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家乡游记热选(精彩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初二家乡游记热选(精彩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初二家乡游记【第一篇】
今年,我没有去什么地方,但我回到老家,仔细的游览了我老家的好风光。
我们坐在火车上,急匆匆的往回赶,不仅是为了赶回去与亲朋好友团聚,更是为了领略家乡的风景,体验其中的变化,我们飞速开车回去将行李安置好,就开始了我们的游玩之旅。
首先在家周边的小池塘玩起。池塘虽小,但是池塘边的鹅卵石确光滑透亮,有红色,有暗黄色,也有乳白色,如果在夏天,踏在鹅卵石上面,有种透心凉的感觉。可是冬天的池塘缺少了点生气,苔藓浮在池塘上面,轻轻拨开,可以看见小鱼儿欢畅的游玩,还有小蝌蚪,还有螺丝。我和妹妹拿起网兜,一边捞小鱼,一边抓小蝌蚪,最后还摸了点螺丝。玩的不亦乐乎。不一会儿,小水桶里装满了我们胜利的果实。
接着,我和妹妹去攀爬家门前的小山。走在山脚下放眼望去,一大片芦苇随风摆动,黄色的油菜花已经露出了笑脸。有种春意盎然的感觉。我们沿着小石子台阶,一步一步往上爬,看到了两枝杨梅树,那是爷爷家的。枯萎的树叶已经随风脱落,隐约可以看见绿色的嫩芽。我和妹妹在半山腰小歇一会儿,又继续往上攀爬。山路边可以随处看到从树上掉落的小苍耳,我随手捡起,扔在妹妹的身上,于是妹妹的背后布满了一个个小苍耳,我情不自禁笑出了声。
终于,我们爬上了山顶,这感觉真好啊!我们呼吸着山顶的新鲜空气,感到前所未有的畅快。此时,我看见了一条山间小路,由脚踏成,我便好奇地走了过去,可好景不长,到了一小片空地,我们就被铁栅网给拦住了,这真是令人遗憾,我们只好报憾而归。
就算是自己熟悉的地方,也有你所不知的乐趣!
初二家乡游记【第二篇】
秋天来了,最美的.风景是家乡的农田。
我在田野里,秋高气爽,天空湛蓝,头顶飘着几朵白云,让人看着心旷神怡。
天空中,云染成墨绿色,山染成墨绿色。在田里,稻子把稻草压得笔直。米叶在阳光下闪着金光。“萨沙武贾西奇,萨沙武贾西奇”一阵风吹过,稻叶奏起动人的歌曲。
花园里有红色的萝卜,韭菜,头顶上的一个小蓓蕾,还有裹在心里的大白菜,就像小孩子的白脸。
果园在菜园的那边。果园里,板子挂在架子上,绿色的是黄色的,让人流口水。有水晶葡萄像一串项链。真的想让人挑一个尝尝。黄澄澄有葫芦状的梨,让人赏心悦目。
然后是芦苇塘。像鹅毛一样的羊群在飞舞,真的像大雪一样。池塘里有许多绿水植物和水葫芦。水葫芦带戴的是“帽子”?粉色,白色,但是很漂亮!
不远处传来一声,哦!原来农夫的叔叔在用收割机收割水稻!他们脸上有汗,但他们没有低头,而是饶有兴趣地收割水稻。直到太阳下山,他们都没有回家的想法,而是在那里忙碌着.
啊!我爱家乡的秋色,但更爱勤劳的农家大叔!
初二家乡游记【第三篇】
8月份的时候,又圆又大的龙眼挂满枝头,连空气中都飘荡着龙眼的甜味,最让我喜欢的是村子前面的那口池塘。
老老少少。大人就在这里谈天说地,不时传来哈哈大笑;小孩就在那打打闹闹,追追逐逐,还不时听到大人的吆喝:”小心啊,别掉进水塘里。”而在夕阳的余晖下,树的倒影映在池塘里,像一块翡翠落在水底,你用手去捞的时侯,它却又不见了,你不捞它的时候,它又出现在你的眼前,让你看得到而摸不着一阵风吹来,水面荡起一道道波纹,一点点扩大,扩大,然后消失。
可是,现在的池塘变锝又脏又臭,那是因为村里的人把生活垃圾都往沉池塘里扔。天长地久,水变黑了,黑得像浓浓的墨水。池塘里的几乎死光了,成了蚊子,苍蝇的世界,现在塘基上连人的影子也见不到。唉,想起就让人惋惜。
初二家乡游记【第四篇】
我生在锦州,长在锦州,生活在锦州,工作在锦州,将来就是闭上了眼睛,化成了灰还是留着锦州。
俗话说:“狗不嫌家贫,儿不嫌母丑。”“谁不说俺家乡好。”尽管锦州还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是锦州永远都是我的最爱。
爱小家、爱大家、爱国家,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要让世界充满爱,就要首先对家乡充满爱。
锦州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今天的锦州和我儿时记忆里的锦州,那真有天壤之别,令人刮目相看。无论是那时的锦州,还是今天的锦州,我都情有独钟。
锦州不仅有悠久的历史,更有现代的文明。在流传已久的锦州“八大景”的基础上又增添了不少新的人文景观。特别是新的开发区、锦州世博园和在建的机场、港口等,为锦州增光添彩,让锦州更加容光焕发。
锦州是我们锦州人的共同家园,人人都渴望拥有一个整洁优美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因此,整治好、维护好市容环境是我们共同的需求和应尽的责任,更是我们每位锦州市民义不容辞的义务。
自己身为锦州市民中的一员就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积极参与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主动清扫和维护楼道、社区卫生;对损坏公物和不讲卫生的不文明行为要大胆劝阻并制止;要发挥宣传效应,努力使爱护环境、维护城市形象成为全体市民的自觉意识。
初二家乡游记【第五篇】
下午,奶奶还带我参观了我们家旁边的旧校舍。那学校已经没有孩子在那里上课了,孩子们上学都要到10里外的镇上去。到了学校门口,只见校牌上的油漆都已经剥落,铁门锈迹斑斑。看起来,这根本不像一所学校,只有那墙上的几幅话可以依稀看得出这里曾有孩子们在这里读书。操场上到处都是烂泥,什么运动器材也没有。教室里也是漆黑一片,没有一盏灯,几张破旧的桌椅板凳,奶奶告诉我这里曾是我爸爸念书的地方。看着这一切,我越发觉得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这一次的乡村游,给我带来了无比的快乐,也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初二家乡游记【第六篇】
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我就想起家乡的小河。
我家乡的小河位于公路的下面,从我家一出门就可看到两颗大柳树屹立在小河的两边,如同两个身材高大的士兵在站岗一样,一年四季都守护者这条可爱的小河。
春天里,孩子在小河中嬉戏、游泳;一会儿他们有在沙滩上追逐、打滚,还有的将自己的肢体埋在沙里;一会儿他们又跑到柳荫下捉迷藏、编柳帽、采野花;大人们则在树下有的闲聊,有的品茶,有的下棋;妇女们则在河边洗衣服。虽然很多人在河里洗衣服,但河水却清亮得如同明镜,就连水里沙子也干净的亮晶晶的。
夏天,小河里的水仍然清澈见底,鱼儿在水里。我们女孩子都脱掉鞋子,跑到到小河里站在浅水区嬉戏,那感觉真是棒极了,凉凉的,爽爽的,有时,那些调皮的小鱼儿还会来要你的脚丫子,那感觉有说不出的惬意。当你累了的时候,你往晒热了沙子上一躺,再把自己腿脚往沙子里一埋,你的疲劳就会立即消除。
冬天,最有起的是下大雪之后和结了厚厚的冰的时候。当结了后冰的时候,清早我们就来到河边,用一个大石头砸在冰面上,如果砸不破,我们就在浅水区的冰面上去溜冰,有时摔得仰面朝天,惹得大家哈哈大笑,虽然冻得两手通红,但心里感到快快乐乐。
这就是我家乡的小河,无论什么时候,总是给我们到来无限的快乐。
初二家乡游记【第七篇】
每个人都有家乡,一个自己出生成长的地方,我的家乡在淮安。
淮安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地,位于祖国江苏省中部的一个小城市。长三角22核心成员市之一。淮安位于淮河与京杭大运河交点,淮扬文化的中心,自古为水运枢纽、南北要冲,明清时期与苏州、杭州、扬州并称为运河沿线四大都市,有“运河之都”之称。我的学校就在运河边上。
淮安人文荟萃,历史上诞生过大军事家韩信,汉赋大家枚乘,巾帼英雄梁红玉,《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民族英雄关天培,《老残游记》作者刘鹗等。淮安还是一代伟人周恩来的故乡,刘少奇、陈毅等许多老一辈革命家也曾在淮安留下光辉的足迹。
以前,一直觉得淮安太穷,穷到不如南京的一楼一角。
而现在,我爱它,爱它的历史,爱它美丽的环境,爱它日新月异的变化。
我爱它,爱它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人一景。我会永远记得我的家乡——淮安。
初二家乡游记【第八篇】
家乡的一草一木,都深深印入我的脑海,每当想起,总勾起我无尽的乡愁。
我的家乡在黄河岸边,那里的人纯朴善良,那里有大片的稻田,那里是我童年的乐园。
小时候,我常常爬在崖边张望黄河。崖下的河水不知从何处来,也不知到何处去,白茫茫望不到边际。只有游弋的野鸟在告诉你这是一个流动的世界。太阳总是从河水中升起,霞光万道,水天一色,分不清哪儿是河,哪儿是天,仿佛河水就在天边,天边就是河岸。近处有一片一片的柳林,参差错落。成片成片的芦苇似乎总是被风压着,橘红色的阳光顺着苇叶的倾斜而闪耀。河滩非常空阔,绿油油的庄稼整齐的生长着,被钻天杨分割成一块一块的棋盘。水汽从河滩弥漫上来,心中就有一种万马奔腾的感觉。要是春天了更好,土崖上开满了小黄花,我趴在地上贴耳静听,就有“哞哞”的叫声,大人们说河滩里有土牛,醒来了就要叫春。
说是崖下,要下去其实很远。十岁以前,我从没有真切的看过黄河。每次看大人们下滩劳动都像是一次壮阔的出游,巷里人欢马叫,喜气洋洋,充满了希望。父兄们一去四五天,总是满载而归。肥嘟嘟的鲤鱼自不必说,成捆成捆的燕麦也使牲畜们喜不自胜。麦子、玉米、西瓜、花生、棉花,应有尽有,全村老少围着凯旋的大板车乐翻了天。我就想,什么时候也能加入这样的出行。
每年夏秋,黄河总要涨水,滩里的庄稼常被冲走,颗粒难收。大人们就到河里扎鱼。在木棍的一端钉一摆长长的铁钉,站在河边,瞅准了,一棍下去就是一条,有经验的,能扎到七八斤重的大鱼。有一年,黄河里冲来了大量的煤快,周边的人一窝蜂的到河滩里捞炭。忙不过来,小孩子自然加入。
我终于站到了盼望已久的河水中。
土黄色的河水温润地抚摩我的小腿肚,舒服极了。和沟里小溪清脆的“哗啦啦”声完全不一样,黄河的声音竟是那样的厚实,沉稳,博大而不嘈杂。虽然站在最浅处,我仍然能感到河水奔腾的力量。脚底的煤块被洗刷得乌黑发亮,河里一片热闹。夕阳撒满河面,就像铺在黄土上的绸缎。绸缎的皱褶一闪一闪的,连绵不断地涌到眼前,如此的温暖。这时候涌入鼻孔的.也是从未体验过的味道,是泥土味?青草味?多少年过去了,“长河落日”的温暖烙印一般刻在我的脑海里,而这种感觉也始终伴随着我,一如黄昏时母亲在巷口的呼唤。
我家不远处的高岗上,就是著名的司马迁祠。在父亲给我讲的童年故事中,司马迁就是在水草丰茂的黄河之滨放飞理想的。我常常爬在崖上想象“耕牧河山之阳”的司马迁怎样在黄河的怀抱里嬉戏成长:白云悠悠,绿草茵茵。一群羊,或者一头牛,一个小孩,或者一群牧童。黄河在宽厚的润泽着儿女,迎送着儿女。也许,司马迁就经常站在高岗上和伟大的母亲细语,胸怀“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成一家之言”的雄心,把理想和责任,付诸于上下三千年的壮游。
我的母校就是“司马迁中学”。在备战高考的最后时刻,班主任领着我们站在岸边的司马迁祠墓旁,东眺春潮奔涌,西瞻文气弥漫。大学时教授我们古代文学的老师,谈到他初登司马迁祠东眺黄河的感受时,老人慷慨激昂,热泪盈眶。许多年了,我都想告诉老师,我们早已把黄河看作了自己的母亲。每每遇到困难和挫折,儿子都会回家,看崖下的黄河,去跟母亲诉说。或者,异乡创业的朋友,总是在时不时提醒“替我看看黄河”。
黄河在家乡流淌着,也在我心中流淌着。那是一种象征,一种希望,一种力量;那是博大的情怀,更是无上的责任。不论我们身在何处,黄河都在心中。