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的调查与思考5篇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的调查与思考5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的调查与思考1
近期,区人大常委会对全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情况进了专题调研,提出意见和建议。同时,第26常委会首次听取区政府的专项工作报告,进一步推动形成尊崇军人职业的浓厚氛围,增强全社会国防观念。一、基本现状及工作成效成立以区委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23个乡级和311个村级退役军人服务站均挂牌成立。其中,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为副科级全额拨款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定编7名全部到岗;乡镇(街)、高新区退役军人服务站,为公益一类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核编2名从所在单位内部调剂;村级服务站由村(社区)“两委”成员兼职负责日常工作。 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工作,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经费拔付基本充足,办公场地基本保障,工作责任基本落实。其中,信息采集扎实推进,光荣牌发放有序开展,社保接续圆满完成,帮扶优抚有效落实,双拥创建稳步推进,档案转接高效规范,扶持安置渠道畅通,排忧解困成效明显,规范化建设逐步推进。尤其是平桥乡退役军人服务站作为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站“星级站”,受到各级充分肯定。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一)岗位人员不稳定。根据区编制文件规定,乡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定编2名,设站长1名,所需编制在乡镇(街)、高新区内部调剂,编随人走。但是部分乡镇(街)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系其他站(所)人员兼职,在其他站(所)享受事业编制技术职称工资待遇,并不情愿将编制转至退役军人服务站,造成部分乡镇(街)退役军人服务站岗位空编,甚至无人到岗,队伍不强,机构不稳。一些被安置的退役人员由于在岗没有编制,也荣誉感不强,自信心不高,少数人员存在消极怠工情绪。 (二)阵地建设不理想。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办公场所不足,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和“退役军人之家”等建设滞后。没有大型会议室、档案室,办公场地较为拥挤,一定程度影响工作开展。少数乡镇(街)退役军人服务站缺少独立办公场所,与社会事务办等其他机构合署办公。专项工作经费保障有限,也制约了乡、村退役军人服务站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和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业务培训不深入。乡镇(街)退役军人服务站的部分工作人员专业知识不强,业务水平不高,服务意识不够,面对情况复杂的退役军人诉求时没有耐心,就业务办业务的简单方式容易激发矛盾;相关培训工作没有及时、周密组织到位,尊崇军人职业的社会氛围还不浓厚。 (四)制度建设不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立时间不长,制度不够完善,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比如没有规范的退役军人解困救助制度,现行的解困救助沿用的是从民政转接来的一套流程,审批随意性比较大,容易引发解困群体之间的相互比较和质疑。对退役军人精神上的鼓励和就业上的指导也不够,培训和帮扶需加强。 (五)遗留问题不如意。退役军人安置待遇现实存在较大差别,虽然与当时国情和时代发展有紧密关联,国家也适时出台了优待政策,但“同服役,不同待遇”的遗留问题,易导致部分退役军人出现心理失衡或产生负面情绪,成为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不稳定因素之一,近年尤其以企退军人改制、下岗分流人员、安置补偿等方面诉求突出。三、意见和建议(一)加大投入,着力加强阵地建设水平。各级财政要将退役军人服务站的建设、慰问、奖励等工作经费纳入年度预算,持续加大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保障投入。同时,尽快完善服务保障体系相关规章制度,最大限度促进基层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有序、高效开展。 (二)优化配置,着力促进基层队伍稳定。退役军人事务管理部门要认真研究,会同人社部门、编制部门探讨解决办法,向上反映并争取政策支持,提高在岗人员身份认同,妥善解决部分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兼职、工作不稳等问题。可通过定向招考、转业安置等方式,鼓励和吸纳优秀退役军人进入服务保障体系一线。 (三)规范流程,着力增强服务管理能力。加强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规范解困救助等工作的工作流程及运行机制,特殊节日走访慰问要彰显人文关怀,加强退役军人的思想交流和就业服务指导,及时准确发放各类优抚优待资金,积极组织开展实用的、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从政治待遇、生活待遇、医疗待遇等方面给予退役军人更多的关注,避免工作粗疏,防止矛盾上交。 (四)创造条件,着力稳妥解决遗留问题。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和问题反馈机制等,在强化现有政策有效兑现的基础上,根据国情变化和时代发展研究完善有关政策规定或意见办法,设身处地稳妥解决事关退役军人的遗留问题,激励现役军人更好地安心国防和军队建设。注重思想政治引领,将优秀退役军人典型宣传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活动,传递和凝聚退役军人建功立业的正能量。
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的调查与思考2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军队改革的深入推进,当前双拥优抚安置政策已不能完全满足新时代强国强军的新需要,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一些深層次矛盾和问题日益显现。本文在深入分析退役军人管理服务保障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构建体系“框架”、打通“最后一公里”、梳理修订优待抚恤安置政策、建立社会帮扶互助机制等加强退役军人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可行性对策建议,为做好服务保障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退役军人管理服务体系建设问题对策
退役军人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过重要贡献,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做好退役军人管理服务工作对于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政治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总书记对做好退役军人管理服务保障工作高度重视,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开创新时代退役军人工作新局面提供了根本遵循和重要指引。
从现实来看,退役军人保障工作中双拥优抚安置方面存在的问题已成为制约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瓶颈。特别是随着退役军人事务部的组建,退役军人因为待遇问题不断上访,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工作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如何顺应新形势、新环境,加强退役军人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建成切实符合国情的管理服务体系,**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当前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
退役军人的双拥优抚安置工作是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的重要内容,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诸多现实性问题。
(一)退伍军人的现实需求和管理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善的矛盾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历经数次大裁军,退役军人群体数量十分庞大,全国约有5700多万人,年龄段在老中轻结构中均有分布,而且60岁以上的老兵占比较大,农村多于城镇。上述特点决定了服务对象会在生活、就业、养老、医疗等方面有现实需求,但是为退役军人群体提供服务的县级机构一般只有几个人,乡镇(街道)一级大部分是一至二名人员兼职,存在组织机构不健全、承担业务繁杂、工作任务繁重、专职人员配备数量少和业务不精通等问题,村(社区)一级则更是存在人少事多、业务不熟和服务不到位的问题。
(二)存在政策实施力度不能满足退役军人日益增长的利益需求问题
优待抚恤政策相对滞后,偏于地方化、碎片化,没有完全凸显优抚对象的“特殊优待”地位。虽然每项政策制定时都会经过充分调研论证,但难免百密一疏,政策出台实施若干年后,通过实践检验,逐渐会暴露出一些矛盾和问题。比如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百姓的日常生活水平不断提升,30-50岁的复员退伍军人在生活、就业、养老、医疗等方面存在诸多困难。特别是下岗、失业的中年退役军人,因身体患病、子女就学、父母养老等原因导致家庭负担较重,部分退役军人的生活水平较低,甚至低于居民平均生活水平,游离在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边缘。目前关爱帮扶退役军人工作基本依靠国家统筹解决,社会力量参与退役军人管理服务的方式和渠道较少,社会化程度较低。
(三)存在互相攀比享受待遇心理和地区差异产生矛盾的问题
一是户籍制度引起的待遇差异。因实行城乡二元户籍管理制度,农业、非农业优抚对象实施不同的管理方式,城镇户口和农业户口在就业与非就业方面有差别。随着户籍制度改革,取消农业与非农业后,一些地方义务兵优待金发放等部分制度仍然沿用原有体制,使同一部队退役军人享受的待遇存在城乡差别。二是从优抚安置政策贯彻实施的角度来看,大多优抚安置政策是国家层面颁布实施的,各级地方政府在贯彻落实过程中,由于各地存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人员结构构成不一致、信访维稳压力不等多方面的现实情况差异。因此在国家政策的总体框架下,有些地方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对退役军人的优待抚恤力度。例如某地,为了维护信访稳定,确保“零进京”上访,突破惠民政策,为两参人员安排公益性岗位,引起了其他地区此类退役军人互相攀比上访。再如个别退役军人的诉求过高,难以突破政策底线满足,一旦信访人心态失衡,很容易发生缠访闹访的事件。
二、退役军人管理服务保障工作存在问题的产生原因
退役军人管理服务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产生原因十分复杂,有管理服务体系、政策制度和历史遗留、现实新生等多个层面的原因。一方面,管理服务机构职能较分散,管理权不够集中,政策统筹协调和工作落实困难,管理服务保障工作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导致部分退役军人的合理诉求不能得到满足,存在的困难未能得到及时解决。另一方面,当前服务保障体系水平较低,保障范围较小,保障力度还不够大,范围还不够广,一些优抚对象面临的实际困难分布在保障体系之外。第三部分退役军人为争取过高个人利益,无正当理由缠访、闹访,致使群体性上访事件时有发生。由于问题的产生原因复杂,互相交叉、渗透,问题不可能一朝一夕、一蹴而就解决到位,需要统筹考虑、通盘谋划、精细化管理,构建高标准的退役军人管理服务保障体系。
三、加强退役军人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高标准做好新时期军队退役人员保障工作,要建立健全协同高效的管理服务体系,构建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相衔接、同退役军人贡献大小相匹配的管理服务体系,探索合理解决方式,不断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切实增强退役军人的归属感、荣誉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健全协同机制,构建退役军人管理服务体系“框架”
抓牢全面深化机构改革的有利契机,改进开展工作的方式方法,着力构建军队和地方协同的管理服务体系。一是厘清军队和地方的权责关系,建立军队和地方协同的工作机制,重点规范各类军队退役人员的退役条件、方式和应享受待遇,消除现役军人的后顾之忧,增强军人职业生涯待遇预期。二是全面加强党对退役军人管理服务保障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明确主责主线,统筹优化部门管理职能,构建由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牵头,人社、财政、公安、教育等部门参与的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体系,加强沟通联系、实现信息共享,精心组织政策落实,切实提升部门间协同合作的工作成效。 (二)立足创新驱动,打通为退役军人管理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第一,制定详细的退役军人管理服务基层组织机构建设标准规范,打造规范统一的服务机构,建设有办公场所、有专职人员、有工作经费、有工作制度的“四有”基层退役军人服务机构,打通服务退役军人的“最后一公里”。精心打造覆盖全域的镇村两级“星级服务站”,形成县乡(镇)村“三级退役军人服务网络”,做到服务体系全覆盖。
一是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县级服务组织配备10-15人,各乡镇(街道)配备5-8人,各村(居)配备2-3人以上人员专职负责退役军人服务工作,村级退役军人服务站长由村支部书记兼任,成员由村委会主任和一名退役军人组成。二是配备专项工作经费,将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年度预算,全力保障开展退役军人管理服务的工作经费。三是配备专用服务办公场所,设置办公室、接待室、荣誉室、会议室和健身活动室。四是制定工作制度,公开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办事指南等资料,确保服务保障工作有序开展。
通过县乡(镇)村三级退役军人服务网络建设,做好政策宣传解释,受理来信来访,引导退役军人依规依法反应问题,组织开展走访慰问送温暖、个人信息采集等工作。掌握退役军人生产、生活情况,了解退役军人的思想动态,及时反馈辖区内退役军人情况。
第二,打造“互联网+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平台,依托互联网和手机APP客户端,建设退役军人网上服务大厅,将适合网上开展的退役军人党建教育、职业技能培训、专项就业招聘、流动人员走访慰问等服务“搬”到網上办理,解决传统走访慰问敲不开门、找不到人的现象,着力打通退役军人管理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三)深入调查研究,及时梳理修订优待抚恤安置政策
目前正在实行的优抚安置政策,有的已经实行了十年甚至更长时间,随着城镇化速度的不断加快,有些政策规定已不再适应新时代、新情况,必须及时梳理修订优待抚恤安置政策,修正政策词语表述含糊笼统的问题,让政策表述规范、标准、准确,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例如“家庭生活困难”因无具体量化标准,十分有必要在深入调查研究后按家庭收入支出的综合情况划分困难等次。再如,重点优抚对象的就业、社保、医疗等优待优先政策,应逐项调查研究,详细分析研判和细化完善,做到同新时期、新情况相适应,将“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的目标在重点民生领域和精准扶贫领域得到充分体现。
(四)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建立完善的社会帮扶互助机制
积极指导社会力量发挥作用,有序参与退役军人管理服务工作。建立退役军人互助组织,健全社会组织、专业社工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退役军人管理服务的工作机制,设立退役军人帮扶“基金会”和“促进会”,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对退役军人的社会帮扶和成员间的互助关爱。组织社会上的爱心人士,为确有生活困难的退役军人实施精准帮扶;组织专业社工对确有需求的退役军人开展公益性的心理疏导、精神抚慰、人文关怀等服务。
总之,退役军人管理服务保障工作一头连着军队,一头连着地方,政治性、政策性、系统性、关联性都很强。各级退役军人管理部门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用改革的理念、思路和方法,统筹推进接收安置、待遇保障、荣誉激励、教育管理等各项工作,用心用情用力推动退役军人管理服务保障工作持续发展,不断开创新时代退役军人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付土旺.新时代退役军人事务统筹管理的新探索[J].中国领导科学.2018(05):48-55.
[2]薛亚.新时代做好我国退役军人管理保障工作初探[J].国防.2018(08):12-16.
基金项目:唐山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立项课题《加强军队退役人员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策略研究》,编号TSSKL2019-077。
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的调查与思考3
根据《关于对**区退役军人事务局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进行调研的工作方案》和有关工作会议的精神要求,**区人大常委会社会建设委员会根据工作安排,于****年**月**日组织专委委员、区人大“智慧专家库”社会建设领域专家,会同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深入**街道**村东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镇****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考察调研我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情况,采取实地察看、提问题、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进行了全面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现状按照我省《关于加快全省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赣办字〔****〕x号)的要求,做到“五有”(有机构、有编制、有人员、有经费、有保障;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有场所、有保障)。我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情况如下。 (一)机构编制人员方面 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及各街道(镇)、社区(村)退役军人服务站挂牌成立,在全区形成了覆盖区、街道(镇)、社区(村)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体系。目前,区委编委已批复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事业编制编制**名;街道(镇)、社会人员编制尚未明确。 (二)工作经费方面 区财政现已向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及服务中心拨付各项工作经费**x万元。其中,先期拨付开办经费**万元用于购置办公设备,后追加工作经费**x万元,信息采集工作经费x万元,光荣牌制作经费x万元。 (三)保障方面 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选址在**区**路,**公寓一号楼,场地租赁面积约**x平米(共x层楼),第一层约**x平方米,主要用作服务大厅,方便咨询及办理有关业务,目前服务中心装修已经完毕。二、工作成效**区是**起义打响第一枪的地方,是全省双拥工作“八连冠”县区,退役军人数量多,做好退役军人工作意义重大。全区退役军人事务工作人员克服任务重、标准高、人员少的困难,努力工作,主动作为,取得了一些成绩。 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工作扎实推进。对我区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信息采集x万余条;对采集信息进行梳理分析,为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提供全面精准多样的信息支持,相关采集经验方法获得市级肯定。 社保接续工作全面开展。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制定了《**区关于解决部分军队退役士兵社保接续工作的实施意见》,组织了相关单位和街道(镇)进行了学习研讨,对业务人员开展了集中培训,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工作任务。 主题表彰活动取得实效。在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区隆重举行****年请战友回驻地暨“最美退役军人”“最美军嫂”表彰会,弘扬新风、表彰先进,激发退役军人爱国拥军、自主创业的精神动力,激发广大退役军人和军嫂的自豪感、荣誉感和责任感,营造尊崇军人、关心关爱退役军人、支持退役军人创业的浓厚氛围。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思想政治和权益维护处处长鲁强出席表彰会。 双拥工作再创佳绩。在春节及“八一”前期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慰问走访工作,重点走访驻区部队、老红军、部队离退休干部和其他重点优抚对象,使其形成制度化、常态化,进一步扩大了拥军优属的影响力,为**区争创全省双拥模范县区“九连冠”打下坚实基础。 拓宽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渠道。积极对接省市组织的“订单式”“定向式”“定岗式”培训,提高退役军人就业创业能力,扩大就业渠道,目前,已向市首届“退役军人及随军家属就业创业对接会”推送一百多人。 光荣牌发放工作有声有色。坚决落实对全区烈属、军属和退役军人等家庭悬挂光荣牌工作,主动上门提供服务,营造良好的拥军优属氛围,我区在全市率先举行光荣牌悬挂启动仪式,将利用一个月的时间为x万余户符合条件的家庭悬挂光荣牌。 主题宣讲活动获得好评。组织了退役老兵为全区进行了“八一”讲堂第一讲,邀请**市委党校专家宣讲**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均是全市第一个开展此项教育宣讲活动的县区,得到了市局的肯定,在全区取得良好的反响。 退役军人组织关系转接工作高效推进。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积极配合区委组织部有序推进退役军人党员组织关系转接工作,主要采取张贴党员组织关系转接流程图的形式强化宣传,在办理过程中严格审核党员档案材料,规范填写介绍信,确保每名退役军人党员的组织关系落实到每一个具体支部。截至目前,我区接收转业退役军人党员数共计**人,已办结党员组织关系转接数**人。三、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措施随着全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的不断推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经过梳理,主要集中在以下个方面。 (一)机构编制和人员 根据我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全省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赣办字〔****〕x号)及我市《关于落实省委办公厅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全省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的督导通知》文件要求,人口**万人以上的县区的服务中心定编**名,人口x万人以上的街道(镇)服务站定编制x名,每个社区(村)配备x名退役军人服务专干。 存在问题:区级服务中心编制未达到**人,工作人员未完全到位;人口x万人以上的乡镇(街道)编制未达到x人;每个村(社区)x名专干未聘用到位。 建议: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编制暂定**名,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编制人员x名,x名从街道(镇)现有事业单位编制调剂,x名由区编委从区各属事业单位调剂,专门从事街道军人服务站的相关工作。社区(村)层面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配备x名专干,并享受社区干部同等待遇,另x名专干从现有社区干部中调剂使用。 (二)经费方面 根据省市有关要求,各街道(镇)退役军人服务站需配备宣传用显示屏、触摸屏一体机、计算机、打印机、饮水机、卫生间、接待桌椅、摄影器材、影像采集等必要的办公设备与服务设施,完善政治文化氛围布置,体现退役军人之家的温馨和谐。此外,各服务站建设还涉及的办公房改建、宣传橱窗的购置等等,特别是人员增配后的待遇经费方面,按照省市文件要求应由区财政统一保障。 各街道每年由区财政拨付x-x万元(每个街道x-x万元),主要用于服务站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设备购置、政治文化环境建设,特色打造等,以及办公工作经费;**镇服务站所需费用由**镇财政保障,每年标准不低于街道。**个街道工作经费合计**-**万元。 存在问题:街道(镇)、社区(村)两级服务站工作经费和专干聘用经费未落实到位。 建议:鉴于目前财政困难,社区(村)两级服务站办公经费建议由区财政及街道酌情共同解决;街道(镇)、社区(村)服务站大多数已配备了相应办公设备,为提高场所设备的使用效率,街道(镇)、社区(村)两级服务站可共享办公场地和办公设施设备等资源,必须添置的设备费用由区财政酌情考虑。**镇服务站所需费用由**镇财政保障,每年标准不低于街道。 (三)保障方面 根据省委办公厅《关于加快全省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建设与工作规范实施细则》和**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市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工作方案》要求,为保障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顺利开展,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需配备公车x辆(x辆中型客车,x辆小车),用于应急和保密用车。 存在问题:仅配备x辆公车。 建议:鉴于中型客车使用率不高的实际,建议由区公务用车平台随时负责保障。
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的调查与思考4
根据区委工作的安排部署与实际工作需要,10月16日至25日期间,本人通过现场调查、走访干部群众、面上了解、实地核实等方式,对XX区退役军人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一)机构设置。XX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于今年2月底组建,3月份正式挂牌运行,内设有三个股室和一个中心,即:办公室、拥军优抚和褒扬纪念股、移交安置股3个股室和XX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主要负责全区军队转业干部、复员干部、离休退休干部、退役士兵、无军籍退休退职职工的优抚、移交安置工作和自主择业、就业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工作,以及做好退役军人来信来访、接待办理、心理疏导、权益咨询、政策解答、法律服务和涉及退役军人舆情的收集、引导等工作;目前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行政编制数XX个,在编人员XX名,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事业编制数XX个,在编人员XX名。 为切实加强党对退役军人事务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落实退役军人领导机构和服务体系的建设,XX年XX月成立了XX区委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X月底建立了1个区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和XX个镇(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及XXX个村级退役军人服务点。 (二)人员构成。目前全区从事退役军人事务工作的人员共有XXX人,其中区级工作人员XX名,镇级工作人员XX名,村级工作人员XX人;在职在编XX人,其他工作人员XX人,村(社区)干部XXX人;专职人员XX人,兼职人员XXX人。 (三)办公场所设备。除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和服务中心有相对独立的办公场所和办公设备外,各镇(街道)、村(社区)没有独立的办公场所和办公设备。 (四)服务对象。目前,全区有军队退役人员和其他优抚对象XXXXX人、参战民兵XXX人,服务对象基数大、诉求多,工作难度非常大。二、主要存在问题(一)区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编制数偏少,只有XX个事业编制,人员配备不足。我区现有退役退伍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XX万人,根据上级做好新时期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工作的新要求,新开展的业务多,工作量大,按照目前的人员编制配备,难以高质高效完成各项工作。 2.镇级退役军人服务站编制没有真正落实到位。受机构改革影响,镇级退役军人服务站编制只是从内部调节,没有落实专职的人员编制。 3.村级退役军人服务站(点)人员的待遇没有明确。镇、村退役军人服务站(点)人员大多数都是兼职,没有做到专人专职,没有独立的办公场所、办公设备,特别是村级服务站点的工作人员,都是由村干部兼任,文化水平、工作能力水平与新时代退役军人工作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布置的很多工作任务难以按时完成。三、对策与建议严格按照总书记提出“有机构、有编制、有人员、有经费、有保障”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硬件设施建设,提升软件服务质量,尽快投入实体化运营,真正实现各级服务中心(站、点)有人做事、有钱做事、有条件做事。 1.增加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的编制数,配强壮大服务队伍,同时参照各市县做法,确定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的级别(事业副科)。 2.明确村退役军人服务站(点)人员的待遇。建议给予从事退役军人服务工作的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点)人员一定的待遇,进一步提升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 3.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硬件建设,真正落实镇、村退役军人服务站(点)办公场所、办公设备,为便于更好的服务退役军人提供平台与保障。 4.根据新时代退役军人服务工作的要求,定期或不定期组织镇(街道)、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点)人员开展培训,进一步提升其做好退役军人服务工作的意识和工作能力水平,更好地为全区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服务。 以上的几点建议,需要区委、区人民政府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给予倾斜支持。
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的调查与思考5
为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退役军人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进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在基层落地落实,本次调研结合天津市和平区南市街道的实际情况,通过前期对退役军人进行的信息采集及问卷调查工作,摸清当前退役军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瓶颈,探索出提升基层退役军人服务保障能力的新路径。
一、南市街道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的现状
1.退役军人队伍不断壮大。截至目前,天津市和平区南市街道共登记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1871人,退役军人1720人,其中人户同在975人,人户分离896人,党员1210人。
2.工作服务机制不断健全。不断落实“五有”工作机制。成立街道、社区服务站,制定相關管理制度,由专职事业编制干部负责具体工作。同时,成立街道关爱退役军人协会及协会党支部,共同营造关心关爱退役军人的良好氛围。
3.活动载体平台不断夯实。南市街道以关爱为核心,依托大都会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平台,打造了和平区首个退役军人之家。同时,探索建立了“五微共享”新模式,即建立“南市退役军人之家”微信公众号,搭建“微平台”、表达“微心愿”、开展“微教育”、提供“微服务”、展示“微星光”。以灵活便捷的形式,做到“有形”与“无形”结合、线上与线下互动、务实与务虚共做。
4.关爱帮扶解困不断精准。南市街道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一助一”“一带一”“一促一”的退役军人工作模式。截至目前,通过政府帮扶,共救助慰问38名退役军人7万余元,帮助22人重新就业;通过企业帮扶,共为67名困难退役军人送去温暖与服务;通过协会帮扶,为43名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解决生活困难。
二、南市街道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
1.先进性不强,发挥作用不明显。南市街道共有退役军人党员1210名,占全街党员总数的%,其中隶属街道党员192人,踊跃参加活动的仅93人。可以看出隶属街道党员相对较少,能够到社区报到并积极参加活动的更少,党员的带头引领作用没有发挥出来,参与度较低。
2.就业创业难,存在不稳定隐患。登记在南市街道的退役军人中大多数学历较低,其中,拥有大专及以下学历的1340人,占全体的%,拥有大学本科学历的455人,拥有研究生学历的76人。就业创业情况不乐观,失业无业人员共282人,解决就业问题较困难。
3.部分生活困难,保障机制不健全。登记在南市街道的退役军人个人年收入普遍较低,年收入在1-3万元的181人,1万元以下的270人。无医疗保险的120人,无养老保险的126人,无房或居住于公租房的291人,低保户11人。退役军人在生活、医疗、养老、住房等方面还存在诸多困难,相关保障机制有待提高。
4.社会关爱少,尊崇感相对较弱。政府对退役军人工作的财政投入相对较少,非政府的民间组织机构的投入也十分有限。企业在招工时对退役军人缺乏重点倾斜,甚至由于他们学历较低而仅聘用于劳动力密集型工种。社会对于退役军人的认同感、尊崇感还不够。
三、提升基层退役军人服务保障能力的路径探索
1.党建引领,以思想政治凝聚责任感。充分发挥党在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中的核心作用,努力打造包含辖区单位、企业及各领域党组织在内的服务保障工作“命运共同体”。一是扭住总开关。把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必修课”,广泛向退役军人宣讲;丰富组织生活,做到“季有党课、月有讲座、周有影片”。二是激发荣誉感。发挥传统文化积淀深厚的优势,利用泥塑的形式,展示先进模范、红色文物,让退役军人牢记我党我军的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时刻牢记“退伍不褪色,退役不褪志,心红志不移,离军不离党”。三是汇聚正能量。通过表彰街道“最美退役军人”、组建宣讲团等多种形式,教育引导广大退役军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激发弘扬正能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再立新功。
2.社会共建,以服务保障提升获得感。可与驻街商贸、金融、医疗、公共服务等各类企事业单位签订“服务共享”协议,为退役军人量身定制专项服务和优惠政策。一是成立“爱心工作室”。在爱心企业、志愿者与困难退役军人之间搭建桥梁和平台,为有需求的退役军人提供爱心服务、助困帮扶等公益活动。二是创立“就业超市”。与驻街的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签订协议,搭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平台,通过线上招聘平台互动、线下“洽谈一对一”等,为退役军人提供24小时全年无休的实时就业辅导和职介服务。三是搭建“多点驿站”。与司法所、医疗机构、社会组织、驻街企业等合作,打造一中心多驿站的服务平台,为退役军人提供法律、医疗、心理等多方面免费专业服务。
3.协会关爱,以常态慰问强化归属感。成立关爱退役军人协会,并同步成立协会党支部,建立健全帮扶模式。一是摸清底数。建立生活困难对象、信访诉求人员、退役军人工作骨干和先进典型“四类人员”台账,做到“一人一档”,为精准服务奠定基础。二是紧密联系。建立协会会员与退役军人“交朋友”机制,引导退役军人成为党的政策“宣传员”、退役军人“服务员”、矛盾化解“协调员”、协会工作“信息员”。三是切实落实协会关爱。以困难退役军人和有思想情绪的退役军人为重点,通过心理支持、生活帮扶、医疗救助等多种形式,解决退役军人实际诉求。
4.志愿服务,以社会服务增强使命感。不断延伸退役军人工作触角,丰富退役军人工作内涵。一是组建宣讲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法规的红色宣传队。以“政治思想引领,传承红色精神”为口号,引导退役军人党员做好党的政策“宣传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二是组建提供爱心慰藉和困难帮扶的紫色服务队。以“感受爱、传递爱”为口号,发挥退役军人“调解员”的作用,通过入户慰问、心理疏解等,对有困难的退役军人及家庭开展帮扶,并在治安巡逻、疫情值守中发挥积极作用。三是组建利用专业特长服务居民群众的橙色技能队。以“不忘初心,服务社会”为口号,积极发挥个人技能,定期开展义务理发、血压测量、维修家电、疏通管道等活动,在生活上为有需求的居民提供帮助。
作者系中共天津市委党校第58期中青年干部培训一班学员,天津市和平区南市街道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