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目的地规划设计(精选4篇)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旅游目的地规划设计(精选4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旅游目的地规划设计【第一篇】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凑的加快,人们越来越向往贴近大自然的生活。乡村旅游作为一种回归田园、体验农村风情、物美价廉的旅游活动方式,越来越多地受到城市人的青睐。但是,乡村旅游在蓬勃发展的同时出现了诸如破坏性开发、产品层次低、特色匮乏、产品雷同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都依赖于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不断深入推进的乡村建设。
乡村旅游活动以广大的乡村为背景,其发展理应依赖于乡村社区的建设。“社区”的概念最初出现在我国的城市规划中,并与城市、居住生活、住宅区等概念联系在一起,是城市某一特定区域内居住的人群及其所处空间的总括。但是,随着我国农村建设的大规模开展,社区的概念要从城市生活发展到乡村生活。根据我国“十一五规划”发展的重点,基础设施、文体、或卫生等各方面建设都要向农村社区转移。新农村建设并非形式主义,更不是乡村城市化的修建。
“社区”的概念本身即突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人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乡村旅游发展在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如环境污染、特色丧失、传统文化淡化等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往往都要由旅游发展中经常被忽视的社区来承担。
因此,乡村旅游目的地型新农村社区的建设发展首先需要编制高水平、切实可行的规划,通盘考虑旅游产业、经济、土地、产业、地域和自然人文特色、农民生产活动等诸多的影响因素,并将其逐项落实到社区规划的空间布局、功能结构、交通组织、绿化景观等各个方面,为农村社区的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笔者正是基于对乡村旅游发展和新农村社区建设中对社区规划的迫切需要,对乡村旅游目的地型新农村社区规划设计问题展开讨论。
1.乡村旅游目的地型新农村社区的特点及规划机理分析
特点分析
乡村发展的目标是乡村功能的完善,村容村貌的整体提升,而绝不是发展为城市,而是永远保持乡村的特色才是其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因此,在乡村规划中一定要体现与城市社区相区别的特色。农村社区不仅是农民生活的场所,也是农民生产的重要场所,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作为乡村旅游的接待地,新农村社区建设规划除了以农民为核心,以促进农村社区发展为目标外,还必须从旅游服务角度考虑,结合乡村、地域文化特色的创造,规划设计配套设施完善的新型农村社区。因此,开展乡村旅游项目的农村社区还要提供发展旅游产业的相应设施,发挥为旅游活动提供协助的功能,乡村旅游目的地型乡村社区的主要功能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 造景功能。特色质朴的乡村社区景观本身就是一道风景,文明、优雅的社区不仅能增强游客对旅游地的良好印象,还能产生造景效果,与旅游地主体景观相呼应,或者自成一景,吸引游客进行乡村旅游。
(2) 旅游供给和服务功能。旅游是集食、住、行、游、娱、购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参与乡村旅游的客人进入农村社区就要体验社区的一系列服务。因此,在乡村旅游目的地性的农村社区规划设计中要考虑旅游产业发展的多种供给和服务功能,尽可能提供令客人满意的服务设施。
(3) 保护功能。乡村旅游以其自然和人文的美学价值、历史价值来吸引游客,如果游客或社区居民对环境过度索取,就可能降低旅游资源的价值。如过量施用化肥、农药会造成水体污染;过度开垦种植会造成水土流失;社区村民自身不仅不能作这些有损旅游价值的事,而且乡村社区本身还应该作保护旅游地积极维护者,通过基础设施的适当建设,阻挡外界对旅游地的过多损害。
规划原则
当前,我国乡村旅游目的地型村庄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缺少规划,无序建设、土地浪费严重,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环境质量差等。这些问题一方面严重阻碍了农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另一方面阻碍了乡村旅游产品的升级。当然,有中国特色的新农村不是简单的“盖洋楼”或追求规划形式上的整齐划一;也不是复杂的“文物保护”或追求一味地原汁原味。乡村旅游目的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特色和核心应该有2个方面:一是形式上的,村容整洁,建筑特色明显;另一方面,是本质上的,是建设一个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和适于生活生产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社区。
构成新农村社区特色的要素主要有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环境、历史文化传统、建筑风貌和经济结构等多方面。乡村旅游目的地型的新农村力求建成环境优美,配套设施齐全,集旅游、度假、观光、民俗文化、娱乐于一体的现代化生态旅游型社区。新农村社区规划设计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与旅游产业有机结合。产业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新农村社区的空间规划要从区域范围着手进而分析其产业发展的前景,为其在社区中规划出充足的空间,考虑将旅游与家庭生产结合起来,如建设手工作坊一条街,游客既可以体验传统生产的魅力,又可以促进农村家庭经济发展;在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中,考虑与产业发展相配套的服务和农民生产培训等,使规划与新村产业发展相协调。
(2) 与周边自然环境充分融合。随着城市风貌的趋同,乡村担负着传承我国地域、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作用。在新农村社区规划中,要注重与周边的自然环境相结合,并通过与自然地形地貌的结合,反映地域性的村庄布局特征,保留、继承和挖掘原有村落的自然纹理。我国地域差异明显,自然环境、区位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文化背景、民风民俗等各方面的差异为各地社区特色的设计提供了广阔的素材。我国又是一个历史文明古国,除了保留有大量的历史文化名城外,还保留了一大批建筑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村庄。因此,农村社区规划必须考虑农村地区传统文化的延续性,承担起传承地方文脉的历史重任。
(3) 以集约利用土地为宗旨,综合考虑土地利用与农村风格保持的关系。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必须本着开源节流的精神。本着不同地段土地赋予不同使用功能的原则,使土地价值最大化;农宅占地的分配应根据农户从业及兼业情况,综合考虑生活、生产的实际需求。产业园区尽量集中规划,按照标准化、规模化、企业化的发展模式,实现村民共同富裕。
(4) 与农村生活习惯相吻合。农村社区与城市小区相比,不仅是农民生活的场所,也是农民生产的重要场所,功能更加综合,而且空间也更多混和性特征。因此,规划要充分考虑农民生产活动的需要。如要考虑农宅与耕地或产业基地的距离;在交通组织中,要考虑生产用车的交通流线和存放场所;在农宅设计中,要考虑发展“农家乐”旅游接待及庭院经济的场地、家禽家畜的养殖场所、家庭的生产用房等。使新农村社区规划不仅改善农民的生活居住环境,更有利于农民开展生产活动。
2.乡村旅游目的地型农村社区的规划设计
功能结构及空间布局的规划设计
乡村旅游目的地型社区功能组成上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最主要的居住功能,为村民提供生活和休息的场所;二是保障功能,如幼儿园、学校、银行、邮局、社区活动中心、诊所等,为居住功能提供配套的服务社施;三是产业发展和服务功能,为社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配套设施,如各种旅游服务设施和娱乐设施。
社区空间是由它所处的自然地理条件下生长出来的,而不是强加上去的,不仅在生态上与自然环境平衡,而且在形态上也呈有机的联系。新农村社区规划的空间布局与景观规划设计一定要体现乡村的特点,才能具有生命力,形成鲜明的特性。在社区空间规划中,空间尺度控制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社区的整体形象,因此,空间规划一定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创造宜人空间。
社区的街道和广场就像社区的纹理,将社区的空间编织起来,形成和谐统一的社区空间。作为空间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街道和广场的规划设计构成了农村社区空间的骨架,是社区形象和景观的核心内容。它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社区发展的历史、文脉和空间特点,展示着社区经济、文化发展取得的成果,要作为设计表现的重点突出出来。
社区住宅规划设计
安居乐业是千百年来中国农民追求的第一生活目标,由此可见,住房对农民的重要性。由于我国农村分布广,地理环境差异大,生活方式不同,因此农村住宅千差万别。对于农村新宅的设计,决不能照搬城市的别墅和多层住宅,而是应从农民的实际需要出发,体现农村生活习惯,反映农民家庭生产及旅游接待的需求。
我国各地区、各民族延续居住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历史的民居,同样集中体现了世代祖先的生活习俗和智慧结晶,是子孙后代所熟悉、热爱并引以为荣的。在进行新社区规划设计中,必须尊重当地的住宅建筑文化,历史性建筑应保存修复,新建筑要吸收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从平面布局、立面处理、建筑装饰、建筑色彩等多方面来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建筑文化。其体量、建材、装饰和色彩应该反映出地方特色,但也不应失其时代感。住宅的功能和形态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整个社区的建筑空间组织应该是统一和协调的。除了形态上的设计,本着上述作为旅游目的地型社区的规划原则,乡村住宅的建筑设计要点主要有以下2点。
(1) 低建筑面积,高使用面积。农村住宅的特点与农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农户成员的大多数饮食、起居、休息,直至大部分旅游接待事务等活动都发生在这里,因此,家庭空间有着重要意义。在农宅的设计中,对农户家庭空间功能的多样性要给予足够重视。农宅建筑面积一般不大,但有效使用面积往往远大于城市同等面积的住宅,经过分析发现,农户住宅中厕所一般独立设于院中,其他房间均对堂屋开门,或直接经过院子进入,基本没有内部交通面积,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建房的经济投资。
(2) 采取节能降耗的设计,降低生活成本。农民很注意节约,注意节水、省电、省燃料,表现在住宅上,主要体现在主要房间布置利于保暖,省燃料;厨房外墙面较大,利于排烟,节省设备投资;也可通过设置太阳能热水系统、雨水收集系统、小型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系统、沼气化粪池等来达到节能降耗的设计目的。这样一方面符合农民的原有的接近自然的生活习惯,同时清洁能源的应用也对社区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社区交通系统、绿化、公共服务、市政规划设计
根据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和要求,到2020年,我国的农村建设将达到: 解决80%左右饮水不安全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85%以上的村庄和95%以上的建制镇道路达到国标规定的通达、硬化水平;60%以上的村庄面源污染、工业污染治理程度基本达到国家标准;60%以上的村庄实现信息化、网络化;80%的村庄和95%以上的建制镇正实现太阳光电能源、风能、沼气等多种形式的生活能源基本自给;60%以上的村庄住宅和80%以上的建制镇有上下水设施。那时我国的农村建设将登上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从粗放型建设走向集约型建设,从感性的初步建设走向理性的完善建设,建设生态友好、资源节约、可持续发展、潜力深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因此,以高标准的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发展为目标,在对社区公共服务系统的组织上,要注重解决生产与生活的矛盾,创造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
农村基础设施配置的最大问题是居民点规模小,人口少,无法满足高门槛基础设施的配置需求,许多设施因为不经济、使用效率低而无法配置。而要提高农村的生活水平,又必须配置高水平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这就陷入了两难的困境。因此,高水平设施的配置只能依靠区域设施和城市设施的统一配置。这就要求城市在配置各类设施之时,必须统筹考虑城市与农村的综合需求,将城市的设施配置延伸到包括村庄在内的整个市域范围之内。另一方面,新农村在编制规划时,应尽可能借助区域设施和城市设施,如邻近高速公路、铁路、城市干道等交通设施,邻近城市给排水网络、传输电网接口,依托大型区域中心和公共设施中心,巧于借用,以满足新农村社区对高水平设施的需求。
公共服务设施既是社区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大部分农村普遍缺乏的部分。在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中,一定要站在区域的高度,既注重社区本身的因地制宜,还要突出社区之间的联建共享;同时,分级分类规划设置,统一规划,分期建设。所谓因地制宜,是各级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类别、数量和规模,应该根据村庄的不同需求(职能、规模、地域、环境条件的差异)有所取舍,有所侧重。
社区绿化是体现社区风貌必不可少的内容,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绿色农业背景,重点规划新村及其周围的绿化环境,统一考虑社区绿化环境,尽量保留现有的环境绿化。限于村庄的规模,村庄社区中不适宜大规模的集中绿地,可将村庄绿化与周边自然环境绿化相结合,将公共绿地与道路绿地、宅间绿地和庭院绿化相结合,构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体系。
乡村旅游目的地型农村社区规划起着传承历史,继往开来,描绘社会主义新农村美好前景的重要任务,秉承规划设计理念,设计符合农民的生产要求、生活习惯的设计方案非常重要。要建设一个满足乡村旅游产品升级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通过村庄规划,不仅仅是赋予村庄合理的空间布局,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条件,经济适用的农民住房,从而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村容的改善,环境的提高,促进农村旅游业的发展,有效节约土地,推动农村社会文化事业,从而推进农村地区经济、社会、文明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项目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缺经验、缺人脉,返乡创业看起来美做起来难。怎么办?选择“网络互助”,直接私信与我!
专注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场、民宿、农家乐等经营者服务,实现资源的有效对接,缔造一个全方位的生态链互动平台。从开发到运营,选项目,抓政策,打市场,盯运营;这里项目扎堆,这里专家扎堆,这里方法扎堆。
再不疯狂就老了,敬请关注微信weimeicountry(唯美乡村)获取最新乡村信息。怎么走?吃什么?怎么住?玩什么?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一切尽在掌握!
旅游目的地规划设计【第二篇】
摘要:本文作者对旅游小镇规划设计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参考借鉴。
关键词:旅游小镇;规划设计;分析
旅游小镇是指以旅游产业为主导的市镇,即自身拥有旅游资源成为旅游目的地的小城镇。旅游小镇规划是指紧密结合小镇旅游资源和城市规划基础理论的法定市镇规划。
1 构建理论模型框架
构建规划理论模型目的是为了将居民参与的内容和形式在旅游小镇规划操作过程中具体化,提高规划过程的正确性及决策的质量,实现旅游规划品质的实质性提高。参与型旅游小镇不同于一般的城市规划,其理论模型的建立需要参酌城市规划过程理论,在分析资源禀赋和竞争优势的基础上,准确制定旅游市场定位、营销策略及旅游经营管理方案,以公众参与为核心,建立起从规划大纲设定到规划方案执行到规划回顾的层级回馈机制的框架。
以城市规划理论为基础
在建立旅游小镇规划理论之前,必须理解旅游小镇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区别。本文研究的旅游小镇规划与一般城市规划的区别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从地域上看,城市规划主要是城市及其周围展开规划,旅游小镇规划主要是围绕镇这一地域概念内的旅游资源展开,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就规划对象而言,城市规划的对象是整个城市,体现的是城市居民的利益和要求;旅游小镇规划不仅为小镇居民服务,同时也关注外来的旅游人口、相关配套设施以及外来旅游者与当地居民关系的协调;就规划目的而言,城市规划是为实现一定时期内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乡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以及具体安排,而旅游小镇规划需要合理地配置旅游资源,以使旅游生产部门能够合理、有效、健康地发展;就规划内容而言,城市规划主要针对城市的性质、发展目标、规模、建设标准、用地布局、功能分区、交通体系、各专项规划等做出具体的规定,旅游小镇规划主要是明确旅游功能分区、旅游服务设施规划、旅游区招商、旅游行销和经营管理策略等。
以市场为主导
旅游小镇的主导产业是旅游业,旅游业的发展对小镇的发展具有显著意义。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地竞争激烈化,必然要求加强对旅游市场的研究,重视市场营销战略。米尔和莫里森(Mill&Morrison)指出,旅游规划主要是协调旅游吸引物、旅游者、交通和营销(包括市场营销和服务营销)这4个部分。寻找和吸引客源是营造市场的关键,而营造客源市场、塑造品牌是营造和开拓市场的关键。旅游小镇规划的目标在于营销地方,将旅游地视为企业,而外来旅游者、投资者、本地居民和输出市场都是“企业”产品的消费者,旅游发展规划的目标就是实现供需双方的动态均衡。为实现准确的市场定位和营销策略的制定,前提是要对小镇资源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准确把握,可进行市场调研,结合小镇的资源禀赋、所处的环境特点,包括外部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以及竞争对手的相关行动,考察在市场中的地位,注重小镇的特色,即吸引力要素的挖掘,分析优势、独特的竞争力以及存在的威胁,然后细分市场,选定目标群体,进行市场定位、旅游产品的行销以及旅游投资策略的制定。
以居民的完全参与为核心
旅游小镇规划无论哪个阶段,都需要重视当地居民,在不同程度上实现居民参与。因为居民参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旅游小镇规划的品质:第一,公众参与有利于提高规划的可行性,当本地居民认同旅游业的发展,并准备好参与其中的时候,这一地区就会集聚起很大的发展动力,居民能够协助发现潜在的问题,了解并支持规划的执行;第二,有利于为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体验,促进小镇当地文化的维护和发展,居民参加有目的的教育和培训,使得自身素质提高,并能充分挖掘旅游小镇的文化内涵,提高旅游观赏品位,在使旅游者获得高质量体验的同时使得旅游资源及文化所依赖的环境得到维护;第三,有效维护当地居民的主体权,以前的传统规划仅仅重视政府、投资商、专家学者的意见,很少考虑居民的切身利益,公众参与可以维护居民利益’,并有可能获得本地投资,这样开发项目的生命力就会更长久。如果旅游开发能够与当地的氛围和居民的需求保持一致,尊重他们的居住地和生活质量,则有利于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建立层级回馈机制
参与型旅游小镇规划具有3个基本的规划阶段:规划大纲的设定、规划执行及规划回顾。这3个阶段之间必须建立起一种层级回馈的内部机制,大纲设定指导规划执行,在规划执行过程中不断对已执行的部分进行回顾,并针对出现的问题不断调整规划大纲,形成良性的循环机制。具体可在目的一分析一远见一综合预测一评估5个层级实现。
目的:提升吸引力,确定改善经济状况的有关战略,改善营销策略,建立合理规划方案,提高小镇旅游品质,为可持续性发展提供空间支持。
分析:了解小镇现状、现有资源要素和正在采取的营销策略,对现存的有关规划与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影响地区开发的潜在市场供求,并分析对小镇未来发展规划所造成的影响和存在的问题。
远见:提出有关建议,对小镇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解决方案,对应予保留的资源禀赋和营销因素予以延续,并创造一个理想中的可持续性小镇旅游发展所具备的条件因素。
综合预测:对于提出的解决方案做出评估,吸纳各方建议并结合共同利益,对小镇各方面进行综合衡量,对各选定的旅游区的设施与服务开发进行可行性分析,并检测解决方案的可行性。
评估:一个好的规划将包括规划成果的评估。这评估需要检验参与发生的背景,每个参与过程的品质,每一次参与的结果和结合的方法所产生的效果。不断评估方案和产品的执行,并准备出更优方案,达到目标。参与评估项目是使之生存的关键环节,在世界旅游快速增长的压力下,通过公民参与推进可持续旅游业发展,已经成为了规划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2 建设体系
加强旅游区域的规划建设
外迁核心旅游区的居民,完善原有乡镇市政基础设施,特别是旅游服务接待设施,培育、发展、壮大莫合尔旅游小镇,规划建设住宿、餐饮、娱乐、医疗卫生、旅游服务等产业,既解决了当地居民的就业、致富问题,又避免了核心旅游区城镇化、人工化和不恰当的商业化。
完善生态农业的建设
生态农业是兼具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可持续农业。既从事产业经营又保护生态环境,既创造经济效益又不断改善环境质量,实现农业生产持续发展的目标,应在莫合尔镇广大农业种植区中推广。
推进生态工业建设
不同生态工业链上的消费者企业之间利用主、副产品和原料之间的横向耦合、协同共生关系,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生态网络。生态工业园区一般由“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三大部分构成。三者利用上下环节企业主副产品和原料的衔接关系构成一条条生态工业链,某条生态工业链上某个企业所生产的废弃物经过必要的处理回用于原来的生产过程构成生态工业链的纵向闭合。要通过招商引资,吸引生态工业的建设项目,落户于莫合尔乡,创造就业机会,实现新的经济增长点。
3 结束语
旅游小镇建设是小城镇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发展与壮大会有力地提高城镇化水平,促进城镇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坚持可持续产业化方式,大力发展绿色循环工业、农业,开发绿色旅游产品,走一条以旅兴镇的环境友好型旅游小镇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孔凡文.论中国小城镇发展速度与质量[J].2010.(09)
[2] 李庆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旅游的责任及发展战略[J].20111.(10).
旅游目的地规划设计【第三篇】
一、XX水库地理位置
XX水库位于赤峰市翁牛特旗境内,地处辽河干流老哈河中游,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顾灌溉、发电、旅游、养鱼以及多种经营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始建于1958年,1965年竣工运用。设计库容亿立方米,水面面积14万亩,工程总造价2亿元人民币。它是国家“二五”期间在辽河流域兴建的控制性骨干工程,也是目前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一座人工湖。
二、XX水库自然条件
红山水库处于内蒙古高原辽河平原的过渡带,多丘陵、浅山区,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令,夏季凉爽,适宜消夏、避暑、旅游度假。这里距赤峰市区仅90公里,有305国道横贯东西,乘车小时即可到达,交通十分便利。程控电话、无线通讯、IC卡、传真都已开通,通讯条件良好。红山水库旅游资源独具特色;1千米的水库大坝气势宏伟;214平方公里的水域烟波浩淼,库区周围被各类水保林、经济林、风景林所环抱,整个工程区、游乐区、工作区、生活区为绿茵、花卉、草坪所簇拥,再加上蓝天、碧水、红山、轻舟、鱼鹰、稻浪,将红山湖装点得如诗如画,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这里北邻科尔沁沙地边缘的高日罕苏木、高日苏苏木、海拉苏、新苏莫苏木,浓郁纯正的蒙古族风俗文化令人耳目一新;东与科尔沁沙地的“八百里瀚海”相连,黄沙起伏连绵,一望无际,颇为壮观,地缘优势明显,旅游资源相对集中,在这里既可以领略沙漠的风采,又可以体验扁舟轻荡、渔歌唱晚的神韵,还可亲临蒙古村舍,体察民族风情。
三、资源及基础条件
红山水库电站,装机容量7120千瓦,年均发电1000万度,可利用土地5000余亩,水土资源丰富,用水、用电、地价都较为低廉。基础设施和库区环境经过40来年的建设有了明显改善,旅游开发初步形成了四个功能区,即北滩游乐区(以北滩公园、浴场为中心,有餐饮、住宿娱乐场地等)、工程游览区、南苑游乐区(包括南苑浴场、垂钓区、待建的民俗村等)、水乡风光游乐区(主要观“塞外江南”的水乡风光,水流平稳,两岸稻浪、芦荟荡、水鸟、渔舟等)。
红山水库的资源优势还在于这里是待开发的一片净土,水库水体属一级水质,无污染,可视度达水下5米,库内放养的名贵品种大银鱼、小银鱼、武昌鱼及“四大家鱼”,靠库内天然饵料哺育成长,还有库区优质大米,无公害蔬菜、山野菜等,都是餐桌上纯正的绿色食品,使游人在一饱眼福的同时一饱口福。
四、景区范围
景区按地域分四个部分:
北滩游乐区
此区以局办公楼前的北滩公园为中心,东至上坝公路,西至貂场。结合现有设施(如俱乐部、招待所、商店、水利宾馆等),着重开展:游园、水上乘船、游泳、潜泳、帆板、滑水等水上活动,以及岸边的沙滩排球,沙滩羽毛球、舞会等文体活动;冬季可进行滑冰、冰上风帆、冰雕等活动。
此区集中主要的住宿、餐饮、商贸设施,可以满足游客食、购、游、娱乐需要。
工程游览区
北从水库景门开始到主坝南端,包括下游电站、鲇鱼岛公园和天台山(原称架子山),这里集中了水库的主要工程建筑。主要让游客参观、游览水库工程建筑;参观水库展览室了解工程概况、历史沿革;登天台鸟瞰水库风光及周围山川景色;游览鲇鱼岛公园和长城花园;坝下码头可乘船进行水乡风光游,领略塞北江南水乡风光。
南苑游乐区:
从主、付坝中间的南苑花园开始东至水库管理局的边界(包括坝下鱼池),这一区森林、草原、山坡、沙滩均有,主要开展游泳、爬山、垂钓、以及露宿、篝火、野餐等活动。付坝下游森林地辟为度假村区,留代我局和外单位修建度假村供游人避暑、度假、疗养之用。坝下八个大鱼池、养殖活鱼、除供餐饮用外,可供垂钓。
外延旅游路线:
环库旅游线:从北滩码头乘船可达南苑码头,并可沿库上溯一览烟波浩淼的水库风光及两岸风情。
水乡风光游览线:从坝下码头至小山水库约7KM。老哈河两岸杨柳依依、稻浪起伏、鱼儿肥腴,一派北国江南水乡风光。远来游客可乘船进行游览。
沙漠游览线:从水库乘车15KM至乃林皋南有一片白茫茫的沙漠和一池清澈的湖水,风光旖旎,可供一游,尤其是沙漠景观为我处所罕见,应着力开发。
五、红山水库旅游开发的目标
借助宏伟的水利工程,浩瀚的湖水,茂密的森林,丰富的水产,绿色的农牧产物,高效益一流的服务设施,训练有素的服务队伍,通过这几方面有效整合,使之成为内蒙古东部赤峰地区最大最具有江南特色的旅游度假、消夏避暑的胜地。
通过各方面的不懈努力,本着开发与保护、人与自然和睦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经过不断地有序规划开发,运用现代经营管理理念。特别是这次二期除险加固工程施工阶段,红山湖可借助日趋完善的水利工程设施,通过多元化投资发展策略,不断开发红山湖旅游资源,由资源优势型向经济优势型转化,走联合开发共同发展的道路,不断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旅游需求。
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使其更大的发挥抗旱、防风、灌溉、发电、养殖、旅游等效益,为社会造福,为人民谋利。
六、旅游发展规划思路
旅游路线
红山水库旅游区距赤峰90公里,有30公里砂石路面尚未硬化,为了更好地挖掘、开发旅游资源,解决旅游目的可进入性的问题,开发红山水库旅游资源前期工程应硬化305国道至红山水库这段公路,投资30公里×40万/公里=1200万人民币。
红山水库旅游景区内部路面硬化,工程区、坝南旅游区、坝下游乐区尚有部分路面未硬化,需用平面石块、鹅卵石或其它材质,铺设观瞻路线,共需资金80万元。
旅游景点和娱乐项目(按地域划分)
北滩公园
生肖园内可选址,养一部分鸵鸟(辽宁有养鸵鸟基地),成年驼鸟在沙滩上可供游人骑奔,肉可供游人食用,鸵鸟蛋可做成小工艺品出售,投资不会太多,经济效益会很好,也可饲养一部分火鸡,火鸡是食草禽类,饲养简单,观赏和经济价值很高,散放可除去公园一部分杂草,圈养可供游人买草饲喂,增添公园游览情趣。
文化广场
可设计建筑一处摸鱼池,鱼可到市场购买或自养,售票放鱼、放水供游人摸抓,摸到鱼归游人所有,投资在5-6千元左右,1-2年投资收回(现已建成)。
在临河岸坡上处,可筹建一些新颖别致的咖啡屋、快餐厅、冷饮部、洗车处。投资不会太多,经济效益会很好,也可出租地皮,由投资人自行管理收益。
气象场
可作为中小学生“夏令营”训练基地。也可改建成彩弹场,适合中青年人体验模拟战争场面,惊险、刺激、在游戏中磨练意志。此项投资40万元左右。
红山水库水面
可购双人或三人自驾水上摩托车,每台投资7-8万元左右,购买2-3台。多人乘坐的水陆两用车辆,在宁夏沙水库有此种旅游车辆。
水上飞伞
由快艇高速拉起,环库空中旅游一圈,是赤峰地区热门旅游项目,也将是红山水库投资回报较快项目,可新建起降平台一处,另购飞伞一套,投资约20万元。
水上帆船
红山水库处于风沙较大地区,很适合搞水上运动,帆船海南省有售。
北岸沙滩
沙滩摩托车
每台投资万元左右,可购置3-4台。
沙滩游戏场
可随季节临时建筑有游人参与性的游乐项目,投资在2万元左右。
跑马场
在沙滩上划出一定场所,进行骑马、骑骆驼、骑鸵鸟、骑驴等游艺项目。
在架子山和望碧亭之间(二期工程施工的两山之间)
可设计建筑空中速降项目适合中青年人。
建筑空中索道,适合不同年龄游客。
水上铁索桥,适合青少年游客。
在消力池可养鱼垂钓,可乘脚踏船游览。
在架子山上可筹建一处凉亭,观瞻红山水库秀美景色,这里有连绵起伏的沙地;有咆哮奔腾的老哈河;有若隐若现的山村、农家、稻田;有雄伟老哈河上的水利工程;有塞外鱼米之乡的江南风光。
坝下泄水道
拟购2-3艘平地观光船(坐10人左右),船上设茶座、小吃、凉蓬。
竹筏漂流
出租打鱼船,吃、住、游在船上,体验渔民生活,可下网捕鱼、垂钓、观飞禽嬉戏。
坝顶环行路
可购置敞蓬观光车、马拉车。
坝南迎宾室
建成“红山水库历史展览馆”,搜集修建水库时,用的小车、石磙、铁锹、照片等实物或影视资料,加以整理综合,确定展览主题。利用现代电、光、影视手段和模拟材料,再现当年战天斗地、气壮山河的人山人海的景象。特别是几代水库建设者,献了青春献终生的英雄伟业,给予后继人以一定启示和教育,这将会具有重大社会意义。
坝南弯子
作为绵羊、山羊养殖场,建几处蒙古包作为蒙古族民俗村,唱歌、骑马、放牧、吃手把肉,体验游牧民族的风俗习惯。设计一些新颖别致造型独特的小木屋,购置一些比较现代的旅游设施,作为中老年休闲度假的场所;在弯子中可栽种几种果树,作为绿色果品采摘基地;在木屋附近辟地种家常菜,这样游人在这里既可以采摘绿色食品,又可游览山水之间,垂钓在河畔,观瞻毡匠地古人类遗址。
南岸坎上可以滑草、滑沙。在南坎上也可以筹建滑翔起降场,野营基地。
七、景区绿化发展思路
基本情况
红山水库辖区内有土地面积15000亩(不包括水面和工程),建库初期设立园林站,进行水土保持和植树造林,防风固沙工作,经四十多年的治理,防风固沙、绿化美化已见成效。但仍有绿化空白区,林木品种单一等缺陷。根据以上情况,现就旅游区的绿化工作重新进行规划。
发展规划
因地制宜,功能性和观赏性并重。
确定当地树种及引进稀有树种相结合。原来我局绿化以防风固沙为主,所以绝大多部分树种为速生的杨树,今后对针叶树、花冠树和美化树种应根据土壤、气候条件逐渐引进。首先确定杨、柳、云杉、柏树和樟松等为当地树种,然后多品种、小数量逐渐引进其它树种。
乔木、灌木、人工草、花卉相结合,美化环境,增加土地覆盖率。
引种和自培相结合。由于旅游区需绿化面积很大,需要苗木数量多,除引进外,尚需建立自己的苗圃、温室,以便自行繁育苗木,节省资金。
八、建设项目投资情况预算
本建设项目分三期进行,十年内完成全部投资,共投入资金7000万元。
第一期建设投资项目4500万元,对旅游区基础设施进行投资建设,哈拉道口至红山水库公路30KM,公路两边固沙生态治理,预计两年完成。
第二期建设项目投资1600万元,在完善基础建设同时利用原有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充实水上娱乐项目,主要有:水上娱乐园、滑水道、激流勇进、水上索道1000米,水上摩托、水上飞伞、跳水、帆船、帆板、竞龙舟、水上竞技潜水、水上游船(150人)1艘、水上餐饮店1处、红山水库宾馆一处(综合服务),同时加快景点建设,继续完成固沙生态环境治理第二部分,建成水产品销售网点,本期项目投资预计2年内完成。
第三期建设项目投资900万元,使基础设施,娱乐设施进一步完善,。重点加快服务设施建设主要有:北滩娱乐场、北滩儿童乐园、弓弩彩弹射击场、水产品加工厂、健身馆、固沙生态环境治理第三部分景点建设全部完成,预计2年内完成。
九、投资效益预测
直接受益
建设项目实施后,年接待游人12万人次,远期可达16万人次。主要收入:门票、住宿、餐饮活动、娱乐项目收费、出售旅游商品、纪念品等,以年接待10万人次计,每人每天消费100元,以两日游计算,则营业收入2000万元,税收100万元。
收益成本按餐饮、各类活动、住宿等行政管理支出及生产折旧,消耗费用约占总收入6成,年可获利800万元。
其他收益:
开发红山水库旅游业有极强的辐射力,能够推动本地区及周边地区农牧业、渔业、第三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交通路线的畅通,将激发旅游区及周边地区的腾飞,使落后地区脱贫。
建设项目中生态农业治沙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可使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治理和改善,同时使游人注意到沙化、环境破环对人类的巨大危害及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性。也借旅游之利,进一步加大对生态环境的治理力度。
建设项目实施后,也将振兴红山水库水利经济,减轻国家向水库投入负担,以旅游之利养水利,使其更好地发挥抗旱、防洪、灌溉、发电等作用,为社会造福。
通过外地游客,来宣传内蒙古,提高内蒙古知名度,使更多的人了解内蒙古,来内蒙古投资。
十、结论
通过以上效益预测评估,红山水库旅游建设项目实施后,年获利800万元且每年能以10%的速度增长,投资利润率高,社会效益显著,所以说该旅游规划切实可行,尤其是建设项目实施后,使本地区及周边地区文化条件、生态环境都得到极大改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得到极大提高.
旅游目的地规划设计【第四篇】
摘要:本文规划区位于千岛湖大桥北端的进贤湾区块,与县城隔千岛湖大桥相望,地理位置优越,包括森林、进贤湾、安龙半岛、众多小岛屿及大面积的千岛湖水域。规划范围内陆域总面积约²。
关键字:规划设计总体布局交通规划
中图分类号: TU984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借助杭州打造“东方休闲之都”的东风,顺应休闲度假旅游兴起的激流,千岛湖正全力推进建设旅游综合体和精品旅游城市,着力推进千岛湖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提升转型,致力打造长三角首选、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而进贤湾正是千岛湖旅游未来发展的主要空间载体,也是今后五年千岛湖重点打造的四个休闲度假区块之一。
同时,在新一轮的《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风景名胜区千岛湖分区规划》中,已将进贤湾所在区域调整出景观核心区的范围。同时,在《千岛湖城市总体规划》中又将进贤湾划入城市建设用地范围,成为城市“一主两翼”结构中的“西翼”,四个城市组团之一,承担起旅游度假和休闲商业服务的重要城市功能。
二、整体城市设计理念
规划区内的山、湾、岛、谷形态优美,植被丰茂,景观价值高;同时地形复杂,坡度大,生态景观敏感性高。因此开发建设需以对水体、湖岸线、照面山和山脊线等核心景观资源的保护为前提,在宏观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结合进贤湾的功能定位和项目选择,对各类项目的建设要求进行系统分析,谨慎选择开发方式。
结合对千岛湖已有的建设方式的反思,以及通过对生态环境和功能定位的分析,规划以“大疏大密”为基本理念,指导总体的用地布局。
“大密”是对“大疏”的支撑,集中较高密度建设,留下更广阔的空间,有利于生态景观的保护;较高密度建设可以带来高密度的公共活动,进而带来较高的投资效益;集中开发可以降低基础设施投入;同时,“大疏大密”的建设方式有利于特色化、多样化的环境塑造。
三、规划结构
在对地形、发展定位、功能构成等前期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在整体城市设计理念的指导下,规划形成“一心一带、三园七区”的规划布局结构。
“一心”:为规划的临湖小镇及周边的滨水活动区,是规划区的中心空间,更是旅游休闲活动的核心所在,是进贤湾里人气最为集中的区域,联系着周边众多的项目,并提供丰富多样的服务设施。
“一带”:即生态体验带,充分利用规划区内滨湖岸线较为平缓的地形特征,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通过木栈道等尊重生态、自然的设施,开辟生态体验、亲水活动的空间,以弥补目前千岛湖滨水不亲水的遗憾。
“三园”:即休闲运动园、水上游乐园、会展婚庆园,分别以山地户外运动、养生休闲,水上运动、狂欢派对,会议展览、婚庆节事等为主题,形成不同的项目活动空间,作为进贤湾旅游度假区的主要公共活动的空间依托。
“七区”:主要包括四片生态居住社区和三片主题度假区。生态居住社区主要分布在进贤湾入口地块,并结合公共活动园区周边布置,聚集人气的同时,也可以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实现设施共享。主题度假区选址应相对独立,体现其私密、安静等要求,度假区建设应突出不同主题,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四、用地布局
1、居住用地(R类用地)
规划中涉及到的居住用地共计²,占规划建设用地的%。
此类用地从居住功能上可分为生态居住社区用地和村民安置用地两类。
其中,生态居住社区用地总面积²,主要集中在规划区的西侧,以及公共活动的外围区域,既保证相对独立,满足私密的居住要求,又与各种服务设施、游乐项目相邻,以丰富日常活动,方便实现各类服务设施的共享。
村民安置用地占地²,主要依托规划区北侧的现状村庄和主要交通干道布置,有道路和山体与旅游度假区相隔,既保证满足因开发建设对周边村民吸引而带来的用地增长需求,又为旅游度假区对服务人员的需求提供人员保障。
2、公共设施用地(C类用地)
规划中的公共设施用地主要指服务设施和主题度假区用地,包括行政办公用地(C1)、商业金融用地(C2)、文化娱乐用地(C3)和体育用地(C4)四类,共计²,占规划建设用地的%。
(1)行政办公用地(C1)
主要指旅游度假区管理、行政办公用地等配套设施,占地²。规划共布置两处,分别位于规划区北侧主次入口的周边地块。
(2)商业金融用地(C2)
主要包括商业用地(C21)、服务业用地(C24)和旅馆业用地(C25)三类。商业金融用地总面积²。
其中,商业用地(C21)指临湖小镇用地,面积共计²。位于规划区的核心位置,是各类服务设施最为集中的地方,为公众提供包括饮食、住宿、购物、娱乐等多种服务,成为规划区内最为热闹的地区。
服务业用地(C24)是指位于环左公路南侧的旅游集散中心,面积²。作为整个区域的主入口,以及提供售票、服务、信息等服务的中心。并在此处安排公交换乘系统,以限制机动车的大量驶入,从而缓解可能因此带来的生态压力。
旅馆业用地(C25)主要指各宾馆和主题度假区用地,总用地²。安排在规划区中心沿湖的周边山体上,分别根据不同的主题建设,以满足高端游客的休闲、度假、会议等需求。
(3)文化娱乐用地(C3)
文化娱乐用地指游览设施、项目的用地,主要包括水上游乐园、会展婚庆园等,总面积²。布置在临湖小镇周围的滨水地区和周边的山体上,是安排各类公众活动项目的主要空间。
(4)体育用地(C4)
体育用地指临湖小镇北侧的山地户外运动场地(一、二期),总面积²。
3、林地(E4类用地)
与普通的城市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不同,本次规划中的大部分用地不属于建设用地范围。但由于旅游项目的自身特点,本着保护优先的原则,规划对林地做了具体的规划安排。
参考《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中的用地分类标准,规划将林地(E4)分为三类:风景保护用地(E41)、风景恢复用地(E42)、野外游憩用地(E43)。林地总面积²,占规划区陆域总面积的%。
(1)风景保护用地(E41)与野外游憩用地(E43)
这两类用地同属于地形分析中的主要临湖(大湖、进贤湾)界面,均属于严格保护范围。其中,野外游憩用地(E41)主要包括滨水岸线和湖中的大小岛屿,此类地区是观赏千岛湖优美风景的首选位置,加之规划区内滨水岸线大多坡度较缓,也是开展亲水等生态体验活动最为理想的空间选择。因此,在强调保护的前提下,可通过木栈道等少量贴近自然的人工设施,为游人提供连续的、自然露天游憩场所和生态体验空间。
风景保护用地(E43)则是除野外游憩用地外的第一照面山范围,这类用地景观敏感度极高,需受到绝对的保护。区内以植被培育为主,严格控制各类建设用地边界。
(2)风景恢复用地(E42)
包括除建设用地和第一照面山外的山体,这类用地是需要恢复、培育、涵养和保持的用地。在下层次规划设计或建设过程中,此类用地内的建设用地边界在保证各地块用地面积不变的前提下,在规划允许的范围内根据设计需要下可作适度的调整。
五、道路交通规划
1、交通系统
规划交通系统由道路系统、水上交通和步行交通组成,局部地块可设置缆车、索道、垂直升降梯等立体交通方式。
规划中,道路多以较大的坡度集中解决高差,山顶道路坡度平缓以利于布置用地;道路坡度控制依据规范,干路4%以下,支路8%以下;地块内部道路允许局部达到12%;在满足交通需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道路宽度,以降低道路造成的山体创伤面高度。规划确定的干道宽度为;其余为各项目园区的内部道路,宽度为6m。
根据地形特点,道路断面设计可采用车行道和人行道不同标高,甚至双向车道不同标高的形式,以减少土方量,将山体创伤面化整为零,易于遮挡。主入口道路设计则应充分考虑景观化的需求进行处理。
2、道路系统
(1)外部交通
环左公路作为规划区的主要对外交通道路,向南与千汾公路、千成公路连接,并通过千岛湖大桥与县城相连;向北与千黄高速、汪宅环湖公路、左口环湖公路相连,红线宽度18m。
(2)区内交通
规划区内的机动车交通主要指与环左公路相连,联系规划区内不同地块的道路属于干道,也是规划中需进行控制、定位的道路,红线宽度。各类道路的具体断面形式参照第八章中“分类控制”的相关内容。
规划区内应优先发展绿色公共交通系统,在旅游集散中心设置公交换乘中心和公交首末站,节流外来机动车辆。规划区内沿主要道路布置绿色公交(如电瓶车)线路,建议在滨湖小镇等5处设置公交停靠站,并保证其服务范围在以300m以内,最大限度满足游客出行需要。同时,非机动车行系统的建立应考虑到旅游度假区的建设需求,应充分利用滨水岸线组织步行系统或自行车租赁系统。
(3)停车场及公共交通
以保护规划区内环境、减少区内交通压力为目的,规划主要布置四处公共停车场,将大客车和部分私家车截留在度假区外,同时提供更为环保、便捷的换乘方式。其中,一处位于环左公路东入口的公共停车场布置应结合游客集散中心的建设,形成整个区域的服务、信息中心;另一处位于规划区东侧旅游码头的西侧山体上。另外两处停车场分别位于临湖小镇南北入口,结合坡地的地形特征,建议停车场的建设应充分利用现状地形与亲水平台、广场统一考虑进行布局。有效提高空间利用增加活动区域的同时,也有利于塑造临湖小镇的入口景观。
其它地块内部的停车场设计应依据《城市建筑工程停车场(库)设置规则和配建标准(DB33/1021-2005)》,按照中小城市级别配建,由于规划区属于山地,应多利用山地地形地貌建设地下、立体停车设施。
(4)地块内部道路
规划区内除上述道路外的其它道路为各项目内部道路,红线宽度6m。由于规划区内以山地为主,为了给下一步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具体项目策划和建筑设计留有余地,且具有更多的可操作性,本次规划对内部道路的线形不做具体定位。
3、水上交通
规划区内共设码头两处,分别位于临湖小镇附近和规划区东南角。两处码头均为旅游码头,作为规划区和周边景区的主要水上联系。环绕规划区外侧布置主航线,区块内主要是支线,除限制船速和达到环保要求外,不作其它限制。
六、景观风貌规划
规划区拥有优质的自然生态环境,规划以丰富的自然景观类型为基础,组成“一心、一带、五区”的景观风貌体系。
“一心”:作为规划区的区域中心、活动中心、服务中心,临湖小镇也是空间景观的核心。临湖小镇通过较高密度的建设,在为游客提供充足、多样的服务设施的同时,充分体现山地小城镇错落、丰富的景观特征。
“一带”:对于千岛湖来说,“金腰带”(滨水岸线)的景观特征显得尤为重要。同样,在规划区内作为第一层次的景观要素,生态滨水景观带串联了不同的景观分区,突出了千岛湖独特的景观特质。
“五区”:规划区分山体峡谷风貌和湖岛屿景观风貌两种。其中,山体峡谷风貌又可分为山地运动风貌区、峡谷城堡风貌区和山地生态居住社区风貌区,共三类四区;湖岛风貌则主要指以水上乐园为主体的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景观特征。
七、结论
由于上述宏观背景,以及上位规划对进贤湾的重新定位和属性调整,进贤湾已经成为开发的热土,备受各界关注。2008年作为杭州100个城市综合体之一,千岛湖进贤湾国际旅游综合体项目也已正式签约落户,明确了采用整体开发的模式,由华联发展集团统一开发、建设、经营,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规划研究。因此,进贤湾未来的建设要勇于迎接旅游综合体时代的挑战,大力实施旅游综合体带动战略,加快建设以涉旅综合物业为基础,以高档酒店为载体,以一流的自然、人文、服务环境为前提,以品质高、功能全的服务内容为根本,集观光、休闲、会展、美食、演艺、运动等于一体,成为规模大、功能全、品质高、环境优、服务好的国际旅游综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