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其它公文 >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范文精编5篇

网友发表时间 2327158

【导言】此例“同课异构心得体会范文精编5篇”的公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同课异构听课心得体会1

前几天,我有幸聆听了董丽、王文丽、王晓丽、李卫东、李帅、虞大明、王文皎、盛新凤八位教师上的同课异构课。第一次如此近距离感受名家的课堂,第一次受到如此深的心灵震撼,原先一堂简单的小学语文课也能够蕴含如此多的内涵,能够如此多的体现出一个语文教师的涵养和素质,能够把人带到那么完美的境界,能够给予孩子有可能贯穿其一生的影响力和感染力经过听课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八位教师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我独特的见解。我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十分佩服教师们的教学智慧,无论是他们的教学基本功,还是他们的课堂教学各方面都值得我好好去学习。

首先,读懂新课标,把握学段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效率。

王文皎和盛新凤教师共同执教古诗《夜书所见》,虽然是同一首古诗,但学生的学段不一样,学情也就不一样。王文皎教师执教的低段二年级学生,她所设计的教学目标是(一)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会写促。(二)为学生创设情境,在情境中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三)学习借助注释、图画、展开想象的方法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学重点是(一)掌握生字词。(二)感情朗读,理解诗意,背诵古诗。教学难点是经过诵读,悟出诗情。这样的设计贴合二年级学生的学情。而盛新凤教师所设计教学目标是:1、经过诵读、描绘、仿写等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深入理解古诗、领会古诗意境,体会诗人情感。2、了解特定的景生特定的情,----生客情能在供给的语境中迁移运用。3、以诗带诗,组块积累相关古诗。这样的教学目标是低段二年级学生不可到达的。学段不一样,教学目标、重难点也就不一样,这也印证了盛新凤教师所倡导的文章是能够常读的,常读常新。

第二,一课一得

一课一得是要求胸有全册,组文着眼,课有重点,一课一得,得得相连,一步一个脚印,螺旋式上升。异常是高年级阅读教学,课文因为可挖掘的东西太多,这也想要,那也舍不得丢。1篇课文,**两三节课还没完成任务,教师累,学生苦。要想学生不生厌,不头疼,不畏惧,删繁就简就异常重要。不是每节课都必须完成所有的训练任务;对文本的理解到达什么程度,要因文而异。

第三、教师要善读广读好读

大凡成功的语文教师也许他们的教学风格迥异,但有一点却是相同,那就是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今日聆听几位教师的讲课,感触颇深。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所以我必须先充电,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完善自我,力求突破,使自我上升为优质教育的资源。

听完这八节课,我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执教者的语言精练、丰富,异常是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十分值得我学习,这些,都是我应当去好好学习的地方,并应借此,在不断在模仿与摸索中更好地完善自我的课堂教学。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2

[关键词] 同课异构;“U-G-S”教师教育模式;教师教育创新东北实验区;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5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4)02-0013-04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有效教学与教师专业发展成为近年来教育界热议的话题,并引起理论与实践领域全面而广泛的探讨。“同课异构”作为实现有效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已经成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开展教师专业培训的重要途径。基于此,东北师范大学以“教师教育创新东北实验区”(以下简称“实验区”)为平台,通过“师范大学-地方政府-中小学校”合作教师教育模式(以下简称“U-G-S”模式)的规约和引领,对“同课异构”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理论构建和实践探索,使“同课异构”成为一种创新型教师教育程式,并取得了良好成效。

1 “同课异构”的基本内涵与实践承载

“同课异构”的基本内涵

当前,学界对“同课异构”的概念和基本内涵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大多根据“同课异构”的操作形式与实施方式来界定,且多为描述性定义。如有学者指出,同课异构是指不同的教师在相同的年级、不同的班级上进行同样教材、同等进度的“同名课”,以比较他们在教材分析、教学设计和教学风格等方面的异同,从而实现相互学习的目的,并在此基础上,谋求改善学生课堂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教育比较研究方式[1]。有学者认为,“同课异构”即组织教师就同一教学内容或主题进行教学设计、开展课堂教学展示和观摩活动,在教学活动的基础上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交流[2]。也有学者指出,同课异构应当使同一教学内容通过不同的教学设计承载不同的课程目标:“同课”可以理解为同一课程(或教学)内容,而“异构”则是从不同的课程目标入手构建起来的课程实施体系[3]。

以上三种观点较为全面地代表了当前学界对“同课异构”基本内涵的理解与认识,指出了“同课异构”在教学内容、学生、授课时间上的共同性和在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风格、教学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性,体现出“同课异构”的操作方式以及教师观摩、交流、研修等取长补短的价值功用,但这种认识窄化了“同课异构”的功能,尚未使“同课异构”的作用得以全面发挥。在东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创新东北实验区“有效教学”现场会的实践操作中,“同课异构”被赋予了创新型构建与发展意义,成为集教学、研修、培训于一体,通过合作、授课、点评、交流、反思、报告等方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促进教师自身成长、开展教师在职培训的有效途径。

“同课异构”的实践承载

1)“教师教育创新东北实验区”平台。服务基础教育、培养优秀教师是师范大学的首要任务。1988年,东北师范大学率先进行了师范大学、中小学校合作教师教育模式(即“U-S”教师教育模式)的探索,在吉林省白山市创建基础教育服务区,为当地农村和山村培养并输送近600名教师,强化并提高了白山地区的整体师资水平,这一举措被广誉为“尽显华章异彩的长白山之路”。通过对“长白山之路”实践经验的总结,东北师范大学于2007年与东北三省教育厅下辖23个县(市)教育局的105所中小学校共同开展教师教育事业建设工作,成立“教师教育创新东北实验区”。在“实验区”,师范大学、地方政府、中小学校承担共同的职责与使命,致力于提高基础教育办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师范大学、地方政府、中小学校三方主体协同发展,为实验区“有效教学”现场会的召开和“同课异构”活动的实施提供了可操作性平台。

2)“U-G-S”教师教育模式引领。在总结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实验区”建设工作稳步进行。基于此,东北师范大学探索出了以“实验区”为载体的“U-G-S”教师教育模式,形成师范大学、地方政府、中小学校协同合作的教师教育新机制,成为“优秀教师和教育家培养工程”的重要途径。“U-G-S”教师教育模式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才培养要求,师范大学、地方政府、中小学校在协同发展理念下以目标一致、责任共担、利益分享、资源互补为工作原则,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社会服务为工作核心,通过制定工作制度和形成组织结构,为实验区建设工作提供了有利的模式规范和引导,为“实验区”“有效教学”现场会暨“同课异构”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模式与机制保障。

2 “同课异构”的机制与保障

“同课异构”的运行机制

运行机制是指系统事物进行正常运行时,各要素间所必须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规则、程序和由这些规则程序形成的整体秩序[4]。科学、系统的运行机制能够使模式的构成要素最大限度发挥其职能,能有效建构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形成稳定的模式结构,使模式的整体功能得以发挥。

“同课异构”依托“实验区”平台,在“U-G-S”模式的引领与规范下有效运行。其中,东北师范大学负责“同课异构”的整体策划和理念引领。通过大学固有的学科和师资优势为活动的开展提供智力支持、技术指导和人力资源保证,邀请国内教学名师和相应学科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开展示范教学和评价指导,同时为活动的开展提供经费保障,并为一些经济发展水平滞后地区的参会教师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地方政府为“同课异构”活动提供政策保障和经费帮助,组织协调中小学校在职教师参与活动,加强师范大学与中小学校的有效衔接,成为师范大学与基础教育高效合作的枢纽。中小学校在具体层面选派相关学科教师,组织教师参加“同课异构”,获取在职培训机会,并就参会教师代表的感想、体悟、思考和经验在学校教师队伍中做进一步传播与分享,扩大教师受教育范围。

“同课异构”的保障制度

在制度层面,东北师范大学与东北三省教育厅及其下辖23个县(市)教育局的105所学校于2007年12月签署了“实验区”工作协议,并于2012年9月共同成立了“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中心”。先后制定颁布了《“实验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加强东北师范大学“实验区”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实验区”建设和发展的保障文件。这些举措保证了“U-G-S”模式运行的制度化、规范化,也使“实验区”建设工作得到持续、稳步、全面发展。这样,“同课异构”作为“实验区”建设的主要活动之一,在制度层面取得了良好开展的保障。

“同课异构”在师范大学、地方政府、中小学校三方主体相辅相成的联动发展机制下,构建了教师在职培训的新范式。使“教师备课-教师授课-课例观摩-专家点评-交流互动-理念解读-专题报告-专业反思-经验共享”等各个环节紧密结合、环环相扣,使一系列活动取得一体化发展,充分实现了教学优势的互补与整合,促进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取得专业成长。

3 “同课异构”的实践范式

名师授课:在观摩中进行专业学习

名师授课环节可谓是“同课异构”活动的核心部分。在此环节中,参与“同课异构”的教师均为在该学科教学领域取得优异成绩并具备自身教学特色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教师。每次“同课异构”活动通常邀请三名以上教学名师就教科书中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内容进行教学示范,形成对比。同时,名师授课环节除教师在“同课异构”活动中所展示的课堂教学外,在隐性层面也包含着教师授课前期的教学准备工作。参与“同课异构”的示范教师,在授课前均进行过较为全面、细致的教学设计和备课工作。需要结合课程与教学的价值导向和目标要求、学生的学习心理、教师的自身特点和教学风格对教学内容进行解读、设计、组织和改进。这种授课准备工作往往通过教师个人设计、小组或集体设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伴随着研讨与反思,对授课过程中的诸多可能性和偶然性情况进行全面把握,力求在最大程度上呈现教学艺术的完美性和教学效果的最大化,以此达到“同课异构”课例教学的示范性、参考性和学习性。

专家点评:在反思中获取专业成长

专家点评是“同课异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专家点评能够清晰呈现课例对比中的亮点,补充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并针对教师授课过程中的教学行为、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进行解读和评价,挖掘教学过程中的积极因素并克服消极因素的影响,引领授课教师和观摩教师进行专业反思和专业提升。参与“同课异构”的专家和学者大多为该学科教学与课程研究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高校教师。其中,有的专家在活动之前参与过授课教师前期的备课工作,这样有利于深入发掘和解读课例。另有专家未曾参与过授课教师的备课工作,其评价相对具有客观性和全面性。在专家点评过程中,每一位专家会针对不同授课教师的课例进行点评与讲解,对授课教师提出具体建议和意见,并对教学内容的内在理念和价值目标进行深刻揭示。同时,促使与会教师掌握实现有效教学与教师专业发展的逻辑思维,引导教师在反思中取得专业成长,进而发挥“同课异构”的实践成效。

交流互动:在沟通中实现专业完善

交流互动是“同课异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交流互动环节能够为授课教师与观摩教师之间建立起真正的对话空间。通过交流与互动,授课教师可以将其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学设计的理念等缄默知识呈献给观摩教师,将对教学方法的选择与使用、对学生的认识与期望、对专业性的自我理解以及自身的教学风格做出明确的解释,并就观摩教师存有的疑问和想法进行解答与交流。观摩教师能够在交流与互动中就自身存在的问题等多方面内容与授课教师进行探讨,同时与授课教师分享经验。另外,教师之间可以借此环节相互提出建议和意见。交流与互动环节中所涉及到的问题并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的显性和表象层面,往往能够深入到教学过程中的各个要素和各个环节,甚至延伸到各个要素和各个环节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交流与互动使授课教师与观摩教师彼此交换经验,相互吸收各方之长,充分实现优势互补,不断实现教师专业的完善。

专题报告:在引导中形成专业展望

专题报告是在“同课异构”的基础上,专家就学科教学、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的重点问题和教师专业发展所涉及到的问题做出专题讲解,对授课教师与观摩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教师专业知识、教师职业认同、职业素养等多方面做出专业引领,并对教师的职业生涯形成规划与展望。在“同课异构”的基础上进行专题报告,不仅是对传统教师在职培训方式的继承,更是对教师教育方式的新发展。“同课异构”与专题报告相结合,能够实现教育实践与教育理论之间的有效衔接,使报告主题紧密围绕“同课异构”展开,使授课教师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取得专业提升,使观摩教师在对“同课异构”形成直观经验的基础上丰富专业理论,获得宏观专业引领和具体的理论指导。此外,专题报告同样设有交流与互动环节,形成参会教师与专家、学者之间交流与对话的空间。参会教师可就教学实践、教育理论、教学管理、教育政策、课程改革、素质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等多方面内容与报告专家进行沟通,破解制约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提高的教师专业困惑与实际问题。

4 “同课异构”的价值追求

1)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课异构”与有效教学有着内在的、必然的关联。如果说“同课异构”是手段和途径,有效教学则是手段和途径的最为直接的价值导向,二者是手段与目的的统一。有效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它直接影响着“同课异构”活动的构建与实施,也是“同课异构”活动最为核心的价值追求。尤其是在以县、区和农村学校为合作主体的“实验区”,“同课异构”活动成为一种促使农村教师更新观念、传递教学经验、完善教学设计、深化理念解读、优化教学方法的有效途径,更是全面提高课程实施成效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有利方式。

2)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师个体的专业性提升和教师群体的专业化发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之举和核心保障,也是实施“同课异构”与实现有效教学的中间衔接力量。“同课异构”活动以教学质量的提高为直接价值导向,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充实教师专业知识、养成教师实践智慧、完善教师综合素养为直接目的。“同课异构”活动的展开旨在形成相互补充、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互补融合的课程与教学范例,发挥其对教师的观摩、欣赏、学习、启发、反思、完善作用,进而实现教师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的双向提高。

3)改善农村教师培训状况。当前,我国教师教育现状依然不容乐观。教师培训难、培训形式单一、培训经费受限、培训资源匮乏等问题始终影响着教师教育事业的发展,尤其体现在农村地区师资队伍的建设上,这些问题成为制约教师在职培训的主要瓶颈。依托“实验区”平台建设和“U-G-S”模式的支撑,师范大学与中小学校之间打破了以往相互独立的状况,建立起有效衔接,使“同课异构”成为破解农村地区教师培训难、培训形式单一的有效途径。加之师范大学对活动的资金投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因缺乏经费而引起的教师培训难题。

5 “同课异构”的成效评析与实践反思

成效评析

自2007年“实验区”成立以来,东北师范大学与东北三省教育厅及其下辖的23个县(市)教育局的105所学校共同开展多次“同课异构”活动。2012~2013年,东北师范大学携实验区联盟学校分别在黑龙江省安达市、吉林省通化县、辽宁省朝阳市等地区共举办5次“实验区”有效教学现场会。活动包括小学、初中、高中3个学段,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多个学科,来自北京、上海、广东、长春等多个地区的教学名师和专家受邀参会,对活动的开展做出了精心的准备,并对活动的策划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同课异构”活动也得到了东北三省教育厅和县(市)政府、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的大力支持和肯定。5次活动共培训东北地区教师尤其是农村地区教师2000余人,成效显著。“同课异构”改善了农村教师培训状况,破解了长期制约东北农村地区教师质量提升的培训难、培训形式单一、培训质量偏低的难题,切实推动了在职教师专业发展的水平和速度,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农村地区教育发展、实现城乡教育均衡有重要作用。“同课异构”活动也因此受到社会教育界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

实践反思

在“同课异构”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教育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同课异构”活动本身也不断取得完善,其成效和意义值得肯定。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要得以正视,只有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课异构”才能逐渐走向完善,其功能与作用才能得以最大发挥。在“同课异构”活动开展过程中,地方政府(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作为师范大学与中小学校有效衔接的枢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地方政府的参与程度与“同课异构”的效果呈正相关。但在“实验区”建设过程中,部分地区政府参与程度低,导致“同课异构”效果受限。充分调动政府的积极性、发挥政府最大作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其次,“同课异构”活动的参与范围小,目前还限于东北三省地区。在参与活动地区,教师专业成长水平明显提升,但对比其他地区,师资质量又出现了新的差异。因此,大范围地组织实施“同课异构”是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最后,受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相当一部分地区教师参与活动的困扰因素依然较多,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周边地区和偏远地区。保证这些地区的教师培训质量是今后开展“同课异构”活动中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陈瑞生。同课异构:一种有效的教育比较研究方式[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0,(1):8-10.

[2]程瑞,田万惠。运用同课异构,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和提高实习生教学研究意识和能力的途径探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25(8):99-102.

同课异构听课心得体会3

周四我有幸参加了xx四中叁校的同课异构活动。这不仅是对我工作的肯定,还为自己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台。本次活动通过对同样内容的不同教法和把握,成功地为参与教师提供了一个面对面学习交流的机会,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更容易看到自己的不足也更容易学到同仁的优势。

反思这次教研活动,我感到自己有如下的体会:

拓展视野,丰富了教育教学艺术

任何一位教师都不可能是一切优点的全面的体现者,每一位都有他的的优点,有别人所不具备的长处,能够在某一个领域里比别人更突出、更完善地表现自己。教师之间的这种差异性资源,在活动中得到了充分地展示。在相互的听课过程中,其他教师的教育机智可以被相互体会。

智慧碰撞,构建了多重对话*台

在准备这次课的过程中,大家就每一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都打开自己的心扉,发表自己对听课的感受和看法。经验丰富的教师把自己的教学专长奉献出来。年轻教师也积极献言献策。思想发生了碰撞,讨论的越深入,发现的问题也就越多,对问题的理解也就越透彻。

相互对比,引起教师对授课方法的思考

一节课结束后主要是反思教学效果。这种效果一方面是与自己课前的教学设计相比照,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完成了课标目标。二是从现场效果看,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是否被激发出来,学生是否当堂掌握了所学的内容。对教学效果的反思主要是结合学生的反馈、同行和专家的评议,反思一节课的得与失,提出今后改进和完善的设想。

通过这次活动我更加认识到,教师不能越俎代庖,居高临下地对知识进行概括解析,用自己的解读来替代学生的解读;而应该站在一个引领者的位置,循循善诱,*等的与学生进行交流、真诚的与学生进行沟通。善于抓住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重视课堂生成,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在合作讨论的氛围中,让学生各自生成或构建自己的认识与知识。这是当前新课改的必然趋势,如何做一个与学生*等的对话者,又站在对话者首席的位置,是当前新课改对教师的基本要求。而在导学教学中则全部的内容都由学生自行完成,教师只是起到引领的作用。

更新观念,优化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在交流与研讨中,我发现了自身结构上存在的不完整,特别是对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还不能很好的落实到课堂教学上,缺乏理论的高度,不能站得高,看得远,所以还需要专家的引领,更需要在*时能多方面的去学习各种教育理念,从而使自己更好地成长。

通过本次活动,我在教学上得到了一次**地磨练,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我会借鉴别人的长处,不断在实践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改进课堂教学。

同课异构听课心得体会4

上周三中宁县教研室**的同课异构活动,使我受益匪浅,感受颇多,让我近距离地领略到每位教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听课就像照镜子,从这几节风格迥异、精彩纷呈的英语课堂上,我不但发现了自我*时上课中存在的问题,也从中受到很大启发。

1、多**的使用

现代化英语教学中,黑板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黑板了。挂图、投影仪、多**等的加入,使得黑板的资料更加丰富。此次活动,教师们都运用了多**这现代的教学工具,以鲜艳的色彩、活动的图像和有声的对话,让教学资料更形象化,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创造了一个简便愉快的学习氛围。

2、教师基本功扎实,充分调动学生的进取性

这5位教师口语流利,发音准确,全堂使用英语教学,整堂课简便、活泼。师生配合默契。教师教态亲切,身体语言丰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进取性。*时我在这一方面做得不够好。所以,听课时我异常注意了各地教师不一样的调动学生的方式。学生进取性调动起来以后,怎样坚持下去也很重要。教师在每个教学环节中对孩子的要求必须要清楚明确,难易适中。仅有孩子清楚的明白自我应当干什么时,才有可能干好这件事;而问题太难孩子会无从下手,太易又不用思考,这都会打击孩子的进取性。

3、教师自身素质高,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教师自身的良好素质是讲好课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

在听课中我发现每位教师的基本功都很扎实尤其是秦琼教师,她的教态亲切自然,端庄大方,充分利用肢体语言,使人如沐春风,吸引学生同时,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挖掘了德育因素根据教学资料,挖掘教学因素,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4、情境的设置

英语的学习要求在语境中学习句子,在句子中学习单词。这就是说我们在教给学生一句话、一个词时还要给学生创设必须的情境,让学生学会在必须的情境中学会用句子、词语。所创设的情境如何即利于课文的导入,也利于重点单词、句子的引出是一节课成败的重要方面。这也让学生很自然地进入课堂。我想以后多注意这一点,让学生编对话时,给他们设立一个情境,让他们更好的发挥,也让他们明白如何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

韩教师在教授时,经过与学生“闲聊”他们各学科教师的执教过程,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之中学会了如何去运用,真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啊。秦教师在呈现句型后,在操练时设计了小组活动。学生都热情高涨,进取踊跃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来描述自我的朋友,其他同学也争先恐后地猜。学生之所以对此项活动如此感兴趣,是因为这与他们的实际连在一齐。朋友是他们关心的话题,所以他们谈论的时候十分感兴趣。

5、注重基础,适当拓展延伸

这次听的课没有想象中那么花哨,更多的是注重句型,注重基础知识。在精讲精练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行相应的拓展延伸。由于前面将基础知识都夯实了,后面的拓展学生进行起来也就得心应手。正是这种磨刀不误砍柴工的远见,提高了整节课的课堂效率。

6、调动学生进取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调动学生进取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是新课程理念的重要特点,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注重学生本事的培养,注重主体参与,在教学中采取互动模式,采用小组讨论或创造一个语境,让学生展开想象,激起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所以,在听课时我异常注意了各学校教师不一样的教学方式。

成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原计划在经过谈论呈现此刻完成进行后,就让学生进行Pairwork谈论自我的兴趣爱好。但细心的成教师观察到了一些学生沉默的表情后,就及时调整了教学计划。

7、整节课教学全过程条理清晰各位教师的教学资料安排有条理性,层次性,体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谈话与新知识学习有所联系,为新知识学习操练做好铺垫新知识的呈现是否巧妙自然,有逻辑性,一环紧扣一环应体现出第一环节是第二环节的支柱,第二环节是第一环节的逐步发展在教学中,一切活动都围绕本课的教学重点而展开。

这次的听课,让我开阔了眼界,明确了努力方向。同时,在观课的过程中,发现了自我存在的一些问题。经过这次学习,我能够更加理性地反思自我的课堂教学,从而在今后的教学中优化自我的课堂。这次学习让我彻底感觉到,我自身素质的提高是必须的,并且是迫不及待的。教师是一本活的教材,仅有教师自身素质提高了,学生的素质才会提高。这样所教的学生才能学的更好,学的更多。

同课异构听课心得体会5

今日上午,在学校安排下我有幸参加了“华阴市同课异构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认真观摩了城关小学乔晓英和华岳小学张静两位教师的课,两位教师分别用不一样的教学模式讲了《什么是周长》这堂课,两位教师的课都很精彩,使我收获很大,受益匪浅。下头我谈谈自我的体会。

1.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源于生活,体现于生活。

在课堂学习中,学习的材料来源不再是单一的教材,更多的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来提炼。与生活贴近的知识,学生听起来亲近,求知欲就强,要突破的愿望就强,做起题来进取性高。比如乔教师让同学们在教室中找周长,在生活中找周长;张教师从秋天美丽的树叶引出周长,并让学生摸树叶周长,描周长,再出示课本中的树叶让学生画周长。这些教学设计都体现了“生活经验数学化。”

2.两位教师都能放手让学生自我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堂上,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引导学生摸树叶周长,画周长,说什么是周长,同桌合作测量周长等等,充分体现了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3.精彩的导课十分重要。乔教师用可爱的小**豆豆引出课题;张教师用课件中秋天美丽的树叶,引出树叶的周长。好的导课能够拉近师生距离,使学生的向师性更强,进取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4.教师评价要及时到位并且多方位。教学过程中,几乎每位教师都注意了及时评价及激励评价,对学生的赞扬和鼓励不断,同时也及时纠正学生的行为习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语言,在学生的心里却能够激起不小的情感波澜,对于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相当程度的进取影响。

5.注意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经过用眼看,用手摸,用嘴说,用耳听,动脑想,全面培养学生的审美本事,观察本事,动手本事,表达本事,合作学习等各种学习本事。

总之在这次活动中,上课的教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启迪他们进取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动手、探索的浓厚兴趣。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必须要努力探究,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这些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0 232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