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医生个人先进事迹优质4篇
【导言】此例“乡村医生个人先进事迹优质4篇”的公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乡村医生的事迹【第一篇】
我是医院放射科医生小娜,即便没有华丽的外表,但我用自身行动诠释着奉献的朴实;即便没有华丽的承诺,但我一直用一份责任兑现着医者的执着。自年毕业分配到医院放射科走上了医生工作岗位开始,我将奉献二字珍藏在了心底,用自己真实行动默默履行着医者的铮铮誓言,用满腔的工作热情在医患之间架起一道人间最为珍贵的沟通金桥。
视患者如亲人
一直以来,不论患者是男女老幼,在我的心中只有一个名词——医疗对象,我对所有患者都一视同仁,将患者当做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在每一次接诊时,我除了认真询问患者病史、耐心回答患者各方面的疑问、并进行细致地诊断外,还将平时积累的一些行之有效的食疗或其他辅助治疗方法耐心细致地告诉给患者。无论是工作再忙,我也会耐心地将就诊程序等相关事项细致地告知患者,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我更是无微不至地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不厌其烦地叮嘱应注意的各种医疗事项。尤其对于性格怪癖、脾气暴躁的患者,我一向保持谦让忍耐、周到细心的服务态度,从患者的角度出发,从病痛者的`思维角度考虑,从来没有和患者发生过冲突。几年来如一日,我逐渐养成了这样一种高度敬业的良好习惯,也因此受到了广大患者的普遍赞同。在今年第一季度和第三季度医院通过电话回访患者的调查活动中,我两次获得了“服务之星”的称号。
把责任做动力
责任对于一名医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在我的眼中,责任就是医者的`灵魂,同时也是促使自己不断前进的动力。我将这种责任不断放大升华,在尽心尽力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全力协助积极配合科室主任处理各项门诊事务。在医院创建三甲工作中,我担任科室的质量控制医生,凭借我自身的政治觉悟,认真地履行科室质控医生的职责。并切实以身作则,认真执行医院感染管理的各种条例和制度,及时督促科室医生医院感染的'上报及各种病原学检查。在组织科室人员积极贯彻落实医院下发的各类文件的同时,认真把好科室质控关键部位和重点环节,确保“零失误、零差错”。即使在我怀孕期间,为了保证正常的工作秩序,一直每天坚持着照常上班,从来不曾迟到或早退,也从未向医院申请过一天事假或病假。就是这种高度的责任心促使我在专业领域里不断创新追求,一有空闲时间,我总是卷不离手,反复学习研究专业知识和新的医疗方法,不断更新着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医疗水平。也正是这种责任的驱使,令我和同事们在互帮互学中加深了理解、增进了友谊,因此在同事中间树立了良好的职业形象。
进取而不张扬,付出不求回报,我就是凭借这种责任心和亲和力赢得了同事和患者的一致好评,用自已默默奉献的真实行动温暖着患者无助的心灵,感染着身边每一位同志。
乡村医生的事迹【第二篇】
小曹,放射科主治医师,2005年毕业于兰州大学临床医学院,本科学历,医学学士。毕业后分配至我院放射科工作至今。2014前往在上海复旦大学眼放射科医院进修1年。
放射科在许多人眼中是个“小科室”,而在他心里,是一份崇高的事业,对待每一个患者认认真真,对待科室同事,如同家人,在科室人员一直紧缺的情况下,经常加班加点,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每年的。`门诊量、出院患者、手术患者都在科室位列第一,多次年终考核被评为优秀,并先后荣获“医德医风先进个人”“青年岗位能手”等称号。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家级杂志发表论文1篇,在省级杂志发表论文2篇;参与完成科研5项、新业务3项。经过多年的不断学习及历练,现已成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业务骨干,能够独立完成咽喉、鼻科内镜微创手术,多次参与处理科室急、危重症的抢救及救治,参与危重患者MDT多学科会诊、讨论及救治,受到医院同仁的认可,并多次收到患者锦旗、表扬信、网络表扬等。
2021年6月—2022年5月参加甘肃省百万医师支农,在阿克塞县人民医院下乡帮扶1年,期间任酒泉市医疗队队长,带领十余名队员们,克服环境、生活、工作中的种种不适,帮助当地医院开展新业务,填补专科空白,定期组织开展专业讲座,帮助当地医务人员提高专业基础知识,为当地百姓进行常见病的健康宣教,同时,对疑难危重患者,积极联系我院专家、科室,尽快将患者转入我院进行治疗,帮扶一年中,转入我院的`阿克塞患者就有数十位,挽救了患者的生命,在我院与阿克塞县医院的医联体建设中做出了巨大贡献。
健康所系,生命相托,前路漫漫,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做则必成,在医者的道路上,他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乡村医生事迹【第三篇】
我叫赵亮,男,1951年4月出生,汉族,常住焦作市孟州市会昌办事处中曹村,中专文化,于1973年3月从事乡村医疗卫生工作,是一名在农村医疗,防保战线上工作43年的乡村医生,现任孟州市会昌办中曹村卫生所乡医,40年如一日,走乡串户,默默奉献,及时解除患者病痛,受到了村民的好评。1996年11月16日孟州报报道了《一个乡村医生的无悔追求》,讲诉了我在农村为村民服务的工作事迹。
从上个世纪 70年代至今,40几年来,自己凭借着为村民服务的一腔浓浓热情,顽强而又执着地践行当初的诺言——作一名好村医,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奉献自己的心血。一路风雨,一路坎坷,尽管如今的我已是满鬓白发,年已花甲,但是,唯一不变的是年轻时无悔的选择。
1972年,我高中毕业,带着美好的梦想回到家乡,在农村生活一段时间,体会到了家乡人民的生活情况,看到了许多百姓生活困难,就医不便,本来想和同学们一道参加高考去追逐大都市的繁华和幸福,可是,在农村生活的一年里,让我彻底改变了向往置身大都市的念头,放弃了梦幻般的憧憬和渴望。面对农村医疗卫生条件简陋,父老乡亲看病难,就医难,乡村医生极度短缺的状况和那一双双孤苦无助的眼神,我的心被深深的刺痛了。“不行,我要扎根农村,苦学医疗知识,做一名家乡百姓信得过的好乡医,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为乡亲减轻疼痛。”云飞月走天不动,浪打船摇道不移,我毅然作出了令同学们和家里人甚为不解的选择,正是这个选择改变了我一生的命运。1973年,如愿以偿的参加了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成为一名年轻有为的乡医。
转眼间,几年时间一晃而过,在担任中曹村乡医的几年里,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经验丰富的老医生请教,白天在诊所里忙里忙外,夜间回去后加班钻研医学书籍,学习为村民防病治病的医学知识。
为了积极响应上级“除四害”的号召,搞好全村的卫生环境,我和同事一起走门串户,翻盆倒罐,阻止蚊蝇滋生,不论风雨,道路泥泞,每天不间断的给外来人员送预防疟疾药,从源头上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最大限度的降低传染病的流行,保障村民的身体健康。在我们乡医和村民的努力下,全村传染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特别是疟疾,已多年未发生。河南省、焦作市及孟州市防疫站联合莅临中曹村走门串户调查,访问落实情况,未发现一例疟疾病人,并授予孟州市“无疟疾县”光荣称号,中曹卫生所受到了孟州市卫生局的表彰,并授予“先进单位”及“先进卫生工作者”。
“作为一名乡医,就该在农村这片天地施展自己的才能,奉献自己的毕生精力”我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这句话成了我几十年来不变的追求和座右铭。
1976年3月,我被选派到孟州卫生学校学习,白天在课堂认真听老师讲课,晚上再把学到的医疗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多少个夜深人静时,同学们都已睡下,可是自己舍不得休息,如饥似渴的咀嚼着知识的食量。
2003年春天,就在人们正要尽情的享受春暖花开的惬意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变化打乱了人们宁静的生活——“非典”如同白色瘟疫一般给人们带来了恐惧。“非典”肆虐全球,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打响,作为村里唯一的乡医,经过上级卫生部门防非典培训学习,迎着 可怕的病魔冲锋陷阵,不计报酬,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积极工作,既要抓空宣传教育,又要将外地归来人员测量体温,隔离观察,还要对疫情地点每天2次消毒,一天十几个小时下来,腿跑胀了,人瘦了好几斤,不顾自己的一切,直到把“非典”消灭。
那是1984年冬天的一个晚上,由于连夜的劳累,自己患了感冒,高烧℃,服了药已经休息,深夜2点多被“啪、啪、啪”的敲门声惊醒,不顾自己的病情,穿好衣服出诊,屋外寒风刺骨,大雪纷飞到病人家给病人看病,经诊断后,患儿得了感冒,给予肌注退热药后,等患儿体温渐渐消退后,才离开病人家中。独自走到空旷的雪地,一丝寒意袭来,冻得直打哆嗦,感觉头晕晕的,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了,一直在雪地里徘徊,几十分钟后,家人才把自己领回家中。为了病患,不顾自己患病的身体。
关于自己左手无名指的肌腱断裂,至今还是轻微弯曲,凡是见过的人都会注意这个细节,但却很少人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件往事使自己刻骨铭心,至今恍若眼前。那是2005年2月的事了,康某的75岁老岳父下肢瘫痪,被女儿接到自己养猪场生活,不幸被轮椅凸露出的螺丝钉划破了手指,伤口有六七公分长,鲜血直流,康某速叫去诊治,听说病情后,立即带上缝合器械,到他住处清创、缝合。看到老人家行动不便,家人又忙于工作,就“毛遂自荐”每天来为老人家换药。接下来的十多天里,无论刮风下雪,天天如此,准时给老人更换药布。一次在给老人换药的路途中,由于前天刚下雪,路面结冰,一不留神连人带车滚下了大坡底下,裤子破了,腿蹭烂了,左手无名指被车把手砸断了肌腱,造成了永久性损伤。
在日常工作中,为病人所想,为病人所痛,一心一意为病人,对特殊人群,特别是老、弱、残疾,无论是严寒、酷暑,一如既往上门为病人医疗服务。我们村的一位李大娘,行走不便,双眼失明,只要家属来叫,立即上门诊治,定期为老人测量血压,观察病情,多次为老人做随访服务。
每年在各项卫生工作中,总是积极带头,名列前茅,被上级卫生部门评选为先进单位、先进工作者。
闻讯善医行是培养基层医生的好团队,2013年就加入了这个团队,并在善医行网站上交流经验,学到了许多医疗知识。2014年我参加善医行在上海,北京,举办的易像针灸培训班、郑卫东教授面对面的为我们传授针灸技术,学到了真实的医疗技术,为村民解除了病痛。
感恩善医行,感谢梅姐,感谢郑教授及各位老师。感谢各位与善医行共同成长的同学们。
乡村医生事迹【第四篇】
今年29岁的张冰是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县底镇庞杜村的一名90后乡村医生,家住尧都区县底镇许村,家庭以务农为主,出生于农村,成长于农村,对农村有着特殊的感情,小时候家里穷,农村里缺医少药,父亲在他9岁那年偏瘫卧床,那时候他还不太懂事,只想着有一个医术高超的医生能把父亲的病治好,多好啊!当年农村交通不便,父亲硬是在村里医生的精心治疗下,完全康复,恢复了生活劳作能力。从此,在幼小心灵深处,他暗下决心,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争做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
2008年高考时,他就直接填报山西省晋中卫生学校卫生保健专业。2010年,他大学毕业后,面临实习的时候,很多其他非医学专业的同学已经参加工作赚钱了,但是他知道医学是一门神圣的学科,培养一名合格的医生,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当下要苦学本领。经过一年的努力学习,顺利考取了医师资格证(助理),求职于县底镇卫生院,在临床中实践,在临床中学习,再投身于临床,服务于临床,不断培养自己的临床科学思维、观点与方法,医疗技术水平也大大提高。
2013年,在县底镇卫生院推荐下,他毅然决然放弃镇卫生院优越待遇和医疗环境,选择到离家较远的庞杜村卫生室,为全村近300户1000多人的健康服务。
他深知,村卫生室是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最基层组织,是公益性的医疗卫生机构,是农村疾病预防的第一道防线和基本医疗的首诊场所,承担着为农村群众提供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和多发病、一般常见病初级诊治的职责,在农村卫生工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基础和支撑作用。他相信自己完全有能力可以胜任村卫生室的各项工作。
他知道,要扎根基层,干好工作,光有一腔热血是远远不够的,而是靠高水平的医疗技术,高质量的服务和高尚的医德。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卫生室仅有空空的房间和交接下来的观察床,诊断床,无菌柜,输液架等,诊疗用的听诊器,血压表已经损坏,这才体会到做好村卫生室工作是多么困难。他毫不退缩,克服重重困难,暗下决心:我一定行,一定要把卫生室工作干好。为此,他自筹资金购置配备了诊疗中常用的器械设备,还有药品,同时开通网线,方便群众就医报销。
从走上工作岗位,他就入门串户了解每家每户每个人的基本状况,谁家的人有什么病,谁家媳妇什么时候到预产期,谁家孩子该接种何种疫苗,他都记在笔记本里。近10年来,他的足迹遍及庞杜村的每一个角落、每条街道。10年来,无论春夏秋冬,无论白天黑夜,时时急病人之所急,痛病人之所痛,对待每一位病人,视如亲人,服务热情,认真细致,谨慎用药,严格执行操作常规,他最挂心的就是村民的病痛,默默地无私地奉献着。只要患者来不了卫生室,他就拿上药物,立即上门诊治,如遇到危重病人,他也会帮忙患者转到镇卫生院。就这样十年来,上门出诊服务,从未收取出诊费用,而且还用便宜的药物为村民治病,减轻了村民的负担,赢得了极好的口碑,受到了村民的广泛好评。曾有人问他,你这么干,图啥呢?既没高收入,也没地位,他回答道,凭一个人的良心一个医生的道德。就这样,靠着精湛的医术,高尚的情操,解除村民的痛苦,以一位乡村医生的实际行动实践着自我的信念与人生价值,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着一首新时代的奏章。
除了诊治村民的多发病、常见病,他还要完成村卫生室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各项工作。刚来庞杜村,由于村民的文化水平相对落后,健康意识淡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开展难度较大,但他知难而进,逐门逐户调研,搞宣传工作,改变他们的淡薄观念,功夫不负有心人,得到了广大村民的理解、信任和支持。村民也愿积极配合他搞好工作,他为全村建立了990人的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开展妇幼保健、老年病、慢性病管理和健康教育等服务。开展孕产妇登记,服用叶酸,并对0-7岁儿童摸底,造册。每年为65岁老年人进行免费健康体检。每年对23名糖尿病人、94名高血压患者、7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都进行至少4次的随访,35岁以上人口实现首诊测量血压,全面掌握农民健康基本情况。发放预防接种通知单、卫生知识宣传单1000余份。对本村的传染病进行了及时的上报,登记,进行了有效的管理。这些做法也促进了村民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群众感到满意。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全镇村卫生室工作排名中,名列前茅。
2020年春节,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他放弃全家人的团聚,迅速返回工作岗位,同庞杜村村委会成员一道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封村设卡,每天逐户逐人排查监测体温,负责全村的消杀工作,登记管理好外省返乡人员,同时又要做好宣传,就这样一连20多天,他都没回过家,吃住在简陋的卫生室里,人也消瘦了,但他无怨无悔。他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精神受到村领导和村民的高度赞扬,村党支部书记说:“他在疫情防控期间尽职尽责,测体温、消毒、宣传、重点人员监测等等,全部都是他管,这娃表现得很好。”
时至今日,他为了做好村卫生室工作,为了解除村民的疾病痛苦,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也耽误了他的婚姻大事,村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多次为他介绍女朋友,都被他婉言谢绝,他父母也多次劝他,推掉这份工作,还不如到城里打工呢。他却说,等我把咋村卫生室工作搞好,步入正轨,再谈也不迟。
这就是他努力践行着一个医生的职责,在这个再也不能平凡的岗位上,他严守职业道德,默默奉献、任劳任怨、辛勤耕耘、艰苦创业,全身心投入到基层卫生事业中。虽然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但是,正是他十年来扎根基层,立足农村,心系村民,踏实苦干,用爱心传递着真情,用关爱奉献着青春,用自己的行动,保障着一方群众的健康,书写着医者仁心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