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医生的精编事迹(精选4篇)
【导言】此例“乡村医生的精编事迹(精选4篇)”的公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乡村医生的事迹【第一篇】
“好啊,我们医院也能建成这么大气的中医馆,真是不容易呀!”听着医院退休老职工发自肺腑的感叹,不由得想赞赞他——小明。
他,中等身材,胖乎乎的国字脸上总是带着憨厚的微笑,1999年7月,于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分在中心医院工作,凭着对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对专业一丝不苟,刻苦钻研,对病人热情周到,不厌其烦,工作突出的他于2009年被提拔为副院长。2016年1月调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继续任业务副院长职务。
刚到医院的他,发现我们社区常住人口少,现有的基本医疗项目远远不能跟上医院发展步伐,于是“走出去,引进来”作为业务院长的他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聘请中医药高专的中医教授来院长期坐诊,以点带面,先后派医院的。两名大夫到外地进行雷火灸的学习,经过多方努力,中医馆在我们医院风风火火地开展开来。高超的`医术,热情的服务,广大患者一传十,十传百的宣传,医院的患者越来越多,随之又面临房屋短缺的难题,当即立断,改造房屋。到局里汇报实情,跑政府申请资金,招标找建筑工程队等一系列工作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终于在2017年6月筹划已久的改造规程终于破土动工了。
“噼里啪啦”随着震耳欲聋的鞭炮声,2017年10月11日,医院的中医馆顺利搬迁新屋了。“走出去,打出自己的品牌,”张院长又提出充分发挥中医大夫的优势,成立集针灸推拿雷火灸于一体的“雷火神针”小组。目前,我们中心开展的简。便。效。廉的中医适宜技术包括雷火灸。针灸。推拿。按摩,放血疗法等。优雅的就医环境,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口口相传的良好口碑,外地患者络绎不绝,享誉牟平及周边市区。
“拼搏成就梦想”他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得到患者及家属的好评。工作中的突出表现得到同事及领导的好评,曾连续多年被评为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多次受到区委、区政府嘉奖表彰,优秀共产党员等殊荣。
乡村医生事迹【第二篇】
马志芳同志工作认真、严谨。在平时工作中,她坚持做到病史书写规范,仔细检查,诊断明确,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合理收费,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常规,杜绝差错事故发生。为了减轻老百姓的医疗负担,从不开大处方,甚至免费为一些经济困难的群众自掏腰包解决医药费,还提供一些诸如拔罐、针灸等中医服务。当地农户有在家里办酒席的习俗,于是她经常深入百姓家中,及时了解办酒户的信息。对每家办酒户都进行上门指导,避免家庭办酒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小区里,当出现突发事件时,她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为家属排忧解难,做好医疗保障工作。2013年5月,小区内发生一年轻居民突发心梗死亡后,家属情绪激动,难以接受,她得知消息后,半夜及时赶到,给家属做好安抚工作,顺利地处理好后事,家属没有发生过激行为。像这种情况,小区内时有发生,她总是主动出现在第一现场,做好配合工作。无论严寒酷暑,都矢志不渝,急病人所急,遇到病人要求出诊时,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田埂村头,她都做到随叫随到毫无怨言。
马志芳同志服务热情、贴心。合众村有几位行动不便的晚期肿瘤患者,她定期去看望他们,风雨无阻,给他们送医送药、和他们谈心,开导他们,使他们得到临终的安慰和关怀,受到了病人和家属的一致的好评。随着社会的发展,村里许多年轻人到市区去工作生活了,村里有许多留守老人,对于这些老人,她始终把他们作为自己的亲人,对他们免费上门服务,为本村的弱势群体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做到了更人性化的服务。随着合众村部分小队的拆迁,留守老人逐渐搬迁到了其他边远村庄,老人们换了新环境,子女又不在身边,当地村卫生室对他们的病情也不了解。
得知这个情况,马志芳同志利用休息时间仍定期给他们提供上门服务,给他们联系电话,方便他们能及时联系到她。当得知区里有免费为困难老人做白内障手术时,她挨家挨户地为老人们检查视力,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市三医院等四处奔走,为他们联系手术,用双手托起了希望的曙光,搭起了健康的桥梁。随着小区进沪人员的增加,外来孕妇也多了起来,作为过来人,她深知一名健康新生儿对一个家庭的重要性,于是主动带领团队对这些本不属于工作范畴的孕妇进行特殊照顾,上门指导,当遇到需要保胎患者时,更是风雨无阻,及时进行一日二次上门注射黄体酮服务,得到了这些新上海人的一致肯定与好评。
马志芳同志工作二十三年中,见证并参与了农村社区卫生的改革。2005年罗泾镇率先开始了镇村医疗机构一体化建设,村卫生室也从以前的医疗和防保为主转向了“六位一体”的全方位卫生服务,承担的任务更多更重了,马志芳同志深刻理解功能定位的变化对自己的要求更高了,为了给群众更好地服务,她深知要有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思想、必须要有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本领,坚持边理论学习,边临床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与技术水平。
面对外来人口不断增多的压力,外来流动儿童的免疫预防查漏工作的重要性凸现出来,每月走访各个村落进行排摸,起初许多外来人员不理解预防接种的重要性,耐心解释说服,连续5年她所在卫生室的辖区内没有漏掉一个该接种的孩子。在卫生室的管理和服务内容上她也倾注了所有的'心血,组织全村高血压患者开展自我健康管理,以一种全新的、互动的、自助的健康教育方式提高了村民的防病意识和本领。连续多年她负责的合众村卫生室在镇卫生室评比中名列前茅。
2010年4月,经中心院部领导决定,马志芳同志被安排到宝悦卫生服务站工作,这是一个服务于宝悦家苑、宝通家园、宝平苑的站点,面对一个崭新的环境,陌生的人群,她勇敢面对,克服重重困难,利用休息时间,走家串户,深入了解三个小区居民的健康状况,为更好的开展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在马志芳同志的行医生涯中,她亲历了许多大事件。在2003年非典流行期间,她深主动请缨,参加抗非工作。到上海市罗泾镇洋桥检查站路口参加体检、消毒轮流值班工作,在值班之余还要到其卫生室所属的几个生产队做抗非宣传、防疫工作。2009年甲型H1N1流行期间,她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情况下,利用休息时间投身于中心预防传染病的防治工作,炎炎的夏日,穿着层层的隔离衣,在发热门诊中挥洒汗水,但她仍无怨无悔。
2010年世博会,为了让这个世界盛会顺利进行,社会更加稳定,马志芳同志天天走访村里的几名精神病患者,同监护人密切联系沟通,在做好患者情况调查的同时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缓解他们的烦躁情绪,认真做好精神病患者的监护工作。
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乡村医生,马志芳同志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执著追求、刻苦钻研、开拓进取,以良好的医德医风,扎根农村,服务群众,用无悔的汗水灌溉了百姓的健康之树!
乡村医生事迹【第三篇】
程耀文,1959年出生,河北省临漳县临漳镇岗陵城村人。1976年成为一名赤脚医生,1979年8月顺利通过市卫生主管部门考核,取得了赤脚医生证。1986年1月取得了邯郸地区乡村医生证。因在农村卫生工作中表现突出,1997年4月被评为先进乡医,并由临漳县卫生局颁发荣誉证书。程医生近40年来用真情服务百姓,用行动报答村民,始终履行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而无怨无悔。因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深得镇卫生院领导的肯定和群众的一致认可。
积极防治寄生虫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农村卫生医疗条件差,蛔虫、蛲虫普遍。程耀文医生在时任临漳县防疫站站长郭育祥的帮助下借到一部显微镜,免费为村民检验大便,查找虫卵。经检查蛔虫、蛲虫患病率达到35%,并查出四例绦虫病例。为村民免费投放驱虫药,尤其四例绦虫病人,通过土方南瓜子、槟榔水等使四例病人的绦虫全部驱除,绦虫最长两米六。虫体标本完整交给防疫站。动员村民进行改水改厕。郭育祥站长将此事迹进行了报道和表彰。
有力推进农村防疫工作
除了诊治农村多发病、常见病,程耀文医生还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预防保健工作,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前些年,由于农村居民的文化水平相对落后,预防意识淡薄,计划免疫工作在农村开展难度较大,程耀文医生知难而进,逐门逐户核实做好登记和宣传教育,改变家长们的淡薄观念,动员他们及时带孩子参加计划免疫接种。对于困难户,他总是慷慨解囊。经过几年的努力,该村计划免疫工作有了明显的提高,各种疫苗接种率都达到了100%。另外,程医生还不断开拓创新,率先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了新生儿预防接种登记,儿童出生登记,流动儿童管理登记本,使计划免疫工作有了新的起色。
沉着应对突发事件
200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把乡村医生推到了“保障群众健康安全,众志成城抗击非典”的第一线。在防治非典的工作中,程耀文医生负责疫情排查和宣传工作,配合村干部走村入户,跟群众沟通了解,宣传非典防治知识,在防治非典的数十个日日夜夜,没睡过安稳觉,不知疲惫地奋斗在第一线。
医治病人心理疾病
2018年,河北省成安县郑家庄的吴陈怀身体不适在多家医院反复检查治疗效果不佳,怀疑自己身患重病、无法治愈,整日愁眉苦脸,并在治病过程中与家人发生争执,产生自杀念头。程耀文医生根据与病人的交流,结合查体确诊为焦虑症伴抑郁,程医生给病人进行心理疏导、配合中西医药物治疗,使病人病情减轻直至痊愈。病人万分感激,并赠予锦旗。
行医路上品行兼备
程耀文医生说,做人要讲人品,行医要重医德。从医三十余年来,他一贯自觉遵纪守法,从不违纪违规行事,决不多收一分钱。为了杜绝伪劣药品,他坚持购进的药品必须要是通过了药检部门检验的药品。由于他严守规章,严格把关,几十年中,他在使用和销售药品的过程中,从未出现过质量安全事故,在历次地、市级卫生部门的检查中,均未出现过问题。
社会的发展进步,给乡村医生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程耀文医生虽年近花甲,但仍然在自己的岗位上奋斗不止。他的长远打算是,跟上时代的步伐,满足群众的需求,更新医疗设备,创造更优良的医疗环境,并着手培养新人,为岗陵城村医卫事业的兴旺注入新的活力,为迎接农村合作医疗事业新一轮挑战作好充分准备。
乡村医生的事迹【第四篇】
有30多年临床工作经验和丰富治疗经验的佟院长,出身中医世家,自幼随祖父研读岐黄之术,三岁背《药性赋》、五岁背《四百味》、七岁背《汤头歌儿》,至今他对《内经》、《伤寒》的部分内容还能倒背如流,这为他日后走上从医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毕业于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曾先后从师我省著名中医专家小儒、小杰、小良、国家著名中医专家小琪等前辈,使他的诊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
为了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佟院长立足于建立平民医院的理念,为自己制定了二十字座右铭:“诊脉最准确、拟方最合理、治疗最省钱、疗效最彻底。”
多年来,他遵守自己制定的行医理念,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刻苦钻研业务,使他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中西医结合的“全科”医生。目前,他擅长诊治中医的16大类、271种疾病。尤其是对肛肠病,对盆腔炎、皮服病、风湿病、结肠炎、乳腺病、胃病、肾病、肝胆病、心、脑血管病等疑难杂症,手到病除,让省内外患者慕名而来,满意而去。他常说:“古人云,不为良相,但为良医。”他立志做一个让人民满意的良医。
工作中他善于理论联系实际,他撰写的论文有30余篇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
他在祖传秘方的基础上,发明研制了“湿疹康”、“肠宁散”、“舒通饮”,其中“佟氏痔疾消熏洗剂”、“佟氏化痔生肌膏”、“佟氏坤宝号”、“裂痛安”等十几项药物,疗效非常可靠,超过了市场上的成药旧方。
在他的科研成果中两项获国家专利、五项获省科技奖、一项获市科技奖。他精湛的医术得到了人们高度的赞誉,得到了医疗卫生部门的`认可,组织上给予他很高的荣誉,授予他“市第三届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市学科梯队带头人”、“市职业道德建设十佳标兵”、“黑龙江省最佳医务工作者”称号。连续15年获“市政府记功”、“模范工作者”奖励,并被指定为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
作为一院之长,党支部书记,有那么多的行政、事务上的事情需要他来处理,但不管他有多忙,一年365天,他坚持天天出诊,月月出诊,年年出诊,给患者看病从没间断过,他以一个普通医生的姿态,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工作着。每天早晨他上班最早,站在交接班队伍的前面,亲切地对全体医务人员说一声:“早晨好!同志们辛苦了!”然后由值班医生汇报夜班患者情况,随后他带大家逐床、逐人地查房,对每一个患者提出治疗意见,让医生执行,并亲自处理患者的伤口,对恢复迟缓的疼痛敏感的患者,提出治疗方案,亲自配置特需药物,让患者早日康复。为了患者的需要,他有22个除夕之夜是在工作岗位上度过的。
作为院长,他很少在院长办公室里办公,诊室就是他的办公室,院里的同事要找他请示汇报工作,都到诊室去找他,他边给患者看病,边处理公务。有时,他这边给患者看病,那边给患者煎药。别人会不理解地问:“为什么煎药这样的事儿还要院长亲自来做呢?”
佟院长说:“中医很讲究煎药的学问,有些特殊的药,在煎熬时哪味药先放、哪味药后放,放多少水,都要掌握,按正确的方法煎熬的药才更有疗效。”他这种为患者负责的精神让大家非常感动。
为了解决“看病难”的问题,院长处处为患者着想,始终如一立足于建好平民医院的理念。他从不开大处方,不随便开贵细药,他们医院开的方子要比其他医院的价格低10%到20%,让群众看得起病、吃得起药,三副药能治好病,他决不开五副。
为了解决患者的`痛苦,多年来,他一直在研制各种治疗痔疮、便秘、肠炎、皮肤病等新药,每研究一种新药,他都在自己的身上实验。一次,为了实验治疗皮肤病等新药,他在自己的身上多处涂抹,药性的刺激,把好端端的皮肤弄得多处溃烂。在研制治疗便秘的时候为了降低中药成分中的毒素,他反复尝试,药效发挥作用,他拉肚子拉得脱水,两腿酸软,眼前发黑,走路踉踉跄跄的,还坚持去上班。他爱人发现后,及时强迫他输液治疗,才让他的身体慢慢地恢复正常。
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他为了千千万万个患者的安全,凭一个党员的信念,凭一个医生的良知,总是把危险留给自己,遍尝百草,有时药物刺激得他满嘴起泡。有时为了治愈一个患者,他晚上研究治疗方案到深夜两点钟,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那食寝不安的滋味,只有他自己知道。一份艰辛,一份收获。他的新药研究出来了!他的专利发明出来了!
山东、河北、天津、上海、韩国、新加坡、日本等国内外的医疗机构,纷纷发来信函,要求邮购他的专利药品。他的新药打开了市场,疗效在同类药物中处于领先地位。只此一项,每年为医院创收20多万元。
科研的成功,并没有让他放慢对医学探索的脚步,相反,更激励他不断向科学的高峰攀登,去努力研究新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