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其它公文 >

科技兴国素材3篇

网友发表时间 2456034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科技兴国素材3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科技兴国素材篇1

我们的脚下的土地无时不刻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一切都源于科技!

——题记

一千年前,人们过着简单、艰辛的生活。那时候。人们并不知道什么是精神的世界,只求平平安安、吃饱喝足,维持正常的生活,为此人们烧香拜佛,祈祷平安。马车应该是唯一的交通工具了,但是价格昂贵,老百姓只得选择徒步。从上海到北京需跋山涉水,若是患上肺炎,便是无药可医,因此人们的寿命很短。

如今,有人发明了手机,缓解了身处异地的人们的相思愁绪;有人发明了飞机,舍去了在外奔波的人们的漫漫路途;有人发明了麻醉剂,避免了被病魔折磨着的人们又一层的痛苦。正是科技使我们的这个地球变小,变小。现在的我们已经不再满足于物质的享受,更多的则是精神上的安逸。烧香拜佛依旧存在,不存在的是人们愚笨的观念罢了。

发展至今的医疗技术,几乎可以将生活中所有常见的疾病通通治愈,被延长了寿命的人们,拥有更多的时间去拓展生命、享受生命。生物、化学等自然学科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给原本好奇心强烈的人们带去了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人类在探索与发明的同时给自我价值以肯定,人们在享受科技带来的福祉的同时也收获了快乐。

曾经,人们惊异于漫天的星斗;如今,我们已经能够将卫星送到太空。

曾经,人们思索着如何在这弱肉强食的世界中立足;如今,我们思索着如何在这明争暗斗的世界里生存。

科技改造者这个社会,我们需正视科技的力量,从而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忧劳可以兴国素材 科技兴国素材积累

科技兴国素材篇2

现代科技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飞机和高铁让人们出行更加便捷。你也可以在家里用手机打视频电话,哪怕你在千里之外。而要想让科技更进一步,最不可或缺的就是创新精神。

所谓创新精神。就是综合运用现有的知识、信息、技能和方法。提出新方法、新思想的思维能力,发明创造的意志、信心、勇气和智慧。比如学校第一节课,节目播出前放了孵化出来的无壳小鸡,谁会想到呢?即使想到了,也会很快贴上“不可能”的标签。科学家使这不可能成为可能。有飞机和宇宙飞船。以前谁会相信有人会在天上翱翔?谁会相信有人会探索太空?这就是创新精神!它敦促科学家质疑“不可能”,进行实验和探索,并使“不可能”成为可能。

当然,科技成果不仅要有创新精神,还要学会面对自己想法实验的过程。和爱迪生一样,当他试验电灯时,失败了多达1000次。这个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不言而喻。如果他失败了那么多次,他会想:“啊!研究电灯太难了。我还是放弃吧!”那么,我们现在可以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哪里呢?只有在努力的过程中坚定自己的信念,相信自己的选择,才能一步步走上成功的阶梯,敲开成功的大门!

我们是新时代的青少年。未来,不是所有人都会做科技相关的工作,但科技精神对每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只要我们都有这种精神,祖国的未来就会更加光明,更加繁荣!

科技兴国素材篇3

1,“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1970年4月24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直上重霄,遨游九天。在悠扬的《东方红》的乐曲中,“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拉开了中华民族进入航空的时代序幕,使我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极大的提振了全国人民的信心,开启了我国迈向航天强国的新征程。

2,梁思礼放弃优渥条件,毅然回国

梁思礼,梁启超之子,中国导弹控制系统研制创始人之一。1941年,梁思礼怀揣着“科学救国”的理想远渡重洋,开始留学之旅;1948年,学成之后的梁思礼本可以高薪留在国外,但他选择回国。他曾这样写道,爱国这颗初心,他从未改变,虽然在国外度过8年时光,但一直思念祖国,立志学成回国,报效国家。

3,杨华:勇立科技兴国时代潮头

2020年12月1日,佛山国际贸易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举行,盛路通信创始人杨华获此殊荣,盛路通信是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民用通信天线设备制造商之一,杨华深耕通讯天线领域三十多年,专注科技人才创新,打造出深具国际竞争力的全国首家天线制造上市企业,实现了从小作坊蜕变为“中国通信天线第一股”,生产了安装快捷、成本低、可媲美光纤稳定性的微波天线,拥有了全球上百个国家和地区的产品覆盖,致力在全球打响“中国品牌”。杨华凭借着那份创新、敢闯敢拼的精神让中国科技给世界看见。正如这次组委会给他的颁奖词所讲:“他,凭一根天线连接世界通讯科技的最高端。他,凭一份坚持打造深具国际竞争力的全国首家天线制造上市企业。以创新谋发展,以科技兴国运,他以共产党员的风骨、企业家的精神,始终在科技兴国的潮头冲浪!”

4,潘德炉:走向深海,拓荒海洋卫星遥感领域

潘德炉是我国海洋水色遥感科学和遥感模拟仿真科学的奠基人之一。20世纪80年代,他赴加拿大学习海洋遥感技术,以填补国内在该领域的空白。学成归国后,他硬是用扁担挑回了几十公斤重的磁盘资料,开始在海洋遥感领域开展科研工作。他感概被人“掐着脖子”做科研的艰难,下定决心要让中国拥有自己的海洋卫星。上冲九天,下俯五洋,从2002年“海洋一号”A卫星升空到2020年“海洋一号”D卫星发射,他带领团队实现了我国海洋卫星从“零”到具有中国特色的海洋水色系列卫星体系的转变,不仅填补了中国遥感卫星模拟仿真的空白,同时在国际的卫星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曾反复强调,“要让我们国家真正实现科技发展,只有靠独立自强,发展我们自己的高新技术”。

5张云飞见证中国无人船从“零”到有

2021年4月,珠江出海口四艘珠海云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无人船艇正在出海测试,引起人们的,而作为云洲智能创始人的张云飞则见证了中国无人船从无到有的全过程。2010年,他带着团队在珠海成立中国第一家无人船艇民营企业——云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2012年,云州智能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款环境监测无人船。2017年,云洲无人艇伴随“雷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一路向南,远赴南极科考,完成中国第五座南极考察站建站的锚地水深、地形测量工作。2019年,“筋斗云0号”货船从珠海东澳岛满载岛上特产驶向港珠澳大桥1号码头,这是我国首次自主航行货船货物运载试验,叩开了无人船运的大门。通过十多年的自主研发,张云飞和他的团队从零开始,在智能控制、模块化分布等各个方向深入钻研,攻克了多项无人船听艇关键技术。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0 2456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