濮阳县庆祖镇西辛庄村党委书记。16年前,在致富路上摸爬滚打7年,成为全村首富的李连成,面对全村人期待的目光,义无反顾地担起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重任。1991年8月,李连成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实干苦干,他带领群众发展大棚蔬菜,给大家指导技术,无偿把自己的三座蔬菜大棚转让给三个最穷的农户。任村支书16年来,他没有喝过村里一杯酒,没有乱花村里一分钱。

“当干部,就要带头,带吃苦的头,带吃亏的头。”村里办股份合作制企业,一开始只有13家入股,企业赚钱后,他耐心地做其他12个股东的工作,把价值200多万元的再生纸厂作价68万元转让给全村群众,实现了家家有股,户户分红。在新村规划建设中,李连成不顾家人的反对,拆除新建的小洋楼,把最好的宅基地让给群众,而自己选择了最偏僻的地方。 李连成常说自己有“发展瘾”。他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在他的带领下,全村干部群众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把昔日的贫困村变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如今,西辛庄村家家住的是小洋楼,户户烧的是天然气,村民用水、用电、看病吃药不花钱,孩子上学全免费。2004年,西辛庄村规划建设了占地3000亩的电光源工业园区,目前入区企业16家,其中资产超亿元的2个,超千万元的9个。全村工业企业总资产超过5亿元,2006年实现产值亿元,利税4500万元,集体积累达到2450万元,人均收入超过9000元。 李连成带领西辛庄村由贫穷走向富裕,该村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河南省生态示范村、中州新村。李连成也于2001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2006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当选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代表,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扶贫之花”—黄文秀

黄文秀同志生前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委宣传部干部。2016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她自愿回到百色革命老区工作,主动请缨到贫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她自觉践行党的宗旨,始终把群众的安危冷暖装在心间,带领群众发展多种产业,为村民脱贫致富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汗水。2019年6月17日凌晨,黄文秀同志在突发山洪中不幸遇难,献出了年仅30岁的宝贵生命。黄文秀同志被追授“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脱贫攻坚模范”等称号。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中央军委*****强调,黄文秀同志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大湖鸿雁—唐真亚

唐真亚,男,汉族,1964年5月生,2006年6月入党,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邮政分公司老子山支局支局长兼投递员。  20多年来,唐真亚每天风雨无阻,划船进湖区投递邮件,水陆行程30多万公里,投递报刊和信件135万多份,无一差错。他忠实履行“人民邮政为人民”的服务宗旨,经常冒着狂风暴雨为群众送去信件,对待地址不详或易址的信件,他总会釆用多种方式来找到收件人。他积极为水乡群众排忧解难,帮助孤儿解决上学和生活难题,免费为孤寡老人订阅报刊,经常帮助不识字的渔民读信和写回信,为渔民捎带生活用品和捕鱼材料。他主动为渔民排忧解难,自费订阅了1300多册科学养殖资料赠送给新滩村,建起了“渔家书屋”,并邀请渔业技术人员定期向养殖户传授技术、解决难题,还主动承担为镇里发放政策法律等宣传资料的任务,积极参与调解渔民之间的纠纷。唐真亚工作的洪泽湖“水上邮路”被媒体称为“感动中国”的七大特色邮路之一。  当选党的十八大代表,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好人”“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等称号。

环卫天使—李萌

李萌,女,汉族,大专文化,1989年8月出生,2009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11年2月参加环卫工作至今,现任东城区环境卫生服务中心十所“三八女子抽粪班”副班长。她甘于奉献,努力工作,任副班长后,更是率先垂范,任劳任怨,体现了新时期时传祥精神的传承,2012年被评为“北京榜样”,2017年6月作为东城区党代表参加了东城区第十二次党代会,同年10月作为全国党代表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作为新时期的环卫人,在领导的带领下,李萌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自觉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重要精神和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作为时传祥精神的接班人我感到很快乐,大都市的安居乐业离不开环卫人的默默付出。工作没有高低贵贱,当今的环卫事业日新月异,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永不褪色。”李萌说。

扶贫“硬汉”—隋耀达

隋耀达,男,汉族,1975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海南省妇联组织联络部副部长,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加茂镇党委副书记(挂职)、驻加茂镇共村第一书记。多年来,隋耀达不论是路遇车祸、途遇盗匪还是抗击台风、身处火海,在危急时刻,他都是勇敢地站了出来,极力挽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014年12月26日晚,隋耀达途经保城牌楼时,发现一辆小轿车起火,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但他立即停车对伤者实施救助。1998年8月赴海南的探亲途中的列车上,一伙小偷光天化日之下对旅客实施强抢,隋耀达联合车厢里的军人将小偷押到了列车警务室。1998年12月的一天冬夜,军校附近发生火灾,在救火过程中,房子里2个煤气罐随时要爆炸的危机时他和战友冲向火海,把滚烫的煤气罐扛了出来,排除了险情。2016年,海南省打响脱贫攻坚百日大会战之际,隋耀达为了全身心扑到扶贫工作上,动员爱人辞掉了工作,举家从省会城市海口搬到乡下,“落户”共村,住进了羊场,成了名副其实的“编外”村民。

揽月“天团”—嫦娥四号任务群体代表

嫦娥四号任务于2016年立项,是我国探月工程四期的首次任务。整个工程耗时近4年,包括中继、着陆、巡视、月面长期工作等多方面的核心技术,都是中国自主研发而成,属世界首创,多项技术创新还填补了系列国际国内空白。 嫦娥四号任务工程浩大,在与之相关的无数个岗位上,处处可见中国航天人忙碌的身影。大漠戈壁的试验场上,他们伴着狼嚎入眠,就着沙暴进餐;航天城内的月壤环境试验里,他们戴着防毒面具判读数据,人造月壤纤细的粉末透过皮肤侵蚀入肺;试验关键时期,有的刚做完手术不久就迅速上岗,有的扛着病痛坚守岗位,有的在接收肝部肿瘤切除手术前的几分钟还通过短信回复技术疑问,叮嘱试验注意事项。探月工程圆的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飞天揽月梦。逐梦永不停止。下一步,中国航天将去往何处?叶培建院士介绍说,中国将于2020年发射火星探测器,并计划在2021年之前降落在火星。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中国航天人在坚守中开拓创新,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0 2666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