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其它公文 >

育儿心得 育儿心得精编4篇

网友发表时间 2987690

【导言】此例“育儿心得 育儿心得精编4篇”的公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家长育儿心得感悟【第一篇】

一、培养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良好的习惯要从小养成,习惯好坏影响一个人的一生。要想把孩子培养成才就必须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入手,持之以恒。从孩子上小班起我就给他制定了严格的作息时间,如几点起床,几点睡觉等等,刚开始孩子每天晚上九点上床非常困难,我就通过给他讲故事等方式吸引他和我躺到床上,并且提前说好讲完一个或两个故事就睡觉,慢慢的孩子就知道自己每天晚上九点就该上床睡觉了。

二、经常与孩子沟通和交流,尊重孩子。

人与人之间在生活中难免有碰撞的时候,(包括父母与子女)需要理解与谅解,只有通过沟通才能达到相互原谅,形成共识。家庭教育是人类一切教育的起点和基础,“教先从家开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发展十分重要。我的孩子现在虽然还在幼儿园阶段,可已经有了自己独立的思想,对一些事物有了初步的判断,作为家长,不能强行的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身上。比如课余时间的兴趣班,我的孩子从小班到现在一直都只上一个兴趣班,那就是幼儿园里的思维棋,每周只有一次,可孩子很开心。小班第一学期时,因为考虑到他的年龄及冬季天黑的比较早,本来没打算让他上兴趣班的,可是他自己坚持一定要上,后来通过沟通,还是让他上了思维棋。到了今年中班的时候,我觉得他长大了,可以去接受更多的新鲜事物了,就想多给他报几个兴趣班,可是他又不愿意了,说别的都不喜欢,还是只喜欢上思维棋,后来也就尊重了孩子,只给他选择了思维棋。他对于每周五的思维棋课可都是很期待哦。

三、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

“孟母三迁”的故事想必被许多人所熟知,孟母为了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不辞辛苦的三次搬家,这个故事说明了环境的重要性。孩子在家时,有时会吵着要看动画片,而我给他的规定是每天不能超过两集,看完后自己自觉地关掉电视,刚开始的时候,我总是忍不住要去看我自己想看的电视剧,而孩子在一旁看见了每次都会说跟我同样的话,看完两集就不能再看了,给他爸爸也是,游戏只能打一次,打完就必须关电脑,现在我们晚上回家基本都不看电视和电脑了,陪着孩子看书学习或者是到楼下去玩儿,这样,和孩子也有了更多交流的时间。

四、加强家长与老师的沟通,做到家园共育。

家园共育”的本质就是家庭和幼儿园共同教育幼儿。只有家长和幼儿教师之间相互配合,才能共同促进幼儿更好的成长。幼儿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教师对幼儿实施教育需要家长的支持,同样家长也需要教师的理解和帮助。有了孩子,我们就要为这个小小的生命来重新安排自己的生活了:工作尽量不要占用生活的时间,正确使用育子的假期,多带孩子出去旅行,感受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受下不同的风土人情,提高生活质量。作为一个妈妈,所要出席的社交场合也不再只限于为了工作,孩子校园里的任何活动,都应该积主动地去参加,理解老师、配合老师,这样才能把孩子教育好。

值得分享借鉴的育儿心得【第二篇】

孩子通过与爸爸妈妈接触后获得的完全不同的感受,也能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性别应该更适合跟父母双方中的哪一个学习各种行为。此时,女孩可能偏爱粉色系,喜欢打扮;男孩则表现出不愿意接触红色的东西、不喜欢娃娃等等的行为。相比女孩而言,男孩更喜欢模仿爸爸的一举一动,也更喜欢要爸爸跟自己玩或给自己买玩具。男孩喜欢的游戏,比如腾空跳跃、被举过头顶等等也只有爸爸强壮的双臂可以支撑。而爸爸也更倾向于给儿子购买汽车、刀、枪等等比较男性化的玩具。

同样的,爸爸对女孩的行为示范作用也是相当重要的,女儿能够更好地通过与爸爸的接触,从而了解男性与女性的不同。女孩对爸爸也有一种天生的亲近感,跟爸爸在一起比跟妈妈在一起会更有安全感。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所给予他们大脑的刺激和教育,将直接影响并终决定孩子今后大脑的构成和发育。现代社会中,爸爸在孩子的教育中的参与度已经越来越高,有些甚至从胎教的时候就开始参与了。经过专家长期的观察,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父亲教育影响多的孩子,在长大后有着更好的独立性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比其他孩子更优秀的心理素质。

育儿的心得【第三篇】

各位家长、老师们:

大家好!

我是吴歆蕊的妈妈。“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每一个父母的共同心愿,但实际生活中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实现这个愿望呢?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下面是我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一、“严”字当头,从“小”抓起。

现今社会独生子女多了,家庭条件好了,隔代管教,甚至请他人管教孩子的现象也多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很多家长往往忽略了孩子的严格教育,对孩子“错爱”、“宠爱”、把孩子惯得不像样,如对人没礼貌,本该由孩子自己做的事情而由父母、爷爷奶奶代办,一边做作业一边讲话,或者要大人陪伴做作业,做事磨磨蹭蹭等。我们绝对不要认为那是小事,这是孩子“娇生惯养”、“自私”、“以我为中心”的具体体现。要正确引导,养成孩子明理重德的习惯,培养孩子要多为公着想,尽量断除自私自利的念头。要求孩子要有爱心,要爱国家,爱父母,爱社会,必须做到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努力学习,不可懈怠。争取成为德智体皆优的学生。我家培养孩子的习惯采取“小时严、大时宽”。幼儿园、小学时期,孩子还比较听话,好管教,容易养成好习惯,这时我对女儿以严为主。孩子只要小时侯养成好习惯,大了宽松一点儿也出不了格。这也就是关键期,任何教育都有关键期,在这个年龄段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最为有效,如果过了这个年龄段,再进行这种教育,效果可能就差多了。小学阶段,它是建立常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最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培养各种良好习惯最易见效,抓住这个环节就等于抓住了孩子的以后。

二、培养孩子独立意识,遇事不依赖别人。

孩子一天天长大,但无论怎样长他们在父母眼中永远都是孩子。我们总觉得他们这也不会那也不行,处处都需要我们的帮助。其实孩子的能力经常是出乎我们想象的,关键是我们会不会放手让他们去做。大概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好像一夜之间孩子就会做些我们从没特意叫过他的事情,我们会惊讶:她怎么学会的?这就是孩子,只要我们肯放手让她迈出第一步,他们会给我们一个大大的惊喜!可能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让他们做还不如自己做来得轻松,但孩子一次做不好会有两次、三次,总有一天会做好!如果不让他去做,恐怕将永远做不好。我们在家尽量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给大人盛饭、倒茶水、扫地等,现代社会交际能力也很重要,也要重视培养。我们一是鼓励孩子多和他人交往,二是交给孩子一些交往的技巧。

三、多与孩子沟通,及时答疑解惑。

家庭和睦、幸福,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不和睦,对孩子的伤害往往大于大人,会使孩子失去安全感,容易形成不良性格和心理,缺少责任感和爱心,良好的家庭环境才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肥沃土壤。同时,我家非常重视德育,会做人才会做事。德育我们主要从要求儿子不说谎、不要别人的东西、不乱丢垃圾这样的小事做起,德育内容也是随孩子的成长而变化。当然,家长要求孩子做到的,我们首先做到。身教重于言教,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家长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还有,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家长不能居高临下,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进行;另外孩子教育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一般每天都抽出一点儿时间,关注孩子的成长:作业完成得如何,学习顺利吗?有什么新鲜事,心里有没有不愉快呢?尤其在孩子遇到困惑、挫折及犯了错误时,及时与孩子沟通,予以正确引导,调整好孩子的心态。同时,日常生活中从身边的人和事说起,潜移默化地对孩子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使孩子从小树立起远大的理想,从而激起心灵深处无穷的动力。同时,爱玩是小孩的天性,我们从不用过多的课外培训剥夺孩子玩耍的权利。

四、经常与老师联系,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状态和表现。

家庭和学校之间要经常保持联系,保持一致,家长应当主动到学校去拜访老师,向老师反映孩子在家的学习情况和思想态度,询问孩子在校的学习态度,听课是否认真、发言是否积极等情况,如果孩子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回家后就能够有针对性地教育孩子。这方面我们一直做得不太好,有些事情幸亏老师及时与我们联系,才避免了在教育孩子方面走弯路及孩子一些不好习惯的养成。

育儿的心得【第四篇】

时光飞逝,转眼我的儿子今年已经三岁多了。在他尚未出生之前,我受我父亲的教育影响,对于育儿这一方面就有了很明确的目标——“以身作则,言出必行,做一个‘文武兼备’的家长”。这个目标一直支持着我对儿子的教育。

吃饭问题:这个问题可能是很多做父母最头疼的,宝宝的表现通常会有偏食、不吃饭、只吃菜的情况。我的原则是饭前一个半小时不给吃的、菜的品种在两种以上、不能边吃饭边喝水。我很注意伙食搭配,家里无论什么时候都会有两个以上的菜,并且用心做好菜的味道。儿子吃饭的时候,如果碰到了不太喜欢的味道,我就会告诉他:吃了这个菜,会变得很帅的(或者吃了这个红红的菜,脸蛋会红红的,很漂亮)。孩子听到这样说,都会愿意再多吃几口。所以我家的孩子给他什么菜他就吃。我还会带他常去菜市场,在买菜时,会尊重他的意见。有时候宝宝不想吃饭,总是想着家里的零食,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就会带孩子去街上看那些乞食者,告诉他:有饭吃是一件很幸福的事。还有的家里的宝宝不爱吃饭,只吃菜,这样也不利于宝宝的发育。我会找一些由于偏食菜而不吃米饭的病例照片给孩子看,并且讲解照片内容,告诉他生病原因。只一次,孩子就会乖乖吃饭了。

听话问题:很多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听话,可是经常事与愿违。我们家的宝宝渐渐地长大,渐渐地有了自己的想法,在处理问题时我们会先问清楚他的想法,会允许他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但遇到一些原则性问题时,我们会强调,孩子如果撒泼,这时候就是“武家长”登场了,一通“武”过后,孩子会觉得委屈,这时候就要好好地跟孩子讲讲不能做的原因和做了之后的后果,“文家长”也要发挥作用。

生活能力和生活习惯问题:很多时候,我觉得过于勤快的家长带出来的孩子生活能力和生活习惯都不是很好。在这方面,我觉得应该做一个“懒家长”。这里的“懒”不是指生活上的不用心,而是指在对待孩子动手做事的方面。还记得一次要出去玩了,我和老公都在整理出去玩的物品,给儿子布置了自己换鞋的任务(那时候他还自己换过鞋),儿子提着鞋子跑过来让我给他穿,我双手拿着东西,让他看,告诉他:妈妈没有时间,双手都没空。于是,他又去找他爸爸,老公也在忙自己的事情,儿子看到大家都在忙,于是坐在地上,把鞋子脱了,拿着要换的鞋子自己试穿了起来。我刚好看见他在试穿,于是就跑过去,口头教他穿鞋(决不亲手帮助)。孩子在我口头教授下,穿上了外出的鞋子,我会拿小东西奖励他,这样他就有兴趣做自己的事了。在家,我们还会说一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警示语,孩子遇到是自己穿衣、洗手、穿袜子、拉屎、擦屁股等

问题,我都会告诉他“你长大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了”。慢慢地,他自己学会了很多,我们也就越来越轻松了。玩过的玩具,乱洒在地上,我就会拿出扫帚,边扫边说“你不把玩具收好,我全部会把他们扫出去”,儿子会很快地把自己的玩具收起来。因为他明白,妈妈说的话是一定会实现的。这个时候,我们就是“言出必行”了。

说话问题:由于我是衡山人,老公是桂东人,我们在家交流都是普通话,儿子也说普通话。可一些亲朋好友总是让儿子说桂东话,老公坚持“说好普通话,可以走中国;说好桂东话,只能走桂东”,所以,儿子还是说普通话。到了幼儿园,那么多小朋友都是说桂东话,儿子没办法与他们交流,弄得一段时间说话很口吃。在平时说话的习惯上,家里都会用上礼貌用语“请、谢谢、再见、你好?”。老公让儿子拿个东西,会很认真地说一句“谢谢”,儿子会有礼貌地回一句“不用谢”。可能小孩子到了一个阶段,会有害羞的行为,不会愿意主动跟人问好,这时候要给他一些吸引他的承诺,我家的孩子我就会以“不问好就不给看动画片”。果真,孩子马上就改正了。

教育问题:我家孩子是在两岁三个月的时候开始上的幼儿园,那时候上幼儿园跟别的小朋友一样,都会哭闹。但是我们坚持送到幼儿园,慢慢地,在幼儿园他交到了好朋友,会很愿意去幼儿园了,有时候放假在家,他都嫌“无聊”呢!在幼儿园不仅能体验集体生活,还能学到与人相处等能力。对于在文化方面的教育,我觉得兴趣教育最合适,再就是加上玩乐时候的少量教授。儿子对我和老公的手机很喜欢,经常拿在手上看视频看图片。于是,我在手机上设置了数字密码和图形密码,儿子想拿手机玩的时候,我就渗透学习的重要性,告诉他:你不知道数字和图形,你就玩不了手机。你要想玩手机,你得好好的学习知识。接着我在手机上下载了一些教育软件,有识字的、数数的、故事的、儿歌的、道德方面的、互动式的?儿子不用我们催促,主动拿手机打开软件,自己学习。由于我们工作的关系,儿子在家喜欢与我们互换角色,让我们当学生,他当老师,我和老公会做两个“状况百出”的学生,让儿子来处理。儿子能处理的问题,我们就不说什么,他不能处理的问题时,我们就会适时地提醒他,让他学会处理。

孩子的教育是随着他的成长不断变化的,虽然目前我们家的孩子还算优秀,但是他越来越好动了,坐的时候不是很端正,我现在正在想办法纠正这个毛病。只希望,在我们用心的教育下,他能全面发展。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0 2987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