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研修心得体会范文 网络研修心得体会范文(5篇)
【导言】此例“网络研修心得体会范文 网络研修心得体会范文(5篇)”的公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网络研修心得体会1
问题一:教师片面地理解网络研修
网络研修是依托网络平台,基于学校、为了学校的网络教研阵地,在一定程度上,它属于实践者的研究,属于解决教育教学中问题的学习研究。然而,谈及网络研修,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就理解为上一上网络、看一看视频、写一写作业而已。据笔者调查,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认为自身教学工作任务重而繁杂,没有时间进行网络研修。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点:其一,农村中小学开展网络研修,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没有系统地研读过有关网络研修的实践理论与方法,致使教师们理解过于片面,无心真正潜入研修中。其二,农村中小学教师对自身发展关注不够。尤其是农村小学教师大多教学工作任务繁重,普遍兼教好几门课程,部分教师还是包班教学,备课、阅卷等日常工作充斥工作时间,教师们无暇思考自身的发展道路,即便有些许时间,教师们也对自身发展表现出茫然,不知从何入手。
问题二:学校形式上开展网络研修
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以校为本的教育理念广为传播,校本研修在信息网络时代必然有了新的更高要求。教育管理部门要求中小学校将“网络研修”付诸实施,各学校亦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探索;但据笔者了解,农村中小学所呈现的网络研修现状并不容乐观。
(1)农村中小学的网络研修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未形成一系列适于农村中小学的网络研修制度。有的学校在工作计划中虽提出“加强网络研修,促进师生发展和学校发展”,却缺乏长期跟踪、监督、反馈的计划与策略,仅仅停留在口头督促的表面或者干脆不闻不问,只要求交差了事。校长作为“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不明、热情不高;个别教师为了完成网络研修任务,居然采取视频挂机、复制粘贴、漫无目的地评论留言等手段来应付!正因为网络研修没有基于学校、基于教师、基于学生,主题性、探究性、针对性不强,也谈不上有效的监管策略,致使网络研修实效性颇低,教师们也缺乏相应的网络学习热情。如此一来,网络研修该作何诠释,从何谈及师生的发展、学校的发展?
(2)学校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关注不够。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教师以自身的已有基础为出发点,朝着既定目标,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并创造出业绩的过程;而网络研修正是教师反思性的实践和专业成长的过程。据笔者调查了解,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认为学校勤抓升学质量却疏于自身建设,网络研修与日常工作有一定的距离,难以深切感受到网络研修所带来的促进、发展。这就说明学校在关注教师成长、引导教师网络研修方面做得还很不够。
问题三:评价方式单一或缺乏评价
网络研修实施过程中,评价是必不可少的;既要求培训机构、所在学校对教师参与网络研修的情况进行评价,又要求教师发挥主体作用对网络研修的内容及方式进行评价,同时还应积极地进行自我评价。笔者所了解到的是,网络研修评价往往呈现单一化,较为注重学习参与率、结业率的评定,相对缺乏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难以使网络研修的典型、经验得到相应推广、普及。
农村中小学网络研修的现状如此,笔者认为可采取如下对策:
1.倡导读书活动,加深理论功底
课改的实施,给广大中小学教师提出了挑战,如果没有对教学理论、新课程理念的透彻理解,很难把握新课标和新教材,教师的专业发展更无从谈起。在网络研修中,教师要发现自己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设计,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刘良华教授指出,只有当教师大规模地有了阅读的情绪,教师才会获得发现问题的“教育理想”和“教育心情”。只有当教师有了阅读之后的心领神会,教师才有研修和交流的冲动。当然,不是杂乱地读书,而是读经典的、公众认可的好书。学校可先制定教师读书行动计划,列出推荐书目,引导教师从“教育新理念类”“课程改革类”和“教育随笔类”中选出自己感兴趣的书来读。当然,还要引导教师将读书心得转化为教学行为。在读书过程中,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更需作出榜样,以此来影响其他教师。教师的书卷气增加了,理论功底加深了,自然有益于网络研修的顺利实施。
2.立足本校实际,讲究研修实效
学校管理者应立足校本、师生来组织和实施网络研修。具体操作如下:
(1)基于学校找问题,关注师生需求和立足学校长远发展。农村中小学校可通过科学的调查,切实了解掌握本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网络研修,帮助不同层次的教师制定出不同的发展规划,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切实提高全体教师的综合素质,以此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品位。
(2)采取灵活多样的网络研修形式。从理论层面来看,诸如课题研究、案例研究、叙事研究等均是网络研修的形式。作为农村中小学,笔者在具体操作时,如下一些做法值得借鉴:①运用“自修—反思”模式进行学后思;②进行问题研究,开展专题讨论;③开展线下交流,既实现资源共享,又提升教师业务水平;④建立教师成长档案。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选择时需着眼于本校实际,以便扎实、有效地推进工作。
3.注重专业引领,提升教师参与度
网络研修不能回避校本培训,可以借助三条基本途径来实现提升,即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其中的“专业引领”是理论对实践的引领、指导,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专家与实践者的对话。
新课程强调,教学要改变传统的“讲授式”“灌输式”,要让学生由被动地“听”转变为主动地“学”。笔者认为,这也同样适用于专家引领这一领域,要让教师们从“听”专家讲,转化为“自主—合作—探究—反思”地参与式活动,敢提问、敢置疑、敢研讨,与专家平等对话、交流,与专家共同分享、体验、感悟、总结,真正让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让专家与一线教师在平等、民主、热烈的研讨氛围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这样一来,网络研修充满了张力,教师的提升必将带来学校的发展。
4.加强评估管理,期待更大发展
以往校本培训的实施情况虽已纳入上级对学校评估管理之列,但网络研修很多方面仍未纳入量化目标责任之中,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农村中小学网络研修的评估和管理,学校和教师依据上级精神制定好《网络研修实施方案》和教师个人自我发展计划,确保网络研修有针对性地、有实效性地开展。广大中小学校还要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进行评估总结,每学年对教师学习、发展情况进行检查、量化评估,并把评估结果记入个人档案,再由乡镇中心校对各学校的活动开展情况进行量化评估,形成评估报告下发至各学校。这样逐步使农村中小学网络研修制度化和规范化。
网络研修心得体会2
关键词:网络研修;自主研修;教师工作坊研修;校际协同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2-0190-02
DOI:/
“金钥匙”导师团导师送培进校项目将采用“名优教师走下去――名师送培,网络空间联起来――网络研修”的培训方式,遴选1000 名“金钥匙”导师,深入一线农村学校,按照“基于教学现场,走进真实课堂”的教师培训思路,开展为期一周的实地培训活动。培养在全省农村中小学、幼儿园重点选拔出的10000名农村骨干教师,使之成为师德高尚、能力较强、关爱学生、持续发展、安心农村基础教育的学科领头人,引领农村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农村教育教学质量。送培进校项目实施中,网络研修打破了空间和时间限制,拓展和延伸了现场培训,灵活多样的网络研修活动切实解决了乡村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激发了教师的内驱力和自发展力,对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起到了关键的助推作用。如何有效开展网络研修,笔者认为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网络研修课程开发策略
(一)前期调研分析
项目受训教师为各校遴选的青年骨干教师,教师都有着一定的本学科执教经历,但他们在学习目的、知识水平、学习特征、教学经验等方面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为了满足每个教师的学习需要,使他们都能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有效学习,研修前必须做好前期调研,通过向受训教师下发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了解教师培训需求,并认真分析教师需要。同时,导师团队还要通过网上搜索等方式,检索目前是否己经有相同或类似的课程,如果教师需求的课程已有现成的网络资源,可以借鉴使用,避免重复开发。
(二)科学规划课程
网络研修课程要以教师个性化学习的基本理论为指导,基于个性化学习的网络课程开发最终目的是满足受训教师的个别化学习需要。因而,在前期教师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导师团成员要根据教师的需求,制定出课程开发方案,方案要以纲要的形式规划设计出学科内容、体系和范围,在教学内容选择上,要遵循基础与启发拓展相结合,要以受训教师的需求作为内容选择的依据,体现受训教师作为学习主体的重要表现。在教学内容组织上,要遵循渐进与自主选择相结合,既要兼顾系统知识的掌握,还要兼顾个性化选择的需要,这样的课程才能做到面向全体和兼顾个人。
(三)团队协作开发
基于教师个性化研修的网络课程开发要以团队协作的项目管理方式运行。因此, 在制定好课程开发方案的基础上,导师团队应该对课程开发中每个导师的分工与职责给予明确,并制定详细的课程开发工作计划和进度安排表,实行责任制,以此来杜绝课程开发中有名无实、计划不周的现象。另外,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导师团应定时召集导师团成员进行讨论和协商,共同处理一些问题。同时,还要积极邀请受训教师和外县、外市同学科导师参与到课程开发中来,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不断改进和完善网络研修课程。
二、网络研修平台选择策略
(一)基于网络平台的研修
送培进校项目网络研修,主要依托甘肃教师研修网,每位“金钥匙”导师在甘肃省“百千万”计划研修子网中建立导师工作室和个人空间,开展基于教师工作坊的研修、教师自主研修、校际协同研究、校本网络教研等多种研修活动,实现集中培训与网络研修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同时,还可以依托甘肃省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金钥匙”导师与参训教师建立网络研修互动空间,通过网络指导空间和个人研修空间及时互动交流,进一步完善和拓展网络共享教学资源,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乡村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基于社交软件的研修
利用QQ、微信、微博、博客等社交软件进行网络研修是基于网站平台研修的有效补充。导师团可以建立QQ群、微信群,及时网络研修任务,可以对某一问题进行集中探讨,在群内进行微主题研讨,实现实时交流,一对多的交流,使教师们的对话互动面不断增大,真正实现多向互动。利用QQ空间,让教师上传各种资料,建立起教师资料交流共享的平台;利用个人博客或微博,让教师把教学实践中的思考、讨论中的意见付诸文字,并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所思、所得,积累教学经验,提炼自己的教学思想,促进教师共同提高。
三、网络研修活动设计策略
(一)教师工作坊研修
首席导师创建“研修工作室”,完善工作室简介、添加学习计划、设计添加工作室自定义栏目。建设和完善网络课程,为指导的学员提供案例、课件等相关资源,根据制定的网络研修计划,研修动态和公告等,组织教师进行网络研修。同时,根据学员在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适时组织他们开展专题讨论、作品展示等在线活动。设置评价标准,及时监测和评价受训教师在导师工作室的专题研修、网络课程效果,并计算出学员的成绩,向受训教师本人及所在学校反馈情况,提高网络研修的实效性。
(二)教师自☆☆主研修
受训教师可以在甘肃教师研修网和甘肃省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设置“个人空间”,用于记录个人的研修轨迹、研修心得,也可以挂载个人的课堂观摩笔记和研修活动图片等,学员可以浏览导师的个人空间,获取教学支持资源。受训教师自主选择本学科自己欠缺或感兴趣的知识,制定自主研修计划,进行自主研修,或在导师的指导下,设定研修范围,开展研修,并及时利用网络平台或社交软件将研修成果、个人收获与困惑与导师、同伴进行交流与分享,导师要做好教师自主研修的帮扶与指导工作。
网络研修心得体会3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4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4)05-0067-03
*本文系扬州大学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a13126)阶段性成果。
收稿日期:2014-01-06
作者简介:丁月,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扬州,225002)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基础教育理论与实践。
一、网络研修的内涵
网络研修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修模式,它是以网络协同学习平台为技术支持的教师自主研修活动的新方式,它不是对传统的教研和面对面的集中培训的取代,而是对传统的教师常规教研与培训的增容、延伸与发展[1]。教师网络研修模式的要素框架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网络研修平台、学习共同体、交流与互动、管理与评价,其中网络学习共同体虽是建立在网络资源基础上的一种虚拟的学习型团队[2],但却是模式的核心部分,是开展网络研修活动的主体。网络研修具有节省成本、时空自由、资源共享、系统开放、便于协作等优点,能够为教师的专业学习、专业反思、专业发展等提供多样化选择机会与方式。
二、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1.网络研修平台技术薄弱
当前,网络研修平台主要采用以下几类软件系统:CMS(内容管理系统),以内容储存和分享为主要功能的网站较多采用的系统;BLOG(网络日志),网络研修平台越来越广泛应用的软件系统,能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试听感受;BBS(网络论坛),是一种交互性强的信息服务系统。一些网站会选择其中的某种技术系统作为支撑,或者将多种软件技术集合在一起,虽然上述几种软件系统的价格不高,但其功能却有一定的局限,特别是在一些非盈利性教育网站中。由于这些软件系统不是专门针对教育开发的,因而并不能满足教师研修本身的特殊性要求。比如教师研修是一个集体性活动,而BLOG是“由个人管理的发表文章的系统”,通常是由个人提供某一话题的相关资源,如果将BLOG作为网站的技术支持系统,显然存在技术与需要上的矛盾,这也是当前许多网络研修平台无法有效组织活动的技术层面原因。在课件领域,许多教师喜欢使用灵活简便的PPT,但对于一些计算机水平较差的教师,效果无异于“小黑板”,甚至还不如小黑板让人印象深刻,而对于可以制作精美PPT的计算机水平较高的教师,制作课件所花费的时间与精力往往与教学效果不成正比。由此可见,适合的具有针对性的网络技术工具的缺乏限制了教师网络研修平台的建设。
2.网络学习共同体交互深度不够
网络学习共同体(学习社区)是网络研修平台的核心,是由学习者和助学者组成的,经过有意识的设计,通过沟通、分享、合作来完成共同教学任务,以求互相促进的学习型集体。其中学习者主要指广大教师,助学者包括研修员、网络班主任、辅导者、学科带头人、教育专家等。网络学习共同体交互深度不够主要体现在,许多研修教师对其感受度与参与度较低,体会不到自己是在与其他网络学习者进行交流,只是单纯地作为浏览者从网站上获取信息与资源,下载所需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课件、试题等。虽然获取资源是网络研修平台的一个基本功能,但其更大的功能是通过系统有序的学习活动来促进人际交往,发挥群体动力作用。研修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学习共同体中每位成员的参与,相比于获取教育信息资源,提升教师人际交往能力、协作组织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能力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更大的意义。此外,专家对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引领不足。由于学习者和助学者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不同,在讨论发生意见分歧时,经常需要专业教育人员对该问题在一定高度上进行解释和指导,使得研讨能够顺利进行。而实际上,被邀请来的教育专家很少及时对产生的问题进行回复和帮助,当研讨活动遇到瓶颈时,往往被搁置或者烂尾,这些都严重削弱了参与者的积极性。
3.网络研修评价与管理体系落后
创建规范的网络研修管理体系,是网络研修活动正常运行的保证。当前学校网络评价与管理落后,管理力度明显不够。首先,教师网络研修缺少规范的评价制度。在一些教育网站上,网络管理者并没有对教师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包括教师发表的博文、上传的教学资源等。因此参与教师不清楚自己在研修活动中的表现水平,长期处于一种无意识的参与状态。其次,教师网络研修缺少有力的约束制度。参与行为处于一种无组织管理的状态,教师便自己决定参与的时间、地点、讨论内容、发言次数,部分教师甚至打游击战,网络上显示在线,但实际却在做其他工作,这些都是不利于网络研修活动开展的因素。由于缺少相关的问责制度,研修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参与者都是随机的,不存在明确的规范和要求,当辅导员的组织管理经验不足时,就无法使研修活动从理论上升到实践高度,或者无法灵活处理活动中的突发事件,导致集体研讨活动程序混乱、分工不明,甚至偏题。此外,教师网络研修缺少激励制度。教师参与多半是由于学校考核要求,只有少部分教师是出于对专业发展的考虑或自身兴趣,加之表现突出或积极的学校、教师团体或个人并没有受到相应的表扬或奖励,因而并没有形成一种常态化的教师网络学习与研修氛围。
三、提高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质量的对策
1.开发综合性的网络研修技术系统
创建先进的网络研修平台和服务体系,是有效开展网络研修的物质技术保障[3],当前网络平台在架构时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第一,建设“教”“研”“修”一体化平台。“教”是指将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真实记录;“研”是指将教师的教学问题进行行动研究;“修”是指以教学评价和案例探讨为主的教师培训。教师可以通过平台以个人日志的方式将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学问题、教学反思以及教学评价记录下来,并将其进行分类整合,实现更深度、更广度的交流讨论和专业引领。第二,建设立体化教育资源平台。立体化教育资源是指以网络为载体,服务于所有参与者在自主式、开放式、交互式学习过程中各环节的教育资源。教师将自己的隐性智慧显性化,并通过校内网进行文件的互传、共享,帮助学校建立校内教育资源库。同时,学校还应与专门的资源库或其他校园网络建立资源联接,使得教师能够更加便捷地找到所需资料。第三,建设能够深度交流讨论的研修平台。教师的个人反思总结不仅能够帮助自身专业成长,对其他教师来说也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研修教师应充分利用集体研讨的机会与其他教师进行切磋交流,吸取他人的教学经验,对此,平台可以提供类似于QQ的聊天软件,方便在线教师进行一对一交流或小组讨论。
2.提供丰富多样的网络研修互动机会
研究表明,教师更关注诸如观课评课、主题研讨这样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网络教研活动。[4]研修平台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增强教师的参与积极性,提高网络交互深度:第一,丰富网络听课评课方式。教师先在现实课堂中进行听课评课,做好记录,再将其拿到网络平台上进行讨论交流;将教学视频传至网络共享,教师进行网络观摩和网络评课;基于名师教学视频进行专家同步点评。其优点是,既不会打扰现实课堂的正常教学秩序,又增加了教师听课评课的机会,使得普通教师拥有更多的话语权以及更多的交流伙伴。第二,增加网络集体备课的频率和效率。网络集体备课不同于教师单独备课,它的特点是统一性、超前性、完整性,同时还具有普通集体备课所不具有的灵活性的优点,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提高备课的效率。需要注意的是,网络集体备课对组织者的水平要求很高,组织者要事先做好充分准备,设计合理的备课程序,同时加强备课教师队伍建设。第三,提高网络研修的专业引领水平。在教师陷入实践僵局的时候,需要专业性的研究人员从更高层次上进行理论指导,帮助教师打破自己专业视域上存在的局限,更好地适应新型教学模式。
3.建立多元的网络研修保障机制
多元的网络研修保障机制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建设:第一,建立网络研修评价机制。网络研修活动效果的评价不仅需要总结性评价,还需要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依据教师的参与时间、参与次数等可以量化的指标,形成性评价依据教师的参与状态、学习方式以及研修过程中表现出的主动性、创新性等一些不可量化的指标。第二,建立网络研修约束机制。每位教师的登录次数、浏览时间、上传资源数、发表日志论文数、回复评论、参与课题数等都可以通过软件系统转化成分数汇总到网络终端,并自动将其与所在学校或科室相匹配,网络管理者对于得分低的学校进行通告,以此督促学校加强管理。第三,建立网络研修激励机制。一方面可以采用奖励的方式,如对综合排名靠前的学校、小组、个人给予物质奖励或公开表彰,如博客之星、协作组之星等荣誉称号。另一方面,可以采用竞赛的方式,如课件比赛、讲课大赛、基本功大赛等,同时对前几名颁发奖励证书。这些奖项或表彰都可以转换为教师继续教育的积分,作为学校考核的参照。第四,建立网络研修管理机制。在此过程中需要落实校长责任制,发挥校长领导力,校长不仅是研修活动的第一责任人,还是研修活动的组织者、支持者、参与者和引导者,因此需要将学校教师网络研修的发展水平视为校长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以期促进网络研修早日成为教师常态化活动方式。
参考文献:
[1][3]马立,郁晓华。教师继续教育新模式:网络研修[J].教育研究,2011(11).
[2]朱旭东。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54.
[4]关晓明,蒋国珍。教研员引领的网上教研活动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9(9).
Issues with and Solutions to School Teachers’ Network Research and Training
DING Yue
(School of Eduction Science 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 225002, China)
网络研修心得体会4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资源应用;网络研修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6)23-0088-04
自我国实施“互联网+”战略以来,大环境为教育发展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2016年,教育部印发了《2016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提出全面完善“三通两平台”建设与应用,重点推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深化普及“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1]等工作重点,这些都全面指向了教育资源应用、网络研修等问题。因此,笔者调研了A省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的相关情况,并重点关注了上述两个问题。
“李康之惑”――警惕教育资源沦为“数字废墟”
2013年,在华南师范大学某专业硕士论文答辩中,答辩委员会主席李康教授提出了一个困惑:以前在教育信息化初期阶段,我们主要是建网、建平台、建数据库等,感叹网上和平台里没有多少教学资源,就像高速公路上没有汽车和货物一样;后来我们加强了网络资源建设,使网络上和学校教学平台里有了很多教学资源,但由于没有多少人去用,导致很多资源都荒废了,这到底是为什么?[2]
1.部分教育资源应用的现状
A省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于2014年1月改版后正式上线,其中一个重要目的是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分享教师常态化教学教研的成果,方便开展各种教学、教研、学习活动,促进教师共同成长。根据该平台最新公布的资源使用情况和教师空间开通情况,笔者做了初步统计,结果是平台注册用户5998874个,上传资源总量6295468个,下载资源总量8215622个,开通教师空间439996个,具体资源应用情况如下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各地区资源应用水平差异较明显:活跃的市县,如a市的教师贡献了近20万个教育资源,f市平均每位教师下载个资源,资源利用率相对较高;而一些市县的注册用户数高于资源上传和下载总量,这表明相当一部分教师还不活跃,没有积极参与到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中来。另外,平均每个注册用户上传资源个,下载资源个,也就是说平台正式开通一年多来平均每位教师只上传和下载各1次,这样看来整体的资源应用水平很低。
2.原因分析
既然是以教育资源应用为主题的平台,我们还是从平台提供的资源本身来找原因。平台上以教学资源居多,采用“学科―出版社―年级―课时”四级划分,也就是每个教学资源对应一个课时,并且在上传时要选择资源的类型,如教学课件、电子教材、教学设计等。目前,人气最高的教学资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一去二三里》的教学资源包,其下载量达到2661次,评论数为106条。该教学资源最大的特点是内容翔实,提供了完整的课程教学设计、课件、习题、素材等材料,包含PPT、Word文档在内一共17个文件。在用户评论区,几乎所有教师对教学资源的留言都是“好”“内容丰富”“获益匪浅”等简单评论,而没有提及使用情况、改进意见等具体信息。平台中也有相当一部分的资源无人问津,其浏览量和下载量均为0。笔者在l市几所小学调研时向部分教师了解过该省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的使用情况,有的教师表示,在平台上很难找到想要的资源,因为并不是每个课时都有相对应的资源,有的资源质量不高,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有的资源看着好看却无法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上。当问起是否乐意上传自己最近制作的课件时,大部分教师表示如果有必要会上传,也有教师表示最近正在做的课件需要参加公开课或比赛,不太方便上传。
3.解决问题的思路
(1)教育资源共建方面
“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育资源的重新配置和整合上。[3]其实,《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曾多次提出,“建设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并要求在2015年基本建成以网络资源为核心的教育资源与公共服务体系,以实现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4]在“互联网+”时代,网络上的资源不少,但真正的优质教育资源不多,要靠广大教师一起共建,才可能实现资源的共享。笔者认为,具体做法可如下:
第一,教育资源开发的关键在于系统规划。安徽师范大学许之民副教授指出:秉承“互联网+”时代的理念,打破学校物理空间限制,实现多校虚拟空间的共建共享,由区域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开发平台,避免每所学校重复建设,才是真正实现微课资源建设、共享和应用的基础。[5]现在的教育资源利用率不高有其内在的原因,需要重新审视已经建设完成的资源,合理归类、查缺补漏,并按照课程知识体系对知识点进行梳理,有计划地开发新的教育资源,避免出现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匀的情况。
第二,加快制订教育资源的评价标准和建设规范。按照目前“以赛促建”的教育资源建设模式,各类比赛的要求和评审标准都不统一,这让教师难以适从。用标准和规范形成的框架,能约束教育资源无序开发的现状,使资源开发逐步走向成熟、恰当的道路。在微课等教育资源开发的初始阶段,理智、科学地建立、完善评价标准(游戏规则)对其后续发展具有全局性的影响和导向作用。[6]
第三,推进教育资源的教学应用。虽然混合学习、碎片化学习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学习方式,但是教师更应该关注教育资源的教学应用,这是开发教育资源的根本目的。教育部印发的《2016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专门强调要“丰富数字教育资源,推进信息化教学应用”,并提出“信息化教学常态化应用”。[7]这说明教师不但要站在实用的角度开发教育资源,还要会用、活用、用好优质的教育资源。
第四,加强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从理性的角度看待问题,既不能对新技术视而不见,也不能被技术牵着鼻子走。北京师范大学赵国庆副教授提出了“教育为体、互联网为用”的思路,即互联网只是教育改革的技术手段,教育才是核心目标。[8]目前,教育技术界基本认定TPACK有利于提高教师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这也是教师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理论指导。随着教师TPACK水平的提高,他们自主开发教育资源和应用教育资源的能力也会逐渐得到提升。
(2)教育资源共享方面
首先,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在分享网络教育资源的时候,不少教师会担忧知识产权问题,其实,在开发资源时只要标明引用的信息,原创部分留下作者的署名,那我们在共享资源时就会多一份坦然。其次,要培养交流和互动意识。教师把原创或者转载的资源拿出来分享,一方面是出于奉献精神,另一方面是盼望和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如探讨资源的优点与不足、讨论资源使用的心得体会、与他人的资源进行交换等。教师除了需要得到别人点赞外,更希望听到有用的意见,来促进自身的发展。再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提供资源开发的思路、方法和工具,比资源本身更重要。
“李克东难题”――提高教师网络研修的有效性
2008年,在以教育博客为主的教师网络研修方式盛行之际,华南师范大学李克东教授提出了著名的“李克东难题”:为什么教师在博客上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字,在教学中却缺少深度互动的思想碰撞?为什么教师发表了近万篇博文,却不能够说出解决了哪些教学问题?[9]
当时,“李克东难题”引发了教育技术界的广泛讨论。因为那时的网络研修形式还相对单一,借助博客平台发起讨论这种方式比较受欢迎,许多教师以文章交流来研究教育问题。为了解决“难题”,李克东认为要从五个方面出发:开展专题探讨的教研、开展基于设计行动的教研、开展案例评析的教研、开展网上协作的教研和开展实践反思的教研。这个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现在的网络研修模式。
1.部分教师网络研修的现状
A省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专门设置了教师社区栏目作为网络教研的平台,该栏目分为教师工作室、教研员工作室和名师工作室三部分。其中,教师工作室有398863个,每个工作室均包括教学资源、课后总结和教学研讨三方面内容。最活跃的教师工作室上传了1000多个资源,拥有20000多名粉丝和330000多的访问量。教研员工作室有1516个,每个工作室均包括教研动态、教学指导和教学研讨三方面内容。最活跃的教研员工作室上传了30多个资源,拥有900多名粉丝和150000多的访问量。名师工作室有136个,每个工作室均包括信息、教学资源、课题研究、教学研讨和荣誉室五方面内容。最活跃的名师工作室成员数为19个,拥有130多名粉丝和4000多的访问量。但开通后,毫无作为的工作室也不在少数。
2.原因分析
网络培训是当前教师培训方式的主流,各级教育部门花了很大精力建立起网络培训体系,并组织教师轮流定期参加。笔者曾对数名一线教师进行过访谈,其中大部分教师都肯定了网络培训的积极作用,包括接触到新的教学理念、受到专家观点的启发、提高了信息技术能力、增加了与其他教师交流的机会等。当问及是否会将培训学习的知识用在实际教学中时,许多教师表示除了技术方面的知识,其他培训内容在工作中应用的机会不多,甚至有一些教师委婉地表达了抵触情绪,这尤其值得注意。归纳起来,主要意见如下:一是培训内容与实际教学脱节;二是教师平时将主要精力放在备课、批改作业、班级管理上,很难投入大量、完整的时间学习;三是教师学习的办公设备配置不到位,部分中小学教师还没有配备办公电脑,工作之外也不愿意花时间进行网络研修。
另外,在调查该省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的教师社区栏目时,笔者发现一个有趣的问题:为什么影响力相对较大的名师工作室和教研员工作室的活跃度反而不如普通的教师工作室?通过查阅资料,笔者认为,这与不同的学习者(教师)在学习共同体中行为模式的不同有关:一是名师的大部分内容是原创资源和最新政策,权威性和可靠性较高,而普通教师更偏向于分享成果;二是名师倾向于答疑或表达见解,而普通教师更乐于参加讨论;三是名师的发言比较严谨,而普通教师的讨论话题更加宽泛。因此,如何充分调动全体教师参与网络研修的积极性问题,同样值得思考。
3.解决问题的思路
网络研修心得体会5
研修培训为我们提供了一次开展教学理念和教材教学研究的机会,对教学理念不断更新,对教材内容的挖掘,对学情的探究,对教学设计的探究,对学习过程的探究,对教学反思和评价的探究。教学贵在思考、研究和琢磨,教促研,研促学。
研修让我在教育理念、教学设计能力、教学方法、教学反思能力等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研修丰富了我的教学经验,为今后从事小学英语教学工作,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帮助。
研修只是一个教师培训的手段,只是一个范例。她给予我们清泉,让我们饮水不断。她给予我们以学习的种子,我们则要让它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研修给我们无限生机,让我真正感到教育是充满智慧的事业,深刻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一定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去,让研修的硕果在我的教育事业中大放光彩。
研修让我更加意识到了作为小学英语老师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不能只顿步不前,而应该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善于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并服务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研修对我今后的教学生涯产生了积极影响,我为自己是一名教师而感自豪。在我们的身边有各种各样很有个性的孩子,我们对每个学生都要充满爱心,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优势,每个孩子都可成才,让我们的教育创造出很多的奇迹,帮助他们全面健康成长和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